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6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一周回放
(4月28日—5月4日)
  1、4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越南为第一个成功控制非典疫情的国家。越南自4月8日起已有3周没有发现新病例,超过非典潜伏期两倍。
  2、4月29日太平人寿保险公司推出针对非典的保险服务,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开展此项服务的保险公司。
  3、4月30日经过7天7夜的施工,北京郊区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建成,可容纳病床1000张。
  4、5月1日央视新闻频道开通,全天24档整点新闻将以最快速度播出第一手新闻资讯,分类新闻主要有财经、体育、文化、国际四类。
  5、5月2日内蒙古至今出土近万件珍贵的古生物化石,为国际古生物学、古气象学、古地质学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
  6、5月3日为预防非典疫情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北京市教委决定全市中小学生继续放假两周,并从5月6日起开办“空中课堂”,指导学生在家学习。
  7、5月4日俄“联盟”载人飞船返回地面。这是今年2月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以来,载人航天器首次从太空返航。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卫生部人士及专家答记者问
治愈非典病人未见复发者
吸烟不得非典无证据 蚊子传染可能性极小
  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记者朱玉)卫生部有关人士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5日向新华社记者介绍说,截至当天,未得到我国内地出院非典病人中有病情复发的报告。
  截至5月5日10时,我国内地累计治愈出院1433例,死亡206例。目前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有2641例。卫生部有关人士说,目前,卫生部门对每一个出院的非典病人都有认真负责的监测。
  卫生部有关人士还对社会关心的其他问题作出回答。对于社会上吸烟者不会染上非典的传闻,卫生部有关人士及专家们予以否认,表示并无证据证明这一点,反而在非典患者中出现有烟瘾极大的吸烟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表明,呼吸道疾病由蚊子传播的可能性极小,现在也没有科学依据证明蚊子可传播非典病毒。
  卫生部有关人士表示,他们经常接到亲朋好友的电话,询问卫生部机关对自己的工作人员是否采取了如注射胸腺肽等“预防”制剂措施,希望得到最为权威的预防依据。卫生部有关人士说,卫生部机关并没有发预防药、为大家注射胸腺肽等,部机关为工作人员发了口罩、体温计,但在办公室中几乎看不到人们戴口罩。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战士出征
本报记者 王淑军
  “即将奔赴抗击非典前线的战士们:就像战争年代送别亲人上战场一样,我们怀着无限崇敬和深深的牵挂,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4月30日上午,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在医科院礼堂隆重为即将奔赴抗非典一线的医护人员送行。来自中国医科院系统的协和医院、阜外医院、肿瘤医院、整形医院等医疗单位的200余名白衣战士从这里出征。主席台中央写着“万众一心,团结奉献,科学严谨,战胜非典”的巨幅标语,格外醒目。
  由于当前北京防治非典的医疗任务十分繁重,中国医科院协和医院已经在院本部和西院开设了专门病房,收治患者,并在降低患者病死率和防止院内感染方面成效明显。不久前,根据北京的实际需要,该院又克服困难,将所属的整形医院临时改建为SARS(非典)治疗中心,并于上周开始收治患者。按照要求,此次奔赴一线的人员将补充到以上病区,并于5月1日到位。
  会上,院党委书记刘谦做了动员,代表院校全体职工向将赴一线的医护人员及其家属致以崇高敬意,通报了院里开展有关非典的医疗和科研工作情况,鼓励大家讲责任、讲科学、讲团结、树信心、有爱心。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高凤莉代表赴一线的同志表示,一定不辜负白衣战士的光荣称号,不辜负广大患者的期盼,真正负起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责任。随后,协和医院的三位一线专家教授,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SARS的诊断、治疗、防护等知识和亲身经验,院长刘德培希望医护人员发扬协和科学严谨的传统作风,同时保护好自己,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战胜非典。
  抗击非典,战士出征。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致敬信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你们也有亲人和朋友,你们也希望过平静安宁的幸福生活,但在灾难面前,只要祖国一声召唤,你们舍小家,顾大家,忘自己,顾他人,勇敢冲锋,战斗在最前沿,用自己的健康换来更多人的健康,以战士般的姿态去迎接生命的挑战……”会议结束时,党委书记刘谦与出征的白衣战士们相约:“让我们在庆功大会上,再相会!”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学校没停课 学生没停学
中央民族大学措施得力有效控制非典疫情
  本报北京5月5日讯 中央民族大学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学校决策果断,措施得力,在没有停课的情况下有效控制了非典疫情。目前,疫情没有发展,师生情绪稳定,学校工作和生活秩序基本正常。
  中央民族大学师生员工加上家属人员共计约2万人,但学校面积不到500亩,人口高度集中,人口单位密度很大。当学校出现第一例非典病例之后,全校师生就全力投入到切断传染源、传播渠道的工作中。学校刚发现疑似病例,就马上将该患者到过的所有地方,进行彻底的消毒。对和这位患者接触比较密切的同学及其他人群采取了必要的隔离措施。
  为了彻底切断传染源和传播渠道,在校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加强了身体状况的检查,每天至少测两次体温,每天早晨以宿舍为单位对每个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盘点”,填写登记表,宿舍组长签字负责,汇总到班,再由班主任签字负责汇总到院系,院系在中午前报到校非典防控办。学校还进行了封闭式管理。全体教职工、学生进出大门一律凭证,原则上不准学生离开校园,有特殊原因需要出去,要经过系领导签字、盖章,然后到保卫部办理手续,批准后才能离开。
  虽然面临非典的威胁,但学校没有停课,学生也没有停学。上课的形式和地点则比较灵活,学生组织起来以后,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叶志刚)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中美非典防治研讨会在京召开
  本报北京5月5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中美SARS(非典)防治研讨会今天在北京开幕。科技部李学勇副部长、卫生部黄洁夫副部长、中科院陈竺副院长、美国驻华使馆代理公使唐·莫里斯先生、美国著名病毒专家W·伊恩·利普金教授等双方官员和专家出席研讨会。
  举办此次研讨会,旨在交流中国目前SARS防治和科研情况信息,使美方了解中方目前在SARS科研方面的进展情况和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探讨双方开展合作的可能性,尽早共同研究出SARS的有效防治方法。双方讨论的议题包括病原分离、测序生物信息学及PCR检测技术等。
  美方专家组是应科技部徐冠华部长的邀请来华访问的。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和美方专家组来华,将对促进中美双方在SARS科研方面的合作,最终找出战胜SARS病魔的有效手段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太原大学生获赠“爱心电话卡”
  本报太原5月3日电 记者安洋报道:“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的高丰波同学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爱心电话卡”。3日上午,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学联和太原电信部门给省城的大学生捐赠了价值10万元的“爱心电话卡”,鼓励广大在校学生安心学习。
  太原是山西省非典重疫区,为了避免人员过多流动,省城大专院校绝大部分学生坚持在校上课或自学,做到不缺一节课,不少做一道题。为了方便他们与家里亲人联系,团组织和电信部门把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浓缩在了这张电话卡上。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中关村IT专业人士协会倡议
让信息技术成为抗击非典利器
  本报北京5月5日讯 记者赵亚辉报道:北京中关村IT专业人士协会日前联合30余位信息技术专家发出倡议书,号召信息技术从业人员学习“白衣天使”的精神,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投身到抗击非典的战斗中。
  倡议书认为,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信息技术在很多方面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实现中央提出的一手抓预防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的目标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在阻断传染途径方面,可以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人和人之间不接触的情况下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如网络协同办公、电子商务、网络教育、网络交易、视频会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可以有效阻断办公室、商场、教室、交易大厅、会议等人群密集的传染途径。
  倡议书号召作为信息发布渠道的各大互联网站,以动态更新的方式及时普及防治非典的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消除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的影响,维护社会稳定。
  倡议书还号召广大信息技术从业人员参与非典的科研攻关,努力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各级政府抗击非典,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沟通信息、保持有效畅通的双向反馈渠道等方面的特殊作用。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为预防非典疫病传播和扩散,厦门市环境监理中心所的环境监察人员于5月4日、5日两天冒雨对厦门市5家主要医院和1家非典留验站进行现场检查。
  图为工作人员在检查厦门市第一医院医疗垃圾的处置场所。
(陈怡颖/摄影报道)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一秒体温监测仪研制成功
  本报武汉5月4日讯 经过科研人员的日夜攻关,一种名为“慧眼HW—05人体温度红外热图像仪”的高科技产品日前在华中科技大学研制成功。这一新型红外热像仪可在1秒钟内准确探测到人的体温,温度分辨率可达到0.06摄氏度。
  这种红外热像仪集先进的光电子技术、热成像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于一体,具有测温灵敏度高、热图像直观、探测范围广、不干扰被测目标、使用安全轻便等特点。使用时,只要被测人面向摄像镜头,在离镜头5米以内停留小于1秒的瞬间,仪器就会立即显示人体热图像和最高体表温度,若遇到可疑发烧病人,仪器会立即报警。
  该监测仪目前已在深圳机场、厦门检疫中心、武汉同济医院等单位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试用,每天测量达数万人,效果良好。(秦永)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抗击非典 我们决不懈怠
——郑州人民预防非典纪实
本报记者 刘工践
  嵩山脚下,黄河拍岸。记者4月25日至27日来到郑州。
  面对肆虐的非典袭击,这块热土正进行着一场人类与病毒的较量。600多万英雄的郑州人民,用高昂旋律奏响了一曲21世纪黄河儿女正气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人口稠密、商旅交汇。郑州是京广与陇海两条铁路大动脉的交汇处,京珠高速、107国道、310国道必经之地,又有国际级航运大空港。每天经流旅客100多万人,传染、交叉感染机会多。然而,截至记者采访时,郑州尚未发现一例非典病例。
  今年2月11日,得知广东发现非典后,市卫生局2月12日就召开紧急会议进行部署。市政府投入40万元,用于防御非典。记者来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又称传染病院)。院长熊飞升说,这是收治非典病人的定点医院。我们2月12日就对全院职工进行防治非典业务培训,已达318人次。
  “我们把最好的病房留给非典病人。”院长说,“这是刚刚装修好的一栋病房楼,又添置了新的医疗设备。”记者看到,这是一栋外墙镶嵌崭新瓷砖的五层楼房。走进楼,这里间间病房,窗明几净。张张病床,铺的是崭新被褥。记者采访时,这里有100张病床,经过对住院患者认真排查,目前只有一位疑似非典病人留住。
  预字当头,才使郑州的黄河儿女直面非典,从容应对。
  众志成城,打一场人民战争
  记者走学校、到医院、看农村、跑企业,欣喜地看到:郑州人民众志成城,一场围歼非典的人民战争已经打响。
  老鸦陈村,是郑州市的闻名大村。整个村的广播、电视、标语、黑板报都有预防非典的宣传。大街小巷、屋里屋外、床上床下,每天挨家挨户、一天两次消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彦召告诉记者:“我们新买了20辆农用汽车,19个组每个组抽调十几个人,装上消毒罐给全村2000多户村民消毒,就是为了人民的健康。”
  在二七区的陇西小学,区政府教育局、卫生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把保证孩子和教师的健康作为重中之重,建立了每日学校师生健康报告制度及应急机制。孙校长说:“学校从宣传入手,编成警语和儿歌贴在墙上,写在黑板上,让学生都懂,还要回家宣传。”班主任给孩子每日两检:晨检、午检,一看二问三摸,给孩子试体温。下午4
  点多,记者走到教室前,问一个戴红领巾的女孩:“怎样预防非典?”她腼腆地说:“常洗手,常通风,发烧时要检查。”她原来是一年级三班的,叫谢文惠。在一年级四班的教室里,有两个30岁左右的女同志正打扫卫生,一问,一位是老师,另一位是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教师和家长联手共同抗御非典。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在围歼病魔的日日夜夜,为了生命的尊严,为了大局,为了他人,闪烁出的奉献精神到处可见。
  在第六医院,记者见到了护理部主任杨西柳。4月12日,医院接到第一例疑似非典病人(目前已排除)时,他就挺身而出:“我在传染病院工作30年,有经验,我上。”由于长时间穿隔离服,加上劳累,身上出现带状疱疹,浑身疼痛。当听说市局重新调整隔离病房时,他拔下给自己输液的针头,护理人员含着热泪劝阻,他说:“在挽救人命的大事面前,我不能躺下。”就又到一线继续指挥战斗。4月19日,奉命接收成都到北京8次特快18名需要隔离的旅客,有的不理解,摔体温计,踢门砸门,杨主任耐心说服。在旅客中有个出生仅40天的婴儿,他专门为婴儿买来奶粉。把危险和羞辱留给自己,把福祉和温馨带给别人,这就是我国当代白衣战士的情怀。
  各界纷纷献爱心。郑州中亨集团董事长翟金城在非典入侵后,想方设法想把下属企业生产的200台泰润牌臭氧消毒灭菌机捐赠给一线的医院和学校。
  采访结束前,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李克,郑州市市长王文超对记者说:“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抓紧工作,但还有很大差距。路还远,我们决不懈怠。”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神威药业捐献500万元抗非典药品
  本报讯 由石家庄神威药业公司捐赠的首批价值100万元的抗非典药品,近日运至北京协和医院等10家非典定点治疗医院。5万多盒清开灵软胶囊,将被分发到1万名医务人员手中。在今后的10天内,该公司还将向河北、北京、广州、浙江、山西、河南等6省市的医护人员捐赠价值500万元的抗非典药品。
  神威药业是全国中成药50强企业,国家中药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同时也是国内重要的抗病毒中药生产基地。各地出现非典疫情以来,神威药业职工放弃节假日时间,压缩了其他品种的生产,5个主体车间24小时不停机,全力进行生产抗病毒药品,并以最快的速度将药品运往疫区。
  此次捐赠的清开灵软胶囊是神威药业生产的名牌产品,是传统经典名方安宫牛黄丸的现代剂型。安宫牛黄丸是“温病三宝”之一,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入《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韩林涛 江山)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青春 在抗击非典中闪光
新华社记者 李江涛
  又一个青年人的节日到了。在这个本应享受明媚春光的时节,一场人类与非典病魔的生死搏斗正进入白热化状态。首都的热血青年们正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以理想、信念、毅力和知识同肆虐的疫病奋力抗争,谱写出一曲新世纪的青春之歌。
  “救命工程”中,青年突击队三个昼夜未眠
  在小汤山治疗非典专门医院的施工现场,北京市建工、城建、住总等五大集团20余支青年突击队的数千名建筑工人,紧急受命,废寝忘食地日夜奋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城建一公司宋震青年突击队的500多名年轻人,4月23日晚上11点一到工地就开始干活。现场没水、没电、没路,但他们都想办法克服。材料运不进去,他们就用人工扛;没电,就用小型柴油发电机提供夜间施工的照明;路没修好,又没水,就用洒水车放水,然后一桶一桶地把水提到200米外的施工现场。
  由于工期紧,施工现场条件简陋,青年突击队员们的衣食住行一切都因陋就简。面包、火腿肠、一瓶矿泉水,通常就是一顿正餐,再丰盛点的也就是盒饭;没有换洗的衣服,很多人来时就没有带行李,带来的也没有打开。工程的指挥,就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或者面包车、大轿车上。
  经过三天三夜的艰苦鏖战,青年突击队终于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救命工程”,医院已于5月1日夜开始接收非典病人。
  大学生志愿者,紧急增援“非典热线”
  “你好,非典热线!”面对非典的严重疫情,北京急救中心“120”咨询台的电话几乎被打爆。北京市政府在几个小时内紧急增拨10条专线,开设了“非典热线”,专门解答市民有关非典方面的咨询。因同时有30部电话需要接听,北京急救中心抽调20人仍显人手不够,一时间“120”咨询台告急!
  北京大学医学部得知后,立即组织公共卫生学院99预防一、二班的学生志愿者共54人,分成两班,紧急增援。
  经培训上岗后,这些志愿者每天一干就是12个小时,平均每人当班要接听100多个电话。不停地接受咨询,不停地解答问题,一天下来他们都口干舌燥,累得说不出话来。吕聪同学幽默地说:“每天晚上9点下了工作台,心还在热线上,接同学电话,也惯性使然,差点说出‘你好,非典热线’。”
  工作虽然非常辛苦,但没有一人退缩,同学们始终全身心地为市民排忧解难。学生李珊说,我们选择了医学专业,就选择了奉献。在一线,许多医生和护士临危不惧、无私奉献,他们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
  特殊的生日,光荣的时刻
4月26日,37盏烛光在“抗非”一线北大首钢医院内荧荧跳动,一个特殊的生日宴会在这里举行。北大首钢医院呼吸科主任向平超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迎来了37岁生日。
  自北京发现首例非典病人后,北大首钢医院呼吸科就成了医院的特殊科室。科主任兼石景山区卫生局非典专业组副组长向平超作为一名主检医生,要对每一名发烧病人检诊、排查。从4月12日开始,他就没有离开过工作岗位,不管是哪一家医院有了疫情,或疑似病人,他都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面,有时一天要跑四五家医院,会诊20多个病例。此外,他还承担着培训石景山区治疗非典医务人员的任务。他说:“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只是做了一名医务人员应该做的。病情就是命令,冲上去是我们的天职。”
  爱人杨晓莉在给他的信中写道:“你奋斗在抗非典一线已经十几天了,你我同在北大首钢医院,近在咫尺却不能见面。我和家人都很牵挂你,也支持你。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你们那里的病人早日康复,你能早回家。”
  4月30日,一场特殊的入党仪式在长辛店医院非典病区举行。经过临时党支部的考察,两名工作在一线的青年医务人员赵海燕和姜思源光荣地火线入党。
  她们两人一直战斗在抗击非典最前线,以忘我的工作和对患者的满腔热情经受了党组织的考验。
  24岁的神经内科护士姜思源在入党仪式上激动地说:“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后,我要把自己的一生和全部都献给党和人民,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希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