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19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坚持两手抓 夺取双胜利

制定应对措施 树立文明新风
 成都多管齐下促发展
  本报成都6月18日电 记者梁小琴报道:非典疫情发生以来,四川省成都市委、市政府在全力做好非典防治的同时,积极制定各项应对措施,努力减少非典影响带来的损失,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4月以来,成都市的旅游、餐饮、交通等行业不同程度地受到非典疫情的影响。疫情缓解之后,为尽快恢复行业景气,市委书记王荣轩、市长李春城多次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商讨对策。全市财政、税收、金融、工商等部门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减免税费的扶持政策。为使旅游业早日渡过难关,成都设立了旅行社抗非典专项资金,对经营困难的旅行社给予短期贷款贴息。今年5至9月期间,成都暂停收取旅游企业的旅游市场拓展费,对全市86家旅行社暂时下岗的职工,由劳动和社保部门按该市最低工资标准发给生活补助金。为激活旅游市场,全市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健身、生态型的旅游项目,首先吸引市内居民“动”起来。5月31日,市文化局、旅游局联合推出“花重锦官城——走进博物馆”,“成都人游成都”活动,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等名胜古迹门票价格为本地市民降2/3。连续几个周末,成都周边的生态游重新“热”了起来。
  成都市还因势利导,大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倡导市民革除陋习,净化城市环境,提高文明素质和健康水平。在城区,成都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居委会以及广大市民,整治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积存垃圾。在农村,对集贸市场、城郊结合部加大卫生综合整治力度,清除“四害”和垃圾;通过广播电视、农民健康教育学校,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成都市还不失时机地加大城市人居环境改善力度。在去年关停城区内83个养殖场、屠宰场的基础上,今年将加大力度,年内全部关停城区内养殖场、屠宰场;取缔临时占道农贸市场76座,新建10个大型农贸市场。总投资32亿元,以水资源保护、污染治理、生态建设为目标的沙河整治工程今年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各项工程相继铺开,到2004年底整治完成后,22.22公里的主河道沿线将形成345公顷的绿地;完善的雨污分离管网,20座垃圾中转站,将使沿线城市生态、水资源和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第1版(要闻)
专栏:

发挥比较优势 建设创新园区
珠海推进新型工业化
  本报珠海6月18日电 记者赵京安报道:6月12日,珠海市唯一一例非典患者已康复出院,连续50天新增病例“零报告”,宣告了抗非典战役的阶段性胜利。与此同时,由香港中旅集团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首期投资21亿元的旅游项目珠海海洋温泉度假村破土兴建。驱逐非典阴霾,珠海正在兴起新一轮发展热潮。今年1—5月,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0.85亿元,同比增长14.8%。
  珠海市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1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面对非典的影响,如何保持加速发展的势头不减?市委、市政府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密切联系珠海实际,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确保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
  珠海市《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着力点落在了创新工业园区开发运作模式上。他们充分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在具有特定经济功能和相应的特殊政策的经济区域,设立工业园区,营造投资“洼地”,实施经济功能区带动战略。到今年5月,珠海(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珠海保税区、临港工业区、横琴经济开发区、万山海洋开发实验区5个经济功能区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3以上。全市设立的19个工业(科技)园区,已经引进项目1257个,合同投资总额近763亿元。目前,珠海已形成市、区、镇三级工业园优势互补、互动发展的格局,出现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二次发展高潮,142平方公里的园区尚有2/3的土地可进行开发,显示珠海强劲的发展后劲。
  珠海创造性地建立“大学园区——科技创新海岸”,构筑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平台。20多平方公里的大学园区与全国17家院校签订了合同,目前已引进了中山大学等11所著名高校在珠海设立校区,引进了清华大学等6所著名高校在珠海建设产学研基地、科技园等项目,今年9月份在校生将达到3.8万人。这些项目大大拓展了珠海的产业基础,构成了珠海新一轮发展的重要依托。
  为了确保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珠海落实对重点项目实施全程跟踪和服务制度。今年头4个月,全市有5个重点推进项目转为在建项目,有5个重点在建项目转为试投产项目。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与科摩罗总统会谈
就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本报北京6月18日讯 记者张勇报道: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与科摩罗总统阿扎利举行会谈,就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胡锦涛积极评价了中科关系。他说,科摩罗独立后,中国是第一个同科摩罗建交的国家。建交28年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在经济、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合作富有成效,在国际事务中进行了良好的合作。我们感谢科摩罗政府长期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支持中国的统一大业。
  胡锦涛表示,中国尊重科摩罗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支持科为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发展民族经济所做的努力,愿与科方一道,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加强双边合作的新领域、新方式,推动中科友好合作关系在新世纪继续稳步向前发展。
  阿扎利说,自科摩罗独立以来,中国人民始终站在科摩罗人民一边。科中两国在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的交往与合作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政府提供的无私援助和中国医疗队在科摩罗的出色工作赢得了科摩罗人民的爱戴、尊重和感激。我们愿不断发展同伟大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在谈到各自国内情况时,胡锦涛祝贺科摩罗成功实现民族和解,顺利举行总统大选,赞赏科摩罗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胡锦涛还感谢科摩罗政府和人民在中国发生非典疫情时给予的同情、理解和支持。
  阿扎利介绍了科摩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赞扬中国政府经过艰苦努力成功控制了非典型肺炎的蔓延。
  在谈到当前非洲形势时,胡锦涛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非洲个别地区的冲突仍在继续,不少非洲国家仍面临经济困难。但谋求和平、稳定与发展是近年来非洲形势的主流。中国支持非洲国家成立非洲联盟,制定并实施“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并与非洲国家共同发起和成立了旨在加强双方政治磋商和经贸合作的中非合作论坛,推动中非友好合作日益扩大和深化。胡锦涛强调,巩固和加强同包括科摩罗在内的广大非洲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将一如既往地遵循“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团结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对非关系基本准则,致力于发展中非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新型伙伴关系。
  阿扎利完全赞同胡锦涛对非洲大陆局势的看法和对中非关系的积极评价。他说,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弱小国家合法权益的立场得到包括科摩罗在内的全体非洲人民的高度评价和积极支持。中国一直帮助和支持非洲国家的发展,中非合作论坛这一机制正在为中国和非洲的友好合作带来新的希望。
  会谈后,两国元首出席了《中科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中科政府关于派遣中国医疗队赴科摩罗工作的议定书》等文件的签字仪式。
  会谈前,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为阿扎利访华举行欢迎仪式。胡锦涛主席夫人刘永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国务委员唐家璇、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和台盟中央副主席林文漪等出席欢迎仪式。(附图片)
  6月1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仪式,欢迎科摩罗总统阿扎利访华。(新华社记者 刘建生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审议并原则通过《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研究部署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研究部署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会议认为,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流动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1982年5月国务院发布施行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问题,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和相关法规,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会议决定,该办法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同时废止1982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会议听取了国家安全监管局关于全国煤矿安全生产情况汇报。会议决定,为遏制煤矿事故连续发生的势头,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当前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逐级抓好落实。二是深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三是严厉查处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责任人员。
  对已经发生的特大安全事故,要抓紧调查处理,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四是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与监察,加大事故隐患的整改力度。五是加大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对安排用于国有重点煤矿的“一通三防”(通风、防瓦斯、防煤尘、防火)的资金,要尽快落实到位,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增强矿井防御灾害的能力。
  会议还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草案)》。会议决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


第1版(要闻)
专栏:特快专递

西安—南京铁路西安至合肥段铺通
  本报西安6月18日电 今天上午11时,随着东秦岭隧道南口铺完最后一节轨排,被喻为祖国第二条“金腰带”的西安—南京铁路西安至合肥段提前195天全线铺通,并创造了6个作业面同步铺轨安全无事故的新纪录。
  西安—南京铁路是西部大开发十大重点工程之一,也是我国“八纵八横”的铁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西起西安,东至南京,途经陕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苏5省,其中西安至合肥段为一期工程,途经渭南、商洛、南阳、信阳、随州、六安等8市36个县,全线长1027公里(含汉丹联络线72公里),总投资240.3亿元,是继京九线之后我国新建的最长的铁路。
  该铁路线工程浩大,地质复杂,西段255公里线路穿山越岭,桥隧相连;东段700公里的路基中,膨胀土和软土地段长达600多公里,施工难度较大。工程自2000年5月28日开工以来,10万建设者相继攻克全线隧道、桥梁等10大控制工程和40个重点工程,整体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92%以上。
  (孟西安 张福纯)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到西部去
  今年的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团中央、教育部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全社会特别是大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到西部去”成为大学校园里的热门话题,成为许多大学生心底涌动的热切向往。
  西部大开发是事关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事业。这项事业不仅需要资金和技术,更需要千千万万的人才。大学生风华正茂,满腔热血,又适逢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到西部去发展,不失为一种正确的选择。西部虽然条件艰苦一些,但那里资源丰富,天地广阔,人才相对缺乏,有发挥作用、成就事业的巨大空间和舞台。大学生在那里可以更好地了解国情,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各行各业许许多多的杰出人才都有过在西部、在基层工作的宝贵经历。很多实践证明,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既符合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又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对于有志青年来说,这是一条建功立业之路。


第1版(要闻)
专栏:

完善医疗体系 造福藏区人民
 青藏铁路沿线构筑健康保障通道
  本报唐古拉6月18日电 记者马应珊报道: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开工建设两年多来,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本着造福藏区人民的原则,为防止和治疗施工人员及当地藏区牧民的高原疾病,投资1.438亿元,沿青藏公路和铁路建设线,修建医院和防非典隔离病房,建设氧气站,安装高压氧舱,购置先进医疗设备,从而保证了铁路建设者和藏区牧民的健康。如今,从昆仑山、可可西里、长江源头、唐古拉山区到拉萨,全长1000多公里的高寒缺氧地带,已成为安全健康的医疗保障通道。
  青藏铁路沿线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空气稀薄,含氧量不到海平面的50%,气压很低,紫外线辐射强烈,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5摄氏度,最冷时气温在零下40摄氏度。青藏铁路的3万多名建设者大部分都会有“高原反应”,一旦轻微感冒,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高原病”。这些高原病也严重威胁着当地藏族牧民的健康。为了从根本上防治高原病,青藏铁路总指挥部沿青藏公路和铁路建设线,认真建立完善三级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目前,沿线各施工局和项目部建立工地医院23座,医疗站112座,从内地中铁各局精选医务人员658名,并购置心腹彩色B超机、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3000多台(部)。同时,为了防治非典,沿线建立隔离病房40多间,还购买了防非典药品和呼吸机。
  两年多来,沿线各中铁施工局投资1650万元,为医疗机构购置高压氧舱26台,建立制氧站18个,日生产氧气量达2.64万立方米,并设置病床426张,目前已诊治病人14万多人次,救治高原肺水肿、脑水肿380多例,同时抢救藏区牧民和国内外游客危重病人500多人次。中铁二十局青藏铁路建设指挥部,在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隧道设立抢救站,配备医务人员、救护车和现场抢救药品、器材,有效地保证了伤病员能得到及时救治。2002年8月18日,唐古拉乡的藏族牧民仁增多杰因阑尾穿孔,危在旦夕,要送格尔木医院救治需要跑500多公里,要送拉萨医院需要跑600多公里。中铁三局青藏铁路指挥部工地医院院长郭爱和医生吕红民、吴晓英连夜进行抢救,使这位牧民及时得到了免费救治。病人康复后带着全家人给医院送来了哈达,仁增多杰眼含泪水感激地说:“我们草原牧区上最需要这样的医院和好曼巴”。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1578亿元投资经济适用房
  据悉,今年我国用于经济适用住房的投资将达到1578亿元,明年我国经济适用住房的年度投资规模为1663亿元。今年经济适用住房年内施工面积20023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为13064万平方米;2004年新开工面积规模12720万平方米。(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电)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前5月总保费收入1728亿元
  我国保险业继续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全国总保费收入1728亿元,同比增长三成左右。人身险保费收入达1368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近八成。此外,保险赔款、给付303亿元。到5月末,我国保险总资产接近7600亿元。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南京推介102个重大项目
  18日上午,南京新一轮发展中的102个大项目、好项目,在2003年中国南京重大项目投资洽谈会上一一进行推介,这批项目涉及资金820亿元。1500余名中外客商参加了洽谈活动。(顾兆农)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重庆100亿元建设大学城
  6月18日上午,总投资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重庆市大学城开工建设。重庆市大学城选址在沙坪坝区西部的虎溪镇和陈家桥镇之间,占地达20平方公里。规划建成后入驻8—10所大学,教师和学生人数达15万—20万人左右。
(范伟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