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19日人民日报 第13版

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放眼全球

主持人语
  今年5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加强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研究,把握趋势、揭示规律,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这一战略性要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编辑本期《国际周刊》,对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情况,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情况作一介绍,意在帮助读者更深地理解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增强加速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的紧迫感。
  世界新军事变革掀高潮
木大力
  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美国里根政府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曾一度被认为是“梦幻计划”,但却为未来军事发展带来了新的启迪、新的思路。
  安全态势的演变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共同将人类社会推进到新军事变革的大潮中,促使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具有了脱胎换骨的性质。
  世界新军事变革正在不断走向深化、细化、精化,预示着这次变革将掀起又一个新高潮。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世界性军事变革曾几度出现。从冷兵器到热兵器,从人力化到机械化,从常规火药到热核聚变,从陆海作战到空天较量,每一次重大军事变革都是由于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而始,都是由于由此而引发的观念、战略、战法、军备、军制等革命性变化而终,而且每一次重大军事变革都会涌推出几个捷足先登者和成功者,昔日的罗马、奥斯曼的帝国地位,英国、荷兰的海上霸主地位,美国、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等等,就是这样确立的,就是这样赢得的。
  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的新军事变革,是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正式开始出现的,是以安全态势演变为动因,以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为动力,以军事观念转变为牵引,以军事体系调整为中心的全方位、全领域、全系统的全新军事变革,涉及了军事理论、军事战略、战争形态、作战思想、指挥体制、部队结构、军备发展、国防工业等各个方面。这次变革将极大地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换。
  两大动因
国际安全形势的演变,应该说是启动这次新军事变革的两个主要原因之一。冷战的结束给两极对抗画上了句号,持续了近50年的传统安全态势的质变,开始促使“达摩克利斯之剑”重回剑鞘,随着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不断消退,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真正成为可能。与此同时,那些积淀了近50年的地区性矛盾、危机、冲突、战乱则相继爆发,连绵不断,出现了“大战不打、小战不断”的新局面。而传统的以应付大战为重心的国防和军事体系,不得不顺应冷战后的新形势和新趋势,必须进行历史性的重大变革。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诸多成熟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是这次新军事变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也是加速新军事变革进程的主动力。应该说,这次新军事变革最早孕育于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当时美国里根政府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虽然曾一度被认为是“梦幻计划”,但却为未来军事发展带来了新的启迪、新的思路,其科学技术上的意义远远大于军事战略上的意义。也就是从那时起,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空间,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众多技术群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研发的主要项目,而这些高新技术群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也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追逐的主要目标。信息技术就是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脱颖而出,成为诸多高新技术群的龙头,也成为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主动因和主动力之一。
  安全态势的演变和高新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将人类社会推进到新军事变革的大潮中,也正是这对双动因、双动力,促使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具有了脱胎换骨的性质,并且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超过了以往历史上任何一次军事变革,它所产生的影响,将会震撼整整一个世纪。
  三个阶段
当今世界军事变革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观念转变阶段、战略更新阶段、体系调整阶段。冷战结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观念转变阶段,即从传统的冷战思维转向冷战后思维,其中包括对新安全环境的认知、对新安全威胁的判断、对新安全需求的思考等。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为战略更新阶段,各主要国家纷纷针对新的安全态势,根据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所产生的效用,竞相对各自的军事战略、军事理论、建军方略、军备方针进行了跨世纪的全面更新,至新世纪初年,此次重大战略更新暂告结束,但某些即时小的调整仍在继续。
  从新世纪初年开始,世界军事变革开始进入第三阶段,即体系调整阶段。与第二阶段相比,世界军事变革的重心开始出现三个转化。一是从军事战略的更新转向军制体系的调整;二是从高新技术的研发应用转向军备体系的调整;三是从军事理论的研究转向实战体系的调整。这三个转化,三大体系的调整,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展示出世界新军事变革正在不断走向深化、细化、精化,预示着世界新军事变革将掀起又一个新高潮。
  五种态势
第一,军备体系的变革是新军事变革的基础。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首先推动了武器装备的一系列变革,使军备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这次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群的出现和发展,毫无例外地首先进入军事领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如:空间技术的新发展,使反导武器系统走上军事斗争的舞台,同时也使通信、监测等系统有了全天候、全时段、全方位的高平台。微电子技术的新发展,使军队真正合成为一个相互密切关联的大系统,士兵作为部队最基本的单元,也开始成为“信息士兵”或“智能士兵”。隐形技术的新发展,使部队和武器的生存能力大幅提高,同时也使部队和武器的突防能力成倍增强。精确制导技术的新发展,使远程精确打击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战斗的零伤亡变为现实。可以说,信息技术是武器装备战斗力的倍增器,也是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
  第二,军制体系的变革是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安全态势的演变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军备体系的变革,进而也带动了军制体系的变革,提出了数量少、质量精、技术高的军队建设总需求,出现了陆军的比例在缩小、高技术兵种的比例在增大、新的高技术兵种相继出现的新态势。武器装备的高新技术化,首先冲击了军队的编制体制,带动了部队结构、部队组成、部队员额等方方面面的变革。过去多个士兵、多个兵种才能实施的职能,现在一个士兵运用高新技术装备就能完成。因此,一些国家已经开始缩减陆军在军队中的比例,有的国家甚至开始给传统陆军插上翅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出现,推出了一些新的军种和兵种。如:天基反导武器、反卫星武器等空间武器的出现,促使了“天军”的建立。计算机网络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正在促使“网络攻击部队”和“网络防御部队”的建立,“网军”的建立今后也不是没有可能。
  第三,指挥体系的变革是新军事变革的重心。武器装备的变革和体制编制的改革,驱动着指挥体制的变革,提出了三军一体、诸兵种一体、全系统一体的合成指挥的需求,联合指挥或合成指挥已经成为提升军队战斗力的关键。有了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有了配备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士兵,如何使这些具有高新技术性质的武器和士兵发挥最大的战斗力,正成为各国军队指挥体制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军队指挥体制的高新技术化已经势在必行。因此,诸军兵种各自为政的传统观念、传统模式正在被打破,诸军兵种联合指挥体制正应运而生。从发展看,今后的司令部是一个集成的司令部,今后的指挥员是一个合成的指挥员,今后的指挥体制是一种联合的指挥体制。
  第四,战争体系的变革是新军事变革的关键。武器装备的高新技术化,使战争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促动着战法的更新。远程高新技术精确打击兵器的发展,使传统的战场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前方与后方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前沿与纵深的界线也越来越模糊,传统的战略屏障已经不再是屏障。高新技术海空武器装备的发展,导致传统的战争胜负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攻城掠地、占据敌方领土已经不再是战争胜负的基本标志,而运用海空打击力量重创敌军,迫使敌方俯首,则是现代战争胜利的基本标志。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开始出现,即“信息战”、“网络战”,这完全是一种全新概念的战争,也是一种新形态的非接触战争,遂行这种战争不是靠传统火力,而是靠现代智力,靠高新技术力。人类战争模式正在从机械化向信息化方向转化。
  第五,理论体系的变革是新军事变革的灵魂。新的安全态势,新的武器装备,新的战争形态,新的体制编制,势必进一步推动军事理论不断走向新化、深化、细化、精化,传统的战争观已经落后于时代,需要更新;传统的战略思想已无法指导军队建设,需要更新;传统的战役战术原则已不再适用,需要更新;传统的军队建设方针已成为约束新型军队发展的桎梏,需要更新……因此,军事理论的全面更新已经成为与时俱进的大课题。由于军事理论体系的变革源于实践、归于实践,其变革的进程始终贯穿于新军事变革的全过程,故而是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活的灵魂。(附图片)
  1、美国最先进的核动力航空母舰——“罗纳德·里根”号。
  2、航空母舰的空中神经枢纽——E—2C“鹰眼”预警飞机。
  3、美军“标枪”反坦克导弹。


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

英国着力打造新型部队
  英国在海湾战争结束后即着手进行军事改革。1996年初,英国防部颁布了指导陆军部队逐步实现数字化的“英国陆军数字化总纲”。同年,英国国防部发表了《军事信息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发展军事技术,在21世纪世界军事技术较量中占有一席之地。
  1998年,英国国防部进行了冷战后第一次全面防务评估,发表了纲领性的《战略防务审查》报告,标志着英国新军事变革的全面展开,进一步明确了英军的发展重点是建立一支规模小、装备精、具有较强快速反应和联合作战能力的新型部队。
  科索沃战争后,英国开始关注弹道导弹防御和情报建设,与其他欧洲国家联合研发欧洲导弹防御系统,并参加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体系。英军认识到,赢得21世纪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最快捷的情报,而不是最重的火力,发展情报、监视、目标捕捉和侦察能力极为重要。
  英国防部提出,英军应采取“网络中心”方法,通过更紧密地集成传感器、通信和攻击武器遂行军事任务。英军认为,尽管打击恐怖主义是当务之急,但英国的防务重心已由保卫领土及海外领地的安全转向对外干涉,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和对付世界各地发生的武装冲突。为此,英国海军将重点提高兵力“由海向陆”的作战能力,空军着重提高战场制空和对地打击能力,陆军主要是增强快反和机动能力,陆、海、空三军的共同主题是提高联合作战和远征作战能力。
  在军备建设方面,英军采取的方针是:减少数量,提高质量,重点发展数字化高技术常规兵器,使装备结构从高、中、低档技术武器相搭配转向高、中档技术兵器相结合。在推动军事变革的过程中,英国还十分注重纵向联合,加强与盟军、特别是美军的联合作战能力,借鉴甚至直接吸收美国新军事变革的成果。(盛大治)


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

法国预防不对称威胁
  冷战结束后,法国政府就新形势下的军事战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1994年发表的国防白皮书对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法国的安全态势做出分析,指出法周边已无直接安全威胁,未来有可能危害法国利益的主要威胁将来自全球范围内一个或同时数个极不稳定地区,其表现形式将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及包括恐怖主义活动在内的不对称威胁为主。
  以此为基础,法国于1996年正式通过了《1997—2002年军事纲领法》,提出了新的军事战略,对军事理论、建军思想、组织结构、军备方针等进行了全面调整,目标是建立一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高新技术武器为手段的精干部队,以战略威慑为基础,强化投送与机动能力,完善纵深打击力量,以期通过对军队的全面改造,完成法国自主防务的战略目标。
  经过6年的努力,法军事变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基本完成了军队的职业化改造,专业化程度得到极大提高;二是完成了对指挥系统的调整,将中央指挥系统划分为作战指挥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由总参谋长统一行使作战指挥权,加强诸军兵种协同作战能力;三是重点提升了核威慑能力,两艘装备新型M45潜射战略核导弹的攻击核潜艇投入使用,研发可携带核弹头的改良型中程空对地导弹ASMP—A的计划开始实施;四是建成作战计划与控制中心(CPCO)、启动西拉库斯III(SYR-ACUSEIII)通信卫星第一阶段研究计划等等,将全方位地改善法军的指挥、控制、通信及情报系统。
  在2002年通过的《2003—2008年军事纲领法》中,法政府着重加强了在科研和装备方面的投资,预计在未来6年中平均每年在装备方面将投入146.4亿欧元。(杨旭)


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

日本推进防卫力量建设
  日本十分重视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调整其自卫队的建设计划,并按计划、分阶段地推进防卫力量的建设。日本于1995年对已执行了20年的自卫队建设总指导方针《防卫计划大纲》进行修订,确定了新《防卫计划大纲》。这是日本应对呈现加速发展趋势的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反应,目的在于通过贯彻提高质量的方针,建设一支更加“高效、精干、合理的基础防卫力量”。其主要措施有:
  一、调整编制体制,裁减部队员额。新《大纲》对自卫队的编制体制进行了调整,并计划在2005年完成向新体制的转变。新《大纲》还对海上自卫队和航空自卫队的编制体制作了相应调整。可以看出,日注重提高陆上自卫队的机动性和重视技术性较强的兵种的建设。
  二、强化情报、指挥通信机能。日本认为,如今情报已成为发挥防卫力量的核心要素,信息技术的优劣是决定防卫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日本已首先将“信息军事变革”作为应对新军事变革的对策之一。
  三、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研发武器装备。日本自卫队在对现有武器装备进行现代化改造,提升武器装备自动化水平的同时,决定重点研发能适应信息技术发展需要的武器装备,将信息技术、无人机技术、制导相关技术及航空电子技术等作为当前和今后技术研发的重点。
  四、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在自卫队内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使所有人员掌握信息相关装备的基本操作要领;以地方研修或内部深造的方式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加强与地方、外军的交流,促进信息技术研究成果的引进和信息技术专家的录用。
  当前,日本仍在就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军事领域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预计日本将基于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再次修改《防卫计划大纲》,调整防卫力量发展计划。(凌正功)


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

美国强调战胜任何对手
  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军事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新军事变革的大讨论。美国防务决策层在理论上对新军事变革的认识达成了基本一致,从政府到各防务政策机构积极探讨对策,并在美军建设的各个层面展开全方位、多层次、大纵深的新军事变革。美国防部、联合参谋部和各军种先后设立了诸如“军事革命高级指导委员会”、“数字化办公室”、“部队转型办公室”和“高级行政委员会”等多个专门指导机构负责新军事变革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政策。
  1997年,美国防部发表《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确立了“兼顾现实与长远,在维持和发展现有军事能力与深入进行新军事变革之间保持平衡”的军队建设总方针,提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国防科技发展规划,并借鉴现代商务技术与管理理念,启动国防管理与保障体系的全面改革。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多次颁布《联合作战构想》,形成了军事改革的近中期战略规划体系,各军兵种据此分别制定了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战略。总目标与分目标结合,自上而下形成体系,使军事变革得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协调推进。
  “9·11”事件后,美国借反恐之机,连续发动对外战争,加大军队建设力度,掀起了美国历史上一个强军备战的新高潮。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为首的“鹰派”,更是强调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上的优势,抢占“太空、信息和情报”三大制高点,通过发展包括导弹防御体系在内的新“三位一体”威慑力量,形成攻防兼备的绝对优势,建立“21世纪部队”。
  目前,美军正在积极开展“以能力为基础”的、着眼于战胜“任何对手”的全面改革。这场改革不但涉及军事技术、组织体制、军事理论、作战训练等领域,而且涉及军事管理、军事投入、军事制度上的变革,还涉及军事文化的革新,军事观念、军事精神、军人行为上的革新。以战胜现实和潜在的任何对手为目标,加快军队的转型性改革已成为美国基于信息时代的科学建军思路。
  值得关注的是,自1991年以来,美国在多次局部战争或海外军事行动中,均十分重视新战法、新技术的运用。这种理论与实践、建军与实战紧密结合、互为促动的过程,无疑有利于美国的军事变革实践,并将其技术、理论、体制等方面的成果迅速转化为战斗力。(盛大治)


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

俄罗斯调整现代战争理论
  近年来,俄罗斯加快了军事改革的步伐,以顺应世界军事变革带来的新变化,应付安全领域出现的新威胁。俄国内正在讨论将现行的只涉及军事安全的军事学说修订为涵盖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信息、心理等内容的新军事学说,将核武器条件下的大兵团机械化作战理论调整更新为核威慑条件下的现代战争理论。
  俄总参谋部拟对军兵种结构作相应调整,将目前的三个军种加三个独立兵种的体系简化为三个军种。计划将空降兵编入陆军,其所属作战部队和训练中心划归所在军区,独立运输航空兵编入空军,由空军负责行政管理,陆军负责作战指挥。2012年前,根据俄美《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将核力量削减为现有规模的1/3,并分配至各军种。在未来10年内,计划将航天兵和空军合并,组建新的军种——航天空军,主要由导弹太空兵、航空兵和对空防御兵等兵种构成。
  俄罗斯在狠抓常备战斗部队建设的同时,也积极加快军队职业化进程。根据普京总统的指示,到2007年,俄将集中全力完成常备战斗部队职业化,使其成为俄军的骨干和核心。2007年后,俄军其他部队也逐步向完全职业化转变。
  武器装备现代化仍是俄军事改革的重头戏之一。俄目前已加大了武器采购拨款,新型武器和新一代武器正在紧张研发中,并将以最快的速度装备部队。
  俄军近来的演习注重汲取美军作战经验,作战样式充分体现现代战争特点。在突出演练对付高技术强敌作战战法的同时,重点加强了不对称条件下的“非接触”和“接触”战法,尤其加强了信息战、心理战、特种作战、城市巷战和山地战等科目的演练。(李玉盛)


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

德国走出防区面向世界
  德国统一后,德国联邦国防军曾于1991年和1996年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精简整编。目前,德军又启动了新一轮军事改革,目标是到2006年,将德军建成现代、高效、称职的部队。根据德国新的军事安全战略,德军今后将走出防区,面向世界,以预防和处理危机为主要任务,积极参与国际维和、人道主义救援、反恐行动等。
  在新一轮军事改革中,德军建设的重点包括:建立有效的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加大侦察和情报搜集能力;增加机动性;改进武器装备;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增强部队战场生存能力。
  与世界各国相比,德国新军事变革的独到之处在于:首先,在各大国普遍提高国防预算的趋势下,德国却千方百计地削减军费开支。德国现在的国防开支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预计到2006年,德国国防预算将削减为244亿欧元。届时,德国将成为北约和欧盟内军费开支比例最低的国家之一。其次,在各大国普遍实行军队职业化的背景下,德国仍将保留义务兵役制,义务兵役期为9个月。同时,德还将大规模缩减军队员额,至2006年,总兵力由现在的34万减至28万。
  总的来看,德国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有:以北约和欧盟为依靠,维护德国的国土安全;积极推进欧洲一体化和欧盟联合防务,建立以大欧盟为核心的全欧安全秩序;争取在欧盟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彻底摆脱经济大国、政治侏儒的形象;放弃本土防御,转为对外参与。(骆荣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