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22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教科文卫聚焦

充分介入 发挥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效果初显,但在中西医长期分离的背景下,二者在结合上仍面临一些问题需要磨合。专家认为,要让中医真正有所作为,就应该——
本报记者 王淑军
  最新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明显好过纯西医
  目前,北京非典定点医院的第一批一线临床大夫轮休,记者陆续得到中医药治疗非典的一些反馈,初步表明中西医结合的疗效大大好于纯西医治疗。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一医疗组支援长辛店非典定点医院,自4月20日至5月13日观察治疗65例病人。他们先对所有病人采用西药治疗方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必需的激素、抗生素、胸腺肽、通气等西药治疗方法。而在随机分组后,其中一组患者加用中药治疗,包括中药汤剂及静脉点滴中药针剂。中药加西药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愈后、化验检查等较西药组有比较明显的效果,目前数据在进一步统计中。
  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一医疗组支援朝阳区非典定点医院,共收治24例患者,其中重症6人。经过两周多的中西医结合治疗,2例最轻的康复期患者转至小汤山医院,5例出院,北京第一例捐献血清的康复患者赵阳是其中之一,而同时相邻的另一病区使用纯西医治疗,无一例出院。
  刚下一线正隔离休整的望京医院王泽民和李智大夫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根据他们的临床实践,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的优势在于:可降低死亡率,特别对无基础疾病患者;可减少发热天数,降低高热,从而缩短疗程;可减少激素使用,从而减少因激素导致的如内分泌紊乱、血糖升高、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24例患者中,1/4未使用激素,这批患者出院最早。比如40岁的患者马女士,全家同时感染非典,其丈夫已在北京一家定点大医院死亡,她和女儿在这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一周后体温恢复正常。同时发病的大姑姐在另一所医院西医治疗10天体温仍在39—40摄氏度,马女士已提出请求将其转来中西医结合治疗。
  尽早出台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有助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势在必行。但在临床上中西医如何结合,由于目前尚无指导性的方案,面临不少困难。5
  月20日,在由中国科协、中华中医药学会举办的中医药防治非典专家报告会上,与会专家呼吁,尽早制定出台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势在必行。
  中日友好医院始终参与一线临床的中医主任医师仝小林认为,根据广东和北京部分医院的实践经验,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效果优于纯西医治疗。虽然目前治疗非典的西医治疗方案和中医治疗方案相继出台,但基本上各自独立。因此,要真正推进中西医结合,当务之急是应尽快出台一个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使其有所依据。
  还有专家指出,目前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北京16家非典定点医院都有中医力量参与,采取中西医结合,但由于没有一个根本性方案作指导,导致各自为政,有的甚至发生争执。北京中医药大学谷晓红教授认为,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也是可行的。
  据仝小林介绍,中日友好医院根据以往的治疗经验,专门制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按病程分期对中医和西医在各期如何结合作了较细的界定,做到有章可循。自5月8日作为非典定点医院全面接治病人后开始施行,到目前效果明显,仅退热一项,近期就有11例病人3天便退热没有反弹。
  让中医药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谈中西医结合,就有其中中医药处于什么地位的问题,是作为辅助,还是充分参与。多数专家认为,当然是中西医对等。然而目前,在尚无疫苗和特异性药物的情况下,西医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虽也有效果,但所用激素和抗生素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这种情况下,依据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一些专家认为在中西医结合中,应让中医充分介入,发挥中医药应有的作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认为,这是因为中医药介入防治非典有明显的优势:一是中医在长期防治瘟病和传染病的过程中,创有多种有效的名方名药。如号称瘟病“三宝”的安宫牛黄丸、至宝丸、紫雪丹及现代研制的醒脑静、清开灵、双黄连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其卓越疗效已被大量实践证实。二是特异治疗,阻断病程。如肺纤维化是非典引起呼吸衰竭的重要因素,应用川芎嗪等活血通络中药,实践证明对阻断肺纤维的形成有较好作用。三是避免和有效减轻西药毒副作用。
  谈到激素,仝小林则进一步指出,非典临床上激素的早期大量过久应用,导致病情复杂化,病期拖延,易出现继发感染、继发出血、精神症状等一系列副作用,已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和强烈的反思。鉴于此,他们坚持不用激素退烧,除非肺片显示渗出明显,发展较快,可短期应用外,不主张早期大量应用激素。而对接治的已用过激素的病人,则采用中药治疗配合撤减激素,目前已达近百例,愈后效果良好。
  在今天以西医为主导的现代医学时代,主张在中西医结合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虽然已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给以证实,但一些人可能仍有疑问。对此,王琦认为一方面这固然是当前治疗非典临床上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还要凭扎实的临床数据和科研成果让人信服,使中医药介入非典的治疗环节及其答案清晰化,并以中西医对照证明其疗效。为此,王琦认为中医药领域要积极引进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等方法,提供新的理论、临床和实验依据,从而不断提升中医药的参与度和贡献度。据悉,由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组织包括一线临床在内的有关中医药介入非典治疗的科研项目正在展开或在总结中。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今日新语

宣传科学不能松懈
文言
  “今天出生的人迷人且具说服力的天赋,可能使他们具备了启迪人心的能力;不过,也可能是最糟的状况,变成一名骗术高超的人。”
  “有些事人力可为;有些事只能听乎天命!”……
  这些话听起来像出自算命先生之口,但它却是笔者从北京一家电台里获得。5月19日傍晚,在一档调频节目中,女主持人这样为当天过生日的听众“指点迷津”。言辞之凿凿,让人很难不相信。在科学精神被大力宣扬的今天,从广播中传出这样的声音,不能不令人诧异。是主持人的“原创”还是“言之有据”?次日,笔者在互联网上毫不费力地找到一篇含有相关内容的文章——“5月19日真心的说客”。看来不是主持人信口开河,为做这档节目着实作了一番准备。在这个网站,不只5月19日,随便输入一个日期,都会出现一个“真心的说客”。继续找寻,发现这里“占星教程”、“血型人生”、“命运魔法”等琳琅满目。一向被视为封建迷信内容的东西在这里聚集,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这些天来,围绕抗非典中出现的种种迷信活动和谣言,新闻媒体进行了旗帜鲜明的批判。事实胜于雄辩,在当前的非典攻坚战中,科学的力量得到最有力的展现。人们相信,夺取抗击非典战斗的胜利,最终依靠的是科学。许多人也掌握了防治非典的科学知识。但是非典知识的普及,并不代表科学宣传可以告一段落,也并不能乐观地认为,国人的科学精神已经很大的提升。从人们对类似“星相”“运程”等的迷信中,我们感到的依然是压力。
  人类与迷信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有人将迷信比喻成“病毒”,如果人们缺乏抵抗力,就极易感染。非典病毒破坏的是我们的肉体,迷信这个“病毒”破坏的却是我们的灵魂。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增强人们抗迷信“病毒”的能力,就需要在全社会长期培养崇尚科学的风尚。这是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共同使命。切莫为了一时口快,或者为了迎合某些人的口味,就忘记了自己的责任。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全面复课
  本报北京5月21日讯 记者赵亚辉报道:日前,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率先采用网络方式实现了全面复课。为尽可能消除非典对教学秩序造成的影响,学院委托北大商学网教育有限公司开发了囊括现有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所学150门课程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网络课堂”,全院2000多名学生可随时随地上网进行学习、作业、答疑和交流。
  2001级MBA研究生戴瑞良同学说:“学院自从停课之后,大家都在宿舍和家里自学。现在开设了网络课堂,按计划进行学习,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不会因非典受到大的影响。”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特殊的入队仪式
  5月21日,北京五一小学一年级学生李京道(右一)、李兵道在学校为他们举行的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仪式上宣誓。当天是这对孪生兄弟的生日,他们的父母在北京武警三院抗击非典一线工作,北京五一小学的老师特意为这对渴望戴上红领巾的孩子举行了这场特殊的入队仪式。
  (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摄)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克服非典诊断瓶颈 大幅提高研究速度
 非典诊断安全样品技术问世
  本报西安5月20日电 人类战胜非典有了一件锐利武器———日前,一种用人工方法获取非典(SARS)病原体样品的技术在西北大学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问世,克服了非典诊断治疗研究中获取该病病原体样品难的瓶颈,大大提高了非典诊断治疗研究的速度。
  这种技术利用最新的现代分子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在无需接触病毒活体的情况下,体外获取所需要的可用于诊断和治疗的核酸和蛋白片段,安全、简单、快速地获得靶基因的片段和靶蛋白样品,并可根据病毒体变异株的不同,提供不同基因型的特异性片段,从而大大加速了非典诊断治疗研究的速度。
  非典疫情出现以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和实验室都对这一新型疾病进行了研究,但非典病毒活体样品的极度缺乏却使他们大伤脑筋。
  世界卫生组织于5月初确定为一些国家提供病原体样品和标准品,但由于样品需求量大、来源少,很多实验室很难及时获取标准样品,同时病原体具有变异多样性,难以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及时提供多种标准样品,这就大大限制了对非典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开发。
  为了加速攻克非典诊断、治疗和预防的难题,科技部启动了非典快速反应研究项目,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西北大学生物芯片研究开发中心和陕西西大北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获取非典病原体核酸和蛋白样品的研究。在西北大学教授、国家“863”计划生物信息专家组成员陈超博士的带领下,研究人员经过一个月的奋战,终于开发出了人工快速获取非典病原体样品的新技术。(孟西安 田明纲)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来自定点医院的报道

海若寄语非典患者
本报记者 刘毅
  “只要坚持到底,配合医生治疗,就一定能拥有美好明天!”5月21日,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刘海若在接受采访时,请记者转达她对正在与非典病魔抗争的患者们的祝福。
  一年前的5月10日,刘海若在英国乘火车遭遇车祸,头部重创,深度昏迷,一度被宣布“脑死亡”。在北京宣武医院,这个坚强的女孩在经过一次次与死神的搏斗后,奇迹般地逐渐康复。
  电话中,海若的声音清楚流畅,思路也很敏捷。她告诉记者,当4月底宣武医院被征用为非典定点医院后,她回到北京崇文门附近的家中和父母住在一起,在医生的指导下,继续进行身体锻炼以及心理、思维整合训练。这段时间,非典疫情自然是她最为关注的焦点。
  回到家中后,闲不住的海若主动请缨承担了一项报道任务——每天晚上6点半与凤凰卫视主持人电话联线,报道北京宣武医院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最新情况。为了完成好电话联线报道,海若每天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疫情发展情况,电话采访宣武医院的医生、护士。对搜集到的资讯,海若还要认真作笔记并整理。
  我每天花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做这个报道,就是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非典患者坚定信心,战胜病魔。”海若对记者说。听说记者正在宣武医院隔离区采访,她请记者转告患者们,“只要坚持到底,配合医生治疗,就一定能拥有美好明天!”
  海若的主治医师、宣武医院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凌锋说,海若的逐渐康复被人们称为“海若奇迹”,这个奇迹的创造与医院的科学治疗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和海若自己的坚强自信、永不放弃分不开。
  当天下午,记者把海若的鼓励和祝福用手机短信息传递给了宣武医院非典病区的患者们。他们很快就发回短信息,感谢海若,祝福海若。14岁的小姑娘王齐轩在短信中这样写道,“我在这里挺好的,护士阿姨好极了。昨天我过生日,我和家人一共折了160只纸鹤送给阿姨们。谢谢海若阿姨,也祝她早日康复!”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科学治理垃圾 清洁生活环境(2)

统一处理医疗垃圾势在必行
江亿
  随着医疗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医疗机构生产排出的有害垃圾对环境造成越来越大的危害。这些比普通垃圾带菌量高出成百、上千倍的医疗垃圾,不仅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还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的特征,如果不对其进行严格的处理,任意丢弃、扩散到生活环境中,就会污染大气、水源、土壤和食物等,造成疾病传播,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
  目前北京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6100多家,日产医疗垃圾约60吨,且每年以3%至6%的速度增长。我国一些地方发生非典型肺炎后,非典医疗垃圾的日产生量增长了数倍,因此,医疗垃圾的处理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国家已经对医疗垃圾的处理作了相关规定。制定的排放标准也将越来越严格。
  我国多数医院沿用以往配备的小型焚烧炉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处理,且传染性医疗垃圾和普通医疗垃圾未经分类,混合处理。由于传统的焚烧设备炉型设计不能适应医疗垃圾热值和成分变化大的特点,造成医疗废弃物的高温燃烧不彻底,具有潜在危害的污染物重新进入环境,不仅危险物质不能得到彻底处理,而且还给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更为严重的二次污染。20世纪70年代曾发生过由于医疗垃圾处理不当引起乙型肝炎传播流行的事件,特别是焚烧设备的简陋使得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人癌症患病率十分惊人。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法规及卫生部有关规定,医疗垃圾不能混同生活垃圾一起处理,更不允许未经处理进行填埋,必须就地及时封闭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
  传染性医用垃圾集中焚烧处理过程中,尤其在非典时期,要整袋进料,医疗垃圾集中焚烧处理,改变了各医疗单位分散投资、不规范处理、运行费用大、处理效果不理想的局面,具有高效、节能和安全的特点。集中焚烧的规模比较大,采用先进的设备,培训专业的操作人员,可进行适当的余热利用以降低成本,进行定期污染物监测。
  应该考虑把医疗垃圾处理中心延伸到医院门口。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是今后医疗固体废物焚烧处置的发展方向。它顺应了污染治理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因此,建设专业医疗垃圾处置中心,对医疗垃圾统一进行管理、收集、运输、贮存和处置,是势在必行的。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科学治理垃圾 清洁生活环境(2)

慎待医疗垃圾 严防二次污染
郝吉明
  医疗垃圾是一种影响广泛、危害较大的特殊废弃物。非典医疗垃圾包括诊断、治疗和卫生处理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污水和患者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及垃圾,含有大量传染性病原体,其危害明显高于普通医疗垃圾,若管理不严或处置不当,极易成为传播病菌的源头,造成病毒感染。但是目前我们对非典医疗垃圾的传染性、传染过程的认识还不充分,因此,对其的处置更应慎重。
  医疗垃圾的处置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医疗垃圾的收集、转运、焚烧和二次污染物的处理,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引起重视,当然焚烧是一个核心环节。目前,医疗垃圾大多由医院自行处理,有条件的医院进行焚烧,但焚烧垃圾会造成二次污染。
  焚烧垃圾产生的二次污染物有多种形式:1.烟气污染:由于医疗垃圾成分的复杂性、性质的多样性和不均匀性,在垃圾的焚烧过程中将发生许多不同的化学反应,焚烧废气中含有大量对人体和环境有危害的二次污染物。科学证实,医疗垃圾的焚烧烟气中含有氧化氮、氧化硫、卤化氢、挥发性的重金属以及多氯环芳烃等有毒有害的污染物。如果不经过有效处理,这些污染物极有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例如,1999年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相继发生二恶英污染畜禽类产品及乳制品的事件。仅比利时一国,当年上半年就造成直接损失3.55亿欧元,间接损失超过10亿欧元。
  2.飞灰及灰渣污染:医疗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焚烧炉渣和飞灰可能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二恶英类物质,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会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对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国家相关法规明确规定,所有垃圾焚烧系统的灰渣都属于危险废物,对这些灰渣的处置,都要按照国家关于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的相关法规,妥善处置,并特别强调长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废水污染:垃圾处理处置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需要经过特殊的消毒杀菌处理,一方面减少污染物向环境的排放,同时防止这些废水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干扰。
  可以看出,一个医疗垃圾处理中心,涉及气、水、固等多个方面,既有原始病毒的处理,还有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因此说医疗垃圾的处置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进行综合的系统研究。清华大学在医疗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有较强的科研力量,具有综合的学科优势,有能力为医疗垃圾处理,减少疾病传播,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贡献力量。
(作者为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北大东盛科学论文奖设立
  本报北京5月20日讯 记者施芳报道:西安东盛集团有限公司出资1000万元设立北京大学东盛科学论文奖,首批7位知名学者今天在京获此殊荣。
  东盛集团是国内一家大型的医药企业集团,斥资设立的这一奖项旨在鼓励北京大学的教学科研人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研创新,产生具有世界影响的高水平学术成果,使北大早日跨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从2003年到2011年9年间,东盛集团将捐资1000万元作为“北京大学东盛科学论文奖”的奖励基金,其中每年拿出100万元奖励在《Nature》、《Science》等6种国际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的北大学者。首届论文奖获得者包括北大环境科学学院方精云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张传茂教授等7位知名学者。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安康教室”大型公益活动启动
  本报北京5月21日讯 记者丁伟报道:“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由中国儿基会发起的“安康教室”大型公益活动20日在京启动。
  活动以“远离疾病、预防非典”为主题,将利用募集到的善款,重点面向全国农村中小学捐建1万个“安康教室”,每个“安康教室”配备价值1万元的医疗卫生箱、科普书架、电教台和体育用品柜。首批善款将用于在北京、内蒙古、山西、河北、天津等疫情较为严重的省区市捐建“安康教室”50个。中国儿基会的捐款联系电话是:85806245;85806343。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96名高考生在家同上一堂课
  本报讯 96名学生同时在家拿起电话,听老师在电话另一端讲授高考课程,老师可点名提问,学生可随时回答,师生互动,虚拟课堂不时发出轻松的笑声。5月21日晚,精华培训学校联手北京通信,为高考复读班在家开始了复课试讲。电话会议系统参与高考辅导,在北京尚属首次。(廖文)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奥林巴斯捐献130万元设备和现金
  本报北京5月20日讯 今天,奥林巴斯光学工业株式会社为支援中国抗击非典,向卫生部捐赠了价值110万元的治疗非典急需的荧光显微镜、生物显微镜、纤维支气管镜等设备。此次捐赠由奥林巴斯光学工业及其经销总代理TKO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共同进行。5月下旬,这批仪器将被分别送至北京市卫生局非典收治定点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秦永)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总装军事医学研究所建功抗非典战场
  本报北京5月21日讯 今天下午,总装军事医学研究所将自行研制生产的3万袋“军用应急食品水”送往小汤山医院,至此,该所已将研制生产的6类、近百万元抗非典科研产品投放到抗击非典一线。
  4月以来,总装军事医学研究所面对肆虐京城的非典疫情,加紧研制和生产抗非典产品。他们开发的“军用应急食品水”一次饮用一小袋125毫升,就可维持人体6小时的正常需水量。同时,他们还加紧生产了一批透气式联体检疫防护服等防非典物资。这些防护装备都及时捐送给了北京市佑安医院、地坛医院等抗击非典一线单位。(唐振宇 刘廷伶)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军地携手打造负压救护车
  本报北京5月20日讯 记者杨明方报道:今天,军事医学科学院将根据多年防护经验研制出的救护车负压技术无条件转交给北京市。同时,北京市科委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全力配合,以最快速度将这一成果推向抗击非典第一线。据悉,由北京福田环保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改装的20辆正在服役的120救护车,将投入北京市非典救护和病人转运工作,此举将有效地保护医护人员,并防止非典病人对社会环境造成污染。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阜外医院力保患者就诊安全
  本报讯 记者白剑峰报道: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采取严格预防非典措施,力保患者就诊安全。根据规定,所有患者在测体温合格后方可进入医院;所有住院的内科患者首先要进入“隔离病房”,外科患者进入“过渡病房”,由专门的医护人员进行特殊观察和诊治,如无特殊症状,才能转入相应病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