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2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吴作栋致函温家宝
对中国抗非典表示赞赏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 近日,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致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中国政府抗击非典的坚强决心和有力措施表示赞赏。吴作栋在信中说,新方支持中国抗击非典的斗争,愿向中国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物资帮助,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在防治非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第3版(国际)
专栏:

为应对全球疾病灾害
吴仪说中国愿发挥建设性作用
我代表指出中国非典发病高峰已过
  本报日内瓦5月20日电 记者吴云报道: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长吴仪今天在此间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上表示,中国政府愿意真诚地与国际社会合作,在应对全球疾病灾害方面承担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
  吴仪在第五十六届世界卫生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发言时坦诚地指出,由于非典型肺炎是一种尚未被人类完全认识的新型传染病,在疫病发生的初期,中国政府对这场疫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公共卫生系统存在缺陷,防治工作在一段时间内有些被动。
  吴仪说:“中国政府很快意识到这一疫情的挑战性,作为敢于面对困难、高度负责的政府,我们时刻把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迅速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我们把控制疫情的蔓延作为各级政府最重要的任务,成立了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统一领导全国的防治工作。”
  吴仪指出,现在中国的非典防治工作基本走上了有序的轨道。虽然近期疫情较为平稳,呈下降趋势,但由于中国人口多,流动性大,形势依然严峻。她说:“中国抗击非典正处于关键时刻,我们深刻认识到非典防治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反复性,丝毫不会掉以轻心。”
  吴仪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从道义、资金、物质和技术等方面理解、支持和援助中国的所有国家和国际组织致以诚挚的谢意。她稍稍离开讲台,向与会代表鞠躬致谢,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吴仪还向大会提出三项建议:第一,充分发挥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卫生事务中的作用,加强国际合作。在防治非典过程中,世界卫生组织要在信息交流、人员培训、技术支持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有必要设立抗击非典的全球基金,中国愿意为此作出贡献。
  第二,建立和完善全球应急机制,提高应对重大疾病灾害的能力。各国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预防、治疗和信息通报网络,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按照共同商定的规范和途径,及时通报,以便有关国家能够正确地作出判断和应对。
  第三,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必须同步协调,互相促进。
  据介绍,在出席本次大会的世界卫生组织192个成员国代表中,吴仪和瑞士联邦主席兼卫生部长库什潘是职务最高的两名代表。
  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和各国与会代表高度评价中国政府派吴仪参加世界卫生大会。世界卫生组织候任总干事李钟郁对新华社记者说,吴仪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本届世界卫生大会,显示了中国政府对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以及与国际社会携手抗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重视。
  与会期间,吴仪还分别会见了古巴卫生部长彭顿、美国卫生部长汤普森、印度卫生部长斯瓦拉杰、西班牙卫生和消费事务大臣帕斯托尔、俄罗斯卫生部长舍甫琴科和尼泊尔卫生大臣德夫科塔,同他们就进一步加强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交换了意见。
  据新华社日内瓦5月20日电(记者丁喜刚)出席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五十六届世界卫生大会的中国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20日指出,中国非典型肺炎发病高峰已经过去。广东省的发病高峰为2月,目前发病已非常少;北京、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发病高峰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目前同样处于下降阶段。
  马晓伟还向大会着重介绍了中国非典防治的具体措施:一、将非典列入《传染病防治法》管理和法定传染病,开展监测和报告工作。二、根据疫情程度不同实行分类指导,采取巩固、控制和预案的方法。三、全力开展救治工作,严格控制传染源,及时收治患者,隔离治疗;控制病人流动,在机场、车站、口岸设立检疫站,控制非典通过交通工具传播。四、加强疫情和相关信息的沟通,完善疫情报告和信息发布制度。五、做好边缘地区的预防工作,对患非典的农民实行免费治疗。六、抓紧建立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建立监测、信息和实验室网络。七、同香港、澳门建立防治非典合作机制,向台湾提供有关信息和开展技术交流;加强同国际社会合作,借鉴国外经验;积极同世界卫生组织、东盟及美国合作,共同探讨非典救治和控制问题。


第3版(国际)
专栏:外国人士看非典与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破浪前行
——访加拿大经济学教授陈智琦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陈特安
  日前,记者走访了卡尔顿大学、渥太华大学经济学博士点主任陈智琦教授。他在散发着浓重书香韵味和充满现代办公气息的办公室里接受了采访。
  话题很自然地从当前的非典疫情与中国经济谈起。
  陈教授开门见山地指出,当前国际舆论有一种悲观的论点,认为非典疫情将使中国经济“滑坡”,甚至说什么中国经济即将“崩溃”。这种论调完全背离客观现实,纯属危言耸听。现实是,中国经济依然在快速增长,何言“滑坡”?中国正在一天比一天强盛,又何来“崩溃”?
  “诚然,突如其来、从未见过的非典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一场大灾难,中国成了这场大灾难的重灾区,经济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影响的大小,取决于非典扩散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旅游业、交通、航空、餐饮业会首当其冲”。他接着举例说,有数字表明,4月份中国餐饮业消费增长幅度比上一个月下降了1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也有所下降。但在消费领域中,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的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较小,仅占8%左右,而比重较大的制造业、农业等则没有受到影响。
  他强调指出,非典灾害属自然灾害而不是经济危机,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动摇不了中国经济的根基,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和机制依然存在。中国市场巨大,劳动力成本低廉,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对外资的强劲吸引力依然存在。中国政治稳定,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高速的经济增长已经为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经济进一步与世界接轨,其政策的透明度和成熟度大大增强,这就使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不再怀疑中国领导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心,从而也就大大增强了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因此,陈智琦的结论是“非典改变不了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趋势”。
  “事实也是这样”。陈智琦指出,据他看到的某通讯社从北京发出的消息,今年1—4月份,中国各项经济指标表现良好:中国经济增长率依然高达8.9%;工业生产增长1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7%。在华外资公司的情况也不错,如以生产休闲食品闻名的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其4月份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上升12%,出口同比增长33.3%,投资增长30.7%,4月份的投资增长2..9%。即使是在非典的重灾区北京,疫情也未阻挡北京经济快速增长的步伐。4月份,北京新批准的来自境外的投资金额达2.03亿美元,实际投资2.23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北京的经济增长率依然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长率。
  在非典肆虐之下,中国经济还能有这样不俗的表现并非偶然。陈智琦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国政府一手抓防治非典,措施果断、有效,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这就大大地减少了非典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同时,多年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积累了雄厚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上升的区间。
  “风雨过后是太阳,乌云散去见彩虹”。陈智琦对中国的经济前景深表乐观,他相信,中国经济将在赢得抗击非典的历史性战斗中破浪前行。
  (本报渥太华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世卫组织总干事呼吁
加强全球疾病监控能力
中国将建大型疾病控制中心
  据新华社日内瓦5月19日电(记者陈威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女士19日在第五十六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发表讲话,呼吁加强全球疾病监控体系的能力,同威胁公共卫生领域的各种疾病作斗争。
  布伦特兰女士指出,非典型肺炎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所面临的第一种传染病,从国际社会的应对措施可以看出,只有超越国界的合作才能建立一个更加健康的未来。
  她强调,非典是给人类敲响的警钟,从这场战役中获得的经验将有助于人类应对公共卫生领域的其它威胁。她说:“我们应该为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全球监控体系而感到庆幸,但我们依然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加强监控体系的能力。”
  她还指出,国际社会从非典事件中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经验,其中包括尽快获得疾病暴发的信息,加强卫生信息的全球共享和分享有关国家采取的疾病控制战略,以及确保发生疫情的国家能够采取有效的疾病控制措施等。
  新华社日内瓦5月19日电 据正在日内瓦出席第五十六届世界卫生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官员19日透露,中国政府计划在近期开始建立一个大型的疾病控制中心,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新的疾病控制中心将建立在现有的疾病控制中心的基础之上,根据在这次抗击非典战役中所发现的问题,在规模上更宏大,在技术上更先进,是对已有设施的扩大和强化。中国政府计划投入20亿元人民币,大约在2008年前正式建成。
  据介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长吴仪当天在会见美国卫生部长汤姆森时,介绍了中国政府的这项计划。汤姆森表示美方愿意向中方提供技术帮助,以尽快建成这个新的疾病控制中心。


第3版(国际)
专栏:

巴敦促以执行“路线图”
以北部一城市发生自杀性爆炸
  据新华社开罗5月19日电(记者王昊、刘云非)正在这里访问的巴勒斯坦外长沙阿斯19日敦促以色列切实执行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不要逃避责任和设置前提条件,并强调巴方不会放弃解决冲突、实现和平的任何机会。
  沙阿斯在同埃及外长马希尔会晤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巴方已十分明确地对“路线图”计划表明了其立场,但以色列不仅迟迟没有宣布接受这个计划,而且通过对巴勒斯坦人采取暗杀、封锁等手段,破坏落实“路线图”计划的机会。他敦促美国作出更多努力,促使中东和平进程有关各方履行义务。
  沙阿斯强烈谴责任何针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平民的恐怖袭击行动。他指出,以色列变本加厉地镇压巴勒斯坦人的做法不可能给以色列人带来安全。
  他说,埃及总统穆巴拉克19日上午同他会谈时强调,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卓越领导人,埃及支持阿拉法特作为巴勒斯坦人民选举的领导人的合法性,反对限制阿拉法特的行动自由或危害其生命安全。穆巴拉克还表示,支持巴勒斯坦总理阿巴斯以及所有希望实现和平的巴勒斯坦人。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5月19日电(记者聂晓阳、明大军)以色列北部城市阿富拉19日下午发生自杀性爆炸,有3人在爆炸中死亡,近50人受伤,其中13人伤势较重。


第3版(国际)
专栏:

乌俄签署战略伙伴关系宣言
  据新华社基辅5月19日电(记者张志强)乌克兰和俄罗斯19日在基辅举行两国首次外交部联席部务会议,并在会后签署了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宣言。
  乌克兰外长兹连科在会后联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宣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件。乌俄关系的现状落后于两国的需要,特别是在经济合作方面。两国战略伙伴关系需要充实崭新的内容。他介绍说,乌俄两国外交部联席部务会议分析了两国在各领域合作的情况,列出了今后需要加以重视的问题。双方还讨论了一系列国际问题。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说,双方必须进一步协调两国在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加强两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合作。


第3版(国际)
专栏:

欧盟防长会议宣布
欧盟快速反应部队准备就绪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5月19日电(记者冯坚)欧盟成员国国防部长会议19日在这里宣布,根据欧盟1999年12月赫尔辛基首脑会议决定组建的欧盟快速反应部队现已具备了所设计的所有行动能力。这意味着欧盟原则上已拥有在紧急情况下采取军事行动处理危机的能力。
  会议发表的《欧盟军事能力声明》说,欧盟军事能力行动计划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目前该计划正在过渡到更具挑战性的第二阶段,即通过租赁、购买装备和技术或其他途径获得具体的快速反应能力。
  希腊国防部长帕潘托尼乌和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在会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如果有必要,欧盟目前随时可以组建一支由6万人组成的快速反应部队。帕潘托尼乌还承认,欧盟快速反应能力在一些领域仍存在不足。他说,欧盟已成立了多个项目小组,负责调查欧盟快速反应能力不足的问题,并拨出2500万欧元专款用于进行防务研发。
  欧盟在1999年12月赫尔辛基首脑会议上决定组建一支拥有6万军人、约400架飞机和100艘军舰的快速反应部队,以提高欧盟在提供人道主义救援、维和及制止地区冲突等危机处理方面的能力。按照计划,该部队应在2003年具备行动能力,可在60天之内部署到指定地点,并且能够维持至少一年的行动能力。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国防部批准一百五十亿美元
开发陆军未来作战系统
  据新华社华盛顿5月19日电(记者胡晓明、谭新木)美国国防部19日宣布,五角大楼已批准一项150亿美元的陆军“未来作战系统”武器发展和试验项目,其主要组成部分是高科技坦克、遥控侦察机和计算机系统。
  国防部官员当天还说,这种未来遥控侦察机负责为陆军搜索空中和地面目标,以确定敌人的方位所在。新型高科技坦克的重量将比目前的坦克轻许多,目的是取代重型坦克和装甲运兵车。计算机系统则将把所有车辆、武器系统与士兵和指挥员连接起来,以便使部队更好地了解战斗进程。负责武器采购的国防部官员考德威尔中将说,“未来作战系统”将使美国士兵在未来的作战行动中拥有压倒性优势。
  据介绍,波音公司和国际科学应用公司将得到上述项目总经费中的1/3,并采取合作方式发展这一武器系统。其他经费则将由生产坦克、计算机系统和其他设备的合同商分享。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提出,要把陆军建成一支更快速、更轻便和更具有战斗力的部队。按照美国国防部的设想,到2010年底用这一武器系统装备一个陆军营,到2015年再装备5个陆军营。这一武器系统发展成功后,24吨坦克将取代目前的70吨M1“艾布拉姆”坦克,22吨装甲车将取代目前33吨M2“布拉德利”装甲车。这些新型战车可用C—130运输机运送。


第3版(国际)
专栏:

  5月20日,瑞士外长米舍利娜·卡尔米—雷(穿白衣女士)徒步通过板门店军事分界线,由朝鲜一侧进入韩国一侧进行访问。卡尔米—雷5月16日抵达平壤开始访问朝鲜,她以徒步跨越军事分界线的方式访问韩国,表明瑞士愿为推动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而努力。
  新华社记者 张利摄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普京推出“强国论”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吕岩松
  俄罗斯总统普京16日向联邦议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了年度国情咨文,这是他在本届总统任期内最后一次以这种形式阐述自己的政治见解。
  同以往一样,今年的国情咨文也是以“建立强大的俄罗斯”这一思想为主线。普京指出,政治或经济衰弱总是使俄罗斯面临解体的威胁,俄只能作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在现有边界范围内继续生存下去。为了突出“强国论”的现实意义,普京详细论述了俄当前所面临的威胁。他说,国家的经济基础仍很脆弱,大部分经济部门缺少竞争力,人口数量继续减少,消除贫困工作进展缓慢。另外,俄政治体制不够完善,国家机构效率不高。在谈到国际威胁时,普京认为核扩散和恐怖主义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尤为严重的是,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正试图将俄排挤出国际市场,还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提出“过分的”地缘政治要求。为了应付这些挑战,俄必须在“可预见的将来”跻身“强大、经济发达并拥有影响力的国家”之列。
  考虑到本届任期将于明年初结束,普京将过去3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总结。他说,俄罗斯在恢复国家统一、强化政权机构、实行司法改革、完善选举制度等方面取得了成就。车臣局势也发生了积极变化,今后的重点是继续推进和平进程。俄武装力量将彻底粉碎非法武装分子的抵抗,让车臣人民过上“正常和文明”的生活。
  普京就任总统之初,明确提出人口减少、经济衰弱、国家瘫痪是俄罗斯面临的“三大威胁”。这些方面的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国情咨文中的一系列数字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最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但是危机尚未完全克服。根据去年人口普查得出的最新数据,目前俄人口总数为1.45亿。3年来,俄人口出生率提高了10%,新生婴儿死亡率也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与此同时,人均寿命却由1999年的67岁下降到64岁。经济方面的统计数字也同样具有“两面性”。比如,3年来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20%,基本建设投资增长了30%,国民收入增长了近1/3。但是目前仍有1/4的居民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更为严重的是,经济增长不稳定,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
  对此进行了分析后,普京明确指出,俄罗斯人民有能力摆脱危机并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他同时提出了2010年的经济发展目标:同2000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消除贫困,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卢布的可自由兑换,通过行政改革为发展市场经济创造有利环境。应该说,这一目标立足于现实,并非像俄某些政治家评论的那样纯属“竞选宣言”。不过,它显然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国内生产总值要在10年时间内翻一番,年经济增长率至少要达到7.2%。为此,俄罗斯无疑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同GDP翻番、消除贫困一道,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在国情咨文中被确立为“三大任务”之一。普京指出,俄罗斯需要一支强大的、装备精良的职业化军队来保障国家的和平与发展。为了实现军队现代化,俄将研制包括战略武器在内的新一代武器,并加强防御性核力量和机动武装力量。
  和内政相比,对外政策不是国情咨文的重点。不过,普京还是利用有限的篇幅阐述了俄的外交原则和重点。他说,俄希望建立“稳定的、可预见”的国际秩序来保障全球和地区稳定,必须维护联合国这一解决国际问题的有效机制。俄罗斯视独联体为“战略利益范围”,同独联体国家发展关系是其对外政策的“绝对优先方面”。普京同时还强调了与欧盟一体化以及巩固反恐联盟的重要性。
  国情咨文引起俄罗斯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普遍认为它再次体现了普京的务实风格。  (本报莫斯科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英国 工党分裂公开化
本报驻英国记者 施晓慧
  英国政府内以敢言著称的国际开发事务大臣克莱尔·肖特5月12日宣布辞职,理由是,在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上,布莱尔没有兑现关于发挥联合国作用的承诺。第二天,肖特的大幅照片和她对布莱尔的攻击言论成为英国各大报的头版新闻。这是自工党议会领袖鲁宾·库克辞职以来,第二位因伊拉克问题辞职的内阁大臣。围绕伊拉克问题,布莱尔政府先后有两位重量级内阁大臣离去,这反映出伊问题给英国执政党———工党造成的巨大内伤。
  对肖特的辞职,人们并不感到意外。肖特一直是工党内的“大炮”,在对伊拉克动武问题上,她一度是内阁中反战派的领头人物,在美英联军发动对伊拉克战争之前,肖特就曾威胁辞职,指责布莱尔在处理伊拉克危机一事上紧跟美国而不顾后果。但在库克及一些官员辞职后,她却接受了布莱尔的挽留,在议会关键的动武表决中支持了布莱尔。事后她解释,没有辞职是因为希望完成在伊拉克所需要的人道工作。但很多人批评她是政治作秀,她的政治前途已因此蒙上了阴影。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不少人认为,肖特的辞职是迟早的事。
  肖特的辞职,使工党内的分裂更加公开化。在决定是否对伊拉克动武时,曾出现工党大批议员倒戈。伊拉克战争后,便有传闻,反战派内阁可能将遭清洗。12日当肖特向首相递上辞呈后,事先未得到通知的布莱尔,在几十分钟内即任命了英国上院的阿莫斯女士接替肖特的职务。任命之快,出人意料。此间分析家认为,肖特的请辞正中布莱尔下怀。肖特入内阁6年,曾经是布莱尔的得力干将,她凡事冲在前的大炮性格,使布莱尔得以不失绅士风度地解决了不少棘手难题。但是随着他们之间政见分歧加深,她在联合国问题、欧元问题、医疗改革等等问题上频频向首相挑战,已越来越被视为内阁中的麻烦。因此,有评论说,肖特的主动辞职,又成全了一次布莱尔保持绅士风度将其清除出内阁的机会。
  肖特辞职后,在议会发表了辞职演说并接受了媒体采访。他对布莱尔的指责远远超出了伊拉克问题的范围,涉及到国内的公共服务政策和整个政府的运作形式。她猛烈抨击布莱尔的“总统式”领导作风,使新工党的执政作风变得越来越“集权化”、“独裁化”,正在使党内的团结崩溃。她在英国《卫报》和《金融时报》的访谈中说,布莱尔取得了“巨大”成就,如果他“恋栈,坏了声望,将非常可惜”。她敦促布莱尔不要寻求第三次连任,而是开始准备“体面交班”。但媒体说,她暗示把首相宝座交给财政大臣布朗,可能会给布朗帮倒忙。
  肖特不是赢家。《泰晤士报》的评论说,肖特把自己作为左派的旗帜,但是她没有像库克一样得到同事的喝彩。工党在下院的领袖里德说,肖特对布莱尔的攻击是“不公平的”。《卫报》的评论员说,肖特一直被选民看作议会里最诚实、坦率的政治家,也一直是公众认可的少数几个大臣之一。她辞职演说的最大败笔,在于她的全面批判和对布莱尔采取了个人攻击。
  工党内也没有赢家。此间的一篇评论说,虽然肖特已不具有政治实力,但她的辞职,却有可能成为工党领导地位下滑的开端。文章以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为例,指出,前大臣杰弗里·豪在议会的辞职演说给了撒切尔夫人致命的一击,成为她几年后被迫让权的转折点。当然,没有人称肖特可与豪相比,甚至她的辞职演说也不能与库克的相比。但是抚今追昔,多少事难以预料,围绕着伊拉克问题发生的诸多事情,也许已经为布莱尔政府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本报伦敦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