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8日人民日报 第14版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记者调查

私彩赌博为害乡里
——广西一些农村地下六合彩禁而不止
本报记者 王莹
  今年年初,根据读者来信提供的线索,记者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就六合彩泛滥问题进行调查。
  在邕宁县,六合彩已经泛滥了近两年。农民是参与六合彩的最主要的群体,从县城到各自然村,都有人赌六合彩,农业生产资金被大量抽走,农民无心耕种,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每个村都设有几个投注点,开奖的日子,投注点像赶圩一样热闹,每个点都聚集着上百个投注人。六合彩泛滥,使农村治安状况恶化,盗窃、抢劫案件时有发生,外乡人轻易不敢进村。蒲庙中学是全县唯一的完全中学,教学质量向来名列前茅。如今,由于一些教师迷恋六合彩,甚至有些学生也参与其中,教学质量急剧下降。
  和邕宁县一样,扶绥县也是六合彩的泛滥区。在南宁上大学的小方,每次放假回家,都为乡亲们沉迷六合彩不能自拔而痛心。他说,父亲曾经是他做人的楷模,自己在父亲的教育和鼓励下才考上了大学。可是自从赌起六合彩,父亲连问他学习和生活情况的心思都没有了,除了买码下注,对什么都不关心。为了让父亲戒掉六合彩,小方试过很多种办法,都没有多少效果。
  由于赌六合彩输多赢少,农民们把本来就不多的收入用来赌六合彩,结果越赌越穷。因为中大奖不兑现或欠赌债导致的连环血案时有发生。此外,庄家为了诱人买码,经常玩弄骗人的伎俩,散布各种“透码”信息。广西有的地方就发生过人们抢着给精神病人磕头送礼,以期求得“特码”的闹剧。扶绥县柳桥镇有一个叫“石古碑”的地方,每逢开奖的日子,就有众多彩民聚集在长满绿苔的石碑前烧香祈祷,乞求石碑透露“特码”。
  地下六合彩像一个危险的黑洞,吸入农民血汗的同时,也令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广西福利彩票中心提供的数字表明,广西一年销售福利彩票4亿多元,而地下六合彩销售就有七八亿元。
  既然有合法的福利彩票,农民为什么还痴迷六合彩呢?据了解,六合彩的高回报与易操作是吸引彩民的主要原因。它可以根据彩民的喜好随时调整玩法,赔率高达一比四十多,再加上庄家们不断“透码”,散布有人中大奖的消息,渴望暴富的人们很容易中圈套。赌输了,就想翻本,渐渐地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针对地下六合彩,公安机关曾多次开展专项治理。但是,现行法律中没有针对地下六合彩的有关规定,对于参与六合彩的庄家和彩民,只能按赌博处理。几千元罚款,对庄家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拘留几天放出来,多数会重操旧业。很多参赌农民交不出罚款,选择拘留。为了不影响当地农业生产,执法机关最后不得不放人了事。惩罚过轻,也是地下六合彩禁而不止的原因之一。有些庄家为了安全起见,往往找当地有权有势的人充当“保护伞”,甚至有些执法人员自己就是庄家,使得打击行动有时流于形式。
  广西大学一位教授认为,农村成为地下六合彩的主要泛滥地,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相对城市而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比较落后,人们还不能认清六合彩的非法性和危害性。摆脱贫困,一夜致富的愿望驱动农民不断地往六合彩投下巨额赌注。遏制六合彩,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使其认清地下六合彩的真实面目最为重要。同时,政府也应从农村实际出发,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致富、理财手段。
  为数不少的地下六合彩彩民心里很矛盾,他们既控制不住自己,沉迷于六合彩,又痛恨六合彩泛滥。很多农民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彻底禁止农村的六合彩。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呼吁

警惕六合彩进村害人
  一个时期以来,湖北当阳市河溶镇的一些农民受周边县、市地下六合彩影响,整日沉迷于投注彩码,三五成群猜号、选号,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
  私自发售六合彩号码的“码庄”一边抛出张三中了8万元、李四加起来中了30多万元的“重磅炸弹”,一边散发“港台神算”、“六合彩特码王”等私彩宣传材料——“码报”。我在路边拾了一些“码报”(如图),其中有一份竟然叫《雷锋内幕报》,上面有“白姐绝密”、“生肖特码”、“玄机图案”等栏目,还公布了“曾道人”透露号码的电话。
  我看那些“码报”如同看“天书”一般。一过路中年男子指点道:“得先买(彩票),不然一辈子都搞不懂。”他妻子则连忙打断:“第一次看‘码报’的人,最有灵气、运气。”非要我帮她报个生肖号码。我随口说出“蛇”字,他俩如获至宝,并叮嘱笔者:“一定莫急,慢慢悟,会有收获的。”
  据当地人说,地下六合彩庄家神秘失踪、携款而逃的事时有耳闻,购买彩码的农民也非常担心,但实在经不起诱惑,继续下注,梦想一夜暴富。
  (湖北当阳市 周宏伟)(附图片)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链接

《彩票发行与销售管理暂行规定》
  2002年3月1日,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彩票管理的通知》(国发【2001】35号)的有关规定,财政部制定的《彩票发行与销售管理暂行规定》发布执行。其中规定:
  彩票是国家为支持社会公益事业而特许专门机构垄断发行,供人们自愿选择和购买,并按照事前公布的规则取得中奖权利的有价凭证。
  彩票发行分别由隶属于民政部的中国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和隶属于国家体育总局的体育彩票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彩票发行机构)承担,按省级行政区域组织实施。
  省级行政区域内的彩票销售工作,由受彩票发行机构业务指导,隶属于省和省以下各级民政、体育部门的专门机构(以下简称彩票销售机构)承担,也可由彩票发行机构直接承担。
  发行彩票由国务院批准。未经国务院批准,任何地方、部门、组织、个人均不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行或变相发行彩票。
  国家对年度彩票发行规模实行额度管理。每年11月15日前,彩票发行机构应向财政部提交下年度彩票发行额度申请,经财政部审核并报国务院批准后,由财政部下达给彩票发行机构执行。
  各类彩票的游戏规则及发行销售方式,由彩票发行机构报财政部审核批准。未经财政部批准,任何彩票不得上市发行销售。
  禁止向未满18周岁者出售彩票和支付中奖奖金。
  彩票机构应自觉接受国家财政和审计机关的监督。财政和审计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对彩票机构进行检查,彩票机构应积极配合,不得拒绝。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

靠私彩不能致富
——访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秦池江
本报记者 马国英
  私彩在一些地方泛滥,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破坏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并引发许多社会问题。不久前,记者就六合彩等私彩泛滥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秦池江。
  六合彩等私彩的实质是赌博,与国家彩票筹集资金的目的和用途根本不同
  记者:六合彩等私彩的实质是什么,与国家发行的彩票有什么不同?
  秦池江:赌博在我国民间由来已久,例如麻将、牌九等等。六合彩等私彩比这些原始的赌博更进一步,在有些地方变成一种社会性的赌博。我国有关彩票的立法不完善,过去对正常的博彩与民间赌博的区别,我们从理论、政策上没有做很好的宣传,以致六合彩等私彩披上集资、发展经济的外衣,造成人们对其认识模糊、是非界限不明。
  六合彩与国家彩票有本质的区别和严格的法律界限。政府发行彩票的目的不是为了某些人聚集财富,而是为了把社会上的小额资金吸收聚集起来做福利事业。国家彩票的设立、发行的形式、抽奖的办法、活动的公证等有严格的管理办法,奖金、工资费用的支付、所得税缴纳、支持公益事业的情况等等,都接受政府和社会监督。而六合彩等私彩实质上是一种刑事犯罪活动,其非法性显而易见:由私人操作,未经审批,没有监督、公证,中彩者不缴税等。
  解决私彩泛滥问题归根结底要靠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记者:怎么解决私彩泛滥问题?
  秦池江:六合彩等私彩赌博现象屡禁不绝,有许多方面的原因,如当地的经济、文化、社会情况,当地政府的态度、官员的品质等等。过去也曾把它当作金融问题来处理,以为是因为农村信用社发展不够,没有把老百姓的钱聚集起来有效管理使用。但通过金融手段解决六合彩问题的效果并不理想。六合彩等私彩不单纯是金融问题,它与金融有关系,也与经济、法律有关系。
  解决私彩问题,归根结底要靠政府部门切实负起责任,采取的措施一定要落实到位。干部作风正派的地方,赌博不会猖獗;邪门歪道盛行的地方,干部一定有问题。干部不敢管事,不起作用。有些地方的干部甚至明里暗里收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不法彩票撑起了保护伞。治本之策就是要政府采取强有力措施、抓干部作风。要把教育、引导、强制、惩罚结合起来,对一般参与的群众,要教育引导,对组织参与的干部、赌头要强制惩罚。政府要承担发展经济、安定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责。此外,打击赌博活动的法律制度还不完善,比如对赌头、参与者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造成的家庭、财产、借贷问题怎么处理等等,法律规定都不够细致。打击私彩等赌博活动需要有更严格的法律制度。
  投注彩票不是投资,不能靠放开私彩来发展经济记者:有人把投注彩票说成是一种投资,还有人依据一些地方私彩泛滥的情况得出要放开私彩的结论,如何看待这些说法?
  秦池江:投注彩票不是投资行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投资理论都不包括赌博。投资必须是增加社会财富的经济活动。六合彩等彩票赌博是零和交易,把彩民的钱集中到少数几个人手中,并不创造财富。彩票与股票不同,股票所属的企业能够创造财富,推动社会经济总量增加。至于购买国家发行的福利彩票,更多意义上是一种捐助行为。大多数人购买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奖,而是救助困难人群。有些新闻媒体的宣传把投注彩票与投资联系在一起,是不妥的。
  不能由私彩泛滥得出要放开私彩的结论。指望那些私彩庄头投资办公益事业是与虎谋皮,也没有听说哪个企业是靠六合彩发展起来的。六合彩对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只有负作用。靠放开赌博去致富,在理论上、在实际中走不通、不成立,只有畸形的社会才这样。港澳地区和其他一些国家对六合彩等彩票,也是有严格的制度控制的。我国一些城乡私彩泛滥,使深陷其中的农民把生产资料都卖了,还谈什么发展经济?放开私彩,说严重一些,是败家败国。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读者论坛

批评要“说透”
江西宜丰县 梁斌 张根生 慧红
  时下流行这样一种说法:“批评不说透,能做好朋友;批评要说透,缘分就到头。”这种说法,看似与人为善,实则是对同志、朋友不关心和不负责,是好人主义思想在作祟。
  奉行“批评不说透”的人,把“多栽花,少摘刺”当作处世要诀,看到别人的缺点和不足,明知不对,也少说为佳。在与人交往时,原本该实事求是说出来的话,也变得拐弯抹角、虚头巴脑;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场合,要么不说话,要么来点不痛不痒的“希望”。正是这种“批评不说透”心态,使他们对身边同事的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提出严肃的批评,不上前帮助纠正。正是这种过于照顾情面,对不良言行采取迁就实际上是怂恿的态度,导致有的同志在工作和生活中犯下严重的错误,在人生道路上摔了跤。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都有缺点和毛病,同志之间交往时间长了,就能发现对方存在的问题。这时,倘若不理直气壮地“批评说透”,就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同志之间提倡开诚布公,把话“说透”,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它反映了党性原则,反映出人品官德和人生态度。“说透”难免要“唱黑脸”、得罪人,有时甚至遭到误解和非议,但这是真心待人和帮人,是良好品德和高尚情操的具体体现。以诚待人把问题说透,可能一时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但最终会换来同志的理解和感激,赢得真正的友谊和感情。因为,这种“说透”,是对他人真正的关心和爱护,是帮人帮在了实处。
  在与人接触交往中,讲究一些相处的艺术和助人的技巧是必要的,但如果过分强调和看重处世艺术,该批评指出别人的缺点和问题时不敢张口,这非但达不到帮人的目的,甚至有时会掩盖矛盾,埋下隐患。正确的做法是“批评不说透,不是好朋友;批评要说透,才是好朋友。”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关爱生命 共抗非典

切莫轻信“特效”药物
  有些不法商家借防治非典之机动起了歪脑筋。他们利用人们对非典的恐惧心理,推出所谓的可以预防非典的特效药,当然价格不菲。我去某家药店打听,一包用塑料袋简易包装的中药汁,卖到20多元。顾客问起药汁的配方,卖药的要么以商业秘密不许外传搪塞,要么开出一张据说是“千年古方”的单子应付。顾客防病心切,也无暇顾及那么多。
  药物研究机构正加紧研制防治非典的药品,还没有听说研制出特效药。街上药店里的这些“特效药”来自何方,有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监督检验?会不会有毒副作用?希望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医药市场的监管,防止打着防治非典旗号的假冒伪劣药物流入市场。(陕西西安市西北大学
夏宏)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关爱生命 共抗非典

谨防借非典搞迷信
  非典疫情发生后,许多人把这种病说成是一种瘟疫,有的还把它与艾滋病相提并论,一说非典就草木皆兵,人人自危。4月中旬,我们县城忽起传言,说两名患非典的女青年从温州打工回来。一时间,人们吓得门不敢出、班不敢上,到商店和超市购物的人也越来越少。最后,有关部门证实纯属谣言。这段时间,新闻媒体公布了一些预防非典的中药处方,有些群众把它当成包治非典的“救命草”,纷纷到医院、药店抢购,致使本来只值几元钱的中药,涨到几十块钱一服。
  在我们这里的一些农村,非典更被说成了可怕的瘟神,拜神求药的迷信活动也不少。
  凡此种种,严重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也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建议新闻媒体及时、准确、实事求是地做好非典报道,地方宣传和卫生医疗部门也要采取文化下乡和医疗下乡形式,向群众讲解非典的预防知识,印制宣传小册子、图片,在城镇社区和农村进行宣传,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预防非典。(河南内乡县人民武装部 李英杰)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答复反应

江西宜黄县 出台规范制种基地措施
  你报4月10日读者来信版刊登题为《整顿水稻制种基地秩序》的来信,反映宜黄县制种基地秩序紊乱的问题,情况属实。近日,宜黄县先后召开了两次加强和规范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管理的会议,出台了规范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措施。措施包括:种子公司必须依据种子法规,提交有关手续到县农业局审核办理制种资格证件;公司之间应互相尊重,诚实守信,不得采取盲目承诺以及一些不正当的手段争夺基地,要共同维护好宜黄种子的良好形象。措施还特别规定,受农业部保护的新品种“中九A”、“先恢207”、“杨稻6号”,未经授权的公司不得制种。农业技术部门要做好技术指导工作,严把父、母本的质量关,生产出优质种子。农业执法部门对非法制种和被定为需植物检疫的基地,坚决予以取缔。要加大执行力度,必要时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江西宜黄县委宣传部 杨帆 程孝平)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耳闻目睹

  开封古城墙堪忧
  河南省开封市的古城墙和龙亭、大相国寺、铁塔等宋朝古迹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韵味风格。1996年,开封古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现在的开封古城墙大部分被居民住房、店铺甚至厕所包围,有的单位把它当作院墙,在上面砌砖、凿洞建房,有的在城墙边堆放废弃物和垃圾。古城墙在杂乱、潮湿的环境中,迅速风化毁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城墙有些部分早已不存在。(附图片)
  图1、开封古城墙保存最完好的一段。
  图2、许多违章建筑紧靠着古城墙修建起来。
  图3、凿开城墙建起的小屋。(河南郑州市管城区 李叔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