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29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世代睦邻友好 共同发展繁荣
——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
(二○○三年五月二十八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尊敬的院长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应普京总统的邀请,我对伟大的邻邦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今天,有机会在著名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同各界知名人士、各位友好人士和学生代表见面,我感到十分高兴。我带来了中国人民对俄罗斯人民的友好情谊和良好祝愿,带来了中国人民同俄罗斯人民世代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的真诚愿望。在座各位朋友都十分关注中国,为促进中俄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作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我谨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历史的演进中,伟大的俄罗斯人民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门捷列夫发现的化学元素周期律,推进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普希金和托尔斯泰的不朽诗文,丰富了世界文学艺术的宝库。加加林的首次太空之旅,把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和追求带到了崭新的空间。俄罗斯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建立的卓越功勋,谱写了一曲保卫祖国、维护和平、战胜邪恶的壮丽凯歌。在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长期斗争中,在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展经济建设的时期,俄罗斯人民给予了我们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对此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近年来,俄罗斯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了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较快发展。在国际上,俄罗斯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地位和声望不断提高。普京总统5月16日向联邦会议发表的年度国情咨文中,提出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为俄罗斯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中国人民为俄罗斯人民已经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并衷心祝愿俄罗斯顺利实现上述目标,不断走向繁荣富强。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座各位都关心中国的形势,都愿意为中俄友好合作贡献力量。借此机会,我愿向各位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的情况。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实行邓小平先生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领域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过去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去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中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今年3月,中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进一步确定了中国今后的发展目标。在本世纪头20年里,我们将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概括起来说,就是要经过20年的努力,争取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按现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估算,将达到4万多亿美元。到那时,中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中国政府和人民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实行对外开放,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人民生活远不富裕。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在前进道路上仍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也还会遇到来自国际国内的各种困难和风险。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任重道远,需要继续长期进行艰苦奋斗。
  当前,中国政府和人民正在大力开展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斗争。由于非典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在疫病发生初期,我们在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都缺乏经验,加上中国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使防治工作面临很大困难。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灾害,中国政府始终把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依靠科学技术,实行群防群控,加强国际合作,全力开展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还采取严密措施,坚决防止非典型肺炎疫病在中国境内和向中国境外扩散和蔓延。非典型肺炎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敌人。中国将继续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合作,为人类最终战胜这一疾病贡献力量。在这里,我要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在抗击非典中给予我们宝贵支持的俄罗斯政府和人民,表示诚挚的谢意。尽管非典型肺炎疫病给中国一些地区和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但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依然在发挥作用,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依然强劲。中国人民决心万众一心抗非典,迎难而上促发展,我们一定能够克服暂时的困难,夺取抗击非典和促进发展的双胜利,继续为促进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中国的发展关乎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紧密相关。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同时也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创造了更多的合作机遇和良好的发展环境。近13亿中国人民彻底摆脱贫困、走向繁荣,有利于促进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愿同世界各国人民开展友好交往和各领域的合作。即使今后富强了,中国也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10多年来,在双方的精心培育和共同努力下,中俄关系保持着积极的发展势头。2001年,两国元首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标志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条约集中体现了中俄关系取得的积极成果,确立了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是指导新时期双边关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中俄关系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遵循条约的原则和精神,发展中俄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中俄关系的顺利发展给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把漫长的边界变成了两国人民友好合作的纽带。我们相互尊重对方的国家主权,支持对方维护本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努力。我们大力发展互利合作,双边贸易额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60亿美元提高到去年的120亿美元,其他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可喜成果。我们同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一起,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共同打击“三股势力”。
中方强烈谴责前不久在贵国车臣发生的恐怖主义事件。中俄两国一直在国际事务中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维护两国的共同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可以说,中俄关系发展正面临着良好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紧紧抓住和运用这一历史机遇,继续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
  中俄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加强双方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高度重视,愿同俄方朋友们一道,全面落实《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推动双方在政治、经济、科技、人文以及国际事务等领域的全面战略协作,不断加固中俄关系的基础,促进两国世代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双方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相互支持,深化政治互信。继续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双边关系,巩固和加强双方的高层交往和各领域合作机制,履行双方达成的各项合作协议,在涉及各自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等重大问题上相互支持,不断加深两国业已建立的政治互信。这是中俄关系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二,扩大互利合作,实现互惠双赢。中俄经济互补性强,彼此取长补短、互利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各自国家经济的发展。双方要拓宽合作领域,探讨新的合作渠道和方式,积极推动大项目合作。在开展合作时,既要考虑本国的利益,又要照顾对方的利益,努力创造更好的合作环境。
  第三,拓展友好交往,加深传统友谊。中俄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在新形势下,双方各界人士更要多走动、多交往,以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巩固双边关系的社会基础。要进一步密切两国议会间的联系,发挥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的作用,扩大两国地方交往,加强两国青年交流。我们高兴地看到,去年俄罗斯有127万人次来华,中方也有69万人次赴俄。今后两国的人员往来还会不断增加。我们欢迎更多的俄罗斯朋友来中国访问、经商、旅游、学习。两国政府要为保护对方人员的合法权益、鼓励双方人员往来提供更好的条件,并加强引导和管理,确保人员往来方便、有序。
  第四,密切沟通协作,促进和平发展。中俄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双方在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建立国际新秩序、推进世界多极化等重大国际问题上有共同利益,立场相同或相近。双方应进一步加强各级别的沟通和协作,并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世界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没有改变,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基本态势也没有改变。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交织在一起,恐怖主义危害上升,单边主义倾向抬头,地区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仍在扩大,人类还面临着一些深刻矛盾和突出问题。我们如何应对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怎样才能使我们这个世界更安全、更稳定、更繁荣?这是摆在各国人民面前的重大课题。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人民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我们应该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不仅有权自主地决定本国事务,而且有权平等地参与决定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只有遵循平等协商、友好合作的民主精神,才能有效地扩大各国的共识,深化共同利益,应对共同挑战,实现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我们应该维护和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世界各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信仰和价值观。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的基本特征。多样性意味着差异,差异需要交流,交流促进发展。各种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和借鉴,不断丰富和发展,将使我们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彩,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我们应该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武力不能缔造和平,强权不能确保安全。只有增进互信,平等协商,广泛合作,才能实现普遍而持久的安全。
  ——我们应该促进全球经济均衡发展。在过去几十年里,人类社会在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创造出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贫富愈加悬殊、南北差距拉大、生态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国际社会应该共同努力,趋利避害,推动世界经济朝着均衡、稳定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是各国共同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要求。
  ——我们应该尊重和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重要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任何其他国际组织可以替代。《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处理当今国际事务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我们应该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发挥联合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实现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不懈努力。中国人民愿同俄罗斯人民和所有国家的人民携手合作,为建立一个和平、发展、和谐的世界而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本报莫斯科5月28日电)(附图片)
  五月二十八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著名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了题为《世代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的重要演讲。(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
 就中俄关系、中国的发展和国际重大问题作出全面阐述
  本报莫斯科5月28日电 记者李文云、吕岩松报道: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8日在著名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了题为《世代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的重要演讲(全文另发),就中俄关系、中国的发展和国际重大问题作出全面阐述。
  胡锦涛在演讲开始时表示,他带来了中国人民对俄罗斯人民的友好情谊和良好祝愿,带来了中国人民同俄罗斯人民世代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的真诚愿望。
  胡锦涛着重介绍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情况。他强调,中国政府和人民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胡锦涛回顾了近10多年来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指出,中俄关系正面临着良好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紧紧抓住和运用这一历史机遇,继续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加强中俄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高度重视,愿同俄方一道,全面落实《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推动双方在政治、经济、科技、人文以及国际事务等领域的全面战略协作,不断加固中俄关系的基础,促进两国世代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
  胡锦涛就促进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发展提出4点建议:加强相互支持,深化政治互信;扩大互利合作,实现互惠双赢;拓展友好交往,加深传统友谊;密切沟通协作,促进和平发展。
  胡锦涛全面阐述了中国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看法。他强调,实现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不懈努力。中国人民愿同俄罗斯人民和所有国家的人民携手合作,为建立一个和平、发展、和谐的世界而共同努力。
  演讲结束后,胡锦涛还回答了与会者就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青年交往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等提出的问题。
  俄罗斯政府官员、学者、各界知名人士和学生听取了胡锦涛主席的演讲。学院礼堂座无虚席,礼堂的过道也挤满了听众。胡锦涛主席的演讲多次博得全场的热烈掌声。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创办于1944年,是俄罗斯专门培养国际问题专家的高等学府,也是俄罗斯的外交官摇篮。许多外国领导人都在这里发表过演讲。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主席与普京总统签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
  新华社莫斯科5月27日电 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7日与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应俄罗斯联邦总统弗·弗·普京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03年5月26至28日对俄罗斯联邦进行了国事访问。
  两国元首全面深入探讨了双边关系十年来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前景,一致表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深化中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都将是两国外交政策的战略优先方向。双方愿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共同努力开创中俄关系发展的新局面。
  为此,中俄元首声明如下:
  一
  十年来,中俄关系经历了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直至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历史进程,双方通过共同努力建立起合作的最佳模式,使两国关系步入平稳发展轨道。两国之间政治互信日益加深,务实合作持续扩大,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不断加强。中俄关系的发展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成为处理邻国和大国之间关系的典范。
  中俄将继续大力加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共同解决双边关系中的实际问题,以捍卫两国的国家安全,促进两国人民的繁荣发展,维护周边地区的稳定和安宁。
  2001年7月16日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集中体现了近年来双边关系发展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为两国关系在新世纪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条约》已成为两国法律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双方认为,两国具备保障落实《条约》的一切必需条件。双方表示决心恪守《条约》确定的方针和原则,继续落实双方达成的所有合作协议,不断以新的内容充实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探索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迈进的新途径,努力使中俄关系永远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二
  中俄高层交往和两国政府及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委员会是双方在各领域开展战略协作的重要机制保障,是就双边关系和迫切的国际问题及时交换意见、协调立场的有效渠道。双方强调,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高度评价其对发展中俄长期经贸合作所作的贡献。双方将巩固现有机制,同时拓宽其他各级别、各领域的交流与磋商渠道。为此,双方将继续探讨落实关于建立中俄国家间安全磋商机制的协议。
  为巩固中俄边境地区的安宁与稳定,保障两国边民的经济利益,双方重申,本着公正平等、互谅互让的原则,尽快彻底解决两国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双方将继续相互坚定支持对方维护国家统一、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努力,这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俄方重申在台湾和西藏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不变。
  三
  为巩固和扩大中俄关系的物质基础,双方商定,在互利基础上积极发展两国经贸、军技、科技、能源、运输、核能、金融、航天、航空、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及边境和地区合作。
  双方高度评价近年来两国经贸合作的积极势头,并指出,应扩大贸易规模,通过提高高新技术、机械制造、电子产品和其他高附加值商品在贸易中的份额来改善贸易商品结构,使之平衡发展;
为两国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对方市场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包括建立合资企业、生产性合作和转让技术等形式的经济技术与投资合作;完善贸易服务体系,包括加强在银行结算、贷款担保、保险领域的合作,加强两国在经贸领域的法律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使贸易制度符合国际标准;加强两国边境和地方间合作以及中小企业之间的联系。双方决心使整个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取得突破并使经贸额大幅增长。双方认为,能源领域合作对两国意义重大。落实大型油气项目,包括中俄原油管道建设、俄向中国输送天然气、俄参与西气东输项目以及研究俄为西气东输项目提供必要能源设备的可能性、双方石油公司合作勘探开发俄境内油田,应成为加强两国能源合作的基础。
  中国声明,支持俄罗斯联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双方认为,继续就俄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进行积极和建设性的双边谈判,并在考虑双方利益的基础上达成相关协议,有利于加强中俄经贸关系。
  四
  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自2000年12月成立以来已召开3次会议,为扩大和加深两国人文领域的合作制定了具体规划,有效地发挥了协调和指导两国人文合作的作用。双方将继续发挥这一机制的潜力,加强两个伟大民族先进文明成果的交流。
  考虑到非典型肺炎这一新型疾病在世界上的蔓延,双方认为,必须利用现有协作机制,加强卫生和医学领域的交流。
  双方高度重视中俄合作打击非法移民等跨国犯罪,促进执法合作。根据业已达成的协议,双方将成立中俄移民问题联合工作小组,并于近期投入工作。
  五
  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是两国元首倡议成立的双边民间友好组织。成立6年来,委员会为扩大双方民间交往、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加深传统友谊、巩固中俄关系的社会基础作出了贡献。
  在北京召开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是今年中俄关系的一件大事。双方将密切合作,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全会取得成功,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两国青年、文教和实业界之间的联系和旅游领域的合作。
  六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复杂、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盼稳定、促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天下仍不太平,一些原有矛盾长期未得到解决,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给这个本不安宁的世界增添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国际恐怖主义已成为全球性威胁和公害。
  历史经验和现实都表明,要解决影响国际安全、稳定与共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应对共同挑战,必须依靠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中俄主张,应以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为基础建立多极、公正和民主的国际秩序,各国应建立合理的相互关系,实现和谐共存。各国应致力于实现共同繁荣,以相互尊重和考虑彼此利益、鼓励和发展经济联系和合作原则为基础建立相互关系,促进文化交流与交往,在安全领域相互信任、相互协作,促进树立以平等、合作和考虑彼此关切为基础的新安全观。应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争端,巩固和完善国际关系体系,保障联合国在当代世界中的主导地位,促进实现发展模式多样化。世界多极化乃大势所趋,但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整个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双方指出,中俄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作为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对未来国际政治、维护和平、保障全球安全与稳定具有原则性意义。中俄伙伴关系,包括两国在联合国和其他多边论坛上的协作,是对加强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大贡献。两国通过各种渠道,在不同级别上,定期就国际生活中的广泛问题进行外交协调,有效地促进了当今全球和地区问题的解决。
  双方声明,将继续就国际事务进行磋商与协作,愿同其他有关国家一起,为实现持久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不懈努力。
  七
  双方强调,应以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为基础,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和危机,以多边形式解决全球和地区问题。
  联合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形势下,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十分重要,双方决心为加强联合国体系而继续努力。
  双方认为,联合国因其权威性、普遍性和积累的独特经验,理应在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协调作用。必须共同努力,建立一个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应对新挑战与新威胁的普遍体系,以保障国际稳定、安全和可预见的发展。这一体系应符合每个国家的切身利益,确保社会经济的持久发展与稳定,符合国际安全不可分割的原则,并应以《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他国际法准则为基础。它应具有全球性和普遍性,可保障根据新威胁、新挑战之间的相互联系采取一揽子解决办法。
  八
  中俄就战略稳定问题保持着经常对话。双方一致认为,在新的国际安全形势下,切实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积极促进裁军进程和加强多边军控,有效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双方将继续加强各层面的协调与合作,推动上述领域的国际努力。中俄在裁军谈判会议上共同提出了防止在外空部署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的国际法律文书要点草案。双方将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继续有关工作。
  九
  中俄认为,应尽快采取措施恢复伊拉克国内的稳定。首要任务是解决伊拉克人道主义问题。双方同意为此继续努力,并将向伊拉克人民继续提供援助。
  双方声明,伊拉克危机应回到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的轨道上来。联合国应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发挥中心作用。中俄深信,只有在联合国框架内,在安理会有关决议的基础上,伊拉克问题,这个当今世界最复杂的问题之一,才能得到妥善解决。
  双方认为,必须确保伊拉克的主权、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尊重伊拉克人民的意愿和自主选择,及其支配国家自然资源的权利。在伊拉克战后安排和重建过程中应考虑其邻国及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与关切。
  自伊拉克危机发生以来,中俄即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起,坚持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解决伊拉克问题的主张,并为此进行了积极努力。这一立场赢得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尊重和支持。
  双方认为,应通过协商,努力将伊拉克战争给国际关系造成的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是加强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机制应对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的作用,加强国际反恐合作,以国际法为基础,协调一致地应对新威胁与新挑战。
  中俄高度重视加强亚太地区的安全与合作,保障这一地区所有国家的稳定和顺利发展。双方重申,愿继续努力,在亚太地区建立符合地区特点的合作机制,确保地区稳定与安全,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组织开展协作。
  中俄一贯认为,建立各种双边和多边机制应有利于增进亚太地区的合作与和谐。这些机制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相互补充,应以考虑彼此利益和对解决地区及全球问题持一致立场为基础。
  双方认为,东盟地区论坛是该地区多边政治对话的重要平台,主张加强其维护地区安全的作用。双方重申,愿在东盟地区论坛框架内紧密协作。
  双方认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和本地区的实际,其活动有利于加强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上海合作组织莫斯科峰会是该组织制度建设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将为该组织2004年初起开展全面工作创造条件。
  双方声明,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符合两国的安全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不赞成施加压力或动用武力的解决方案。
  双方主张保障朝鲜半岛无核化地位,遵守不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制度,同时保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安全,并为其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双方认为,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关键在于当事方的政治意愿,危机应通过政治外交办法解决。双方将继续为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加强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俄罗斯联邦总统
胡锦涛   弗·弗·普京
2003年5月27日于莫斯科


第1版(要闻)
专栏: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审议并原则通过《物业管理条例(草案)》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物业管理条例(草案)》。
  会议听取了教育部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情况的汇报。会议指出,今年是高校扩招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200多万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社会稳定。各级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继续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改革方向,动员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强调,要努力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积极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建功立业。会议要求,各地区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加强政策指导和工作协调;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为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会议决定,由国务院办公厅就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下发通知,提出具体要求。
  会议认为,为规范物业管理,维护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制定《物业管理条例》是十分必要的。鉴于物业管理立法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经国务院领导批准,该草案曾于2002年10月分别在《人民日报》和《法制日报》上全文公布,公开征求意见。在认真研究、充分吸收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又对草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会议决定,《物业管理条例(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


第1版(要闻)
专栏:

温家宝会见阿富汗副总统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记者倪四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阿富汗副总统沙拉尼。温家宝强调,中国发展对阿关系从无私利,真诚地希望阿长治久安,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温家宝指出,中阿建交48年来,两国关系发展良好。即使在阿富汗战乱时期,中国对阿富汗的友好政策始终未变。阿新政府成立后,两国进行了一系列高层互访,并签署了睦邻友好宣言。阿饱受长期战乱之苦,百废待兴。中国政府已决定向阿提供1.5亿美元重建援助,正在抓紧落实帕尔旺水利工程和共和国医院的两个援建项目。目前,中阿经贸合作尚处起步阶段,但合作前景广阔。中国新一届政府愿继续加强与阿方的互利合作,使中阿关系取得更大的发展。
  沙拉尼说,阿富汗与中国的友谊深深植根于两国人民之间,阿富汗为有中国这样的友好邻邦深感自豪。阿富汗钦佩中国近年来国家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希望学习中国政府的治国之道。沙拉尼说,阿富汗支持中国的抗击非典斗争,中国的胜利将是对全人类的贡献。
  沙拉尼强调,阿富汗经历了20年战乱,现正在进行经济重建。阿富汗感谢中国的慷慨援助和支持,也欢迎中国企业到阿开展合资合作。阿富汗期待与中国拓展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