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1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零感染”感言
李志远
  5月20日《解放军报》头版,报道了解放军309医院在收治非典患者过程中,创造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奇迹。报道说,该院是北京首批收治非典病人的医院。从3月16日至5月16日零点,他们收治非典患者176人,治愈出院58人;先后进入非典病区的5批146
  人次医护人员无一例被感染,为兄弟医院乃至全社会提供了防治经验,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的表扬。
  读此报道,深有所感。报道中,虽然主要是介绍该院以严谨科学态度做好收治非典患者的情况和做法,但我感到,其字里行间还洋溢着哲学意味——如何认识和把握一些事物的相互关系。
  其一,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的关系。无疑,抗击非典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在战场上,与敌作战的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只有保存好自己,才能有效消灭敌人;只有有效消灭敌人,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可见,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是辩证统一关系。解放军309医院一线医护人员宿舍,都挂着这样的标牌:“爱护自己就是爱护战友、爱护战斗力!”相比之下,有的医院的医护人员,“出师未捷身先死”,过早丧失抗击非典的身体资本,这不能不说是沉痛的教训。
  其二,勇与智的关系。该院院长曾在院党委会上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更是智者胜!”此言不虚。因为,他们在发扬自我牺牲精神基础上,切实注意了依靠科学的态度。比如他们把发热门诊迁出院外,单设诊区,对一线医护人员实行封闭式管理,切断一切传播途径;比如他们把落实防护操作规程,当作不能违反的“战场纪律”,对违反者进行及时严肃的惩处;比如他们“保持一个正常心态”,用团结协作、乐观必胜精神,筑起坚强的心理防线,等等。这显然都是科学态度亦即智的体现。勇与智相辅相成。
  其三,指挥员与战斗员的关系。该院政委对记者说:“一线是险境,我们进到一线,大家能听到领导的声音,看到领导的身影,就是一种无形的鼓舞。”每批医护人员上一线,院领导都要亲自和他们谈心,举行隆重的上岗仪式。每个医护人员,还可直接拨打院领导的手机,有困难、有问题及时反映。这说明,指挥人员要靠前指挥,身先士卒,如此才能鼓舞战斗员冲锋陷阵,才能使指挥员了解实情、正确决策,才能上下同心,形成有机战斗集体,从而取得胜利。非典时期,有的地方的领导,之所以被罢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面对病魔,失职、渎职,甚至退却,贻误战机,带来严重后果。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

蔷薇为谁而开
——献给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母亲
梁宾宾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几乎所有的战争都让女人们走开!可今天,抗击非典的战斗却截然不同地让女儿们来,让母亲们来,让医务界的女英雄们来!
  当一位年轻的母亲就要奔赴一线之际,记者把话筒对准了她,希望她能在此刻留下一个决心或者一段誓言。然而,她目光平静,神色淡然地说了一句话:“我的儿子,他只有一岁……”然后转身登上了开赴前线的救护车。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慑的场面!没有眼泪,没有悲伤,没有冠冕堂皇的表白,只有为祖国为人民献身的行动和一句母亲本能的牵挂。它包含了一个母亲的万语千言!作为一个深爱着自己儿子的妈妈,在国家和人民面临危难的时刻,她首先履行的是一个公民的义务,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
  有谁能说这样的母亲不伟大?又有谁能说她不是个合格的母亲?我们说,她不仅是个合格的母亲,她还是个勇敢的战士。当之无愧的英雄!
  5月12日,是全世界护士的节日。今年的这一天,中国史无前例地举国同庆。由于正值SARS病毒肆虐期间,人们用与以往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对她们节日的祝贺。人们通过媒体、通过心灵向白衣天使们致敬。
  下午3时30分,北京大学医学部正在举行隆重的护士授帽仪式,表彰在抗击非典战役中涌现出的优秀护士和杰出护士的代表。在这荣耀与庄严的时刻,她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没能到场,那是因为她们有的已经倒在了战斗前沿,有的仍然奋战在救治非典病人的一线……
  这个时刻,我本该亲临会场,去感受那撼人心魄的场景。可我没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引领我来到了长安街,来到了天安门广场。霏霏的细雨顺着我的脸颊流淌……朦胧中,全然不见了往日里热闹的街景。车辆稀疏,行人寥寥,萧条的街道笼罩在非典的凄风冷雨中。而只有天安门,依旧巍然不动地屹立在空旷寂静的广场中央,她给灾难中的人民以希望,给无助的人们以力量。
  风雨中,一个约摸两岁的小女孩,挥舞着手中的柳丝,迈着蹒跚的步履扑向了妈妈的怀抱,插在柳丝上的那朵红色蔷薇,在阴暗的天色中显得格外鲜艳、格外耀眼。
  此时,在我耳边掠过一个声音:“我的儿子,他只有一岁……”是啊,正是为了像眼前这样的孩子不失去母亲的怀抱,我们的医务工作者才把自己怀里的孩子推给了别人,奔赴了救治病人的前沿;也正是为了无数家庭的团圆,叶欣护士长和丁秀兰医生永远地离开了她们日夜牵挂的家人,用自己的生命挽起更多的生命,以一个家庭的残缺换来了无数家庭的完整。
  在南丁格尔伟大精神的感召下,我们的医护工作者奋不顾身地抢救病人。“这里危险,让我来!”这是一位普通的护士,一位伟大的母亲——叶欣留下的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遗言。
  3月底,佑安医院收治了第一批SARS病人。紧接着,北京大学的数家医院也相继承担起了救治非典病人的任务。在接受SARS病人初期,每为一个危重病人做气管插管都会有三位医护人员被病毒感染。在国家用人的时刻,许多母亲咬紧牙关送自己的儿女上一线。这或许成了最后的相送!
  平时工作在医院里的卫生员、护理员怕被SARS病毒感染,都纷纷离开了医院。病人的基础护理顿时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我们的护士自然而然地接下了这个工作,她们不但要医治病人,还要担当起病人的基础护理,为此她们每人每天要往返病人床边六十多次。
  给病人输液,当摸不到病人的静脉时,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她们脱掉手套,寻找感觉;由于防护镜上布满了雾气和汗水,看不清病人的血管走向时,她们便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摘掉防护镜为病人进行静脉穿刺。她们以圣洁的精神对待病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侯绍荣是一名儿科主管护师,从事儿童语言康复的训练工作。因父亲不幸去世料理后事,没能赶上参加第一批抗非典的救治工作。她带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很快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主动找到护士长请战。
  北大医院呼吸监控病房护士长赵学英的孩子只有五岁,她告诉孩子:“妈妈马上要去抗非典一线工作,你要听话。”孩子像个小大人似地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你去吧,我没事。”
  在奔赴前线的这一支支护理队伍中,数不清有多少像赵学英一样年轻的母亲,她们有的刚刚休完产假,为了去一线工作,不得不给孩子断了奶;有的很长时间不能回家,不能亲近孩子,由于和孩子分别得太久,电话里,孩子已经听不出是妈妈的声音在呼唤他……有的姑娘推迟了婚期,还有的不得已与相恋的人分了手。她们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压力,迎接着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挑战。
  在今年这个特殊的春天里,我们的护士坚定地和病人们在一起。在隔离区里,她们要戴着三层口罩,二层普通口罩,共六十二层厚。汗水浸透了口罩和隔离衣,严重的缺水、缺氧使她们常常晕倒在病人床前,尤其到夜里体力不支,缺氧情况严重,就更加难熬。但她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行动证明了她们无愧于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
  请为我们的亲人祈祷吧,朋友!有多少父母和孩子在电视屏幕上寻找着亲人的身影;又有多少丈夫和妻子在英雄榜上寻找着亲人的名字。安贞医院一线护士戚玉梅十六岁的女儿买了许多份报纸送给同学们,骄傲地告诉大家:“光荣榜上有我妈妈的名字!”
  五月,是女人的节日,也是女人们的骄傲。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五月的北京风和日丽,五月的北京也应该最美丽!
  驱车行走在北京空旷、寂寥的街道上,五月的鲜花正争相开放。沿途的车道两旁是用盛开的蔷薇做成的花篱,曲折蜿蜒,交织成趣。回头望去,街心花园里盛开的也是蔷薇,她们花叶同放,黄绿相间。拐上一条幽深的小径,草坪中的树冠下盛开的还是蔷薇,洁白可爱,犹如放牧白羊。路过一家宅门大院,那墙隅旁、高窗前点缀的同样是蔷薇。她们映着五月柔暖的阳光,把缤纷的色彩和淡雅的芬芳奉献给了与命运抗争的北京人。我禁不住发问:蔷薇,蔷薇,今年,你是否也为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姐妹们而怒放?
  人生的价值在于感动别人,人生的意义在于为社会做一份贡献。国家铭记你们,人民感激你们,历史不会忘记你们——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妇女同胞和支持你们的亲人们。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

月季(摄影)
杨国龙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抗击非典英雄之歌

白衣礼赞
牧舟
  在鸟语花香的季节
总有一种圣洁而耀眼的白
牵动大江南北 无数的眼睛
以最真挚的目光
肃然起敬
“白衣天使”神圣的字眼啊
在众口中频频传颂
让我们一次次重温
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
倾听那些临危不惧的心跳
  零距离接触
危险无处不在
但爱与责任
已使平凡变得博大
在抗击非典的日日夜夜
你们坚守每一寸阵地
用体温计X光和显微镜
让隐蔽的敌人现出原形
辨识它们 抵御它们 消灭它们
你们手中紧握着科学武器
冲锋陷阵 一人倒下
就有千万人前仆后继
守护“众志成城”的信念
防护镜后自然流露的微笑
使人坚信 那些起死回生的手
终将托起一片亮丽的天空
给生命以最热烈的礼赞
所有伸出的双手都不会犹豫
所有迈出的双脚都不会停留
因为,你们身后
站着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文坛边氏三兄弟
黄彦
  听说有哥儿仨要出版三部系列长篇,我即来了精神,觉得非同小可。读罢作品并与著者晤谈之后,更感此中有深意在焉。三个未到不惑之年、彼此只有四岁之差的亲兄弟小伙子,于近五六年间连续出版了十余部作品,甚得名家赞誉。这三部新著更深蓄着一种劲猛发展态势,喷薄着一种锐不可遏的新生代的风华意气,才觉得旨内题外都有话可说。
  边云山、边云峰、边云岭三兄弟同时崛起文坛,给人新奇般的惊喜。首在相互激励、交互习染、彼此借鉴、共同揣摩之深,是外人远不能及的。边氏兄弟每一新著的第一读者就是其兄其弟。切磋,研讨,甚至争吵得面红耳赤,都获益殊深。
  再则,三弟兄的交相辉映、支撑,极易形成集团冲击力和特殊阵势。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生物学都重共生、群生等现象的,商业上亦重“扎堆”及“一条街”效应。这种一家亲的特殊的势、场、缘,就形成了一种特别强劲的“亲和力”。边氏三兄弟的一加一再加一,也应远大于三!
  更重要的,则在第三层的交手竞争角逐。兄弟三作家本身即创造了一个超级竞技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如果没有竞争,就没有人类现代文明。边氏三兄弟一面是相扶相携,一面则是暗中较劲。在这不闻哨声、不见身影的创作大角逐中,谁肯自甘落伍?谁敢相形见绌?谁愿作才尽江郎?这就要赛出个大名堂哩!即使如三曹之曹丕贬抑曹植,也从另一面激他奋发,这才有七步诗的佳话。
  边氏兄弟共同创作现象,足可创造出一种交相激励、交相辉映、交相竞逐的“三交”精神。这也是边氏兄弟及一切创作良朋佳偶应有的节操和期望之所在!
  这篇短文,多在“群”“个”之间往复。讲“群盛”仅是从“三交”等相互关系及形成阵势乃至流派有所长而言,并非忽略个人之创造,认为个人创作一定不如多人之组合;更非忽视个人特色。恰恰相反,这里要着重强调的,边氏兄弟如果欲求三等于三或三大于三,其根本之点即各自必须有极其鲜明的特色。凡事都有两面性,都是双刃剑。三人行的优势及机遇的另一面即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弄不好就极易走向反面———三个人太相似!骨肉同胞(尤其双胞胎)每会有惊人相似之处,令人讶叹不已。所幸和可贵的是,边氏们在创作上恰恰有惊人的不同。这才是令人羡赏不已的真正价值。这三部作品无论内容、风格、品位、韵致都大相异趣。我的感觉是,一部如细品醇厚甘洌的茅台、五粮液,令人沉醉,陶醉;一部似参加蛮山荒林篝火边的野味大餐,必欲狂啖豪饮而后快;一部则若调鼎百合莲子羹,溢出淡雅清幽的异香,会将你诱进如歌如梦的佳境……文学的生命即特色,是不可被“同化”的这一部!
  郑板桥一次在被窝里暗用手指练字不小心划到妻子身上,妻子责问道:“人有人一体,你体还你体,你这是干什么呀?”郑板桥猛然从妻子“人有人一体”的话省悟到写字必须有个性特色,从此书法大进。我最担心边氏兄弟的相互摩习会磨掉三个自我的棱角。三个应本着合而不同(雷同)、团而不结(板结)、统而不一(划一)、亲密有间(区别)之策,切莫将各自的特色溶掉。人之相交每每强调求同存异,创作则当重去同求异。三人作品之差别愈大愈好,特色愈浓愈好。
  边氏兄弟之成为名家,写出精品,这大约是可以期待的。能否成为大家,则要看他们的造化了。
  (边云山《无法诉说》,边云岭《野韵》,边云峰《美女西兰花》,均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

又一个英雄方阵
张月奎
  接连几场纤柔的春雨,在都市与乡间的草地细碎絮语着,它们以绵薄之力,执着地将欲东进的沙尘暴阻拦在遥远的大漠深处,整个大地便安详地浸润在无边的明媚中。洁白的玉兰花开了,嫣红的海棠花开了,紫丁香、槐花、泡桐花的幽香,在黎明中沿着一条条胡同弥漫开来。哦,春色最是今年浓,——于是,我们忘却一切烦恼,放过一切不想做的事情,让心灵的风筝在这个季节随意飞翔!
  然而,是谁打开了罪恶的潘多拉魔鬼之盒?——那个堂皇地戴一顶日冕皇冠的可恶病毒,竟在这个光明的季节,向人类发动了前所未有的偷袭!多少美好的生命啊,被麇集在微生世界的刽子手们扼杀在一个绚丽的春天!
  哦,惊恐的云层掠过天际,危情似洪水决堤般涌来,在这个最富生命活力的季节,我们对春天的所有依恋与期待,难道要被猝然而来的恐怖击垮?不!庄严的新华门前,国旗在风雨中更加鲜艳夺目地升起来了!心系民生的共和国新一代领导睿智发谋,果断决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非典!
  没有枪林弹雨,没有血光硝烟,但这绝对是一场生死之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看,山乡的老村主任冲上来了,乡亲们同心协力,展开了“保卫家园”的自卫行动。社区的居委会站出来了,千家万户筑起了“拒绝非典进我家”的堤坝。校园里的老师们,军营里的将军、士兵……所有的人燃烧起共赴国难的万丈激情!
  成千上万的白衣战士和防疫队员们组成了前仆后继、义无反顾的兵阵。他们在看不见的“桥头堡”和“地雷阵”中,舍生忘死地排查传染源,诊查发热者,隔离疑似者,抢救危重……
  “我是共产党员,我先上!”
  “这里危险,让我去!”
  “抢救病人是医生、护士的天职,我们不上谁上!”
  所有的精神是多么高尚!所有的英姿是多么无畏!这是当年冒着枪林弹雨飞夺泸定桥的十七勇士们吗?是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而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吗?是以胸膛堵住敌人地堡的枪眼、掩护战友们冲锋陷阵的黄继光吗?
  啊,英雄自有后来人。春天的保卫战铸成了我们这个时代又一个英雄的方阵!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

歌词二首
李青松
  人民的使者
  阴云变幻中闪现你
风雨雷电中降落你
你的眼里充满星星的含意
你的脸上露出启明的晨曦
啊,你是人民的使者
你拥有一颗月亮的心灵
时刻在把阳光灿烂的日子升起
天灾人祸中挺现你
痛苦危难中看见你
你的身上焕发春天的气息
你的脑海创造智慧的奇迹
啊,你是人民的使者
你拥有一颗太阳的心灵
时刻在把人天祥和的世界托起
  你是天使
你是光明的天使
不只是你穿着护士的白衣
不只是你脸上常含的笑意
而是你拥有一个美好的希冀
把心托起每一缕晨曦
你是吉祥的天使
不只是你风雨兼程的毅力
不只是你绵绵流注的爱意
而是你铭记一种神圣的使命
把心献给每一个上帝
啊,你是我的天使
让我在这骤然寂静的世界里
传达一个平凡的信息
无私无畏的人儿太阳每天从你的心中升起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多味斋

家乡的霉豆腐
刘杰
  清明节前后,在赣西农村,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做起了霉豆腐。
  说起做霉豆腐,过程跟平常的豆腐没啥两样:浸豆、磨浆、泡浆、点卤水,等压过水的豆腐坯子托在手里不散不碎,就把它划成火柴盒大小的方块,装进垫好干净稻草的竹器里,随手放在哪个角落,过十天半月,揭开一看,长着毛茸茸的白毛的霉豆腐伴着一股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这时,就可以拌料装坛了。拌料可有讲究,喜欢辣的,里面少不了辣椒粉;喜吃香的,当中加入茴香、桂皮。
  喷香的霉豆腐总是牵起童年的记忆。在那段“三根红薯丝扛粒米”的岁月里,难免会吃在碗里,看在锅里。但对吃的期望,总会落空。于是一碟霉豆腐,登堂上桌,成了餐桌上的常驻代表,也成了我童年时的美味佳肴。特别是在农忙时节,头茬要割,二茬要插,忙里忙外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到菜园里摘一把自家种的青菜,再夹一盅霉豆腐,浇上清亮的菜油,放在饭甑里温热,一家人就着青菜、豆腐,在“风卷残云”中,几碗饭就这样下肚了。
  而后,我在外求学、工作,与家乡是渐行渐远。然而羁旅的行囊中,总少不了一盅母亲精心调制的霉豆腐。尽管我到过很多地方,尝过各种风味的霉豆腐,总觉得比不上家乡霉豆腐那样香,那样醇。有次逛超市,罐装的家乡产的霉豆腐赫然摆在货架上,惊喜之余,赶忙买了一大袋,送给同事和朋友,让他们也尝尝我常常“吹嘘”的家乡霉豆腐。可是,他们根本体味不到,在我异乡求学,带的菜馊了没菜吃的时候,在我百无聊赖、无以慰藉的时候,在我心中说不清、道不明想家的时候,一碟霉豆腐和着乡愁,细细品味,朦胧中,故乡的小桥、流水、炊烟……仿佛历历在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