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赤几“中国文化周”闭幕
  新华社雅温得6月1日电 (记者王文成)马拉博消息:为期8天的“中国文化周”5月31日在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降下帷幕。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当天就“中国文化周”的成功举办向中国驻赤道几内亚大使许昌财表示祝贺。
  赤道几内亚新闻、旅游和文化部官员高度赞赏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周”活动,称“中国文化周”活动在赤道几内亚政府和民众中产生十分强烈的反响,达到了增进赤道几内亚和中国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双边文化交流的目的。
由中国驻赤道几内亚大使馆和赤道几内亚新闻、旅游和文化部联合举办的“中国文化周”于5月24日在马拉博开幕。文化周期间举办了中国图片、国画、陶瓷和青铜器等展览,赤道几内亚国家电视台播放了中国影片,当地电台还举办了有关中国的“知识竞赛”。文化周最后还举行了群众性的马拉松比赛。文化周期间举办的各种活动使当地人民感受到了优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3版(国际)
专栏:

6月1日,越南著名的海防图山海滨浴场挤满了游客,表明当地旅游业正走向复苏。受非典型肺炎的影响,3月份以来越南各地酒店入住率急剧下降。自5月初宣布成功控制非典蔓延之后,越南国家旅游总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期重振旅游业。新华社记者 黄海敏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韩向“越线”朝渔船开火警告
本报汉城6月1日电 记者徐宝康报道: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国防部发言人通告说,朝鲜8艘渔船今天上午10时越过西海“北方警戒线”进行捕蟹,韩国海上警备艇向“越线”朝鲜渔船发出警告,但收效不大。于是韩国警备艇向朝鲜渔船发射了8发舰炮和25发机关枪子弹予以警告。在韩国采取军事行动后,朝鲜渔船于今天下午3时左右离开,返回北方一侧。
韩国国防部发言人说,在韩国警备艇发射炮弹警告朝鲜渔船后,没有发现朝鲜警备艇有任何动静。


第3版(国际)
专栏:

  我一货轮在丹麦失事沉没
二十七名船员全部获救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5月31日电 (记者吴平)据丹麦通讯社报道,丹麦海上援救部门5月31日宣布,当天中午在丹麦海域发生撞船事故的中国货轮已在当晚沉没。
这艘中国散装远洋货轮当地时间5月31日中午在丹麦东部博恩霍尔姆岛附近海域与一艘悬挂塞浦路斯国旗的波兰集装箱货轮相撞。中国货轮受到严重破坏,波兰货轮受损不大。
事故发生后,丹麦和瑞典两国的海上援救部门出动直升机和救援船只赶往出事海域进行救援,中国货轮上的27名船员全部获救。
丹麦海上援救部门还试图用拖轮将中国货轮拖离事故现场,但没有成功。最后,这艘货轮在31日晚沉没。
据悉,这艘货轮装载了6.6万吨化肥、1680吨重油、110吨柴油和35吨润滑油。
目前还不清楚造成这起事故的具体原因。据报道,事故发生时,当地海域风平浪静,能见度很好。


第3版(国际)
专栏:

  安理会决定
向刚果(金)紧急派遣多国部队
新华社联合国5月30日电 (记者杨志望)联合国安理会在30日举行的公开会议上一致通过1484号决议,决定立即向近来爆发部族冲突的刚果(金)东部地区派遣临时紧急多国部队,以帮助稳定那里的局势。
根据这项决议,由法国领导的多国部队将和目前部署在刚果(金)东部布尼亚市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密切协调,帮助改善当地的安全状况和人道主义形势,确保当地机场的安全,并在必要的情况下为当地居民、联合国工作人员及国际人道救援人员提供安全保护。
决议说,在布尼亚市部署多国部队是为了让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有足够的时间增加在该市的联合国维和人员。安南必须在安理会授权范围内,于8月15日前向布尼亚市派遣更多的维和部队。多国部队将在联合国的增援部队部署到位后,于9月1日撤出该市。
决议要求刚果(金)冲突各方和非洲大湖地区的所有国家与多国部队密切合作,确保多国部队人员的行动自由,并停止向在布尼亚交战的部族武装提供军事支持。
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萨布利耶尔在安理会通过决议后对记者说,多国部队的人数将在1200人至1400人之间,其中法国士兵约800人。目前英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南非等国已表示愿派兵参加这支多国部队。
布尼亚市是刚果(金)东部东方省伊图里县首府。本月初,在乌干达军队撤离伊图里地区后,当地的赫马族和伦杜族武装为争夺布尼亚市发生了激烈冲突,迄今已造成400多人死亡,数万人逃离家园。目前,当地的局势依然非常紧张。


第3版(国际)
专栏:

  以解除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封锁
新华社耶路撒冷6月1日电 (记者刘洪、蒋国鹏)作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间“重建信任措施”的一部分,以色列军队从6月1日凌晨起解除了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长达数月的封锁。
以色列军方称,从1日起,以方还将陆续允许约1.5万名巴勒斯坦人前往以境内打工,同时以军还将放宽对加沙地带的海上封锁,准许巴勒斯坦渔民下海捕鱼。以军方电台此前还报道说,以色列方面将释放被关押的100名巴勒斯坦人,但释放时间尚不得而知。
此前,以色列安全部门也以“恐怖警报”数量下降为由,暂时调低了警戒级别。此前数周,以色列一直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但以军事官员也称,为防止意外事件发生,以军仍将驻留在巴勒斯坦境内。
以官员称,以方现在采取这些“善意”措施,主要是落实以总理沙龙29日与巴自治政府总理阿巴斯会谈达成的有关协议。会谈中,沙龙表示以方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巴方的处境。但沙龙也警告阿巴斯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制止针对以色列的“恐怖活动”。
自4月底“路线图”和平计划推出后,中东和平进程明显加快。6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还将在约旦红海港口城市亚喀巴与沙龙和阿巴斯举行三方峰会,讨论如何落实“路线图”计划。外界认为,以色列现在采取“积极”措施,也是在为三方峰会营造良好氛围。


第3版(国际)
专栏:

  俄美元首举行会晤
两国互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批准书
本报莫斯科6月1日电 记者吕岩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布什今天在俄北方城市圣彼得堡举行会晤。两位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及当前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进行了讨论。会晤期间,两国元首还互换了《俄美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批准书,这一于去年5月签署的裁军条约正式生效。
俄美总统会谈后共同会见了记者。普京说,俄美关系“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此次峰会展示了双方“发展伙伴关系这一战略路线”的稳定性,两国在相互尊重和考虑双方利益基础上的协作是“不可替代的选择”。普京表示,他与布什商定逐步推进俄美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关系,加强在保障战略稳定、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共同解决地区冲突等方面的合作。他指出,俄美总统签署并交换了《俄美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批准书的备忘录并互换各自国家对该条约的批准书,标志着条约正式生效,这为核不扩散制度做出了“现实的贡献”,并表明两国愿在共同安全与合作的基础上发展关系。
布什说,美国和俄罗斯在同新威胁的斗争中进行着“极为密切的合作”,两国都受到恐怖主义的伤害,双方将通过合作战胜恐怖主义。他对俄支持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取消对伊拉克制裁的决议表示感谢。布什说美俄双方认为联合国应在伊拉克重建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布什指出,美俄两国呼吁朝鲜放弃核计划,并要求伊朗履行核不扩散义务。布什还对俄方在航天方面对美方的支持表示感谢,他邀请普京于今年9月访美,并表示将尽快废除阻碍美俄经贸合作的《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
据新华社圣彼得堡(俄罗斯)6月1日电 (记者黄慧珠、谢荣)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1日在圣彼得堡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5月30日至6月1日在圣彼得堡相继举行的独联体国家首脑会晤、俄罗斯与欧盟首脑会晤以及俄美首脑会晤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
伊万诺夫说,在国际社会和俄美两国都面临新威胁、新挑战的复杂形势下,无论是从各自的国家利益考虑,还是从维护国际安全与和平的立场出发,俄美除加强合作外别无选择。他说,俄美双方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曾使双边关系受到影响,使两国关系经历了考验。但是,这次首脑会晤的结果表明,俄美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已画上句号,俄美关系已得到大大加强,两国的合作领域正在不断扩大。
伊万诺夫说,俄美双方在战略稳定等传统领域达成一致立场具有重要意义,《俄美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生效,使两国在战略稳定方面的合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俄方将积极推进实施条约的进程。他说,俄美在导弹防御问题上的合作具有很好前景,但双方在这方面的合作不应导致新的不稳定因素产生,更不应引起在太空领域的军备竞赛。
伊万诺夫指出,俄美都十分重视反恐斗争,在这方面俄美不仅是伙伴,而且是盟友。他还说,俄美两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两国的经贸合作特别是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具有广阔前景。
在谈到俄罗斯—欧盟首脑会晤取得的成果时,伊万诺夫强调了俄罗斯与欧洲实现一体化的必要性。他说,俄罗斯—欧盟首脑会晤期间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谈结果表明,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俄罗斯与欧盟在国际反恐和安全等问题上有共同的利益,在伊拉克、中东和巴尔干等地区问题上有相近的看法,双方应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共同努力解决国际安全和地区冲突等重大国际问题。
伊万诺夫在总结独联体国家首脑会晤时说,独联体正处于自身发展的关键阶段,当前国际形势要求独联体国家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和其他重要国际问题上协调立场。他说,独联体各国元首表示,要加强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在安全等领域的合作。


第3版(国际)
专栏:

  约希望中东峰会有助于实现全面和平 叙呼吁有关各方致力于恢复中东和谈
新华社安曼5月31日电 (记者蒋少清、李骥志)约旦国王阿卜杜拉31日晚在这里会见了来访的美国负责中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伯恩斯。他表示,希望即将在中东地区举行的两次首脑会晤成为实现中东全面、公正和持久和平的契机。
据约旦媒体报道,阿卜杜拉指出,亚喀巴首脑会晤将成为执行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的开端。他指出,“路线图”计划为确保解决阿以冲突提供了基本原则,其最终目的是实现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永久和平。
阿卜杜拉说,国际社会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所作的努力是积极的,有关各方应抓住机遇,积极寻求和平解决中东问题。他强调,只有巴以双方切实履行“路线图”计划的所有条款,其中包括以色列从巴勒斯坦领土撤军,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中东地区才能最终实现持久的安全与稳定。他表示,约旦将为此继续作出努力。
伯恩斯表示,布什总统即将开始的中东之行将进一步表明美国致力于推动“路线图”计划的实施和实现巴以和平共存。
布什总统将于6月3日在埃及旅游城市沙姆沙伊赫与一些阿拉伯国家的首脑举行会晤。次日,他将前往约旦港口城市亚喀巴与以色列总理沙龙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阿巴斯举行三方会晤,讨论各方在接受“路线图”计划后的行动部署。
据新华社大马士革5月31日电 (记者拱振喜)叙利亚总理米鲁31日呼吁有关各方致力于恢复中东和谈,以便根据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和338号决议实现中东和平。
米鲁当天在叙利亚北部城市伊德利布举行的“中东橄榄油公司”竣工典礼上发表讲话时说,橄榄树象征安全与和平,中东地区需要实现和平,以使该地区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他还说:“和平是阿拉伯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叙利亚的根本要求。”他呼吁国际社会为恢复中东和谈发挥有效作用。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哥伦比亚 内战事何时休
本报驻委内瑞拉记者 刘宏
  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七届里约集团首脑会上,与会的各国元首和代表一致呼吁联合国介入哥伦比亚政府与游击队的谈判,以期结束困扰这个安第斯国家近40年的内战。
  哥伦比亚是目前拉美惟一有内战冲突的国家。自从1964年“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宣告成立以来,游击队问题一直困扰着哥伦比亚。仅最近10年里,战火就夺去了4万多人的生命。目前哥伦比亚境内活跃着两支主要的游击队组织——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和民族解放军。前者拥有成员1.7万人,后者也有5000人。游击队实际控制着全国40%的国土,加上常年作战、训练有素,实在是政府军的一支劲敌。20世纪90年代中期,部分有钱阶层的私人武装开始联合,形成了准军事组织。右翼的准军事组织与游击队势不两立,二者之间经常爆发武装冲突。
  哥伦比亚政府曾与游击队数次和谈,最近的一次是在上届总统帕斯特拉纳任内进行的。和谈从1999年1月开始,帕斯特拉纳政府甚至在南部划出一块约4.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非军事区,当作双方谈判之地。然而,由于游击队在和谈期间也未放弃各种敌对行动,和谈在历时3年多后破裂。
  政府与游击队和谈的主要分歧在于:政府方面坚持游击队首先承诺放弃绑架、暗杀和攻击军事与民用目标,结束敌对状态;而游击队关心的则是先成立制宪大会,对国家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然后再谈双方的军事冲突。
  乌里韦就任总统后,对游击队采取了强硬政策,希望通过加强军事打击,赢得解决冲突的主动权。但在采取铁腕政策的过程中,乌里韦政府有得有失。今年5月5日,哥伦比亚政府军营救人质的行动失败,游击队在逃跑前将扣押的人质处决,造成10人死亡、2人重伤,死亡的人质中包括一位省长和一位前内阁部长。人们在强烈谴责游击队残暴的同时,也对乌里韦政府提出了批评。
  国际社会一直关注哥伦比亚内战。就在帕斯特拉纳政府与游击队和谈陷于僵局时,10个国家驻哥大使组成谈判团在政府与游击队之间斡旋,并一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人质被“撕票”事件发生后,希望国际介入和谈的声音又开始高涨起来。
  里约集团首脑会议就如何结束哥伦比亚内战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建议:希望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介入哥伦比亚的和平进程,敦促游击队与哥政府签署一项结束敌对状态的协议。此后按照一个由双方讨论通过的分阶段时间表,展开公开与透明的谈判,以达成一项最终的解决方案。(本报加拉加斯电)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随笔

  布莱尔访伊不风光
施晓慧
英国首相布莱尔5月29日至30日访问了伊拉克,成为伊拉克战争结束以来第一位访伊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但英国国内在对伊战争问题上对布莱尔的质疑,好似一块阴云,如影随形,让布莱尔此行风光不起来。
布莱尔的日程安排,颇似胜利者检阅仪仗队的味道。访问从科威特开始,向科威特政府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支持致谢。然后,一路到伊拉克南部的巴士拉、乌姆盖斯尔,慰问驻伊英军,向其致以首相和国家的敬意;视察伊拉克的医院、学校,抱着伊拉克孩子照相……然而,被英国记者死死缠住的问题——英国战前没有拿到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使他的“胜利者之旅”黯然失色。
关于伊拉克是否隐藏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国际社会一直存在争议。美英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之前,联合国的武器核查小组并没有取得这方面的确凿证据。英国议会对这场战争激烈辩论的焦点就在这里。当时,布莱尔政府出示的情报文件称:“萨达姆有能力在45分钟之内发动生化武器战。”这成为引导人们支持战争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几天前说,伊拉克可能已经在这次战争开始之前销毁了其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料,这一句话竟捅开了英国的一大疮疤。就在布莱尔飞往科威特的当天,首先有一名未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BBC广播4台的“今日节目”:声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准备在45分钟之内使用”的“档案”是被后来加入文件的。这则内容在文件的原始草案里并没有。它被加入后便与我们的愿望相反,因为它并不可靠。大部分事情在档案中都有两处来源,而这条只有一处来源,并且我们认为来源有误。所有情报人员都不愿意使用那个“档案”,因为它不反映他们调查得出的观点。
来自军情5处、军情6处和国家通信总局的50页文件草稿,描述了伊拉克获取核武器的倾向和发展可以打到以色列或英国在塞浦路斯基地的远程导弹的情况。文件认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不被萨达姆重视,也不是他“最后使用的手段”,而是他用来对付国内对手的武器。这位官员相信伊拉克可能有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认为,在战争开始前6个月,伊拉克有化学武器的可能性占30%,而且有生物武器的可能性更大。
防务大臣英格拉姆5月29日出面否认唐宁街曾经安排修改档案。他对“今日节目”说,唐宁街没有施加过任何压力,那种说法不是事实。但他承认,“45分钟内将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内容只有一处来源,而且没有被证实。
两天来,英国报纸刊登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的内容,压过了布莱尔访问伊拉克的报道。5月29日的《独立报》头版报道说,布莱尔受到指责,说他在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误导了国会。该报社论说,找不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布莱尔也许不会垮台,但是他的可信度将大打折扣。《泰晤士报》头版报道说,英国议会将调查英国情报部门关于萨达姆掌握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报告。该报告列举的武器,成为入侵伊拉克的主要理由。5月30日的《卫报》说,正在伊拉克慰问感谢英军官兵的布莱尔已发现处境更加不妙,因为英国大臣被谴责歪曲了联合国武检人员的报告,并支持了政府对萨达姆武器项目的指称。《泰晤士报》指出,布莱尔和美国总统布什受到很大的压力,他们被要求公布有关进行伊拉克战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独立报》则说,就在布莱尔成为第一个在萨达姆政权倒台之后前往伊拉克的西方大国领袖时,联合国武检负责人布利克斯的发言人指出,在伊拉克战争之前,武检人员从来都没有坚持说伊拉克肯定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每日电讯报》则说,该报做的一个民意调查显示,由于公众对布莱尔的信任度降低,保守党的支持率大幅上升。
在英国议会内,许多议员已在启动对政府的新一轮质询。在布莱尔踏上科威特的同一天,英国前外交大臣库克要求国会就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展开聆讯。库克曾在对伊拉克开战前因不同意布莱尔的参战政策而辞去工党议会领袖一职。他在5月28日接受BBC广播4台的采访时说:“如果拉姆斯菲尔德现在承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在伊拉克,那么,事实真相是,伊拉克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这种武器。”库克说,布莱尔会因为没有找到这类武器面临危机。他警告说,英国是以一个虚假的理由参加了对伊拉克战争。
对布莱尔的质疑也来自更为亲美和主战的保守党的反战成员。曾经竞争过保守党领袖的前政府财政大臣克拉克在接受BBC采访时说,确定英国的国会议员是否被“完全伪造的开战理由”所误导是非常重要的。
看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在英国国内的争论,不仅使布莱尔的“胜利者之旅”风光不起来,恐怕还要脚步越来越沉了。


第3版(国际)
专栏:

6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瑞士洛桑下榻的饭店会见瑞士联邦主席库什潘。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就世贸谈判中的战略对策
最不发达国家达成共识
新华社达卡6月1日电 (记者潘小珠)参加世界最不发达国家贸易部长会议的各国代表1日晚就最不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谈判中应采取的共同战略达成共识。他们呼吁发达国家采取切实措施,增加最不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
孟加拉国商业部官员说,与会代表虽然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有分歧,“但在共同战略对策方面达成了共识”。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世界贸易谈判中,发达国家应当作出相应让步,兑现自己的承诺,增加最不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
孟加拉国商业部长乔杜里5月31日在开幕会议上批评发达国家对最不发达国家的种种不公平态度。他说,当最不发达国家为促进本国某个产业或某个产品的发展而实施补贴时,总是遭到发达国家的反对;而发达国家却继续在为它们的农业提供补贴,这种补贴竟然高达每天约10亿美元。
乔杜里说,最不发达国家希望发达工业国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向最不发达国家转让技术并提供与贸易相关的支持,帮助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
为期3天的最不发达国家贸易部长会议于5月31日在达卡开幕。世界49个最不发达国家中的38个国家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包括23个国家的贸易部长。


第3版(国际)
专栏:

  菲军打死16名反政府武装人员
据新华社马尼拉5月31日电 (记者杨忠毅)菲律宾军方31日宣布,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摩伊)当天在菲南部地区再次发生激战,政府军至少打死16名摩伊成员、俘虏6人,政府方面则有7名民兵阵亡。
菲军方说,31日上午,一群摩伊武装人员在南部马京达瑙省的乌皮镇附近伏击了一队民兵,造成7名民兵死亡。事件发生后,政府军立刻出动飞机对这一地区的摩伊阵地进行空中打击,并打死至少12名摩伊成员。此外,政府军还发现摩伊成员31日凌晨在乌皮镇东南一带集结,并立即发起攻击。政府军在战斗中打死4名摩伊人员,俘获6人,并缴获了一批武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