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28日人民日报 第15版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过去渡口村“群众做工,干部记工,一人算账,众人不清”,村民很有意见;实行村务公开后——
  村里的大小事透明了
  本报记者 杜峻晓
  过去,村干部在村民的眼里,不清白的是不清白,清白的也是不清白。村务公开终于还干部以清白
  宁夏中卫县渡口村是一个1600多人的小村庄,村集体收入并不多,房屋出租、土地承包等收入加起来也就2万元出点头。但不管有多少,这是集体的财产,村民们就关心它的去处。村务未公开之前,村干部们在花钱时虽然每一笔都花得明明白白,但村民总怀疑里边有猫腻。去村委会看账,你哪有那个权利?想上前问个明白,又拉不下脸面。于是,就无边无际地乱猜,猜后就在下面议论。
  这种猜疑终于在2000年爆发。那年,村民李继忠与83名村民联名,摁上鲜红的手印,状告村党支部书记莫忌保,“罪状”罗列了23条,主要还是告他胡支乱花,说他花公款给村干部购买过年用的牛肉,把村民的提留扣了,用公款买了辆自行车却放在自己家里骑,等等。
  莫忌保觉得挺冤枉:村干部算个什么干部呀,简直就是受罪的窝囊包。为了村里的事情,他没少加班熬夜,没少给人说好话,就连村里应当给自己的工资,也还欠了1年多没有给。到头来,自己没落下好,反倒让人指脊梁骨,告到县委书记那里了。
  后来,当时的中卫县委书记作了批示,县农经局会同镇里的干部到渡口村查账,结果每笔支出都是有根据的,就因为村里财务没有公开,才引起了村民的猜测。渡口村现任的村民委员会主任刘发禄对记者说:“现在好了,村务一公开,干部少了许多麻烦事。村务公开,说到底还是财务公开,在公开之前,我们集中进行村组固定资产、财务收支、‘两工’结算等财务清理,做到账账、账据、账物、账款四相符,为公开打好了基础。就目前来看,群众对村务公开是满意的。”
  过去村里的事情,由村干部说了算,村民们交钱时不明白,钱花到哪里更不明白。村务公开还群众以明白
  记者在渡口村召开村民座谈会时,该村5组居民范全山说,村民们之所以欢迎村务公开,关键就是把村上的好多事情弄明白了。原来,是几个村干部当着全村这个家,现在,人人都当这个家。渡口村有一年拖拉机耕地收入了600元,有的群众吵吵其中500元没入账,其实入了,因为财务不公开,大家不明白,现在把账公开了,一目了然,什么事都没了。
  7组的徐文焕对村务公开感触颇深。他认为村务公开所公布的内容,比许多村民所想的和所知道的还要多,村组财务、计划生育、土地征用及宅基地审批、责任田承包、调整及机动地发包、集体经营项目投资等,都是公开的内容。财务公开包括的内容也不少,财务收支计划、各项收入、各项支出、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农民承担的集资款及“两工”、村干部年度审计及离任审计结果等等,群众非常欢迎这种做法。
  记者在渡口村采访时还了解到,村务公开还促进了村里一事一议制度的形成。一些大的决策,要召开村民代表会讨论、研究、表决,多数人通过的可以做,大家不同意的,即使镇干部和村干部想做也不一定做得成。村里的出纳贺立保举了个例子,渡口村要把通向镇里的2公里沙石路修成柏油路,需要花费10万元,以前,这件事如果由镇上和村上干部定下来,说修就修,家家户户出钱就是了,现在不行,得召开村民代表会研究,如果通过了,再告诉大家每个人头得出多少钱。这笔钱收起来后,要把花费的去处按时公开,让村民心里明白。
  现在,渡口村的村委会和居民组都有公开栏,公开时间确定为每季度末10日以内,公开后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由村干部和组干部负责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做到账目有交待,事事有着落,群众眼亮心明,放心满意。
  过去“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现在“公道不公道,一看就知道”。村务公开缩短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一个村虽小,事情却不少,处理不好,往往容易影响到农村的稳定。在柔远镇,新上任的镇长朱振凌对记者说,不容否认,在许多地方,确实存在着村务工作透明度低、管理欠民主的问题,通常是“决策干部定,执行靠生硬”,群众意见大,工作阻力大,上访、告状的事常有发生。村务公开后,实行民主管理,做到了村里的大事都由村民作主,村民关心的事务都实行公开,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党群之间、干群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
  柔远镇分管村务公开的副镇长陈志荣认为,村务未公开前,村务活动随意性大。实行村务公开,等于把知事权、议事权、监事权交给了群众,把事后监督变成事前监督,把依靠少数人监督变成多数人监督。以往“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公开后,“公道不公道,一看就知道”,以往村上的事情村干部说了算,公开后,村上的事情按照村民的意志办。村民也从村务公开中理解了村干部,密切了干群关系。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政策公开好
  邹梁斌 毛慧红
  报载,安徽省把现行文件资料服务中心正式对群众开放。群众只要带上个人合法身份证件,便可免费查阅该省78个省直机关的现行“红头文件”。读罢,笔者不禁要为这种做法叫好。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干部错误地认为,群众知道上级的政策越多,“刁民”也越多,基层工作就越难开展,于是习惯于截流、封锁上级政策。个别地方甚至违反中央和上级禁令,自己出台“土政策”、“土办法”。反正群众手中没有上级“红头文件”,奈何他们不得。于是一些地方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随意向农民乱收费,加重农民的负担。安徽省开设“文件超市”,群众需要了解什么、知道什么,看看是不是符合上级精神,收费是否合理,就可以直接去查看,去了解。这样群众便可以掌握政策,懂得法规,使那些想截留、封锁政策的基层干部不敢妄为,不敢擅自“贪污”政策了。
  让党的政策家喻户晓,是每个党员、干部应尽的职责。群众需要政策,政策也需要群众。文件公开,政策公开,群众拥护,上级精神也能更快得到贯彻落实,并得到及时反馈,无论是对干部、群众,还是对我们的各项工作都有百益而无一害。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农村杂谈

  莫让农民变“聋民”
  张字苓 钱民庄
  在农村有一些农民这样反映:村里常年不开会,偶尔开会也很少讲政策;村里大喇叭拆了,农民听不到广播;村里虽然订了几份报纸,却很少有人看到。当笔者问及这是为什么时,他们直言不讳地说:这是因为村干部怕群众知道的政策多了,给一些工作带来困难。这种让农民变成“聋民”的做法,非常尖锐地反映了在个别地方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地区之所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出了贫困,解决了温饱,并在通向富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就是靠了党的好政策。事实证明,广大农民如果不掌握政策,就谈不上充分运用政策,就会错过许多发展的机遇。同时,还会有个别所谓掌握政策的人借机虚张声势,欺上瞒下,为所欲为,阻碍农村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会严重地损害党在广大农民中的形象。
  让广大农民及时准确地了解有关政策,关键是要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主动地让政策与农民见面,变成他们手中的武器。应该表彰那些能够充分发挥政策威力、带领农民致富的干部,对那些将农民“变聋”的干部,尤其是对个别故意隐瞒政策、封锁政策的干部要细查深究,直至罢官免职,以正视听。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江苏省东海县改进村务公开,在三百六十六个村实行——
  村务公开啥 群众说了算
  恒祥 猛兵健
  春节刚过,笔者来到江苏省东海县安峰镇大放村采访,只见该村的村务公开栏里贴满了2003年1月份新公布的表格,上面一一列出了相关事项和数字,其中有一张表格专门公布了全村44名党员上年度税费缴纳的情况。笔者了解,该镇自去年实行村务公开由群众点题以来,村级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提高,群众与村镇两级组织的亲和力明显增强,全年共化解村级债务达1200万元,完成农业税收597万余元,占全年工作任务的99%。
  去年初,该县在调查中发现,全县许多村实行村务公开所涉及的8项常规内容,群众认为不够全面。为此,从去年3月份起,该县在全县366个村实行村务公开由群众点题,确定每月的8日为统一的公开日。
  双店镇昌沂村去年共向村民筹资2万元,作为兴办村公益事业的资金,村民提出要知道这笔钱的用途。群众点题后,村里及时将修建桥涵洞2座,丰产路500米,丰产沟1万多米等事项及有关票据向大家翔实公布,给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村务公开由群众点题后,干群之间增进了沟通和了解,村民对兴办集体事业积极支持,踊跃参与。安峰镇为了改变镇里的交通状况,决定对通往县城的..2千米道路进行改造,需资金480多万元,镇里在向上级争取和镇级财政自筹大部分资金的基础上,动员全镇干群捐款修路。全镇7万多人共筹资130万元,于去年8月完成了道路的改造任务,为当地群众致富和外来投资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村务公开由村干部自主公开到由群众点题,群众对村务、政务更明白了,心中的结解了、气顺了,村干部腰直了、劲足了,农村社会也稳定多了。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与百岁老人聊生态
  遥记当年驼铃响
  生活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两位百岁老人——阿不拉和热合曼,他们的生活曾随着塔里木河下游流域一个世纪亦喜亦忧的生态变迁而变化……
  阿不拉生活在若羌县铁干里克乡的英苏村,塔里木河就在村边。110岁的阿不拉一直不愿离开这里,他说他对这方水土有着很深的感情。可他没想到的是30多年前,塔里木河也没有水了。但他是个乐观的人,他相信总有一天,塔里木河会有流水。(见上图)
  生活在若羌县米兰镇的热合曼老人今年已经104岁了。他告诉我们,小时候他是随着家人从老阿不旦搬迁到这里的。
  2000年,他曾回到老阿不旦,原来居住的房子都快被沙子掩埋了,已经没法住人。当年搬家的时候带出的东西剩下的已经不多了,他很麻利地找出两只小铜铃铛给我们看,说是当年戴在骆驼脖子上的。(见左图)
  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摄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阳信——5天办结招商手续
  崔宝坤 刘海新
  本报讯 雅丽制衣有限公司落户阳信,只用了8小时就谈成合同,40天后厂房竣工,3个月后企业正式投产。山东省阳信县通过提高办事效率、整顿经济和社会环境,全县招商引资势头强劲。今年1—3月,全县共引进55个项目,实际利用县外资金4224万元,合同利用县外资金1.22亿元。
  近几年来,阳信县给客商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从项目立项、审批、选址、筹建等环节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服务。所有手续办结,平均只用5天时间。目前,该县共批准成立三资企业66家,实际利用外资7875.8万美元。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农民呼声

  农民呼声
  盼建“农技超市”
  编辑同志:
最近,笔者在农村调查时发现,许多农民盼望身边能有一个“农技超市”。
  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民深知自己缺信息、缺技术、缺市场意识,但又苦于无处求购各种养殖、种植类的技术资料和光盘,所以农民迫切需要一种集农药、化肥、农膜、种子、饲料和各类技术资料、光盘于一体的“农技超市”,在那里农民不仅可以及时买到所需的物资,还能得到有关专家的技术指导和咨询,从而解除农民朋友的后顾之忧。
  湖南省汉寿县 陈自德 文湘西 杨泽红
  盼购机耕计亩器
  编辑同志:
近年来,随着小型农机在农村的普及,机耕计数问题愈加困扰着农机手。春耕以来,在江西省崇仁县农村接连发生了五六起因机耕计亩数量问题引发的纠纷。因为机耕地是按亩数计价,而亩数只能由农户一方说了算,农机手却无可靠依据。农机手们说,运输可按吨位计价,打的可按里程计价,如果能买到一种按亩计价器,将它安装在拖拉机、耕整机上就方便多了。这种产品投放市场,商家也有钱可赚。
  江西省崇仁县 张付良
  盼设价格监督站
  编辑同志: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农村市场上国家指导价及市场调节价的商品越来越少。面对琳琅满目的价格波动性很大的商品,文化素质及法律意识不高的广大农民消费者“吃不准”,怕挨高价宰。因此,他们希望物价部门能在农村设立价格监督站,规范商品销售价格,制止哄抬物价和牟取暴利的不法商业行为,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湖北省宜昌市 揭明蓉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四面八方

  全州县为十万农户架金桥
  本报讯 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积极构筑为“三农”服务新体系,带动了全县10万农户发展高效农业。
  为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县农业局引种了法国青刀豆、日本甜玉米等30多个新品种,办起了名特优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同时,他们以县冷藏公司为龙头,将保鲜蒜薹、速冻白果等产品出口到东南亚、欧美及日本等地,先后创办了蔬菜、葡萄、桑蚕等134个专业合作社,通过生产、收购、销售一条龙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的“卖难”问题。(王滋创 刘建)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四面八方

  樟树农信社服务到农户
  本报讯 为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江西省樟树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服务上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等客上门转变为主动营销贷款;从畏贷惜贷转变为防范风险;从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信贷员和村组干部一道走村串户,对全市近10万农户的自有资产、生产规模、资信程度和收支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到目前,共调查摸底农户95000余户,并全部为他们建立“信用档案卡”,确保了信贷资金的有效投放。(程永康 郑亮 付文华)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四面八方

  近年来,湖北省荆州市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双低油菜品种,引进、筛选、推广适合本地种植的杂交油菜新品种,在荆州及周边市县建立了优质双低油菜生产基地200万亩。  卢波摄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挑战沙漠
  ——记沙产业龙头企业亿利集团
  本报记者 刘亮明
  正当人们为大漠风沙的肆意侵袭忧虑不安的时候,大片被誉为“绿色航母”的沙漠绿洲让人眼前一亮。这就是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用7年多时间在库布其大漠创造的奇迹。
  7年多来,亿利人通过种植和围封补播以甘草、苦参为主的中蒙药材,已赫然使近200万亩沙漠披上绿装。同时,集团资产从1995年成立时的5000万元,上升到目前的20亿元,去年利税已超过亿元。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有小企业,一跃成为内蒙古自治区20户重点企业之一。
  亿利走的是一条沙漠生态型新型工业化的路子。用集团总裁王文彪的话说,就是通过产品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不断拉长和延伸,逆向拉动生态治理的良性发展,真正实现企业发展、政府增收、群众致富、生态改善。
  1988年以来,亿利在库布其沙漠积极推进以甘草为主的珍稀中药材的种植开发,并通过公司加农户的运行机制,带动当地农牧民参与建设,建成了我国最大的沙生药用植物园基地,取得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面对初步的成功,亿利人清楚地认识到,要真正实现沙产业化,还必须有强大的工业拉动。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他们建设改造了以沙生药材为原料的中蒙药工厂,并投巨资先后组建了“中蒙药现代化研究所”和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营销网络,使一个强有力的沙产业龙头迅速形成。
  近几年,亿利资源集团依托甘草等沙生中草药资源,不断地开发研制中蒙药产品。目前已投入生产的有甘草良咽系列产品、甘草合剂等10多个新特药品种。这些产品投入市场后,很快受到消费者的信赖,去年的销售额达8亿元,今年的销售额预计实现20亿元。
  亿利的资源核心能力的形成,大规模的原料需求,成为沙漠治理和沙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企业和农户由原来怕沙漠、恨沙漠变为现在抢沙漠、爱沙漠,真正形成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今年,他们又在库布其沙漠北缘和黄河南缘的狭长地带,采用公司加农户、基地加农户的集约化经营模式,启动了百万亩美国三角叶杨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10万亩菊芋防沙产业化基地和10万只肉羊产业化基地等项目的建设。
  谁拥有绿色,谁就拥有财富。今天,亿利已为走沙漠生态型新型工业化路子奠定了基础,今后5年内的艰苦努力,将让“死亡之海”变为“绿色宝库”,初步打造出一个中国的“沙产业硅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