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1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就俄联邦车臣共和国发生恐怖爆炸事件
  胡锦涛主席向普京总统发去慰问电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4日就俄罗斯联邦车臣共和国发生恐怖爆炸事件向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去慰问电。
  胡锦涛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普京总统,并通过普京总统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对他们的家属表示亲切慰问。
  胡锦涛说,事实再次表明,国际社会反恐斗争任重道远。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一如既往地支持俄罗斯政府打击恐怖主义势力、维护国家统一的努力。


第1版(要闻)
专栏:

  就沙特首都利雅得发生多起恐怖爆炸事件
  胡锦涛主席向沙特国王发去慰问电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 国家主席胡锦涛14日就沙特阿拉伯王国首都利雅得发生多起恐怖爆炸事件,致使沙特、美国等国的许多无辜平民伤亡,给沙特阿拉伯国王兼首相陛下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发去慰问电。
  胡锦涛向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兼首相陛下及沙特政府和沙特人民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这一恐怖主义行径的愤慨与谴责,并向遇难者家属表示深切的同情和慰问。
  胡锦涛强调,中国政府坚决支持沙特政府及国际社会为打击恐怖主义活动所作的努力。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在四川考察工作时强调
  万众一心抗非典 迎难而上促发展
夺取防治疫病和经济建设双胜利
  新华社成都5月14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近日在四川考察工作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促进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万众一心抗非典,迎难而上促发展,夺取防治疫病和经济建设双胜利。
  5月11日至14日,胡锦涛和随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王刚,在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省长张中伟等陪同下,先后到宜宾、自贡、成都,就做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和促进经济发展进行考察。
  胡锦涛十分关心基层特别是农村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开展的情况。他考察了市、县、镇三级医疗单位以及交通检疫站、长途汽车客运站,并走村入户,了解防治非典型肺炎措施的落实情况。胡锦涛在成都同医务工作者以及有关方面的同志进行座谈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以对人民群众极端负责的态度,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和松懈情绪,继续抓紧抓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要统筹城乡防疫工作,做到高度重视、积极应战,加强监测、严防死守,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全民动员、群防群控,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牢牢把握防治工作的主动权,牢牢构筑起防治非典型肺炎的坚固防线。
  胡锦涛在国有企业、乡村农家、科研院所考察时,看到干部群众克服困难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发展的情景,十分高兴。他指出,我们既要看到非典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要认识到有利于发展的许多条件依然存在。要冷静观察,迎难而上,灵活应对,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实际制定促进发展的应对措施,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并采取一些特殊措施大力支持受非典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减少损失。
  考察期间,胡锦涛听取了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并作了重要讲话。他对四川省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当前非典防治工作给予了肯定。
  胡锦涛强调,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型肺炎这件大事,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这是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他指出,防治非典型肺炎和推动经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只有下大气力抓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才能保证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才能有足够的财力物力投入到防治斗争中去,才能把非典型肺炎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坚持防治非典和促进发展两手抓,说到底,都是为了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当前这个非常时期,我们要更认真、更仔细、更深入地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为夺取抗击非典和促进发展双胜利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各项要求和措施。对患上非典型肺炎疫病的农民要实行免费救治,对城镇生活困难的患者要积极开展医疗救助,保证他们及时得到有效治疗。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胡锦涛指出,夺取抗击非典和促进发展双胜利,必须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当前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落实到抗击非典和促进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去,体现到夺取双胜利的实际效果上来。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勇于迎接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善于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斗志,团结带领干部群众迎着困难前进。基层党组织要切实承担起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职责,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广大共产党员要以身先士卒的模范行动,带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形成全民族团结拼搏的强大精神力量。(附图片)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近日在四川考察工作。这是5月13日,胡锦涛在成都市锦江区水井坊社区考察。(新华社记者 樊如钧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吴邦国会见罗马尼亚总理
  表示全国人大将不断完善和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治领域的立法和法律监督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记者刘东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14日在这里会见了罗马尼亚总理讷斯塔塞。
  吴邦国对中罗关系不断发展,各领域合作日益扩大表示满意。他说,中方愿与罗方一道,不断加强两国在各领域的交往与合作。
  吴邦国说,全国人大与罗议会的交流与合作是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两国议会领导人接触不断,各专门委员会之间联系增多。全国人大新一届常委会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中罗友好,为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吴邦国在向客人介绍中国抗击非典情况时说,总理先生在中国一些地区发生非典疫情的情况下访华,体现了罗马尼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理解、同情和支持。我们抗击非典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场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我们有信心团结一致,同心同德,最终战胜非典。全国人大将通过这场斗争,不断完善和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治领域的立法和法律监督。
  讷斯塔塞说,罗中关系非常好。罗方愿增进双方政府间对话和民间交流,希望两国间业已存在的良好政治关系能推动经贸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罗议会与中国全国人大的合作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希望并相信两国议会将继续对罗中关系的发展给予支持。


第1版(要闻)
专栏:

  温家宝与罗马尼亚总理举行会谈
  感谢包括罗在内的许多国家对中国抗击非典斗争所给予的道义和物质支持
  本报北京5月14日讯 记者王小光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与来访的罗马尼亚总理讷斯塔塞举行会谈。
  温家宝说,“患难见真情”,讷斯塔塞总理访华正值中国人民抗击非典的特殊时刻,这不仅表明总理本人对中罗关系的重视,而且显示出罗马尼亚政府和人民对中国政府和人民抗击非典斗争的支持,体现了中罗的深厚友谊。相信讷斯塔塞总理此行必将对未来中罗关系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温家宝对中罗关系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建交半个多世纪以来,中罗关系一直十分密切。这期间,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两国始终站在一起,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中罗关系堪称患难之交。温家宝指出,几十年来,中罗合作范围不断拓宽,已涵盖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和卫生等诸多领域。回顾过去,双方合作富有成果;展望未来,两国关系前景广阔。中国新一届政府愿继续与罗方一道努力,推动中罗友好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温家宝提出,为进一步深化中罗关系,两国需在以下三个方面继续做出努力:一是继续保持高层互访势头,巩固两国的政治关系;二是积极扩大双边贸易、投资和金融交流,不断拓宽经贸合作渠道;三是密切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合作,对对方关切的问题给予理解和支持。
  温家宝赞赏罗方多年来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他还希望罗在加入欧盟后,为推动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温家宝介绍了中国防治非典情况。他强调,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灾害,中国政府以对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和人民都已行动起来,防治工作逐步走上规范、有序的轨道,并取得初步成效。目前,非典防治工作正处于关键时刻,任务十分艰巨,但我们已做好应对准备,并充满必胜信心。温家宝最后感谢包括罗在内的许多国家对中国抗击非典斗争所给予的道义和物质支持,并表示,中国政府愿继续加强与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合作,携手抵御这一人类面临的共同灾害,为世界人民的福祉和健康贡献力量。
  讷斯塔塞说,过去10余年中,国际形势和罗中两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两国传统友好关系没有变。两国在政治、经贸、文化等方面保持着密切合作。罗方感谢中国多年来给予罗的宝贵支持。
  讷斯塔塞赞同温家宝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建议,并表示罗方愿意加强两国政府各部门间的交流,希望与中方在投资、金融、高速公路建设和通信等领域开展合作,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罗愿参与中国西部开发,在水电等领域与中方合作。
  讷斯塔塞高度评价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他表示罗方希望加强与中方的磋商与合作。
  讷斯塔塞对中国发生非典疫情表示同情。他赞赏中国政府为防治疫情做出的积极努力和采取的有效措施。他说,他随专机带来了一些医疗设备,以支持中国抗击非典的斗争。他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和商务部部长吕福源等参加了会谈。(附图片)
  五月十四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主持仪式,欢迎来访的罗马尼亚总理阿德里安·讷斯塔塞。(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论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
  (一)“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以民族魂魄谱就的雄壮旋律。越是遇到艰难险阻,这旋律就越发激扬高亢。
  面对非典型肺炎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这旋律又一次在人们心中涌动,在祖国大地回荡。
  在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我们要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抗击非典的二十四字精神,是对人民群众抗击非典伟大精神的精辟概括,是对民族精神的新的丰富,是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夺取抗击非典斗争胜利的强大动力。
  一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斗,进入攻坚阶段;一座抗击非典的伟大长城,巍然矗立起来。
  (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心连心;以人民的名义命名的政府,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要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我们为一些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而感到揪心。”“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必须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惦记着你们,惦记着全国的孩子们。”
  面对这场灾难,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沉着应对,迅速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果断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中央财政拨出巨额专款设立非典防治基金;国家安排巨额资金建设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成立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将非典列入法定传染病依法进行管理;公布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迅速建立完善公开透明的疫情报告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
  (三)每一场特殊战斗,都需要一批特殊战士;每一次生死搏斗,都会涌现一批英雄。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广大医护人员、科研人员挺身而出,不辱使命。“这里危险,让我来。”第一批“扫雷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优秀共产党员邓练贤以自己宝贵的生命,为广大医护人员树起了旗帜。“选择了从医,就选择了奉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丁秀兰以身殉职,用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医院就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昼夜坚守在最前沿。“只要还有一名患者没有脱离危险,我就不能离开前线。”中日友好医院非典医疗组组长林江涛亲自诊治每一个疑似患者。解放军302医院74岁的老专家姜素椿抢救非典患者被感染,执意要求注入非典患者康复期的血清,“为防治非典闯条路。”在抗击非典第一线英勇牺牲的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以无私的奉献赢得了国际护理界的殊荣。中国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刻苦攻关,短短数周发现非典病原体,36小时完成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测序。广东省中医院二十余名医护人员不幸被感染,一批后继者又义无反顾顶上去。倒下一个,跃起一群,前仆后继,舍生忘死。
  (四)心相连,情相拥,爱相通。不论是首都北京,还是偏远乡村,哪里有疫情,哪里困难多,哪里就有四面援助、八方支持。
  北京抗击非典斗争进入攻坚阶段,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一声令下,全军1200名医护人员驰援北京;兄弟省区市紧急调配大批防治非典物资,源源运往首都;周边地区纷纷打通绿色通道,保障北京物资供应;有的地方全力以赴,相关企业悉数转产防非典物品;有的地方支援首都抗击非典,“要物有物,要人派人”;全国各地迅速调集血浆,保证首都抗击非典斗争的急需。与此同时,党和政府将关注的目光放在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困难的人民群众身上,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千方百计阻止非典向农村扩散。社会各界和港澳同胞、国外侨胞、海外华人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捐药。
  (五)非典威胁着每个人的健康。全国各地,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东南西北,从人口稠密的都市到人烟稀少的山寨,都在构筑抗击非典的堤坝;从广大医护人员到普通工人、农民、干部、军人、学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抗击非典守望相助、默默奉献。
  城市社区广泛动员,群防群控。社会成员捧出爱心,彼此扶助。写在志愿者旗帜上的“奉献、互助、友爱、进步”,成为千千万万普通人的自觉实践。首都数千名小学生把亲手绘成的图画装进“爱心包”,送给抗击非典一线的医护人员。北京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为父母双双上前线的小弘帅开辟了一个人的课堂。接受治疗的患者,被隔离的疑似病人,也在特殊的岗位上为抗击非典尽力。那些不幸被感染的医护人员,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以顽强的毅力将自己的患病体验告诉同伴,为人类最终战胜非典留下财富。
  (六)哪里有艰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哪里就有共产党人的奉献。
  “战斗已经打响,我怎能离开?”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梁世奎牺牲时还挂着听诊器;年仅39岁的广州胸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陈洪光以身殉职,还献出遗体继续他的未竟事业;中日友好医院抗非典一线的同志们把“共产党员”的徽章佩在胸前,将责任、形象和使命展现在人民面前。
  在抗击非典的前线,年轻一代感受着新时期共产党人的魅力,选择了共产党人的理想:“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深深感到了党的温暖,党的力量!”广州第一人民医院年轻的医护人员在非典救治火线递交入党申请书。
  (七)你的心,我的心,万众一心;你的力,我的力,千钧之力。2003年的春天,中国人民携手铸就了抗击非典的英雄雕塑,同心谱写了民族精神的恢宏乐章。
  从中,我们深切感受着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心系人民、坚定成熟,驾驭复杂局面,应对严峻挑战的能力和魄力。一个面向世界,开明开放,务实高效,坦诚负责的中央领导集体,展示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和良好形象。人们对党和政府更加信赖,更加拥护。
  从中,我们深切感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全国上下步调一致,集中力量办好大事,政令畅通紧密合作,社会各界同心协力,发挥着巨大的社会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仅仅用了七天,拥有1000个床位、达到一级标准的北京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建成启用,就是一个有力证明。即便是最偏远的山区,也能及时知晓疫情的变化;即便是最贫穷的乡亲,也能及时得到救治。
旧中国那种疫病造成的“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状况,只能成为历史。
  从中,我们深切感受着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党心民心,在危难关头,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代表人民利益的是中国共产党,冲在最前面的是党所教育和培养的优秀儿女。他们的肩膀,扛着亿万群众的安危;他们的双手,托起民族精神的魂魄。
  从中,我们深切感受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社会成员彼此关爱,更加团结。疫病让人们在空间上保持距离,心灵上却贴得更近。每个社会成员都是抗击疫病链条上的一环,个人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在人们身边生动展现,在人们心中不断升华。
  从中,我们深切感受着国民素质的迅速提高。从最初的谈“非”色变到奋起抗击,从瞬间的惊惶失措到从容应对,社会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卫生意识、环保意识、法律意识、科学意识、公德意识、文明意识显著进步。迎难而上的顽强意志,依靠科学的必胜信念,成为这场灾难给予国民素质的可贵馈赠。
  从中,我们深切感受着伟大祖国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突发的灾害,既检验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检验着我们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应该冲上去的队伍冲上去了,需要拿出的资金拿出来了,亟待攻克的医疗科技难关得到了足够的人力、物力、资金支持。人们为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祖国自豪,更加坚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
  (八)抗击非典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展现,将我们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她是凝聚力,聚沙成塔,集孤弱为伟大;她是生命力,自强不息,使绝地发新芽;她是战斗力,砥柱中流,挽狂澜于既倒。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我们民族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的力量源泉。这种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这种民族精神,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放射着新的光华。
  (九)民族精神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弘扬和培育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共产党员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也是民族精神的实践者和弘扬者。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着民族精神的内存。
  井冈山时期,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
  长征途中,形成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史诗。
  延安时期,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支撑我们夺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继而取得全国政权。
  白色恐怖中,形成了以“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了“爱国、创业、求实、献身”的大庆精神;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成为共和国昂起头颅、挺直脊梁的强劲支柱。
  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98抗洪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雄姿,成为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的旗帜。
  今天,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又为民族精神增添了一笔新的宝贵财富。
  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伟大精神的历史延续,是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十)严峻的考验,可以激发斗志,凝聚人心;巨大的压力,能够磨炼意志,砥砺精神。抗击非典的实践,锤炼着民族精神的品格;抗击非典的战场,成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课堂。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是全党全国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抗击疫病的强大合力。
  团结互助、和衷共济,就是全社会要广泛动员起来,团结一致、共同行动,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给患病群众以无微不至的关爱,给医护人员以满腔热情的支持,给发病地区以切实有力的帮助,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应对疫病的挑战。
  迎难而上、敢于胜利,就是要坚定战胜困难的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念,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沉着冷静地面对挑战,坚韧不拔地克服困难,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惊慌、不退缩、不悲观,坚定信念,顽强拼搏,坚决同病魔斗争到底。
  (十一)前一段采取的措施已开始见效,这将有利于增强人们战胜非典的信心。但是,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麻痹。形势依然严峻,斗争还在继续。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支撑我们顽强奋战,直至全胜;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正汇入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长河,推动我们万众一心创造幸福生活,拥抱美好明天。
  (十二)弘扬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负有崇高责任,应当身体力行,作出表率。
  这场特殊的战斗,是各级领导干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对领导才能、精神境界、人格力量的一次全面检验。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指示,以辩证的观点看待非典,以科学的态度抗击非典,临危不乱,沉着应对,果断决策,迎难而上。要千方百计减少发病率、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用群防群控的实际成果让群众充分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完全能够控制并最终消除疫情;用自己抗击非典的实际行动,在人民群众中弘扬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
  (十三)弘扬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需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人民群众是抗击非典的主体。抗击非典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争。在这场特殊战斗中,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休戚与共、息息相关。息息相关便人人有责。为了亲人的健康、同事的幸福、社区的安宁,需要每个人自觉投入战斗。
  责任是那样崇高,又是那样平凡。投入全部力量、无私无畏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白衣战士在履行责任,保持平常心态、坦然从容生活着的普通市民也在履行责任;坚守岗位、敬业尽职是履行责任,暂时休养、配合防治也是履行责任;捧出爱心、慷慨援手是履行责任,洁身自好、保重自我也是履行责任。人人尽一份责,人人献一份爱,弘扬抗击非典伟大精神的大合唱必将更加雄壮有力。
  (十四)弘扬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需要贯注到当前的各项实际工作中。
  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是我们党多年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在各项工作中大力弘扬这一精神,对于沿着党的十六大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弘扬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一手抓抗击非典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抗击非典的斗争,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目标中的一场遭遇战,打不好,现代化的步伐要受影响;打好了,可以加快现代化的步伐。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处理好抗击非典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用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来推动经济发展,用经济发展来支持抗击非典的斗争。
  弘扬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要善于将疫病的挑战变为发展的机遇。各条战线、各个部门特别是医疗卫生和科技战线,要通过这场斗争,找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找到发展的突破口,振奋精神,更新观念,艰苦拼搏,使各项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别要使爱国卫生、环境保护、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使预防疫病和依法管理疫病的观念深入人心;使我国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尽快建立起来;使我们民族以更加健康的体魄,更加昂扬的斗志,建设更加幸福美好的家园。
  (十五)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必将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精神活动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大更好的作用。这是唯物辩证法揭示的一条基本原理。
  把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物质力量,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决策,全面落实党中央的部署。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讲科学,以坚持不懈、扎实有力、艰苦细致的工作,变坏事为好事,化灾难为机遇,万众一心抗非典,迎难而上促发展,夺取抗击非典和经济建设的双胜利。
  (十六)历史总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磨难中曲折发展的,人类总是在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中昂首前行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每次灾难,总是以社会的巨大进步为补偿的。病魔肆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它给予伟大民族的不是屈服而是抗争,不是毁灭而是生机。我们坚信,依靠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依靠改革开放积累起来的雄厚物质基础,依靠日益进步的医疗条件和科学技术,依靠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病,夺取全胜。
  一座坚不可摧的雄伟长城,永远屹立世界东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