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30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高校全力投入防治非典科技攻关
 在病毒检测、药物筛选、培养疫苗等方面取得可喜进展
  本报北京4月29日讯 记者温红彦报道:我国高等院校的广大科技人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全力投入到防治非典的科技攻关战役中。目前在非典病毒检测、预防、药物筛选、培养疫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快速诊断非典的基因诊断试剂盒、快速早诊基因芯片、α干扰素滴鼻剂、红外快速体温检测仪等高科技成果,都将很快进入临床或投放市场。
  清华大学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过日夜奋战,研制出我国第一个SARS快速早诊基因芯片,并首次用于临床样本检测获得成功。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科技人员目前已研制出几种红外快速体温检测仪,并在深圳口岸、海关、机场及部分学校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北京大学攻关领导小组从多学科角度和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确定了两大研究课题——寻找科学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新病原微生物的寻找和鉴定,分别由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人员统领。吴秉铨教授领导的基因诊断研究中心在SARS早期诊断和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最快速诊断非典的基因诊断试剂盒在北大医学部研制成功。
  由复旦大学校长亲自挂帅的非典攻关课题组正在采用多种方法和不同途径加紧研制可用以保护各类人群的非典疫苗。复旦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基地与美国耶鲁大学正在联手建立非典型肺炎的疾病动物模型,打算以此筛选2000味各种中药单剂,及部分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药物和备案药用化合物,以期尽早获得有效的抗非典感染的药物和有关蛋白。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传染病研究所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组成的非典攻关小组,联合对标本进行冠状病毒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建立了非典型肺炎病原学特异性检测方法,可对疑似非典病人的血液、唾液或漱口液进行检测,只需4至5小时即可判断标本是否含有冠状病毒特异性的基因组,对早期病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为了预防非典型肺炎,近日来南京医科大学组织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等专家日夜攻关,发现干扰素对预防非典型肺炎具有明显效果。目前由南京医科大学生产的第一批α干扰素滴鼻剂试样已于4月24日制成,并已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一线医护人员中使用。
  中山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与卫生部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科技人员共同攻关研制生产出通过漱口水就可对非典型肺炎作出早期快速诊断的检验试剂盒。该技术从采集病人样品到报告结果可在2小时内完成。目前这种试剂盒已由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并可保持每天1万人份甚至更高的产量。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与厦门市防疫站、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共同研制成功“SARS病毒核酸的荧光PCR检测试剂盒”。通过对人的血清、痰液等进行测试,3小时内,就可以判定是否感染了非典病毒。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今日新语

  克服恐慌 从容应对
  刘毅
  为抵抗非典病毒的侵袭,人们开始戴口罩、勤洗手、加强锻炼,筑起护卫健康的生理防线。然而,在重视生理防线的同时,不少人缺乏坚强、稳定的心理防线,并因此带来了种种不良影响。
  面对非典肆虐的严峻考验,一些人产生恐惧、紧张、焦虑、多疑等不良情绪,躲在家里害怕出门,不敢与他人交谈,听到有人咳嗽就心惊肉跳,听信各种谣言抢购米面等生活用品……结果吃不好、睡不好,身体抵抗力下降,反而增加患病的危险。某些地区甚至出现有人因过度恐慌,服用过量预防非典药物而引起中毒的事件。凡此种种,可以称之为“非典恐慌症”。
  非典是一种有着较强传染性的疾病,我们在“战术”上的确应该高度重视它的危害。而在“战略”上我们完全有理由藐视它。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综合国力逐渐强盛,为抗击非典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此外,非典的死亡率只有4%—5%,比许多疾病的死亡率都低,即使得了非典也并不意味着判了“死刑”,绝大多数人都能康复。
  只要我们严格按照已公布的防治措施进行有效防范,就没有必要对非典过分紧张。越是这个时候,越要用理性的态度去对待非典。随着科学知识和防治经验的增加,我相信大多数人的恐慌感是会消除的。在非典疫情已过高峰期的广东、香港等地,人们的工作、生活逐步恢复平静,井然有序。最新一项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广州人认为对非典这样的传染病不必恐慌。广州一度出现的抢购白醋、板蓝根、大米的现象,现在已经成为广州人茶余饭后的笑谈。
  当然,面对人类还不完全了解的致命疾病的威胁,恐慌等情绪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消除。对此,专家提出要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不要刻意对这些情绪进行克制和压抑,最好的办法是注意多与亲朋好友交流、相互鼓励,增强心理承受力。
  人们常说,“笑口常开,健康常在。”笑面非典,从容应对,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4月27日一早,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二小的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先后到8个学生家中慰问,这些学生的家长都是工作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护人员。
  老师们给每个家庭送去慰问品,询问孩子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孩子们的困难和要求。家长们感激地说:“学校想得真是太周到了,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图为老师们到父母均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学生葛静宜家中慰问。
  胡京成 张弢摄影报道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中国医科院组建抗击非典团队
  本报讯 中国医学科学院日前组建了一支抗非典团队,北京协和、阜外、肿瘤和整形四家医院抽调医护人员迅速进入亚非青年疗养院新病区。4月25日,病区迎来了首批非典病人。
  4月2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向卫生部、北京市政府请战,要求充分发挥医科院所属在京四大临床医院的临床优势,为北京抗击非典战役分忧解难。不到半天时间,第一批医疗、护理、管理、后勤队伍迅速组建完成。
  亚非青年疗养院建于20世纪50年代,设备陈旧,短期内改造成为标准的非典病房困难重重。由于当地电压较低,难以承受X光机及其他大型检验设备用电,北京市供电部门迅速架起临时线路满足医疗用电。中国医科院在克服种种困难之后,终于完成改造任务。
  (段文利 白剑峰)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何时应该清洁双手
  熊德 曹文忠 编制(新华社4月29日发)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师生联动 灵活授课 责任到人
北师大深入细致防治非典
  本报讯 记者董洪亮报道:在近期的非典防治中,北京师范大学调动各方的积极性,除设立发热门诊、开通24小时值班电话和为师生熬中药外,特别采取灵活授课、家长配合、责任到人等做法,形成师生联动、同心同德的有利局面,取得明显成效。
  北师大每天编发一期《疫情通报》,通过学校电视台每晚7点半通报到教职工家里和学生宿舍中,使大家及时了解相关情况,稳定了师生的情绪。为了学生的饮食安全,学校有关部门负责给学生餐厅批量采购粮油、蔬菜和食品,同时开设专门供应点,为教职工供应生活必需品。还专门成立家属区非典防治小组。
  学校学生的非典防治落实到班级和宿舍,教师落实到研究室、教学组和课题组。数学系建立三级责任制并建立应急联络图,每位系领导负责一个年级,责任到人。生命科学院形成了由系领导到班主任再到本科生宿舍、由系领导到导师再到研究生宿舍的网络。管理学院、历史系等院系采取灵活授课方式,将大班分成小班,或将单时段改为多时段,或者室外授课。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中学生免费网上课程开通
  本报北京4月29日讯 中央电教馆与精华听课网联手发起“网上听课抗非典”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向因非典而影响正常学习的中学生免费提供网上课程,第一期免费使用时间是从4月18日至本学期结束。
  据介绍,网上课程的具体内容包括:为学生开通快速学习绿色通道——ncet.jinghua.net,学生只要登录就可以看到自己年级的网上课程。这些课程都是由特、高级教师讲解,教学计划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基本和学生在学校上课的进度同步。(育雯)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教育部对五一期间高校管理提出建议
  本报北京4月29日讯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教育部对“五一”期间高校学生活动安排和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指导建议,以做好非典型肺炎的防控工作,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校园内秩序稳定和疫病不向社会蔓延。
  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切实抓好,使广大学生过好节日。各高校可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对“五一”休假作适当、灵活的安排,或全放,或部分放,或不放假,占用国家法定假日的,移至暑期安排。要因地因时制宜组织开展各项有益活动,丰富学生的假期教育、教学、学习、文化、娱乐、体育活动。要紧密结合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党、团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放图书馆、计算机房、实验室,方便学生学习;开放运动场馆,组织小型多样的文体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免疫力。
  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紧急通知精神,在“五一”期间保证学生全部留在校内,不得外出。要严格执行学生活动审批制度,“五一”期间停止举办各种大型室内集会活动和娱乐活动,各项学生活动必须报学校有关部门批准。对离校学生,要通过多种方式建立联系,关心和指导他们安排好在现居住地的假期生活,积极配合当地做好防治非典型肺炎的宣传、预防工作,严格遵守学校关于返校的规定和要求。要关心被隔离师生的身体健康及思想状况。因疑似非典型肺炎被隔离观察的师生,有关学校和院系党政负责人要组织和发动党团员和学生骨干,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表达对被隔离师生的关爱。(育文)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科技部等六部门向科技工作者发出倡议书
  本报北京4月29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6部门今天向全国科技工作者发出倡议书,号召全国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挥科学的力量,奋力战胜非典。
  倡议书说,依靠科技、战胜非典是当前科技界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来势凶猛的非典,科技界要首当其冲,义不容辞,发挥科学的力量,向非典发起冲锋。广大科技界要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行动起来,集成各方科技资源,集中科技界的智慧,坚决打胜防治非典这一仗。
  倡议书号召科技工作者齐心协力,联合攻关。科技部门、卫生部门、军队系统的科研精兵,要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合力攻关;要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凡是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大学、医疗卫生机构,都要积极主动地开展与非典防治、检测、控制等相关的科学研究。要充分利用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专家力量。要重点研究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争取尽快取得重大突破。
  倡议书呼吁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全力以赴投身防治非典的战斗。要紧急行动起来,在全国深入开展防治非典科普活动。要积极参与防治非典的各项工作,全力遏制非典的蔓延和扩散。
  倡议书最后强调,不论这场斗争出现多么复杂的局面,不论工作中有多少艰难,不论要付出多大努力,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凭借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科学力量,凭借勇于胜利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毅力,我们一定能够打赢防治非典这场硬仗。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团中央全国学联网络会议要求
 严肃处理擅自离校返校的大学生团员
  本报北京4月29日讯 记者董洪亮报道:团中央、全国学联28日召开的网络会议要求,动员、引导北京等地高校学生就地学习,避免因为流动造成更大面积的疫情扩散。对准备离校的学生要坚决予以劝阻,已经离校的学生,一律不得返校。对不听劝阻,擅自离校和擅自返校的学生团员要进行严肃处理。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赵勇表示,要严肃告诫每个学生,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安心在校学习和生活。赵勇要求积极发挥基层团组织和学生社团的作用,服务师生,开展小型、分散的户外和网上活动,并要求在校园内建立群防群治的四个网络:宣传网,通过宣传栏、互联网、校园广播、电视等手段,大力宣传防治非典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自我防控的能力;信息网,及时发布准确消息,澄清不实传言;服务网,在卫生消毒、督促饮用药物、测量体温以及情况统计、报告等方面开展工作;监督网,建立志愿者队伍,协助学校有关部门在校门、楼栋、教室查验出入人员的证件。
  团中央、全国学联还要求各级团学组织、团干部和学生干部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伟大的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北京团市委和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代表在会上分别介绍了前段时间在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早部署 细安排
 气象部门沉着应对力阻非典
  本报北京4月29日讯 记者刘毅报道:目前,各部门和单位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采取有力措施抗击非典。中国气象局早部署、细安排,在非典袭来时处乱不惊、有条不紊,保障了干部职工的身体健康及各项气象业务的正常运转。
  中国气象局大院有固定人口近万人,每天流动人口上千人,阻击非典,任务艰巨。4月中旬,中国气象局党组决定成立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小组。4月21日,秦大河局长等看望了坚守岗位的业务值班人员和防治人员,并召开了非典防治工作会议,传达中办、国办关于切实做好非典防治工作的通知,部署下一步的非典防治工作,提出4项要求:各单位要加强对重点人员的隔离观察;建立严格的报告制度;严格控制人员流动,减少会议和群体活动;继续做好非典的预防工作。
  与此同时,非典防治工作小组向3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和计划单列市气象局主要领导传达了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建议:一是不要到北京及跨省出差或搞调研考察;二是如有出差在外的同志,要立即召回;三是要按照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和中国气象局党组的要求,认真做好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如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中国气象局。最近,中国气象局直属机关党委下发通知,要求局大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采取必要的形式,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让广大群众知道非典型肺炎可防、可治、可控制,消除恐惧心理。积极配合行政组织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重点解决好一线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困难。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宏志中学3岁了
  冯军
  前不久,全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最大规模的公益性学校——北京宏志中学3岁了。3年来,宏志中学撑起的一片绿荫,召唤着800余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子弟在宏志中学这片沃土上学习、成长。宏志中学的园丁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宏志生的心田,用真诚的爱心谱写着新的教育诗篇,用无私的奉献向世人诠释了“教育是崇高的公益事业”!
  北京宏志中学是在21世纪第一个春天创立的。创办初期,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关爱和支持。2000年8
  月30日,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贾庆林冒着酷暑亲临学校视察,深入学生宿舍、餐厅与师生座谈;9月1日市委副书记龙新民亲临宏志中学参加开学典礼,寄语宏志生铭记“宏志”的寓意:“宏图寄党恩,志远为国强”,学好本领,报效祖国和人民!
  宏志中学的办学使联合国官员感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顾问菲利普·伯格斯朗先生视察宏志中学后说:“从传统到现代教育模式的转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而你们的努力已通过学生得到了回报!”
  然而,更令人感动的是宏志中学的宏志生们3年来成长的历程。
  全校800余名宏志生来自北京市的18个区县,他们中72.4%的家庭极其贫困,47.3%的学生的父母是下岗职工,29.1%的家庭为单亲,21.2%的学生家长是残疾人,有13名孤儿。他们中不少人在进入宏志中学前都曾不同程度地濒临失学的边缘。
  有人认为,宏志生能解决上学问题就不错了。可获得宝贵学习机会的宏志生却立志成长为学习的主人。2000年9月起,学校指导首届4个宏志班参加了北京市“TI图形计算器在中学实践”的教科研课题。这种计算器源于世界发达国家,可上网直接演示教学内容,为枯燥、单调的数学,引入有趣直观的实验,是数学教学领域的一次创新。初三的米硕、刘超两位同学通过艰苦的努力,一年后熟练掌握了这种先进仪器,并自己探索编程,学习验证“哥德巴赫猜想”,他俩此项实验的论文,荣获北京市“TI技术在中学数学创新教育中应用”一等奖,并在全国学术研讨会上演讲,受到了与会学者、专家,以及来自TI技术美国总部代表和得克萨斯州大学教授的一致赞扬,都称赞中国的宏志生不简单,有志气!两年中又有18名宏志生获得了市级的奖励,而呕心沥血辅导孩子们的陈昌林、张超越等老师也荣获了全国此项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一等奖”。
  宏志生在奋发学习的同时不忘崇高追求,不忘回报社会。他们积极参加服务社区,扶贫助困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9500多人次,全校被评为“学雷锋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先进集体”。今年夏天,首届70名高中宏志生即将毕业,他们都将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老师和社会,同时,逆境中求学的经历又培养起他们的崇高理想———在宏志生的带动下,全校23名同学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8名同学在全校党员大会上进行了思想汇报,为全校毕业生树立了榜样。
  李顺海是单亲农民子弟,6岁时失去了父亲。当初他是怀着感恩的心愿进入宏志中学的。3年的校园生活中,他担任班长,学习为大伙服务;作为青年志愿者,逢年过节为社区服务;代表宏志生访问井冈山,学习革命老区光荣传统。3年的实践,他从单纯的感恩跃上了对人生崇高理想的追求,从一个农村苦孩子,成长为一名东城区“特优生”,北京市“全优生”。他衷心希望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出现在高考冲刺的大军中,与全体宏志生一起,带着3年宏志生活的追求与憧憬,向敬爱的母校、老师及关爱、支持宏志事业的社会各界,交上一份寄托着多少真挚情谊,奋斗与理想的满意的答卷!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疫情可视统计系统研制成功
  本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北京思普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日前研制成功疫情可视化统计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可以生成各类统计分析报表,并通过统计数据的可视化的分析计算,最终用图形化的方式显示出来。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多家企业捐助首都抗非典一线
  本报讯 近日,高露洁棕榄有限公司、联合利华(中国)公司、广州新生命企业发展有限公司、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楚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通过中华预防医学会向北京市捐助了总价值近一百万元的产品。同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也启动了非典防治资助项目,首批向北医三院捐赠了上海民桥公司、山东烟台绿大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格林美公司的消毒杀菌产品。(晓白)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战胜非典科技专项捐助活动启动
  本报讯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和科技日报近日发起医疗急救援助战胜非典科技专项捐助活动。四月二十八日,由深圳科兴生物工程股份公司捐赠价值一百万元的干扰素作为战胜非典科技专项捐赠的首批药品已运至北京。四月二十九日,北京十五家收治非典病人的医院已收到这批急需的药品。(何建昆)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大连珍奥向白衣战士献爱心
  本报讯 四月二十九日下午,大连珍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把价值一百二十万元、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珍奥核酸胶囊,捐赠给正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人民医院的两千多名医护人员。(方可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