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政广角

  全国目前有95%的村实行了村务公开,比较规范的占60%以上
三类问题应成为公开的基本内容:村委会收入来源、土地租赁问题、村级财务情况
村务公开将逐步从事后结果公开,过渡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公开
村务公开要迈新步
本报记者 姜洁
  6月13日,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国家民政部召开。会议的焦点是如何加大力度解决村务公开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村务公开”这个字眼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
  “阳光工程”:把阳光洒向各地
  1998年中央下发《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从此,村务公开,这项被农民群众称作“阳光工程”的制度在农村得到了普遍推广。目前全国有95%的村实行了村务公开,比较规范的占60%以上。
  民政部副部长陈杰昌告诉记者,各地村务公开,注意把推进村务公开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与农村财务清理、干部廉政建设结合起来,规范村务公开的程序,并结合当地实际不断创新公开形式,取得了良好效果。河北、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还制定了《村务公开工作条例》,用立法形式推进村务公开工作的开展。
  设立“村务公开栏”,是各地普遍采取的办法。而在一些沿海发达地区,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利用触摸式电脑、闭路电视等现代化手段公开村务,已经不再是新鲜事。村民们可以通过电脑、电话和村委会办公楼大厅的触摸屏,很方便地进入村内局域网,查询村务状况。
  除了形式上的创新,许多地方在公开栏上公布监督电话,有的在公开栏旁设意见箱,有的还设立村务公开接待日制度。新疆吐鲁番地区有些村将村务在公开栏公布后,村民如有意见,可以写成书面材料贴在栏内,村委会要及时将答复意见张贴在村民意见旁,当地村民把这种有问有答的村务公开栏称作“回音壁”。
  村务公开:仍任重而道远
  村务公开成绩斐然,但对存在的问题,也应有清醒认识。
  根据抽样暗访的情况看,真正能做到完全村务公开的仅为30%。村务公开工作虽然推行了多年,但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村务公开应解决农民真正关心的问题,如土地发包、土地流转、土地承包权证书等等,不能专拣一些不痛不痒、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张榜公布。
  目前村务公开首要的应该是公开标准的问题。现在各地公开的村务,没有规范的标准,究竟多久公开一次、公开哪些内容、公开到什么程度,都由村支书说了算。从今年1到4月统计的情况看,目前群众上访、对村干部意见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类问题上,一是侵犯村民权益,约占1/3;二是土地问题,约占1/4。村务公开应当制定相关的规定,明确一些必须公开的村务内容,其中三类问题应当成为公开的基本内容:首先是村委会的收入来源。税费改革推广后,村一级公开收入主要是农业附加税的20%,但每个村总有一些经营性实体、资源,这部分收入往往是村民们所不清楚的,也常常是“猫腻”所在,应如实公布;其次是村土地租赁问题,要防止暗箱操作导致集体资产流失。此外,村一级财务状况也应成为村务公开的主要内容。2000年的统计数字表明,乡村两级负债额达3000多亿元,平均下来每个村达21万元。村民们对这一块不清楚,等真正打开账簿一看才吓一跳。
  完善机制:推进“阳光工程”
  为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由民政部牵头,中纪委、中组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财政部和农业部等单位共同成立了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村务公开的方针政策,分析研究村务公开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和推动全国村务公开工作的开展。
  今年全国村务公开工作将以财务公开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公开的程序、内容、时间和要求,增加村务公开的透明度。
  协调小组还将督促各地尽快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工作协调机构,形成上下协调一致、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为加大村务公开工作力度提供组织保证。村务公开今后将逐步从事后结果公开过渡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公开,逐步做到在村务大事讨论决定之前村民要了解,讨论决定中村民要参与,讨论决定后的执行情况村民要监督,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
  据悉,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还将制定出台《侵犯农民民主权利行为的处分办法》,推动村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曹礼达摄)(附图片)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代新语

如何让群众满意
道夫
  日前笔者分别采访了两个窗口行业:一是江苏徐州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另一个是安徽淮北市道路运输管理处。两个单位有不少东西可写,但留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各自开展的“让群众满意”活动。
  让群众满意,是共产党人一贯的工作原则,是各级政府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让群众满意呢?
  通过采访这两家群众满意单位,笔者认为:首先,要让群众实实在在有奔头,有甜头。拿徐州市政公用系统来说,4年多来,他们以市民反映为第一信号,连续开展“市民满意年”活动,扎扎实实地为全市群众做了许多好事,真正做到了“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市民满意率由1999年的81.1%上升到去年的93%。实践证明,只有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社会变革给自己带来的诸多实惠,他们才会说党的政策好,赶上了好时候。
  第二,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时刻挂在心上。“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作为行政执法机构的淮北市运管处的零距离办公和零投诉率,给群众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得到了群众的真心赞誉。因此只要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为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就会做到让群众满意。
  第三,树立服务意识,开展换位思考。作为领导干部,要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群众,看看自身在树干部形象、抓工作落实方面做得如何,能否让群众满意;作为窗口单位,要把自己当作服务对象或当事人来思考,主动向办事群众了解其接受服务的感受和对其办事的期望及实际需要,以人为本,取信于民。
  第四,从群众“不满意”处改起。要将群众反映较多的“冷横硬推”、“吃拿卡要”和“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以及“花架子”、“形象工程”等“常见病”、“多发病”,作为转变作风、改进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消除各种腐败现象。唯有如此,群众的“满意”度才会越来越高。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倡导文明风
  6月13日,甘肃省烹饪协会组织进行“分餐制”现场表演,并向全省餐饮行业提出“分餐制”倡议,大力倡导科学、文明的用餐方式,确保消费者的就餐安全。(新华社记者 梁强摄)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基层传真

“公开栏”应设“提问栏”
  “村务公开栏”定期向群众公布村里的大小事项,既密切了干群关系,又有利于群众监督干部工作。
  然而,许多“公开栏”中的内容一般比较笼统,比较模糊,流于形式,特别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村级财务收支等问题,只公开一些不打紧的数据,开支的原因却只字不提。有必要在“公开栏”里增设一个“提问栏”,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问答题,为村民解惑释疑。同时,村民如对公开栏内容不明白或不清楚,也可在“提问栏”内直接提问,再由村“两委”班子给予答复。
(谢荣培)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基层传真

“政务公开”也要打假
  一些政府部门的“政务公开栏”,由于个别领导对政务公开的意义认识不足,担心亮其“家丑”、抖其“家底”,出现了不少“水分”。具体表现为:
  避重就轻。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如计划生育罚没的钱物、农民负担项目及其标准、经费的开支,尤其对于人们普遍较为敏感的如干部的收入情况、私有财产、差旅费报销情况、电话费情况等,只字不提或言之甚少。
  故弄玄虚。对有关内容缺少必要的说明,令人昏昏然不知其所云。如在公开财务收支情况时,只列出财务支出的数目,而对如何支出、支出在什么地方却没有作任何说明。
  这些现象势必使政务公开流于形式,失去监督、制约作用。因此,对“政务公开”也须进行打假!(陈小兵)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承德的新起点
景会 毓敏 万锋
  河北承德市从4月13日起到6月3日,共有17万多民工或学生返乡。但自5月17日以来,已18天没有新发病例。与此同时,“坚持两手抓,夺取双胜利”的喜人局面,在这里随处可见。
  非典疫情发生后,承德市迅速成立了防非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以卫生、医疗单位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指挥系统成立,并从有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前线指挥部——防非典办公室,构建了上下贯通的战时指挥运转机制。随后,全市又逐级建立了领导责任制。明确各级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一岗双责,对防治非典和经济建设负全责。
  承德是一个旅游大市,每年来承游客达400多万人次。非典时期市委、市政府动员各旅行社暂停一切经营活动,不组团外出旅游,不接待外埠旅游团队,不接待拼团散客来旅游。取消或推迟了“中国承德国际风筝节暨第三届全国风筝精英赛”、“海外记者聚焦承德”等大型旅游活动,全部旅行社、17家星级宾馆先后停业。
  非典使承德市经济遭到严重冲击,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遭到重创。4月份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同比分别下降83.5%和81.9%;仅“五一”黄金周就损失1个多亿,1万多旅游从业人员直接或间接下岗。
  面对严峻形势,非典疫情有所缓和后,承德市在不放松防治非典的同时,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夺取抗击非典和经济建设双胜利。市长景春华信心十足地说,今年恰逢避暑山庄肇建300周年,承德市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把“避暑山庄肇建三百周年纪念大会”、“中国避暑山庄国际旅游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等系列活动,作为振兴经济、振兴承德的大事来抓,把非典造成的经济损失夺回来。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良知诚可贵 责任效更高
 内蒙古一起车祸引发反思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15日电(刘宏伟)一场车祸,让车厢内说笑的人一下子跌入了恶梦的深渊———18人被掀翻在十几米深的山沟里。这是6月7日下午3时40分,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新208国道260.5公里处发生的一起让人揪心的事故。
  事故发生后,轻伤人员爬上山坡路基,不停地向过往车辆挥手,呻吟着祈求帮助,可十几辆车都风驰而过。就在伤者痛苦的低泣中,一辆车号为“蒙J20223”的车和一辆车号为“蒙J00064”的车先后停下,他们一边救助伤者,一边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很快乌兰察布盟医院的两辆急救车在20分钟之内赶到,和先行救助的人员一起采取措施救人。
  记者发现,“蒙J20223”车为乌兰察布盟高等级公路管理处路政支队的车,“蒙J00064”车为一辆当地铁路公安部门的车。
  据了解,乌兰察布盟高等级公路管理处近年把救助遇险车辆和行人作为一种责任,以文件形式确定下来,若不采取措施救助,则被视为一种失职行为。责任和良知使路政支队的工作人员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营救行动。
  目前,救助仍在两地医院积极地进行,受损车辆已被清理出现场。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政纵横

上海中小学收费严禁“暗箱操作”
  据新华社上海6月15日电(记者刘军)上海中小学实行教育收费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到目前为止,全市清退违反规定收费108万元,1名校长因乱收费被免去校长职务,4名校长受到通报批评。
  为加强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各区县严格教育收费公示工作管理,不准暗箱操作收费;严格学校财务管理,不准公款私存和设置小金库、账外账。今年以来,各区县加大处罚违反规定乱收费的力度。凡查实有乱收费行为的学校一律取消先进单位和申报示范性学校的资格;查实有乱收费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取消申报一级或特级校长和特级教师的资格;已经评为一级或特级校长和特级教师的,如查实有乱收费行为的,一律予以撤消。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政纵横

四川考核录用行政执法人员
  本报成都6月15日电 记者刘裕国报道:为提高行政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四川成都市将在原各类行政执法队伍中,通过考试考核转录主任科员及以下行政执法人员,对所有考试考核合格人员将按照国家公务员序列进行管理。本次录用范围包括市建设委员会、规划管理局等16个单位所属原执法队伍中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年度考核称职及其以上、具有正式干部身份、原在编在册人员。上述执法队伍中符合国家公务员调任条件的人员、1998年以后从机关调入人员、已具有公务员身份人员、军队转业干部等经过考核转为行政执法人员。考试合格人员经审批录用后,将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考试不合格人员,由其主管部门在本系统内调整工作单位。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政纵横

哈尔滨探索基层党建新机制
  本报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积极探索基层党建新机制,成效明显。全市健全完善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体系,以服务为重点,引导和组织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形成了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创业致富,联系示范户、文明户,帮扶贫弱为目标的“创联帮”活动,赋予了“三级联创”新的内涵;进一步理顺国企党组织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积极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积极探索“非公”经济党建途径,努力消灭空白点。目前,全市“非公”企业中已建立党支部400多个,拥有党员近万人。目前,全市累计举办各级干部培训班567期,培训干部3万多人。(韩惠敏 杨兴原)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爱心献天使
  6月13日,台资企业福人德国际(北京)红珊瑚珠宝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捐赠仪式,向从抗击非典一线凯旋的北京佑安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定点医院的白衣天使们赠送5000套红珊瑚珠宝,为她们送去一份美好祝福。
  图为公司董事长林金銮女士(中)在捐赠活动上与白衣天使们在一起。
  (高平摄)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文明新风

特殊奉献者
本报记者 潘跃
  非典无情,人间有情。
  被非典掠走生命的人从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起,就有一个特殊群体的人们,细心地作好遗体的消毒、包装、运输和焚化工作。这就是战斗在殡葬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同样面临着被传染的危险,同样穿着厚厚的隔离衣,同样不能与家人相见……
  广州市8个老城区,殡仪馆只有一家。在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殡仪馆制定出“圆满完成遗体处理任务,确保职工零感染”的目标。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高级工程师邓长宁和几位年轻人艰难探索,并于2月18日正式推出了广州市殡仪馆非典防治的实施方案和细则:患非典死亡者的遗体一律专车接运并直接送火化间专炉火化,尽量动员家属不举行告别仪式;紧急购置防非典药品、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保证后勤物资的储备供应;接运非典遗体的员工须穿戴一次性工作服、口罩、手套和帽子,接运完毕所有用具全部焚烧……零感染———广州市殡仪馆300多名工作人员在抗非典斗争中创出的佳绩,令全国同行刮目相看。
  妥善处理非典患者遗体和焚烧非典垃圾是疾病控制的重要一环,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措施。这项任务艰巨而繁重,常人难以想象。
  焚化非典死亡者的遗体,尽管作了消毒处理,仍有很大的危险。北京大兴区殡仪馆职工李玉岭,身穿隔离衣,头戴防护帽,加厚口罩、眼罩、手套、鞋套……全副武装后,人被裹得严严实实。“连日的高温,我们每个人的衣服里都能拧出水来,嗓子像被火燎了一样,火辣辣的。”
  自4月11日北京市防非典指挥部把运输和焚化非典死亡者遗体的任务交给昌平殡仪馆后,作为支部书记兼馆长的何忠林,坚守一线指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经常夜里两三点钟还要和市殡葬处及各家医院协调处理有关非典死亡者遗体的事宜。眼睛熬肿了,点几滴眼药水,顾不上吃饭,用方便面充饥……老母亲患病刚出院,身体缺钾,全身浮肿达一周之久,何忠林只能让妻子买一点补钾的药片,给老母亲服下。
  4月20日,北京昌平殡仪馆人员在去医院接运非典死亡者遗体过程中,副馆长陈进达来不及作上车前的细致准备,穿上防护服就出发了。到了医院,把车开进病区,并协助医院对非典死亡遗体作消毒处理。此时,他感到内急,但考虑到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只好憋着。回程的路上,好不容易看到一处厕所,想要停车,当地人一看“非典专用车”,如同看见“瘟神”一样,赶紧过来阻止说:“这里不让停车,快走!快走!”没办法,实在憋不住了,陈进达的大小便只好拉在了包裹严密的防护服里。此后几天,这件事在职工中传开了,殡葬工作者无一不对陈馆长产生由衷的敬意,对自己的奉献感到值得……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有感而发

他们同样值得敬佩
晓月
  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抗击非典的英雄群体。
  医生、护士、医学专家、科技人员成为可敬可爱的人。殡葬工作者,也以无私无畏、勇敢顽强的精神,投入到了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作为特殊行业的战士他们同样值得敬佩!
  然而,社会上也有一些人对殡葬工作者存有偏见。一位奋战在抗非典一线的殡葬工说,其实非典不可怕,繁重的任务不可怕,吃苦受累也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社会上一些人对我们的误解与歧视。作为一个现代文明人,应该对这种特殊行业里的职工给予更多的尊重和支持,应当给殡葬工作者更多的理解和关爱。抗击非典中的“优秀共产党员”、“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也应充分考虑殡葬职工中的优秀分子。有关部门也应考虑派人对殡葬职工父母、孩子进行照顾。在各类捐赠慰问中,也应记着我们殡葬工作者的奉献和辛劳,哪怕一束鲜花,一句问候,也是对他们的慰藉和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