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热点解读

  到云南旅游,顾客最想买又最不放心的要数各种玉器了。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那么,玉器交易的安全有无保证?请看——
翡翠分级 让玉石交易透明起来
本报记者 张帆
  玉石是云南著名的旅游商品。3月,一部名为《翡翠饰品分级》的地方标准开始在滇实施。据介绍,这是全国首部翡翠品质分级的地方标准。它使翡翠的生产、加工、评估、拍卖、典当及交易有了权威的品质分级体系,延续500余年的翡翠交易无标准的历史,画上句号。
  传统翡翠交易,依赖行家主观判断:100多元的货标价1000多元,一般消费者难辨真伪,不法之利由此而生
  翡翠号称“玉石之王”,在世界范围内仅分布在缅甸北部的雾露河流域。明朝初年,缅甸翡翠开始由云南传进内地,经过数百年的经营,“玉出云南”成为业内共识。截至2002年,云南翡翠从业人员有30万人,企业6000余家,年产值50亿元以上。
  上世纪90年代初,云南翡翠市场红火一时。到云南的游客,玉石市场是必然的光顾之地。然而,由于行业没有统一的品质标准,价格一度乱了套,玉石业为此吃尽苦头。以劣充好,以假乱真,坑蒙骗的现象屡禁不止,不法者打的旗号恰恰就是“黄金有价玉无价”的老话。在昆明景星花鸟市场,就曾发生一家被授予“甲级诚信经营户”的商家将4只漂白、填充处理的翡翠手镯冒充天然翡翠手镯卖给外地游客的事件。
  云南省珠宝玉石检验所所长王晓全说,传统交易对翡翠虽已形成种(质地)、水(透明度)、色(颜色)、工(做工)、重(质量)的评价共识,但这些特征主要还是依靠评价者的主观判断。尤其是高档的翡翠,颜色看走一分,价格可能会相差十几万元。云南一家珠宝公司副总伍昌说,消费者绝难有商家的经验和对行情的把握,100多元的货标价1000多元,一般消费者难辨真伪,不法之利由此而生。
  科学的检测和量化手段,为“黄金有价玉无价”的老话制定了新标准
  没有规范,云南玉石交易产生诚信危机;没有标准,翡翠行业前景堪忧。制定行业标准已迫在眉睫。
  64岁的摩钛是云南珠宝界的一位传奇人物,他早年曾为国家找矿,对翡翠成因、分布、品质进行了长年的考察和学术研究,他认为,“黄金有价玉无价”,反映了历史和传统,但科技发展到今天,已提供了全新的检测手段。
  摩钛发表了《翡翠成品商业等级评价》。这篇论文为今天的《翡翠饰品分级》标准提供了理论基础。摩钛的翡翠品质研究,参照了国际通行的钻石分级4C标准,分别对翡翠的颜色、质地、透明度、净度做了科学、量化的界定,把过去定性描述式的评价,提升为可具体操作的客观标准。以影响翡翠品质最关键的颜色为例,老规矩是“无阳不看玉”,不同时刻的阳光下,玉的颜色都有不同,要得出准确的判断十分困难;苹果绿、翠绿的细微差别,肉眼很难判定,现在通过检测光谱波长就可以分辨。
  云南的一批地质、珠宝专家对翡翠的品质分级也做出了贡献,像赵明开提出的“透明度单位厚度通过率法”,解决了翡翠透明度的检测难题。同时,云南省珠宝检验所试制出了《翡翠色谱及颜色描述》图谱,研制成功了翡翠饰品透明度测试仪,为翡翠品质分级的检验提供了技术保证。
  2001年5月,云南省质监局开始了《翡翠饰品分级》标准的起草,初稿形成后,征求了港、台及京、沪等有关院所、科研机构以及不同学派专家的意见,再召集昆明5家大型珠宝企业和珠宝行业协会、消费者反复讨论,形成了现在的标准。
  行业标准、质监部门的监督、商家的自律,三者并举,玉石交易有望走向透明
  《翡翠饰品分级》标准以颜色、透明度、净度、质地四大要素对翡翠饰品进行分级。每一级别的翡翠都对应有民间俗称,如透明度,就有玻璃地、冰地、蛋清地、米汤地、石灰地的分级称谓,便于消费者和商家掌握。
  为打假治劣,挽回形象,省长曾亲自上电视做承诺:云南玉石品质有保障,不满意就退货!云南省以行业标准、质监部门的监督、商家的自律,三大举措并举,规范玉石交易。
  云南省政府颁布实施了《珠宝玉石饰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办法》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单件标价超过3000元的珠宝玉石饰品,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质量保证卡、有效发票以及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证书或鉴定书。由质监机构对高档翡翠产品进行强制检验,使消费者可以上网或电话查询检验证书的真伪。
  在昆明七彩云南珠宝城的入口处,有醒目的“承诺告示”:“商场绝无假货、不出售人工处理翡翠、所售出商品不满意者6个月之内可退货。”珠宝城设有检测站,对经营过程实行全面控制和统一管理。珠宝城负责人杨鹏说,企业诚信的建立有一个过程,需要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其中,客观公正的外部监督、积极有效的自律措施以及为业内公认的标准都是必不可少的。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瞬间

  来来来 大家一起说英语
  4月4日,南京市首届由学校组织的小学生英语节在拉萨路小学开幕。英语节吸引了2000多名学生参加。图为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正非常投入地“说”英语。 钟日/摄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中欧科学家研究发现
 保持荒漠植被生长 单纯引水灌溉无益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4日电(记者高峰)中国和欧洲的学者日前联合宣布一项重大发现:中国西部干旱地区的荒漠植被绝非像通常想象的那样处于“缺水干渴”状态,单纯的灌溉不能改变这些植物的水分状况,而保持地下水位稳定才对维持植被正常生长至关重要。
  专家说,澄清这一认识可以为恢复与重建干旱区生态环境提供另一种思路: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走接近自然的恢复道路,以节省资源和资金。
  这是中国与欧盟合作的“亚洲中部荒漠区自然植被可持续管理生态学研究项目”的重要研究成果。中欧科学家们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和沙漠之间过渡带的植物生理学和灌溉模型试验,发现即使对骆驼刺、沙拐枣、胡杨和柽柳等植物进行灌溉,他们的生产能力和水分状况也没有受到很大影响,连植物蒸腾作用也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研究还表明干旱区荒漠植物生长对地下水有很强的依赖性。
  长期以来,干旱和沙漠化困扰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广大地区,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而蒸发量高达2000毫米,流沙不断侵蚀着绿洲外围的过渡带。而人们一直认为这些过渡带的植被处于缺水境地,需要通过灌溉来补充水分,因此在恢复和重建过渡带植被时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植树造林、引水灌溉。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三峡地面文物获抢救性保护
  据新华社电(记者刘诗平、黄豁)在“保护第一,抢救为主”的原则下,目前三峡工程淹没区和迁建区的364处地面文物保护项目正进行抢救性保护,其中处于二期移民线下的212处地面文物已基本得到保护。
  据悉,重庆市自1997年至今,共完成地面文物留取资料项目92项、原地保护44项,完成落架拆除、运输及切割搬迁的47项,多数区县已完成有关搬迁保护新址的征地工作,新址的基础工程正在陆续开展。
  湖北库区二期移民线下(135米下)96处地面文物保护项目中,需搬迁保护的34处已顺利拆迁,其中20多处已完成复建设计并通过了专家评审。62处留取资料项目也已进行了文字记录、摄影摄像、测绘拓片。
  根据三峡建委审批的《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区文物保护规划》,整个库区受三峡工程影响进行规划保护的地面文物有364处。地面文物的保护方式主要采取就地保护、搬迁保护和留取资料,其中就地和搬迁保护的重点项目有重庆市云阳张飞庙,忠县石宝寨和丁房阙、无铭阙,巫山大昌古城,涪陵白鹤梁题刻,湖北省秭归屈原祠和新滩古民居等。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国产高性能计算机实现规模化
  本报北京4月4日讯 记者刘毅报道:今天,国内著名服务器厂商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正式将第1000套TC1700高性能机群系统交付用户使用。专家认为,这不仅标志着我国民族高性能计算机产业已经实现规模化,也是我国高科技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高性能计算机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设备,被公认为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内高端计算机领域,银河、神威、曙光被并称为“三大巨头”。时至今日,“曙光”在产业化道路上一枝独秀,摸索出一条较为成功的高科技成果应用转化之路。据悉,曙光TC1700是其高端计算产品线中的一款机群产品,是“863”重大成果——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技术下移的成果,在技术上达到了国际同期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在教育、政府、税务、公安、石油、气象、环保、金融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业内专家认为,曙光TC1700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获得销售1000套的佳绩,表明民族高性能计算机产业已经实现规模化,并且正在逐步迈向产业辉煌。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金台数据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劳动报酬快速增长
曹文忠 朱剑敏/编制(新华社4月3日发)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服务热线

  专利审批有哪些程序
国家知识产权局 梁津娣
  问:我有一发明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提交了申请。请问:专利审批要经过哪些程序?
  四川朱宏答:专利申请提交后,根据专利法规定的审查程序分为:发明专利申请、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发明专利申请程序有:受理程序、初审程序、公布程序、实审程序等。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程序有:受理程序、初审程序、授权程序、复审程序。在专利申请的审批过程中,专利局对符合专利法规的申请作出授权决定,对有缺陷的申请发出补正通知书,对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申请作出相应的处分决定。
  专利法程序是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明确规定的法定程序,各种处分决定都是由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法律对时限作出要求,为防止某些人利用拖延时间来阻止或妨碍竞争对手或他人的发明创造取得专利权。对法定期限已满还未答复的申请,专利局不能无休止地等待,必须依法作出决定。当申请人收到专利局发出的处理决定时,可以启动:恢复程序、行政复议程序、复审程序和行政诉讼。
国家知识产权局 梁津娣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河北白洋淀 水面扩大69平方公里
  本报石家庄4月4日电 记者陈国琦报道:历时近3个月的王快水库向白洋淀补水工程日前圆满结束。共计放水2.35亿立方米,使白洋淀水面面积扩大69平方公里。
  目前,白洋淀水量基本满足淀区鱼类、水生植物和鸟类等生物的用水需求。这次补水对恢复淀区生态、促进淀区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湖南慈利 战国墓葬古鱼千年尚存
  据新华社长沙4月4日电(朱永华)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吴顺东日前透露,在慈利县石板村发现了一座罕见的战国大夫级墓葬,其中出土的礼器、兵器、车马品和牲品具有非凡的文物价值。尤其难得的是,墓室铜鼎中还保存有作为牲品的鱼,其形状尚可识别。另外,出土了珍稀的犀甲和铜钺,象征着墓主非同一般的高贵身份。综合墓葬形制,专家判断,墓主当为楚国掌管湘西北地区征伐的大夫级武官。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河南新郑 黄帝故里祭祖寻根
  4月4日上午,黄帝故里——河南新郑市始祖山轩辕庙前,鼓乐阵阵,人头攒动。2003中国·新郑“炎黄文化旅游节”拜祖大典在这里举行。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在这里寻根祭祖。
  本报记者 王明浩/摄影报道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人物

  在长白山麓、松花江畔,他独自寻找今日已难以寻找、昔日随处可见的民间美术作品——
王纯信:耕耘民间美术20年
本报记者 江山
  他默默耕耘,被誉为长白山满族民间美术研究第一人
  从1982年开始的整整20年里,王纯信独自进行长白山民间美术的田野考察。从长白山区的乡、镇、村、屯,老农的仓房里,在老太太的铺衬包里,去寻找今日已难以寻找而昔日随处可见的民间美术品。
  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长白山区遗存有丰富的满族民间文化。由于清代对长白山区封禁200多年,这里山高林密、交通险阻、人烟稀少,致使满族的遗存文化,湮没于林海雪原中,特别是满族的民间美术,成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段空白。
  满族民间美术的内容宽泛,包括剪纸、绘画、刺绣、服饰、编织、建筑等,由于独特的民族因素与地理环境,满族的民间美术形成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有鲜明的艺术个性。通化一带,是建州女真的辖区,许多满语地名延用至今。
  展室内几幅奇特的剪纸,深深地吸引了他……
  他对满族民间美术的研究是从民间剪纸开始的。
  1982年,通化县文化馆举办民间剪纸展览,当时担任县艺术馆副馆长的王纯信,应邀去参加开幕活动。展室内几幅奇特的剪纸,深深地吸引了王纯信。一幅十分罕见的头对头的龟与蛙剪纸:剪技奇特,动物身上不打毛,线条粗犷,眼睛是用香火烧出来的。这是剪纸中十分少见的……
  是满族剪纸吗?
  这幅剪纸的作者叫倪友芝,1939年出生,是通化县富江人。通化县隔富尔江与新宾相邻,新宾是努尔哈赤所建后金都城赫图阿拉的故地,遗存有满族的民间文化。
  他问倪友芝是什么民族,她说是“在旗的”。
  这是满族剪纸!
  龟与蛙,是什么含意……她说,这是姥姥、妈妈教我剪的,她们在世时,每逢过年时剪了贴在墙上,示为吉祥。至于具体含义,就说不清楚了。
  带着许多疑问,王纯信开始查阅满族的典志、辞书,终于弄清,这龟与蛙是满族的图腾……
  这是他发现的第一幅满族剪纸作品。这种满族民间剪纸在我国首次发现,在中国诸多民族的剪纸艺术中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长白山区的民间美术受到很大冲击,我对满族民间美术的研究怀有一种深深的使命感……
  长白山区的满族民间美术,没有专门的著述,少有专门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学者,可借鉴的东西太少了。只有诸多志书的字里行间有所提及,不见实物留存。这正是他要做和所做的事。
  继倪友芝之后,他又陆续发现了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家金雅贞、侯玉梅、于凤贤、坤来母、穆德珍等。她们不生活在一个县,素不相识,作品却都具有满族民间剪纸的内容和风格,这些满族民间文艺通过母女传承,一代代延续下来。
  由于长白山区的独特历史和地理因素,外来文化的冲击小,使满族的民间剪纸作为活态文化,原汁原味地保存至今,成为长白山满族古老民族民间文化的活化石。
  1987年,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专题展览,多位满族剪纸艺术家现场表演,她们独特的题材、造型、剪技让中外学术界耳目一新。这是满族民间剪纸1982年被发现后在全国的“大亮相”,反响热烈。
  王纯信几乎走遍了长白山区十余个市、县、区的农村做田野考察,对满族民间美术诸多领域的遗存深入调查,并尽最大能力抢救、收集;保存民间美术品实物,同时进行分类研究。他说,这些民间美术品,饱经时代的沧桑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面对记者,王纯信显得十分凝重。“如今,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长白山区的民间美术受到很大冲击,往昔随处可见的民间美术品,今日已踪迹皆无,无声逝去,形势严峻。所以,我对满族民间美术的研究工作怀有一种深深的使命感,任重而道远。”
  王纯信小传
  王纯信,1939年出生,吉林省通化县人。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吉林省满族剪纸研究会会长、通化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已出版专著《长白山满族剪纸》、《吉林民间美术》、《满族民间美术》、《筐编艺术图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