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3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落实优惠政策 加强上岗培训
 山东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本报济南5月29日电 记者宋光茂报道:尽管受非典疫情影响,山东省今年的再就业工作仍然取得新进展。到4月底,全省城镇就业25.6万人,其中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11.4万人,新就业人数增幅57%,比新登记失业人数增幅高9个百分点。
  再就业优惠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促进了再就业工作。涉及对象认定、收费减免、税收扶持、小额贷款、资金管理、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就业宣传等7个方面的省级配套优惠政策已全部出台,各市主要的配套政策也先后出台。到4月底,全省已发放了52563个《再就业优惠证》,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10913个,安置“4050”人员7628人。
  再就业培训为下岗失业人员再上岗“铺路搭桥”。今年1—4月,山东省组织就业和再就业培训5.5万人次,其中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6万人,培训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受训人员的就业再就业率保持在60%左右。最能发挥带动作用的是创业培训。今年前4个月,创业培训4500人,创业成功率为64%,平均每创业成功1人,带动7人就业。
  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使滞留在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人员减少。截至4月底,全省在中心的下岗职工还剩2.65万人,比上年底减少0.35万人,有115个县(市、区)实现了由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前4个月,全省共筹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0.92亿元,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签协议的下岗职工,全部按时足额领到了基本生活费。


第4版(要闻)
专栏:

北京扎实开展群众性卫生清洁活动
  本报北京5月29日讯 记者阎晓明、王建新报道: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的21个村都对厕所进行了改造,露天简陋厕所已经消灭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卫生无公害的水冲式厕所。在小孙各庄村,74岁的村民丁富高兴地说,原来阴天下雨发怵上厕所,现在可好了。
  北京市在全力以赴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广泛扎实地开展“讲文明,讲卫生,防非典,保健康”活动,摒弃不良习惯,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提高全市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健康水平。东城区在全区开展了以“万众一心抗非典,众志成城保家园”为主题的清洁环境月活动,各单位和基层社区、家庭广泛进行环境卫生整治,打扫室内外卫生,清理卫生死角。西城区从5月12日到18日,在主要大街、繁华地区、旅游景点、建筑工地、集贸市场及公共绿地、居民楼、楼门院等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崇文区倡导大家从小事做起,做到“勤洗手、勤通风、勤扫地、勤消毒”和“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乱堆杂物,不随地便溺”。丰台区及时清理成堆、成片、成线的垃圾,做到日产日清,白天不积存垃圾。
  在此基础上,北京切实加强管理,严格执法,提高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他们一方面加大对《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群众了解在环境卫生方面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另一方面加大对违反《条例》的处罚力度,严格惩处破坏环境卫生的违法行为。昌平区文明办环境督察组长期坚持巡查,对环境脏乱的单位和地区责令限期整改。石景山区等向社会公布了热线电话和举报电话,方便群众举报和反映问题。同时,各区县还普遍把“讲文明,讲卫生,防非典,保健康”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密切结合起来,将其纳入2003年度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和文明行业创建评比之中,有力地促进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蓬勃开展。


第4版(要闻)
专栏: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

重庆整治城区卫生环境
  本报重庆5月29日电 记者崔佳报道:清理暴露垃圾、整治街边污水、革除卫生陋习、美化市容环境……一场全市动员、全民参与的整治城市环境卫生攻坚战正在重庆展开。重庆市政府日前承诺:6月底以前使城市脏乱差现状得到明显改观,9月底前整体市容恢复到2002年迎AAPP会议期间的水平并有所提高。
  重庆市确定了此次整治行动的8项重点:暴露垃圾、社区环境、环卫设施、摊区市场、建筑工地、供水、污水、垃圾粪便处理场以及随地吐痰、便溺和乱扔果皮、纸屑、烟头等不文明行为,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响应。
  全市各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市)迅速行动起来,投入到这场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重庆市妇联向全市妇女发出公开信,倡议全市妇女姐妹告别各种不文明行为和不卫生陋习,争做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的带头人。全市300万少先队员开展了“向生活陋习宣战”的社区红领巾特别行动,同学们与家长共同在“决裂生活陋习,做健康小卫士”的协议上签字。重庆市委宣传部、市环境保护局、市团委等单位联合发起了主题为“关注库区水环境,让污染告别三峡”的义务劳动,组织广大青年志愿者在全市范围开展以清理江河沿岸污染物和水面漂浮物为主要内容的“清洁母亲河”活动。


第4版(要闻)
专栏: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

福建成立大学生督导队
  本报福州5月29日电 记者蔡小伟报道:走进福州几所大学,校园美丽、教室明亮、寝室整洁,佩戴着文明卫生督导队标志的大学生穿行校园。连日来,福建50多所大学的大学生们广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主题活动,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主动搞好环境卫生,创造美好的校园环境。
  记者来到福州大学,看到由大学生党团员组成的校园文明督导队在学校各个角落巡查卫生,清理垃圾。除了整治校园环境外,督导队还纠正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等不文明的行为。
  抗击非典的同时,福建各大学抓住时机,深入进行不良陋习危害性教育、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教育、文明健康生活常识教育。在福建农林大学,学校专门成立了校园文明建设规划课题组,对未来校园环境建设作出规划。他们决定投资86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工程,投入140万元绿化校园环境,新增绿地5000平方米。为了改善工作学习环境,学校投入了2000多万元分批改造了学生食堂、宿舍等设施,增设了3条健身走廊。与此同时,福建由近万名大学生组成的50多支青年志愿者队伍,走上街头社区和乡镇村庄,向社会宣传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法治的力量
白剑峰
  长春市一个家庭因不配合非典防治,导致7人感染3人死亡。这一悲剧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防治非典,需要思想引导和道德教育,还需要制度保障和法治力量。
  抗击非典,使我们欣喜地看到,社会道德水准有了明显的提高:随地吐痰的少了,滥吃野生动物的少了,自觉保护环境的多了,讲卫生的多了……每个人在保护自我的同时,也在尽量避免感染他人。我们还欣慰地看到,抗击非典促使我国的法制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更有效的贯彻。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多年来,随地吐痰成为一个社会顽疾。尽管新闻媒体不断呼吁公民要讲公德,但仍有不少人置若罔闻。上海、北京等城市纷纷出台有关法规,对随地吐痰者进行重罚,收效明显。有人说,随地吐痰由来已久,积习难改。可是,在法律的强制力下,这一不道德行为正在得到有效的纠正。
  有极少数非典患者错误认为隔离是“干涉人身自由”,不予配合,甚至逃避隔离。持这种观念的人,其思想根源就在于缺乏法律意识。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非典患者或疑似患者不接受隔离,这是法律所不容的。我国还公布实施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出台了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规定,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导致重大损失的可判死刑。这再次提醒人们:防治非典,不仅仅是道德要求,更是法律责任。
  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绝大多数医务人员奋不顾身,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但也有个别人临阵脱逃。根据我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发生传染病流行等紧急情况时,不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的医师,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师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贡献突出者,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应给予表彰或奖励。由此可见,救死扶伤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
  非典是一个普法的生动课堂。非常时期,《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人们认识到:法律在约束公民行为的同时,也保护着公民的正当权益,维护着社会的正常秩序。有的单位或个人借防治非典哄抬物价,有的发布防治非典虚假广告,有的编造传播突发传染病恐怖信息,有的因严重不负责任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有的任意排放倾倒含传染病病原体废物等。这些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超越了法律界限,因此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
  战胜非典,一靠精神,二靠科学,三靠法律。越来越多的公民认真审视自己的法律责任,自觉履行法律义务,这是一个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实践也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无论处理突发事件还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必须重视法制建设,运用法律的武器,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第4版(要闻)
专栏:

特殊的礼物
本报记者 郑少忠
  5月29日上午10时,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前,陕西省委组织部向防治非典一线共产党员颁赠共产党员胸章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在防非典斗争中作出显著成绩的西安交大一附院的30名共产党员代表,郑重地从陕西省委领导手中接过30枚鲜红的共产党员胸章。
  “广大共产党员在防治非典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冲在最前面,站在最险处,把安全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幸福留给别人,把痛苦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用最特殊、最有意义、最崇高的方式向党献上了一份最让人感动的厚礼。”看着医护人员一张张面带倦容的脸,陕西省委副书记袁纯清动情地说,在党的82周年生日即将来临之际,省委决定颁赠给你们一份特殊的礼物,就是共产党员胸章一枚。
  “别看这个礼物小,但我觉得沉甸甸的。它表明我们没有辜负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也代表党对我们的庄严托付。”指着胸章上的镰刀铁锤和鲜红的共产党员四个字,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李旭激动地对记者说,“非典一日不除,我们的工作就一刻也不能放松!”


第4版(要闻)
专栏:

郭伯雄会见澳大利亚陆军司令
  据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记者董黎熙)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29日在这里会见了澳大利亚陆军司令彼得·莱希一行。
  郭伯雄说,莱希将军在中国人民抗击非典之际访华,表明澳大利亚对发展中澳两军友好关系的高度重视。
  莱希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抗击非典的努力表示肯定。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会见时在座。


第4版(要闻)
专栏:

南京商品住宅市场购销两旺
  本报南京5月29日电 记者顾兆农报道:今年以来,南京市商品住宅市场继续保持火爆势头,买卖兴隆,购销两旺,投资与消费双向拉动经济的增长。1—4月,全市商品住宅投资31.33亿元,同比增长80.6%,商品住宅的竣工面积同比增长了130%,商品住宅交易面积同比增长61.6%。
  目前,南京市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城市人口的增长,为商品住宅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南京抓住2005年承办十届全运会的契机,两次实施了区划调整,形成了11个城区和2个县跨江发展的新格局,新一轮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正在实施。今年城市建设计划投入350亿元,难得的发展机遇促成了南京商品住宅市场跨越式发展。
  今年以来,南京市老城改造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仅市政建设项目拆迁的总户数就约有2.6万户,实施货币化拆迁的总面积达400万平方米,大量的拆迁居民是住宅市场上的一支重要的消费力量。


第4版(要闻)
专栏:

  大连市枫林街道枫林社区为解决非典期间小学生不能去图书馆的实际困难,专门在社区开辟了少儿活动室,图为“六一”前夕他们正组织小学生学习街道自编的弘扬公民道德的《新三字经》。(本报记者 王科摄)


第4版(要闻)
专栏:

“我们在祖国大陆很安心”
——非典期间祖国大陆关心在大陆台胞纪实
本报记者 王尧
  日前,台湾某媒体报道了一则消息:一名身在广东的台商告诉台湾记者,在非典的特殊时期,有祖国大陆政府强有力的防治管理和对台商的关心支持,我们在这里感觉很安心。其实,这也是北京、上海、山东等地许多台胞的共同心声。而这一切,与祖国大陆政府和各界人士所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千方百计行方便
  非典疫情暴发以来,祖国大陆政府在领导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的同时,也时刻把在大陆台胞的安危放在心中。4月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考察广东非典疫情时,亲赴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看望台商,了解台资企业的生产和工人们的生活情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考察时和在主持国务院会议讨论非典防治情况时多次要求:各部门要重视台资企业的非典预防工作。
  急台胞所急,想台胞所想。祖国大陆有关部门纷纷推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为台胞排忧解难:
  ——从4月9日起,国务院台办多次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台办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台办认真做好在大陆台胞的防治非典工作,加强对台商、在大陆高校就读台生、来大陆旅游和参加交流活动的台胞进行有关防治非典的知识宣传,妥善处理台胞预防及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等各类问题。各级台办迅速成立了防非典领导机构,建立应急工作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准确掌握当地台胞健康状况。
  ——考虑到非典时期在大陆台胞的实际困难,有关部门决定:台湾同胞在祖国大陆感染非典,医疗费用标准与祖国大陆民众标准一致。
  ——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在非典疫情期间为台湾居民在大陆停留提供便利,视情况可予办理三个月有效的停留延期手续。
  ——教育部门相继发文,要求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部属院校,切实做好台生防治非典工作。针对一些在祖国大陆就读的台湾学生因非典离校的情况,教育部表示:疫情解除后有关学校会对他们返校继续学习作出妥善安排,不会影响其学籍。
  真心实意送温暖
  在这个非常时期,身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虽远离亲人朋友,却深深感受到了来自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五一”节前夕,在京的台湾同胞收到了来自市台办的慰问信。信中写道:“在这样的非常时期,你们与我们同在。北京市台办将千方百计协助在京工作、生活的台湾同胞和台资企业防控非典,台湾同胞和台资企业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北京市政府将全力帮助解决……”
  5月8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李炳才考察了京、津两地台资企业防治非典的情况。在天津,他们走访了顶新、英保达、光宝等台资企业,详细询问了企业在防治非典和生产运营方面遇到的困难。
  疫情发生后,广州市各级台办组织检查小组走访了600多家台资企业,赠送了6万多份预防非典的资料,并协助企业购买口罩、消毒水、红外线体温仪等防疫用品。
  福建是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防治非典的战役一打响,福建省委、省政府便把确保在闽台胞安全、保障台资企业正常运转列为重要内容之一,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组织专人对台轮停泊地、台胞接待站等场所进行重点消毒等。从4月底以来,福建各级领导经常深入台资企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同舟共济渡难关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努力,赢得了台商的好评,也赢得他们的密切配合。绝大多数台资企业都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目前,全国各地台资企业普遍运营正常,台胞情绪稳定,生活平静。
  福建泉州凌毅工艺有限公司郭老板带领员工到广州参加春季广交会,返泉前主动打电话要求直接去医院体检;泉州富邦食品有限公司最早实行厂区隔离生产,用耳温枪对每位员工每天进行体温测量。
  苏州台资企业明基电通公司制定了一整套防非典对策及预案,确保了企业8000多名员工的健康和生产的正常进行。
  走进广州最大的台资商业企业“好又多”量贩,只见顾客仍像以往一样络绎不绝,人们在琳琅满目的货架间穿梭选购,收银台前人们排队等候付款。与往日不同的是,导购小姐戴上了口罩躬迎顾客,清洁工不断地给手推车、扶梯消毒。
  山东济南“大润发”超市的台籍管理人员孙小姐说,山东防范非典的网络非常严密,自己现在居住的小区已经实行了封闭式的管理,楼道与大院的消毒更是一天几遍,街道居委会经常与他们联系,让她心里特别踏实。和台湾的亲友通电话时,她总是说:“住在山东很安全。”
  同舟共济,共渡难关。连日来,身在祖国大陆的台胞踊跃捐款捐物,为抗击非典尽一己之力。台企福州福华纺织印染有限公司陈建男董事长说得好:“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负有共同的责任。”


第4版(要闻)
专栏:

黎城八千农民进城当市民
  本报太原5月29日电 记者罗盘报道:第一批转为城镇户口的黎城县农民续凤英乐呵呵地说:“以前是托关系走门路转户口,现在是经济发展推动着咱变市民。”近年来,山西黎城县积极开辟择业转户“绿色走廊”,构建新的城镇户籍改革管理体系,已有8000多名农民逐步渗透到不同的产业领域,纷纷进城当“新市民”。
  黎城县充分发挥其地处晋冀豫三省之交的地理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气候、矿产、水资源等自然优势,拓出了一条以绿色林山、黑色矿山、红色游山“三山”经济为主体,带动全县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走快速发展的成功之路。在此基础上,该县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发展战略,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面对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黎城县努力构建新形势下的城镇户籍改革管理体系,积极开辟择业转户“绿色走廊”,为转户农民提供土地使用权不变;企业用工优先录用;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养老、失业、医疗、“低保”、子女入学等方面优惠待遇,满足了全县农民适应自身发展的要求。


第4版(要闻)
专栏:

李恽和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原副书记、自治区原常务副主席,政协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四、第五届委员会主席李恽和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李恽和逝世后,胡锦涛、曾庆红、王乐泉、贺国强、司马义·艾买提、白立忱、铁木尔·达瓦买提等分别以不同方式对他的逝世表示哀悼,对其家属表示慰问。
  李恽和是山西定襄县人,1936年11月参加革命,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绥军区第八分区六支队政治处主任、五支队政委兼离东县委书记、吕梁军区四师政治部主任等职。1950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军政治部副主任,同年7月兼任中共伊犁区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1951年6月任第5军政治部主任。1952年10月,转业地方工作,先后任中共新疆分局办公厅副主任、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新疆军区战备办公室副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1979年8月,调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区革委会副主任(后改称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1982年4月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
  李恽和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