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21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卫生专页)
专栏:

正确认识消毒剂
卫生部消毒卫生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袁洽匡
  编者按:抗击非典,预防为主。消毒剂是人们健康生活的好帮手,而消毒剂的使用则有讲究,如不得法,轻则起不到消毒效果,重则会给人的健康造成伤害。我们组织这块专版,特意收集了卫生部颁布的有关指导原则和方法,还约请专家写了文章,旨在帮助大家按照科学方法合理消毒,打好抗击非典这场硬仗。
  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制剂,它不同于抗生素,它在防病中的主要作用是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人们常称它们为“化学消毒剂”,按照其作用的水平可分为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包括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
  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支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胞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包括含氯消毒剂、臭氧、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双链季铵盐等。
  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包括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等。
  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酯病毒,达到消毒剂要求的制剂。包括苯扎溴铵等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己定(洗必泰)等二胍类消毒剂,汞、银、铜等金属离子类消毒剂及中草药消毒剂。
  最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按其化学性质不同可分为九大类:
  含氯消毒剂: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使菌体蛋白氧化导致细菌死亡。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这类消毒剂包括:无机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10%—12%)、漂白粉(25%)、漂粉精(次氯酸钙为主,80%—85%)、氯化磷酸三钠(3%—5%);有机氯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60%—64%)、三氯异氰尿酸(87%—90%)、氯铵T(24%)等。无机氯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丧失其有效成分,有机氯则相对稳定,但是溶于水之后均不稳定。它们的杀微生物作用明显受使用浓度、作用时间的影响,一般说来,有效氯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PH越低消毒效果越好;温度越高杀微生物作用越强;但是当有机物(如血液、唾液和排泄物)
  存在时消毒效果可明显下降。此时应加大消毒剂使用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但是高浓度含氯消毒剂对人呼吸道黏膜和皮肤有明显刺激作用,对物品有腐蚀和漂白作用,大量使用还可污染环境。因此,使用时应详细阅读说明书,按不同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适当浓度和作用时间,一般说来,杀灭病毒可选用有效氯1000mg/L,作用30min。此类消毒剂常用于环境、物品表面、食具、饮用水、污水、排泄物、垃圾等消毒。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由于它们具有强氧化能力,各种微生物对其十分敏感,可将所有微生物杀灭。这类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30%—90%不等)、过氧乙酸(18%—20%)、二氧化氯和臭氧等。它们的优点是消毒后在物品上不留残余毒性,但是,由于化学性质不稳定须现用现配,使用不方便,且因其氧化能力强,高浓度时可刺激、损害皮肤黏膜、腐蚀物品。其中过氧乙酸常用于被病毒污染物品或皮肤消毒,一般消毒物品时可用0.5%,消毒皮肤时可用0.2%—..4%作用时间为3min。在无人环境中可用于空气消毒,用2%过氧乙酸喷雾(按8ml/m3计算),或加热过氧乙酸(按1g/m3计算),作用1小时后开窗通风。二氧化氯可用于物品表面消毒,浓度为500mg/L,作用30min。臭氧也是一种强氧化剂,溶于水时杀菌作用更为明显,常用于水的消毒,饮用水消毒时加臭氧量为0.5—1.5mg/L,水中余臭氧量0.1—0.5mg/L维持10min可达到消毒要求,在水质较差时,应加大臭氧加入量,3—6mg/L。
  醛类消毒剂:包括甲醛和戊二醛。此类消毒为一种活泼的烷化剂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羧基、羟基和巯基,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使微生物死亡。甲醛和戊二醛均可杀灭各种微生物,由于它们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和固化作用,并可使人致敏,因此不可用于空气、食具等消毒。一般仅用于医院中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且经消毒或灭菌的物品必须用灭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后才可使用。
  醇类消毒剂:最常用的是乙醇和异丙醇,它可凝固蛋白质,导致微生物死亡,属于中效水平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破坏多数亲脂性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醇类杀微生物作用亦可受有机物影响,而且由于易挥发,应采用浸泡消毒,或反复擦拭以保证其作用时间。醇类常作为某些消毒剂的溶剂,而且有增效作用,常用浓度为75%。据国外报道:80%乙醇对病毒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复合醇消毒剂,这些产品多用于手部皮肤消毒。
  含碘消毒剂:包括碘酊和碘伏,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部分病毒。可用于皮肤、黏膜消毒,医院常用于外科洗手消毒。一般碘酊的使用浓度为2%,碘伏使用浓度为0.3%—0.5%。
  酚类消毒剂:包括苯酚、甲酚、卤代苯酚及酚的衍生物,常用的煤酚皂,又名来苏尔,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酚。卤化苯酚可增强苯酚的杀菌作用,例如三氯强基二苯醚可作为防腐剂广泛用于临床消毒、防腐。
  环氧乙烷又名氧化乙烯,属于高效消毒剂,可杀灭所有微生物。由于它的穿透力强,常将其用于皮革、塑料、医疗器械、用品包装后进行消毒或灭菌,而且对大多数物品无损害,可用于精密仪器、贵重物品的消毒,尤其对纸张色彩无影响,常将其用于书籍、文字档案材料的消毒。
  此外,还有双胍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它们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杀菌和去污作用,医院里一般用于非关键物品的清洁消毒,也可用于手消毒,将其溶于乙醇可增强其杀菌效果作为皮肤消毒剂。由于这类化合物可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常将它们与其他消毒剂复配以提高其杀菌效果和杀菌速度。


第11版(卫生专页)
专栏:

使用消毒剂应注意什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流波
  随着非典型肺炎在我国局部地区的流行,大家的卫生防病意识迅速提高,普通百姓以前很少听说的一些消毒剂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之物。但是,如果大家对消毒剂本身的特点认识不足,对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和物品损害缺乏认识,对可能引起的人体伤害缺少防范就可能事与愿违,甚至带来新的健康问题。
  对于一般家庭,在选择消毒方法时应尽量选用物理消毒的方法,如消毒餐具宜首选红外线消毒柜和煮沸消毒;对室内空气主要是通风换气和加用循环风消毒机;洗手时,如果没有接触病人,可以只使用普通肥皂和流动水;衣物主要采用在阳光下曝晒的方法;对于地漏及下水道,不要专门加消毒剂消毒,因为这种消毒方法通常起不到消毒防病的目的,还会腐蚀管网,带来后患。
  如果采用化学消毒的方法如使用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消毒剂进行消毒,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格的消毒产品。所选用的消毒剂应是获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或者是卫生部授权当地省市批准的消毒产品,包装上有批准文号。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个别不法厂家趁消毒剂紧俏之际以假冒产品挤占市场,危害社会。为选择合格的消毒剂,应到信誉好的商店购买信誉好的消毒剂,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2.按正确方法使用。合格消毒剂的包装上都有详细的使用说明书,对消毒剂的有效成分与含量、配置方法、使用对象和范围、杀灭微生物的种类、消毒使用方法、作用浓度和时间、保存运输方法和可能的危害都有详细的说明,使用者在使用前应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采用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和某些含氯消毒剂消毒时,应带乳胶手套,戴防护眼镜。要按说明书和有关规范规定或推荐的使用浓度使用,消毒剂不是越浓越好,只要按规定的浓度使用就能保证消毒效果。用化学消毒剂进行空气消毒时,应在无人的情况下进行,达到作用时间后迅速开门开窗以通风换气,减少对物品的损害。用化学消毒剂进行环境表面的喷雾消毒时,应限制人员出入消毒区,达到作用时间后才能允许通行,避免吸入消毒剂引起人体不适或带来副作用。进行物体表面的消毒时,达到作用实际后应用清水清洗,以减少对物品的损害。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和一些含氯消毒剂对织物有漂白作用,对金属有腐蚀作用。要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尽量减少损害。
  3.包装、储存、运输要符合安全要求。有些伪劣产品的包装材料、包装方式不合格,如一元包装的过氧乙酸采用易碎的玻璃瓶,瓶盖上没有出气孔等。有些人擅自将大包装分为自制的小包装,这些都可能带来安全隐患。过氧乙酸、过氧化氢是易燃易爆品,这类消毒剂应放在避光、通风的地方,室温下保存,避免阳光直射,避开高温。使用过的消毒剂瓶盖不要拧得太紧,让气体自然挥发。
  4.消毒操作者要进行适当的学习培训。为保证消毒的安全有效,消毒操作者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了解消毒剂的有关知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消毒专家已多次通过上述媒体宣传正确消毒的有关知识。卫生部已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设了消毒咨询热线,遇到疑难问题可以拨打010—87779905。


第11版(卫生专页)
专栏:

公共场所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消毒指导原则(试行)
  一、非流行区的公共场所是安全的,平时注意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即可,一般不需专门进行消毒。
  二、流行区的公共场所除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外,需对重点部位以及人员活动频繁的室内地面消毒。
  三、能正常通风处、室外地面以及车厢等交通工具外部不需消毒。
  四、消毒的重点部位是:电梯间、卫生间及公众经常接触、使用的器具,包括:柜台、桌椅、沙发、门把手、水龙头、公用电话、电梯开关、公厕、交通工具内部等。
  五、流行区一般每日消毒一次,人员流动频繁的地方适当增加。
  六、大多数消毒药品均有腐蚀性和刺激性,消毒次数过多、消毒液浓度过大,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
  七、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消毒方式,不同消毒产品有不同的使用方法,要根据消毒对象科学合理的选择和使用。常用消毒方法请查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http://www.chinacdc.net.cn/)《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或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询问。
  八、非典型肺炎病人污染过的场所由专业队伍消毒。
卫生部2003年5月7日印发


第11版(卫生专页)
专栏: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调人员现场防护指导原则(试行)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其他有关机构的工作人员,到医院或其它现场进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时,应遵循以下防护原则:
  一、一级防护
(一)一级防护适用于下列情况
1.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
  2.对医学观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
  3.对公共场所、学校、托幼机构以及其它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
  (二)防护要求为穿戴普通工作衣帽、戴12层—16层棉纱口罩,使用4小时后,消毒更换。
  (三)每次接触后立即洗手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
  二、二级防护
(一)二级防护适用于下列情况
1.在发热门诊、集中收治定点医院污染区或其它发病地点,对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疫点或疫区进行终末消毒。
(二)防护要求为穿普通工作服、外罩一层隔离衣,戴防护帽和符合N95或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离开污染区后更换),以及戴乳胶手套和鞋套,近距离接触病人时戴防护眼镜。
  (三)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洗手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
  (四)离开污染区到半污染区时将全套防护设备交医院灭菌和消毒处理。离开疫点、疫区时将全套防护设备放入密闭污物袋封闭后带回疾控机构灭菌和消毒处理。
  三、三级防护
(一)适用于采集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咽拭子等标本的工作人员。
  (二)除按二级防护要求外,将口罩、防护眼镜换为全面型呼吸防护器(符合N95或FFP2级标准的滤料)。
  四、其他要求
(一)现场工作人员要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的卫生和保护。
  (二)参加现场工作人员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卫生部2003年5月11日印发


第11版(卫生专页)
专栏:

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
  1.地面、墙壁、门窗:用0.3%—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为500mg/L—10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150ml/m2—300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l/m2。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2.空气:房屋经密闭后,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熏蒸2小时,即可开门窗通风。
  3.衣服、被褥、书报、纸张: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分钟,或用有效氯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不耐热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纤尼龙制品和书报、纸张等,可采取过氧乙酸薰蒸消毒。熏蒸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室内(勿堆集一处),密闭门窗,糊好缝隙,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熏蒸1小时—2小时。或将被消毒物品置环氧乙烷消毒柜中,在温度为54℃,相对湿度为80%条件下,用环氧乙烷气体(800mg/L)消毒4小时—6小时;或用高压灭菌蒸汽进行消毒。
  4.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1000ml可加漂白粉50克或有效氯为2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2小时。无粪的尿液每1000ml加入干漂白粉5克或次氯酸钙1.5克或有效氯为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100ml混匀放置2小时。成形粪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漂白粉乳剂(含有效氯5%),或有效氯为50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2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小时。
  5.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15分钟—30分钟,或流通蒸汽消毒30分钟。也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为250mg/L—5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有效氯为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6.食物:瓜果、蔬菜类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分钟,或用12mg/L臭氧水冲洗60分钟—90分钟。病人的剩余饭菜不可再食用,煮沸30分钟,或用20%漂白粉乳剂、有效氯为5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2小时后处理。也可焚烧处理。
  7.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2%漂白粉澄清液(含有效氯5000mg/L)、或有效氯为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或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分钟,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8.家用物品、家具: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洗消毒。
  9.手与皮肤:用0.5%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000mg/L)或0.5%氯己定醇溶液涂擦,作用1分钟—3分钟。也可用75%乙醇或0.1%苯扎溴铵溶液浸泡1分钟—3分钟。必要时,用0.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或用0.2%过氧乙酸棉球、纱布块擦拭。
  10.病人尸体:对病人的尸体用0.5%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后尽快火化。
  11.运输工具:车、船内外表面和空间,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60分钟。密封空间,可用过氧乙酸溶液熏蒸消毒。对细菌繁殖体的污染,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7ml(1g/m3),对密闭空间还可用2%过氧乙酸进行气溶胶喷雾,用量为8ml/m3,作用60分钟。
  12.垃圾: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分钟以上。消毒后深埋。
  13.疫点内的生活污水,应尽量集中在缸、桶中进行消毒。每10L污水加入有效氯为10000ml/L的含氯消毒溶液10ml,或加漂白粉4克。混匀后作用1.5小时—2小时,余氯≥6.5mg/L时即可排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3年5月1日印发


第11版(卫生专页)
专栏:

公共场所、学校、托幼机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性消毒措施指引
  为指导、规范公共场所、学校和托幼机构的预防性消毒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公共场所和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员聚集性活动场所进行传播,特制定本方案。
  一、经常性消毒措施指引
1.公共场所、学校和托幼机构应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2.应保证空调系统的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要直接排到室外。未使用空调时应关闭回风通道。
  3.对地面、墙壁、电梯等表面定期消毒。
  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喷雾消毒可用0.1%—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为500mg/L—10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有效氯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用药量:泥土墙吸液量为150mg/m2—300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l/m2。地面消毒喷药量为200ml/m2—300ml/m2,由内向外进行喷雾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4.对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品、食饮具定期消毒。
  对人体接触较多的柜台、桌椅、门把手、水龙头等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15—30分钟。食饮具可用流通蒸汽消毒20min(温度为100℃);煮沸消毒15—30分钟;使用远红外线消毒碗柜,温度达到125℃,维持15分钟,消毒后温度应降至40℃以下方可使用。对不具备热力消毒的单位或不能使用热力消毒的食饮具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如,用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有效溴为250—500mg/L的二溴海因溶液、200mg/L二氧化氯的溶液浸泡、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消毒后清水冲洗、空干保存备用。
  5.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等,亦可用除菌消毒洗衣粉和洗涤剂清洗衣物。
  6.卫生间、厨房和居住的房间要经常打扫,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擦拭作用30分钟。
  二、发现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时的终末消毒措施指引
  1.对于体积较小的房屋进行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消毒时,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ml(即每立方米用过氧乙酸1克),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底部用装有适量酒精的酒精灯加热蒸发,密闭熏蒸2小时,再开门窗通风。熏蒸消毒时要注意防火,还要注意过氧乙酸有较强的腐蚀性。
  2.体积较大的房屋,密闭后应用0.3%—0.5%过氧乙酸溶液或3%的过氧化氢溶液,按每立方米20ml的量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1小时后即可开门窗通风。
  3.空调系统应停止使用,整个供风设备和送风管路用有效氯为500—
  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
  4.对地面、墙壁、电梯表面等进行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喷雾消毒可用0.3%—0.5%过氧乙酸溶液为500mg/L—10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150mg/m2—300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l/m2。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5.病人用过的餐(饮)具、污染的衣物若不能集中在消毒站消毒时,可在疫点进行煮沸消毒或浸泡消毒。作浸泡消毒时,必须使消毒液浸透被消毒物品,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为250mg/L—5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有效氯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对污染重、经济价值不大的物品和废弃物,在征得病家同意后焚烧。
  6.必要时对厕所、垃圾、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缸水和生活污水等进行消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3年5月1日印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