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4版

第14版(财经纵横)
专栏:热点聚焦

  随着三峡大坝下闸蓄水成功,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这项伟大工程的背后。10年库区建设,资金是件大事。钱从哪里来?钱是怎么用又是怎么管的?本期特别关注“三峡工程金融服务”,从不同角度介绍和剖析三峡工程巨资的筹措和运作,希望对读者朋友有所启发。——编者
  三峡工程建设之初,最发愁的就是巨额资金难以落实,国家开发银行挺身而出每年投入三十亿元贷款——
为三峡工程资金领航
本报记者 富子梅
  在国家开发银行的大门口,矗立着一块高两米、直径一米的圆柱形岩石。它的正面是金色的国家开发银行六个字,背面注明“三峡坝址基石”。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岩石,它取自三峡库区坝底深千余米的地下岩石。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高级客户经理孙家康深有感触地说:“这块石头不仅表明筑起三峡大坝的资金基石、唯一的工程启动资金来源是开行提供的300亿元贷款,更重要的是它生动地表述了开行坚定地支持国家两基一支建设的办行宗旨。”
  投入启动资金,三峡工程如期开工
  1994年底三峡工程开工建设,项目业主三峡总公司最发愁的就是巨额资金落实不了。此时,刚刚组建成立的国家开发银行挺身而出,在没有任何一家机构承担贷款担保,一时无法订立书面贷款合同的情况下,作出全力以赴支持三峡建设的决定:提供300亿元人民币贷款,贷款期限10年,宽限期5年,1994年至2003年每年发放30亿元,前10年只付利息不还本金。每年投入30亿元,成为把三峡工程这张强弓逐渐拉开、拉满的强有力的臂膀。
  从1994年底至今的10年中,在三峡工程一、二期融资中,开发银行始终处于绝对主力的位置。到1997年底一期工程结束时,三峡工程一直是开行独家提供长期贷款支持的,贷款余额为119亿元,占已到位资金的39.6%。此后其他商业银行陆续进入三峡工程。到2002年底,开行人民币贷款达到269亿元,其他商业银行贷款76亿元,开行贷款占所有银行融资的78%。
  三峡工程从没有银行贷款到各家银行都争先恐后地提供贷款、参与项目支持;从难以寻求担保到银行愿意提供信用贷款,开发银行的政策性融资导向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科学评估,有效规避风险“总工期17年、总投资额2039亿元”,这两个数字对任何金融机构来说都意味着风险,在房地产投资过热、资金严重短缺、贷款利率高达14.04%的1994年,更是“险象环生”。万一资金超概算或资金来源不落实,如果项目效益不足以还贷,众多技术难题、移民风险等等,其中任何一项都足以给银行带来巨额不良资产。
  开行的钱并不是国家拨款,是对金融机构的长期债券融资,是要还本付息的,商业银行要考虑的风险,开行同样要面对。开行敢于贷款并不是拍脑袋的冲动所为,而是经过一整套科学决策、严格评审、规范管理的理性选择。
  孙家康很郑重地对记者说:“任何项目都有风险,但三峡工程是一个绝对优质的低风险项目。咱们可以简单算一笔账:三峡工程完全投产后,26台机组年发电量是847亿千瓦时,按每千瓦时电0.25元计算,光这一项的现金流就是210亿元。这是多么大的经济效益啊!”
  开行有一支专业的评审队伍,有多年从事水利、电力、工程建设等方面工作的一大批专家。他们对三峡融资的可行性测评是专业水准的。这就在技术层面把握了可以预见的风险。
  三峡工程作为国家的跨世纪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是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和支持的项目。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是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的委员,始终要求总分行全力以赴地做好融资服务,提供最好的金融产品,及时跟踪了解工程进展,专门成立了三峡工程信贷工作组,就驻在三峡建设工地。陈元每年都亲临三峡工程现场,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具体指导分行的资金安排,并加强与三峡总公司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随着工程的进展,三峡建设资金来源也已多元化。如何组合多种融资方式,使总的融资成本最低,开行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企业的需要,为三峡总公司提供《三峡公司最佳资本结构分析》和《三峡公司融资方案建议书》等财务顾问服务,启发企业综合运用实用高效的现代金融工具,以最低的成本融到最多的资金,深受企业信赖。
  开行湖北省分行副行长林放告诉记者,三峡工程信贷工作组的同志按照总行要求,克服家在北京、武汉的不便,随时配合三峡建设委员会、审计署等部门监督资金使用状况的同时,尽可能细致周到地提供金融服务。比如,按财政部有关规定,三峡工程可享受贴息优惠政策,开行就充分、详尽地提供工程每年付息情况,帮助三峡建设总公司及时享受到贴息优惠。据统计,在不固定贴息率的情况下,每年减少企业利息支出约4亿元左右。
  2001年和2002年开行作为副主承销商承销三峡企业债券。由于他们的参与,不仅提高了债券的市场信用、降低了企业筹资成本,而且帮助企业拿到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的门票,不断推动其成为成熟的市场主体。
  如今,三峡工程的建设成果初显、工程完成近2/3。在举世关注三峡工程蓄水、试航的大喜日子里,三峡总公司的领导们说出心里话:如果没有开发银行300亿元贷款,也就没有今天的三峡工程。


第14版(财经纵横)
专栏:财经访谈

千亿巨款怎么筹措的?
——访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蒲海清
本报记者 龚雯
  记者:在三峡工程建设中,资金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请问这10年来国家在解决三峡建设资金方面是如何运作的?
  蒲海清:三峡工程静态总投资按1993年5月末价格水平总额为900.9亿元,其中枢纽工程为500.9亿元,库区移民经费400亿元。工程的动态投资,当时考虑到物价上涨、贷款的银行利息以及汇率变化等,预计到工程竣工的2009年约为2039亿元。由于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好,物价指数、贷款利率比原来预测的低,同时通过加强管理,预计到2009年竣工,工程动态总投资可控制在1800亿元以内。
  1994年,国务院第四十四次总理办公会批准了三峡工程筹资方案,筹资渠道有:一是征收三峡工程建设基金;二是葛洲坝电厂利润、返还所得税,这也是三峡工程建设基金的组成部分;三是三峡电厂从2003年开始发电的利润。其余部分,一是通过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二是利用国外出口信贷,三是商业贷款以及发行企业债券。
  记者:能否重点谈谈三峡企业债券发行情况?
  蒲海清:根据发行企业债券的有关规定,经原国家计委、人民银行等主管部门批准,从1997年到2002年底,三峡工程已累计发行企业债券五期,共计160亿元,已偿还到期债券20亿元,余额140亿元,有3年期、8年期、10年期、15年期、20年期等券种。三峡债券在发行、上市、兑付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政策,企业预期效益较好,信誉佳,坚持品种创新,在国内企业债券市场受到了机构购买者和个人购买者的欢迎。
  发行企业债券,对保证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资金需要,降低筹资成本,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还将发行30亿元企业债券。
  记者:您认为就大项目融资而言,三峡资金运作中最值得借鉴的经验是什么?
  蒲海清:从三峡工程筹资效果来看,其筹资的做法是好的、可行的,对其他类似的大型工程筹资应该说有参考价值。主要是:大型工程要建立稳定、可靠的资本金来源,保证合理的资本金比例。在此基础上,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由企业通过市场化融资,不仅有利于保证有稳定的资金来源,而且有利于多方面选择,从而进一步降低筹资成本。
  记者:三峡工程发电后,资金筹措会发生什么变化?目前三期工程建设还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请问你们计划通过什么渠道解决?
  蒲海清:三峡工程的资金筹措方案在工程开工时就已批准了,资金来源渠道是落实的,而且从目前来看,到2009年三峡工程竣工,预计工程动态总投资比原来预测的动态投资要减少。三期工程的筹资还将按批准的这些筹资渠道,包括征收三峡工程建设基金、三峡电厂发电的收入、发行企业债券、银行贷款等。下一步还将推进三峡总公司的股份制改制和发行上市。从三峡工程的效益和现在的市场情况看,可以说三峡工程三期资金筹集是没有问题的。
  记者:目前三峡工程的负债率是多少?未来几年工程的还款能力如何?
  蒲海清:目前初步测算,三峡工程建设期的资产负债率一般在50%左右,按照1994年的方案预测,在上网电价0.35元/千瓦时前提下,三峡工程在2010年就可还清贷款。三峡电厂发电以后,考虑在不提高受电区的销售电价的前提下,上网电价比原来预测的要低,预计偿还全部贷款比原方案推后5年左右。三峡电站每年可发电847亿千瓦时,按现定的上网电价,年发电收入210亿元左右,还贷能力很强。


第14版(财经纵横)
专栏:

永久船闸试航成功
  6月13日,“江山号”客轮成功通过三峡双向五级船闸。这是6月16日三峡试通航之前进行的首次实船试航。该船从上游下行,没有乘客,但是装载同等重量的货物进行“实战演练”。(新华社记者 李刚摄)


第14版(财经纵横)
专栏:链接

资本金制度:注入三峡的“活水”
  中国三峡总公司根据市场和政策环境,对三峡工程的资金筹措方案和财务能力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评估,提出了“保证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保持合理的资本负债结构,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控制项目财务风险”的创新思路,以及“多种渠道,多种方式,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原则,并向国家建议设立三峡基金,在全国范围内,每千瓦时电征收3到7厘钱作为三峡工程建设基金。三峡总公司向国家建议批准,把三峡基金作为国家对三峡总公司投入的资本金,为三峡工程面向市场融资打下了好基础。2001年,又向国家建议,让三峡总公司作为国家的投资主体,实施长江流域的滚动开发。这些建议得到国家批准和支持。国务院同时批准,把当时中国最大的水利枢纽葛洲坝电厂划归中国三峡总公司,电厂利润和所得税全部作为三峡基金,支持三峡工程建设。
  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近10年来,三峡基金共征收到位388亿元。国家投入的资本金占三峡工程投资的42%,也是三峡工程最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解决了工程建设初期的建设风险与资金需求的矛盾。
  10年来,中国三峡总公司通过推行限额设计,规范地组织招投标,全面推行预算管理,费用实行归口管理,加强投资计划和立项控制,进行经常性的投资跟踪预测和风险分析,有效地控制了三峡工程投资。到2002年底,三峡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890亿元,其中,移民投资和工程投资各占接近一半。三峡工程用接近一半的投资完成了2/3的大坝建设任务,完成了70多万人的移民任务。
(柴茂)


第14版(财经纵横)
专栏:财经故事

  三峡工程正在收获硕果。这当中离不开众多商业银行丰富多样的金融服务——
特殊工程 特别服务
本报记者 田俊荣
  建行:当好资金主办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在三峡金融舞台上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三峡工程建设资金的主办银行。
  这意味着建行要负责经办三峡工程的资金来源和资金投资支付,三峡资金的“一进一出”,都要经过建行之手。具体而言,就是负责请领工程资金、拨付监督移民资金、管理工程投资、审签工程价款等。截至今年5月底,建行协助三峡总公司累计请领三峡基金393亿元,同业占比高达98%。
  到去年底,建行经办了三峡工程全部的移民资金,金额高达321亿元。为了让移民资金更快到位,建行开发出电子汇划资金清算系统,移民资金从总行到经办行只需24小时,比手工划汇节省了6到7天。对于难以进入电子汇划系统的偏远山区,他们坚持上门服务。建行万州区五桥支行的员工为了将数百万元的移民补偿金及时交给深山里的移民,每天早出晚归,在崎岖的山路上要走10多公里。
  审签工程价款,就是建行接受财政部和三峡总公司的委托,对三峡工程的各种投资进行审价,然后决定支付资金的数额。到去年底,建行累计审签工程价款5509笔,金额238亿元,同业占比高达95%,审签合格率为100%。
  建行三峡分行的同志说起了这样一则故事:在参加三峡右岸一期工程议标和合同谈判过程中,施工单位第一轮报价为30.34亿元,第二轮报价为26.85亿元,建行三峡分行反复分析,认为报价还是偏高。由于理由充分、事实清楚,施工单位不得不再次降低报价,结果合同价在原报价基础上降低了30.5%。
  工行:“地毯式”的综合服务2003年1月9日,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来到三峡,郑重地向三峡总公司高层递交了一份100多页的《金融综合服务方案》。这摞厚厚的方案汇集了工行总行所有业务部门的智慧,旨在为三峡工程提供全方位、“地毯式”的综合服务,内容包括信贷服务、现金管理服务、国际业务服务、担保服务和投资银行服务等。
  方案,是对综合服务的规范和完善。其实,工行为三峡工程提供综合服务由来已久。拿信贷服务来说,到今年5月底,工行已累计向三峡总公司放贷76亿元,位居各商业银行之首。2000年2月,由于三峡债券发行日期推迟,使三峡总公司资金衔接出现空当。工行闻讯后快速调集头寸,仅花了两天时间就发放了31亿元贷款,解了三峡工程的燃眉之急。事后,三峡总公司称赞这笔贷款是“搭桥贷款”!
  担保服务是工行的得意之笔。到5月底已累计办理保函业务630笔,担保金额近20亿元。其中最大的一单业务是1998年8月为葛洲坝集团公司提供的“左岸大坝和电站厂房工程”履约保函,此举不仅使葛洲坝集团公司能顺利地开工建设,还让工行尝到了甜头:获得了4000万元的保证金存款和58万元的手续费收入。
  招行:发挥技术领先优势看着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抢滩三峡,“小个子”的招商银行也不甘落后。招行手里的“王牌”就是:发挥自己技术领先优势,为三峡工程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财务资金管理和网上银行服务。
  随着三峡工程即将投入发电,电费回收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目前,招行正在积极投标这一电费回收项目。一般银行的电费回收通常需要两小时左右,而招行将为三峡工程量身定做一套网上企业银行服务,一点鼠标资金就到位,将实现电费回收的实时化。


第14版(财经纵横)
专栏:金海观潮

多元融资成伟业
诗云
  今日,三峡永久船闸开始试航。人们为这一跨世纪宏伟工程的初战告捷举杯庆贺,对三峡工程的成功经验圈圈点点,其中三峡工程实行多元化融资,不仅解决了工程建设急需的资金缺口,而且为国家特大重点建设项目融资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峡工程总投资约为2039亿元,人们不会忘记,建设之初,最难办、最着急的就是资金从何而来。现在10年过去了,三峡不仅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保证大坝、电站、船闸等工程建设以及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还比原来预算减少了一些支出。三峡融资走出困境,至少有三方面经验值得思考和借鉴。
  首先,制定正确的筹资策略和方案。三峡工程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但并未躺在国家身上,等待或单纯依靠国家投入,而是采取以国家投入为主、市场融资为辅,主要依靠国内资金来源多渠道融资的筹资策略。在融资结构上,注意政策性资金与商业银行贷款、商业承兑汇票、国外出口信贷、企业债券等不同融资工具的互补。融资期限中、短、长相结合。这样,一方面减轻了政府投资的压力,另一方面迫使项目业主面向市场找资金,根据工程进度不断创新品种,有利于节约资金和提高资金效率。
  其次,得益于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融资的导向作用。三峡工程耗资巨大,建设周期长,枢纽工程汇集了水工水电工程的诸多世界级高技术难题,库区工程百万移民更是史无前例。建设过程会发生什么问题,建成后效益如何,能否按期还本付息等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资金风险确实很大,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社会资金驻足观望完全在情理之中。开发银行大胆介入并承诺头10年每年贷款30亿元,既解了工程建设的燃眉之急,又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有利于吸引商业银行和其他社会资金在工程风险、投资回报等前景比较明朗时进入。在这里政策性银行的作用是关键的,必不可少的。
  再次,开拓创新,面向市场挖掘民间资金潜力。自1997年以来,共发行了5期三峡债券,累计筹资160亿元。债券发行抓住了我国银行利率不断走低的良机,举债从最初的3年延至8年、10年、15年、20年,实现了低成本筹资。不仅如此,三峡债券还体现了较好的流动性,维护了投资者利益。除已到期兑付的外,现有的4只债券均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交易。三峡债券信用等级为3A,迄今已为投资者支付本息28亿元人民币。随着三峡水库初期蓄水、通航、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等建设目标的实现,今后6年,总长665米的右岸大坝、布置有12台机组的右岸电站和垂直升船机工程建设等工作将接踵而至,资金需求量大,融资任务仍不轻松。
  我国社会资金充裕,大量居民储蓄、保险资金等都热盼更多的投资渠道,关键是要面向市场,引导、挖掘民间投资潜力。
  事实证明,只要项目可靠、信用良好、品种设计合理,就不愁引不来投资者。近日开工的杭州湾大桥,总投资118亿元,最大股东为民营企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