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教科文卫聚焦

必须双管齐下
——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郭正谊答本报记者问
本报记者 廖文根
  编者按:正当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治非典之际,在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巫婆、神汉编造谎言、捏造事实,蛊惑人心。我们对这股歪风邪气决不能掉以轻心。及时揭穿封建迷信的把戏,对于帮助群众以科学的态度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最终夺取这场斗争的全面胜利是十分必要的。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大力协助下,本报记者采访了一些知名科学家,请他们为大家解疑释惑。今天刊登第一篇。
  记者:最近,有关非典的迷信活动和谣言在一些地方开始流行,请您谈谈对这些现象的看法。
  郭正谊:我也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我所知道的情况有四种:
  一是“巫婆神汉”兴风作浪。比如在陕西宝鸡市有两个村子,叫太南村和太北村,从4月20日11时开始,村里一“神婆”身披红袍,舞着大刀,领着一帮老太太在村中“作法驱邪”,每到一家,就要鸣放鞭炮迎“神灵”,红袍老太就发放旗子“避邪”,还用手在村民头顶上一比划,说“不会得非典了”,很像过去沈昌“抓瘤子”那样。一直折腾到次日凌晨2时左右才收场,搞得人心惶惶,家家门口立神龛,小旗甚至插到田地里。在湖南省益阳山区,据称5月3日,一个40多年的哑巴说了话,说是非典即将侵入,只有在他指点下才能避灾,逢凶化吉。
  二是放鞭炮成风。许多人认为放鞭炮能够“祛邪”,当前避非典的迷信活动中几乎都要放鞭炮。实际上古代的鞭炮名叫爆竹,在家门口点燃竹头发出爆炸声,是为了吓跑猴子(山魈,猴子中的一种),但如今竟成了“避邪”的“利器”。这里只想讲一个例子:5月3日晚,天津鞭炮声不断,经了解原来是天津有“蟒蛇精”“出世”,凡是属龙、属蛇、属鼠的都要放鞭炮“消灾”,因为非典和地震都是“蟒蛇精”作怪!
  三是谣言传播比非典快。初生两天的婴儿能说话,说什么喝绿豆汤、放鞭炮,烧香才能治非典,这个谣言很快就传遍了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等地方,而且要在5月6日12时前喝才有效。要问这个“神婴”在何处“诞生”,就众说纷纭了。
  四是“邪教”乘机作乱。例如“法轮功”头子李洪志4月20日在纽约州跳出来胡说八道:“你们看到了中国出现的这场瘟疫了吧?世人觉得很可怕,其实真正可怕的还没有开始呢!那个大清除来的时候更可怕,那是针对全世界来的。看着吧,今年是一个很热闹的年哪,有很多事情要发生。”一些顽固的“法轮功”信奉者也认为时机已到,公然跳出来叫嚷:只有修炼“法轮功”才能逃避非典,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当然这些跳梁小丑最终逃不过人民和法律的惩罚。
  封建迷信在我国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一旦遇上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迷信就会抬头。因此,在非典时期,出现一些迷信活动也是历史的规律。但这实际上都是别有用心的人胡说八道,欺骗老百姓,也有些人是借此疯狂敛财,例如有关“神婴”的谣言得利的是卖绿豆的商贩,一斤绿豆竟卖到20—30元,岂不发了大财?!再比如一些农村现在出现不少治非典的“祖传秘方”,这不是胡说八道吗?过去非典还没有,哪来的什么“祖传秘方”?那些利用非典发黑心财的事情真是不少。前段时间老百姓还抢购精盐,因为精盐是加碘的,说“吃了加碘盐可以治非典”!看来我们的科学家、医学家的辛勤努力都是白费了,研究什么疫苗,还不如一撮盐!
  记者:应该说,稍有科学常识的人都能识破这些迷信活动和谣传,为什么迷信活动在一些地方还有市场,有些谣传还会传播得这么快呢?
  郭正谊:这主要还是公众尤其是一些农民科学文化素养不够。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专职搞科普工作,因为是专职,所以我进行了一些调查,结果发现科学普及工作,在有些地方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以前,在迷信活动出现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地方领导还默许、支持甚至还亲自参与迷信活动。与此同时,在科学系统内部也存在一些错误观点:例如“迷信的根源是穷,只要富了就没事了”。但事实上,富了并不就是不迷信。现在很多地方富了就迎神修庙,去搞迷信活动。
  在农村,发展经济当然是主要的,但是要认识到千百年来的传统的迷信思想是一种可怕的势力,要改造它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只有通过教育和科学普及,普遍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使农民从小农经济的枷锁中解脱出来。也只有这样,农村才能转为现代化大生产,建立起科学的新文化。
  如今,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民正在依靠科学战非典,特别是对于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更要加强防范,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各级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深入农村基层,宣传科学又依法打击各种封建迷信的反扑。我想这不仅是全民抗非典的战斗,也是一场宣扬科学破除迷信的斗争。非典靠科学一定能战胜,而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将是我们民族的更大收获。
  记者:公众应该如何科学认识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郭正谊:封建迷信防治不了疾病,只有科学才能战胜非典。如果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决策,没有广大医护工作者的精心医疗,没有广大干部群众的群防群控,而是靠求神弄鬼来避非典、治非典,后果将不可想象。人类历史上,像非典一样、甚至比非典更厉害的传染病有很多,但最终都是依靠科学而不是靠迷信活动来战胜的。
  非典是一种尚未被人类完全认识的新型传染病,其流行特点,诊断、治疗方法还没有完全掌握,对非典有这样那样的忧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非典一定要有科学认识,采取科学态度。党中央明确提出要用科学指导战非典,非典是可防、可治、可控的。
  现在,政府已经提出了个人防治非典的一些方法,如勤洗手,常通风等,这些都应该坚持去做。通过防治非典,可以养成卫生习惯,这又是一大好事,对于提高国民素质都是有很大好处的。但是我也看到,有些地方为了防治非典,不是采取科学的方法,而是用一些莫名其妙的手段,比如有些地方设置路障、阻断交通,这是一种愚蠢行为。
  最近我还听说一个已经被确诊的非典病人从北京的医院逃出,拉着女朋友坐火车、打车回辽宁辽阳,结果弄得一塌糊涂。这是不相信政府、不相信科学,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这背后的更深的原因还是好多传统的愚昧观念在作怪,一些人认为得了非典就会死,即使死也要死在家里,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非典的蔓延。
  为了切断传染源,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隔离。作为公民,现在应该充分信任、配合党和政府,让你隔离不是不管你,而是为了你个人、家庭甚至是全民族的利益。总之一句话,在非典时期,一定要相信党和政府,相信科学。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今日新语

用科普消除恐慌
蒋建科
  随着非典疫情在一些地方出现,一些群众产生了恐慌心理。笔者以为,要消除恐慌心理,必须依靠科学,把科学道理讲清楚。
  人们之所以对非典产生恐慌心理,一是非典病毒用肉眼看不见、用手摸不到,心里没底;二是因为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和疫苗来治疗;三是尚不完全了解病源及其传播途径等。对于这些问题,报刊、电视以及网络等传媒最近都作了大量报道,专家们讲得也比较透彻了,可为什么还消除不了一些人的恐慌心理?笔者以为,有必要从微生物,特别是病毒的基础知识入手,普及相关的科学常识,才能有助于消除非典恐慌心理。
  微生物大致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三大类,在这三大类微生物中,病毒的结构最简单、也最小,它实际上就是一个蛋白质外壳包裹着一段核酸而已,它在活体内具有复制快等特点,一旦离开活体,其生存能力就远不如细菌和真菌,高温、干燥、紫外线等都会对它造成致命的打击。细菌也具有繁殖快的特点,但它在活体外的生存能力比病毒要强。真菌是进化程度比较高的一类微生物,有点向植物进化的趋势,如蘑菇等,已经可以用肉眼看见了。真菌的孢子在空中有一定的生存能力,据说新西兰小麦的锈病是澳大利亚的锈病孢子漂洋过海上千公里传过来的。
  尽管人类目前对非典病毒的研究还有待深入,但对于其他病毒,人类已经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了解和掌握了其生物学特性,在此基础上,人们在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方面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非典病毒也许会不断产生新的变异,然而万变不离其宗,非典病毒再疯狂也逃不出其一般规律的制约,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我们按照科学规律和方法来对付非典病毒,非典是完全可防、可控和可治的,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退一步讲,只要没有与非典病人密切接触,在公众场合如果有人万一吸进去一些非典病毒,也不一定就会发病。这是因为非典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一样,只有达到一定的浓度或阈值,才会使人患病。
  有了对非典病毒的正确认识,就知道怎么去依靠科学、有效预防,没有必要恐慌。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在小汤山非典医院,一位有经验的护士长在帮助即将进入污染区的医务人员穿戴防护服,以防非典交叉感染。 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摄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加强农村环保工作
 严防非典向农村蔓延
  本报北京5月12日讯 记者卢新宁报道:国家环保总局日前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环保部门抓住非典尚未在农村扩散的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切断非典传播渠道,确保广大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通知指出,各地环保部门要切实加大对县、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的环境监管力度,确保已建成的医疗废水、废物处理处置设施正常运转。对未建成相关设施的卫生院、所,要采取加氯、过氧乙酸、石灰石及焚烧等措施进行消毒处理;对已接治非典病人和疑似病人的卫生院、所,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医疗废水、废物进行专门的灭菌消毒和焚烧处置。严禁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确保医疗废水、废物不成为二次污染源。
  通知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源的保护,确保其不受污染。在农村集中饮用水源地周围,严禁建设有污染物排放的项目和从事有污染的活动。严格控制农用污水灌溉,严禁使用污水浇灌生食蔬菜和瓜果,严禁将未经处理的医院废水混入灌溉水体。
  通知指出,各地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问题。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要以县、乡(镇)为单位,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置设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首先解决生活污水乱排放、生活垃圾乱堆放问题。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高氧治疗仪支援北京
  本报西安5月13日电 由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徐礼鲜教授等人研制、西安高氧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并捐赠的两台“高氧医用液体治疗仪”日前空运北京。这种被称为“病床边的高压氧舱”的治疗仪,以其独特的供氧方式将为首都抗击非典提供新的治疗武器。
  据徐礼鲜教授介绍,非典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是肺气体交换功能障碍,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给氧。“高氧医用液体治疗仪”则可把常规液体内的氧分压提高5至6倍,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直接向人体组织供氧,迅速提高血液中的氧分压和氧饱和度,为危重病人抢救和治疗工作争取更多时间,从而达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孟西安 康文远 王志宏)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部分高校优先录取抗非典英雄子女
  本报北京5月13日讯 记者丁伟今天从教育部获悉:为体现教育界对抗击非典一线医务人员的关心、支持和感谢,我国部分高校日前纷纷出台规定,优先录取抗击非典一线医务人员的子女入学。其具体办法是:学校依据考生电子档案所登记的父母职业以及相关证明、第一报考志愿、高考成绩等资料,对符合要求的抗击非典一线医务人员家庭子女,学校将优先录取。
  目前,做出此项规定的高校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科技大学等。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特别规定:对因感染非典型肺炎牺牲或住院的医务人员子女,第一志愿报考的,学校将参照自主选拔录取的规定,将他们列为该校自主选拔录取的对象。只要成绩达到所在地第一批录取分数线,学校即可录取。武汉大学、天津大学还规定,高考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区、市)招办划定的分数线的,学校可降低20分录取。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中医药抗击非典要瞄准重点
  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与防止复发是其主攻方向
  本报北京5月13日讯 记者赵永新报道:今天参加“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战略地位及专业优势研讨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中医药应根据自己的优势实行重点突破,在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和防止复发这三个方面发挥作用。
  专家们指出,中医药注重增强人体自身的抗病调节能力,促进对病原体防御的免疫反应,应全程参与非典的预防保健、临床治疗和后期康复。他们特别提出以下建议:对于大量的疑似病人、一线医护人员和被隔离人群,中医药辨证论治、辨证预防,既可及时治疗发烧病人以排除非典嫌疑,又可加强人体对病毒的主动免疫,迅速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选派中医小分队进入农村、社区,设立中医药防治非典咨询点,对广大群众辨证施治和预防,科学指导非典防治工作,杜绝此前出现的“千人一方”自行服用防非典中药现象;对于出院病人,加强中医药在康复期的继续治疗,以促进非典患者的组织修复,减少后遗症和复发机会。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非典防治和汛期服务要两不误
  本报北京5月13日讯 记者刘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当前我国华南地区已进入前汛期,全国即将进入主汛期,气象部门将切实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努力防灾减灾,坚决做到非典防治和汛期服务两不误。
  秦大河局长强调,各省(区、市)气象局及中国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在汛期气象服务中,要严格遵守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气象服务各项规章制度,主要领导无特殊情况在汛期都要在岗值守。各级气象部门要综合应用各种预报技术方法,长中短期预报相结合,滚动修正、配套服务,加强天气会商和天气联防,努力提高预报质量,特别是对各种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过程力争做到预报准确、服务及时。各有关省局要认真做好七大江河防汛和长江三峡工程蓄水发电保障服务、防治非典以及高考期间气象服务工作。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病人康复是他们的心愿
——记保定市第三医院主任医师王香琢
范金波 王春燕
  河北保定市第三医院主任医师王香琢,平时身兼医院医疗部部长、肛肠科主任两职,负责医疗、护理、科研、教学和肛肠科门诊等项工作,已是忙得不可开交。然而,非典疫情突发,人民面临一场灾难之时,她又挺身而出,勇敢挑起发热门诊及病房的重任。恪尽职守,超时工作,舍家忘我,对工作极端负责。
  4月17日,河北保定市第三医院病房接收了第一例发热病人。从此,身兼医院医疗部部长、肛肠科主任的王香琢就离开了家人,把照顾83岁老母亲起居进餐的责任托付给正在保定卫校读书的侄女。随着疫情的蔓延,卫校实行封闭隔离,在校学生一律不准回家。这样,母亲就没有人照顾了。在母亲与患者同时需要她的时候,王香琢选择了后者。她打电话通知家在曲阳县农村的兄弟,说明自己的困难,请求他们把母亲接回老家,等疫情过后再送回保定。
  刚安排好母亲,原本可以静下心来,专心投入抗非典斗争。殊料在定州的丈夫身患面神经麻痹和腔隙性脑梗塞,而今腰部又严重扭伤,生活不能自理,来电话要她回去照顾。此时此刻手握电话的王香琢,一时说不出话来,丈夫那边孤独无助、恹恹无力的身影,夫妻恩爱的柔情蜜意一齐涌上心头,对丈夫的愧疚之情油然而生,恨不得生双翅飞到丈夫身边。然而,党性和医生的责任感又使她再度平静下来,用商量的口气在电话里说:“我实在脱不开身,请你们把他送来保定住院治疗。”丈夫在保定住院期间,她没有随时看护在丈夫身边,更多的时间还是忙碌在她负责的发烧病房里。
  在发烧病房工作既高度紧张又有危险性,这对年过半百且伴有偶尔心肌缺血的王香琢来说,忙碌工作一天,显得疲不堪言。每当心情烦躁时,她告诫自己,要用冷静和理智来控制;每逢胸闷气短时,休息片刻又继续工作。这一切,她从来不跟别人讲,总是自己默默承受着。
  截至5月12日,保定市第三医院收治56名发热病例,经过大家的努力,已有25例治愈出院。王香琢和她的同事们付出了很多,却不求一丝回报。他们说:“病人的康复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科教前沿

85个非典科技攻关项目启动
  本报北京5月13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我国非典科技攻关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现已启动科研攻关项目85项,落实攻关经费1.08亿元,并就生物安全实验室、综合研究基地和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等重大问题形成了有效部署。科技部昨天组织召开了全国科技系统网络电话会议,进一步动员和部署科技系统积极组织全国科技力量,抗击非典。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强调,科技界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度,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协作,群策群力,坚定信心,全力以赴投入到抗击非典的战斗中。第一,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努力形成依靠科技抗击非典的全国一盘棋;第二,要以科学务实的态度,积极探索防治非典的有效途径;第三,要拓展科普渠道,提高全社会战胜非典的信心与能力;第四,要坚持“两手抓”,继续推进各项科技工作有序开展。在抓好防治非典工作的同时,决不能放松今年各项科技工作的正常进行,努力保持各项科技工作良好的发展势头。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科教前沿

22个防治非典基础研究项目展开
  本报北京5月13日讯 记者廖文根今天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为支持抗非典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拨出专款600万元,在疫情较为严重的北京、广州等地,紧急启动了22个防治非典基础研究项目。
  这22个项目主要包括: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2项);病原学的研究(2项);病毒的致病和发病机制研究(5项);疾病的预防和流行病学研究(3项);中西医治疗的研究(1项);疾病的免疫学研究(5项);疫苗研制的基础研究(4项)。此次研究项目的申请是在北京、广州等地14个研究单位间展开。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基金委为项目申请设立了特殊的评审程序,从发布申请通告到项目批准实施仅用了8个工作日。
  据了解,根据疫情发展趋势和有关研究进展情况,基金委将进一步考虑下一步的资助工作。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科教前沿

5项非典防护装备进入临床
  本报北京5月13日讯 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科技攻关组今天召开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宣布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和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制的传染病急救车、传染病员运送隔离舱、传染病员负压救护车、生物防护服和生物防护口罩5项生物安全装备,已经完成实验室研究和评价,首先在中日友好医院、佑安医院和解放军302医院进行临床试验。
  这次进入临床试验的5种防护装备,在保证医护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实际,使之在应用上更合理、更科学。军事医学科学院领导表示:这5项生物防护装备首先无偿提供北京试用,经过临床验证后,再报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和装备设计定型,并指定符合生产条件的企业形成批量生产。
  (吴志军 蒋建科)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科教前沿

4部局出台非典病毒研究相关规定
  本报北京5月13日讯 记者赵亚辉报道: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日前共同制定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的毒种保存、使用和感染动物模型的暂行管理办法》。
  办法中规定:未经国家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和动物模型从事研究活动;分离出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和建立的动物模型要按规定要求登记、上报和核准;经批准使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的单位,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安全保存病毒,任务完成后,应在国家派出人员的监督下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销毁;实验室排出的气体、消毒后废弃物应进行病毒分离、监测。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47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每周排行榜
(2003年5月5日至5月11日)
  名次 城市 Ⅰ、Ⅱ级天数比例 名次 城市 Ⅰ、Ⅱ级天数比例
1 海口 100% 25 长沙 100%
2 桂林 100% 26 烟台 100%
3 汕头 100% 27 青岛 100%
4 南宁 100% 28 苏州 100%
5 湛江 100% 29 长春 100%
6 宁波 100% 30 合肥 86%
7 珠海 100% 31 银川 86%
8 深圳 100% 32 武汉 86%
9 南昌 100% 33 昆明 86%
10 厦门 100% 34 拉萨 71%
11 贵阳 100% 35 杭州 71%
12 乌鲁木齐 100% 36 哈尔滨 71%
13 福州 100% 37 兰州 71%
14 连云港 100% 38 郑州 71%
15 北海 100% 39 广州 71%
16 呼和浩特 100% 40 沈阳 71%
17 成都 100% 41 南京 71%
18 西宁 100% 42 大连 71%
19 西安 100% 43 石家庄 71%
20 重庆 100% 44 北京 57%
21 秦皇岛 100% 45 太原 43%
22 上海 100% 46 济南 43%
23 南通 100% 47 天津 43%
24 温州 100%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