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1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日子阳光灿烂
——记湖北省秭归县移民的新生活
本报记者 张毅
  景观变了交通畅了观念新了 移民“动脑筋奔小康”
  从秭归的新县城茅坪镇出发,30分钟的车程便到达泗溪。和雄奇的长江三峡相比,这里的峰峦山涧尽显妩媚。导游小姐兴奋地说,自从修起了大坝,游客更多了。秭归境内有条九畹溪,旅游旺季一天要接待四五千人。仅在九畹溪当特护员的水手就有100多人,他们都是库区淹没线下迁出来的移民。库区移民吃旅游饭的多起来了。现在秭归旅游业产值已经占到全县GDP的16%。
  记者见到,一些移民的日子已经“阳光灿烂”。茅坪镇银杏坨村是库区移民的样板。2000年到这里采访时,有移民向记者抱怨,原来的地不能种了,这里又没有好营生。3年间,银杏坨俨然变成了一个繁忙的集镇,村前的马路变成了中心街道,过往车辆一片喧闹。听着“嘟嘟嘟”的喇叭响,望运全越发高兴。他家三层小楼的底层收拾得干干净净,餐桌餐椅摆放整齐,他要开一个餐馆“望江楼”。他说,国家建大坝,百姓沾了光,许多施工队租他们的房子,很多人家光房租钱每月就收七八百元,“一家人坐在屋里什么不干都够吃了!”
  话虽这么说,可越有钱挣就越想挣。沿马路不少人家开了酒店、旅社和商店。年轻人在工地上很容易找到活干,一天至少20元。村里一些人搞起了柑橘贩运,搞得好的,比种柑橘还来钱快。当了20多年村支书的崔邦俭说,库区发生了“巨变”。秭归是脐橙之乡,可过去村民们种了效益差,关键是交通太难了。“七弯八岭一面坡”,不通公路,进出就靠门前一条河,到宜昌两天才一班船。一袋橙子从坡底背上码头,经常碰不到商贩,只好再背下来。大伙觉得还是种点粮食稳当,至少解决口粮了。现在公路就在家门前,茅坪港一带9公里范围内要建14个客货码头,坐汽车10多分钟就到了县城。交通改善了,银杏坨人活泛起来了。以前出苦力挣饭吃,现在要动脑筋奔小康。
  种经济作物发展产业化 农业结构调整育生机
  农业仍然是农村移民的基础。在秭归县周坪镇,记者见到满山的茶园。县委宣传部的同志说,这里的茶叶品质好,没污染,茶叶采下来之后,就通过沿江公路源源不断地送到县城加工。据介绍,江面水位上升后,沿江地带冬天气温可升高1—2摄氏度,夏天将降低1—2摄氏度,更有利于柑橘生长。秭归的农业以前以粮油为主,如今,长江两岸退耕还林,包谷、水稻都换成了经济林。因为种经济作物划算,许多移民开始买粮食吃了。
  秭归县县长罗平烺说,近年来,秭归以移民安置为重点的产业结构调整得益于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维维集团、皂素加工厂、魔芋加工厂等一批龙头加工企业,带动了40万亩多种经营基地建设。目前,秭归县的茶叶加工率达100%,柑橘加工率达50%以上。由于产业化的拉动,全县基本形成了沿江的柑橘和高山、中低山的蔬菜、黄姜、烟叶等经济带。
  从1992年起,秭归县搞了10年移民,也搞了10年调整。1992年,秭归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是7∶2∶1,目前已达到3∶4∶3。县委书记王万修说,尽管他们至今还没有脱掉贫困的帽子,但30万农民已经从农业结构调整中看到了新的希望。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平湖捧出九畹溪
本报记者 龚达发
  6月13日上午,三峡著名的九畹溪风景区迎来了大坝蓄水后的第一批客人。
  从秭归新县城出发,一路钻山跨谷,从沿江路上看下去,蓄水后的西陵峡依然风光无限:雄浑的崆岭险滩、威武的将军岩一展峡江的雄奇,壁立的问天简、神秘的古悬棺透着巴楚文化的神韵。
  进入九畹溪,热情的村民递上清香的绿茶。他们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是三峡蓄水后第一次对外开放,村里比过年还高兴。”
  九畹溪是长江秭归段八大支流中的第三条支流,全长42公里。大坝蓄水后,回水进入九畹溪,形成了新的漂流格局。目前,可漂流河段达13.2公里。上段..8公里惊险刺激漂流,怪石林立,跌宕起伏,相对落差90余米。下段6.4公里则水面宽阔平静,奇峰秀水令游客流连忘返。
  据秭归县长罗平烺介绍,九畹溪风景区将在6月16日正式投入接待工作。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一条大河波浪宽
本报记者 范伟国
  峡中水流急,出峡亦不弱。6月14日早上,记者坐船穿瞿塘峡到白帝城,再过巴阳峡到涪陵,沿江一路看水,得到了上述的印象。
  蓄水后的长江上游重庆段,横看,宽如平湖,烟波浩渺;纵看,白练飘逸,百里蜿蜒,串起了重庆、万州等一个个大中城市。逆水而行,更体会到水流的韵味。仔细看去,江流与蓄水前不同了,与蓄水期更不同了。蓄水期的10余天中,江水骤然停住了东去的步伐,变得十分的静娴和清秀。现在,江水又流动了,虽然速度不如蓄水前那么快,但看江中漂浮物的流速,看航标船钢缆的角度,就会得出水速不慢的推断。
  由于水势渐急,出夔门后,水色由嫩黄、草黄、浅土黄渐而转深,江面上的微浪也渐而加力,打得船舷啪啪作响。船从丰都码头启航后,水流更急,上行的船一般靠着岸边行驶,借着水的回浪增加推力;下行的船就大模大样地中流击水,挟一江之水浩荡而去。水流急了,江面也“生动”起来,有了一串串大小不等、组合各异的漩涡;也有了翻腾变幻的水花,好似锅里煮水将开未开的样子。
  上游的来水与库区蓄水的回水,在丰都新县城向西10多公里处的江面上交汇,两水相激,平地顿起波涛,飞翼船开足马力才冲了过去。在涪陵的长江与乌江交汇处,由于长江水大水急,乌江的清水在南岸边挤成了细细的一条。看丰都县城附近的水位线刻度,江水在143米的标线上浮动。
  蓄水后,三峡水质无异常变化。自5月22日到6月11日,重庆市环保局对长江、嘉陵江、乌江、大宁河出入境断面进行了连续20天的监测,结果表明:重庆库区水质除粪大肠菌群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国家三类水质标准;与去年同期和蓄水前监测结果比较,三峡库区水质目前无异常变化。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实船调试 继续进行
  6月14日,两艘客轮正在三峡永久船闸南线5闸室等候闸室放水。三峡永久船闸当天继续进行实船调试。 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摄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推进体制创新 构筑服务体系
 浙江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水平提高
  本报杭州6月14日电 记者鲍洪俊报道:得益于不断改革完善的医疗卫生体制和医疗服务体系,一些浙江农民正在享受“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每人建立一份健康档案,每人都享有医疗保健保障”。
  适应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浙江省政府颁布实施了《浙江省卫生现代化建设纲要》,提出本世纪前20年,全省国民健康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省11个市结合城市化、城镇化发展要求,先后完成区域卫生规划的编制工作,以及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医疗机构的分类核定工作。目前已经调整、重组省级医院4家,市县级医疗机构33家,乡镇卫生院210家,还涌现出民营医院43家,最大投资额达3亿元。
  为方便社区群众就诊,各地选择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医保定点单位,并将家庭病床列入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杭州市积极开展“社区居民选择家庭医生”活动,已有3158名居民签订了家庭医生协议,体检建档率已达90.81%。宁波市已在中心城区建立起“10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全省34个城区、57个县(市)、430个乡镇、275个街道普遍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1763个,省级示范点14个、市级示范点62个,覆盖人口1260万人。
  近4年来,全省1158.88万人建立起各种形式的医疗保障,约占总人口的25.2%。各地开展合作医疗的乡镇达到600个,占总数的37.7%,开展合作医疗的行政村10196个,占总数的24.6%。全省共有368.15万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农民医疗费用纳入财政预算
 莆田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本报福州6月14日电 福建省莆田市政府最近作出规定:市、县两级财政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给予适当的补助,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经济发展和财力可能逐步提高;具体补助标准和市县两级分担比例,由市人民政府确定,市财政对实施合作医疗的、有经济困难的县区(管委会)财政给予支持。
  为了重点解决农民因患大病而出现的致贫、返贫问题,莆田市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求各级政府坚持自愿原则,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以收定支,帮助农民减少医疗费用风险。
(蔡小伟 许向泉)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黑龙江一谎称非典病人敲诈案审结
两名被告人被判有期徒刑五年零六个月
  本报哈尔滨6月14日电 记者蒋升阳报道:6月7日,哈尔滨市太平区法院公开审理了阎海瑞、徐明谎称患非典敲诈勒索一案,一审判处两被告有期徒刑五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至此,黑龙江首例谎称非典病人敲诈案审结。
  哈尔滨市太平区人民法院经审查明,2003年4月26日、28日,被告人阎海瑞、徐明经过预谋,先后多次给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黑龙江大学的负责人打电话,谎称自己系该校学生,现已患上非典,要求学校负责人向其指定的账户汇款人民币5万元,或者将其学费退还,否则,将进入校园传染他人。后公安机关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法院经审理认为,两名犯罪嫌疑人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非典的特殊时刻,利用非典这种突发疫情对他人进行敲诈,扰乱了学校的正常秩序,危害了社会稳定,在部分群众中造成恐慌,其行为已经构成了敲诈勒索罪,故对两被告作出上述判决。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每日疫情通报

我国内地新增非典临床诊断病例为零
  据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14日16时通报我国内地非典型肺炎疫情。6月13日10时至6月14日10时,我国内地报告没有新增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治愈出院55例,死亡2例。其中,北京治愈出院50例,死亡2例。报告治愈出院病例的还有:山西4例;天津1例。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面对疫情不断缓和 非典防治不能松懈
  本报北京6月14日讯 记者白剑峰报道:6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取消了我国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的旅行限制建议,并将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江苏、湖北、广东、陕西从近期有当地传播的名单中去除,这标志着我国防治非典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成绩。目前,非典疫情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正在逐步恢复正常。
  随着非典疫情的趋缓和社会正常生活秩序的逐步恢复,今后的防治工作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卫生部有关负责人今天指出,目前成绩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继续全力巩固和发展这一成绩,把防止疫情反复放到重要位置,做到思想不能麻痹,措施不能削弱,工作不能松懈,争取防治工作的最后胜利。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总结防治工作经验,对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要进一步完善,继续坚持;对实践证明效果不好的做法要及时调整,使防治措施与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相适应。医院内设立的发热门诊要长期保留,方便患者就医,减少医院内交叉感染机会;对机场、车站、码头和学校、工地等重要场所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卫生检疫措施要继续坚持,把“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防控措施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要积极建设完善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继续坚持各级政府对防治工作的领导,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应急指挥、疫情监测、疫情控制、疫情报告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
  三是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使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四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卫生健康教育,使广大群众掌握传染病防治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天津防治非典工作由应急转向常规
  本报天津6月14日电 记者陈杰报道:经过8天在天津市的考察,6月14日上午,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工作组通报情况,认为天津不应再视为疫区,天津的经验应得到国际社会的了解。
  天津的非典疫情4月底上升,5月初达到高峰,5月13日开始下降,5月18日临床确诊病例零报告,已连续26天无新增确诊病例,连续23天无新增疑似病例。截至6月13日,天津共有临床确诊病例175例,38%为医护人员,死亡14例,尚有住院病人12例,其中确诊病例8例,疑似病例4例。联合工作组在报告中说,疫情发生后,天津强化政府统一领导,措施到位,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全面启动应急处理预案,遏制疫情蔓延,建立了医疗质量保障机制,群防群控发挥了首道防线作用。工作组认为,全部考察过程透明公开,充分自由地选择机构、单位,接触数据、指标。
  天津市市长戴相龙表示,报告提出物质条件、内部管理、卫生防病标准等方面的建议,天津能够解决的迅速解决,增加投入,改善医疗防病的基础条件。今后防治非典工作将由应急防治转向常规防治,依法、深入、有效地进行,防止反弹;不仅防治非典,而且要防治所有的传染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医务人员的培训,进行全社会的防病教育,提高防治其他传染病的能力,全面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一份优秀的答卷
——定西地区抗非典纪事
苏文华
  定西地区,位于甘肃中部,十年九旱,工业薄弱,是全国有名的扶贫对象,人称“苦甲天下”。整个地区缺医少药,人均医药费不足发达地区的1/4。然而,以这样的条件,他们在抗非典斗争中,治好了5名非典病人,阻止了非典在本地的传播,全区未发生一例二次传染现象,所有医务人员安然无恙,从而挡住了非典的西进。他们向祖国、兄弟省市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对此,中央督察组深有感触地说:“在这样一个物质条件薄弱、医疗设施落后的贫困地区,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真是一个奇迹。在这一点上,定西为广大农村乃至全国做出了贡献。”
  (一)
  4月18日下午,一架来自北京的MU2112航班客机降落在兰州中川机场。机上走下一位步履蹒跚、情绪颓丧、年约六旬的老人。这位老人是几年来跟随儿子在京经商、家居定西地区会宁县头寨乡马家堡村的农民马思成。
  他的妻子在京被非典夺去生命,马思成回乡,只想骨留故里。回到定西第二天,由于发烧,他被送进医院。经检查,确诊为非典,他被隔离治疗。
  马思成失去了生存的勇气,不愿配合治疗。定西政府和医院却千方百计想把他治好。地委书记石晶和行署专员武文斌亲自主持召开了多次会议,研究方案。于是在老马和医院之间,展开了一场生死拉锯战。
  马思成拒绝吃药,拒绝进食,还拔掉输液的管子。医生护士不怕感染,向他一遍又一遍地讲述可治愈的道理和人生的意义。鲜花、慰问信、温情的话语、可口的饮食,终于使老马感动了、醒悟了。他开始眷恋人生,配合治疗。36天后,他痊愈了。
  (二)
  4月中旬的一天,半夜12点多,一位在广东打工的青年农民返回定西通渭县。
  “爹!娘!我回来了!”儿子边喊边敲门。爹娘答应着,屋里灯亮了。父亲隔门劝慰儿子:“孩子,爹只好委屈你了。现在闹非典,上边有文件,村里有制度,户户联防,咱不能破例。外出回乡的人,要一律先检查、后留观,一个也不让漏掉。咱不能为了自家坑了大家。”
  孩子理解父母、理解家乡,不再要求进屋,按照父亲的提议,把驴圈的栅栏门摘下来,临时搭了铺。父母把被褥和饭菜从门外递出来。大清早,父亲报告了防疫站,医护人员登门对青年进行体检,并按规定对他留观。
  如此对待打工回乡人员,是定西的普遍做法。在防治非典面前,精心科学防治、严格周密管理,是定西300多万人民的共识。正因为如此,在外地被传染的5名非典患者,一下飞机火车,就被监护治疗,直到痊愈出院。而且定西本地无患者产生,所有医护人员无一受到感染。
  (三)
  定西政府有时发工资都困难,地县负责人看病,常有医疗费无法报销的情况。但为了防治非典,定西政府和人民却表现出不凡的大度。
  在定西,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陇西县柯寨乡崖坪村农民李继贤家中连彩电都没有,但他却自愿将自家养的价值6万元的90头肥猪全部捐献给在北京、广州和定西地区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改善伙食。
  媒体采访李继贤时,这位豁达的农民又说出了一段令人刮目相看的言语:“我是在甘肃土坷垃和石头蛋子上长大的。要不是改革开放,一辈子也是半年糠菜半年粮。是国家给我们修了路,通了电,我们才增产了,产品有了市场,不再穷得叮当响了。这要感谢党和政府。这几年,全国开发大西北,又是为我们创造机会。现在闹非典,国家有难,这不是哪个人的事,也不是哪个地区的事,而是全国的大事。”
  笔者看到,在定西地区抗击非典的日日夜夜里,定西地区为医治5名非典患者及1名疑似病人,照料留观人员前后400余名,不到30天,花掉了300多万元。为解决抗非典资金的急需,地县领导干部带头捐款,老团干、地委副书记秦素梅带头交特殊的团费,带领大批共青团员为抗击非典献上一份爱心。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小县打赢一场大战役
——磴口县抗非典抓生产纪实
本报记者 吴坤胜
  内蒙古磴口县位于河套西缘、乌兰布和大沙漠东边。没有想到,这个位于黄河和大漠之间的边远小县,却在今年春夏之交遭到了严重的非典袭击。在疫情突如其来、人们缺乏准备的情况下,磴口县委和政府坚决果断地指挥,全县12万人民团结一心抗击非典,苦战一个月,遏制了非典蔓延势头,经济建设稳步推进,“两手抓”取得明显成果。
  4月初,电视和各种新闻媒体较多地报道了广东发生的非典疫情,使磴口县领导人警觉起来。4月6日,县委书记张少甫主持召开会议,提出对远在南方的非典要“早预防、早行动、早准备”,责成职能部门立即制定应急方案。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次县委书记办公会议的第二天,县里就发现了第一例非典疑似病例。4月8日,磴口县常委会议决定成立防控非典指挥部。几天后,磴口的非典临床诊断病例陡增,幸好磴口的防治非典指挥系统已经建立起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坚强的组织下投入了这场抗击非典的大战役。
  在医疗救治系统,他们调集最优秀的医护人员加强县医院力量,开辟隔离病区,将非典病人集中救治。从4月15日收治首批2名患者,至5月中旬,全县共收治61例临床诊断病例,28例疑似病例。县医院条件有限,但县医院医护人员勇敢地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边学习边治疗,还要救治身边受感染倒下的一批医护人员。
  磴口县迅速建立群防群控网络,844名有接触史的人员全由所在单位负责隔离监控,县里抽调600多名干部对两个疫情严重的农村社进行整体隔离。为了阻断疫情蔓延的链条,磴口县的计划生育系统和社会治安系统也调动起来,配合县里组成的30个流行病学调查小组,在短时间内调查了1722人,确定出需要隔离的对象。为了在全县范围有效控制住疫情,磴口县对县境内所有患病者和流动人口进行登记,做了一次拉网式排查。磴口县总共12万人口,这次共排查了10万固定人口、3万流动人口。宣传部门印发了20万份抗非典宣传资料,送到每一个人手中。
  财力有限,县政府仍然划拨600万元资金投入非典防控,全县人民踊跃捐款130万元,捐物折款亦达50万元。捐款首先用于保护医护人员、优先安排他们的生活。
  小县打赢了一场大战役。现在,磴口的非典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在抗击非典的同时,磴口县委、政府坚持“两手抓”,“蒙牛”投资建厂、“林纸一体化”、节水抗旱等重点工程和项目继续顺利实施,农业订单面积达到80%以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