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传承弘扬“五四”精神 支持抗击非典斗争
首都大学生欢度“五四”青年节
  本报北京5月4日讯 记者阎晓明、王建新报道:非典阻挡不了大学生飞扬的青春。今天,首都各高校大学生纷纷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庆祝“五四”青年节。青年学子们表示,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一定要传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保持心态健康,头脑冷静,情绪镇定,与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正好是北京大学建校105周年。早上8时,北京大学师生在校内的百周年纪念广场,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105名同学穿着整齐的服装参加了升旗仪式,并向全国高校共青团员发出倡议:发扬民族精神,高擎“五四”火炬,实践“三个代表”,坚定信心,听从召唤,依靠科学,夺取胜利!上午10时,一支象征着团结、勇敢、乐观、活力的长跑队伍环绕校园慢跑,在校园内进行抗击非典的宣传。
  今天上午,清华大学200多名师生参加了青年“五四”宣言主题教育活动,并正式组建抗击非典紫荆突击队。在校园小树林里,同学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清新流畅,充满着青春活力。别开生面的T恤衫设计展和一场“SARS下的清华园”学生摄影作品展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卡通漫画以及幽默诙谐的语言把一件件T恤衫装饰得妙趣横生,充分展现了学生们的智慧与才华,表达了学子们对战胜非典的勇气和信心。
  中国人民大学开通了“白衣天使在线”、“防非典专家在线”等专门网站,宣传抗击非典知识。校园网上还开展了影评乐评书评、电话沙龙等系列活动,以及“我与祖国共渡难关”征文比赛。中国政法大学团委专门组织了一支600多人的“团员先锋队”,积极为广大同学开辟第二课堂,有针对性地建立各种专题研讨会、学术沙龙、英语角、心理咨询台等,给同学们创造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和研讨阵地。


第1版(要闻)
专栏:

温家宝看望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学生时指出
依靠科学 依靠群众 夺取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
  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记者王雷鸣)在“五四”青年节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看望广大青年学生。他说,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来看望大家,对大家表示节日的问候和祝贺。伟大的“五四”精神,就是民主与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发扬这种精神,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团结一致,同舟共济,战胜非典型肺炎这场严重的疾病灾害。
  5月4日下午,温家宝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国务委员陈至立一起,先后来到清华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看望了两校青年学生,与他们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情况,了解学校的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
  初夏的清华大学树木葱郁,鲜花盛开。温家宝来到清华大学的消息传开,同学们兴高采烈,奔走相告,聚集在图书馆前。温家宝来到同学们中间,热情地与他们握手问候。他还来到校园里的小树林广场,看望正在这里进行文艺排练和闻讯而来的同学们,与同学们齐声高唱《团结就是力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温家宝指出,纪念“五四”青年节,我们要坚持和发扬民主与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坚持民主与科学精神,我们推翻了封建统治,战胜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建立了新中国。坚持民主与科学精神,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基本实现了小康目标。在当前防治非典型肺炎疾病的斗争中,我们也要发扬民主与科学精神,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群众,依靠科学,群防群控,群策群力,科学认识和掌握疾病的规律,攻克疾病防治的科学难关,最终战胜疾病。
  在清华大学图书馆,温家宝与同学们一起座谈。他说,我国有一句古话,叫“多难兴邦”。困难的考验会使我们的民族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团结。他指出,安危相易,祸福相倚。这次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斗争,是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严峻考验,也是对青年一代的实际锻炼。我们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只要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取得抗击非典型肺炎疾病的全面胜利。
  离开清华大学,温家宝又来到中国农业大学看望了学生。他指出,广大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党和政府历来非常关心青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茁壮成长。通过这场抗击“非典”的斗争,同学们会更加成熟、更加坚强起来。大家要把爱国热情转化为报效祖国的动力,发愤学习,锻炼身体,勇攀高峰,立志成才,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新思路 新突破 新局面 新举措

拆墙搭桥“引进来” 千军万马“走出去”
宁波:倾力构筑开放新优势
编辑点评
  靠开放赢得发展先机的宁波市,在贯彻十六大精神中,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发展开放型经济。他们从注重政策优势向依靠综合环境优势转变,从单纯资金引进向资金技术管理引进并重转变,从偏重“引进来”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转变,倾力构筑开放新优势。继续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引进;狠抓政策到位,鼓励走出去。这是宁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举措。
  本报宁波5月4日电 记者何伟报道:隆隆机声划破杭州湾的宁静,碧波中游龙穿梭,一座比旧金山金门跨海大桥长15倍的双塔钢筋混凝土斜拉桥,即日将从宁波和嘉兴南北两岸同时兴建。这座总长36公里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将使与上海隔湾相望的宁波步入上海2小时交通圈,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疏通“血脉”。
  在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中,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四大新举措,即“建设大港口、发展大产业、构筑大都市、繁荣大文化”,并在今年实施十大“百亿工程”。“桥”牌是宁波构筑对外开放新优势打出的一张大牌。
  靠开放赢得先机的宁波,去年人均GDP已达3331美元,财政收入258亿元,成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但面对“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宁波市委、市政府不敢有丝毫懈怠。今年元旦甫过,宁波市高层组团赴苏南取经,春节后全市第一个大动作就是召开高规格的开放大会。《关于进一步扩大利用内资若干意见》“20条”和《关于优化城市投资环境的意见》“30条”政策的出台,“北接上海、东引台资”的部署,以及动员千军万马走出去等连台好戏,标志宁波新一轮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目前宁波已经启动以宁波为龙头的浙东经济协作区、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和以国际市场为目标的“走出去”三个开放梯次。
  引进来,贵在优化投资环境。目前,宁波交通已形成以深水良港为中心的水陆空一体化的现代化集疏运网络。宁波倾心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氛围,提供“一站式”服务,树立“客商赚到钱,我们才成功”的观念。被外商誉为投资宁波好帮手的“96319”热线,全天候开通,覆盖全市11个县市区,及时解决6863家企业的外商在居住、就医、子女上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投诉。
  走出去,重在政策到位。针对一些企业不愿和不敢“走出去”,宁波财政部门出台了扶持政策,大力营造外贸“孵化器”,推动工贸联合;工商部门降低生产企业登记外贸进出口权注册资金的门槛,主动帮助企业做好境外商标注册,让“信用宁波”在境外叫响;检验检疫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强化出口标准化体系建设,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外经贸和人事部门为企业培养引进一批懂规则、懂业务、懂法律、会外语的外贸实用人才。
  在破除贸易壁垒方面,针对加入WTO后首起中美反倾销诉讼案,宁波企业积极应诉,打赢了首场“洋官司”。目前,宁波出口企业达2230家,去年有122亿美元的“宁波制造”产品行销全球。敦煌、贝发、双鹿、韵升等名牌成为出口产品的“领头羊”。在全国118个名牌出口商品中,宁波占到15席。产品走出去,企业更是当仁不让,截至目前,宁波在境外已设立各类企业和机构304家。
  去年,宁波外贸“一枝独秀”,外贸出口占浙江省的1/4强,实现贸易顺差占全国的1/16,外商投资企业平均每天新增3家。今年首季,宁波开放型经济逆势走高,外贸进出口总额近40亿美元,同比增长72%,列浙江之首。


第1版(要闻)
专栏:各方协同 共抗非典

北京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
各地协力确保首都供应 各类物资源源运抵京城
  安徽:向首都捐赠急需物资
  本报合肥5月4日电 记者何聪报道:5月4日18时15分,毛毛细雨中的合肥新火车站灯火通明,一辆辆装满防治非典的药品和口罩、防护衣等物资的卡车陆续驶进月台。穿着白大褂的装卸工们紧张忙碌着,把这些物资装进合肥驶向北京的T64次火车。现场指挥的合肥火车站站长向前来送货的安徽非典防治总指挥部的同志表示,这些物资明天一定全部送到北京。
  北京的疫情牵动了6000多万江淮儿女的心。4日12时30分,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紧急向北京市捐助价值105万元的急需药品和防护衣、口罩等紧缺物资。接到命令,安徽非典防治总指挥部物资供应保障组紧急调度,从安徽省医药公司、安徽省医药工业公司等单位调拨北京急需的防非典药品和防护衣等物资,不到4个小时,药品和物资全部到位。
  辽宁:医用物资急调进京
  本报沈阳5月4日电 记者郑有义报道:5月3日19时,辽宁省抗击非典赴京慰问团带着全省4200万人民的重托,装载着满满两大卡车价值53万元的医用物资赶赴北京,向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首都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慰问。
  为支援首都人民抗击非典,连日来,辽宁紧急调集橡胶防护服2000套,一次性防护服3000套,防疫口罩6万只等医用物资。慰问团还带去了辽宁省政府对北京市人民政府的慰问信。
  辽宁省政府领导说,北京人民的安危同辽宁人民的安危是紧紧连在一起的,虽然我省防治非典物资也十分紧张,但只要北京有需要,我们将责无旁贷地支援北京。
  河南:加班加点供应京城食品
  本报郑州5月4日电 记者李杰报道:连日来,首都北京的非典疫情牵动着河南9500万人民的心。他们把北京的困难看作自己的困难,加班加点为北京人民生产供应充足质优的粮食、肉食和副食品。
  按照省委的要求,河南将有2万吨优质小麦紧急调运北京。为顺利完成调运任务,粮库员工放弃“五一”休假,加班加点,确保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运送,要多少供应多少。同时,省粮食部门还加快了从濮阳、新乡等优质小麦产区调粮的步伐。目前,他们已向北京运送优质小麦1000多吨,并且还准备了大量的优质面粉、油料,随时根据需要装运。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关爱患者 共抗非典
昆嵛
  根据非典防治的需要,大家都格外注意个人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染病的可能。做好个人预防工作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是每个公民的光荣职责和应尽义务。
  但同时也出现一些因防范非典影响人际关系的事情。比如:一位大学生因扁桃体发炎引起发烧,有的同学就不欢迎她留在宿舍;有人因为感冒有点轻微咳嗽,到邻居家说点事儿,邻居疑心重重;有的非典患者病愈出院,有的疑似患者被排除嫌疑,有的一线医护人员经隔离检查后回到家中,个别亲朋邻居见到后纷纷躲闪;还有一位被医院留验的患者说,有的亲友连他打去的电话都不愿意接了……
  抗击非典是我们大家的事,需要人与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和相互合作。虽然非典疫情需要人们减少接触,以至需要进行必要的隔离,但我们的心应该靠得更近、更紧。对非典患者要满腔热情,千方百计进行医疗救治,绝不能疏远和歧视他们;对疑似和隔离人员也要满腔热忱,鼓励他们对排查隔离措施予以配合;对排除嫌疑、结束隔离和病愈出院的人,应该给以充分信任,恢复正常交往。要在全社会形成关爱他们的氛围。对患者的热情和信任,不仅有利于他们鼓起战胜疾病的勇气、树立生活的信心,同时也有利于真正的患者早报告、早治疗,不隐瞒病情,这对于遏制和消除疫情十分重要。
  只有团结互助、和衷共济,我们才能战胜疫情,共渡难关。


第1版(要闻)
专栏:

  5月4日,福州市民顾晟(右一)和妻子(右三)专程来到福州市街头一个采血点献血,这是他们夫妻第五次献血。“五一”节期间,前往福州市街头的几个采血点献血的市民络绎不绝。面对非典疫情,福州市民沉着应对,表现了对社会的一种爱心和责任感。
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心向北京支援一线
本报记者 宣宇才
  5月4日清晨7时多,灿烂的阳光洒进昆明国际机场候机厅,前去增援北京抗击非典的21名昆明军区总医院医务人员手捧鲜花,眺望蓝天,等待去履行“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
  “我们要像野战部队当年攻占敌人山头一样,坚决打赢非典战争!”医疗队队长马仲升豪迈地说。52岁的老马曾经多次上前线和参加抢险救灾,并做过昆明军区69医院院长,实战经验十分丰富。院党委在4月25日下发通知后,他立即请缨上阵。在曲靖市做医生的老伴仔细地为老马整理行装,轻声对记者说:“这么多年,哪里危险,他去哪里,我早已习以为常了。”
  “作为党员,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候;作为军人,这是尽天职的时候;作为医务人员,这是体现职业道德的时候。无论疫病多么猖狂,我们都得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医疗队员李敏爽快地说。李敏的父亲是位老工人,他勉励女儿:“有共产党领导,中国完全有能力战胜疫病。去吧,没什么可怕的。”父亲的话语让担任护士长的李敏感动不已。
  一句温馨问候,一股无穷力量。医疗队员、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杨伟康告诉记者,他刚刚搬家,3日晚上,一位还不熟悉的邻居却送了一个西瓜,说“明天我去送您”。“几天来,我每天都接到几十个慰问电话,提醒我注意做好防护。灾害面前,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和衷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使我充满了信心和勇气。”语罢,杨伟康眼噙泪花。队员徐云霞前几天还在输液,她感慨道:“能参加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很自豪。有那么多人关心,我心里很踏实。”
  8时15分,波音757飞机钻入五彩云朵之间。昆明军区总医院政委杜永生大校目送战友,依依不舍。他深情地说,一个星期来,院党委收到了400多份申请书,许多已退休的专家也纷纷表示,随时听候党和人民的召唤。


第1版(要闻)
专栏:

必须加强法治
——四论继续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本报评论员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正确认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加强法治的关系,加大整顿和规范力度,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是坚决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
  当前,一些地方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假冒伪劣商品充斥,走私、骗税骗汇活动嚣张,给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带来了极大伤害。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备,有些领域仍然存在无法可依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更多地表现为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甚至执法犯法、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这种法律缺失、市场无序的现象,违背了法治经济原则,也不符合我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因此,要做到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经济,企业依法经营,各类市场主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就必须加强法治。
  加强法治,需要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废止工作,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供法律保障。要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对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分子课以重典,解决对犯罪分子惩罚过轻、犯罪成本太低的问题。
  加强法治,需要政府依法管理经济,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严厉打击一切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法分子,决不能让他们心存侥幸,有恃无恐。要狠抓一批大案要案,加大依法查处力度,对丧尽天良、图财害命的制售假劣食品、药品和从事传销的首恶分子,从重从快惩处,决不手软。对个别地方或部门保护、权钱交易的大案要案,一查到底,绝不留情!有关部门要与公安、司法机关密切配合,把打击非法经营与扫黑除恶、社会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坚决打掉非法经营的保护伞。同时,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切实做到依法办事、严格执法。要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有步骤地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目前存在的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有权无责等问题。
  加强法治,要求各类市场主体知法守法,严格用法律法规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要在全社会范围内不断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加强行业自律,培养企业自觉用法、守法的意识,支持广大消费者依法拿起维权武器,大胆地和制售假冒伪劣、坑农害农等恶劣行径作斗争。
  加强法治,还要大力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廉洁公正、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要不断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工商、税务、海关、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行政执法部门,承担着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职责,要忠于职守,勇于负责,严格把关,公正执法,廉洁办事,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通过改革体制、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加强对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的监督,促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所有行政执法部门都要加强自身建设,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行政执法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1版(要闻)
专栏:奋战在抗非典第一线

挺起不屈的脊梁
——煤炭总医院抗击非典纪实
本报记者 白剑峰 刘毅
  “万一我倒下了,请追认我为共产党员”
  在非典袭来的危难时刻,位于北京的煤炭总医院医护人员迎难而上,众志成城,争先恐后到第一线去,到最危险的地方去。他们用火热的胸膛,筑起了一道道坚固防线。
  影像科护士穆锦薇说:“上岗如同上战场,作为一名年轻的护士、入党积极分子,我希望火线入党,同时也请领导放心,我会科学分配体力,保护好自己,力争在抗非典的战役中出色地完成任务。但是,万一我倒下了,请追认我为共产党员。”
  麻醉科护士孙磊说:“我是我们科最年轻的护士,抵抗力比其他同志强,在第一线抢救病人更有优势,请给我一个机会吧。”
  营养膳食科的杨雪松刚刚结婚,医院已经批准他从4月底开始休婚假,岳父母已经在老家河北唐山定好了婚宴。但是,经过反复考虑,他决定推迟婚假,为一线的战友服好务。他说:“在这样的危急关头,共产党员要急患者所急,为党和国家分忧。”
  医生郑山海结婚还不到一年,他的妻子也在煤炭总医院工作,是急诊科护士。他们夫妻两人双双主动请战,要求上抗非典第一线,让爱情在战场上升华。
  据统计,目前医院共有78人写了请战书,其中,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50人。封封请战书,朴实无华,真挚感人。而在抗击非典第一线,他们更是以实际行动实践了神圣的诺言。不久前,呼吸科主任何晓蕴经党委批准火线入党,实现了自己多年的理想。
  “白衣战士一定要挺起脊梁”
  4月下旬,在全院非典动员誓师大会上,院长王明晓作战前动员报告,他说:“面对民族的危难,面对残酷的战争,白衣战士一定要挺起脊梁!”
  煤炭总医院原来接诊的病人大多是各种常见病,从来没有专门接收传染病人的经验。
在佑安医院消毒专家的指导下,医院将原有的普通病房楼改造成了初步具备传染病医院要求的病房,设置了专用的消毒、隔离通道,污染区安装了紫外线消毒设备等。医院还紧急抽调了医生、护士共170人接待第一批非典病人。这支包括放射、检验、临床等专业的一线队伍,在有关呼吸疾病、传染病专家的指导下,突击学习掌握了各种防护隔离知识,并多次进行了病区模拟救护练习。在救治非典患者的紧张战斗中,他们以饱满的精神、过硬的技术、高尚的医德,交出了令人满意的合格答卷。
  5月2日,医生陆英在抗非典一线迎来了自己35岁的生日,她的爱人特意给医院领导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陆英已在隔离区战斗了10天,我们全家都很想念她。不久我也将奔赴抗非典一线,让我们为取得战斗的胜利而并肩作战吧!今天是陆英35岁的生日,全家祝她生日快乐!”
  “让这些可爱的白衣天使补补身子”
  “白衣战士,你们辛苦了!”在煤炭总医院对面的居民社区里,一条醒目的慰问标语悄然挂在阳台上,这是一位普通市民以特殊的方式表达对医务人员的敬意。连日来,社会各界的真情关爱给了全院医护人员巨大的力量,使他们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家住香河园街道光熙门北里社区80多岁的李一民、徐苏云老两口,在电视上看到医务人员的事迹,深受感动。他们说:“眼瞅着医生、护士们冒着被传染的危险忙前忙后,真让人心疼啊!我们商量了一下,捐献1万元退休金,让这些可爱的白衣天使补补身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