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19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一周回放
  (5月12日—5月18日)
  1、5月12日国际护士节。非典肆虐,护士这个普通的职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关注和尊重,正是这些非常时刻的勇士,为人民筑起了一道健康的长城。
  2、5月13日我国率先攻克食品、动植物及其产品中非典病毒检测技术。
  3、5月14日山东济南月庄发掘罕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此发现有望解开7000多年前一段未知文明的千古之谜。
  4、5月15日非典病毒消杀仪在长春通过鉴定。该仪器可与呼吸机连接使用,将病人排放出的病毒进行二级消杀处理,可防病房空气再度污染。
  5、5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认同香港特区政府关于淘大花园非典疫情调查报告,认为可能是“一连串的环境及卫生问题不幸地同时出现”,导致非典在淘大花园大规模扩散。
  6、5月17日2003年科技活动周在京如期开幕,“依靠科学,战胜非典”成为本年度的主题。
  7、5月18日黔金丝猴在北京野生动物园繁殖成功。这是除原产地外首次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成功。黔金丝猴栖息在贵州梵净山,目前数量仅百余只。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北京推进中西医结合治非典
13家定点医院与中医医院对口协作
  本报北京5月18日讯 记者王淑军从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获悉,日前北京市确定了13家非典定点医院与部分中医医院的对口技术协作关系,同时向有关医疗机构下发“关于中医药参与非典医疗工作的意见”,以保障中医切实介入,推进中西医结合,提高治愈率。
  这13家医院是北京16家非典定点医院中中医力量相对薄弱的,他们将分别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所属各中医院,以及北京中医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鼓楼中医医院等,共同组成中西医联合工作小组,签订技术协议,制定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协作方案,开展工作。
  据悉,至5月8日,北京地区已有733名非典患者接受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步显示效果明显。
  又讯 记者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获悉:数月来,就如何发挥中医药作用防治非典,广大医学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积极献方献策,情形感人。截止到5月9日,该局共收到献方献策598人次,其中434件来自民间,138件来自医务工作者,25件来自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
  对所有献方献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都做了及时、科学、妥善的处理,还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办法,做到对各种途径的献方献策均有回复。目前,该局已先后两次组织专家对5月5日以前的385个处方和建议进行了筛选论证,有65件在已发布的有关推荐防治方案中采纳,有71件留做参考,有46件推荐给国家非典防治科研攻关组等相关单位研究。对5月5日以后受理的处方和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于近日再次组织专家进行筛选论证。
  同时,该局还提示社会各界:献方献策是自愿行为,属无偿捐献。所献方策仅限于应用中医药防治非典的有关处方、防治方案、建议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经批准生产的中成药等。对未经国家或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生产的中药各类制剂,原则不予受理。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今日新语

  期待科普有的放矢
  廖文根
  欣闻2003年科技活动周如期举行,“依靠科学,战胜非典”成为活动周的主题。在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人们为有这样的科普活动叫好。好就好在活动有的放矢,内容对人们来说是“雪中送炭”,能帮助人们掌握防治非典的知识,增强科学防治的意识,获得战胜非典的信心和勇气。
  有的放矢是任何工作的基本要求,科普也不例外。道理虽然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国人科学素养低,是个不争的事实。作为提升科学素养最有效的方式,科普一直被人们寄予厚望。以送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活动纷纷在各地展开。但是,很多科普活动尽管主办者忙得满头大汗,场面也搞得轰轰烈烈,但老百姓却不买账,到头来收效甚微。
  “看不懂”,“想要的东西没有”,“没有多大作用”……在凑完热闹后,许多人都失望地离开。一方面是主办方为送科技绞尽脑汁,一方面是老百姓盼科技心急如焚。而一些地方变了味的所谓“科普”,更使老百姓甚为反感。一些人打着送科技的旗号,干的是商品展销的行当。一时间,许多无人问津的商店存货,糊上了“科技”的标签堂而皇之地赚着黑心钱。
  科普变了味,普通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但解决起来却不容易。“板子”打在主办者身上,似乎有点冤枉。每个活动的举办,主办者都费尽心机,对效果都有着美好的预期,没有谁会故意追求活动“失效”。
  要想让科普产生好的预期效果,首先要考虑的不是你要给群众送什么,而是要弄清楚老百姓最需要什么。笔者建议,主办方在每次搞科技活动之前,要认真了解群众的需要,开个单子,做到有的放矢。例如这次科技活动周,紧紧扣住抗击非典这个主题,就是抓住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评价科普工作的好坏最终要看国人科学素养的提升与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如果每次科普活动都能做到有的放矢,务求实效,那么国人的科学素养自然会更快地提升。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环境应急手册》
  本报北京5月18日讯 记者卢新宁报道:国家环保总局日前向全国环保系统的环境执法机构发放《环境应急手册》,并印发有关通知,对非典防治期间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该手册突出了应急处理措施和环境监测方法,便于污染事故现场处置时快速查阅。同时,该手册也适用于其他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有关的部门、单位。手册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39种常见化学品的相关知识;二是收集了与污染事故和危险化学用品相关的法律法规、推荐性应急措施。
  《手册》特别增加了包括过氧乙酸、次氯酸钠在内的12种主要消毒剂的相关资料,国家环保总局还组织专家编制了《过氧乙酸消毒液安全使用方法》。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来自定点医院的报道

  一切为了零感染
  1、5月18日,宣武医院医护人员正在吃午饭。按照规定,他们在从房间到餐厅的路上,也必须戴着口罩。
2、在宣武医院医护人员住地,宾馆客房部工作人员曹克亮正在为各房间的白衣战士们送水。    本报记者 刘毅摄影报道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网络文明工程组委会发出共抗非典倡议:
  不让互联网成为造谣传谣的温床
  本报北京5月18日讯 记者赵亚辉报道:全国网络文明工程组委会日前向网络界发出了“发挥网络优势,共抗非典倡议书”,号召广大互联网业界的从业人员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殊优势,积极服务于抗击非典的大局,不让互联网成为造谣传谣的温床。倡议得到了业内的广泛支持,已有数十家网站响应和参与。
  倡议号召广大互联网站要严格网络内容管理,揭露和打击各种蛊惑人心的谣言和其他消极言论。在此特殊时期,各个开设了讨论区、留言板等互动栏目的网站,应当加大内容监管的力度,及时发现别有用心的人发布的各种谣言,不让互联网成为造谣传谣的温床。
  网络文明工程组委会提议,全体网络内容服务商、接入服务商全面开放网络资源,采取免费或者降低收费标准的方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各网络图书馆、网校、网络下载服务商等,可在此期间向全社会发放临时性免费账号,使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能够被更广泛的人群所共享;接入服务商可以采用降低收费标准的方式,鼓励大家多上网。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电脑病毒一周播报
  本周热门病毒:泡沫人(p2p.fizzer):警惕程度★★★★,蠕虫病毒,于5月12日被截获。它利用p2p和邮件系统进行网络传播,会将用户计算机内的个人信息发送到指定信箱,并按用户地址簿向外疯狂发送病毒邮件,导致网络阻塞。
  本周发作病毒:①炸药(Nitro):警惕程度★★★☆,宏病毒,通过Office文档感染和传播。它首先会降低WORD的安全等级,然后通过WORD文档进行传播,并且破坏若干反病毒软件的系统设置,发作时弹出“OK!!!,Istimetokill!!!”的对话框,然后调用FORMAT功能格式化C盘。②非典李(Worm.Lee-based):警惕程度★★★,蠕虫病毒,通过邮件传播。它建立一个具有迷惑性的启动项进行自启动,然后向外发送大量主题为“关于非典型肺炎防治方法!”的病毒邮件,从而阻塞网络。
  本周升级版本:瑞星杀毒软件每周常规升级2次,本周将升级至15.36版,新增可查杀病毒434个。望广大用户及时升级或进行在线杀毒。如遇病毒,请拨打反病毒急救电话:010-82678800或使用在线杀毒:http://online.rising.com.cn。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服务中西部中小学
  本报讯 记者董洪亮报道:作为教育部认定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开发基地,百年树人集团服务中西部中小学,目前已经实施了“内蒙古自治区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山西太原教育信息化网络工程”等大型项目,其中含有青少年网络活动资源、多媒体农村网络信息资源、蒙语教育资源库和管理系统等。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中日友好科技示范林工程在广安启动
  本报讯 5月以来,四川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华福村的樱花竞相开放,为小平故里增添了一道亮丽的美景,标志着中日友好科技示范林工程在广安正式启动。它是由科技部、国家林业局与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体中国事务所于去年底商定的一个友好合作项目,计划用一年时间,投资210万元完成示范林一期工程。(林明 兰勇)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各地开展第十届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动
  本报讯 今年5月15日是第十届防治碘缺乏病日,全国各地以“食用碘盐,保护儿童智力发育”为主题,利用电视、广播、宣传画等形式举行宣传活动,旨在全民中普及食用碘盐,保护儿童智力发育,提高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 (杨旭 靖雨师)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新型生物防护服装面料问世
  本报北京5月18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一种抗非典一线医护人员急需的既能有效阻止非典病毒又能单向透湿排汗新型生物防护服装面料日前研制成功,并率先开始批量供货。
  山东科亿达集团公司控股的山东科特乐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家抗非典指挥部科技攻关防护组和国家科学技术部的具体指导及大力支持下,紧急调集全国技术力量,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单位密切合作,联合攻关,研制开发出一线医护人员急需的新型单向透湿排汗生物防护服面料。新型单向透湿排汗生物防护服面料具有无毒、可降解、环境友好、单向透湿排汗、抗菌和抗病毒等功效。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服务桥

  如何正确使用红外辐射温度计
  本报讯 为防止非典传播,一些机场、口岸、车站、公共场所、机关、企业、学校纷纷配备红外辐射温度计、红外耳温计来测量人体温度。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们日前就当前全国在抗击非典中使用的快速测温仪器开展校准等技术服务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建议指出,红外辐射温度计具有非接触快速测温的优点,这对减少相互传染提供了重要手段。但人体表面温度不仅跟人体温度相关,而且受体表下血液循环及导热状况和表面换热条件的影响。红外辐射温度计测量的是人体表面(额头)的温度。为使红外辐射温度计准确可靠地反映人体温度的变化,要做到:①应尽量要求被测量人处在测量环境中足够长的时间,使得被测量人的表面换热条件相同或相近。比如在机场,要在旅客到达机场候机楼10分钟后进行测量。这时候机楼通风和温度条件基本稳定,旅客前额的外部换热条件基本达到相近。②测量场所应尽量选择在室内,且避免阳光直照红外辐射温度计和被测量人的额头。③要对被测量人的距离准确估计。④人的额头温度一般低于腋下温度1到3度,这时应将发烧的腋下温度判据转换到额头温度。⑤红外耳温计是测量耳温的,1秒钟以内可测量完毕,由于人体的耳膜和耳道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较小,因此,红外耳温计能准确地测量体温。人的耳温一般高于腋下温度0.4度。这时红外耳温计示值应将发烧的腋下温度判据转换到耳温的判据。(蒋建科 卢敬叁)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首都广大科技工作者日前通过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北京市卫生局,向在抗击非典一线被感染的医务工作者发出慰问并捐款40万元。
  图为与非典病魔战斗并康复的东直门医院医生蔡阳平(右一)代表广大医务工作者接受鲜花和慰问金。    本报记者 赵亚辉摄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名家特递(18)

  注意防范室内环境污染
  宋广生
●室内环境污染被列入“十大杀手”之一
●室内空气是传播病毒的主要途径
●室内空气质量问题21%是生物污染造成的
  宋广生,高级经济师,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发表《加强我国室内环境研究,促进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论文,组织编写《室内环境质量检测标准》、《室内环境质量评价与检测手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解读》、《室内环境污染防治指南》、《室内环境污染防治宣传挂图》和《科学防治非典》等著作。
  肆虐的非典敲响了警钟,再一次提醒我们,改善室内环境,杜绝和防止室内环境污染,不仅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室内环境引发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国务院有关领导在两年前曾经批示:此事关系居民身体健康,应引起重视。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有关室内环境的一系列标准,从建筑装饰材料、民用建筑工程和室内空气质量等方面对室内环境进行控制。但是,人们往往觉得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居住条件在不断改善,认为室内环境污染是危言耸听。非典事件警示我们,必须重视室内环境污染。
  国际上一些专家研究认为,在经历了煤烟污染和光化学烟雾污染对人们健康的危害之后,正在经历着以“室内空气污染”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次污染时期。美国专家研究表明,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要比室外空气严重2—5倍,在特殊情况下可达到100倍。室内空气中可检出50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某些有害气体浓度可高出户外十倍乃至几十倍,其中20多种是致癌物。所以美国已将室内空气污染归为危害公共健康的5大环境因素之一。加拿大一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当前人们68%的疾病都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关。
  人类对室内空气污染危害的认识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某些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中,出现了一些非特异症状,这些症状在离开该建筑物之后能得到改善。由于这些症状大都与建筑物或写字楼的室内环境污染有关,世界卫生组织将此种现象称为不良建筑物综合征或建筑物综合征,并把主要表现确定为以下方面:1.眼睛、尤其是角膜、鼻黏膜及喉黏膜有刺激症状;2.嘴唇等黏膜干燥;3.皮肤经常生红斑、荨麻疹、湿疹等;4.容易疲劳;5.容易引起头疼和呼吸道感染症状;6.经常有胸闷、窒息样的感觉;7.经常产生原因不明的过敏症;8.经常有眩晕、恶心、呕吐等感觉。在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公布的《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将室内环境污染与高血压、胆固醇过高症及肥胖症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十大威胁,列入人类健康的十大杀手黑名单。
  国内外调查表明,呼吸道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其症状可从隐性感染直到威胁生命。迄今为止,已知的能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就有200种之多,这些感染的发生绝大部分是在室内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经空气传播是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病毒在室内空气中积聚到一定浓度时,就会有传染的危险。据统计,全球因空气污染导致的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每年便夺去大约400万名儿童的生命。在这次突发的非典疫情中,专家分析发现,非典型肺炎的传播很大可能是以空气为媒介,通过飞沫、飞沫核和尘埃三种方式进行。
  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室内卫生条件也在大幅度提高。但是目前人们对室内环境中的化学污染、放射性污染比较重视,往往忽视了室内空气中的生物性污染。加拿大室内环境专家的一项调查表明,室内空气质量问题21%是生物污染造成的。各种信息表明,空气微生物污染也是造成病态建筑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我国第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把室内生物污染与室内化学污染、室内放射性污染同时确定为室内空气中的三大污染控制指标,一方面说明室内生物污染对人们健康的重要,同时也说明国家对室内空气中的生物性污染的重视。这次非典病毒肆虐的事实也充分说明,室内生物性污染不可轻视!目前造成城市写字楼和家庭室内的生物污染主要有细菌、霉菌和螨虫等,有的如军团菌、霉菌性肺炎也可伤害人的性命。
  专家把室内环境污染按照污染物的性质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化学的,主要来自装修、家具、玩具、煤气热水器、杀虫喷雾剂、化妆品、抽烟、厨房的油烟等等;第二大类是物理的,主要来自室外及室内的电器设备产生的噪声、光和建筑装饰材料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等;第三大类是生物的,主要来自寄生于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生活用品和空调中产生的螨虫及其它细菌等。
  这些有害物质相互影响会加重室内污染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比如室内空气中的化学性污染会对人们的皮肤黏膜和眼结膜产生刺激和炎症,甚至会麻痹呼吸道纤毛和损害黏膜上皮组织,在这种情况下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就会大大减弱,使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并对人们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人们同样要注意室内的化学性污染,特别是新房和新装修的家庭更要注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