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6日人民日报 第13版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本期聚焦

学习型党支部在椒江
本报记者 崔士鑫
  原先企业员工多为初高中文化水平、以农民工与外地工为主的杰克缝纫机公司,如今却熟练而有效地使用6S管理、看板管理等现代管理手段,观念令人刮目相看。
  刚从乡镇转为城区不久的洪家街道,没有足够资金搞绿化,街道就向附近村庄以每亩450元的价格租用农民土地,又以每年2万元的价格,向一家公司租用树木花草包括公园日常维护的劳务,“空手”打造了一个占地100多亩的绿色公园,“招法”使人耳目一新……
  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变化并非一家企业、一个街道。说起变化的原因,不少人都会谈到在全区900多个基层党支部开展的创建“学习型党支部”活动。区委组织部部长张莉华说,“这一活动,大大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改变了基层的面貌。”
  村委会好心帮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为什么反被农民告上法庭?加入WTO了,低层次的产品怎么去跟外国公司竞争……新形势催生“学习型党支部”创建活动
  陶家洋村委会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帮农民把土地租给苗木大户,每年租金不菲,但却被农民告上了法庭。原来,看到苗木大户生意红火,有的人就想推翻口头协议。虽然最后双方经调解继续履行合约,但上法庭、当被告,是村干部破天荒碰到的新问题,他们满脑袋问号。
  椒江由县级市变为城区,时间不长,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像陶家洋村这样“老脑筋”遇到新问题的,着实不少。非公企业发达了,不少党员打工致富了,却出了疑问:为老板干与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怎么结合?楼盖好了,户口也能“农转居”了,为什么农民却不肯搬迁?加入WTO了,家庭作坊式的工业与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和产品,怎么参与世界性的竞争?
  “创建‘学习型社会’,不是一个好听的概念,确实是富有战略意义和反映时代要求。”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罗正义对此颇有研究和感受,“社会越发展,信息就越丰富,知识的更新就越快。仅仅从我们椒江近10年的变化来看,新形势就给每个人特别是党员、党组织,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但是不少工人、农民和市民的素质、观念和知识水平都明显滞后,一些党员干部出现‘知识透支’、‘本领危机’,不学怎么能行?”
  去年4月,在首先进行试点的洪家街道,椒江区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每月邀请浙大教师为辖区农村基层党员讲课,由此拉开了全区创建“学习型党支部”的序幕。
  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学习内容,整合学习资源,机制、经费保证……“学习型党支部”内涵丰富
  “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提倡学习,”区委副书记钟夫寿说,“我们区委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下达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标准,使‘学习型党支部’有着明确、丰富的内涵。”
  他介绍说,学习的内容,“能用、管用、好用”是主要特色,包括解决党员“三观”问题的“思想政治理论”、规范党员行为的“党的基本知识”、提高道德素质的“公民道德规范”、解决实际问题的“岗位业务知识”、开阔党员和干部视野的“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而对“学习型党支部”的要求:一是强调学习与工作不可分离,要有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的机制;二是强调在个人学习基础上团队的学习,具有便于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共享学习成果的系统;三是强调“学”后必须有“新行为”,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归纳起来就是要达到‘五个有’:有一个起示范作用的支部班子、有一套完善的学习机制、有一个完备的学习阵地、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载体、有一个明显的学习效果。”
  实际上,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关键是让每个党组织的“细胞”都活跃起来,用椒江组织部门同志比较形象的话说,就是“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学习的‘座位’”,这就必须设计有效载体、创新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椒江区各街道、镇普遍设立了“宗旨观念讲坛”和“科技知识讲坛”,定期学习;讲师团随时到各党支部进行辅导;全区除统一开设“现代科技”、“世界贸易组织”、“城市建设”、“法制道德”、“基层建设”等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主讲外,还把基层支部分为机关站所、村、社区、企业、学校5个类别,对学习重点、内容设置分别提出原则要求。
贴近实际的学习氛围一形成,基层党组织的创新能力很快迸发出来。海门街道在社区设立“党员学习俱乐部“,促进党员的学习交流;三甲街道在全体党员中开展“我讲党课半小时”活动,增强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办证中心党委则因地制宜,建起了“学习型党支部专网”,让党员在网上学习交流研讨;东港集团党员坚持“星期六学习日”雷打不动……“学习型党支部”的效应已从党内扩展到社会:各街道、小区、楼组找准自身的基点,形成了学习型楼组、学习型小区、学习型社区,营造出一块块“文化绿洲”。居民们反映:学与不学,大不一样。小区里吵闹声少了,麻将声小了,关心国家大事的人多了,参加各种公益性活动的人多了。
  “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只有把学习转化为创造力,“学习型党支部”才能形成持续的创新能力,不断产生“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动力
  上洋桥村是洪家街道塑料工业最集中的地方,但企业员工多为农民,大多靠低价竞争、模仿经营,产品没有品牌、上不了档次、形不成规模。在创建活动中,党组织把学习重点放在培训党员群众包括经营者的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上,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如今全村60%以上的生产厂家注册了正式的商标,并开办了塑料制品市场,建设有高新技术产品的“星星电子工业园区”。
  星星集团党组织则把学习重点放在激发员工的创新上。员工徐明达攻克了火锅底盘弧拉圈的难题,集团不仅给他高额奖金,还授予他“明达牌”产品冠名权。很快,另一名员工夏永光发明了高性能的清洗液,集团也授予他“永光牌”产品冠名权……
  “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等在椒江叫得很响,因为“学习型党支部”创建活动的一大特色,就是学以致用,这也是“学习型党支部”创建活动持久不衰、收效明显的重要原因。“只有把学习转化为创造力、生产力,‘学习型党支部’才能形成持续的创新能力,受到广大党员和社会的欢迎。”一位基层党组织的同志如是说。(附图片)
  图为洪家街村的党员学习室。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有感而发

提高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士心
  当今世界,已进入一个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专家分析,农业经济时代,只要7—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往后40年工作所需;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延长为5—22岁;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必须把12年制的学校义务教育延长为“80年制”的终身学习。
  学习的重要性,对广大党员来说,更是怎样强调也不算过分。十六大报告提出,要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并提出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而提出的战略部署。面对新知识、新科技日新月异,新课题、新挑战纷至沓来的新形势,党员的先进性从哪里来?党员先进性教育如何开展?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因此,在“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过程中,首先要把党建设成学习型政党,使每一个党员都成为学习型党员,每一个党的组织都成为学习型组织。这样,不仅可以加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更能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性,体现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不是简单的号召,还应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建立符合实际的长效机制,收到学以致用的真实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创建活动落到实处。这正是椒江创建“学习型党支部”活动的经验所在。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观点速递

克服这样的“政绩思维”
  前段时间某些地区在非典防治工作上出现的问题,暴露出我们干部中存在着的习惯性“政绩思维”观念,即在自己的任期间,重在体现政绩,对存在的缺点或有可能会被认为缺点的事,能掩则掩,能藏则藏。最后,加官晋爵的是个人,受害的却是百姓。广西南丹矿难、辽宁海城中毒事件等,就是习惯性“政绩思维”带来的恶果。因此应提醒那些担负着“防非”及其他重任的领导干部,坚决改掉习惯性“政绩思维”,以人民利益为重,做一个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合格代表!(浙江杭州市 王月华)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观点速递

要多一些“口头汇报”
 某省一领导到一个“优秀”基层单位检查工作,突然要求听口头汇报。这个单位领导在“脱稿”时乱了“阵脚”,暴露了存在的问题。看来口头汇报是一剂良方,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容易讲真话、实话。书面汇报洋洋万言,不乏空话、套话。而口头汇报“水分”少,“干货”多。二是不易投机取巧。一些单位领导靠手下的“笔杆子”蒙混过关。要求口头汇报后,受检单位领导深知“心中无货,汇报卡壳”,只有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学会在实践中摸索规律、总结经验,汇报起来才能讲出自己的东西。(江西宜丰县 邹梁斌 毛慧红)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观点速递

不妨开展“腐败成本”教育  “腐败成本”是指腐败行为受到惩处后,干部个人或单位的经济损失、政治损失、名誉损失等。有些党员干部年收入不少,却因贪图几千元私利而被开除党籍,贪污受贿几万元、十几万元而被开除公职、判处徒刑。因此在当前抓好对党员干部宗旨教育的同时,似应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一次“腐败成本”教育,算一算经济账、政治账、人格账等。比如有人年收入万元以上,有的达数万元,十年收入合计在十几万元甚至是二三十万元,贪污、受贿几千元或几万元被开除党籍、公职直至被法办,自己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化为泡影,完全是得不偿失。这有利于防微杜渐,不让干部因贪图小利而滑进违法犯罪深渊。
  (山东省临沂市 訾永东)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观点速递

喜闻“同志”称呼回归
  日前,上海市委下发通知,要求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律互称“同志”,不称职务,党内行文也按此办理。这是对我们党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也是对党员的提醒和监督,很有必要。早在1959年毛泽东同志就作过批示,要求大家互称“同志”,不称官衔。可近些年来这个好传统有点“失传”。党内称谓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呼问题,它反映和折射出党的思想作风。称“同志”体现了党内无论职务高低一律平等,体现了党员权利与义务的平等。
(江苏南京市 尹卫国)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

  共产党员上一线
  为支援防治非典一线的救护运送工作,北京石景山区八角街道选派了项东、袁越(图中穿隔离服者)两名共产党员到区非典预防控制中心作为护送人员参与救治。4月25日上午,八角街道的全体工作人员为两位即将上阵的同事送行,送上了象征祝福与鼓励的鲜花。(张云英 杨育忠/摄影报道)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忆传统 话新风

“人民需要我们,病人需要我们”
  这是一张人们熟悉的照片。照片中那个中国人熟悉的身影,就是诺尔曼·白求恩。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胸外科医生。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前线,冒着枪林弹雨救治伤员,指导战地医疗人员救死扶伤。为拯救八路军战士的生命,他多次献出自己的鲜血。后来,他在一次抢救伤员的手术中不慎感染。但是他坚持工作,直到生命垂危还惦念着前方流血的将士。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以身殉职。
  今年入春以来,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毫不犹豫地走上第一线,日以继夜地奋战在救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最前沿。有的医护人员被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里危险,让我来!”这是共产党员、护士长叶欣说得最多的话。在不幸感染病毒后,她还吃力地在纸上写下“不要靠近我,会传染”。一个个病人脱离了危险,她却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在各地正在进行的这场生死较量中,许许多多的医生和护士坚持守护在病人的身旁。他们深知在这紧要关头“人民需要我们,病人需要我们,我们的每一份劳动都是有价值的”。危险之处见精神,从这些无私奉献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身上,我们看到了白求恩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产生的无穷力量。
  (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办公室供稿 陈红旗/执笔)(附图片)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

仙居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公推优选”
  本报讯 官路镇乌眉潭村委会主任陈红升多年来要求入党,却被村党支部拒之“门”外,导致村“两委”矛盾尖锐。在去年镇党委组织的入党积极分子公推优选中,陈红升以优异成绩脱颖而出,村支部也转变了观念,“两委”关系得到改善,村里工作蓬勃开展。
  这是浙江仙居县推行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公推优选的一个缩影。公推优选由各乡镇党委主持进行,分笔试、民意测评、组织考核3个环节。笔试内容包括党的基本知识、经济、县情等。民意测评在各村全体党员和非党员的村民组长以上干部、村民代表中进行。之后,按笔试和民意测评各占50%的比例,以得分高低按拟定公推优选人数的1∶2比例确定考察对象,由乡镇党委进行考核了解,并将名单在各村公示。最后,将名单提交各村党支部按党内程序正式确认入党积极分子。这一举措,从源头上优化了农村党员队伍。(台祖)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

东营村支部班子引入竞争机制
  本报讯 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把竞争机制引入村支部班子配备中。他们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支部建设的重点,确定为“抓两头促中间”,分类施治,努力实现弱班子变强,强班子更强。
  对部分村的党支部班子成员,逐人建立管理档案,不定期下村检查,并挑选优秀机关干部到村支部任实职。对威信低、能力差的16名村干部进行劝辞撤换。同时为使竞争中产生的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安心工作,区、镇两级财政拿出200多万元,按每人每年4800元的标准,对村党支部书记和主任实行补贴。根据村居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合理确定了村干部职数和享受集体补贴的人员数量,对村干部实行编制化管理。各镇、办事处还设立了审计机构,对村主要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变对村干部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促进干部廉洁自律,密切了干群关系。(刘童田 李光强)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

  湖北省3509纺织总厂积极为党员提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舞台。织造车间主任兼党总支书记潘小霞(右一)原是普通纺织女工,她勇于创新,不断进取,被提拔为中层管理人员,使车间成为厂里的“样板车间”和“双文明单位”,她本人也被评为市工业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近日获市“五一劳动奖章”。(虞炬 朱哨华/摄影报道)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

杨靖武“传奇”
王风光
  杨靖武的名字有点像抗日英雄杨靖宇,他又在以革命烈士赵尚志同志命名的黑龙江尚志市当市委书记,自然令人感到有点“传奇”。然而真正令人敬佩的,是他用一颗敬业爱民之心,在尚志市写出的“传奇”。
  “遍地宝”变成“摇钱树”
  一间简陋的农户家里,一群男女老少围坐在杨靖武的身旁。
  “说实话,田我们都想种,可种啥来钱快呀?结构调整俺也懂,可咋调?”
  到尚志后,杨靖武跑遍全市22个乡镇,写下了十几万字的调研笔记。尚志遍地是宝,有食用菌等20多种经济作物,只可惜不成规模,没把“遍地宝”变成“摇钱树”。
  听着群众的心声,看到个别农户尤其是有些党员的困难,杨靖武提出开展“创、联、帮”活动解决问题。“创”是指农村党员带头创出一条致富路子来;“联”是贫困党员联系致富户,走联合发展的路子;“帮”是每名党员帮助一名以上困难户,共同致富。
  这一招,把农村党员干部“激活”了。鱼池乡筒子沟村党支部书记柴加臣主动“联”
  强户,学习食用菌技术,并把村民组织起来建立了木耳生产协会,解决了“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生产经营问题。苇河镇党员刘少波兴办了示范服务中心,示范品种达30多个,为农民无偿提供科技信息20多万条。开展“创、联、帮”活动以来,全市创出了天麻、食用菌等20多个致富项目,食用菌、菜籽、药材等产业形成了“协会+农户”的产业链条。一位脱贫的老党员激动地说:“是市委的好决策让我们又挺起了共产党员的脊梁。”
  “十分情”引来“八方亲”
  尚志工业基础好,但企业体制创新滞后;旅游资源丰富,但产业规模小。怎样把资源化为商品,把优势变成胜势?
  出路只有一个:用真心打开大门。杨靖武提出“五心工程”:“落实优惠政策,让投资者可心;提供优质服务,让投资者省心;关心体贴客商,让投资者舒心;坚持诚信待人,让投资者放心;依法保护企业,让投资者安心。”
  为让外地客商“留得住”、“干得好”,杨靖武的细心让人赞叹:每逢年节,他都亲自看望客商,请不能回家的吃上一顿过节饭。一位在尚志投资的老总出了车祸,他亲自到哈尔滨探望。一位在东浦新区搞项目的负责人60岁寿辰,他组织四大班子领导出面,举行了百余人参加的生日酒宴,使这位老总激动不已。“十分情”引来“八方亲”,2000年至今,尚志新上项目284个,投资额超亿元的项目就有6个。
  “好脸面”带来“真实惠”
  “尚志的城市环境太差了!”这曾是投资者及尚志人的感叹。
  杨靖武听在耳中,急在心上。但钱从哪里来?他走街串巷,咨询专家,提出“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经营理念,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城市经营市场化,筹集城市建设资金1亿元。
  钱有了,还得花在刀刃上。那些能方便群众生活的城市设施优先改造。尚志大街、新建路、中央大街、大直街等市区主干道的改造,使市民们不再担心雨雪天路不好走了,也吸引了更多的外来客商,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