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热点解读

  整合优势资源,提升竞争实力。6月28日,我国研究飞机的东西两大劲旅牵手,令海内外关注——
中国新支线客机何时上天?
本报记者 孟西安
  6月28日,我国研究飞机的两大劲旅——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603所)和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640所)牵手,整合成立中国航空第一集团公司第一飞机研究设计院。
  东西牵手,强强合作,将给我国的民用客机设计制造带来什么变化?去年,中国民航客运已达8425万人次,客运量升至世界第四位,我国能不能造出自己的新一代支线客机呢?世人曾记得这样的承诺:中国设计制造的ARJ21型飞机将于2006年上天,2007年正式交付使用!那么,现在情况又如何呢?
  亮相巴黎,中国新客机引人注目
  在6月上旬举行的第四十五届巴黎国际航展上,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送展的一架白色新型涡扇支线客机ARJ21型飞机模型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这架飞机静静地置立于展厅中央,宛如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登上飞机,驾驶台仪表盘荧光闪闪,视野广阔;机舱内皮座椅新颖美观、柔软舒适。展出期间,每天有数千人登机参观,与飞机合影留念。
  “ARJ21飞机是新型支线飞机,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承担该飞机设计的中航第一飞机研究院院长黄强对记者说,“过去我们设计制造的‘运七’、‘运七—200A’和‘新舟60’等支线客机,全是在参照苏涡桨式飞机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制造的。新型涡扇飞机ARJ21是达到国际水平的支线客机,该机型为78至85座级,外观流畅、舒适通用,可望取代国外进口支线客机。”他介绍说,这架飞机标志着我国民用客机又在现代化方面跃上一个新台阶。
  数字化办公打破地域限制,西安与上海两套机构按新的流程共同工作
  “我国民用客机设计制造几起几落。”黄强说,“发展缓慢的原因,是过去在‘自己干还是靠进口?干支线(飞机)还是干干线(飞机)?由东部(上海)干还是在西部(西安)干’的争论中,把机遇丢掉了!”
  此次按照中航大集团战略,以新型涡扇飞机ARJ21研制为契机,整合优势资源,成立了第一飞机研究设计院,成为目前我国最大的飞机设计研究院,总部设在西安阎良。
  具有40多年历史的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有技术人员2300多人,中国第一架重型轰炸机、第一架民用客机、第一架歼击轰炸机和第一架空中预警机都是从他们手中放飞蓝天的。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和我国第一大都市的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拥有技术专才600多人,由他们设计的“运十”飞机,曾首次飞越青藏高原抵达拉萨,引起轰动。后又从事多种机型的研制,其中也承担了ARJ21型支线客机的设计。
  东西两个飞机设计研究所的整合和优势互补,实行一套机构、两地运行。一体化管理的运行模式,不仅符合西部大开发之需,而且必将大大提高国家重点型号飞机的研究设计能力,保证ARJ21支线客机2006年上天。
  “目前我们的设计手段已与国际接轨,数字化办公使西安与上海按新的流程共同工作,不仅打破了地域限制,而且大大提高了设计研究效率。”黄强说。
  新机构立下军令状:今年年底拿出设计图纸,明年投入制造,保证新一代ARJ21支线客机2006年飞上蓝天,2007年投入使用
  来到阎良飞机城,走进新挂牌成立的中航第一飞机研究院大门,只见绿色广场的草坪前矗立着一块巨石,上面镌刻着赫然入目的四个大字:中国飞豹。红色的大字,血汗凝成!1998年11月珠海航展和1999年10月1日天安门阅兵时英姿勃发的“飞豹”,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经验是黄金,教训是白金,磨难是钻石!”这是院长黄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曾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黄强,出生在江南水乡,生长于西北黄土地,今年整整40岁,是我国航空界最年轻的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之一。他说:“新支线飞机还未出生就别无选择地参与了残酷的国际竞争。我们瞄准的是国际先进客机,就像打球一样,对手弱,打起来没劲;对手强,越打劲越足!我们已立下军令状:今年年底拿出设计图纸,明年投入制造,要保证新一代ARJ21支线客机2006年飞上蓝天,2007年投入使用!”
  纵观全球,国际航空业的整合重组风起云涌,一浪高过一浪,通过兼并和联合增强竞争力,已成为国际航空业的一股潮流。美国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公司,欧洲空客公司进行一体化整合,形成了世界航空界的两个“巨无霸”。
  “各奔东西,肯定拿不出好东西,只有东西联手,才能干出世界一流的东西。”黄强和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乾酉都这样认为。
  据美国波音公司预测,到2021年,中国约需新飞机1912架,价值1650亿美元,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此次整合优势资源,形成拳头力量,使我国的民用客机研究站到了一个新起点上。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白兰瓜变“苦瓜” 土苹果成“金果”
西北两大特色农产品盛衰两重天
新华社记者 白林 刘书云 陈钢
  “吃瓜到兰州”,这句话道出了兰州白兰瓜的名气。但在今天,白兰瓜风光不再,原来的品味和市场尽失,即使在兰州街头也已难寻白兰瓜的影子。可就在短短的十年间,陕西苹果却悄悄走出山沟,摆上了中外消费者的果盘。
  西北地区两大优势农产品一盛一衰的变化,发人深思。
  甘肃省农科院专家的调查表明,盲目生产与无序竞争将香甜的白兰瓜变成了“苦瓜”。白兰瓜自然生长期本来需要120天,但为了抢市场卖好价,许多瓜农将传统的肥料麻渣改换成硝铵和尿素,甚至用一种叫乙烯剂的催熟剂擦洗,硬是将其生长期缩短到75天左右。可“早产”的白兰瓜非但不甜,反添涩味。据兰州市农牧局介绍,今年兰州市瓜类种植总面积4.94万亩,其中白兰瓜只有千亩左右。
  就在白兰瓜逐渐衰落之时,陕西苹果近年来却逐渐叫响全国,而且还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底,陕西省的苹果种植面积达800万亩,仅果品一项,去年果品产区1000万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910元。
  陕西苹果崛起的奥秘在于,一方面加大优果工程、绿色果品基地建设力度,全面推行果园生产标准化,指导果农合理套袋、用药和施肥,使果品优质率有了明显提高;另一方面,着力扶持外向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开拓国际果品市场的“旗舰”。这几年,陕西形成了15个果品加工、贮藏和营销龙头企业。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乡村新事

河南汤阴
农民爱跳“农家操”
王明浩 孙志国
  每天清晨,在河南汤阴县伏道乡西官庄村的小广场上,都会有二三百名男女老少伴随铿锵的鼓点,扭起欢快的“农家操”。村支书刘庆军高兴地说:“把群众聚一块儿搞锻炼,邻里乡情浓了,打麻将、甩扑克的没了市场。”
  这套“农家操”是由村秧歌队编排的。他们结合农村收割、点种等农业劳动,自创了这套包括12个动作的“农家操”。一开始,队员们自演自练,乡亲们多是看热闹。在村干部的“鼓动”下,练“农家操”的人一天比一天多。群众说,“农家操”好学易记,练了身体好、精神足。
  “农家操”还“舞”活了邻里乡情。陈大庆、孟爱连是对门邻居,过去两家小孩斗气,成了对头,不相往来好几年,村里兴起“农家操”后,身在秧歌队的孟爱连成了教练,不甘人后的陈大庆成了学员,教学相长,互相切磋,两人逐渐消除了误会,两家人和好如初。“农家操”还密切了干群关系。王美英是“农家操”的主创者,因为与村集体的经济纠纷,对村干部一直耿耿于怀。但在推广“农家操”的过程中,看到村干部变着法儿为群众着想,王美英摒弃前嫌,主动帮村里开展起文娱工作。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瞬间

北京中小学全面复课
  6月30日,北京市东城区分司厅小学一年级的董雨菲坐在教室里准备上复课后的第一节课。
  北京市中小学校是从4月24日起停课放假的。鉴于北京市非典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为弥补疫情带来的损失,努力完成本学期主要教学任务,北京市决定组织学生于6月30日全面返校学习。放暑假的时间定为7月25日。
  新华社记者 张旭摄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金台数据

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报纸消费国
周咏缗 陈琛 编制(新华社发)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专访

  非典疫情蔓延期间,各地政府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这些政策法规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是否需要整合为全国统一的立法资源?针对这些问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张春生认为——
完善传染病防治法尚待时机
本报记者 张涛
  现在看来,传染病防治法还是科学适用的,对传染病的预防、报告、控制、救治等方面都做出了比较系统的规定
  记者:有观点认为,因为非典疫情突如其来,整个社会无论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都缺乏相应的准备,包括法律也是如此,各地制定的政策法律,都有点应急的意思,您怎么看?
  张春生:单就法律来说,不能说没有准备。但因为这些年里,没有大范围的传染病流行,所以1989年出台的传染病防治法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现在看来,这部法律还是科学适用的,在传染病的预防、报告、控制、救治等方面,法律都做出了比较系统的规定。应该说,这部法律是对我国同传染病作斗争经验的总结,是适应抗击非典的需要的。
  各地方可在不抵触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作为防治传染病的补充和细化
  记者:“适应”是否意味着“足够”?各地针对防治非典制定的政策法规,与现有的传染病防治法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张春生:这要从我国立法面临的实际情况说起。我们国家非常大,情况也比较复杂,城市和农村,中西部和沿海地区,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法律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施行,但有些问题如规定得过于具体,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则比较困难。
  举例来说,传染病防治法中有对饮用水的要求。最初法律草案要求,饮用水不得含有致病性微生物。但在立法过程中,通过调研发现:在沿海城市,经济发达地区,这一点可以实现,但西部的广大农村地区,很多地方饮用井水、江水、湖水甚至窖水,在这种情况下,这条规定就不能普遍执行,因为有的地方根本做不到。法律于是给出了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供水单位供应的公共饮用水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这里面给出了两个限定:先是限定了公共饮用水,江水、湖水、井水都不算,只包括供水单位如自来水厂;其次是水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的标准。
  地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不抵触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提下,制定自己的地方性法规,作为防治传染病的补充和细化。比如各地出台法规治理随地吐痰现象:上海最高可以罚款200元,北京则在20—50元的范围内。
  国家很关注各地的一些新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并准备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各地经验,对传染病防治法做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记者:抗击非典是全国一盘棋,那么各个地方的政策法规是否也需要整合为全国统一的法律呢?
  张春生:实践是发展的,总会提出新的问题要求给予解决。今天看来,传染病防治法在一些细节的问题上,还不够完善,比如对医院拒收传染病病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导致非典一开始的时候出现过一些拒收病人的现象,这是一个新问题;再比如,传染病病人拒绝接受隔离,传染病防治法只给出一个强制措施,但是没有给出拒绝接受隔离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总体来说,传染病防治法是根据我国和国际上同传染病做斗争的实践经验制定的,是科学的,但有一些地方需要在实践中用新的经验来完善。地方立法过程中哪些是成功的经验,哪些是不成功的经验,国家在立法的过程中都要研究。
  在抗击非典过程中,地方制定的各种法规规章,需不需要整合成为全国统一的规定,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口罩的问题,4月29日,经过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批准,《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普通脱脂纱布口罩技术要求》等强制性标准已开始实行。这类问题可以由国家相关部门出面,制定一个统一标准。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立法要以经验为基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在确实需要并且时机也成熟的情况下,才能总结各地的经验制定法律。
  就现实情况来说,全国要不要出台一个统一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法律,还需要研究,至少目前时机还不成熟,现在也不可能在全国制定统一的处罚标准。一些地方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在各地抗击非典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和传染病作斗争,是一项长期任务。国家很关注各地的一些新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并准备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各地经验,对传染病防治法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四川宣汉 发现疑为巴国王陵的豪华墓葬
  5月初,两个盗贼来到四川宣汉县罗家坝遗址,偷偷打开了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33号墓穴,盗走了7件精美的青铜器。在当地警方迅速开展破案工作的同时,四川省考古部门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专家们初步论证后认为,这可能正是我国考古界半个世纪以来苦苦寻找的巴国王侯墓。巴人是中国古代生活在川东、鄂西一带的少数民族,但2000多年前神秘消失。有关巴人的起源、文化、民族构成等由于缺少让人信服的证据,一直是历史之谜。图为6月28日拍摄的出土青铜礼器和三具尸骨。
新华社记者 苑坚摄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山东京杭运河山东段恢复通航
  本报济南6月30日电 记者何勇报道:日前,京杭运河主航道山东段全线恢复通航。同时,为确保这条黄金航道不再断航,一个投资超过10亿元的济东航道将于年内开工。
  去年山东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京杭运河主航道山东段也全线断航,平均每天有500多艘船舶、50万吨煤炭通过的黄金水道就此瘫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12亿元。为恢复通航,山东省先后从黄河调水2.1亿立方米、从长江调水1.1亿立方米,加上今年4月份以来持续降雨,京杭运河主航道最终得以全线恢复通航。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厦门打破公交线路经营终身制
  本报厦门6月30日电 记者余继军报道: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厦门市201路、202路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权6月27日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经营期限为8年。这标志着厦门市打破公交线路经营终身制,公交行业开始进入竞争时代。
  长期以来,厦门市公交企业的运营都处在微利保本或亏损状态,但公交线路经营权却一直是公交企业的“专利”,别人无法问津。据介绍,此次参加投标的企业要满足以下条件:在本市从事城市公共交通客运3年以上或为三级公路客运企业;近两年内没有发生特大交通事故等。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河南嵩山地质公园近期将开园
  本报郑州6月30日电 记者戴鹏报道:被誉为“天然地质博物馆”的嵩山地质公园主体工程日前完工,即将开园。
  嵩山地质公园是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3月首批批准的11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又被誉为“地学百科全书”。地质调查表明,嵩山国家地质公园清晰地保存着发生在距今25亿年、18.5亿年、5.7亿年的三次前寒武纪地质遗迹,是世界罕见的地质遗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