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1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美国连撤驻伊高官
本报驻美国记者 任毓骏
  5月12日,美国新任命的伊拉克最高文职行政长官保罗·布雷默结束了对伊南部城市巴士拉的短暂访问后抵达巴格达。他将取代退休的三星中将杰伊·加纳,负责伊拉克战后重建和过渡政府的组建。加纳从下周开始将把权力移交给布雷默后离开伊拉克。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任命加纳为“伊拉克重建与人道援助办公室”负责人,实际上就是伊拉克的临时行政长官。然而,美英联军对伊大规模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多时,重建工作特别是在恢复巴格达秩序方面却收效甚微,遭到国际社会的严厉抨击。特别是加纳进入伊拉克后,伊拉克民众举行了一系列反美示威活动,强烈抗议外国军队进驻他们的国家。在这些示威活动中,许多伊拉克民众被美军开枪打死,这进一步激起了伊拉克人民的不满情绪。
  伊拉克民众一直谴责以加纳为首的美国管理当局没有兑现其诺言。例如,一些城市的市政工人上班却领不到工资。许多基本服务设施没有及时恢复。伊拉克人民仍然生活在不安全之中,一些犯罪网络仍在活动。让伊拉克人民参与新政府组建的承诺根本没有实现。
  布什政府认为加纳无法实现白宫的目标,因而任命了新的行政长官布雷默。一开始白宫还照顾加纳的面子,说他仍将在伊拉克工作,接受布雷默的领导。后来的事实证明,布什政府对加纳的工作不满,将他撤换。
  无独有偶,美国驻伊拉克中部地区的最高级官员巴巴拉·博丁11日在一片批评声中被召回华盛顿。博丁负责协调伊拉克中部的行政事务,实质上是美国指定的巴格达“市长”,也是美国派驻伊拉克级别最高的女官员。美国官方的说法是,博丁将在国务院出任另一重要职位。博丁上任不满3周便黯然离任,被视为美国在伊拉克重建中受挫的又一例证。
  博丁长期在国务院工作,曾任驻外大使,被普遍认为是一位工作能力很强的女强人。但她上任后工作进展不顺,无论和美国军方还是伊拉克人都关系紧张。博丁负责恢复伊拉克的公共服务和为未来的民主政府奠定基础的工作。但3个星期以来,巴格达市好几个居民区仍然缺水缺电,街上到处是成堆的垃圾。商贩们由于害怕抢劫也不敢开业。民众缺乏起码的安全感。
  目前,忠于萨达姆的分子仍在伊拉克进行活动。一些武装分子对参与建立过渡政府的伊拉克政治家发动了一系列袭击。在过去一周里,武装分子袭击了一些著名政治家的住处和办公室,有些人还接到了死亡威胁。5月10日清晨,一群枪手向“伊拉克民族和谐”组织领导人阿拉维的家开火。阿拉维是参与伊拉克过渡政府领导层的5个领导人之一。伊拉克过渡政府发言人说,这些袭击表明萨达姆政权的势力仍然构成威胁。
  当前,伊拉克基本上还是处于无政府状态,趁火打劫的消息时有所闻,甚至连伊拉克的7处核设施也不能幸免。10日晚,伊拉克电视台大楼被烧毁,并再次发生抢劫事件。巴格达不断发生暴力事件,晚间不时传出枪声。有关抢劫、强迫迁出住房的事件逐渐增多。据报道,美国占领部队不足以维持巴格达的秩序,已要求加强兵力,以平息席卷巴格达的暴力浪潮。
  有评论认为,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把联合国抛在一边,声称要一手包办伊拉克的战后重建工作。然而,一个多月来,连最起码的社会治安都难以维持。连续撤换驻伊拉克高级官员,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有些美国官员担心,这次重大人事变更将会使伊拉克的情况更加恶化。
  (本报华盛顿5月12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新闻解析

大幅减税为赢民心
——澳预算浅析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李景卫
  13日晚,澳大利亚财长彼得·科斯特洛向议会作预算报告。这是霍华德政府的第八个预算。虽距2004年11月的大选还有18个月之遥,但新预算似乎与大选有联系。
  新预算在国防经费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上一财政年度141亿澳元的基础上增加21亿澳元,其中4.11亿用于今后5年的国防安全。“9·11”事件以来,澳大利亚花在反恐和安全方面的费用达13亿澳元。仅此次伊拉克战争,澳大利亚的军费开支就达到7.5亿澳元,虽比原先预计的10亿澳元低,但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另外,1.52亿澳元将用于加强情报工作,包括与美英情报机构的合作。当然,这21亿澳元的大部分还是增加于军备。政府将从中拿出11亿购买FA—18大黄蜂战斗机、大力神运输机和潜艇等。
  澳政府在新预算中将拿出310亿澳元用于卫生事业,其中9.17亿澳元用于医疗保险。为了加强办学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政府在增拨15亿澳元用于高等教育的同时,部分放开对学校的收费管制,除教师和护士学科外,学校可以对其他学科的学费提高30%。
  2003—2004财政年度新预算最突出的特点是大幅减税,达24亿澳元。对于年收入2万—2.7万澳元的绝大部分中等收入者来说,纳税率由原来的30%下降到17%。科斯特洛在预算报告中说,这样,所增加的军费、反恐和伊拉克战争费用,以及干旱所造成的损失不用让纳税人负担。
  高税率一直是反对党攻击霍华德政府的重点之一。老百姓对此当然也十分不满。新预算突然抛出大幅减税策略,可以说是霍华德政府使出的杀手锏,使得反对党哑口无声。与此同时,这一招也赢得了民心。由此可见,霍华德政府已把提前大选摆上政治日程,以便在现行执政的自由党处于高峰时,轻取目前四分五裂的反对党——工党,顺利将执政权交给新一代自由党。
  (本报堪培拉5月13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龙卷风袭击美国
  5月12日,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莫顿,两名妇女在被龙卷风摧毁的家园上搜寻。(新华社发)


第7版(国际)
专栏:第一现场

防非典时期——
她光临中餐馆
本报驻意大利记者 史克栋
  由于受非典的影响,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北马里奥山丘上的“您好”中餐馆多日来门可罗雀,今天却异常热闹。意大利外交部主管亚洲事务的副部长博尼维尔携下属官员专程到此,与罗马的华侨华人共进午餐。
  博尼维尔说,她今天来到中国餐馆,主要是想表达她本人及意大利政府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她知道,有关非典的传闻使生活在意大利的华侨与华人社团的经济及生活均受到了很大影响。这与一些媒体的过分渲染有关。对于非典,意大利政府采取了有力的防范措施,对从疫区来的人士均进行严格的检查。她强调,意大利政府愿与中国政府合作,齐心协力探索控制与治疗非典的方法。
  华侨华人代表在讲话中表示,由于意大利媒体的宣传,意大利消费者心理上受到很大影响。某些电视台全天播出有关中国非典疫情加剧的消息,甚至不断告诫意大利人“要加强对中国人非典的防范,不要随意到华人区去”。因此,意大利的华人企业,特别是华人华侨的传统行业——中餐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几乎所有的中餐馆都丧失了90%以上的客源,有的甚至面临破产的境地!更有甚者,一些华人华侨子女在学校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有些人一见到华人华侨就躲避,似乎一接触就会传染上非典。
  博尼维尔说,科学证明,非典不是通过饮食传播的,因此她今天不仅要品尝中餐的美味佳肴,也期望意大利人能够消除顾虑,相信科学,重新回到中餐馆。一席话犹如炎热的夏天吹来了一阵清风,让多日来忧心忡忡的华人华侨感到慰藉。
  听说博尼维尔要到中国餐馆进餐,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各大通讯社、报社的记者纷纷前来采访。博尼维尔与中国驻意大利大使程文栋耐心地回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席间,客人们拿着筷子,对于精美的食品赞不绝口。他们用实际行动向当地居民显示,对于非典不要草木皆兵。(本报罗马5月13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新闻频道走俏印度
钱峰
  近来,“新闻频道”如雨后春笋,走俏印度。随着各大电视台近10个新闻频道的陆续开播,印度电视新闻总量将超过每天200个小时,小小荧屏愈发显得多姿多彩。
  目前,新德里电视台已开通了24小时英语新闻频道和7小时印地语新闻节目;国际媒体大亨默多克经营的“星空”集团,已开通了24小时印地语新闻频道;撒哈拉商业集团推出了名为“撒哈拉时钟”新闻频道,同时还在筹划开办一系列地方频道;印度最大的私营电视台ZEE也不甘落后,除了目前的全天24小时印地语新闻之外,还准备创办全天候商业新闻频道。此外,一向受印地语观众喜爱的“阿杰塔克”电视台推出了“今日头条”英语新闻频道。有观众戏称,这么多新闻频道,让人按遥控器都按得“手软”。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地球村愈变愈小,以往远在天边的事件,如今给人们的印象却是近在眼前。越来越多的电视观众渴望在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和国际突发新闻的背景,“新闻频道”热可谓生逢其时。印度有10亿多人口,有线电视观众达4500万,加上数以百万通过卫星收看印度电视的海外印裔,以及南亚其他国家的电视观众,印度电视市场可谓商机庞大,发展前景诱人。自“9·11”事件后,印巴危机、宗教冲突、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爆炸新闻”,不仅让一些擅长新闻报道的电视台尝到了财源滚滚的甜头,而且电视新闻这块“蛋糕”也在观众好奇心的催发下,变得越来越大。一项权威统计数字表明,2002年印度电视新闻类节目总体收入增长了24%,达到近10亿美元,占电视广告费的1/7。预计到2007年,这块大蛋糕的价值将增至29亿美元。
  可蛋糕再大,总是有限的。面对激烈竞争,各大电视台无不在抓住观众“眼球”上挖空心思,抢占新闻频道大战的“制高点”。新德里电视台专门配备了先进的数字摄像机、卫星转播车,甚至使用直升机进行实况拍摄,并斥资将演播室改装一新。此外,电视台还专门聘请著名作曲家为新闻频道谱片头曲,力图让观众过耳不忘。“星空”电视台为给观众留下年轻、活力、智慧的印象,不仅送一些主持人进修广播和新闻专业,还专门请来著名时装和发型设计师为主持人塑造形象,甚至不留情面地规定,禁止男主持人和男记者蓄须。收视率和广告收入一直低迷的杜达山国家电视台也心有不甘,不仅改变了以往的严肃面孔,在伊拉克战争中,还专门派出一大批记者奔赴火线,力图以现场画面等方式,重新赢得失去的观众。
  众多的新闻频道确实让观众饱了眼福,但舆论也指出,在目前“百花齐放”的态势背后,已开始出现“重包装、轻内容”的趋势。今后,在商业利益的驱使和外部竞争压力下,新闻频道过分追逐“眼球效应”,势必会导致在新闻报道中,一味偏重轰动性强的政治新闻、名人新闻,而忽略了健康、卫生以及教育等一些看似平常但却真正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