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22日人民日报 第14版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记者调查

滥用膨大剂 “宠儿”变“弃儿”
本报记者 周朗
陕西省周至县出产的猕猴桃曾热销各地,但是近年来其品质和声誉都急剧下降,特别是去冬今春,猕猴桃滞销,冷库中的成品果大量腐烂变质,一些果农和冷库经营者因此蒙受重大损失。究竟事出何因?记者调查揭出真相——
  周至猕猴桃烂库现象普遍3月18日清早,细雨霏霏。在知情人的指点下,记者来到陕西周至县哑柏镇阳化桥边,看见这里近百米长的河护坡及道旁,堆满了腐烂变质的猕猴桃。记者询问路边农民:“这么多烂果是谁倒的?”农民回答:“是周围冷库倒的。今年烂果特别多,冷库没办法处理,只好用车拉到这里倒掉。你们沿着河边走,还可以看见很多被倒掉的猕猴桃烂果。”
  哑柏镇阳化气调冷库坐落在西安市至宝鸡市的国道旁,大门外两边各堆着一大片烂果(见图),院内码放着不少木箱,里面盛着刚出库的猕猴桃,近前翻看,其中很多已长了霉斑。冷库经理侯宏光介绍说,“我们这个冷库是1994年建的,设施在周至县548座猕猴桃专藏库中算是比较好的。去年秋季收购季节,冷库贮藏了600吨猕猴桃,收购价平均每公斤1.2元。由于市场滞销,猕猴桃卖不出好价钱,所以一直不想卖。春节之后,库里的猕猴桃发生霉变,而且快速蔓延越烂越多,到3月中旬,几乎有一半果子坏了。现在正想方设法联系果商,希望能尽量多推销一些。因为果品质量差,每公斤出库价最低仅0.4元,最高才1.1元。附近冷库的情况都和我这差不多,赔惨了。”
  周至县农业局局长李明毅承认,“由于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去冬今春猕猴桃库内损耗大于往年。”他分析这一情况时讲了多方面原因:去年收果季节气温较高,有的冷库超容量入库,短时间内库温难以降到标准温度,加上把关不严,部分次果进了库,留下很大隐患;果农自建冷藏库骤增,管理技术薄弱,贮藏保鲜水平低;等等。他特别指出:“生产季节,果农不同程度地使用了果实膨大剂,致使果品质量下降,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滥用膨大剂遭受市场报应
  周至县司竹乡金官村65岁的王国章老人回忆说:“1995年前后,猕猴桃的出园价每公斤能卖到6元多,以后种植猕猴桃的人越来越多,为了高产有人开始使用膨大剂,果子个大外型好看,果商愿意要,可果农心里都清楚,自己不会吃这种果子。今年我家没有施用膨大剂,烂果不多,但是果子个头比较小、果商也不清楚用没用膨大剂,所以牵连我家还有1万公斤猕猴桃没卖出去。”
  陕西省果业管理局副局长刘玲接受采访时说,膨大剂的学名叫哔效隆,是一种植物生长激素,能够刺激植物细胞分裂,产生果实膨大的效果。在猕猴桃生长期间,如施用膨大剂,亩产可增加30%至40%,未施用膨大剂的猕猴桃,单果重100至120克,施用膨大剂后,单果可达150克左右,甚至能长到180至200克。猕猴桃原本酸甜可口,果肉颜色是翠绿色的,贮藏期较长;施用了膨大剂的猕猴桃虽个大,但水多、味淡、食用口感差、果肉色泽变黄,而且不耐贮藏。前几年,在果品市场上,猕猴桃很受消费者欢迎,价格也高,于是,一些果农为追求高产而超量施用膨大剂。在一段时间里,膨大剂的确使果农增收了,可好景不长,很快消费者不仅从口感,更是从食用安全的角度考虑,对施用膨大剂的猕猴桃心存疑虑不敢吃了。
  刘玲副局长说的是实情。离京前就听同事说,周至的猕猴桃不能吃。在西安见到的熟人也不客气地讲:“现在的猕猴桃味不对了,别说是买,就是送给我也不要。”
  品质才是立足市场之本
  猕猴桃原是生长于我国秦岭山区的一种野生果,因其口感好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C及多种微量元素,深受人们欢迎。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一些地区陆续发展人工栽培猕猴桃技术,这方面陕西省走在各地的前面。特别是陕西周至县,由于地理条件适宜,人工猕猴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如今,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13.5万亩,是我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当地选育的“秦美”猕猴桃,在第二届全国农业科技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享誉全国。
  猕猴桃是周至县的支柱产业。1998年以来,周至县猕猴桃产值年逾2亿元,为当地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去冬今春,情况发生逆转。烂库发生在贮藏环节上,反映的是销路不畅,根本原因则是由于使用膨大剂造成果品质量下降。
  李明毅局长说,周至县领导对施用膨大剂的危害很清楚,也连续几年采取措施查禁。特别是2000年,县里在猕猴桃生长的关键时期,派出大批干部下乡分片包干到果园查禁膨大剂。那年全县80%的果农没有施用膨大剂,猕猴桃的内在质量好,可是个头相对较小,外观上不如外县那些施用膨大剂的猕猴桃,结果果商不愿意要。这样一来,果农对县委、县政府有意见了,因此影响了县里查禁膨大剂的决心。2001和2002年,查禁力度明显减小,大概只有20%至30%的果农不用膨大剂。
  就在周至县对查禁膨大剂手软的时候,市场却毫不留情。刘玲副局长说,不讲科学,盲目追求大果、高产,自然会遭到市场的报应。事实告诉人们,只有优质商品才能站稳市场。现在,膨大剂给猕猴桃果品带来的危害已经显现。3月底,省果业务员管理局已下发文件,在全省范围内全面禁止施用膨大剂。
*    *    *    *
编者的话
 周至猕猴桃由市场的“宠儿”成为“弃儿”的变化令人深思。
  相关部门和一些果农赚钱心切,盲目施用膨大剂,使猕猴桃因好看而一时卖出好价钱。但好景不长,这种中看不中吃,甚至吃了有损身体健康的猕猴桃没过几年理所当然不再受消费者欢迎,被市场冷落。这个事实告诉人们,揠苗助长、急功近利只会适得其反;在商品经济中,违反自然规律、科学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不会有好结果。
  恢复和重塑周至猕猴桃的声誉,必须认真汲取教训,尊重科学,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和指导,引导果农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把精力和时间用在猕猴桃品种的改良和优化以及拓展市场上,不能再干揠苗助长、自毁生路的蠢事。(附图片)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

垃圾成堆
——盂县非典防治指挥中心门前见闻
  5月13日上午8时30分,山西省盂县非典型肺炎疫情防治指挥中心门前的垃圾不知被何人点燃,一时间,烟雾弥漫,臭气熏天。据现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介绍,这些垃圾已很长时间无人清理。在现场我发现,垃圾中还有盂县非典型肺炎疫情防治指挥中心倾倒的防治非典方面的材料。
  1、崭新的“盂县非典型肺炎疫情防治指挥中心”牌匾。
  2、燃烧的垃圾烟雾弥漫,臭气熏天。
  3、垃圾堆中的非典防治材料。山西盂县998信箱 程瑜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在本报读者接待室

鱼台县97级中等师范毕业生
 教师编制问题有望解决
  2002年12月底,山东济宁市鱼台县籍97级(2000年毕业)中等师范毕业生代表来本报反映,他们这届毕业生由县教委统一分配到各乡镇农村中小学临时代课已两年多,但仍未纳入国家教师编制。2001年鱼台县竟招考了一大批非师范生当教师,这种做法有悖于济宁市关于“师范生源不足的县市区,还可采取考试的办法择优录取适合做教师工作的非师范类毕业生到各级各类学校任教”的规定。2001年县里招考教师时,也让这批中师生参加。但由于备考时间短,且考试科目与中等师范教育内容不同,致使许多中师生“落马”。也就是说,许多非师范类毕业人员进入了该县中小学教师队伍,而他们这批中师生中,还有不少人至今仍未纳编。
  今年1月8日,本报群工部将鱼台县97级师范毕业生代表来访的反映材料转给山东省教育厅处理,并请他们将查处结果函复本报。4月份,本报分别收到山东省教育厅学生处、济宁市教育局的回复。回复说,他们对此事十分重视。山东省教育厅学生处责成济宁市教育局人事科进行调查处理,对毕业生反映的问题予以妥善解决。济宁市教育局党委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并向市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又与市人事局有关领导多次前往鱼台县协调,责成鱼台县尽快拿出处理办法。鱼台县委、县政府在完成换届选举后,专题研究来信反映的问题,并形成如下意见:一、2001年县里招考录用的225名教师,根据一年来的表现,由县人事局、教育局组织考核组到用人单位全面考核,合格者方可正式纳编。二、2000年末就业的师范类毕业生不再进行考试,已经代课的同2001年考选教师一并进行考核,合格者办理录用手续;没有代课的,由县人事局、教育局组织人员对其面试,合格者办理录用手续。目前,对有关人员的面试考核正在进行中,有关录用手续即将办理。三、今后所缺教师,首先从2001年以后师范类毕业生中招考,不足部分再向社会招考,考试时加强领导,从严组织,并请有关部门进行监督。(本报记者 邓晓霞接待并整理)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观察台

医院 别让药价公示成摆设
江苏徐州市
  为体现患者的知情权,增加医院就诊收费的透明度,如今许多医院都在大厅内将常用药品价格、诊疗费用等公示。笔者发现,目前江苏徐州市部分医院医疗价格公示存在不规范、不完整问题,难以满足患者需求。
  去年12月15日,国家计委、卫生部等部门联合制定并实施的《医疗机构实行价格公示的规定》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向公众提供医疗服务时,必须实行价格公示。公示内容应包括药品价格、医疗材料价格及医疗服务价格。其中,药品价格公示的内容应包括:药品的通用名、商品名、剂型、规格、计价单位、价格、生产厂家、主要的中药原料产地等,并应明示是否为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对实行政府定价的药品,还应公示其最高零售价及实际销售价。
  目前,我市医疗机构主要通过电子触摸屏、电子显示屏、公示栏、公示牌、价目表等方式公示药品价格。但我们近日察看了市区多家医疗机构,发现其药品公示大多不规范:有些医院只公示药品的名称和价格,未公示产地,有些医院公示的药品规格和剂型让人看不懂;一些规模较小的医院甚至根本没有药品公示。
  徐州市淮海西路一家医院用于药品公示的电子显示屏已停止使用。其它几家较大医院的大厅内虽有多媒体触摸查询系统或价格公示栏,但均未能将药品的通用名、商品名、价格、生产厂家、是否为国家医保药品等一一公示。在解放南路的一家医院,我们看到几位患者对照医生开出的药单进行查询,但查了半天也没查明白。据患者说,不少医生开药时写的都是药品的通用名,而医院公示的药品名称大多很专业。一些医院对新近调价的药品价格更新也不及时。
  很多患者希望医院在公示药价时能更细一点,真正让患者享受应有的知情权,别让药价公示成为“应景”的摆设。(江苏徐州市 杨忆津
张仕宝)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街谈巷议

应急条例出台 彰显政府高效
江苏淮安市 单士兵
  5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了国务院第376号令,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这标志着我国进一步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当前正处于抗击非典的关键时期,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机制亟须进一步完善。出台这一条例,实际上就是总结了前一段抗击疫情工作的经验教训,为今后及时、有效地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建立起“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法律制度。此条例的迅速出台彰显了政府办事效率的提高。从4月14日国务院第四次常务会议提出抓紧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到5月7日国务院第七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至9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公布施行,历时不到一个月。内容科学、可操作性强也是条例的一大特点。条例设立了很多“高压线”,并针对违反条例的行为设定了合理、适当的责任追究制度,使打赢非典防治这场硬仗有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街谈巷议

疫情报告公开
意义非同小可
河北滦县 杨迎新 刘学宁
  抗击非典战役开始以来,我们最关心也是每天必看的,是电视、报纸上公布的当地及全国的疫情报告,周围的人也大都如此。疫情报告的公开,给了我们不同以往的感受。
  新鲜感。在我们的印象中,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新闻媒体上定时、详细、如实地公布疫情,几十年来恐怕是首次。以前,即使在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后,对传染病所实行的也大都是“通报”的办法。能否依法公开疫情,不仅关系到公共卫生秩序和公民的健康及生命安全,也是政府工作是否透明、是否依法行政的一种体现。从这个角度说,公开报告疫情意义非同一般。
  责任感。每天公布的疫情报告,令人震撼,也令人警醒,一种避不开、推不掉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踏实感。疫情报告把实底亮出来后,我们踏实了许多,头脑也更加理智、清醒,能根据疫情报告,主动调整自己的饮食起居,一些谣传、流言也没有了市场。
  每日看似简单的疫情通报,竟对人们有这么大触动,连我们自己也觉得奇怪。仔细思量,这是获得知情权的结果。知情权的魅力与效应,恐怕还不止于此。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街谈巷议

整治随地吐痰 必须加大力度
四川自贡市 华文
  近悉,为减少非典的传播途径,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关专家强烈呼吁整治随地吐痰问题,上海、北京、深圳等地也加重了对随地吐痰者的处罚,对此我非常赞同。我认为,整治随地吐痰问题已刻不容缓。
  俗话说,“病从口入”,从另一角度看,也可以说“病从口出”。这次非典疫情的传播警示人们,随地吐痰危害极大,绝非小事。患传染病病人的病菌、病毒,往往通过其唾沫、痰传播、扩散。鉴于随地吐痰是传染病得以发生、传播、流行的一大祸根,因此从不随地吐痰做起,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实在必要。我认为,要杜绝随地吐痰行为,必须严加整治。有必要运用重罚等手段对随地吐痰者严加惩处,加大立法、执行和监督的力度,让恶习不改者承担相应的后果和责任,促使其痛改前非。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街谈巷议

减少车辆污染 乘客尤应自律
湖南祁东县 蒋少华 陈鸿飞
  公共汽车是城乡居民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平时人们并没太注意穿梭在城市特别是城乡的公共汽车已成为流行性感冒、皮肤病、红眼病、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重要传染源。肆虐的非典唤醒了人们的公共卫生意识。
  为抗非典,目前我国大部分县(市)已开始了公共汽车的消毒工作,但相当一部分公共汽车特别是私营车卫生状况仍令人忧虑,坐垫污浊不堪,车窗灰蒙蒙,把手粘糊糊,无疑成了细菌滋生、病毒传播的温床。因此,对公共汽车卫生状况的监管必须加强。与此同时,乘客的公共卫生意识也有待强化。在公共汽车上,乘客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无遮无掩擤鼻涕和打喷嚏的行为随处可见。因此,要遏制公共汽车内环境污染,除了注意车辆清洁卫生外,乘客必须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注意个人卫生,爱护公共卫生,保持乘车环境的清洁,以利乘客自身及他人健康。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街谈巷议

合作隔离方式 有利农村防疫
江苏涟水县 周军霞 顾云华
  最近,我们在农村检查非典防治工作时了解到,涟水县一些农民自觉采用合作隔离的方式,防止返乡务工人员传播非典,效果不错,值得提倡。一些农户得知在外务工人员要回家时,家中有在同一地方打工、同时返乡者,主动请乡、村、组干部帮助协调,集中腾出一处居所,让这几家返乡人员居住,腾房农户的其他人员则搬到另外几家住。外出务工人员返回后,先到指定医院体检,然后直接到腾出的居所居住,居所周围划上白色石灰线,家人每天按时将日常生活用品放到石灰线内。
  农民工大量返乡是有可能造成疫病向农村扩散的主要途径。要防止非典向农村扩散,关键是要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管理,隔离是有效措施。但农村疫病防治工作由于面广量大,加上部分农民认识上的问题,存在集中隔离难问题。当政府采取一些隔离措施时,有些人有对立情绪。农民从农村实际出发,自创合作式隔离办法,可以消除返乡务工人员的对立情绪,减轻政府集中隔离的压力,有利于形成群防群控的局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