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外国领导人电贺我新任领导人
  新华社北京4月4日电 中国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十届一次会议选出新领导人后,又有一些国家和政府领导人发来贺电向他们表示祝贺。
  一、向国家主席胡锦涛发来贺电的有:
贝宁总统克雷库;
塞浦路斯总统帕帕佐普洛斯;
捷克总统克劳斯;
冰岛总统格里姆松;
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
拉脱维亚总统弗赖贝加;
莱索托国王莱齐耶三世;
墨西哥总统福克斯;
苏里南总统费内蒂安;
汤加国王图普四世;
新西兰总理克拉克;
尼日尔议长奥斯曼;
多哥议长纳查巴。
二、向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发来贺电的有:
黎巴嫩总统拉胡德;
罗马尼亚总统伊利埃斯库;
乌克兰总统库奇马;
莱索托首相莫西西里;
新西兰总理克拉克;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
三、向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发来贺电的有:
古巴全国政权代表大会主席阿拉尔孔;
佛得角议长利马;
德国议长蒂尔泽;
希腊议长卡克拉马尼斯;
匈牙利国会主席西莉;
印度人民院议长乔希;
拉脱维亚议长乌德蕾;
莱索托众议院议长莫查梅;
尼日尔议长奥斯曼;
新西兰议长亨特;
斯洛文尼亚国民议会主席帕霍尔;
塔吉克斯坦议会上院议长乌拜杜拉耶夫;
泰国上议院议长玛暖吉;
多哥议长纳查巴;
突尼斯议长姆巴扎;
土耳其大国民议会议长阿林奇;
津巴布韦议长姆南加古瓦。
  四、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来贺电的有:
贝宁总统克雷库;
刚果共和国总统萨苏;
塞浦路斯总统帕帕佐普洛斯;
墨西哥总统福克斯;
阿尔及利亚总理本弗利斯;
阿塞拜疆总理拉西扎德;
白俄罗斯总理诺维茨基;
匈牙利总理迈杰希;
拉脱维亚总理雷普舍;
立陶宛总理布拉藻斯卡斯;
新西兰总理克拉克;
尼日尔总理哈马;
斯洛伐克总理祖林达;
斯洛文尼亚总理罗普;
乌兹别克斯坦总理苏丹诺夫;
多哥议长纳查巴;
马来西亚代总理巴达维;
汤加代首相科克尔。
五、向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发来贺电的有:
埃塞俄比亚联邦院议长穆拉图;
法国参议院议长蓬斯莱;
爱尔兰参议院议长凯利;
俄罗斯联邦会议联邦委员会主席米罗诺夫;
泰国上议院议长玛暖吉;
土耳其大国民议会议长阿林奇。
六、向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发来贺电的有:
贝宁总统克雷库;
罗马尼亚总统伊利埃斯库;
新西兰总理克拉克;
波兰部长会议主席米莱尔;
印度尼西亚副总统哈兹;
塞拉利昂副总统贝雷瓦;
赞比亚副总统卡温德莱。
又讯 又有一些外国政党领导人近日发来贺电,向中国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选出的新任国家领导人表示祝贺。
  向国家主席胡锦涛发来贺电的有:法国共产党主席罗贝尔·于和全国书记比费、日本自民党干事长山崎拓。
  向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发来贺电的有:日本自民党干事长山崎拓、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比尔·弗里斯特。
  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来贺电的有:日本自民党干事长山崎拓。
  向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发来贺电的有:日本自民党干事长山崎拓。
  向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发来贺电的有:日本自民党干事长山崎拓。


第3版(国际)
专栏:

  国际社会承诺向伊捐款十二亿美元
伊北部地区聚集约五十万难民
  据新华社联合国4月3日电(记者杨志望)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弗雷谢特3日在向联合国安理会汇报伊拉克人道救援工作时透露,目前国际社会已经承诺为伊拉克人道援助活动向联合国捐款12亿美元,但这一数字离联合国提出的捐款数目还差10亿美元。
  据新华社安曼分社4月4日电(记者蒋少清、李骥志)据《约旦时报》4日报道,伊拉克红新月会3日拒绝接受一批由约旦红新月会捐赠的人道救援物资,以抗议美英对伊境内平民和医院的轰炸。
  约旦红新月会会长哈迪德指出,伊红新月会目前拒绝接受来自所有国家的红新月会的援助,并非只针对约旦。
  据新华社安卡拉4月4日电(记者王强、怀成波)土耳其红新月会会长埃尔坦·格南4日说,目前在靠近土耳其的伊拉克北部边境地区聚集了约50万躲避战火的难民。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争夺“门户”之战
本报驻美国记者 任毓骏
  4月4日,美英联军兵分两路向巴格达南部步步逼近。在第82空降师的支援下,美军第三机械化步兵师的先头部队已于3日从西线兵临巴格达城下。该师师长布朗特少将说,第三师第二旅已经挺进到距巴格达市中心15公里处,并控制了巴格达南部的一些通道。而美军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军也从东线推进到距巴格达10公里处。
  据美国媒体报道,在夜色的掩护下,美军第三机械化步兵师3日晚向位于巴格达东南郊外约20公里处的萨达姆国际机场发动了猛烈攻击。据随该步兵师采访的美国记者表示,美军的坦克和装甲部队没有遇上什么有组织的抵抗,只有零星徒步或乘非军用车的伊拉克士兵射击,但战斗一直持续到4日黎明时分。
  伊拉克军队4日早晨出动坦克向萨达姆国际机场发起一次反攻,但被美军击退。这次战斗从早上8时开始,持续了30多分钟。美军第三机械化步兵师占领机场的部队打死伊士兵约40人,至少有两名美军士兵在战斗中被击伤。现已有1000多名美军进驻萨达姆国际机场。有报道说,在美军4日控制了萨达姆国际机场后,已经给机场起了一个新名字———“巴格达国际机场”。
  上世纪70年代兴建的萨达姆国际机场,经历了10多年的制裁后,已经非常萧条,客运大楼显得破旧不堪,空调失灵,免税商店十室九空,电梯“铁将军”挡道,好多地方电灯不亮。在美军进入机场时,巴格达大部分地区电力中断,使全城几乎全部陷于黑暗中,市内听到多次猛烈的爆炸声。这是开战以来巴格达市区第一次大规模停电。
  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报道说,伊拉克政府车辆仍在机场附近活动,伊军正在机场周围调整兵力,为保卫巴格达做最后准备。而美军为了防备伊军发动生物化学武器袭击,已命令所有官兵除了穿上生化保护服外,还要穿上胶靴,随时携带防毒面具。
  有评论说,对萨达姆国际机场的争夺战揭开了美英联军围攻巴格达的序幕,也是一场关键战事。如果伊军在机场失守,巴格达将成为一座与外界隔绝的孤城,甚至成为联军进入巴格达的“门户”。而联军攻占机场后,由于有绝对的制空权,这个机场将成为一个“超级基地”,不但可以空降后续的各类部队和后勤装备,而且可借占领机场这个“标志区域”大做文章,以对伊拉克军民施加心理压力。(本报华盛顿4月4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4月3日,巴格达卡赫居民区一家医院的医生为在空袭中受伤的平民做手术。伊拉克新闻部长萨哈夫说,美英联军当天对巴格达的轰炸造成27名伊拉克平民死亡,193人受伤。  若巴尔/摄(新华社发)


第3版(国际)
专栏:

  普京 俄将继续与美合作
施罗德 希望美英“尽快获胜”
  本报莫斯科4月4日电 记者吕岩松报道:俄总统普京昨天在此间表示,他将尽一切努力避免俄罗斯“以任何形式”卷入伊拉克危机。普京同时强调,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不会影响俄美两国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打击恐怖主义领域协调行动。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俄罗斯将继续同美国保持合作。
  普京对新闻界发表谈话时指出,俄美是当今世界上的两个核大国,在维护国际稳定方面负有“特殊的责任”。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时,俄罗斯将始终与美国保持合作。
  据新华社柏林4月4日电(记者刘海燕)德国总理施罗德4日在此间接受德国电视二台采访时表示,德国希望美英联军能够在伊拉克战争中“迅速获胜”。
  施罗德说,德国希望伊拉克战争能够尽快结束,以减少各方的伤亡以及无辜平民的牺牲。他说,美英联军尽快获胜当然是尽快结束战争的一个渠道。施罗德还表示,不排除德国会在战后派遣维和人员参加联合国在伊拉克的维和任务。但他又说,目前讨论这一问题为时尚早。
  施罗德3日在联邦议会发言时也表示,希望萨达姆政权能够尽快瓦解。此间舆论普遍认为,施罗德政府的这一表态表明,德国希望尽快修复因在对伊动武问题上意见相左而受损的德美关系。


第3版(国际)
专栏:通讯

 加航申请破产保护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陈特安
  加拿大航空公司(以下简称加航)近日在多伦多向安大略省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以实施重整,避免破产。法院已批准为加航颁布破产保护令,这意味着在今后数月之内,加航可以不受干扰而继续正常运营。
  曾自豪地擎着红色枫叶翱翔寰宇的加航是世界第十一大航空公司,也是加拿大最大的航空公司。据加航新闻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该公司现有3.5万名员工。其运营规模巨大,服务航线直接通达加拿大的20多个城市,美国的35个目的地,47座欧洲城市,以及亚洲、澳大利亚、墨西哥和南美洲等广大地区。加航目前虽然只有257架飞机,但它在高峰期每天投入运营的飞机却高达740架次,年客运量最高时达2300万人次。
  两个月前,加航希望通过出售股权渡过难关。目前,加航情况没有得到改善,负债有增无减,股价继续下跌。因此,如同此间一位航空业市场分析师所说,若加航不想步加拿大3000航空公司倒闭之后尘,申请破产保护、实施公司重组是唯一的选择。
  加航的一名律师表示,加航拟进行的公司重组计划,可能要花3到6个月时间完成。
  加拿大航空巨子落到如此这般田地,业内人士认为,高成本、低效率是其致命伤。加航行政总裁罗伯特·米尔顿表示,加航的商业模式已经行不通,加航需要改革,要有新的经营方式。从外部环境看,“9·11”恐怖袭击事件给全球航空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冲击。据统计,2001年,全球航空
  客运量下降了约20%,有的地区降幅高达40%,加航自然也难以幸免。尤其是,眼下伊拉克战争使国际航空业雪上加霜,世界上不少大型航空公司已先后陷入经营困境。
  加航在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时颇有信心,发誓要把自己改革成一个更精练、更具效率、更具竞争力、更能盈利的航空公司。加航行政总裁表示,加航重组不会对服务和安全构成任何影响,一切如常。眼下,加航已从全球最大的企业贷款机构之一(也是加航最大的债主之一)———通用电气旗下的通用金融融资10.5亿加元(约7.1亿美元),以解困境。加拿大联邦交通部长高伦尼特表示,喜见加航获得私营公司融资,但他强调,若有需要,加拿大政府准备给加航作出贷款担保。
  在申请破产保护的同时,加航还正在采取各种措施,以求重生。例如,加航目前正与一家有可能成为合作伙伴的企业进行有关证券投资的商谈;加航的员工退休金计划目前不足金额约为13亿加元(约8.8亿美元);加航向法院要求在飞机租赁付款方面,给予60天的延期偿还期,使债权人无法取得加航飞机,以有效防止债权人的干扰;等等。
  航空业专家认为,申请破产保护是一种极端措施,但对加航来说,获得破产保护却是越早越好,可以为加航赢得喘息空间和时间。
  (本报渥太华4月2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解析

 寻求军事支持 预防战中有战
本报驻法国记者 张祝基
  4月1日夜晚,美国国务卿鲍威尔飞抵安卡拉,对土耳其进行为期一天的闪电式工作访问。鲍威尔此次访问土耳其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要与土耳其这个北约盟友“和解”,并寻求土耳其对美英联军在伊拉克北部军事行动的支持;二是说服土耳其不要派兵进驻伊拉克北部。
  在鲍威尔与土耳其副总理兼外长居尔联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鲍威尔说,双方会谈是有成果的:关于通过土耳其向在伊拉克北部作战的美军提供补给的问题,双方达成了一致;美方将随着战事的发展密切关注伊拉克北部的情况,但现在土耳其没有任何必要派兵越境进入伊拉克北部。居尔没有坚持要向伊拉克北部派驻军队,他说鲍威尔此行加强了土美两国业已存在了50年之久的良好关系。从两国外长上述言词来看,鲍威尔此行达到了预定目的。
  本来,在美国制订的攻打伊拉克的作战计划中,要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实行南北夹击、四面围攻。土耳其是伊拉克的北方邻国,为此,美国要求在土耳其境内部署军队,并使用土的基地和港口,在伊拉克北方开辟一条战线,与在科伊边界展开的南方战线相呼应,对巴格达实行钳形夹击。后来由于土方作梗,这一计划未能实现。
  鲍威尔此行之所以能够修补美土关系裂痕,有多种原因。第一,美国降低了要求,不再要求在土耳其部署军事力量,而只要求从土耳其向在伊北部作战的美军提供后勤支持;其次,开战以后,美国向土提供了10亿美元的援助;第三,美国承诺让土耳其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扮演重要角色。土耳其经济形势不佳,今年到期债务就高达740亿美元,还指望能从伊战后重建中获得些经济实惠。这样,美土两国至少暂时扫除了双边关系上的乌云,又重新拉近了距离。
  3月26日夜,美军173空降旅向伊拉克北部投下1000名伞兵。这支部队与当地库尔德人武装配合,在巴格达以北对萨达姆形成了威胁。如今,美军这支部队能从土耳其得到食品、燃料和弹药等支持,这无疑将大大提高其战斗力,从而推动整个战局的发展。
  土耳其之所以拒绝美国在其境内部署军事力量,更重要的原因是库尔德人问题。自从上次海湾战争结束以后,聚居在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就摆脱了巴格达的控制,获得了相当大的自主权。而土耳其政府对境内的库尔德工人党进行了15年的平定后才控制了形势。万一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借机建立独立的共和国,就会推动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人起而反叛安卡拉政府。这也是土耳其这一次反对美国对伊动武的原因,它怕这场战争会危及本国政局、改变该地区政治版图,造成地区不稳。所以土耳其一直想派兵进驻伊北部,以便控制局势。土耳其甚至曾将派兵进驻伊北部与向美军开放领空挂钩。而美国恰恰害怕土耳其这一手,它怕土军开进伊北部后,会与库尔德人打起来,出现“战中战”的局面,使美国在伊战事复杂化。这是美土矛盾的焦点。
  (本报巴黎4月3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解析

 缓和欧美关系 商讨战后安排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吴云
  4月3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布鲁塞尔进行了一天访问,日程安排得满满的。鲍威尔此行有两个目的,一是缓和欧美关系,二是同盟国就战后伊拉克重建问题交换看法。
  从鲍威尔及北约秘书长罗伯逊、欧盟轮值主席国希腊外长帕潘德里欧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言看,鲍威尔没有白忙,在上述两个问题上,他都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首先,欧美紧张的关系有所缓和。近几个月来,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使欧美关系跌至近几年的最低点,不论是在安理会还是在北约,双方争吵不断。在北约内商谈是否制订北约援助土耳其军事计划问题时,法国与美国在理事会会议上发生过“激烈的争吵”。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美国驻北约大使伯恩斯曾情绪激动地指责法国。而今天,鲍威尔却与外长们进行了“坦率、不偏激、心平气和”的讨论,“愤怒和刻薄的言辞消失了”。法国外长德维尔潘也称与鲍威尔的会见是“友好、坦率和面向未来的”。
  其次,在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上采取了“现实主义”的态度。罗伯逊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尽管在对伊动武一事上北约成员国之间仍存在分歧,但出席今天理事会会议的成员国外长一致同意“向前看”。法国外长表示,联合国应该在伊战后重建问题上“发挥中心作用”,但由于受伊实际情况的限制,应逐步发挥起作用。
  第三,大西洋两岸国家都赞成,除了联合国,北约也应在伊战后重建问题上发挥作用。北约秘书长明确表示,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应发挥作用,他说的“其他组织”就包括北约。一些成员国也强烈建议北约应在重建问题上发挥作用,尚无成员国对此表示反对。
  但是,在联合国应发挥何种作用的问题上美欧仍存在分歧。欧洲主张联合国在重建问题上发挥“核心”作用,美国只主张联合国发挥作用,缺少了“核心”两个字。鲍威尔强调,美英两国在共同承担战争“这一艰难使命”的同时,付出了政治、经济以及生命的代价。因此,美英在军事上取得成功后,必须在重建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鲍威尔的布鲁塞尔之行是美国方面突然决定的,他是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第二位到这里访问的美国政府高官。上周,美国国务院负责经济、商务和农业的副国务卿艾伦·拉森访问了布鲁塞尔。拉森已同欧盟官员就伊战后重建问题进行了会谈,并提出了加强欧美关系的一些具体建议。鲍威尔此行可以视为美国修补美欧关系的又一个重大步骤。它反映出美国在伊战中出现一些有利于美国的迹象之后急于修补美欧关系,以便在战后伊重建问题上争取盟国的支持。欧洲对美国的举动也作出了回应。毕竟,欧美关系长期僵持下去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本报布鲁塞尔4月3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菲律宾 南部又闻爆炸声
本报记者 陈一鸣
  继4月2日晚菲律宾南部城市达沃的一个港口发生15人死亡、数十人受伤的爆炸事件后,3日黎明前该市的三个清真寺外再次响起爆炸声,14人在事件中受伤。近一个月前,达沃国际机场候机厅曾在3月4日发生严重爆炸,导致21人惨死。达沃是棉兰老岛上最大的城市,治安一向良好,然而在一个月内接连发生三次炸弹袭击事件,引起了外界的普遍关注。虽然目前尚没有组织宣布对最近的袭击负责,但分析人士认为,爆炸事件很可能与菲反政府武装有关。
  菲律宾是支持美国攻打伊拉克的少数亚洲国家之一。菲总统阿罗约在3月20日称,伊拉克持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可能最终落入菲反政府武装手中,对菲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因此菲政府支持美对伊动武立场,并允许前往伊拉克的美机在前美驻菲克拉克空军基地加油。阿布沙耶夫等菲律宾反政府组织曾多次扬言,如果阿罗约政府支持美对伊动武,他们将在菲国内发动“同情性攻击”。
  在穆斯林人口占大多数的菲律宾南部,曾出现过三支以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教国家”为目标的反政府武装组织,分别是1968年成立的摩洛民族解放阵线(简称摩解),1978年从该阵线分离出来的更激进的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简称摩伊),以及1991年从摩伊分离出来的阿布沙耶夫组织。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摩解基本上采取了与政府合作的态度,而后两者则坚持对抗。
  摩伊现有武装力量1.25万人,主要活跃在菲南部的棉兰老岛。该组织多次与菲政府签署停火协议,但均未能得到有效执行。阿布沙耶夫武装目前约有1200名成员和支持者,主要在西南部的霍洛岛和巴西兰岛活动。阿布沙耶夫组织近年来热衷于绑架外国人质以勒索巨额赎金,目前仍扣押着7名人
  质,包括3名印尼船员。菲律宾南部地区长年的动荡是令历届政府都感到头痛的事,阿罗约在2001年初就职后不出三个月便下令菲武装部队彻底歼灭阿布沙耶夫武装,但效果并不理想。今年2月28日,阿罗约再次命令菲武装部队在90天内剿灭阿布沙耶夫。
  “9·11”事件后,美国认为阿布沙耶夫与本·拉登的“基地”组织有联系,并将其列为恐怖组织,从而使菲律宾政府得以借助美国的力量剿杀该组织。
  菲律宾南部森林茂盛,矿产丰富。然而,由于菲政府长期以来忽略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使得只占总人口5%的穆斯林少数民族在菲全国的贫困人口中却占了大部分。在菲律宾最贫穷的20个省份中,有14个在棉兰老岛上。长期的动乱使当地原本落后的经济雪上加霜,商业活动陷于停顿,投资者更是止步不前。
  菲南部恐怖袭击事件增多,从表面上看与菲政府的对伊政策和菲美联合军事演习有关,但贫穷才是动乱的根源。看来菲律宾政府只有下大决心振兴当地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从根本上切断叛乱组织滋生和发展的源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