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2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一周视线

我国是小麦生产第一大国,长期以来也是小麦进口大国。二00二年十一月,河南食用小麦首次实现出口,人们关注——
河南小麦何以能跨出国门?
李杰 王明浩
  愁眉紧锁多年的河南南阳农民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从3月10日起,方城、邓州、唐河等县市的1万吨优质小麦源源不断地跨出国门,出口到东南亚。仅此一项可使农民增收100多万元。农民兄弟感慨地说,以前麦子卖不上价钱,现在是“优质麦卖优价”,这变化也就三四年的时间。
  2002年11月,河南粮食部门首批出口9.16万吨磨粉小麦,实现中国食用小麦出口零的突破。如今,50多万吨的小麦出口订单“让河南小麦走向世界”逐步成为现实。河南小麦为什么能走向世界?专家指出:这是近年来坚持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建立优质小麦生产和加工基地的结果。
  陷入困境一个“愁”字道不尽
  作为产粮大省,多年来,河南紧抓“多种、高产”原则不放。反映在小麦生产上,播种面积、总产量均名列全国前茅。从1995年起,河南小麦总产量稳定在200亿公斤以上。粮多本是好事,但沉甸甸的麦子带来的却是沉甸甸的忧虑:由于当年生产的麦子“吃不完、销不了”,大量积压。庞大的库存日益成为财政的包袱:粮食风险基金超额补贴一度占到省本级财政预算的1/3左右。与之相对应,小麦市场价格急转直下。
  有些农民提出:“种庄稼老赔,不如割了麦子栽果树”,不少地方甚至出现“毁麦改种”的势头。
  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认为:“河南80%的耕地种的是小麦,但我们的品质比不过人家,价格方面也没什么优势。给小麦找到出路,就是给河南农业找到了出路、给农民增收找到了出路,同时也是农业应对国际竞争的一条新路。”
  固守传统模式的河南农业,终于走到“十字路口”。
  穷则思变调整结构现生机
  河南小麦、河南农业如何实现“中原突围”?“问题的关键在于走活小麦这盘棋,构筑粮食主产区农业产业新优势。”河南省开始以优质小麦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为重点,全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
  在省农业厅,省农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魏振宇向记者讲述了河南小麦、河南农业“穷则思变”的探索历程:
  从1998年起,河南以“专用化、优质化、多样化”为方向,对小麦结构实施大规模调整。根据市场需要,通过更换品种、规模种植、产销衔接等措施,尝试在不同生态区域种植不同类型的优质专用小麦。
  经过多年的努力,河南优质专用小麦出现面向市场育种、规模化连片种植、产销衔接订单收购的产业化开发局面。郑州9023、高优503、豫麦34、河北8901等优质小麦品种的品质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统计,目前优质小麦每公斤市价比普通小麦高0.10元,按亩产500公斤计算,在投入相同的情况下,种一亩优质小麦农民实际增收50元。在新乡市,不少农民说“种麦的吃不上自家麦”——并非不够吃,而是他们种的优质小麦“种多少卖多少”。近3年来,新乡市优质麦面积由80万亩增加到330多万亩,农民从中增收上亿元。
  省农业厅农技推广总站站长、小麦专家段藏禄告诉记者:以前,食用小麦不能出口的主要原因是质量不达标;现在,河南优质专用小麦已发展到2170万亩,占全省小麦播种总面积的1/3,并初步建成了豫北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豫中中筋小麦生产基地、豫南弱筋小麦生产基地,小麦品质大幅度提高。前不久,路透社将郑州小麦列入其全球硬质小麦出口报价单,与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传统出口国的小麦并列。
  保持清醒欣喜背后有隐忧
  国产小麦跨出国门,令人鼓舞。但专家指出,由于在生产中固有的“先天不足”很难克服,我们虽然能培育出很好的小麦品种,但进行市场化大规模生产却很难。不仅如此。河南小麦产业化经营格局还没有成形,小麦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等还不到位,农业结构调整有待进一步深化。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样一桩怪事:原阳县祝楼乡是优质强筋麦的适宜区,现在优质麦种植面积由近3万亩退回到不足1万亩。西圈村农民冯建国2000年种了10亩优质麦,但因为是一家一户搞种植,缺乏技术指导,田间管理也跟不上,结果:种出来的小麦纯度不够,厂家不收。从去年起,老冯又种起了普通麦。
  这是咋回事?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处长王军茂告诉记者,在诸多农作物中,小麦是最适宜全盘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容易实现产品标准化的作物。但在农村分散生产的模式下,家庭是独立的生产单位,让一个村统一种植一个品种很难,标准化生产更难实现。这是制约小麦生产市场化的“先天不足”。2001年,河南优质小麦3000亩以上连片种植的仅占优质麦面积的46%。小麦商品化率只有30%多。
  魏振宇认为,真正把“小麦经济”做大做强,必须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发展订单农业,搞好产销衔接,拉长产业链条。金象麦业集团是河南最大的面粉生产加工企业之一,日处理小麦620吨,年销售收入2.9亿元。近年来,金象集团在10个县市建立种植基地20万亩,每年按合同收购优质小麦4000万公斤以上,平均价格比普通小麦高20%—25%,每年可使农民增收近千万元。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挑战也是机遇
胡健
  我国加入WTO后,人们最担心的莫过于我国农业将受到的挑战。但回首过去的一年,我国农业波澜不惊,并且亮点频现:首次实现食用小麦出口,玉米出口近1000万吨,同比增长83%以上,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河南小麦的发展做了很好的说明。
  河南是我国第一小麦生产大省,全省的小麦产量占全国的1/5以上。但优越的资源优势并没有变为经济优势,反而成为库存的压力。但正是因为受到冲击,走到了“十字路口”,河南加快早就应该进行的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了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力度;优化区域布局,尝试在不同生态区域种植不同类型的优质专用小麦;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布局、播种、收获、储存等各方面都有一系列的质量保证体系。可以说,食用小麦的出口是这些改革的结果。
  食用小麦的出口,为河南小麦产业带来了良性循环发展,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而且创造了多重效益:树立了形象,改变了国外对中国小麦质差价廉的看法,为河南小麦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形象;找到了销售的渠道,打开了国际市场,为积满仓库的河南小麦找到了新的出路;推动了改革,严格按国际市场运作规则出口,加快了粮食流通的市场化步伐,为今后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河南小麦的发展证明,挑战并不可怕,关键是变压力为动力,顺潮流而动,加快内部的改革,挑战也就成为机遇。河南食用小麦的出口,对其他行业迎接加入WTO的挑战是有借鉴意义的。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文化构成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
 浙江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本报杭州5月25日电 记者袁亚平报道:现在到浙江各地去看一看,人们惊喜地发现,文化已成为浙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浙江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
  在浙江,省、市、县全部实现有线电视光缆联网,乡镇和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率分别达到93%和65%。去年,浙江省投入“入户工程”建设资金1.3亿元,今年底全省自然村将基本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总投资近20亿元,占地200多亩的“西湖文化广场”正在建设中。企业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红红火火。
  浙江省现已组建了3家省级报业、广电、出版集团,4家市级报业、广电集团。省新华发行集团实现了对全省新华书店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和计算机联网,建立了集代理、采购、仓储、发运、结算功能于一体的物流配送中心。浙江正积极推动面向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文化产业合作,组建跨地区、跨行业、多媒体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
  全省已形成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区块。绍兴的工艺美术业有相关制造企业157家,全年营业收入达23.18亿元。义乌市有印刷企业640家,总产值近20亿元。金华东阳的影视旅游业、浦江的水晶书画业等都具有相当规模。
  一大批工商企业近年纷纷涉足文化产业。全省共有民营文化企业4万余家,投资总规模达到230亿元以上,营业总收入近300亿元,从业人员47万余人。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安徽部署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
 放开收购价格 放开购销市场 “暗补”转向“明补”
  本报合肥5月25日电 记者刘杰报道:安徽省5月22日就扩大农村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召开专门会议,部署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以“两放开、一调整”为内容的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这是继农村税费改革之后的又一项重要改革。
  经国务院批准,安徽省去年在来安县、天长市率先进行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省委、省政府在此经验基础上决定在全省全面推行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
  粮食补贴方式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两放开,一调整”。两放开,就是从2003年6月1日起,全面放开粮食收购价格,不再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实行随行就市收购;放开粮食购销市场,支持和鼓励各类经营者参与粮食收购和经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按市场价收购农民余粮,与其他粮食经营者公平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一调整,就是调整粮食补贴方式,取消在流通环节对新收购粮食的补贴,改为按照世界通行的做法,将原来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使农民得到的间接补贴直接补给农民,由“暗补”转向“明补”,这是粮食补贴方式改革的核心内容。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疫情趋于缓和 不能掉以轻心
 卫生部部署下一阶段防治非典工作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记者朱玉)在非典疫情趋于平缓之际,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25日表示,绝不能掉以轻心,如稍有不慎,疫情就可能出现反复,甚至功亏一篑。
  在25日召开的全国防治非典卫生厅局长电视电话会议上,高强说,从整体上看,目前防治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仍十分艰巨。一是全国还有2300多名临床诊断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有1600多名疑似病人在接受隔离治疗和观察。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任务仍很繁重;二是北京和周边地区疫情缓解的趋势还不稳定,仍要密切注视,防止反弹;三是一些农村地区的防治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和疫情扩散的隐患;四是非典型肺炎是人类至今尚未完全认识的疑难病症,传染性较强,流行特点还没有完全掌握,鉴别诊断和治疗仍有一些困难。
  高强说,广东等疫情早发地区,要充分认识非典疫情的复杂性和反复性,进一步巩固防治成果,防止疫情反弹。北京及华北地区仍然是全国防治工作重点,要狠抓薄弱环节,实施积极防御方针,继续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要抓紧研究人口流动增加、农民工返城、学生返校等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对策,防止疫情出现反复。疫情较轻地区和无疫情地区,要继续重视做好防治工作,力争不发生新的病例。广大农村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实行群防群控,坚决防止疫病在农村蔓延。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奋战在抗非典第一线

危急时刻冲上去
——记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党员
本报记者 李士燕
  在对抗非典的战役中,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担负着寻找病原体和流行病学调查的艰巨任务,两项工作都要与病毒和病人打交道。从2003年1月3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首例非典型肺炎报告至今,中心党委和各支部就成为这场战斗的指挥中枢。“关键时刻站出来,危急时刻冲上去”,是群众对共产党员们的评价。
  领导一线指挥是最有力的动员
  今年1月3日,出差在外的广东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中心主任邓峰听到河源发生了传染性肺炎病例的报告后,立即派出流行病研究所、微生物检验所3位专家赴河源市。他们连夜调查,次日清晨就写出调查报告。春节刚过,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众多医务人员在救治时受到感染,向省疾控中心紧急求救。邓峰闻讯后,立即与流行病学专家赶到医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改隔离消毒等具体措施。
  在广东疾控中心,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靠前指挥的是党委一班人。党委委员、副主任林锦炎两次带队前往发病最早的中山市各医院,进行病原学及流行病学调查,他参与起草的《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调查报告的通知》,上报省卫生厅后即印发全省,为抢救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以后,林锦炎又带领调查组人员夜以继日攻关。4月2日,他们初步认定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这一结论在以后的实验中得到证实。
  最危险的地方活跃着共产党员
  3104份样本、9000多项次的实验、11份重要报告和指引,记录着广东疾控中心3个多月来的工作。在最危险的地方,最紧要的关头,总是活跃着共产党员的身影。
  流行病研究所的李灵辉是一名普通党员,得知中山市有疫情,他当即向领导请命。7个有疫情的城市,他奔波了5个。
  2月中旬,得知收治非典患者的几家医院出现院内感染,消毒杀虫所党员张贤昌、邹钦提出了一套“非常规”消毒隔离方法,被许多医院采用。
  由免疫规划所党员林伟生牵头的调查组,为广州市3家医院肺部感染病人所作的调查报告,提出了科学、具体的防治措施;微检所党员陈经雕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在抗击非典中及时吸收新鲜血液
  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了一大批年轻同志。
  微检所的刁丽梅说:“经过这场战斗,我对党员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一直在基层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医师黄少玉在思想汇报中写道:“我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力投入到防非典斗争的一线。”
  要求入党的同志不但这样说,更是自觉地这样做。除夕之夜,梁文佳一家人正准备吃团年饭,突然接到通知要去某医院太平间对一名病人尸体采样,他仅对家人说“单位有急事”,就离开家;大年初二,梁文佳的妻子入院待产,但卫生厅防非典的紧急会议要他参加,他咬咬牙,扭头走出了产房……
  “五一”前夕,在抗非典斗争中表现突出的吴承刚、梁文佳、黄少玉、刁丽梅等15位同志庄严宣誓,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北京向11个省市捐赠防治非典物资
  本报北京5月25日讯 记者阎晓明、王建新报道:在北京非典型肺炎疫情趋于平稳之际,北京向陕西、四川、甘肃、重庆、湖北、黑龙江等11个省市捐赠的一批急需的防治非典物资,昨天开始装车发往各地。据了解,北京此次共组织了110台呼吸机、11万套防护服、110万只口罩、110万瓶消毒液,分别捐赠给11个省市。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图文广角

治重症 零感染
 宣武医院平静不平凡
  目前,北京宣武医院共收治非典患者170余名,其中20名重症患者在监护室受到特殊治疗和护理。5月25日下午,宣武医院重症病房护士长韩景璐指着监护室电脑屏幕对记者说,大部分病人的情况都在好转,已经有几位重症患者由监护室转到了普通病房(图1)。当天,已经在抗击非典前线奋战了3个星期的医护及后勤人员进行了血常规及胸片检查(图2)。结果表明,400余人无一感染。他们将于5月26日把“接力棒”交到该院第二梯队的医护人员手中。
  本报记者 刘毅摄影报道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百姓身边事

六月一日起
全国统一使用新版健康申报卡
  新华社广州5月24日电(颜园园、陈冀)记者日前从广州白云机场获悉,按照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及民航总局的规定,从6月1日开始,民航总局、铁道部和交通部将统一使用改版后的健康申报卡,以结束目前运输系统健康申报卡样式不一的现状。
  据记者了解,新版健康申报卡使用中、英两种文字,正反两面印刷,要求旅客提供更详细的家庭住址以及包括家庭、办公和移动电话在内的联系电话,此举将为密切掌握旅客行踪、减少联系障碍提供便利。
  此外,针对以往部分旅客虚报或瞒报的情况,新版健康申报卡特别在背面印制了“如有隐瞒或虚假填报,将依据有关法律予以追究”、“申报卡如有缺失,承运人有权拒绝登车(船、机)”等填报须知,进一步明确了旅客的义务及承运人的权利。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每日疫情通报

卫生部公布非典型肺炎疫情
 至5月25日我国内地累计报告5316例
  ①北京排除原临床诊断病例4例(其中医务人员1例)。
②内蒙古排除原临床诊断病例2例(其中医务人员1例)。
③河北排除原临床诊断病例2例。5山西排除原临床诊断病例1例。(附图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