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1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热点解读

  随着抗击非典战役的深入,从各非典定点医院排出的非典特种垃圾也逐日递增。在太原,每天就有50余吨这样的垃圾需要特殊处理——
垃圾处理
 抗击非典的又一道防线
本报记者 罗盘
  当一个又一个医院被指定为非典定点医院,当一个又一个患者进入病房,从太原市各医院排出的非典特种垃圾也逐日递增。也许在以前,人们从未将目光聚焦在这里。如今,如何妥善处理这些特殊医疗垃圾,已成为抗击非典进程中的又一道防线、又一场硬仗……
  以激情跨越生死,太原市特种垃圾管理处激战60多天无一伤亡
  在太原,面对这些特殊垃圾的是太原市特种垃圾管理处。当记者随着他们一同出征时,密实的防护衣裹着每个人的全身。当非典在太原扩散时,临时工找各种理由撤退了,处长亢铨午周围的人所剩无几。他对手下仅有的15名正式职工说:战斗已打响,还犹豫什么?上!他跳上清运车当了司机。
  非常时期,特殊医疗垃圾一天天增多,由原来的每日40吨增至50吨。庞大的传染源威胁着城市的安全。清运,成为消除这些垃圾的第一步。而这一步又恰恰是危险的。工人们深知,装卸垃圾桶意味着离病魔又近了一步。这时候,最需要的是人手,可再高的价儿也无人应聘,亢铨午急得恨不得自己多生几双手。
  “别急,派我去装卸垃圾桶吧!”平时不爱多说话的傅根赢掐灭手中的烟头,一脸平静。一贯刚毅的亢铨午此时再难抑制涌出的泪水,多好的同志!两年前,是他毫不犹豫地跳进儿童公园的湖水中救起溺水者。现在的危急关头,他又一次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年已51岁的傅根赢“全副武装”地靠近那些人们惟恐避之不及的“定时炸弹”。记者可以听到他越过厚厚的口罩发出的瓮声瓮气的声音:“瞧我这身装备,双层橡胶手套,带护目镜的防护衣,再加上一次性密闭垃圾桶,好几道消毒处理,病毒想靠近都难!”他熟练地密封垃圾桶。和他一样,所有的特种垃圾工都已经过了严格的训练。正是严格的训练和严格的操作程序,才有了今天令人欣慰的成果:60多天来,太原特种环卫工人接触这些医用垃圾3000吨,没有一人受到非典的侵袭。
  严格控制各环节,让非典垃圾在焚烧炉中灰飞烟灭
  随着太原市非典疫情的出现,所有环卫工人都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逐渐地沉重。来自全市104家医疗单位每日所产生的50吨医疗垃圾,如果在装运途中出现意外,极有可能成为重复传染的“定时炸弹”。针对特种垃圾危害的严重性、产生的连续性和贮存的困难性,他们沉着应战,严格控制垃圾的收集、贮存、运输、消毒、焚烧等各个环节。对定点医院隔离区的垃圾做到上门清运,装入一次性密闭垃圾桶,再用密闭厢式垃圾车,通过专用的垃圾通道运往东山焚烧场。在清运前、中、后对垃圾和清运工具进行严格消毒,最后在当日集中焚烧处理,剩余的无害残渣在特定垃圾场做卫生填埋,层层把关,确保所有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
  早在灾难没有来临前,太原市政府就以战略眼光意识到终端处理垃圾的重要性。1999年,投资300多万元购置了日焚烧100吨垃圾的大型焚烧炉。随着非典的蔓延,山西省政府加大了阻击力度,设置三道防线遏止非典垃圾:第一道防线是4月24日从北京购进2700多个造价不菲的一次性密闭垃圾桶;第二道防线是投资900余万元,从5月1日起,一个月内再建一座特种垃圾焚烧炉,两座炉轮流运转,一开一备,保障焚烧工作不间断;第三道防线是又投资30余万元维护原有的焚烧炉,加固了切断非典终端传染源的硬件设备。太原市市长李荣怀告诉记者,三道防线将非典垃圾牢牢地钉死在焚烧炉中。
  不过,仍有部分小区、工地垃圾堆积如山。面对非典,我们更应知道: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有专家称,从历史经验看,一种新的传染病流行后,会与人类长期共存。非典很可能像绝大多数呼吸道传染病一样继续流行,形成季节流行高峰。
  然而,当全面围歼病魔的同时,记者发现,仍有一些冷漠的手不断制造一个个“潘多拉”魔盒,许多工作仍待改进和提高。在太原市开化寺小区,仍有垃圾堆积如山、恶臭扑鼻,80户居民门窗紧闭。在太原金银河娱乐城,由于施工时未围挡,堆积了10余车垃圾。在太原国师街小区工地,垃圾积存30车……虽然这是些普通垃圾,也许并没有非典病毒,但却是病菌滋生的温床。面对这种种恶劣的迹象,太原市环卫局生活垃圾管理处处长李思新不顾严重的肾病,从医院跑出来,冲上了工作第一线,语重心长地告诫这些单位:“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灾难面前,山西省和太原市领导极为重视垃圾处理工作。太原市市容环卫局5月7日发出倡议,要求全体市民携手共建卫生城市。同时公布了举报、投诉电话,坚决向不文明行为宣战。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也多次来到小区,和市民们一起做各种清洁消毒工作。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非典病区的后勤保障线
  1、后勤保障是抗击非典战线的关键一环。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后勤人员甘当无名英雄,用最短时间在病区5层开设了非典重症病房。图为动力处的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安装、调试治疗和监控设备。
  2、医院的行管处承担着隔离区衣物消毒、病区垃圾清运以及物资供应等任务。该处工作人员日夜奋战,有力保障了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
本报记者 李舸摄影报道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金台数据

衣服被褥应如何消毒
周咏缗 朱剑敏 编制(新华社5月12日发)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记者来信

东北林区“人火”猛于“天火”
新华社记者 姜在忠 丁铭 殷耀
  自今年3月以来,我国东北林区相继发生多起草甸、森林火灾,火灾爆发之频为近年罕见。记者近日到这一林区采访,深感人为火是森林的最大“杀手”。
  3月19日,在内蒙古森工集团所属的大杨树林业局,记者碰到好几起火警。林业公安局副局长刘希军告诉记者:“现在林区人口太多,防不胜防,很多地方存在林业和地方管理上的不协调。有的农户自制延时引火装置,很难现场抓到纵火的人,他们烧林子为的是开垦种地。”
  21日,记者由加格达奇到大紫阳山的途中,2小时的行程看到两起林间草地火情,其中在多布库尔林场辖区内,一片林间沼泽地的火线有上千米长,浓烟滚滚,火焰跳跃,现场并无人扑救。当日下午,记者从加格达奇赴尼尔基的途中,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腾克乡境内又看到一起火,数千米的火线犹如“火龙”。记者到附近的村里打听火是怎么着的,村里人无动于衷地回答“不知道”。
  记者见到这几场火的时候,正值初春,又逢晴空万里,绝无可能是雷击火。
  造成东北林区火灾频频的原因,除了降水偏少、气温升高、持续干旱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管理不严、漏洞较多。在林区行进,时常见到路边矗立的大牌子上写着“林区吸烟,开除公职”。但3
  月15日进入防火期后,记者数次看到有人在森林里一边抽烟一边捡烧火用的木头。在林区采访数天,记者虽然遇到一些关卡,但从未碰见巡山护林的人,感觉在林区还是蛮“自由”的。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乡村新事

杂粮小吃登大堂
本报记者 王方杰
  在甘肃省通渭县,不论大小餐馆,菜单里都有当地的杂粮小吃:烙韭饼、炸荞面圈等。走进餐馆,老板都会给你热情地介绍:“细粮吃多了,适当吃点粗粮好着呢!这苦荞还可以暖胃、降血压、治糖尿病!”
  说起通渭县的杂粮小吃,还有一段小插曲。在通渭县的高寒阴湿山区,农民种植的主要作物一直是油麦、谷子、糜子、荞麦等。近几年,在调整种植结构时,不少农民改种了小麦。虽然荞麦亩产400公斤,小麦亩产才一二百公斤,但农民的选择也很好理解:毕竟杂粮没有小麦好吃!
  通渭人重新认识杂粮,是件挺偶然的事。2001年,通渭人在参加香港的一个农业博览会时,带去了1公斤苦荞样品,结果被客户以8美元的价格买了去。这件事使通渭人茅塞顿开:稀缺的就是好的!要种那些别处种不成的东西,才能卖上好价钱!
  于是,杂粮在通渭再度吃香。全县杂粮面积由原来的8万亩增加到20万亩。以前,1公斤苦荞只卖2角钱,做成苦荞面后,卖到了2.2元,农民种苦荞的效益远远好于种小麦。通渭县还把县食品厂改制成小杂粮加工厂,现在产品供不应求。通渭农民进城探亲访友,也不忘带上小杂粮作礼品。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专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近期非典病毒肆虐,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广受关注,但绿色食品却并不总能尽如人意,请听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马爱国谈个中缘由——
绿色食品:缩短从田间到餐桌的距离
本报记者 张毅
  有读者反映,近年来,绿色食品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然而,市场供应似乎不是很多。绿色食品发展规模究竟多大?其前景如何?带着读者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马爱国。
  记者:目前消费者对绿色食品很感兴趣,但市场规模仍然有限,您怎么分析这个问题?
  马爱国:从消费市场来看,在我国已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供给短缺问题以后,城乡居民对优质、安全食品的消费需求比以往更加迫切。近几年来,绿色食品产品开发一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绿色食品产品开发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到2002年底,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达到1756家,产品种类达到3046个,产品实物总量达到2500万吨。绿色食品主要大类产品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比重分别为:大米1.42%,面粉0.61%,食用植物油0.86%,水果1.1%,茶叶6.6%,液体乳及乳制品35.7%。
  近年来,在产品开发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绿色食品市场培育和流通体系建设也有了较大的进展。许多地方开始积极引导和指导企业建设绿色食品批发市场、配送中心、专店、专柜等,有的地方组织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与商业企业建立了供销关系,推动了厂商合作。但是,受总量规模、产品结构、专业营销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绿色食品市场建设仍显滞后。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提出要把培育市场、提高品牌价值作为绿色食品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主攻方向。
  记者:市场上经常见到一些产品,包装上写着“绿色食品”,就当作绿色食品销售,那种东西可信吗?
  马爱国:绿色食品是依据标准认证,按照《商标法》实施标志管理的安全、优质产品。绿色食品标准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Codex)、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等制定,对生产加工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按照程序进行认证,实行统一、规范的标志管理。这些标准、质量监控措施及管理手段要求非常严格,并不是写上“绿色食品”就是绿色食品,那是假冒伪劣现象和违规侵权行为,也是我们打击的对象。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现状?
  马爱国:在我国,绿色食品所倡导的生产和消费观念、质量标准、商标品牌已被越来越多的农户、生产加工企业和消费者接受。发展绿色食品,对于促进各地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优质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以及农产品出口创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部分地方已形成绿色食品集中产区,在全国同类绿色食品产品中,黑龙江、吉林、江苏三省绿色食品大米占48%;内蒙古、黑龙江的绿色食品乳制品占41%;湖南、福建、江西的绿色食品茶叶占52%。从经营企业来看,目前我国真正从事绿色食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只有1400多家,其中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大型企业只有300多家。
  记者:那么,绿色食品的发展前景怎样?
  马爱国:整体上看,绿色食品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一是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已经摆上了突出位置。为了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农业部已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绿色食品开发已成为这个“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是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绿色食品发展具有现实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潜力;三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发展绿色食品能够有效地突破国际农产品贸易领域的“技术壁垒”,有利于扩大出口。
  记者: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我们有什么措施保障绿色食品持续健康发展?
  马爱国:对绿色食品而言,没有质量就没有价值。因此,我们将在全面加快新产品开发的同时,切实加强绿色食品质量监管工作,特别是加强对获标产品的质量监管,确保绿色食品的质量信誉和市场品牌形象。与此同时,要积极培育绿色食品市场,特别是要组织和引导大型商业流通企业参与绿色食品市场建设,充分实现绿色食品的市场价值,逐步满足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消费需求。
*    *    *    *
  链接
  “绿色食品是个筐,稀里哗啦往里装。”这样做不仅破坏绿色食品的声誉,更是对消费者的欺诈。如果对绿色食品市场疏于管理,将无法取信于民,给绿色食品扩大市场留下后患。首先,绿色食品认证不能搞终身制,一些地方通过认证后就放松了质量控制。有的食品包装上虽然打着“绿色”的标记,但未必有“绿色”的货色。管理部门应该经常抽检,发现哪种产品未达标就要坚决把它开除出绿色队伍。其次,绝不能把质量认证的标准商品化,重复认证、多头管理。再次,绿色食品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有更多的大企业、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加入进来。——相关观点辑录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可可西里破获最大盗猎藏羚羊案
  5月9日,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巡山队在青海、新疆交界地带一天连续破获两起武装盗猎藏羚羊案,抓获两个武装盗猎团伙、共9名犯罪嫌疑人,缴获藏羚羊皮700余张。这是可可西里管理局1998年成立以来在“无人区”破获的最大武装盗猎藏羚羊案。据了解,盗猎分子猎杀的藏羚羊大多是即将分娩的母藏羚,如加上腹中的幼羚,至少有上千只藏羚羊惨遭猎杀。图为盗猎分子非法猎取的藏羚羊皮和藏羚羊头。新华社记者 侯德强摄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乌鲁木齐查获千余株野生雪莲
  本报乌鲁木齐5月13日电 记者王慧敏报道:尽管雪莲早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且三令五申不许采挖,仍有人铤而走险。5月10日,新疆乌鲁木齐畜牧兽医检疫草原工作总站当场捣毁一非法加工、收购雪莲的窝点,查获野生雪莲1000余株。
  当天中午12时,检查人员根据举报线索,来到火车站房一出租房。在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里,堆满了已加工好的盒装雪莲和散株雪莲,数目多达千余株。据介绍,因为雪莲具有独特的药效,近年来,一些药厂争相开发雪莲作为滋补品。不少地方的雪莲在幼苗期就被人连根挖走。目前,分布在海拔3500米以下的雪莲已基本被采光。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郑州为公交车安“后眼”
  本报郑州5月13日电 记者王明浩报道:近日,郑州市着手给全市公交车后部安装监视器,以防止以前司机因视线被挡、过早关车门夹伤乘客事件的屡屡发生。到目前为止,郑州市公交总公司已投入60多万元在4条线路200部公交车上安装了这种监视器,并计划于10月前为所有公交车都装上“后眼”。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武汉两座长江大桥年内开工
  本报武汉5月13日电 记者龚达发、杜若原报道:双桥飞架两岸,一江新添异彩。武汉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两座长江大桥:天兴洲公铁两用桥项目预计年内完成征地拆迁等工作,四季度开工建设;阳逻长江公路大桥项目已开始征地拆迁,初步设计也已完成,交通部正在组织审查,预计下半年开工。
  在做好抗非典工作的同时,武汉市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纳入市级目标管理的50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和续建的有41项。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正在加紧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武钢硅钢厂冷轧硅钢改造三期工程、被纳入全国第九批国债重点技改项目的武钢二冷轧工程,预计年内都可开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