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4日人民日报 第16版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少些“王维赞苏轼”
  3月2日播出的“幸运52”有这么一道题:苏东坡“诗书画三绝”是谁提出的?答案有三:1.陈子昂;2.李白;3.王维。那攻擂者答王维。主持人说对。这是明显的错误。唐代诗人王维怎么能封宋代诗人苏轼“诗书画三绝”的桂冠呢?
  做节目讲究趣味性,这固然不错。但也该讲个真实性。如果一味地“关公战秦琼”,为了噱头而不顾史实瞎说一通,这对谁有利呢?如果因此而误导了下一代,这个责任又该由谁负?
江苏省扬州发电有限公司 徐兆富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别让孩子竞赛大人得奖
  日前,观看了某电视台举办的一期少儿节目。孩子在台上全身心地投入比赛,满头大汗地展示自己的才艺。结果最后的奖品几乎都是西装、化妆品、多功能剃须刀等成年人用的东西,让坐在台下的大人喜滋滋地捧走了。对此,真应为天真烂漫的孩子鸣不平。参加比赛,得实惠的都是大人,孩子的心里会怎么想?给孩子发奖,奖品应该是他们喜欢的。比如说,书籍、学习用品、智力玩具等等。建议电视台在选择赞助商时,多为孩子们想想,别一心想着经济效益,拣到筐里的都是菜。
山东省烟台开发区工委 高鹏志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历史风云激荡荧屏
央视推出《走向共和》
  59集大型电视剧《走向共和》近日将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黄金时段与观众见面。
  该剧取材于1840—1920年这一中国近代史中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最深刻、最剧烈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
  这是一个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觉醒和高涨的年代。甲午战争把中国打痛了,打醒了,打急了。民族矛盾压倒了阶级矛盾,全民族警醒奋起,救亡图存,振兴中华。
  这是一个改革和探索的年代。政治、实业、科学、教育、文化、宗教各种救国方案纷纷出笼。从器物到制度,从改良到革命;从立宪到共和,中国人饮泪泣血,前仆后继,慷慨悲歌。剪辫子、废科举、办报纸、兴学堂,新思路、新思维、新方式、新事物令人目不暇接。
  这是一个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的时代。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接踵而至,一批批伟人志士层出不穷。民族精英们不屈不挠地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掀起思想解放的大潮,不断地引导中国攀登人类共同文明的高峰,形成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的汹涌波涛。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他们是永远照耀神州大地的灿烂群星。
  这段历史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宝贵资源,蕴藏的巨大美学价值也是文学、影视艺术创作的源泉。
  由中央电视台投资4000多万元,由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北京同道文化影视制作公司、长沙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合作拍摄的这部电视剧,以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为背景,深刻揭示了清王朝灭亡的本质,集中研讨了共和立宪失败的原因,从人文角度展开对民族生存境遇的深入思考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该剧以“不以道德论英雄,以推动时代进步论英雄”的新视角,把剧中人物还原到当时的历史大环境中重新审视,通过对人物内心的细致刻画凸显人物形象,还历史人物以本来面目。吕中、马少骅、孙淳、王冰、韩再芬等众多实力派演员各具风采的表演,塑造出了李鸿章、慈禧、孙中山、袁世凯、光绪、康有为等200多个历史人物的屏幕形象。
  该剧历时四年,辗转大半个中国进行拍摄,斥巨资搭建起全国最大的室内摄影棚,进入故宫全天拍摄,在青岛动用大批军舰真实还原甲午海战的悲壮场面。该剧将电影摄影手段与电视的高清晰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电视剧拍摄手法的突破。剧中考究的用光,精美的构图,令很多影视界的权威人士发出了“每一个画面都是精品”的感叹。(北窗)(图片为剧照)(附图片)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快人快语

晚会何妨开门办
缪新华
  羊年春节晚会的40多个节目中,歌曲有三十来首,但是能让人记住的寥寥无几。演唱者多是大腕明星,却已想不起他们都唱了些什么?即使是那首抒情优美的《世纪春雨》还是2000年春节晚会上的“陈年饭”。幸亏今年总导演“开门办晚会”,公开征集歌曲,《让爱住我家》从6000多首歌曲中脱颖而出,成为晚会的亮点、动情点,才有了“爱就是忍耐,家庭就有繁杂;爱就是感谢,不计任何代价;爱就是珍惜,时光和年华。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不分日夜秋冬春夏,全心全意爱我们的家”这样美好的语言深入人心,并在百姓口中流传。
  春节晚会征歌以前也曾举办过,且产生了一些好歌,像许多年前张也演唱的那首《万事如意》,传唱了多少年,依然好听。“红灯照,照出了全家福,红烛摇,摇来了好消息,亲情乡情甜醉了中华儿女,一声声祝福送给你:万事如意。”如此美妙的旋律,现在听来,依然感到十分温馨、亲切、暖心。
  有人说,别把春节晚会太当回事,期望值不必太高,也不必太挑剔。可是,作为亿万人民欢度除夕夜不可或缺的一道文化精神大餐,它的味道如何,只有观众心知肚明,众口难调不能成为春节晚会办不好的借口。何况,春节晚会有足够的经费做保障,有什么理由办不好呢?有人说,春节晚会出不了好作品是因为晚会节目必须适合《春节联欢晚会》的特定要求,即:民族团结、家庭团圆、祝福吉祥、歌颂祖国、赞美亲情,是全国人民“大联欢”的主题决定的。更有人认为,春节晚会不一定要出精品,不要用一些沉重的主题“扫了观众的兴”,只要能吸引眼球,让观众娱乐、开心就好。因此,春节晚会的众多节目像老百姓过年时放的爆竹,只图了个响儿,没能像有主题的烟花,在灿烂人们心情的同时,还把那美丽的图案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
  记得总导演谈起“开门办晚会”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智慧在民间。没错,全国有众多的业余作者生活在基层一线,他们贴近百姓,扎根生活,手头上有不少有别于“晚会圈内”的好作品,只是苦于经费投入、演出机遇等因素,难以推而广之,而我们每年的各种晚会经费又大都用在了制作“快餐式”的节目上,这样就造成了业余作者的好作品“老”在了“马厩”,而另一方面那些形式大于内容的节目泛滥且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据说,今年春节晚会上,主持人一件云锦服饰价值多少万元,而事实上那华贵的服饰到底能给晚会增添多少亮色,给观众带来多少视觉冲击呢?
  因此,开门办晚会,不仅仅要从春节晚会做起,我们其他的各种节庆晚会、专题晚会如果都能把门打开,少打一些个人或“圈里圈外”的“小九九”,提前在媒体发布消息,公开、公平、公正地征集作品,然后,对征集到的作品进行艺术加工、经费投入,再借助媒体的大力推广,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有多少好作品会出不来?又有多少晚会群众会不满意呢?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润人心田的“艾敏河”
张国涛
  《静静的艾敏河》,一个诗意盎然的名字,一部充满诗情画意的电视剧,犹如一杯浓浓的香香的蒙古酥油茶,沁人心脾,润人心田。
  全剧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没有激烈和过分宣染的矛盾,没有大是大非的原则冲突。为了构筑情节,电视剧在3个部分中分别设置了故事的基础。在反映20世纪60年代的情节中,导演在蒙古族人民领养孤儿、汉蒙人民心连心的宏大叙事中,将多兰的情感细分为个人爱情的私密情感与关心孤儿的宏大情感两部分,并在多兰、哈达、苏和以及乌仁老师等4人复杂的情感关系的处理中始终围绕领养孤儿、抚育孤儿的宏大主题,使主角多兰母亲形象实现了个人情感叙事与宏大情感叙事的统一。70年代的叙事中,剧作采用了误会手法,所谓误会具体来说就是这段情节紧紧围绕苏和失踪作为起点和事由。多兰、必力格因坚守自己的良知而遭到迫害和刁难,额尔敦和红雨则丧失人生准则而抱恨离开了草原。展示了人性在面对疯狂时保持自律、自尊、自立的重要性。在80年代初的叙事中,电视剧则将额尔敦徘徊草原和母亲背筐拣粪的镜头交错剪辑,一方面表现出额尔敦满怀悔恨、欲归不能的矛盾心情,另一方面反映出操劳多年的母亲多兰在晚年仍然劳作不辍,依然为营造着安宁的家园而忙碌着。其其格的上海母亲来到草原则成为该剧结尾处最重要的一笔,但叙事的内敛化和含蓄化则注重人的内心变化全面的展示,使得这一情节的处理也呈现散点式的透视状态。
  与这种散文式的叙事状态相配合,《静静的艾敏河》在艺术效果上追求一种诗化的风格和境界。全剧每一个镜头、每一个段落,都非常重视画面光影与构图的处理。大量展示草原风光的空镜头、摇移镜头将草原的万种风情展露无遗,美不胜收。辽阔的草原为展示摄影镜头的表现力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草原的朝阳与落日,洒满余辉的河面,碧绿如茵的牧草,矫健奔驰如飞的骏马,冒着腾腾热气的酥油茶……在光影的摇曳中得到了魅力四射的展现。该剧中单个镜头的时间较长,节奏舒缓,一方面这是创作者突出人物内心感受,表现内心冲突的艺术手法;另一方面在如画的镜头中积累诗的情感、烘托诗的意境亦为创作者的本意。应该说在《静静的艾敏河》中,这种惟美的画境与含蓄的意境的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诗化风格还表现在叙事中。用“话”将事情说明白,这是许多电视剧惯用手法,而《静静的艾敏河》则独辟蹊径,注重将人物放置在一个积累已久的情感、情境中,通过剧中人物的动作与眼神,表现出人物此时内在的心理状态。如哈达听到少布报信:苏和回来了,纵鞭策马赶到了河边妻子多兰的身边,而两人一见面却无话可说,哈达只是接过妻子手中的水桶,帮妻子将水车装满。疾驰的马、焦急的脸庞,与无声的交流、含蓄的情感表达形成鲜明的对比,达到了“此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诗化的风格还表现在音乐的运用上。《静静的艾敏河》主题音乐在充满问询与探求中充满着对母爱的赞扬,这是唱给天下所有付出母爱的母亲的颂歌,主题音乐旋律优美、深情,与画面的结合严丝合缝。例如在一蒙古族人民领养孤儿的情景中,纷乱的场面被做成了慢镜头,额吉伸开的双臂、多兰宽大的衣襟、父母绽开的笑容、孩子们渴望的目光与音乐紧密地吻合在一起,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爱的奉献
杨广文
  如果春天属于我
  我将为你耕耘田地
  甘愿把诚心化作种子
  为你献上一叶淡淡的新绿
  如果夏天属于我
  我将为你滋润心底
  甘愿把热血化作晨雾
  为你献上一阵蒙蒙的细雨
  如果秋天属于我
  我将为你辛勤采集
  甘愿把身躯化作果实
  为你献上一个橙黄的甜桔
  如果冬天属于我
  我将为你潇洒而去
  甘愿把生命化作白雪
  为你献上一片无瑕的天地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京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将赴日演出
  湖北省京剧院新近改编创演的神话京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近日将赴日本演出。《孙悟空大闹天宫》曾于2000年秋应日本青少年文化中心邀请赴日本东京、大阪、福冈等地演出,受到日本观众的热烈欢迎,最近,日方再次发出邀请。
  京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根据绍剧改编,全剧充分调动京剧的各种艺术手法,特别是武打技艺,其翻跌扑打、刀枪剑棍等众多高难度武打技艺等,使得整出戏亮点不断。剧中孙悟空的扮演者由国家一级演员张晓波担纲,他文武兼备,技艺娴熟;白骨精的扮演者由该院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学员张慧芳担任,她曾荣获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优秀表演奖,其扮相俊美、嗓音亮丽、表演细腻,颇具大家风范。其他角色也汇集了该院各行当顶尖演员担纲,可谓红花绿叶,相得益彰。
  (刘文)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电影《同喜同喜》:
笑谈乡村新与旧
颜敏
  在中国现代化刚刚迈出艰难第一步的20世纪初期,民族的先驱者们就把农民作为主要的关注对象,沉痛地思索着这么一个问题:作为传统农业社会主体的农民,应该如何顺应和完成思想观念现代化的转变?他们的关注和思考无疑切中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症结。中国原本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体,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与农民的现代观念的转变决定着中国现代化的命运和前途。
  近一个世纪过去了,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与思想观念从整体上讲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极不平衡也极为复杂,它既体现在地域上,还表现在个体身上。中影集团公司和江西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的故事片《同喜同喜》,就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这种现象,即使是物质生活已经富裕的农民,思想深处依然积淀着封建宗法观念的残余。常老三和吴老四分别是养猪专业户和养鸭专业户,应该说属于先富起来的农民。他们生计无虞但却面临着相似的生活苦恼。吴老四是“纯女户”,欲给小女红豆招个上门郎。常老三虽有三个儿子但因两个儿子都生女儿而把希望寄托在小儿子冬瓜身上,所以反对冬瓜“嫁”给红豆。于是这两位老人围绕着儿女的嫁娶问题展开了一场明争暗斗的较量,而作为当事人冬瓜和红豆却尴尬地夹在无休止的争斗之间。在常老三和吴老四的观念中,儿女婚姻的要旨在于传宗接代的生育功能,至于男女双方的情感基础则似乎无关宏旨,这表明在一些地方富裕农民思想观念上的转变,远远没有他们物质生活的变化那么快。
  从艺术风格上讲,《同喜同喜》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喜剧性。这种喜剧性是由电影主要人物常老三和吴老四本身的喜剧因素和作者编导以喜剧方式批判电影主要人物的主观态度相结合中产生的,因而显得比较和谐。具体地说,一方面由常老三和吴老四现代的生活方式与陈旧落后意识的矛盾,以及这种落后意识与变化着的时代物质条件,与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的矛盾,构成了他们身上的喜剧因素。另一方面,作者编导从理性上把握了人物生活和性格中的喜剧性矛盾,并以善意温和与同情的态度讽刺与批判人物落后的意识,在笑声中传达出警醒的题旨。
  这部电影另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以简洁明快的手法宣染农村的现代性。如果说老一辈农民身上还存在着一些因新旧时代交替而造成的历史痕迹的话,那么年轻一代的农民则完全祛除了残存于乡村中的陈腐气息,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思想观念,都紧随时代的前进步伐。与此相契合的,是电影的叙述结构、节奏、音乐和画面均明快而生机盎然,让人真切感受到中国农村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我想,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因农村而艰巨,因艰巨而伟大,只有真正触及并深入农村和农民生活的作品,才能真实地显现出中国现代化的伟大。(附图片)
(左上图为剧照)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大明星陈强传》出版
  曹积三所著长篇文学传记《大明星陈强传》,日前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以宏阔的历史背景为基础,展示了陈强由一个勇敢反叛旧社会的少年成长为革命文艺战士的风雨历程。
  陈强1918年生于山西太原。他以饰演反派角色而著称,成功塑造了歌剧《白毛女》以及同名电影中的恶霸地主黄世仁和电影《红色娘子军》中的豪绅南霸天。他对于秧歌、歌曲、歌剧、话剧、电视均有造诣和建树。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拍摄了解放区最早的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和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对于开山时期的新中国电影艺苑,做出了拓荒性的贡献。尔后,他又荣膺中国影坛20世纪60年代“二十二大明星”和90年代“中华影星”的桂冠。改革开放后,陈强与其哲嗣陈佩斯创作拍摄喜剧系列电影,使银幕摇曳新芳。直到八旬,他仍躬耕于影坛,是一位不知疲倦的探索者。
  《大明星陈强传》以46万字的篇幅和多幅照片,向读者全面介绍了陈强的人生沉浮以及情感和心灵世界。(金麦)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黑暗中的女郎》在京演出
  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公司和北京时代佳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黑暗中的女郎》,4月3日至5日在北京的世纪剧院演出。
  该剧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百老汇音乐剧鼎盛时期的经典佳作。1941年在纽约首演时好评如潮,盛况壮观。该剧由3位当时美国音乐剧的黄金搭档剧作家莫斯·哈特、词作者艾拉·格什温和作曲家科特·魏尔共同创作完成,从而开辟了百老汇音乐剧用舞蹈和梦境讲述故事,让音乐剧不但非常戏剧化,而且充满奇幻色彩的“套路”。该剧女主人公丽莎·爱略特的扮演者——美国百老汇明星玛莎·默肯,男主角的扮演者——来自伦敦西区的著名音乐剧表演艺术家、男高音歌唱家迈克·斯特林。此次在北京演出,乐队和舞蹈演员分别来自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和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其他的舞台角色则由中外业余音乐家担任。(邱文)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

北京人艺演出《我爱桃花》
  3月28日,随着北京人艺2003年的开台戏《我爱桃花》与观众见面,人艺实验小剧场也正式落成启用。它拥有宽敞舒适的坐椅、灵活多变的舞台空间,成为首都话剧舞台一个亮点。
  《我爱桃花》出自编剧邹静之之手,剧中惟美精炼的诗化语言,跨越时空的恋情,传统与现代的情感冲击,交织出多种爱欲情仇的无限可能。在两层旋转式的玻璃舞台、虚幻莫测的灯光变幻、帘起帘落的时空穿梭中显示小剧场中少见的大制作的魅力。
  该剧由导演任鸣执导,人艺新一代青年演员徐昂、吴姗姗、白荟、于震等演出。(章海霞)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造“星”何其多
  这些年来,电视上造“星”大赛特别的多,如“模特大赛”、“选美大赛”、“明日之星”大赛、“模仿之星”大赛,一场接着一场,“星”们也一个接一个地“造”了出来。看着形形色色的“星”们一批批“造”出来,我联想到车间里的生产流水线,我不明白一哄而上造这么些“星”有什么好处?为何不引导人们关注一些对社会进步有实际贡献的“星”,如科技、教育、卫生等各行各业以及见义勇为的明星呢?那样的话,我们的“星”空不是更加绚烂吗?
  电视是传播先进文明的阵地,有责任引导社会风尚,有义务对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以生动的艺术形式进行宣传,激发和增强全民族的创新精神。
  安徽省芜湖市杏园小区 班景涛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如此冠名不道德
  我是一位农村中学教师,业余时间常向报刊投些文稿。最近,我在某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因题材不错,被某报刊登。展开一看,文章却莫名其妙地冠上某记者的大名,我却成了第二作者,并荣幸地冠上某报通讯员头衔。
  对于这莫名的“优待”笔者受宠若惊,如此冠名大可不必。作为编辑、记者,下基层采写,发现好的题材如实报道才是自己的应尽义务。如此坐在编辑部,将别人的文章冠上自己的大名,这未免有点不道德。
  湖南省平江县伍市镇栗山中学 潘海滨


第16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影院广告应传播文明
  众所周知,影剧院是传播科学文明、陶冶情操,人们获得精神食粮的场所。然而,眼下有些影剧院、录像厅的广告宣传栏里却是一些色情、凶杀的内容。有的影院对一部国产电影的宣传是“姿色、强暴、占有、百般凌辱、柔情似水”等字眼,有的影院竟然将这样的广告张贴在人力三轮车上,流传于大街小巷。
  影剧院、录像厅为提高票房收入,搞些宣传是必要的,但不能搞这些“糟粕”。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影剧院、录像厅的广告宣传管理。
河北省怀来县沙城驻军 赵应波 张金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