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共建防非典出入境检疫合作机制
中国与东盟国家通过《行动计划》
本报北京6月1日讯 记者原国锋报道:中国与东盟10国今天在北京通过了一项行动计划,旨在确立防控非典出入境检疫管理的共同原则,在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货物的管理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
  《中国政府和东盟国家政府关于控制非典型肺炎传播的出入境检疫管理行动计划》是在“中国—东盟非典型肺炎出入境检疫管理会议”上通过的。根据这一计划,各合作方应在口岸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卫生检疫,配置医学专业人员以及相应的检查和防护装备、设施。出入境人员应接受针对非典的体温筛查和必要的医学询问,填写《健康申明卡》。
  行动计划要求,各方在本国口岸或境内发现出入境人员中有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应就地进行医学检查,并送指定医院进行隔离留观和治疗。各合作方应对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乘坐过的交通工具进行严格消毒。各方船舶在航行途中,如发现旅客或船员中有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可联系其他合作方就近的港口停靠,采取紧急医学处置措施。各方对用于预防和治疗非典的药品、试剂和医疗器械、设备、防护用品等,应给予优先通关的便利。
  计划要求各合作方建立密切有效的合作机制,随时通报非典疫情,交流有效预防、控制、治疗非典的方法、药物和措施,以及流行病监测手段,充分利用信息监测网络沟通信息。各方为防止非典传播而临时关闭口岸时,应根据有关协定,通过外交途径提前通报有关合作方。
  据介绍,中国控制非典传播的卫生检疫措施已取得良好效果。4月初至5月29日,全国各出入境口岸共测量体温1247.8万人,申报和现场查验体温不正常者3826人,其中立即送往指定医院进一步诊验者395人,确诊为非典型肺炎病例5人。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一周视线

山西是煤的海洋,以煤为主导的产业长期支撑全省经济。然而,去年底,稳坐头把交椅的“煤老大”退居次席,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山西:“煤老大”缘何退居次席
  本报记者 罗盘
  “煤老大”在山西的地位终于被撼动了:权威部门统计表明,去年山西冶金行业销售收入在该省的工业比重达到26.2%,超过煤炭行业的23.4%。
  数十年来,煤炭一直是山西的支柱,销售收入一直位于该省各行业榜首,“煤老大”为什么降下来了?这一变化给山西带来了什么?山西省政府领导介绍说,统计数字公布一个月来,他们接到类似询问电话和信件近千件!
  在华北和东北地区每三盏电灯就有一盏是由山西点亮的
山西却背上了“黑色包袱”
  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每年销往外省的煤炭占到了全国煤炭调运量的80%。有人形象地比喻,新中国成立以来外运的晋煤,装上火车皮一字排开,可绕地球20圈;在华北和东北地区每三盏电灯中,就有一盏是由山西点亮的。
  煤也给山西留下了巨大的包袱。临汾市生马村由于私挖乱采,麦地出现严重塌陷,有的坑口达到直径6米、深10米。山西省地面塌陷面积扩至120万亩,因地质灾害迁移的村庄达45个。专家说,平均每挖1吨煤就要消耗0.8立方米的水量,山西采煤排水每年达3亿吨,已造成3000多处泉干枯、河断流,40余万亩水地旱化,减产50%—70%。全国污染最严重的50个城市中山西就占了13个。
  生态环境遭破坏的同时,经济发展并不乐观,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山西轻重工业的投资比接近1∶30,生产要素向劳动密集型的采掘业和原料工业高度集聚。由于投入不足,春笋电视机“砸”了,名牌洗衣机海棠“蔫”了,华杰电子也是昙花一现。在山西,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引资项目少之又少。山西省综合经济实力从1978年的全国第十六位落到1998年的第二十六位。
  这些问题促使山西人思考:山西有什么?山西的前途不能光靠煤。1999年,山西在全省开展了近4个月的大规模调研,发出了10年解决结构不合理问题的总动员令。
  培育和扶持七大强势产业,煤炭工业由粗放型向精密型过渡
  山西经济出现质的变化
  首先是扶持强势产业。山西省将七大优势产业作为大力培育和扶持的重点,实施资源优势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这些产业涉及清洁能源、高新技术、冶金、文化、特色农业等多个方面。山西从中选择了221个潜力产品项目企业,每年拿出10亿元进行投入和贴息,带动银行资金100亿元,推动财政“四两拨千斤”。太原钢铁集团了解到贴息贷款的信息后,立即上报了50万吨不锈钢改造项目,获得贷款14.5亿元。如今,太钢进入国际不锈钢企业十强行列。
  煤炭工业由粗放型向精密型过渡。兰花集团上马煤炭转化和深加工项目,原煤洗选率达到70%以上,还开发出具有极高科技含量纳米级碳酸钙产品,集团净资产由调产前的3.4亿元猛增至12亿元。以煤为原料的天脊集团年产硝酸总量达到81万余吨,一举跨入国内最大、国际前五名的大型高浓度硝酸装置行列。大同汇海建成国内最大的水煤浆生产线;运城恒磁从煤的伴生物中,开发钕铁硼磁性材料。朔州连顺的煤基合成油进入产业化。全省初步形成了“煤焦化”、“煤电铝”和“煤钢铁”三个产业链系。到去年底,山西省洗选煤增长4000多万吨,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煤炭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80亿元,创历史新高。山西省委书记田成平认为,山西煤炭这艘工业航母还会有更迷人的风采。
  结构调整使山西经济出现质的变化,重点支柱产业全部提升。如电力装机容量5年增长了51.5%,突破1500万千瓦。30个重大工业潜力产品项目企业的销售收入从1999年的221亿元增长到去年的456亿元。特色农业比较优势显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重点扶持的75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全部进入实施阶段,55个已经建成投产,产值达到80多亿元,比1999年翻了一番。旅游业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3年增长3倍多。冶金行业形成太钢集团、海鑫钢铁、长治钢铁集团、新临钢公司等7个集团年总产钢1150万吨的生产能力。山西铝业、关公铝业、振兴铝业等集团蓬勃兴起,电解铝生产能力已达到33万吨。山西因此出现了“煤老大”让位的现象。
  新兴产业迈出步伐,生态建设加速
  产业结构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煤老大”让位给山西带来好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得到重视。山西省去年共完成退耕还林还草670万亩,居全国第一。8个市地的空气质量较上年有明显好转,太原市2002年2级质量以上天气从1999年的45天增加到153天。太钢集团去年投资1.4亿元,建成了10多项环保工程,其中净环软水工程成为目前世界上处理能力最大的膜法污水处理设施。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放弃煤焦生产,进军生态旅游业,开发的绵山风景区今年已连续两次发现野生虎的踪影。
  山西的产业结构不再是过去的单一型,陶瓷、特种耐火、新型建材、磁材等新兴产业的培育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冶金、电力、高新科技、特色农业、旅游、医药等行业正成为新的支柱。太钢不锈、南风化工、天脊集团、古城乳业、太重集团、大同齿轮、三维集团等一大批旗舰企业业绩骄人。旅游业培育出晋北宗教古建文化、晋中晋商民俗文化、晋南华夏根祖文化三大旅游品牌,云冈石窟、五台山等十大景区获得4A认证。非煤产业日益壮大,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煤老大”让位,为山西今年的经济发展开好了头。山西省煤焦出口首月创汇1.03亿美元,创出开门红。金属镁及其制品首月出口创汇1779万美元,同比增长84.9%。春节7天长假,山西省共实现旅游收入1.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67%。
  今天的山西正脱胎换骨,一步步远离黑色怪圈。省长刘振华表示,山西将成为全国三大工业基地,第一叫做不锈钢基地,第二叫做铝工业基地,第三叫做煤工业基地。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来自三峡的报道②

  历史的新起点
本报记者 龚达发 杜若原
这是一个载入历史的时刻。2003年6月1日9时21分,随着一声指令,三峡枢纽工程第二十号导流底孔完全关闭;这一刻,三峡工程不仅进入了正式蓄水阶段,中华民族苦苦追寻了100年的高峡平湖的宏伟理想,也在千里峡江上开始成为现实。
  此刻,初夏的阳光倾泻在三峡大地,近处的工地、远处的山影,都披着蓬勃而活泼的生命之绿。记者站在大坝上朝峡江里看,缓缓抬升的江水,兴奋地钻进一个个山坳,顷刻间幻化出一片连绵的水平面……“看湖去!”在三峡坝上第一城——湖北秭归新县城,看蓄水、看平湖的成长,成为今天城里人、乡里人最重要的事。凤凰山是新县城的“制高点”,人们兴高采烈往山上赶。过节的孩子们挣脱父母的牵扯,欢快地奔向江边……在江边的山坡上,记者见到一位老人静坐在石头上,默默地注视着江水。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姓谭的老人原是住在山下江边的移民,他特地从江汉平原赶来,向没入水中的老屋作最后的告别。老人对记者说,他在迁居地盖起了新房,分了几亩好地,新的生活也很顺利。
  茅坪港滚装船码头,上午9时30分。满载货物的滚装船“华星818”选择在蓄水后鸣笛启航,驶向上游的重庆。船主告诉记者,三峡蓄水让他们告别了狭窄的航道,等到蓄水至135米,峡江航道改善了,客轮、货轮就会比现在多,长江航运就会迎来百舸竞发的繁荣。
  在三峡坝首左岸,与秭归茅坪隔江相望的是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蓄水后这里成为首先受益的地方,沿库区一线,太平溪镇将呈现百岛湖风光。不少投资商已先行一步,投下巨资要在太平溪开发旅游、地产等等。太平溪镇长易万华看着江水抬升,抑制不住激动:三峡开发给我们这个镇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蓄水之日,也就是我们圆小康之梦的新起点!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回良玉在淮河流域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强调
高度重视 周密部署 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本报合肥6月1日电 记者刘杰报道:5月29日至6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在安徽检查淮河流域防汛工作,并主持召开了淮河流域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回良玉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动员起来,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全力做好防汛工作,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确保城市和交通干线安全,确保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其间,回良玉在安徽检查了淮河流域防汛准备情况,察看了淮河干流的蒙洼蓄滞洪区、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淮北大堤、怀洪新河、蚌埠闸和蚌埠城市圈堤等防汛工程。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召开的淮河流域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主要分析全国和淮河流域的防汛抗旱形势,研究部署当前的防汛抗旱工作。安徽、河南、江苏、山东等省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回良玉指出,今年以来,全国气候复杂多变,降雨量和时空分布异于常年。南方部分地区连降暴雨,已发生了洪涝灾害;北方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旱情持续严重;部分城市缺水问题突出,全国防汛抗旱形势比较严峻。根据气象预测分析,今年大江大河存在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务必要高度警惕。这几年国家加强了防洪工程建设,大江大河防洪能力有明显提高,但防洪体系仍不完善,还不能完全满足防大汛、抢大险的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清醒认识今年的防汛抗旱形势,绝不可掉以轻心。
  回良玉强调,做好今年全国防汛抗旱工作,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各地要组织力量对防洪工程再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要按防大汛、抢大险的要求,备足抢险物料,落实抢险队伍。三是要着力抓好水库安全度汛和行蓄洪区运用准备。四是要全力加强汛期防守。认真落实各项防洪预案,尤其是重大堤防险情处置预案。加强巡堤查险,及时发现和消除险情。切实搞好气象预报和水情测报,确保汛情测得出、报得准、传得快。五是要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和台风的防御工作,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六是要认真做好救灾工作,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生活和生产。七是要坚持防汛和抗旱两手抓。旱情严重的地区要加大抗旱工作力度,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确保城市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
  回良玉要求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对防汛抗旱工作的领导。要全面落实防汛抗旱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责任明确到人,并公布于众,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对因领导不力、工作疏忽或处置失当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一定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发扬伟大的抗洪精神,团结奋斗,扎实工作,努力夺取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来自三峡的报道②

  再看三峡新涨水
  本报记者 范伟国
  6月1日下午5时,重庆市万州区客运码头的水位为116米。
  在三峡大坝观看了下闸蓄水的实况后,记者于11时30分乘船离开茅坪港返回万州。
  沿途看去,水涨了不少。在秭归到巫山一带,由于山高峡深,水涨的感觉不是太明显。一旦出了夔门,到奉节县城这一带江面顿觉异常开阔,如同原先出三峡到了宜昌一带的感觉,长江不再是如练如带,而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意境。
  船到云阳旧城,上下水在这里交汇,方有了激流奔涌的状态,漩涡接着漩涡,船在起伏中行进,这里的水位最低,只在百米上下。记者上午在茅坪港上船时,问了码头工人,说是水位刚过百米,而过了云阳,由于来水汹涌,水位在逐渐抬高。到云阳新城所在的双江镇时,上游来水占了上风,坐船又有了逆水上行的感觉,浪拍舷帮,玉珠飞溅。但江面宽了一倍有余,船行其间,游刃有余,原来紧贴岸边的航标灯现在在江的中间。
  过了云阳,记者看到了另一种景观:“糖葫芦现象”。在峡口时,江面收紧,宽不足百米;一过了峡口,江面即有千米以上的宽度,构成了上万平方米的水面。这样,过一个峡口就是一个湖泊。云阳到万州段的长江成了一个个湖泊串成的大“糖葫芦”,水位高度大大超过了常年洪水最高位,高峡出平湖的风貌已初步呈现。
  船到万州时,记者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才离开一天,万州客运码头的江面宽度从500米左右猛增到千米以上,江水流而不激,初来者还会以为自己是在长江下游的某一港口上下船。问码头的系缆工,回答说:一天之中水已上涨了10余米,现在水位在116米上下。(附图片)
  长江三峡大坝成功下闸蓄水。本报记者 雷声摄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强化组织管理 调度收割机械
各级农机部门全力以赴保夏收
  本报讯 记者彭俊报道:面对农村防治非典工作进入关键时期的新形势,各地农机管理部门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积极组织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投入小麦抢收工作,千方百计加快麦收进度,做到既要预防非典疫情在跨区机收中传播,又要确保“三夏”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夺取今年夏粮的丰产丰收。
  受非典疫情影响,预计今年跨省收获小麦的联合收割机数量将减少,收获机具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为此,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加大组织管理力度,加强信息引导,做好小麦收割机械的调度,及时发布机收作业的信息,减少跨区作业的盲目性。江西省组织全省12.4万台拖拉机、9.1万台耕整机、32万台脱粒机、2800台联合收割机,为外出务工不能返乡的农户提供服务,开展帮扶助收,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各地齐抓共管,严防乱设卡、乱收费,非法上路拦截在途转移的联合收割机的情况出现。山东省加大跨区作业机械编队、长距离转移、线路安排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把参加跨区作业机械划分为作业服务队,以队为单位,实行统一联系、统一转移、统一服务、统一预防措施。河北省各市县抽调技术人员组成若干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巡回服务,做好各种农业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淮河流域防汛总指挥部成立
  本报合肥6月1日电 记者刘杰报道:继黄河、长江、松花江之后第四个经国家批准的流域性专业指挥部——淮河防汛总指挥部今天在安徽蚌埠成立。安徽省省长任总指挥。国家防总有关负责人说,淮河流域防汛总指挥部是根据防洪法和国务院批转《关于加强淮河流域2001—2010年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成立的。流域各省将在淮河防汛总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团结协作,合理调度,整体提高淮河防洪能力和水平,确保全流域安全度汛。   淮河流域跨豫、皖、苏、鲁四省,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1.6亿,耕地1.8亿亩。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15人,居七大江河之首。流域内平原区面积占2/3,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淮委主任钱敏说,淮河防汛总指挥部的成立,建立起了省际间直接对话的平台,对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关系,确保全流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每日疫情通报

  6月1日我国内地非典疫情首次出现零死亡报告
  当日新报告非典临床诊断病例2例
  据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 (记者张景勇、邬焕庆)根据卫生部新闻办公室1日下午发布的疫情通报,5月31日10时至6月1日10时,我国内地各省份没有报告非典死亡病例。自4月21日卫生部每日通报非典疫情以来,我国内地非典疫情首次出现零死亡报告。
  卫生部通报指出,截至6月1日10时,我国内地有疫情的省份为12个。截至6月1日10时,在这12个省份中累计报告非典死亡病例329例。自5月27日以来,除北京、河北、吉林外,其余9个省份已连续6天没有死亡病例报告。此外,这12个有疫情的省份中,天津、吉林、广东、广西、湖北连续10天以上没有新增临床诊断病例报告,上海、四川连续9天没有新增临床诊断病例报告,辽宁连续8天没有新增临床诊断病例报告,山西、内蒙古连续6天没有新增临床诊断病例报告。
  在我国内地其他省份,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规定和各地的疫情报告,黑龙江、新疆至今没有发现临床诊断病例。甘肃、江苏、安徽、陕西、浙江、河南、重庆、江西、宁夏、山东、福建、湖南连续20天以上没有新发临床诊断病例,这些省份中有9个省份从未发生当地传播,有3个省份发生过少量传播,但传播链已被阻断。
  据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卫生部新闻办公室1日下午通报,5月31日10时至6月1日10时,我国内地共报告新增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2例(全部为疑似病例转为临床诊断病例),治愈出院62例。
  在新增非典临床诊断病例中,北京新增临床诊断病例1例(为疑似病例转为临床诊断病例),治愈出院37例;河北新增临床诊断病例1例(为疑似病例转为临床诊断病例),治愈出院3例。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在内涵上下功夫
  王斌来
  产煤是山西之长。几十年来,煤炭工业在稳坐山西经济头把交椅的同时,也使山西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得天独厚的晋煤本该是山西经济腾飞的翅膀,不料却成了沉重的“黑色包袱”。尴尬的现实令山西人重新思考、重新审视。
  单一的经济结构不调整,没有出路。关键是怎么调?调整要有新思路,山西用行动作出了回答:调整不是硬性降低煤炭在山西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是要更好地发挥其作为重要支柱产业的作用。用高新技术、先进工艺重新打造后,山西煤炭这艘工业航母表面上让位了,但其内涵却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产业链延伸了,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产值高了,附加值多了,产品竞争力强了。在产业整体发展过程中,不是煤炭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重点支柱产业全部得到提升。
  调整不是简单地关闭一些企业、砍掉一批项目,而是要让经济既有量的增长,形成一定的规模当量,又有质的飞跃,由粗放型迈向精密型。有潜力、有前途的企业大步迈进,发展无望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山西工业通过一进一退、有序调整,优势产业走向做大做强,非煤产业日益健壮。
  应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各地不同程度地面临调整经济结构的迫切任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丰富这一长处并不意味着一定占据优势。把长处化为优势,才能抢得先机、站立潮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观,围绕质量和效益,因地制宜地辩证思考、理性调整。
  “煤老大”让位,是山西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是山西瞄准经济内涵下功夫的结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