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2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主持人的话
  高洪波、何建明、毕淑敏、梁秉堃、商泽军等作家最近在北京抗击非典一线进行了为斯半个月的深入采访和体验生活。由中宣部、北京市委、中国作协共同组织的这一活动使作家们遍访了与非典有关的各个部门:与一线医护人员零距离接触,参加非典定点医院院长联席会,采访北京SARS医疗救治指挥中心和被封闭的大学校区,听取气象中心、商贸工委、教工委介绍情况……与此同时,身处广东的吕雷、金敬迈等作家也始终关注着这场特殊的战斗。一线采访使他们获得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也经历了深深的心灵震撼。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家多数有过从军经历,他们对生命、对战斗、对奉献有着独特的体验和理解。(本期嘉宾主持: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主任 陈崎嵘)
奉献二字,在平静的日子里是沉默的,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在非典的日子里则是响亮的,是呐喊、拼搏和抗争,是闪电和雷鸣,是一种大无畏的境界、舍我其谁的勇悍。没有平静的点滴积累,便不会有特殊时期的突兀崛起。这就是“奉献”精神的一种辩证关系。
非典检验“奉献”
  也许奉献这个属于道德范畴的概念我理解太浅,从原始命题的角度,奉献包涵着无私、牺牲自我、克己、压制本能欲望等诸多因素,向远处延伸,奉献应从孟子的仁义中找到源头,后世讲义利之辨,“义”与“无私”同义,“利”与“自私”不殊。并由此牵涉到中国文化思想的中心乃至人类文化、尤其是政治行为的中心——公与私之辨的问题。
  上述春秋战国文化,有两种极其相悖的思想:一为墨子;一为杨子。墨子讲义,主张摩顶放踵以利天下,彻头彻尾地牺牲自我,绝对的利他主义;杨子则相反,他主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他主张天下每个人都一毛不拔,纯为个人利益着想,绝对的利己主义。
  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墨子和杨子的主张都不乏追随者,但事实上完全做到又很难。台湾学者南怀谨著《孟子旁通》,认为孟子崇奉仁义之义,向梁惠王极力宣扬仁义的美德,得中庸之精髓,难能可贵。
  此次遭遇非典,北京将近50天处于高度警戒之中,每个单位、每个独立的个体乃至每个家庭都受到严峻考验。这种考验既是社会层面上的,又是道德意义上的。灾难突降,它考验着政府的应急机制、公务员的才能品质,也考验着每个人的良知。对于医务工作者而言,考验尤为严峻,是生与死的两种可能性的选择。其实,在我经历的对北京市各条战线的大面积采访中,无论公交战线、教育战线,还是物资保障战线、群防群控战线,都有大量感人的事迹,都映照出在灾难面前一个民族的性格,反映出一个人的觉悟。对奉献二字,理解便尤为具体和深刻。举一小例子:北京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办事处——人民政府的最基层组织,在非典突袭时,与办事处一墙之隔的中央财经大学宿舍楼要隔离,因为楼内有17人感染非典,5人死亡,疫情十分严重。宿舍楼被隔离两周,办事处的同志们送米送面送蔬菜,甚至连羊肉片、杏仁豆腐、小点心都一一代购,保证了这幢高层楼内每一户居民的物质需要。不仅如此,一天楼道的垃圾道堵塞,办事处的曹成恩书记从容上阵,在这幢楼内奋战三个多小时,清理出30多袋垃圾(详情请见本版《非常奉献》——编者)。这些垃圾不乏非典患者的遗物,肯定具有传染性——“这个时候我非上不可,说不害怕是假的,可我是政府的公务员,我必须尽自己的职责!”事后曹书记这样说道。朴素中有一种真诚的力量。
  非典检验“奉献”,真的。(文/高洪波)(附图片)
  高洪波,1951年生。代表作:《高洪波军旅散文选》、《鸽子树的传说》。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抢一间病房,救一批生命。争一分钟时间,造一家人幸福。”首都万名建设大军在进入小汤山工地时,没有人提一个钱字。在苦战七天七夜创下世界医疗建筑史奇迹之后,他们依然没有人提一个钱字,而是有序地撤出工地,把战场和荣誉一起留给了别人……
把歌献给“黑脸神兵”
  非典疫情使白衣天使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也许人们还不了解,在这场伟大的战役中,还有一支“黑脸神兵”同样立下奇功。他们就是仅用七天七夜建起小汤山非典医院的首都建筑工人。
  白衣天使们在小汤山医院编织的每一个故事都感动着无数人。可我的眼前无法抹去这样的镜头:
  ——一个人竟然会喊着“谁让我从工地上下来,我就跟谁没完”,一边却摇摇晃晃地歪倒在沟壑里睡着了。第二天一早,要不是有人眼尖,隆隆轰鸣的推土机差点就把这个在沟里睡着的人活埋了。事后,每每推土机隆隆响起时,领导们就站在车前,东瞅瞅西瞧瞧,大声喊着:“睡地上的人快起来,别给埋了啊!”
  ——指挥部领导见工人们休息时和衣倒地就睡,心疼不已,调来4000条崭新的毛毯、棉被。领导让工人来领,奇怪,竟然没一个人来。“你们怎么啦?不要毯子,也不要棉被?”人家告诉他:“哪有时间呀!”后来等毯子和棉被送到各队时,有的工人不等解开被子,身子一歪,呼噜响起……
  太累了!累得只要稍稍有一两分钟闲着等活,准会眼睛“打架”,两腿打颤想睡。
  这样的工人,连续干了四天四夜没合眼;这样的干部,连续跟班七天七夜没洗过脸。
  刘永富,北京市建委主任,平时谁给他递一支烟,他就急。在工地上,他每天平均抽五包烟,最多一天创下七包的纪录。“实在顶不住呀!靠烟熏着提神哪!”一个多月后我采访他时,那被烟熏的嗓子还沙哑着。工作人员拿出当时现场拍的一张照片让我看,刘永富竟然害羞起来。原来,有人当时在施工现场给这位“工地总指挥”偷拍了一张工作照,那照片上他的鞋尖上露了个“馅”——那双满是泥巴的皮鞋磨出了一个洞。刘永富坦言,在小汤山七天里走的路可能比他平时七年走的路还多。“开始我在工地上每走一圈一小时,后来走一圈得两小时,最后一天,恨不得让大伙抬着走了……啥叫腿上像铸着铅?我可真体会到了。”刘永富是个标准的黑脸———黑黝黝的脸庞透着刚毅和信仰。
  北京住总集团有个响当当的队伍,叫“王宝申标杆队”。小汤山工地上,自然少不了全国劳动模范王宝申的队伍。王宝申要出现在哪个工地,哪个工地准是一派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气象。啥叫“劳动模范”?看看王宝申就知道:干活,抢在第一;干重活,抢在第一;质量,是第一;速度,肯定也是第一。王宝申的脸也是黑黝黝的,那是张被汗珠子烙成铁质皮肤的脸,上面透着为国为民造福的字样。王宝申说得好,咱在小汤山干的活儿,可是救命的活儿!
  (文/何建明)(附图片)
  何建明,1956年生。代表作:《落泪是金》、《国家行动:三峡大移民》、《根本利益》、《共和国告急》。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完整地交了出去,在这最危险的时刻和最危险的地方;奉献意味着你清楚地知道灾难的每一个细节,可还是面带纯真的微笑从容迎上前去;奉献意味着你把安宁和洁净送给他人,把牺牲和艰窘留给了自己;奉献意味着不单是你一个人走上战场,而且还跟着你的长辈和你的孩子……
我以目光向青烟致敬
  它们装在三层密封的塑料袋里,被专用的整理箱紧紧扣住,每日深夜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汇集到这里。
  袋子里有天使褪下的一次性羽衣,有恶魔撕下的鳞甲毒爪,有病患者的粪便和眼泪,有亡故者的痰液和鲜血……塑料袋斑斓杂糅触目惊心,好像吃饱之后盘曲的蟒蛇——它们是来自北京各非典定点医院的医疗垃圾。
  袋子里还有儿童换下的乳牙,有老翁搔短的白发,有喝过的中药残渣,有尘土菜屑和苍蝇老鼠的尸身……它们膨胀着发酵着——是来自北京诸多被隔离观察的市民家庭的生活垃圾。
  袋子源源不断地涌来,每天多达数吨。如果我们有一架超大型的显微镜,就能透过层层包装看到袋子里的细微情景,胆小的人恐会昏厥。病毒张牙舞爪群魔乱舞,一旦扩散,京城必陷入灭顶之灾。
  永定河畔的沙砾滩,冷清寂寞。一个月之后,这里架起了几座模样特殊的炉子,天天飞出袅袅青烟。
  这里是SARS的陵墓,那烟就是病毒被焚化之后稀薄无害的踪迹。
  当我来到北京石景山区特殊垃圾处理场,看到用简陋的红砖圈起的院墙和类乎临时建筑的工棚时,脚步在那一刻沉重如铁。
  总指挥张华非常年轻,十分干练。在第一分钟,你就会察觉他的军人素质,在第二分钟,你就会感到他受过高等教育。他原来是石景山区环卫中心垃圾清运队的副队长,4月26日临危受命,开始指挥焚烧非典垃圾。从那一天开始,他和战友们就再也没有回过家。由于前期的垃圾量极大,目前尚未焚烧完毕,即使全市不再有新发病例,但只要有一个病人还在住院,有一户人家还在医学观察,他们就不能离开高温难耐的焚烧炉。
  他们穿着厚厚的防生化服,戴着防毒面罩,酷热和超负荷的劳作,每逢脱衣脱靴之后,都会倒出半盆汗水。有的隔离户在二十几层高楼之上,因为他们不能乘坐电梯,要一级级地攀登,然后肩负着数十斤的垃圾箱,再一级级退下。怕百姓惊恐,怕袭扰了居民的安宁,总是在夜间作业。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消毒,生怕留下一丝不安全的隐患。
  没有专用的特殊垃圾焚烧炉。先是用远洋轮船上的炉子,不想进料口太小,打包的医疗垃圾根本就投不进,现场拆封,无异放虎归山,极为危险。张华前后试用了四台炉子,边调试边运行,日夜泡在现场,反复对炉子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从门外汉成了特殊垃圾处理设备的专家。
  还有更凶险的东西,那就是非典病人的排泄物。香港淘大花园非典疫情的暴发流行就和粪便污染密不可分。经科学家研究,在人的尿液中,SARS病毒可以存活10天以上。一袋袋的粪便简直可以说是潜在的生化炸弹。
  当贮满非典患者粪便的塑料袋打着结,犹如枣肠一串串地来到这里,当气管切开吸出的非典黏液饱含着超高浓度的病毒汇聚在这里,当那些锋利的针头刺破了环卫工人的手指,当半瓶废弃的药液在炉子中轰然炸裂,将炉火扑灭的时候,你才知道这里浓缩着千百倍的风险与奉献。
  这里的青烟很轻很轻,这里的责任很重很重。我以目光向青烟致敬,直到青烟消散在北京的夜空。(文/毕淑敏)(附图片)
  毕淑敏,1952年生。代表作:《红处方》、《女人之约》、《预约死亡》。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人类至今所拥有的一切财富都是我们的前人长年积累创造出来的。我们一来到世上就是一个受益者。奉献精神是一条长链,代代相传。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人在奉献。
奉献精神与人类社会共存
  奉献主要是精神的,是真诚的付出,是双手捧出的一颗心,无私且不企求回报。奉献给人带来启迪和震撼。
  哥白尼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统治人们一千多年的“地心说”,对自然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日心说”遭到了教会的极力反对。哥白尼去世后五年,布鲁诺诞生了,他主张人们有怀疑宗教教义的自由,并坚持认为“日心说”是科学的。由于宗教教义受到“日心说”的冲击,教会以死刑威逼布鲁诺放弃他的观点。在烈火面前,布鲁诺仍然坚持真理,结果被活活烧死。他为真理献出了生命,为科学、为人类做出了崇高的奉献。
  从公元前3世纪的亚里斯塔克到后来的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牛顿,他们为“日心说”的确立和普及,奋斗了一千多年。他们没有希望得到任何回报。硬要说什么回报,那就是无神论的确立和真理的普及。
  奉献是不求回报的付出。一个人最高的付出是他仅有一次的宝贵生命。不论物质文明发展到何等地步,也不论人类的精神文明进步到何种程度,为真理献身、为他人献身永远是最崇高的。
  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成千上万的白衣战士做出了巨大的奉献。无论被抢救的病人是治愈出院了,还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能抢救过来,这丝毫不减他们奉献精神的崇高。冲上前去的医生护士,无论是受到感染而倒下,还是至今仍在战斗,他们的奉献精神同样可贵。也无论他们是男是女、是健壮还是娇弱,穿上防护衣迈进隔离室时的背影都是同样的高大。他们个个都是巨人,精神上的巨人。
  奉献精神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精神。中国人历来勇于为真理为全人类做出奉献。
  人类永远需要这种精神,人类永远崇尚这种精神。我们是奉献精神的受益者。我们也要时时准备着为他人做出奉献。(文/金敬迈)(附图片)
  金敬迈,1930年生。代表作:《欧阳海之歌》、《神州风雷》、《好大的月亮好大的天》。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奉献源于人性中最伟大善良的冲动。但一个人要想做出有价值、有意义的奉献,仅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奉献的本事,即平日积累的做出奉献的精神与资源准备。
奉献的精神与资源准备
  我做过两次心脏手术。非典肆虐,朋友说只要我不感染,广东作家均可过关矣。
  接到了深入一线采访的任务后,我自报要采写钟南山。但开始时心里还是忐忑不安:钟南山所在的呼吸研究所是非典重症病人的集中地,而我恰好又是个病弱之人,怕感染;当时疫情如火,钟南山的每一分钟都有可能关乎一条生命,根本没时间接受采访。这个采访任务能否完成?我确实觉得心虚,压力很大。
  我在呼吸研究所蹲了好几天,采访了他的同事和学生。等到8天后,终于争取到了机会。刚陪同温家宝总理出访归来的钟南山,抽时间与我谈了一个小时,了解得越多,我越被感动、震撼,精神准备越充足,最后终于写出了万余字的报告文学。
  人的能力有大小,境界有高低,奉献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比如:要去写钟南山,要有精神准备:不把钟南山写出来,愧对人民给我的这枝笔;还要有智力资源或手段的准备:起码会写点东西。
  在非典袭来之时,讲奉献尤其要有精神和资源的两种准备,缺一不可。光有勇敢的精神,而没有本事和知识,与病魔搏斗,反会徒增一些牺牲品;光有本事,没有奉献精神,可能成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逃兵。
  在钟南山身上,他的奉献在这两方面体现得更加鲜明。先说他的智力和物质资源。他首先是医界泰斗、工程院院士,并以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学精神与人格魅力造就了一支优秀的团队;其次,在第一例非典病人送来的前四天,由他主持建成的全国最先进的呼吸科重症监护室落成启用。他有条件把呼吸所变成抗击非典的堡垒。
  然而,他的精神准备更为充实:为病人解除痛苦、与病毒殊死搏斗的使命感,不迷信权威、只捍卫科学的求真务实精神。所以,他不仅成为广东医界抗非典的一面大旗,更成为在灾难突袭时大众心目中的精神支柱。在非典病魔放倒了他的团队的26名医护人员时,他亲率一拨又一拨的梯队前赴后继,有如在火线上奋不顾身堵枪眼、炸碉堡。
  为什么广州的医护人员没有一个临阵脱逃?因为他们的主帅冲锋在前。这种奉献精神是多少金钱与物质都无法比拟的。(文/吕雷)(附图片)
  吕雷,1947年生。代表作:《大江沉重》、《海风轻轻吹》、《火红的云霞》。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近些年,似乎人与人之间疏远冷漠了许多,仿佛只剩等价交换了。而在大难当前、生死抉择的今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默默奉献的人性光辉。正所谓:“智者不乱,仁者无惧。”
非常奉献
  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办事处所管辖的皂君东里29号居民楼,在4月24日出现非典疫情聚集性暴发,即在14天之内发现17名非典确诊病例和非典疑似病例,其中已有5人死亡。该楼被紧急隔离控制。很快,办事处接到反映:楼内两个垃圾道都被堵死,大量生活垃圾无处投放,搞不好会扩大传染源。这件事,在平常不难处理,无非请几位清洁工疏通一下。然而,此时却变成了一个大难题。一些外地来做清洁工的人早已为躲避非典而跑光了;没有跑掉的清洁工也不肯接受这份危险的工作,有人竟然说:“你就是给我10万元,我也不干!保命要紧。”的确,走进隔离楼就有可能被传染,而疏通垃圾道就更危险了。
  街道办事处工委书记曹成恩是一位有着近30年军龄的转业干部,曾经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他毫不含糊地对办事处主任张忠说:“你的任务比我重,千万不能有个三长两短!不用争了,还是我上吧。”于是,在一个清晨,曹成恩不声不响地带领办事处的7名科长级干部,穿上防护服,戴上眼镜、口罩、手套和鞋套,认真地做好各种消毒工作以后,就像冲锋陷阵的战士一样,于无声的命令和号角之中,一个紧跟着一个,走进了充满无法预知危险的隔离楼。
  当曹成恩等人钻入垃圾道后才发现,这里已经有很长时间未曾清理过了,垃圾堆积到足有二层楼高,只能一点一点地费力地用消毒液浇,用铁镐刨,用长杆捅。虽然他们每人都戴着3个厚厚的口罩,却根本挡不住垃圾道里又腥又酸又苦的恶臭,嗓子眼里感到咸咸的难以忍受,而脑袋则被熏得眩晕,仿佛要站不住了。经过3个小时汗流浃背又小心翼翼的奋战,塞得严严实实的垃圾道才被一点一点地打通,挖出来的垃圾装满了30个大垃圾袋。这时,曹成恩的双腿已经麻木得几乎没有了知觉。
  垃圾道被清理以后,楼里的居民激动万分地说:“我们的政府是非常负责任的政府!”(文/梁秉堃)(附图片)
梁秉堃,1966年生。代表作:《孔繁森之歌》、《1998年决战中国》、《保卫上帝》、《保卫生命》。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在非典横行的非常时期,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其实这种精神在我们这个民族有着古老的传统,从远古到现在都如一线法脉沉潜在肌体里,在危难中,它就如璞玉,粲然夺目,摄人心魄,这就是中华民族之所以为中华民族的内在质地。因为有这种精神,我们民族愈仆愈奋。可以说——
  奉献精神是民族的养料
  人之为人,有很多价值取向,有的为自己,有的为别人,有的大部分为自己、小部分为别人,有的小部分为自己、大部分为别人,很难划一。
  但当民族或国家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呢?这时,要求的就是舍弃小的、个人的利益。中华民族向来是把精神取向看得比实际利益更重,所谓“舍生取义”。而在日常生活中,对弱小者报以同情,对丑恶者施以鞭挞,这也是一种奉献。
  当非典疫情袭来的时候,作为医生护士,他们的职业道德要求他们救死扶伤,但是这里面却显出人的精神的高下。有的人躲避责任,有的人却要求到一线去,不惜以身殉职。在和平年代里,若说奉献,这就是最大的奉献。
  在抗击非典一线工作的人,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公安干警,或者是乡间的巡视人员,他们身上体现的是什么?我说体现的是奉献。这种奉献首先是一种责任。他们感到他们必须到岗位上去。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人的高度的责任感,非典的肆虐会是何等情形?
  真正的奉献是种乐趣。它不求回报。从历史上,从现实里,我们看到了许多这样的精彩段落。当一些医护人员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的时候,他们还想着把自己的遗体奉献出来供解剖研究。治好一个病人,看到病人康复出院回到岗位,这些医务工作者的心里是一种成功的喜悦。他们看到自己的付出在别人身上延伸,在别人的事业上闪光。
  人的生命是有穷尽的,在奉献中,他的生命延伸了长度,融进了民族和国家的肌体,并在这个庞大的肌体里获得了新的生命。
  从奉献者的身上,我有一点小小的感慨,但愿我们都能通过抗击非典,自我反省,我们的生活是否应该慎独些、纯粹些,多一些奉献,多一些担待,为别人多考虑一些,让自己受一些委屈,那样,我们的社会将是一幅多么和美的图画。(文/商泽军)(附图片)
  商泽军,1966年生。代表作:《孔繁森之歌》、《1998年决战中国》、《保卫上帝》、《保卫生命》。(人物素描:罗雪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