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2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提出
  将“三化”作为防治固体废物污染根本措施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提交报告指出,我国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远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控制。要把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作为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的根本途径和治本之策,并以此制定防治规划。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报告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情况,并就切实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他说,固废防治法规定,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三化”原则是法律的核心,也是实施这部法律的目标。
  盛华仁说,首先是实行减量化。各级政府要从源头抓起,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做好垃圾减量化工作。应鼓励公众改变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延长消费品的使用寿命。生产企业应逐步消除对产品的过度包装,同时必须承担回收一定比例的包装物的责任。工业固体废物的减量要开展清洁生产、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关闭那些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企业。
  其次是推进资源化。必须在垃圾收集、运输、贮存、处置等各个环节采取措施,形成一个完整的回收利用网络。对于一些特殊消费品的回收,要因物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措施。对家用电器的回收,应抓紧制订具体办法。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要建立起原料和能源循环利用系统,使各种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
  第三是力保无害化。应逐步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在废物处置过程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防止发生二次污染。垃圾填埋场渗沥液要达标排放;对产生的沼气要进行收集,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回收利用。垃圾焚烧厂要防止二恶英的大量产生。特别是对危险废物及其医疗废物必须进行集中处置,确保无害化要求,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盛华仁说,建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三化”要求,制定全面的防治规划,并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去,认真组织实施。要从管理、机制、政策、科技等几个方面,为实现“三化”目标提供保障措施。要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监督,严格法律责任,把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纳入法治轨道。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二○○二年财政收支情况较好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 我国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情况也比较好。汇总中央和地方财政决算,2002年全国财政收入1890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完成预算的104.9%;全国财政支出22053.15亿元,增长16.7%,完成预算的104.5%;全国财政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3149.51亿元。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2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重点报告了2002年中央财政的主要情况。他说,中央财政2002年总收入11026.6亿元,比预算增加380.72亿元。中央财政总支出14123.47亿元,比预算增加379.44亿元。中央财政收支相抵,赤字3096.87亿元,比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赤字数额减少1.28亿元。
  金人庆说,2002年中央预算增收特殊性因素减少,减收因素较多。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各地区、各部门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堵塞收支管理漏洞,使财政收入形势逐步好转,从而保证了全年收入预算的圆满完成。2002年中央财政超收收入381亿元,主要用于增加公路建设支出和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重点支出得到了较好保障。中央财政在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同时,集中财力确保重点支出需要。2002年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达到1388亿元,完成预算的161.4%;中央财政用于支援农村生产、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扶贫及农林水气等部门事业费方面的支出达到487亿元,完成预算的105.7%;中央财政为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范围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补助245亿元;中央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541亿元,完成预算的102.8%。
  国债投资项目顺利实施。2002年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500亿元,其中1250亿元列入中央预算,250亿元代地方政府发行;资金安排东部地区占31%,中部地区占29%,西部地区占40%。到2002年底,在建国债项目已累计完成总投资的91%。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我国从2002年开始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中央财政因此增加收入126亿元,已按规定全部用于对地方、主要是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深化了“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按照收支脱钩、收缴分离的要求,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海关总署等34个中央部门,率先进行了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试点;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中央部门由6个扩大到了38个,试点省份由2个扩大到9个;在15个中央部门又进行了国库集中收入制度改革试点;全国政府采购规模1009.6亿元,比上年增加356.6亿元。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国务院各部门依法理财水平有所提高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记者沈路涛、张旭东、邹声文)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说,2002
  年国务院各部门进一步严格财经纪律,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依法理财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李金华是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0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时作此表示的。他说,从审计情况看,200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是好的,圆满完成了全国人大批准的年度预算任务。但财政财务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李金华分别就中央本级预算管理、中央专项转移支付管理、中央税收征管、国务院部门预算执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建设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经营管理、国有骨干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县乡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汇报。
  李金华说,这次中央预算执行审计结束后,审计署对查出的问题依法进行了处理。对违反财政财务法规的问题,要求有关单位予以纠正。对执行国家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和重要项目的审计情况,国务院已责成有关部门研究整改,有些已收到明显效果。对涉嫌经济犯罪的案件线索,已按有关规定移交司法机关或纪检监察部门立案查处。
  李金华还从四个方面汇报了加强中央预算管理的意见。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5年来共追还被侵占挪用资金240亿元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 5年来,审计署通过审计处理,已上交财政260多亿元,追还被侵占挪用资金240多亿元。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受国务院委托,25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0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他说,1998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审计机关紧紧围绕经济工作中心,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加大对财经领域中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的查处力度,审计领域不断拓宽,内容逐步深化,社会影响显著扩大,预算执行审计已经成为预算管理和监督的重要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金华说,一是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点揭露预算执行中的违法违规问题,促进了依法理财、依法行政。国务院各部门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制订完善财务管理制度400多项,依法理财水平逐步提高,预算分配秩序明显好转。1998年审计查出国务院部门违法违规问题金额164亿元,2001年下降到20亿元,下降了87%,部门本级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明显减少。
  二是根据反腐败斗争的要求,严肃查处财经领域中的经济犯罪案件,促进了廉政建设。5年来,审计署向司法机关移交经济犯罪案件线索800多件,一些大案要案的查处和公开曝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三是配合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5年来,审计署先后提出了细化预算、推行部门预算、改革专项转移支付制度、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规范政府外债收支管理、规范银行开户等审计建议。这些建议大都已被采纳,正在推行和不断深化,对推动财政体制改革,加强预算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国有骨干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25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0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时,汇报了国有骨干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李金华说,去年,审计署对12户中央管理的重要骨干企业领导人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企业诚信意识不强,以及对企业领导人的业绩考核过多依赖于收入、利润等指标,导致企业做假账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虚增利润的问题较为突出。
  李金华说,审计发现,由于内部控制薄弱,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权力没有得到有效制衡,少数人借机肆意侵吞国有资产。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原总经理等人,于1994年10月和1995年2月,违规为北京和山东两家公司办理进口货物信用证担保,这些担保均没有真实的贸易背景,涉嫌金融诈骗。目前这两个被担保公司已注销,由银行向境外垫付的信用证本金和利息全部损失,折合人民币7.76亿元。1993至1995年,还擅自动用巨额资金投资或出借给香港和北京的有关公司,目前已形成损失2.08亿元。以上担保、投资和借款,给国家造成巨额损失,但直接责任人7年来始终没有被追究责任。对此,国务院已责成公安部立案查处。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县乡财政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25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0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时,汇报了县乡财政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002年,审计署组织对中西部10个省、市的49个县(市)财政收支状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财政收入水分较大。2001年,49个县(市)中有45个虚增预算收入6.74亿元,占当年预算收入的16%。二是人为隐瞒赤字普遍。截至2001年底,49个县(市)中有37个累计瞒报赤字10.6亿元,为当年决算反映赤字7.2亿元的147%。三是债务负担沉重。49个县(市)截至2001年底,累计债务达163亿元,相当于当年可用财力的2.1倍。四是欠发工资问题仍较突出。截至2002年9月,有42个县(市)累计欠发国家规定的工资18亿元(其中当年1至9月新欠1.32亿元),是1998年底欠发额的3倍多。
  李金华说,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二是县乡财政体制还不够完善,基层财政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目前,县乡财政支出中有60%靠上级补助,许多专项补助还要求安排配套资金,加大了县乡财政的压力。三是一些县乡理财思想不够端正,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甚至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同时,上级对基层干部政绩的考核偏重于GDP和财政收入等指标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四是财政供养人员增长过快。1994年以来,49个县(市)总人口增长4.6%,财政供养人员却增长了22%。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要从四个方面加强中央预算管理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25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0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时表示,要从四个方面加强中央预算管理。
  李金华说,健全科学决策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从审计情况看,当前在一些领域中决策机制不完善,脱离实际,盲目决策,是造成财政资金管理不规范、使用效益不高、损失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务院已要求各部门各地区按照中央关于健全科学决策机制的精神,进一步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特别是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要带头贯彻落实国务院工作规则,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在重大项目决策中要切实按经济规律办事,注重整体规划,严把审批关;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的,要严肃查处,依法追究责任。
  ———加大清理整合力度,规范专项转移支付管理。目前,专项转移支付已占中央补助地方支出的近一半,占地方财政支出的1/4。管好用好这部分资金,对于增强中央调控能力、促进地区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审计情况看,专项转移支付在分配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影响资金的使用效果。今后,审计署将加大对这部分资金的监督力度。同时国务院将责成有关部门组成一个专门机构,集中力量对现行的中央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在清理的基础上,取消那些名不符实和过时的项目,归并重复交叉的项目,对已形成地方固定财力的应纳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按照资金的用途和部门职能,对专项转移支付实行归口管理,规范审批程序,强化跟踪监督,彻底改变项目管理上的散乱状况。今后,要逐步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严格控制专项转移支付的项目数量和资金规模,项目设置报国务院审批。要按照规定的办法分配和管理资金,坚决制止利用职权违规为本系统安排补助项目的做法。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大力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县乡财政困难和收支不实的问题,隐含着很大的财政风险,已严重影响到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国务院将责成有关部门,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对全国县乡财政进行一次清查,摸清家底,研究对策,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要引导和督促地方财政部门如实列报收支,严格控制发生新债,对已形成的债务要研究逐步消化的办法。今后国务院有关部门要严格预算管理,加大监督力度,严肃查处财政收支中的弄虚作假行为。县乡政府要进一步端正理财思想,严禁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进一步精简机构,大力缩减财政供养人员。
  ———进一步提高预算资金分配到位率。目前,一些有资金分配权的部门年初部分预算资金没有批复落实到具体部门和项目,年度执行中的追加安排又具有一定随意性。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弊端,应当纠正。今后,财政与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切实加强支出预算的测算工作,进一步细化预算,逐步提高年初预算资金分配的到位率。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财政将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记者沈路涛、张旭东、邹声文)财政部部长金人庆2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表示,我国各级财政部门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两手抓”的方针,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重点做好保障应急支出和重点支出、完善出口退税机制、依法加强收入征管、严格控制和管理好财政支出、积极推进各项财政改革等五个方面的工作,夺取抗击非典的全面胜利,确保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以及财政预算的圆满完成。
  金人庆说,第一,坚决服从服务大局,着力保障应急支出和重点支出的需要。确保防治非典和抗洪救灾的资金需要,扎实抓好抗击非典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的落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进一步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确保对教育、文化、卫生的新增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大力支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建立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对老工业基地、西部开发、高科技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及时足额发放,着力解决部分地区欠发国家统一规定工资问题。研究探索建立财政应对灾害和危机的应急机制和制度,增强财政应对的快速反应能力、资金保障能力和效益管理能力。切实推动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
  第二,完善出口退税机制,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尽快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有利于鼓励出口,扩大就业,发展经济,当前更是稳定和发展制造业等第二产业,减轻非典疫情和洪涝灾害对财政经济的负面影响的重要措施。国务院对此十分重视,确定今年中央财政如有超收将重点用于增加出口退税。目前,完善出口退税政策的具体方案正在协调之中。同时,将进一步完善积极财政政策,调整投资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事业发展。
  第三,依法加强收入征管,确保完成全年预算。当前既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已确定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措施,又要防止借抗击非典之名擅自出台税收优惠和变相优惠政策的行为。要依法加强征管,同时挖掘非税收入潜力,并严格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努力做到应收尽收。
  第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严格控制和管理好财政支出。今年财政的减收增支因素很多,收支矛盾十分突出。除卫生、水利等与防治非典疫情和抗洪救灾直接相关的少数部门外,其他部门的一般性开支原则上实行零增长。对这些部门防治非典所需开支和其他新增支出需要,以及因实行财税优惠政策而减少的收入,要通过各部门调整自身支出结构来解决,如大力压缩会议、出国、出差、培训等方面的支出,并按规定程序报备,原则上不追加预算。对必须保障的各项重点支出,既要及时足额保证,也要精打细算,严格监管。
  第五,积极推进各项财政改革,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根据新形势,稳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逐步缩小农业特产税征收范围,降低税率,为最终取消农业特产税创造条件。积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探索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的办法,稳定和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落实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完善和规范省以下财政体制,加大对县乡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以增强基层财政实力,缓解基层财政困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在继续推进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估工作,逐步建立一整套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机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抓紧研究下一步深化财税改革的方案。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财政五个方面问题需迫切解决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 为确保我国财政工作保持良好的运行秩序,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表示,在2002年中央预算得到较好完成的同时,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金人庆说,审计署对2002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表明,我国财政工作还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迫切解决:一是中央预算管理有些方面还需进一步规范,一些部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理想,预算执行不严肃,甚至挤占挪用、隐瞒收入;二是有些专项转移支付分配管理仍不规范,要求地方配套较多;三是一些中央部门和单位未严格落实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的规定;四是部分地区和部门在收入征管工作中违规减免和监管不力;五是一些国债项目重复安排、配置不合理、损失浪费等。
  他说,对上述情况,国务院高度重视,要求财政部及中央有关部门牢固树立依法理财观念,健全科学决策机制,深化财政改革,强化监督管理,加大依法查处力度,认真加以纠正和改进。财政部将抓紧清理和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深入研究解决基层财政困难的有效措施,从制度上严格规范内部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记者招待会
 我国防治非典科技攻关取得进展
  本报北京6月25日讯 记者蒋建科、白剑峰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举行记者招待会,邀请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科技攻关组副组长、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黄培堂,介绍了我国在防治非典科技攻关方面取得的进展。
  我国防治非典科技攻关取得的成果主要有:第一,一批重要成果已经得到有效的应用。比如,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该疗法在5个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开发的系列生物防护攻关用品形成了一整套生物防护链,为减少一线医护人员的感染,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流行病学的研究成果,为疫情控制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第二,在目前世界上尚未取得突破的一些领域,如疫苗、药物和诊断试剂研制等方面,取得了关键性进展,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经过攻关,灵长类动物感染模型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两项灭活疫苗研究已完成实验室制备,灭活疫苗灵长类动物实验进展顺利;筛选和发现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候选药物;诊断试剂和基因芯片研制取得新进展,正在抓紧进行临床评价。第三,初步建立起了防治非典研究平台。特别是已完成了对全国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的考核评价工作,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改扩建工作,已基本满足了防治非典研究的实验室需求。第四,加强了防治非典研究生物安全管理。科技部联合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并下发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的毒种保存、使用和感染动物模型的暂行管理办法》;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典型肺炎研究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并结合政策法规,开展了重点督查。第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李学勇说,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央采取了坚决果断的措施,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强调要“依靠科技,战胜非典”,专门成立了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下设科技攻关组。科技攻关组急临床所急,应防治所需,确定了“立足近期,兼顾中长,突出应用,为临床一线服务”的指导思想和“集中优势,整合资源,协同攻关,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建立了“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超常规运作”的工作机制,迅速组织全国的优势科研力量,形成了科技攻坚队伍和研究网络,在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治、药物筛选和疫苗研制、SARS流行规律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防护措施等方面开展了科技攻关。先后启动了95个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紧急动员了3000多名科技工作者,紧急筹措了..2亿元攻关经费,用于防治非典攻关项目。他说,科技攻关组下一阶段要突出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一是进一步深入开展SARS流行规律的研究和防治措施的科学评价;二是加速疫苗和有效药物的研制开发,争取早日突破;三是加紧诊断技术和试剂的研究开发,为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广东报告新增非典临床诊断病例一例
据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 卫生部6月25日通报我国内地非典型肺炎最新疫情:6月24日10时至6月25日10时,广东报告新增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1例,为疑似病例转为临床诊断病例,这个病人已于6月6日住院隔离治疗。
  另据报告,6月24日10时至6月25日10时,共治愈出院15例,死亡1例。其中北京治愈出院3例,死亡1例。报告治愈出院的还有:天津5例,辽宁3例,内蒙古2例,山西、四川各1例。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泰向北京抗非典医护人员赠送水果
  本报北京6月25日讯 记者刘歌报道:泰国驻中国大使敦·帕马威奈今天下午在此间代表泰国政府向抗击非典的北京医护人员赠送约两吨的泰国水果。北京市副市长张茅代表北京市政府出席了水果交接仪式。这批水果已于昨天运抵北京。张茅说,北京和曼谷是友好城市,有着良好的友谊。中国有句话“患难见真情”,我们对泰国政府和人民的友好情谊深表感谢。帕马威奈对北京市政府和人民在抗非典中所做的巨大努力表示赞赏,并向北京医务工作者表示慰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