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中国驻英使馆教育参赞王永达(中)4日接受留英学子支援祖国抗击非典的捐款。新华社记者王定昶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以巴峰会结束
  “路线图”计划正式启动
  据新华社亚喀巴(约旦)6月4日电 (记者明大军、刘顺、蒋少清)美国总统布什、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沙龙4日在约旦红海港口城市亚喀巴举行了三方会晤。会晤后三方各自发表声明,正式启动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沙龙在声明中承认巴勒斯坦建国的权利,并承诺拆除约旦河西岸未经许可建立的犹太人定居点。他说,统治巴勒斯坦不符合以色列的利益,巴勒斯坦人应在他们的国家内自己管理自己。
  阿巴斯在声明中宣布停止巴勒斯坦武装起义,并呼吁巴勒斯坦人采用和平手段结束以色列占领。他说,巴勒斯坦政府将竭尽全力制止起义军事化。他指出,武力不可能解决巴以冲突。
  布什在声明中强调,亚喀巴峰会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他宣布,美国将向中东派遣观察员,帮助巴以执行“路线图”计划。
  东道主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也在峰会后发表讲话说,中东和平之路不会平坦,还会遇到艰难曲折。他呼吁巴以共同努力,解决彼此间悬而未决的问题。
  美以巴此次在亚喀巴举行的峰会进行了90分钟,这是巴以流血冲突爆发32个月以来三方首次举行首脑会晤。
  巴勒斯坦外长沙阿斯说:“此次峰会标志着中东和平进程新的开始,同时也是值得巴以人民庆幸的事,此次会议后,我们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沙龙的高级顾问吉辛说:“完全实施三方达成的共识十分重要,我们不能失去此次和平机会。”
  据悉,美以巴各自发表的声明均得到了三方领导人的同意。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三方峰会留想象空间
  本报驻美国记者 任毓骏 本报驻埃及记者 徐平
  6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约旦红海港口城市亚喀巴,与以色列总理沙龙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阿巴斯举行了历史性的高峰会议。这标志着由美国、欧盟、俄罗斯和联合国在去年所共同拟定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步入了实施阶段。
  美国舆论称,这是一次具有“建设性气氛”的外交盛会,是布什自担任美国总统以来首次出访中东,而美巴以三国领导人也自2000年9月巴以流血冲突爆发以来首次重新回到谈判桌前。但也有评论认为,尽管三方领导人在峰会上的表态是积极的,但中东和平“路线图”能否真正实施还在未定之天。有关领导人会上会后的讲话就已流露出对中东和平前景的谨慎乐观。5日,布什在飞往卡塔尔的“空军一号”专机上表示,与沙龙和阿巴斯一起开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他同时告诉随行记者:“我向来不抱太高的期望,我们已经完成预期的成果。”
  而沙龙承诺下的“巴勒斯坦国”将是一个“解除武装”的和建立在“民主制度”上的国家。他还表示,他理解地域上的“整体性”对这样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将是所有流亡巴勒斯坦人的最终家园。沙龙的言外之意是,巴勒斯坦难民的回归地是未来的巴勒斯坦国,而不是以色列境内。这和巴勒斯坦要求难民回归的概念完全不同。
  中东问题专家还认为,亚喀巴峰会的形式有点复杂。布什首先分别与以巴总理举行会晤,接着才是美巴以三方峰会,然后东道主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参加,最后举行记者招待会。这个复杂形式似乎给人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据报道,为了顺利召开峰会,美国高官早就来协调,希望会后能发表联合声明。但三方领导人加上约旦国王最后只是各自阐明立场,这样的结局耐人寻味。
  就在三方峰会结束之后几分钟内,巴勒斯坦极端武装组织“哈马斯”就发表声明说,该组织将不放弃抵抗以色列占领的武装斗争,直至最后一寸巴勒斯坦土地得到解放。哈马斯领导人之一扎哈尔在当地的新闻采访中表示,亚喀巴三方峰会的受益者是以色列,中东“路线图”和平计划是美国强加给巴勒斯坦人的一项方案。扎哈尔说,“与以色列停火并不等于承认以色列是一个合法国家。停火是一个战术并且受时间限制,以方任何违反协议的行为都将成为重新执行我们政策的机会。”
  而在4日晚上,以色列右翼人士以及犹太定居者在耶路撒冷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政府示威集会,示威者坚持,“奥斯陆和平协议”后的流血冲突证明,绝对应该禁止巴勒斯坦人成立一个“恐怖主义的国家”。
  “路曼曼其修远兮”。多年来,以巴之间、阿拉伯世界和美国之间的积怨相当深,真正化解需一个艰苦的过程。世人希望这次三方峰会之后,以美国为主导的中东和平四方能共同促进中东和平进程,协助以巴早日结束流血冲突,实现公正、持久、全面的中东和平。(本报华盛顿、开罗6月5日电 )


第3版(国际)
专栏:

  中国科学家获“日经亚洲奖”
  日本经济新闻社3日举行第八届“日经亚洲奖”颁奖仪式,中国科学家、北京基因研究所主任杨焕明领导的小组,因在长粒水稻的全遗传基因信息方面的出色研究,为水稻新品种的开发增产起到作用而获奖。(孙东民)


第3版(国际)
专栏:

  塞尔维亚激进党主席绝食
  据贝尔格莱德《新闻晚报》1日报道,正在海牙法庭受审的前南战犯嫌疑人、塞尔维亚激进党主席舍舍利昨天开始绝食。舍舍利是在海牙法庭拒绝其为自己辩护的要求后而绝食的。如果海牙法庭不同意其要求,舍舍利计划一直绝食到死亡。(刘志海)


第3版(国际)
专栏:

  西班牙火车相撞21人死亡
  西班牙发展大臣阿尔瓦雷斯在4日晚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3日晚在东南部阿尔瓦塞特省钦奇利亚镇车站附近发生的两辆火车相撞事故已造成21人死亡。这是西班牙30年来发生的最严重的一次火车相撞事故。


第3版(国际)
专栏:

  比利时发现多封“毒信”
  比利时联邦检察院4日证实,比利时多个部门及一些国家驻比利时使馆近日收到了装有有毒物质的信件。比利时有关方面正在对此事展开调查。


第3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被劫观察员身份被证实
  联合国驻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使团人士5日证实,当天上午在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地区被劫为人质的3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中有两名是德国人,另一名是丹麦人。


第3版(国际)
专栏:

  伊拉克前“耶路撒冷部队”司令被俘
  美军中央司令部5日发表声明说,伊拉克前“耶路撒冷部队”司令艾耶德·艾拉维已被抓获。艾拉维在美国通缉的55名伊拉克前高官名单中名列第三十位。
  (据新华社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胡锦涛会见蒙古国总理
  本报乌兰巴托6月5日电 记者李文云、杨涛报道: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天上午在下榻的饭店会见了蒙古国总理恩赫巴亚尔,同他就进一步发展中蒙友好合作关系进行了亲切交谈。
  胡锦涛表示,中蒙保持长期友好,加强互利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我们尊重蒙古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蒙古国人民对本国发展道路的选择,愿同蒙方一起努力,不断充实和丰富中蒙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以造福于两国人民。
  关于双边经贸关系,胡锦涛说,我们愿把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双方今后合作的重点领域。希望两国有关部门就此进行充分探讨,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根据各自优势,扬长避短,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把两国经贸合作推向前进。
  恩赫巴亚尔说,胡主席对蒙古国的国事访问,确立了两国发展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推动了双边经贸合作,是一次历史性的访问。蒙方重视同中方在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同时也愿意在教育、人文和政党交往等领域加强交流。


第3版(国际)
专栏:环球大视野

巴以和平
  希望与挑战并存
  本报记者 黄培昭
  尽管亚喀巴首脑会议没有拿出“联合公报”,美以巴三方领导人只是各自发表了声明,不过,在原则接受“路线图”计划,特别是在巴勒斯坦建国权利、再启中东和平进程和相互承认对方的生存权和安全等问题上,三方领导人特别是巴以领导人还是达成了共识。因此,这可说是中东和平进程的一个进步,也是布什政府兑现其和平承诺的一个成功。
  巴以冲突及与此相关的阿以争端是迄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广的一场地区冲突。自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在各种力量竞相染指的背景下,阿以之间的领土争端夹杂着宗教矛盾、政治冲突、文化差异、资源争夺以及民族仇恨,导致双方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鲜血染红了中东大地。战争的结果是:阿拉伯人没能“把以色列赶入大海”,犹太人也未能圆“大以色列”之梦。求和再次成为必然的选择,并已在历史上反复过多次。1991年的马德里中东和会是通过政治谈判解决阿以冲突的新阶段。1993年9月,巴以《奥斯陆协议》应运而生。美国克林顿政府在中东倾注不小精力,2000年7月,克林顿特邀巴以领导人阿拉法特和巴拉克到戴维营,试图力促双方达成一揽子解决方案。但最终因耶路撒冷地位问题而功败垂成,与和平失之交臂。同年9月,沙龙擅闯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绵延至今的新一轮巴以大规模暴力冲突。布什政府上台后,将反恐、“倒萨”作为头号任务,一度对巴以问题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致使巴以暴力冲突几度濒临失控的危险边缘。在伊拉克战争得手后,美方挟战争余威重启中东和谈,并率先公布了国际四方参与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这一方面是为了尽量消除阿拉伯民众对美国中东政策的愤懑,另一方面也是美国全球战略在中东地区的继续,同时也是美国国内政治的需要。
  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汇处的中东地区富集石油资源。中东一直是美国推动全球战略的一个重点。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后,美国的反恐战略更加重了中东在美国外交中的分量。而要谈中东战略,就绕不开巴以问题。若“路线图”计划取得突破,无疑将大大增加布什政府的外交得分,为赢得总统连任打下基础。在巴以双方被长达32个月的紧张对抗消耗得精疲力竭后,特别是在与巴以问题有关的伊拉克被美国“拿下”之后,美国布什政府关于中东问题的言行自然引起巴以双方、阿拉伯世界乃至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国际社会的关注和美方的推动下,巴以原则同意“路线图”计划,分别承诺在停止武装起义和拆除非法犹太人定居点等问题上做出让步,双方丧失殆尽的互信机制又开始得以逐渐恢复。
  在这一系列和平努力中,以色列的态度变化是关键。在巴以冲突中,双方力量不对称。以色列在经济军事上的强大加上美国的支持,历来掌握和平进程的主动权;而巴方势单力薄,原来曾一度给予支持的伊拉克又被美方拿下,巴方手中已无牌可打。因此,巴以谈判能否取得进展,取决于以色列的态度,而以色列的让步与否,又要看美国是否愿意施加足够压力。
  目前看来,布什政府出于全球战略和国内政治利益的考虑,在大选之前,不能不下一番力气推动和平进程,以为其中东政策画上一个圆满的阶段性休止符。而巴以双方对流血冲突早已苦不堪言,“路线图”的出台,既迎合了以方对安全的关切,也满足了巴方要求建国以圆“千秋家园梦”的愿望。因此,在美国主导的国际促和努力下,如果巴以双方都能痛定思痛,“路线图”计划有可能开启中东和平的新局面。
  然而,中东局势历来波谲云诡,短暂的风平浪静,往往酝酿着狂涛骇浪。人们清楚地记得当年拉宾不幸遇刺及其后和平进程急转直下的局面。即使在“路线图”提出及一系列国际外交努力仍在进行、甚至在此次三方领导人举行会谈的同时,巴以内部反和之声仍然不断,双方极端组织仍可能会继续制造事端,这必将冲击脆弱的和平。布什政府将在多大程度上、以多大热情继续执行目前的政策,以赢得犹太人支持?巴以政局能否保持稳定?双方到底是在美国的压力下虚以应对,还是准备将和平付诸行动?所有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影响“路线图”的推进步伐。
  从“路线图”本身来看,也存在诸多弊端。它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督实施机制,这为双方可能不履行或打折扣地执行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路线图”把棘手的巴难民回归、最终边界和耶路撒冷地位等难题束之高阁,甚至犹如“定时炸弹”。如:以色列坚决拒绝大约400万的巴勒斯坦难民回归权,称即使其中1/3的人返回,也将极大改变以色列人口结构。耶路撒冷有“被信仰挤破了的圣城”之称,三大宗教相互交错,各不相让,不仅仅是政治问题,更牵扯到成千上万人的精神归宿。
  作为中东问题核心的巴以冲突,是阿拉伯和犹太两个民族的跨世纪之痛。在世界局势总体趋于缓和的时代,巴以冲突显然是当今世界的一个不和谐音符,它与国际社会求和平、促发展的意愿以及巴以双方的利益背道而驰。因此,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期待着巴以双方把握和平机遇,捐弃前嫌,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克服一切障碍,开创中东和平的新局面。


第3版(国际)
专栏:

  俄发生自杀性爆炸
  据新华社莫斯科6月5日电 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莫兹多克市北部郊区5日清晨发生一起自杀性爆炸事件,已有15人死亡,其中包括5名空军飞行员和3名机械师。
  据俄媒体报道,莫斯科时间5日清晨7时36分,一辆载有27名军人和技术人员的大轿车从莫兹多克市驶往北郊空军基地途中,遭到一身份不明妇女的自杀性爆炸袭击。该妇女引爆了身上的炸弹,当场炸死车上的6人,另有9名伤员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


第3版(国际)
专栏:

  越一犯罪集团主犯被判死刑
  新华社胡志明市(越南)6月5日电 (记者黄海敏)经过57天的审理,越南胡志明市人民法院5日下午以谋杀等罪名,判处臭名昭著的越南黑社会犯罪集团头目张文甘及其他5名要犯死刑。
  法院的判决书说,张文甘有组织地长期从事谋杀、行贿、故意伤人、聚赌、非法组织偷渡等犯罪活动,并收买国家干部为其非法活动提供保护。因其犯罪性质严重,民愤极大,必须依法严惩。
  此外,张文甘的7名同伙也受到严厉惩处,其中5人被判无期徒刑,两人被判处20年以上有期徒刑。其他的100多名案犯分别被处以1年至20年的有期徒刑。受张文甘案件牵连的“越南之声”广播电台前台长陈梅杏和越南最高人民检察院前副院长范士战因犯受贿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和有期徒刑6年;越南公安部前副部长裴国辉因犯渎职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第3版(国际)
专栏:

全球4日首次无非典死亡病例
  据新华社日内瓦6月5日电 世界卫生组织4日发表报告说,截至6月4日全世界非典型肺炎患者累计为8402人(包括已康复者和部分疑似病人),其中5746名患者已经治愈,当天是3月28日来首次没有报告非典病例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说,根据截至当地时间6月4日14时(北京时间4日20时)收到的各国和地区统计数字,累计772名非典患者死亡,但没有出现新的非典死亡病例。它评论说,非典死亡高峰期出现在3月第二个星期,当时一天死者多达20人,现在疫情正明显减弱,这说明已经采取的隔离等措施是有效的,但也不能疏忽大意,加拿大的例子就说明疫情反复的危险性和保持警惕的必要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