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1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热点解读

  大兴安岭是东北大粮仓的生态屏障,虽然目前林区已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但去年的采伐量仍有二百多万立方米。当地干部群众期待给大兴安岭重新定位——
大兴安岭:迈步走向生态林区
本报记者 汪波
  大兴安岭以前有个说法,叫“棒打狍子,瓢舀鱼”,从中可见生态环境之好。可林区的老职工说,这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由于多年的大量采伐,森林减少,大兴安岭无以替代的生态功能逐渐减弱,林区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机的“两危”境地。虽然林区已经实施“天保工程”,下调了木材产量,但去年的采伐量仍有221万立方米。
  大兴安岭地区行署专员王忠林建议,给大兴安岭重新定位,将其建成生态林区,为国家提供生态保障
  大兴安岭的明天怎么办,应该是什么样子?
  来到大兴安岭采访,从决策者的分析和规划中,从林场职工的忙碌身影和感叹声中,记者感受到了大家对大兴安岭早日建成生态林区的期盼。
  59岁的郭成举是加格达奇林业局的一名干部。他20岁就当了伐木工,一砍就是30多年。他说:“那时上班就是砍木头,一年365天,只有年三十和初一、初二这三天不砍树。那时最怕的就是完不成砍树任务。从黑发砍到白发,结果怎么样呢?前年大兴安岭出现扬沙天气,这是我这一生中没见过的呀。这树可不能再砍了,再砍就断了子孙的活路了!现在最盼的就是大兴安岭早日全面停止砍伐。”
  老郭作为大兴安岭的见证者,他是有感而发。长期以来,大兴安岭林区走的是一条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代价发展经济的路子。其结果已造成南部林缘北退了140公里,年均减少4000公顷,东南部甚至出现了无植被庇护的三角形干旱、半干旱地带。气象资料表明,在上世纪60年代,大兴安岭地区5级风以上的日子,春季里只有7天,秋季才3天;到1998年,这组数字分别变为42天与10天。特别是1998年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更是给大兴安岭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敲响了警钟。
  “如果有一天大兴安岭的木头砍完了,松嫩平原甚至整个东北大粮仓都将遭到破坏,灾难巨大,极难恢复。国家目前对大兴安岭的生态需求远远大于经济需求,建议给大兴安岭重新定位,将其建成生态林区,为国家提供生态保障。”大兴安岭地区行署专员王忠林说。
  大兴安岭走生态发展之路,新的经济效益如何获取?以前是用木头换钱,现在要用生态换钱
  “今年的采伐量为214万立方米,可还要面临断档的窘迫;现在采伐已很难找到伐区,商品林区只有25%;新造的商品林达到成熟林需110年,这样长的时间谁来投资呐。地方经济仅靠木材生产已难以为继。大兴安岭必须走生态发展之路。新的经济效益怎样获取,以前是用木头换钱,现在要用生态换钱。”忙了一整天的王忠林专员刚一入座,就向记者说起大兴安岭的难题和今后的生计。
  大兴安岭林区是祖国北部边疆的一块绿色翡翠,更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可缺少,更不可替代。“让林业职工放下斧头拿起锨,把大兴安岭管起来,让森林资源能够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我们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旅游业,搞特色养殖和绿色食品开发。相信大兴安岭定能闯过难关,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给国家留下一个绿色屏障。”
  大兴安岭地委、行署和林业集团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天保工程”的历史机遇,适时提出和制定了全面实施生态发展战略,构建生态保护、生态产业、人文生活环境、科技支撑、制度法规等五大生态保证体系的新思路。
  “靠山吃山”有了新的内涵,现在林场职工争的是“养殖能手”、“造林能手”等称号
  车沿着林中的小路向翠峰林场驶去,路上不时要停下来过检查站。车上人说,这是由林场职工自己设立的。一个检查站就是一个职工自己承包管理的林地。原来的采伐工人现在大部分都已成为护林人。他们边护林边造林,同时搞起了家庭种植和养殖业,让“靠山吃山”有了新的内容。
  在林场砍了20年树的霍志合,去年投入9万元买回了33头牛,今年已发展到42头。霍志合的家显得很清贫,屋里没有一件家电和一件像样的家具,房子破旧、衣着陈旧。
  “今后的日子就有奔头了。”霍志合的妻子很乐观,“有了收入,明年就盖新房。”
  31岁的跃进林场党总支书记孟祥志说,他从到林场工作就一棵树没有砍过。现在的林场职工争的是“养殖能手”、“造林能手”等称号,过去那种大家争创“万米采伐能手”的事,真的永远成为过去了。过去是靠砍树为生,现在是靠护树植树、发展生态为生。“我想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质量,一定会远远超过我们的父辈。”
  大兴安岭已建起黑龙江省最大的AA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三大变化预示新的生机
  大兴安岭真的应了“因林而生,缘林而兴”这句话。到去年底,全地区已建立起黑龙江省最大的AA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获国家批准的绿色食品达16种,绿色食品总产量达到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累计直接安置就业人员1200人,成为带动农民增收和林区职工自营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地委宣传部长岳君,在谈到大兴安岭的今昔变化时,总结出三喜:
  一是职工护林爱林的意识增强了。大家都能自觉地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不久前林子着火,很多职工自发地组织起来去灭火。漠河县就赶来了50人的个体户灭火队。还有不少职工捐钱捐物。一位老奶奶哭着捐出2000元:“这火烧得我心痛啊!”
  二是领导干部保护森林的意识发生了变化。以前干部一说生产就是采伐,一提效益就要多砍树。现在不论做什么,都是把生态效益、护林造林放在第一位。
  三是求发展求变化的意识增强了。大家都在为大兴安岭的明天着想,都在为使大兴安岭提高森林质量,发展旅游业出主意想办法。有很多人来此投资,连一些到外地投资的林场职工也都纷纷回来投资了。大家看到了大兴安岭的新希望。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没有假期的节日
  5月12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非典病区的护士们迎来了她们的节日——国际护士节。在这个非常时期,她们没有因为过节而对工作有丝毫的懈怠。
  1、上班路上,班车里传出阵阵笑声。病区的党支部书记高峰(中)和团支部书记韩会学(左一)在为大家表演节目,让护士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新一天的紧张工作。
2、休息时间,十病区郭护士(左)的丈夫带着女儿来看望她。女儿隔着铁栏杆递给妈妈一罐亲手折的纸鹤。每只纸鹤上都写有一句祝福的话,祝愿妈妈早日凯旋。拿着纸鹤,郭护士笑得很开心。 本报记者
李舸摄影报道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来自定点医院的报道

今天是天使的节日……
——护士节北京宣武医院见闻
本报记者 刘毅
  北京宣武医院一周前开始收治重症非典患者,目前已经收治100多人。今天,记者在这家医院看到的是一片“战时”紧张而有序的景象。医院内部,医护人员正在全员动员,全员培训,全力抗击非典。而隔离线外的医院门口,不断有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慰问、捐赠,声援战斗在第一线的白衣战士们。
  医院一楼宽敞的门诊大厅里挤满了人,很是热闹,这里正在举行防治非典的“基本功”训练——如何穿、脱全套的防疫服。墙上挂的横幅上写着:“向韦加宁同志学习”。
  正在现场忙碌的刘佑琴是医院医保办的主任。她告诉记者,“目前,医院两千多职工基本培训完毕,后备力量充足。已经奋战了一周的第一梯队400多人撤下来后,第二、第三梯队随时能够冲上去。”
  天气越来越热,穿着厚厚的防疫服是什么感觉?在刘佑琴主任的严格“监督”下,记者按照规定程序试穿了全套防疫服。防护服(猴服)、隔离衣(两件)、布帽子、一次性帽子、纱布口罩(两个)、一次性口罩、棉球(塞在鼻翼两侧)、防护眼镜、一次性乳胶手套(三副)、一次性鞋套(三个)……一件件穿戴上这套行头,记者只觉得呼吸越来越困难。脱下这套装备也要严格照章办事。摘下最后一个口罩时,记者已经是满头大汗。看看表,整个过程历时40分钟。
  而这里的医生、护士们进入病房后,至少6小时内必须这般“全副武装”。
  医院内热火朝天。此时,医院门口也是人来车往,活动不断,气氛热烈。下午两点多,《以南丁格尔名义》电影剧组的主创人员来到这里,向医护人员献上了鲜花和一个巨大的“生日”蛋糕。演员巩汉林说,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们要表达对白衣战士深深的敬意,他们是最可爱、最伟大的!
  医院门口不断有载满捐赠物品的车辆前来。宣武医院副院长李淑迦激动地对记者说,“这些天来,社会各界送来了各种捐赠物品,更重要的是送来了慰问和鼓励。今天是国际护士节,我们一定要发扬南丁格尔精神,努力战胜非典。相信暴风雨过后,北京的天空会更蓝,人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用人不养人 权益谁保障
 人才租赁“吹皱”职场“春水”
  据新华社电(记者葛素表、蔡玉高、王骏勇)前不久,南京某知名高校毕业生小张在某银行找到工作。和别的同学不同的是,小张不是传统意义上被“分配”来的,而是被“租”来的。目前小张的简历及劳动关系都在南京市人才开发有限公司。他是被南京市人才开发有限公司派遣到银行工作的。时下,像小张一样,通过人才租赁这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人才租赁的就业模式已在职场逐渐普及开来。
  人才租赁也称人才派遣,是指用人单位通过人才中介机构选聘急需的人才,并通过该机构为所聘人才发放薪酬及代办养老保险、档案托管等人事代理业务的一种“人才共享”的用人方式。其特征是用人不养人,用人单位与被聘人才不存在隶属关系。
  近两年,广州、上海、深圳、武汉、北京等地相继涌现出这一新型用人方式。上海市实施的“人才柔性流动”战略就包含了人才租赁的内容,嘉定区2002年就为40多家企事业单位和近240名引进人才办理了租赁使用业务。而从事人才租赁的中介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广州,登记注册从事人才租赁的中介有30多家;在北京有人才租赁资格的公司就达几百家,仅去年就成功进行人才租赁几万人。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韩光耀介绍说,目前我国人才租赁业务有“四般模样”:即项目性、阶段性需求而产生的人才租赁;一些比较规范的特殊组织一般有特殊的用人主体和特殊的用人方式;改制过程中产生的人才租赁模式;单位与单位之间有偿借调形成的人才租赁。
  不过,作为新生事物,人才租赁这种就业模式还存在很多缺陷,诸如中介公司打价格战,被“租”人才在加班、保险、解除租赁关系等方面易受侵害,并存在成长中的烦恼,等等。中国人才交流协会秘书长陈军说,“目前国内‘人才租赁’还是以通用人才为主,高端管理人才还处在摸索阶段。这就要求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人才租赁走向成熟和规范。”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金台数据

如何正确使用体温计
陈瑛 冯印澄 制作(新华社发)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人物

  赵大斌,一位59岁的退休工人,为中国三峡博物馆的文物征集而奔波。本报记者跟随他度过了——
一个“编外”文物工作者的一天
本报记者 崔佳
  上午,相约公共汽车站
  记者“扮”成老赵的助手,体会这位“编外”文物工作者的苦乐
  前不久的一个上午,记者与赵大斌相约重庆市的一个公共汽车站。从外表看上去,很难想象这位59岁的退休工人能与文物工作有什么关联。但老赵却因为对这项工作的热爱及其贡献,而成为重庆市博物馆目前惟一在社会上聘请的调研员。这段时间,老赵的工作是为建设中的中国三峡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进行前期摸底调查。
  公交车上
  老赵说,他要寻找那些见证重庆城市发展变迁的“古董”
  赵大斌告诉记者,中国三峡博物馆(同时也是重庆市博物馆)今年年底就要建成了,需要大量的文物史料来填充。根据分工,他主要负责“重庆城市发展史”展馆这部分内容,就是要寻找那些见证近现代重庆城市发展变迁的“古董”。“比如重庆最早的各种机器、各个时期的交通和通讯工具等。”3月初,他听说一家老厂有重庆最早的发电机,急忙跑去,结果人家说就在几天前已经砸了卖废铁了,令老赵嗟叹不已。此后他便调整了计划,从一天跑一家到至少跑两家。
  调查第一站
  民生公司最早的“海员证”等文物引起了老赵的兴趣
  正说着,我们此次调查的第一站——民生公司到了。对于这个有着80多年历史的著名企业,赵大斌并不陌生,也对在此“寻宝”寄予厚望。我们参观了该公司的陈列室,其中该公司最早的“海员证”及《民生报》等文物引起了老赵的兴趣,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和相机,开始记录和拍照。对于这家以航运起家、曾经以庞大船队著称的企业,老赵还想挖到有关“船”的实物线索。在老赵的再三启发下,对方终于想起来:“可能重庆还有一艘,停在长江南岸,具体位置不详。”老赵闻言如获至宝,拉着记者直奔南岸江边。
  上午11点多
  我们终于看见了这条船,它退役后停在江边已20年了
  一路打听之下,上午11点多我们终于远远地看见了这条船。“这是抗战时期的美军登陆艇。”老赵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抢在前头踏着泥水和乱石奔了过去。老赵钻进满是灰尘的驾驶舱抚看仪表盘,又伏在甲板上看锚链,高兴得像个孩子。
  中午在路边店“打尖”
  老赵说,几年前在江边散步时,一些异样的“石头”引起他的注意
  由于这个意外收获,老赵情绪特别好。中午坐在路边店“打尖”时,他对记者讲起了他与文物工作的缘分及酸甜苦辣。几年前一次在江边散步时,一些异样的“石头”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他就报告了市博物馆,经鉴定是恐龙化石。由此,老赵对文物发掘和保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下午两点
  在几台老机床前,老赵放慢了脚步
  下午两点,记者跟随赵大斌来到有着130年历史的长安公司。在几台30年代德国和日本进口的机床前,老赵放慢了脚步,掏出老花镜,蹲下身子仔细检查机器完好状况,逐一记录拍照,琢磨着哪台更适合用于博物馆展出。两个小时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老赵额头渗出了汗珠。
  返程路上
  老赵说,一个多月来,他已跑了几十家企业
  返程路上,记者才知道,一个多月来,老赵已经跑了几十家企业。尽管博物馆给了老赵一些补贴,但由于工作量大,老赵出来跑不时还要倒贴钱,但他觉得值。“将来这一件件展品串联起来,这个城市发展变迁的脉络就出来了,参观者就会对重庆的历史有形象直观的了解。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十分有意义。”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上海逐步减少自来水“施工断水”
  据新华社电(记者李荣)上海市水务局11日向市民保证,给自来水用户带来极大不便的“施工断水”现象,今后在全市范围内将逐步减少。这是因为上海市将从现在起启动推广自来水不断水施工技术,到2005年中心城区所有自来水管线施工中,不断水施工将占到50%以上。
  不断水施工技术,就是在不断水、不缩流、不降压的情况下,对自来水通水管道实施分支或改造施工。据介绍,实施一次不断水施工可节约因放水、漏失及清洗所浪费的水量1万吨以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湖南城步苗族少女获7项专利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第三民族中学13岁的苗族少女戴瑛瑛在父亲的帮助下,将玩耍和学习中萌生的灵感变成一些小发明,其中有7项获得国家专利。图为戴瑛瑛在加工一些小电器零件。 新华社记者 王旻摄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深圳收回全部野生动物经营证
  本报深圳5月12日电 记者胡谋报道:深圳市野生动物保护站10日发出紧急通知,宣布暂停办理《广东省野生动物经营利用准许证》,并收回已经办理发出的全部准许证。
  紧急通知要求,除科学研究需要外,深圳暂停办理一切猎捕、出售、收购、运输、进出口、驯养繁殖野生动物活动的申请,对已取得《广东省野生动物经营利用准许证》的单位,在接到本通知后立即停止一切收购、出售、运输、宰杀野生动物的行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