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9日人民日报 第16版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

  合资前品牌价值可达上亿元的“香雪海”,前不久为偿债只拍出一百万元——
“名旦”身价为何跌落
  江苏省驰名商标、苏州家电“四大名旦”之一的“香雪海”曾名噪一时,如今却被迫拍卖。
  2002年11月24日,因香雪海电冰箱厂(苏州香雪海公司的前身)拖欠嘉兴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的400多万元未偿还,“香雪海”小家电类生产使用商品商标,被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拍卖,安徽六安宏泰家电有限公司仅以104万元的价格即把“名旦”娶回了家。
  “香雪海”怎么会沦落到如此地步?1995年,香雪海公司与韩国三星合资,在当时的合资热潮中,这是一个非常诱人的外资项目。但是,在秘密进行的谈判中,外方提出了这样一个合资条件:从合资起的3年时间内,公司不能生产香雪海品牌的冰箱。
  市场是快速变化的。3年的禁用期限不啻于慢性自杀,实际上扼杀了“香雪海”这个品牌。
  不仅如此,在与外方合资时,对“香雪海”商标的价值竟然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评估。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香雪海家电产品连续70多次荣获各种荣誉和奖励。当时的香雪海电冰箱,在国内市场上是优质产品的象征。据专家保守估计,当时正处于上升时期的“香雪海”品牌价值在1亿元以上。但在吸引外资的时候,地方政府和企业过多地考虑了引资问题,而忽略了自己多年创下的品牌的价值。
  此外,为满足外方的合资条件,香雪海公司还把当时公司的人员、设备,毫无保留地给了由外方控股的合资公司。这样,合资后原来的公司品牌、人员、设备都没了,要重新打市场,已经不可能。后来,公司投资了下属苏州电冰箱厂的一期工程和苏州冷柜厂的二期工程,引进了大批的国外设备。由于原有的技术和人员优势都没有了,这些进口设备技术含量又高,技术力量跟不上,进口设备长期闲置。
  香雪海公司从一个弄堂小厂白手起家,后由规模差不多的6家企业合并,发展成为国家一级企业,现在却负债累累。到目前为止,香雪海公司欠银行贷款就达1亿多元。
  类似“香雪海”的遭遇,近年来人们已听说了不少。
  在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日化二厂生产的熊猫洗衣粉在中国市场一度叱咤风云,洗衣粉市场当时有“南有白猫,北有熊猫”之说。然而“熊猫”在1994年与美国宝洁(P&G)牵手,合资成立了北京熊猫宝洁洗涤用品有限公司。北京日化二厂以品牌、厂房参股35%,宝洁以65%的股份控股合资公司。合资公司拥有熊猫品牌50年的使用权。
  然而合资后,作为控股方的宝洁公司一直力推旗下高档洗衣粉品牌“汰渍”和“碧浪”,以物美价廉定位的“熊猫”,产量则年年递减,由合资时的年产6万吨,下降到2000年上半年的4000吨左右。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越来越弱。
  眼看“熊猫”就要在市场上消失,北京日化二厂于2000年提前终止与宝洁的合作,收回合资使用6年的熊猫品牌。经过重新定位的新熊猫上市后,情况迅速好转,在下半年举行的订货会上,一下子就拿到了1万多吨的订单。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上海。上海家化的“美加净”,在和美国庄臣公司合资前,一年的销售额是2.4亿元,合资后一年仅为600万元。上海家化以1900万元购回“美加净”后,一个季度就完成销售额700万元。
  “香雪海事件”再度唤起人们对合资的理性思考。合资一度被一些企业视为救命的良方,各地的合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合资企业功不可没。然而,在合资中如何依法维护中方企业权益,如何处置保护中方企业的无形资产,都是需要认真把握的。
  苏州香雪海公司的一位人士在总结教训时感慨地说:一定要理性看待合资,因为一般来说外商是不会想把中国的民族品牌做大而为自己培育将来的竞争对手的。合资时要中方品牌只是在进入我国市场初期的一种策略,即通过民族品牌的销售渠道和形象来培育他们自己的品牌。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专家点评

  重视中方企业品牌价值
  北京蔚蓝远景营销顾问机构首席顾问 曾朝晖
  我们先来看看乐百氏和娃哈哈两个截然不同的案例。
  1998年,乐百氏以1200万元的代价,委托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研究乐百氏未来发展战略。麦肯锡建议乐百氏走合资道路,并为乐百氏与法国达能做媒。而此时,麦肯锡同时担任着达能的咨询顾问。2000年4月,乐百氏与法国达能合资。合资后的乐百氏,竟然被达能控制了92%的股权,中山市小榄镇政府占5%,何伯权等5名创业者只占了3%。虽然达能承诺不介入管理,然而,在达能与何伯权等产生分歧时,达能不介入管理的承诺转眼就成了一句空话,何伯权等创业者只有走人。
  对于娃哈哈的合资,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的说法是:“娃哈哈从来就没有整体与达能合资,只是一起搞了几个项目。”从与达能的关系上看,娃哈哈资本圈共有3个层次:一是娃哈哈以下属分厂的部分固定资产或资金作投资,先后与达能共同创办合资企业15家,其中达能控股51%;二是娃哈哈与达能再和分布于全国各地的第三方合作,创办合资企业7家。在第一及第二资本圈中,达能总计占注册资本的47.75%;此外,娃哈哈第三资本圈另有20家企业,这些企业均属娃哈哈独资或与达能之外的他方合作,但娃哈哈为大股东。3个层次相加,在娃哈哈整个集团42家企业、35亿元注册资本中,达能的投资约占32%,娃哈哈保留了主动权。
  为什么同是中国饮料行业的两大巨头,同是与达能合资,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结局?原因就在于娃哈哈始终没有放弃“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合资不合品牌,而且合资公司使用娃哈哈品牌必须有偿付费;二是坚持娃哈哈全权经营,达能不参与管理;三是坚持原娃哈哈职工,无论在职或退休必须全盘接收。
  通过娃哈哈和乐百氏正反两个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几点:
  1.树立全面的品牌经营理念,重视品牌资产积累。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经济原子弹。在合资中,对中方品牌价值应予以充分重视。传统的合资企业大多是以现有的机器设备、厂房、土地作价与外商合作,而品牌的无形资产远未引起重视,这是极大的失误。
  2.经营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本身比较强势的国内品牌要坚持由自己控股,这是关系到企业生死攸关的大事。没有控股权就没有发言权、决策权。49%与51%虽然只相差2%,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
  3.根据合资方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态度。外资进入中国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尚未进入中国但想通过合资手段进入中国的,这时他可能会作出某种让步;二是已进入中国多年欲进一步扩张的,其合资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要消灭竞争品牌。因此,国内企业在合资前一定要弄清情况,区别对待。
  4.多方选择合资伙伴。宁愿多花点时间选择,也不要草率“成亲”。否则,在短暂的“蜜月”过后,很可能是苦涩的结局。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各抒己见

  电动汽车要走出误区
  诤言
  多年来,提起电动汽车,中国汽车人都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倒不是因为我们的研发、生产水平已经世界领先,而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如果说在传统汽车领域,我们比发达国家晚了几十年,那么,在电动汽车研发上,我们则基本与世界同步;电动汽车是中国汽车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良机。
  于是,在众多清洁燃料技术中,电动汽车被列为“十五”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为此,国家计划投资8.8亿元,加上地方和企业配套资金,总资金预计约24亿元。此外,有报道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为电动汽车提供价值约20亿元的订单。国内由此掀起了一股空前的电动汽车研发热潮。据介绍,电动汽车专项首批74项课题于2002年1月开始攻关,全国几乎所有与此相关的企业、高校和研究所都已相继加入。目前,总投入达3亿多元。
  然而,就在我们铆足了劲协同攻关的时候,通用汽车公司却因为电动汽车前途渺茫而宣布将其停产。这难免会引发人们的疑问:我们以往对电动汽车的认识是否存在误区?
  首先,从清洁燃料技术上看,电动汽车并非唯一选择,也非最佳选择。虽然美国各州对电动车的购买者实行种种优惠,比如获3000美元补贴、免费泊车等,但丝毫掩盖不住其造价高、一次充电后行驶路程短的缺点。这也是近年来汽车清洁燃料技术从锂离子电池迅速过渡到燃料电池、氢动力技术的原因。
  其次,我们能在电动汽车技术上实现跨越的论断值得推敲。据报载,广东汕头南澳岛国家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4年多的试验表明,电动汽车是三项主要技术的综合体,与国外试验车相比,无论是电池、电机,还是整车,我们都有不小的差距。技术专家也承认,电动汽车不能脱离传统整车单独发展,没有传统整车的研发能力,即使我们的电池技术有了突破,也找不到适当的整车来配套。
  当然,重新认识电动汽车,不是一味否定,而是希望能剔除其中的盲目、过热成分,使其更健康、更理性地发展。毕竟,这是一个资金、技术高度密集并且风险较高的研发项目。目前,虽然清洁燃料技术更新换代很快,但是,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在未来10年内,燃料电池或氢动力技术都很难实现完全的商业化,而内燃机与电动机双驱动的混合动力技术,将成为一段时间内清洁燃料汽车商业化的主导。因此,从电动汽车入手,逐步掌握清洁燃料技术,是我们的切实选择。应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在电池技术上取得突破,提高电机、整车设计水平,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提前进行相关设施及政策的研究等。电动汽车研发企业面前的道路还很长。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职工热线

  外借人员劳动合同与谁签
  编辑同志:
2001年夏天,我所在的制药厂与另一家药厂就我的借用达成协议,当时商定借用期4年。借用期间,我的工资、奖金、社会保险费都由新厂承担。借用后,我就被新厂派到外地搞销售去了。
  去年,原厂与外商合资,改制为股份合作企业,全体职工重新签订了劳动合同。因为我不在本地,没有与我签合同。去年底,因为我未能完成销售任务,新厂扣了我的奖金,我提出终止外借,新厂同意,并从12月起停发我的工资、奖金,停上社会保险。但此时,原厂却以企业已改制、我长期不在企业工作为由,不愿与我签劳动合同。我这事就一直拖到现在。我的合同该与谁签?
  (河南 陈书明)
陈书明同志:这两年,用人单位之间互相借用人员的情况比较常见。长期外借人员究竟应与谁签订劳动合同?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同志答复,应与原单位签订,但原单位和外借人员经协商可就合同中不在岗的某些条款加以约定。
  在你的事例中,原单位以改制为由不与你签劳动合同肯定是不对的。《劳动部关于企业实施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中履行劳动合同问题的通知》明确:在企业实施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后,用人单位主体发生变化的,应当由变化后的用工主体继续与职工履行原劳动合同。由于企业改制导致原劳动合同不能履行的,企业与职工应当依法变更劳动合同。因此,改制后的企业应当与你续签劳动合同。至于原单位认为你长期不在企业工作,不承认与你存在劳动关系,是站不住脚的。首先,你的外借是企业决定的,你并非私自外出。其次,你并未和原单位终止过劳动合同。所以,你完全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机构挽回自己的权益。——编者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

  摄影摄像查违章
  无锡供电公司为确保安全供电,成立了安全督察队、生产现场安全检查队。检查队员配备照相机、摄像机,全天候巡视在生产现场。(潘正光摄)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

  中海油入选金融时报全球500强
  本报讯 英国金融时报日前评选出新一期全球500强。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排名从去年的第443位上升到第315位。上榜的中资企业还有中银香港、中国移动(香港)等。世界石油类公司排名前十名末位的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市值为193亿美元,比中海油高83亿美元。英国金融时报此次是按照3月28日的市值为各公司排名的。这一排名已进行了21年。专家认为,这种方法比按销售额、利润等排名的方式要好。(费伟伟)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

  工人发明家刘幼生
  武钢(集团)公司焦化公司工人、高级技师刘幼生发明的“电动旋转式无尘黑板”,先后参加香港、伦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国际发明博览会获得金奖。日前,刘幼生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图为他正在进行一项新课题的研究。(唐汉平摄)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企业动向

  奥康推行最低月薪制
  本报讯 只要是在温州奥康集团工作的员工,不管其所在部门是否开工生产,其最低月工资根据不同岗位,可达300—2500元。奥康集团实行这项改革,旨在让员工享受更好的福利,没有后顾之忧,而且有利于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特别是留住好的技工。
  以前,奥康实行计件工资制,以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但皮鞋生产有淡旺季之分,淡季和放假时,员工的工资就相对较少。(罗会榕)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企业动向

  春兰研发空调核心控制部件
  本报讯 国内掌握空调核心技术最多的春兰集团应用电子、微电脑、变频等技术及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又研发成功6个空调“核心控制”部件:调节空调制冷剂流量的电子膨胀阀、精细控制空调运行电力的功率器件、空调室内机辐射温度传感器、室内机人体方位红外线传感器、室内机人体舒适性温感传感器和微电脑高度集成模块。(孙广明)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企业动向

  红博搭建外贸平台
  本报讯哈尔滨红博世纪广场正在为国内服装企业搭建一个面向俄罗斯、东欧市场的巨型商贸平台。最近,红博广场组成了200多人的品牌选购大军,面向全国品牌服装企业,为外贸组织货源。
  总投资近30亿元的红博世纪广场,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对外经贸平台。到2001年底,已成为东北及内蒙古品牌服装最大的集散地。(冉鸿)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企业动向

  红豆要当T恤大王
  本报讯 江苏红豆集团最近推出了纯天然高支丝光彩棉T恤和罗布麻T恤衫。这两种T恤不仅具有良好的透气、凉爽、吸湿功能,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将成为夏季服装市场的又一新宠。
  红豆T恤衫厂以科技领军开发新产品。自1999年推出填补国内空白并获国家发明专利的全棉针织免烫T恤以来,组建了以总经理为首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确保每年都有科技新品推出,5年中开发T恤新品近80个。(周仕凭)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企业动向

  首钢经验交流会搬上网
  本报讯 日前,首钢以“学习、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经验交流会如期举行。不同的是这个有千人参加的大会,与会者是在自己办公室里,坐在电脑前,通过网络开的。这是首钢集团首次采用网络会议形式开会。据悉,非典时期,首钢坚持正常生产,生产销售形势良好。1—4月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37.07亿元,同比增长18.6%。(王景仁)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企业动向

  高邦乳胶制业以爱心创品牌
  本报讯 桂林乳胶厂(高邦乳胶制业)日前捐助42000只无菌检查手套,支持白衣战士抗击非典。近年来,该厂率先出资100万元发起创立了“中国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公益基金”,并在世界艾滋病日发起全国范围的安全套义卖活动,将全部款项捐赠给公益基金。目前该厂生产的安全套产品已出口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出口量35%。(邹湘桂)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

  让普通员工上讲台
  晓飞
  刚到而立之年的黄小胜这天特地换了一身黑色西装,因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全体领导和各部门的总经理都来听他的专题发言——建立员工“每周工作日志”的设想。
  这是发生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5月23日举行的总经理办公会上的一幕。
  黄小胜1999年研究生毕业后应聘到中国海油,在前不久公司举行的从上到下全部岗位的竞聘中,他刚竞聘为销售部的市场合同主管,对总公司大力提倡创新思维的指示感触尤深,一上岗就提交了一份“关于工作创新的几点建议”,其中就包括建立“每周工作日志”。
  黄小胜是首次面对中国海油全体高层领导,却并不紧张。尽管让一个普通员工到总经理办公会上介绍自己的创新建议,在中国海油也是第一次,但这些年中国海油之所以高速发展,总资产从1998年的320亿元猛增到去年的900亿元,年实现利润达110.5亿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司从上到下始终处于一种求新求变的氛围中。黄小胜一边用电脑演示,一边侃侃而谈,把自己的设想从容托出:
  应用公司网络工作平台,要求每个人写工作日志(内容包括记录总结每天的工作、本周总结和下周工作安排),提交主管领导修改审核后反馈给个人……“这样可以强化个人的工作计划性和预见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可以加强主管领导的监督和控制,对日常工作进行数据库管理;可以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变定性检查为定量检查和考核。”
  “很有启发,很有启发。无论对公司的日常管理,还是对外合作。”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卫留成用掌声充分肯定后当即指示公司信息管理部,帮助建立“个人工作日志”的应用程序,先在销售部试点,然后在总公司推广。卫留成特别肯定了黄小胜关心企业发展并且勇于创新的精神,“这应当永远作为我们对每一位员工的要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