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1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朝韩分别举行活动
 纪念北南共同宣言三周年
  据新华社平壤6月15日电(记者姬新龙、宫一栋)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15日在平壤发表讲话,呼吁朝鲜半岛北南双方及海外全体同胞遵循朝韩首脑会晤时发表的《北南共同宣言》的精神,团结一致,捍卫朝鲜半岛和平,为早日实现国家统一而奋斗。
  金永南是在纪念朝韩首脑会晤发表《北南共同宣言》3周年的集会上作上述表示的。当天的集会在为纪念朝韩共同确立的“自主、和平统一、民族大团结”三大统一原则而建立的“三大宪章纪念塔”广场上举行。朝鲜各党派、社会团体负责人和各界群众代表等5000多人参加了集会。
  金永南说,《北南共同宣言》发表以来,朝韩和解与合作进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进展。“宣言”是朝鲜半岛统一运动的里程碑,“宣言”提出的“民族内部”精神是全民族自主统一运动的旗帜。全体同胞要团结一致,排除美国等外部势力干涉,自主实现国家的统一。
  除当天的集会外,朝鲜还将举行摄影展、演出等纪念活动。《劳动新闻》和《民主朝鲜》等朝鲜主要报纸当天也都发表了纪念这一历史性事件的社论。
  本报汉城6月15日电 记者徐宝康报道:在韩朝首脑会晤3周年之际,韩国执政党新千年民主党议员以及各社会团体今天纷纷发表谈话或举行纪念活动,决心继承前总统金大中所推行的对朝“阳光政策”,为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韩国总统府青瓦台秘书室长官说,卢武铉总统表示要继续推行对朝“和平繁荣政策”,忠实履行《南北共同宣言》。民主党顾问金槿泰在声明中说,“3年前的今天,南北首脑相互握手,终结了反目和对峙的时代”。民主党议员金成镐以及在野党议员金富谦等13名议员发表声明认为,“必须继承阳光政策”。民主党代表郑大哲及前代表韩和甲等10多名议员今天来到昨天举行南北铁路连接仪式的现场,亲眼目睹了双方履行《南北共同宣言》所取得的成果。
  韩国各民间团体数千人今天在汉城也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3000名与会者在集会结束后,徒步游行到汉城龙山驻韩美军基地前,要求美国不要向朝动武,要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
  自韩朝首次峰会以来,韩朝关系不断改善,已有400多个韩国企业到朝鲜投资,32万人次韩国游客游览了金刚山,离散家属会面所涉及的人数达6200人,韩朝间的年贸易额已达4亿美元。


第3版(国际)
专栏:

以巴举行安全会谈
 哈马斯称可有条件停火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6月15日电(记者蒋国鹏、聂晓阳)据以色列媒体15日报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高级安全官员14日晚间在以海滨城市赫茨利亚举行安全会谈,着重就以色列从部分巴控地区撤军、巴勒斯坦方面打击激进组织的恐怖活动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在会谈中,巴安全事务部长达赫兰要求以色列方面将军队从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恒撤出、停止针对激进组织成员的暗杀行动、解除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巴勒斯坦地区的封锁以及解除对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官邸的围困。
  根据以方提交讨论的一项停火计划,以军将在10天内把加沙地带北部地区的安全控制交由巴安全部队负责。在此期间,巴方应与哈马斯、伊斯兰圣战组织等激进组织达成停火协议,停止针对以色列人的袭击。作为交换,以色列将停止或临时停止针对哈马斯领导人的暗杀行动。
  以国防军的杰拉德将军表示,以色列方面要求巴方立即采取措施制止恐怖袭击和暴力活动,并停止反以宣传。他警告说,一旦在以军撤出的地区发生恐怖袭击或发现有恐怖分子从该地区潜入以境内进行恐怖袭击,以军将重新对这些地区实施控制。
  此次会谈是以巴双方在本月4日美以巴领导人会议后举行的首次安全会谈。
  据新华社加沙6月15日电(记者周轶君)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创始人、精神领袖亚辛14日说,哈马斯可以有条件地与巴民族权力机构达成停火协议。这些条件不仅包括要求以色列停止暗杀哈马斯成员,而且还包括恢复巴勒斯坦人合法权利、结束以色列对巴土地的占领、释放巴囚犯、停止军事打击巴勒斯坦人、承认巴勒斯坦难民“回归权”以及承认巴勒斯坦人对耶路撒冷的主权。
  亚辛说,哈马斯也可以接受以色列“逐步”撤军、“逐步”拆除犹太人定居点的方案,但以色列必须为此制订切实可行的时间表,保证“全面撤军”。
  亚辛还说,哈马斯绝不可能向巴民族权力机构交出武器,但也不愿与其发生冲突。他说,目前哈马斯的目标是争取民族解放,而不是与巴民族权力机构争夺领导权。
  过去6天内,以色列连续7次向加沙城哈马斯目标发动袭击。以色列国防部长莫法兹11日宣布,哈马斯成员“从低级成员到领导人”均为打击对象。13日,以色列总理沙龙办公室向巴民族权力机构递交一份建议,提出以色列将连续3天停止针对巴武装人员的“清除”行动,但巴激进组织必须同时停止自杀性袭击,停止向以色列城市发射“卡桑”火箭。(附图片)
  连日来,激烈的巴以冲突给巴以双方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巴以人民迫切期望和平。图为6月14日,1000多名耶路撒冷市民在耶路撒冷老城的雅法门下举行“人民和平运动”集会。(新华社记者 高学余摄)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和平与土地不可得兼
朱梦魁
  美巴以首脑在亚喀巴举行的峰会结束不几天,巴以和谈便连生波折。以军10日“定点清除”哈马斯发言人兰蒂斯的图谋未遂,致使巴以之间连日爆发报复与反报复的流血冲突,造成双方大量平民死伤,刚刚启动的巴以和平“路线图”计划面临严重威胁。美国等有关方面对此深表关注,表示要继续努力推动巴以和平。
  此前,巴以双方就执行“路线图”计划作了承诺,并在中东两峰会前后各自在内部展开说服与协调工作。巴总理阿巴斯与哈马斯等激进组织磋商停止暴力袭击;以总理沙龙则对主要执政党———右翼的利库德集团解释立场。这些来之不易的缓和姿态,有助于为巴以复谈逐步建立互信。哈马斯等巴激进组织也曾表示,只要以撤出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巴控区,它们就停止袭击以平民。但以方则坚持要将“反恐战争”进行到底。巴以“路线图”一登场,以暴易暴的老问题又冒出来了。
  巴以间暴力循环的涨消起伏,被称为中东和平进程的“晴雨表”。1991年10月的马德里中东和会根据联合国242号和338号决议精神,为中东和谈确定了“土地换和平”的原则。惠于国际社会的斡旋,巴以曾于1993年9月签署奥斯陆协议,确定在协议签署后5年内,即至1998年9月,完成以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的分阶段撤军,并最终让巴勒斯坦建立国家。此后,以色列借口安全问题拒绝履约,致使巴独立和建国的和平目标至今仍停留在纸上。中东和谈耗时多年且少有进展,使不少巴勒斯坦民众的绝望情绪日甚。此外,以色列滥用武力的强硬政策,刺激了暴力活动的滋长和蔓延。在中东和谈全面倒退的背景下,以方又提出了“安全换和平”等新条件。巴方则强调,和平与安全应当共享,只要不归还巴勒斯坦和阿拉伯被占领土,以色列就难以获得和平与安全。
  以“9·11”事件为分野,国际反恐斗争的范围更加深入和广泛。在中东地区,以借机行事,变本加厉地封杀巴领导人阿拉法特,打击哈马斯等巴激进势力。近两年间,“定点清除”政策不仅没有给以色列带来安全与和平,反倒加剧了巴激进组织的暴力袭击活动,使巴以之间的旧仇新恨有增无减。善邻才能自安。无论是巴以和谈还是整个中东和平进程,核心问题是结束占领,归还自1967年以来占领的巴勒斯坦和阿拉伯领土,进而实现阿以关系正常化和中东地区持久的和平与稳定。已故约旦国王侯赛因有一句名言:“对于以色列而言,和平与土地不可得兼。”这位在中东事务中奔走一生的智者,道出了中东问题的症结所在。


第3版(国际)
专栏:

就离散家属第七次会面
韩朝双方达成协议
  本报汉城6月14日电 记者徐宝康报道:韩朝双方今天在板门店举行双方联络官接触,并达成了韩朝第七次离散家属会面协议。
  双方在协议中说,第七次韩朝离散家属会面将于6月27日至7月2日在朝鲜金刚山一带举行。双方离散家属会面的人数为各100人。韩方参加会面的离散家属中有百岁老人3人,其中年龄最大的是102岁的女寿星鱼顺德;朝方参加会面的最年长者为94岁的老翁李勇俊。
  自2000年以来,韩朝先后6次安排离散在南北方的家属会面。安排第七次离散家属会面是今年4月底举行的韩朝第十次部长级会谈商定的。


第3版(国际)
专栏:

古巴外交部宣布
 中止古巴西班牙文化协议
  新华社哈瓦那6月14日电(记者郑建东)古巴外交部14日发表声明说,古巴已口头照会西班牙驻古巴使馆,宣布中止两国1995年达成的有关在古巴成立“西班牙文化中心”的议定书。
  声明说,“西班牙文化中心”违反了议定书及2002年双方签署的补充协议条款,侵犯了古巴法律,从事与文化不相关的活动。
  声明还指出,古巴将在这个文化中心的所在地建立“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卡文化中心”,以纪念这位西班牙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声明说,古巴将自己管理新的文化中心,真正传播西班牙文化的精髓。
  6月5日,欧盟以古巴监禁所谓“持不同政见者”并处决3名劫船犯为由,宣布对古巴实施外交制裁,减少与古巴政府的高层往来,降低与古巴文化交流的规格,并宣布将邀请古巴的“持不同政见者”参加欧洲国家的庆典活动。
  古巴12日在西班牙和意大利驻古巴使馆前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抗议欧盟对古巴采取的制裁措施,特别是这两国政府从中所起的作用。古巴政府认为,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和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是此次欧盟反古浪潮的主要策划者,指责他们为美国利益服务。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此前还宣布古巴将不邀请欧盟国家参加古巴举行的任何官方活动。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随笔

唯我独尊又一例
姚立
  6月12日,一向以口无遮拦名噪的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又发火了。这次是在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发火的对象是北约总部的东道国比利时。
  本来,北约是在举行春季国防部长例会,讨论的议题是北约结构的调整。照理,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也应以此为题。哪想,令在座记者吃惊的是,拉姆斯菲尔德却借此机会对比利时发起难来。
  令拉姆斯菲尔德大为光火的是比利时的一项所谓“万国管辖权法”。这是比利时10年前通过的一项法律。按照此法,只要比利时国内有人提起上诉,司法部门即可对世界上任何犯有严重侵犯人权罪的人进行审理,不管他是谁,哪怕就是外国政要也不例外。这就是所谓的“万国管辖权”。去年,比利时法院就据此接受了对4名前卢旺达政要的审判。
  这项法律在比利时国内就曾引起一些政界人士的质疑,认为像比利时这样的小国似无必要“管得那么宽”,专心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免得“惹是生非”。事实证明,这些人的担心还真不是“杞人忧天”。“万国管辖权”近年确实给比利时带来了不少外交麻烦。先是因为有人执意要在比利时状告以色列总理沙龙而导致以、比关系一度紧张,闹得比利时外交部“干着急没办法”。好在以色列毕竟“分量有限”,由此产生的外交“麻烦”还不至于影响太大。但一个时期以来,美国的一些政要也成了“万国管辖权”的审理对象,前总统布什、现任国务卿鲍威尔以及伊拉克战争总指挥弗兰克斯将军都先后上了“被告名单”。理由是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期间,由于他们的错误,导致伊拉克无辜平民的大量死亡。这下比利时就捅了“马蜂窝”,“万国管辖权”成了捧在手里的一块“烫手山芋”。
  美国不是以色列,更不是卢旺达,美国政要成为被告,这是美国无法接受的。于是,在美国多方面的强大压力下,比利时不得不在今年4月对该法进行了修改,使得政府对该法涉及的人员有了发言权。这样,在政府的“掌控”下,“万国管辖权”就不能随意审讯外国政要了。美国的那些“被告”政要虽遭控告,但因修改后的法律允许将案子移交被告所在国,实际等于不了了之。
  “万国管辖权”紧急修改后,比利时政府松了一口气。据媒体透露,比利时外交大臣米歇尔曾表示,他原以为和美国的这段“麻烦”已经结束。哪想,拉姆斯菲尔德又在北约会议上旧事重提,而且当着国际媒体的面进行威胁,说这些“荒唐”的控告给盟国官员来比利时造成诸多不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布鲁塞尔能否继续成为北约总部也就成了问题,美国也不能为计划中的北约总部新建工程“出资做贡献了”。
  拉姆斯菲尔德的威胁语言引起比利时舆论哗然。媒体在大篇幅报道此事的同时,也对其谈话中流露出的“狂妄”与“蛮横”表示了不满。显然,拉姆斯菲尔德是“有备而来”,并得到美国最高当局的支持。比利时尽管已经修改了法律,做出了姿态,仍难以令美国这个“老大哥”满意。美方依然不依不饶,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有舆论认为,这就是“强权政治”的表现。比利时《晚报》在一篇评论中指出,“9·11”后,布什政府的行为方式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顺耶逆耶,每个国家都要做出选择。
  看来,在拉姆斯菲尔德的威胁下,这场官司纠纷还要继续下去。比利时国内免不了还要就“万国管辖权法”的修改与否辩论一番。结果如何,尚难断言。但透过此事,人们却再次看到超级强国“唯我独尊”的思维方式。用这种思维方式来处理国际关系,对世界各国来说,恐怕未必是件好事。


第3版(国际)
专栏:

伊民众拒向美英交枪
美军结束“半岛突袭” 发动“沙漠蝎子”行动
  据新华社巴格达6月15日电(记者王波、梁有昶)美英联军15日在巴格达公布了6月1日至15日实施缴械令期间伊拉克人上缴的为数不多的各种武器清单。很多伊拉克人表示,自己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证是他们不愿交出武器的原因。
  联军当天公布的清单显示,伊拉克人共交出了123支手枪、76支半自动步枪、435支自动步枪、46挺机枪、162件反坦克武器、11件防空武器和包括381颗手榴弹在内的各种爆炸装置。
  据报道,美英联军推翻萨达姆政权后,伊拉克出现了枪支泛滥现象,500多万件武器流入民间。
  很多伊拉克人说,他们拒绝交出枪支是因为美英联军还不能在无政府状态下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根据联军颁布的缴械令,伊拉克人要交出除自卫用的手枪等轻型武器以外的各种武器,非法持有重型和自动武器者将被监禁一年和罚款1000美元。
  据新华社巴格达6月15日电 美军中央司令部15日发表声明说,美军在伊拉克北部展开的为期6天的“半岛突袭”行动于当天结束,共有100多名被怀疑是萨达姆支持者的武装人员在行动中被打死,数百人遭到逮捕和审问。
  美军称,这是自美国总统布什5月1日宣布美国及其盟国在伊拉克的主要作战行动结束后美军在伊展开的最大一次军事行动。
  美军的这次军事行动在伊拉克遭到政界人士和当地百姓的批评和反对。伊拉克一名前政府官员指出,美军将坦克开入居民区进行大肆搜捕、盘查并开枪射击,会强化伊拉克人民反对美国和英国占领的情绪。
  据新华社巴格达6月15日电 驻伊拉克美军15日凌晨在巴格达以西约50公里处的费卢杰发动了代号为“沙漠蝎子”的清剿行动,逮捕了7名被怀疑仍然效忠于萨达姆的武装人员。
  据一名美军发言人说,1000多名来自美国陆军第三机步师的士兵在坦克和直升机的支援下,对位于费卢杰的16座建筑物进行了突然袭击。
  自美英联军推翻萨达姆政权以来,费卢杰一直是仍然效忠于萨达姆的反美武装人员的重要据点之一,驻扎在当地的美军士兵已多次遭到袭击。


第3版(国际)
专栏:

独联体国家举行军演
  据新华社莫斯科6月15日电 独联体国家防空部队15日开始在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举行代号为“战斗联合体—2003”的军事演习。
  据俄塔社报道,参加军事演习的有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7个独联体国家的武装力量。演习将分三个阶段分别在俄、哈、乌三国的4个演习场举行。
  当天开始的第一阶段演习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军队参与反恐行动和解决地区武装冲突的演习;第二阶段的演习将于7月6日—8月20日在哈、乌两国举行;第三阶段演习将于8月20日—29日举行,部队将移师俄阿斯特拉罕州。
  举行这次军事演习的计划是由独联体国家国防部长理事会6月上旬批准的。


第3版(国际)
专栏:

尼军与反政府武装交火
  据新华社加德满都6月15日电(记者宋德俊、吴海芒)据当地媒体15日报道,尼泊尔皇家军队14日夜在尼泊尔西部地区与反政府武装发生交火,造成两名政府军士兵丧生、4人受伤。这是自双方于今年1月宣布停火以来首次发生的武装冲突。
  当地媒体援引尼泊尔军方人士的话说,这次交火事件发生在尼泊尔西南部距加德满都500多公里的班凯地区。14日夜里,尼泊尔皇家军队的一支小分队在巡逻途中突然遭到反政府武装的袭击。双方随即发生激烈战斗。
  据悉,反政府武装当时利用一辆公共汽车作掩护,向政府军巡逻队乘坐的军车开枪并投掷手榴弹。
  今年1月29日,尼泊尔政府与反政府武装同时宣布在尼境内立即实现停火,并决定通过和谈方式来解决双方之间的各种问题。


第3版(国际)
专栏:

  六月十二日,几辆载满汽油的油罐车进入伊拉克。伊拉克的炼油厂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至今无法完全恢复生产,造成伊拉克目前严重缺油,只好从约旦购买汽油以解急需。(新华社记者 赵建伟摄)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英国内阁大改组
本报驻英国记者 施晓慧
  英国首相布莱尔12日对内阁进行重大改组:修改了内阁建制,即撤消了大法官(即法律大臣)、苏格兰事务大臣和威尔士事务大臣3个内阁大臣建制,新设立一个宪法事务部;调整了包括卫生大臣、议会下院领袖等在内的部分重要内阁成员职位。
  这次英国内阁建制的修改,可看作是1999年英国议会改革的继续。在上一次的改革中,一方面,取消了上议院贵族议员世袭制,上院600多名世袭贵族失去了上院议员的资格;另一方面,苏格兰和威尔士相继选举产生了地方议会。地方议会及其行政机构取代了以前作为内阁成员的苏格兰和威尔士事务大臣的部分职能。这两方面的改革,都被视为英国政治史上最大的历史性变革。
  此次取消苏格兰事务大臣和威尔士事务大臣建制,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大法官一职的撤消,被媒体评论为“结束了一段1400年的历史”。英国的大法官一职设立于公元605年,既是内阁部长,也是英国议会上院(贵族院)议长,并负责管理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法庭、任命英格兰和威尔士法官等,是政府内历史最悠久的职位。但由于大法官兼有立法与司法的双重身份,一直被改革派批评为是不合乎逻辑的落后传统,在现代其他君主立宪体制中已经不存在了。
  大法官职务撤消后,议会上院议长今后将独立任命,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法官今后也将由一个独立的委员会进行任命,英格兰和威尔士还将成立作为最高上诉法院的最高法院。英国《独立报》称,这也是布莱尔对司法体制的改革,最高法院大法官不再存在,相反一个美国式的最高法庭进入政府体系。但改制后由谁来委任法官,以及任命人选的详细程序等,还有待议会夏天休会前提交的“有关英国司法委员会的建议”来确定。
  唐宁街首相办公室宣布了一系列任免事项。鉴于原卫生大臣艾伦·米尔本12日早晨宣布辞职,议会下院领袖约翰·里德接管卫生部;原威尔士事务大臣彼得·海因接任里德的职务,现年62岁的大法官欧文勋爵宣布退休,他成为英国议会的最后一任大法官。原任内政国务大臣、布莱尔的大学同窗福尔克纳勋爵进入内阁,出掌新成立的宪法事务部。议会下院威尔士事务发言人仍由海因兼任;苏格兰事务发言人由现任运输、地方政府和地区事务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兼任;原苏格兰事务大臣海伦·利德尔已辞去政府职务。唐宁街13日还公布了部分非内阁大臣和其他部级官员的调整名单。
  在内阁成员的变动中,卫生大臣米尔本的突然辞职最令人迷茫。米尔本一直是布莱尔改革方案的积极支持者。他表示,他的辞职“完全出于个人原因”,为的是有更多时间陪伴住在英格兰东北部的妻儿。但英国媒体多认为他在使用外交辞令。一些分析家指出,伊拉克战争以来,布莱尔政府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公共服务部门,其中医疗改革是衡量布莱尔政府治理内政成效的试金石之一。米尔本在任期间,积极致力于全民保健体制和医院体制等领域的改革,但其有关方案连月来备受争议,他本人也因此受到巨大压力。米尔本的去职,对布莱尔的改革是一个不小的损失。接替米尔本的里德,同样是受人瞩目的人物。这是他一年内得到的第四个内阁职位。他被认为是布莱尔最得力的助手。
  (本报伦敦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