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1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十六大报告 贯彻十六大精神

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主要观点
  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的内在体现和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对自身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如果没有改革的精神,没有与时俱进的态度,墨守成规,不求进取,就会使党逐步失去生机和活力。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是为改革而改革,而是通过改革,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更好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完成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十六大报告的这一重要论断,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一条宝贵经验
  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的内在体现和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对自身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一条宝贵经验。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基础上,开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的建党思想:强调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通过思想教育、加强党性修养等,用马克思主义克服和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强调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一方面,只有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才能保证党的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另一方面,只有搞好党的建设,才能富有成效地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强调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性,并具体提出了加强党风建设的要求;等等。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建设上的改革创新精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紧密围绕这条基本路线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恢复并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有力地推动了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针对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心任务的变化,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围绕党的政治路线,通过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真正建设成为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总结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等等。这一切,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抓住党的建设这一法宝,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特别强调必须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运用已有的成功经验并进行新的创造,改进各级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把党的建设提到突出位置,强调党要善于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从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出发,适应时代的要求,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出发,强调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并强调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和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纲领的统一;等等。这一切,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
  深刻认识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进入21世纪,世情、国情和党情都在发生着新的深刻变化,我们党必须站在时代的潮头,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以改革的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始终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
  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至今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南北差距扩大,和平与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
  从国内情况来看,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使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必须指出的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贫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从党的自身状况来看,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概括地说,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大历史性变化,集中地反映了我们党80多年所取得的全部胜利和成就,也集中地反映了我们党今天所面临的全部挑战和考验。
  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使我们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考验。从容应对这些挑战与考验,既要坚持和运用我们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长期积累的好传统、好经验,又要善于以改革的精神改变陈旧的观念和做法,勇于在实践中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如果没有改革的精神,没有与时俱进的态度,墨守成规,不求进取,就会使党逐步失去生机和活力。
  坚持不懈地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是为改革而改革,而是通过改革,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更好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完成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
  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创新,担负起领导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必须特别注重抓好制度建设。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只有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民主集中制,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才能增强,党的战斗力才能不断提高。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之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样,才能处理好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使我们党永葆生机和活力。
  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并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还要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培育新的作风。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同志要求全党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提出的“两个务必”的思想,强调指出:“艰苦奋斗既是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的工作作风,又是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的思想作风,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牢记“两个务必”,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同一切危害党的肌体的腐朽思想和行为做坚决的斗争,筑牢精神支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才能真正保持党的性质永不变色。
  总之,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进理论创新相统一,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使党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执笔:赵存生 夏文斌)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务必保持谨慎
韩玉芳
  54年前,当我们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刻,毛泽东同志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同志: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今天,我们牢记“两个务必”,既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也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保持谨慎,集中体现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是牢记“两个务必”的必然要求。
  谨慎,小心慎重之意。在我国古代,谨慎是一条重要的为政之道:“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谨慎更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责任心,为民执政,责任重大,必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它是一种作风,“敏于事而慎于言”,多做少说,先做后说,处事勤谨;它是一种能力,见微知著,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不断增强工作的创造性和预见性;它是一种品格,慎权慎独,自警自励,努力做到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保持谨慎,决不是因循守旧,亦步亦趋,而是要求在事业发展顺利的时候保持头脑清醒,谨严细致,慎终如始,扎扎实实地推进工作。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对谨慎却并不在意。有的在作决策时不够谨慎,以为职位高就是水平高,权力大就是能力强,无视条件,违背规律,自以为是,主观臆断;有的在成绩面前不够谨慎,居功自傲,忘乎所以,看不到成绩后面的隐患,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有的对自以为熟悉的东西不够谨慎,自觉不自觉地陷入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束缚中,习惯于照老规矩办事,常常干出刻舟求剑的傻事;有的对自己原本不懂的事情不够谨慎,不是小心细致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新本领,而是情况不明胆子大,不懂装懂瞎指挥。也许有人以为,谨慎不谨慎无关宏旨,不足挂齿,而事实上,由于不谨慎所造成的决策失误、工作失误,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惨痛的。可以说,不谨慎不是小毛病,而是大问题,它是不正确的思想路线、不科学的思想方法、不正派的思想作风的表现。
  不注重调查研究,不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深入了解事物的真实面目和内在规律,而是想当然,凭感觉,拍脑袋,拍胸脯,这种主观性必然导致盲目性,导致不谨慎。不善于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割断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一说战略思考就不重视战术研究,一说成绩很大就看不到还有问题,一说未来的发展就忽视今天的现实,这种片面性很容易把谨慎丢在脑后。不能正确看待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老子天下第一,唯我独尊,刚愎自用,不把科学放在眼里,不把群众放在眼里,官气十足,盛气凌人,以这种官僚作风,怎么能够做到谨慎?不善于学习,不钻研业务,精神上萎靡不振,工作上不求进取,满足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以这种精神状态,如何能够保持谨慎?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与过去相比,的确不可同日而语。这样的大好局面来之不易,需要我们以艰苦奋斗的作风和谦虚谨慎的态度去珍惜它、维护它、发展它。惟有谨慎,才能牢牢树立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既看到成绩又看到不足,既看到机遇又看到挑战,永不懈怠,永不停滞;惟有谨慎,才能真正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努力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形成尊重科学、求真务实的良好习惯,克服浮躁情绪和漂浮之气,严谨扎实地做好工作;惟有谨慎,才能始终铭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甘做公仆,乐于奉献,打牢思想基础,筑严思想防线,扎扎实实地为人民谋利益。


第9版(理论)
专栏:干部说干事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王洪钟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依赖度越来越高,环境越好,对于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就越强。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密云县是首都北京重要的水源基地。1994年5月,江泽民同志视察密云,为密云作了“绿山、净水、富民”的题词。今年1月25日,胡锦涛同志来到密云,提出要切实保护好密云水库“这一库生命之水”,指出“要把加快发展和保护水源结合起来”。这些重要指示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全县人民保护水源的热情,也为密云探索保水与富民相统一的发展路子指明了方向。
  切实担负起保水的责任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在密云并未形成共识,不少人把保水当成包袱,看不到保水形成的良好生态环境恰恰是密云发展的独特优势。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广大干部群众逐渐地认识到,环境保护也出效益,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举保水旗,吃环境饭”。
  为了保水,密云人民付出了很多:建库蓄水,淹没良田24万亩,10万户库区群众外迁;关闭采选矿点和污染型企业,将散落在水库周边的企业全部迁出,直接损失资金3700万元;投入治理资金1100多万元,水库周边180个工业污染源治理达标;投资1300多万元,在水库周边修建污水处理站18个;18个乡镇禁止放牧,牲畜舍饲圈养,建成409个规模化养殖小区和13家生物有机肥加工厂;改造燃煤锅炉,使用清洁能源;全面退出传统粮食生产,推广生物防治,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水库全面退出网箱养殖,根除对水库水质的影响,不仅直接损失资金3000万元,而且预计此后每年损失约1000万元。
  因为保水,全县水源保护区林地面积达到172万亩,全县林木覆盖率60.3%,其中库区林木覆盖率达到80%;库区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一级,水体质量保持在二级。正是保水,让首都人民喝上了放心水,也为密云造就了清洁优美的环境。
  把环境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保水与富民既对立又统一。从局部和短期看,为了保水,在发展上要受一定限制,保水与富民有一定矛盾;从全局和长远看,保水能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独特的发展优势,构成富民的条件和保证。过去,由于受认识水平所限,看不到保水形成的环境优势,找不到将保水形成的环境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具体途径,密云曾经对如何实现保水与富民的双重目标有过迷茫。如今,密云人民深刻认识到,保水也是使自己过上富裕日子的重要保证。
  为了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摆脱贫困落后面貌,密云从县情出发,制定实施了首都水源区发展战略,提出要在首都经济大背景下,着眼于首都未来发展对水源和环境的高标准要求,努力创造清洁优美的自然环境、先进完善的设施环境、高效规范的体制环境和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走“环境立县、引进强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之路;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业和环保节能型建筑、建材、房地产业为支柱的首都水源区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一是以全面退出传统粮食生产和培育主导产业为核心,确立绿色养殖、特色果林、精品蔬菜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形成比较稳固的农产品产业化经营链条,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二是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是大力实施经营城市战略,建设生态精品卫星城,并拉动环保节能型建筑、建材、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四是促进旅游业产业升级,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方延伸的“一城带四线”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五是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招商引资迈出新步伐。
  首都水源区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如今的密云,山更绿、水更净、民渐富。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3.1亿元,比上年增长22.5%;财政收入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9%,增速居全市第一。
  (作者为中共北京市密云县委书记)


第9版(理论)
专栏:

塑造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新形象
朱同广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共产党员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一重大部署,明确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内涵,是我们党根据所肩负的历史任务,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采取的重要举措,也是塑造新时期党员新形象的基础性工程。
  认识先进性 实践先进性
保持先进性,首先需要认识先进性。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涵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变化的,必须根据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历史地、具体地去认识,做到既不割断历史,又不思想僵化;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现阶段,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科学判断当今国际局势、科学认识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科学分析党自身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因此,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具体地说,就是要教育党员做发展的带头人、先进文化的倡导人和群众的贴心人。做发展的带头人,要求党员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带头冲破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不断为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做先进文化的倡导人,要求党员必须带头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愚昧、颓废、庸俗的文化,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做群众的贴心人,要求党员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经常深入群众,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对有利于群众的事积极主动地去做,充满感情地去做,全力以赴地去做。
  需要把握的几个重要环节
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应组织和引导广大党员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弄懂弄通在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有哪些与以往不同的时代要求和基本内涵,提高广大党员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学习要联系思想实际,联系工作实际,做到学与思、思与行、行与果的统一。
  实事求是地找准突出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正措施。这是使教育活动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交谈等途径,全面摸清本地区党员队伍的基本状况,并力求对每个党员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通过自我总结、召开民主生活会、召开党员大会或党小组会,对党员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自己找、群众提、党员评、组织点”,使主要问题找得准、剖析得透,并据此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进计划。
  按照具体情况安排活动内容,避免“一刀切”。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党员,如政府部门的党员、企业中的党员、务农的党员、流动的党员、年老体弱的党员等,情况千差万别,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也各不相同,对其先进性的要求也有较大差别。因此,要按照具体情况,在教育的内容、要求以至时间、方法上作出适当安排,避免“一刀切”。比如在学习阶段,可以采取集中学习与分类辅导并重、普通教育与重点教育并重;在剖析问题阶段,可采取“共性问题集中讲、个性问题逐个帮”。
  加强建章立制,巩固教育活动的成果。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一项相对集中进行的阶段性工作,但这一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则是长期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既要解决当前的问题,又要加强建章立制,建立起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长效机制,巩固教育活动的成果,让党员经常受到教育,使群众长期得到实惠。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抓住主要问题解疑释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若干问题》评介
和岩
  戴舟撰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若干问题》一书,已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该书汇集了作者近年来学习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成果和学习十六大精神的体会文章,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鲜明的问题意识。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的提出。从总体上说,经过全党同志的共同努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但也要看到,少数干部群众在思想上还有一些模糊认识,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该书针对这些问题,从正面切入,进行情理交融、循循善诱的分析。这种既有针对性又坚持正面宣传的方式,切合广大干部群众提高理论认识的需要,让广大干部群众在感情上容易接受,由此产生了较强的说服力。
  高度的政治意识。理论宣传要把握好度,“过”不行,“不及”也不行,这就需要高度的政治意识。该书作者根据自己长期从事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的丰富经验,较好地体现了这种政治意识。如在《历史性的决策历史性的贡献》一章中,作者高度评价了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关系,深刻阐述了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核心和本质问题,既洋溢着高度的理论热情,又体现出一种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既按中央的要求牢牢把握正确的理论导向,又采取了一种为广大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既体现了遵守党的宣传纪律的自觉性,又融入了自己的思考。
  浓厚的实践意识。理论的价值在于能够指导实践。该书密切联系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实际、党的理论建设实际、党的自身建设实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际、文明社区建设的实际等,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从实践中来、又指导实践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同时,作者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如,对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作者提出要解决好领导层的认识问题,切实强化“两个意识”;要从领导体制、机制上解决“两手抓”问题;要解决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建设脱节,即所谓“两张皮”问题;要关注社区这一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充分认识创建文明社区的意义;等等。
  强烈的创新意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研究、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必须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这样才能做到有所推动、有所深化。该书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理论创新》一文,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内在结构、理论渊源、与“三个规律”的关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等方面,层层深入、条分缕析,从而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