2003年7月1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大批救灾款物调往南方灾区
  本报北京7月16日讯 记者潘跃报道:民政部今天公布了南方部分灾区救灾工作动态。目前,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积极筹措资金,调集救灾物资,妥善安排群众生活。
  据民政部介绍,安徽省已紧急下拨5批救灾款10220万元到灾区,其中中央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资金7400万元、省财政2820万元。前3批救灾款4670万元,已全部下拨到县,其中大部分已购买粮油、燃料等生活用品,发到灾民手中。安徽省民政厅向灾区紧急调拨救灾帐篷16450顶。
  江苏省已向灾区下拨救灾应急资金4520万元,其中中央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款3000万元;紧急调运救灾帐篷8300顶;同时紧急筹措资金购买了1.25万公斤挂面、2400箱方便面、900箱矿泉水、2000床被子、750床毛巾被等,紧急运往灾区。
  河南省下拨救灾资金2100万元,其中中央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资金1100万元;灾区地、县级财政安排救灾资金645.5万元,同时发动组织社会各界开展向灾区群众献爱心、送温暖捐赠活动。截至7月15日,信阳、驻马店和周口已接收捐赠款、物折款208.7万元,用于灾区群众生活救济。河南省民政厅还向信阳、周口灾区紧急发运7000顶救灾帐篷,解决转移群众的临时住处问题。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河南妥善安排灾区群众生产生活
  本报郑州7月16日电 记者王明浩报道:6月29日至7月11日,河南大部分地区特别是淮河流域的信阳、周口和驻马店普降暴雨,大面积农作物受灾,部分村庄被水围困。连日来,河南紧急调拨救灾物资支援灾区,妥善安排灾区群众生产生活。
  7月11日,河南决定从今年省救灾预算资金中拿出1000万元,下拨灾区,用于灾区群众的生活救济。为把物资以最快速度送到灾民手中,济南军区驻豫部队紧急调拨120辆军用卡车、省武警总队出动500名官兵负责装车。受灾各地对救灾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同时做好灾区防病工作,驻马店派出2000多名防疫人员组成灾区疾病调查工作队和疾病防治工作队,逐村调查,有针对性地开展疾病防治措施。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广东山东支援安徽灾区
  本报广州7月16日电 记者刘伯饶报道:淮河流域的抗洪正在紧张进行,广东省委、省政府7月15日向安徽省委、省政府发去慰问电,并向灾区捐赠300万元人民币,支援救灾复产工作。
  本报济南7月16日电 记者何勇报道:7月11日以来,山东省一批救灾物资紧急运抵安徽灾区,支援灾区抗洪救灾。
  7月11日,山东省黄河河务局紧急调运冲锋舟40艘、发电机组20台、投光灯200支、便携式工作灯500支及配套电缆4000米等一批防汛抢险物资,安排10辆卡车送往安徽抗洪抢险前线。14日,山东支援的20万条草袋运抵安徽,投入防汛抗洪。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旅游业恢复与振兴计划启动
 重塑我国健康安全旅游目的地形象
  本报青岛7月16日电 记者龚雯、宋学春报道: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暐在今天开幕的全国恢复与振兴旅游工作座谈会上表示,重塑我国健康安全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业恢复与振兴的前提和保障。当前旅游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两手抓”,大力恢复入境旅游,积极恢复国内旅游,稳步恢复出境旅游。
  何光暐指出,目前我国所有地区都已实现“双解除”,尽快恢复与振兴旅游业,不仅是旅游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实践“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旅游业要全力以赴抓恢复,一心一意谋发展。按照“启动恢复期”(今年下半年到2004年上半年)、“基本恢复期”(2004年下半年)和“全面恢复期”(2005年)三个阶段,着力做好以下工作:坚持不懈地抓好非典防控,切实强化旅游安全保障,进一步完善旅游危机管理机制;统一组织对外宣传促销攻势,扭转非典对我旅游形象的不利影响;办好世界旅游组织第十五次全体大会、东盟和中、日、韩“10+3”旅游部长特别会议和11月在昆明举办的中国国际旅交会。
  在入境旅游方面,以周边市场为重点,实现近距离市场尽快恢复和远距离市场不断复苏,发挥合力效应,加强联合宣传,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做好境外大旅行商和媒体工作;在国内旅游方面,要乘势而上,大力组织好暑期旅游,及早抓好“十一”黄金周准备工作,各地应精心推出一批健康、安全、卫生的新产品,并提前开发好冬季旅游市场;在出境旅游方面,各地应督导本地组团社,加强出境旅游团队的健康安全工作,切实维护我国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我中学生在国际生物学奥赛中夺得三金一银
  本报北京7月16日讯 记者廖文根今天从中国科协获悉: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四届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我国选手取得优异成绩,夺得3枚金牌、1枚银牌。湖南长郡中学的黄璞、山东师大附中的郭琴溪、浙江杭州第十四中学的孟琳燕获得金牌,福建师大附中的谭昊获得银牌。
  本届竞赛于7月8日至16日在白俄罗斯举行,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143名选手参加了竞赛。通过理论和实验两项竞赛,共产生金牌17枚、银牌33枚、铜牌49枚。
  此次中国代表队的领队是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吴光耀教授。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卫生部公布上半年全国重点传染病疫情
  病毒性肝炎居发病数首位 狂犬病居死亡数和病死率首位
  本报北京7月16日讯 记者白剑峰报道:卫生部今天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全国重点传染病疫情。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的疫情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按规定报告的27种法定管理传染病共发生1000305例,死亡2228人;与2002年同期相比,报告发病数下降了4.34%,报告死亡数上升了9.86%。其中,全国累计报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5327例,死亡348例。
  在27种按规定报告的法定管理传染病中,发病数居前10位的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麻疹、梅毒、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疟疾、猩红热;死亡数居前10位的依次为:狂犬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艾滋病、流行性出血热、麻疹;病死率居前10位的依次为:狂犬病、艾滋病、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炭疽、流行性出血热、疟疾。
  今年上半年,全国无鼠疫、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与去年同期相比,在肠道传染病中除戊型肝炎发病上升外,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甲型肝炎及未分型肝炎的发病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在呼吸道传染病中,麻疹、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有所上升,猩红热、百日咳、白喉发病下降;在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中,狂犬病发病上升,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斑疹伤寒、黑热病、登革热、疟疾发病下降;在其他传染性疾病中,乙型肝炎发病无明显变化,丙型肝炎、艾滋病发病上升,淋病、梅毒、新生儿破伤风发病下降。
  目前,我国已进入汛期,肠道传染病、蚊媒传染病等处于高发季节。卫生部要求各地落实具体防治措施,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治和救灾防病工作。7月上旬,卫生部分别派出工作组到安徽、江苏等地指导开展救灾防病工作。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六千大学毕业生志愿者将赴西部
 开展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服务
  本报北京7月16日讯 记者胡果报道: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今年将派遣的6000名志愿者16日最终确定,他们是从全国43763名报名者中选拔出的,将在8月底参加培训后,奔赴西部地区182个县,开展1至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青年工作等志愿服务。
  在今年的入选者中,本科以上学历的4766名(其中硕士13名),占79.4%;少数民族902名,占15%;女生1566名,占26.1%;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在西部地区的2879名,占48%;党员1209名,占20.2%;申请服务2年的志愿者3828名,占63.8%;申请从事教育服务的2381名,从事卫生服务的534名,从事农技服务的419名,从事扶贫的481名,从事青年工作的1821名,从事其他服务的364名。
  据西部计划全国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选拔志愿者的标准是政治素质过硬、学习成绩良好、吃苦耐劳、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要求,对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西部地区急需的农业、林业、水利、医学、师范等专业和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学生,东、中部省市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在西部的报名者和服务期意向为2年者优先考虑。
  目前,全国项目办正委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项目办与志愿者签订招募协议。西部地区各服务县项目办正抓紧落实具体服务岗位,做好志愿者与服务岗位的对接。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素有“中国林都”之称的黑龙江省伊春市依托资源优势,优先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目前,伊春已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处。
  图为7月16日,游客在伊春金山天然鹿场观赏鹿群。
  新华社记者 刘宇摄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中国—东盟SARS经济社会影响研讨会结束
  本报北京7月16日讯 记者朱剑红报道:在今天结束的“中国—东盟SARS经济社会影响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代表认为,既要重视SARS对经济的影响,也要重视SARS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为了更有效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或危机,中国和东盟各国政府应当更紧密地合作,加强政府危机管理能力建设,增加透明度,促进有关的知识、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与共享。
  此次会议是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共同举办的。出席研讨会的有东盟各国负责经济、社会和卫生事务的代表和专家,东盟秘书处代表,中国政府有关机构和北京、上海、广东以及香港、澳门的代表和专家。
  对于非典疫情给经济社会的影响,代表们认为是暂时的、局部的,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东盟的总体经济发展趋势。但仍应保持警惕,从抵御非典疫情的经验中汲取教训,加强预警体系的建设,以便迅速有效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传染疾病的暴发。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图文广角

生命希望千里传递
  7月16日7时,32岁的深圳青年黄国利静静地躺在深圳市第二医院血液科的病床上(图①)。他将自愿无偿捐出骨髓,挽救与他素不相识的一名18岁白血病女患者张钰露的生命。经过4个多小时的血细胞分离,50毫升配型相符的造血干细胞(骨髓)被成功取出。19时许,中华骨髓库深圳分库的吴国光教授和助手护送这批宝贵的生命细胞飞到北京(图②)。21时30分,鲜活的造血干细胞源源不断地输入张钰露的体内,她露出了一丝微笑(图③)。截至22时,骨髓移植还在紧张地进行。
本报记者 李舸摄影报道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
 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 国务院办公厅15日发出关于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指出,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因暴雨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使一些地方的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严重损失。国务院领导近日对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通知要求气象、水利部门加强与国土资源部门的协作,认真做好雨情、水情的预测工作,尤其要提高基层气象、水利部门的预测预报能力,及时作出强降雨和洪水预报,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地质灾害防治的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遇紧急情况要以最快速度通知到各有关方面和群众,为防止和减少地质灾害创造条件。
  通知要求国土资源部门加强地质灾害监测,特别是对地质灾害高发区、危险区的实时监测。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通过监测、会商,确定危险区域,标明危险等级,发布预警通告。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执行险情巡查、灾情速报、汛期值班等制度,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系统,确保联络畅通。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丘陵山区和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要做好大面积群发性滑坡、泥石流的预警工作。西北地区要做好黄土滑坡和泥石流防治工作。矿山企业要特别注意尾矿和废渣堆放点的安全,防止暴雨引发尾矿垮坝。
  通知要求,对已发生和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防御地质灾害预案,制定紧急避让措施,选择好安置点,组织好紧急撤离工作,及时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千方百计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并解决好他们的生活问题,确保有住处、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病能医。
  通知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有关制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工程建设引发和加重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作出评价。对公路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高陡边坡和不稳定斜坡,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责成建设单位及时治理,避免地质灾害发生。要加大责任追究制度,对因人为因素发生地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要坚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通知说,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等部门要结合汛期情况,组织开展地质灾害调查,通过掌握地质灾害的现状、分布和发育特征,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按照预防为主、避让和治理相结合,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规划方案确定的防治项目和工程,要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级政府要安排适当经费,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和救助工作。
  通知强调,地质灾害防治是事关人民生命安全的大事,也是政府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职责。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地质灾害高发地区,政府主要领导要把防治地质灾害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议程。国土资源、气象、水利、建设、民政等部门要根据各自分工落实责任并及时了解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向国务院作出报告。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淮河干流洪峰安全进入洪泽湖
  新华社南京7月16日电(汤涧、盛家宝)在42万军民的严密防守下,淮河干流今年第二次洪峰于15日晚安全进入洪泽湖,16日洪泽湖水位回落。
  据江苏省防汛指挥部提供的最新水情显示,16日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为1..23米,比上日下降0.06米,但仍超过警戒水位0.73米,超过1991年的最高水位0.17米。
  淮河干流第二次洪峰行进时,江苏省防汛指挥部加大了淮河洪水下泄流量,控制洪泽湖水位继续上涨。由于防范措施得当,江苏淮河大堤、洪泽湖大堤、淮河入海水道等流域性防洪工程没有发生重大险情。
  江苏省水利厅的专家指出,受上游来水和下游底水顶托,洪泽湖水位还将维持高位波动,退水缓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