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2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要闻·国际)
专栏:

  以称不解除对阿拉法特限制
  以色列总理沙龙办公室二十四日发表声明称,以色列并没有承诺解除对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的行动限制。(据新华社电)


第3版(要闻·国际)
专栏:

  温妮·曼德拉被判五年徒刑
  因犯有四十三项诈骗罪和二十五项盗窃罪,南非反种族隔离制度的著名斗士、前总统曼德拉的前妻温妮·曼德拉二十五日在比勒陀利亚被法庭判处五年徒刑,缓期一年。根据法院判决,温妮最少需在监狱服刑八个月,其余刑期可做社区服务工作。判决后,温妮当即表示要上诉。(李新烽)


第3版(要闻·国际)
专栏:

  中国文化周在墨开幕
  第二届“中国文化周”开幕式二十三日在墨西哥参议院大厦举行。墨西哥参议院议长恩里克·哈克松以及约二百名参议员出席了开幕式。哈克松在开幕式上讲了话。
  随后,哈克松参观了在参议院展厅里举行的《二十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一百项考古发现》图片展,以及在展厅里陈列的八套京剧服装。这一展览是本届“中国文化周”的内容之一。(许宏治)


第3版(要闻·国际)
专栏:

  乌格主张加强黑海地区安全
  乌克兰总统库奇马与来访的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德纳泽二十二日在基辅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乌格主张加强黑海地区的安全,最终解决该地区的冲突。库奇马说,当前,黑海地区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不解决这些由来已久的冲突,就谈不上该地区的安全。(黄晓东)


第3版(要闻·国际)
专栏:

  印度八千家庭因暴风雨无家可归
  印度东北部特里普纳邦西部地区及其首府阿嘎塔拉市二十一日、二十二日连续遭受强烈暴风雨袭击,至少八千家庭无家可归。(钱峰)


第3版(要闻·国际)
专栏:

  两岸同胞团结起来,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唐家璇
  4月27日是汪辜会谈10周年的日子。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促进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恢复两岸对话与谈判,对于推动当前两岸关系向着和平统一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0年前举行的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这次会谈,首次实现了40多年来两岸受权民间团体的高层会晤,充分体现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客观事实,集中反映了两岸同胞要接触、要交流、要合作的强烈民族情感和民族认同。这次会谈及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两岸人员往来和经贸文化交流的发展,成功地树立了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进行两岸平等协商的范例,生动地说明了海峡两岸中国人完全可以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找到双方平等谈判的适当方式,使得和平谈判得到两岸同胞的认同和支持。汪辜会谈的启示是,两岸之间不管有多大政治分歧,有多少历史恩怨,只要信守一个中国原则,就可以平等谈判,求同存异,累积共识,共同寻求消除分歧、解决问题的良策,携手推进两岸关系的发展。
  10年来,两岸关系取得了进展,经历了曲折,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我们始终坚持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推动两岸和平谈判。我们的努力持之以恒、从未间断。汪辜会谈后,我们授权海协倡议举行第二次汪辜会谈,并取得了进展。令人遗憾的是,李登辉访美进行制造“两个中国”的分裂活动,使两会原本商定的第二次汪辜会谈被迫中断。我们党的十五大再次郑重呼吁先进行“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谈判,希望台湾当局及早与我们进行政治谈判。此后,海协邀请辜振甫先生率团来访,实现了汪辜会晤,拉开了两岸政治对话的序幕,达成了包括进行政治、经济等方面对话的四项共识。两会随后就汪道涵会长访问台湾作了安排,原则商定继续进行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对话。这一意义深远的进展,再次被李登辉公然抛出“两国论”的分裂主张所破坏。2000年3月台湾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后,我们仍然多次表示只要台湾当局明确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对话与谈判即可恢复。但是,台湾当局领导人不仅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否定“九二共识”,而且公然抛出“一边一国”的分裂主张,致使两岸对话与谈判至今无法恢复。
  为早日打破两岸政治僵局、开启两岸关系新局面,我们党的十六大充分展现了继续推动两岸对话与谈判的诚意,提出了新主张、新倡议,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暂时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尽早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提出了“在一个中国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的三个重大议题。第一,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这是全面发展两岸关系的必经之路,可以为两岸同胞正常交往创造一个良好、安全的环境,满足台湾同胞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愿望,并且为双方共同规划两岸关系发展前景创造新的条件。第二,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凡是涉及台湾同胞对外交往中的切身利益问题,都可通过平等协商,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作出适当安排,以增进台湾同胞的福祉,使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与荣誉。第三,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问题。只要双方以诚相待,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就可能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找到共识。我们的主张充分表明,只要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谈起来,议题是开放的,谈判空间是广阔的,即使是敏感的政治问题也都可以充分讨论。
  10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贯彻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经受复杂形势的考验,排除各种困难,不断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我们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采取一系列积极务实的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两岸经济合作和交流交往的发展,密切了两岸同胞的民族情感,促进了两岸直接“三通”形势的发展。我们旗帜鲜明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深入开展反对“台独”等分裂图谋的斗争,坚持遏制台湾当局在国际上的分裂活动,反对外国势力干涉台湾问题,巩固了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一个中国的大框架,维护了两岸关系大局的稳定。实践证明,任何有利于两岸关系发展、有利于和平统一的努力,都是顺应潮流、合乎民心的;任何违背两岸同胞根本利益的分裂活动和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的图谋,都是不得人心、不会得逞的。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今天,祖国大陆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到处呈现着发展和进步的蓬勃景象,展现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显现出辉煌的前景。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强盛的重要保证。分裂则衰,统一则兴。这是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振兴中华,必须依靠全民族的团结合作与长期奋斗。海峡两岸中国人,都应该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维护国家统一、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认真思考加速发展两岸关系、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一重大的历史和时代命题。
  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宣示了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做好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四点意见。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江泽民同志的八项主张,一如既往地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我们提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这是要表明,“中国是两岸同胞的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同时,这也展现了我们推进两岸对话与谈判的诚意。一个中国原则具有不可动摇的事实和法理基础。它不是我们单方面预设的前提条件,也见之于台湾当局多年来的有关规定和政策文件。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双方交流、互访、谈判,努力实现合作双赢,符合两岸同胞的愿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切有利于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进程的主张和努力,我们都欢迎、支持;一切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破坏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图谋,我们都坚决反对。
  当前,两岸直接“三通”已经出现新的形势。两岸“三通”是经济问题。当前应当通过两岸民间组织进行平等协商,协商中可以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当然也不能把“三通”说成是“国与国”之间的事情。应以这种灵活务实、简单易行的办法先谈起来,尽早通起来。这既可为实现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拓展更广阔的空间,又可增进互信,累积共识,为今后的对话与谈判创造条件与氛围。
  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我们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我们更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台湾分裂势力一直没有停止“台独”分裂活动,对和平统一的前景构成严重的威胁。当前,这股分裂势力正在进行所谓以公民投票方式改变台湾地位的分裂活动。我们尊重台湾同胞的民主权利。我们注意到,广大台湾同胞对这一分裂行径是不赞成的。
  我们相信,广大台湾同胞将与我们一道共同制止“公投台独”的分裂行径,共同维护台湾社会和两岸关系的稳定。我们主张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实现统一,就是要照顾各方利益,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与主张发展两岸关系、反对“台独”的台湾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加强交流与对话。只要不是顽固坚持“台独”的人,我们都愿意与之接触,交换意见。凡是有利于台湾同胞的事,凡是有利于祖国统一的事,凡是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我们都将积极支持、大力推动、努力实现。
  中华民族有着维护祖国统一的光荣传统,这是我们中国人千百年来历经磨难而一脉相承的强大力量。两岸同胞团结起来,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同心同德,努力奋斗,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历史性贡献。


第3版(要闻·国际)
专栏:

  积极促进两岸对话与谈判,开创两岸关系发展新局面
  陈云林
  10年前举行的汪辜会谈,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两岸授权的高层人士自1949年以后第一次坐在一起,共商两岸关系大计,结束了两岸不接触、不谈判的历史,开启了两岸关系由对峙走向对话、由对立走向合作的新阶段,向全世界展现了海峡两岸中国人结束历史恩怨、超越政治分歧、共同开创未来的前景,海内外中华儿女无不为之感到欣慰和鼓舞。
  汪辜会谈,建立了两岸制度化协商的机制,启动了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议题的磋商,为解决两岸交往中衍生的具体问题、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开辟了道路,为双方加强合作、共谋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促进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汪辜会谈,是海峡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进行平等协商的一个成功的范例,体现了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精神和前瞻性、建设性的态度。实践表明,两岸的对话协商,是双方加深了解、增进互信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虽然这种协商不可能立即消除双方存在的所有分歧,但两岸中国人加强对话交往、不断累积共识,克服政治障碍,积极面向未来,其启示意义是十分深刻的。
  汪辜会谈,反映了两岸同胞对于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共同期待,为推动两岸交流交往创造了良好气氛。这次会谈的成功举行,是两岸经贸往来和民间交流蓬勃发展的必然结果,集中体现了两岸同胞要接触、要交流、要合作的强烈民族情感和共同意愿。
  需要指出的是,1992年11月海协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九二共识”,为汪辜会谈的成功举行奠定了重要基础。“九二共识”既确认了双方的共同立场,又搁置了双方的政治分歧,是发挥政治智慧、照顾各方利益的结果。第一,共识的核心和灵魂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第二,双方有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可以搁置争议,也可以保留不同意见。第三,体现共识可以采取灵活方便的形式。这样的历史经验和来之不易的成果,值得两岸同胞珍惜与维护。
  汪辜会谈10年来,我们为推动谈判进程进行了不懈努力。在李登辉1995年6月赴美进行制造“两个中国”的分裂活动、1999年7月又抛出“两国论”,致使两会对话与交往两度出现重大挫折的情况下,我们始终没有放弃恢复商谈的努力。2000年3月台湾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后,我们一再呼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重开两会对话与协商。但台湾当局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不承认“九二共识”,陈水扁甚至鼓吹所谓“一边一国”论,致使两会商谈迄今难以恢复,两岸政治僵局持续。这是两岸同胞都不愿看到的。
  对话与谈判是改善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途径。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的报告中就两岸对话与谈判再次提出了重要的主张和倡议,充分体现了不回避任何矛盾的务实态度、愿意平等协商的善意精神,体现了对台湾同胞利益的高度关切和努力维护两岸和平统一前景的历史责任感,为两岸对话与谈判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当前,只要台湾当局明确承认“九二共识”,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将立即授权海协,恢复与台湾海基会的商谈、对话和正常交往。只要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得以恢复,凡是有利于维护两岸同胞权益,有助于推进两岸交流与合作,有益于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议题,都可以广泛讨论,平等磋商。
  回顾10年前的汪辜会谈,当时达成的“双方均认为应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的重要共识,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0年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两岸先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两岸同胞也从日益密切的两岸经贸关系中获得了实际的利益。新的形势,更加迫切地要求两岸在经济、科技等领域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共同开创两岸经济互利双赢的新局面。当务之急是尽早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三通”作为经济问题,不应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在两会对话和谈判未能恢复的情况下,可以由两岸民间行业组织协商解决“三通”问题,搁置政治争议,及早达成协议,尽快通起来。台湾当局领导人既然明确表示两岸“三通”是必走的一条路,就应当尽快采取实质性的步骤。
  汪辜会谈10年来,两岸关系跌宕起伏,两岸谈判几经曲折,两岸同胞共同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鉴往知今,两岸同胞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开展对话与谈判、加强交流与合作,对于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将继续与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深入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我们真诚地希望,两岸共同思考和借鉴汪辜会谈的历史经验,在既有共识的基础上,克服障碍,继往开来,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
  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是两岸中国人的历史使命和共同责任。


第3版(要闻·国际)
专栏:

  两岸对话与谈判是和平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汪道涵
  10年前,我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载负着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殷切期待,受权在新加坡就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加强海协与海基会联系与合作、协商处理两岸交往中的具体事务性问题等事宜举行会谈,签署了《汪辜会谈共同协议》等四项协议,为推动两岸经贸往来和民间交流的发展创造了积极的气氛。这是1949年以后海峡两岸高层人士的首次公开会晤。会谈结束后,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汪辜会谈是成功的,是有成果的,它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汪辜会谈是在蓬勃发展的两岸经贸往来和民间交流下催生的,集中体现了两岸同胞要接触、要交流、要合作的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意愿。为此,我代表祖国大陆方面在会谈中就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发展民族共同利益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的具体建议,两会第一次将“双方均认为应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的重要共识写入协议。记得辜振甫先生在抵达新加坡机场时发表谈话说,“海峡两岸,不仅有地理、历史、文化的溯源,更有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台湾与整个中华民族的关系是切不断的”。1998年我与辜先生在上海再度会晤,辜先生又真诚地向我表示,“心中没有一个中国,就不会谈统一”。因此,我与辜先生的手握在一起,双方传递的是中国人的民族认同和对民族未来的责任与追求。令我欣慰的是,汪辜会谈10年来,两岸经贸交往、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迅猛发展,两岸同胞的相互理解日益加深,共同利益不断增强,汪辜会谈播撒的种子已然开花结果。但令人遗憾的是,李登辉背离一个中国原则、抛出“两国论”分裂主张。而今,台湾当局领导人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否定两会1992年达成的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鼓吹“一边一国”,致使两岸谈判的基础屡遭破坏,海协与海基会的对话与商谈几起几落。
  尽管台湾当局关闭了恢复协商的大门,我们仍为能够早日重开对话与谈判进行着持续不懈的努力。2000年3月以来,江泽民同志一直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搁置争议,重开对话与谈判。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中,再次提出两岸对话与谈判的新主张、新建议。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台湾代表团的审议时,进一步表明了我们的态度。作为汪辜会谈和两岸谈判进程的亲历者,我想就两岸同胞关心的对话与谈判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说明,从来不存在所谓没有共同基础和既定目标的对话与谈判。在两岸谈判中,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坚持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整个中国。这样的坚持,体现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客观现实。对于这样的一个中国,绝大多数台湾同胞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如果仅仅因为台湾当局更换了领导人和执政党,就单方面推翻双方长期以来的共同基础,甚至要求就大陆和台湾是不是同属一个中国进行讨论,这是没有任何道理的。以什么为基础进行谈判,关系到两岸关系的性质与和平统一的前景。如果不是以“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理念和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做基础,海峡两岸的谈判就失去了改善两岸关系与追求和平统一的意义。
  第二,“九二共识”是两岸在具体谈判活动中,为凝聚共同基础而暂时搁置重大分歧的实例。它说明,双方对一个中国政治含义看法上的分歧,并不影响对“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认同;也说明,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双方完全可以通过平等协商,妥善解决两岸同胞共同关心的问题。“九二共识”是历史事实,包括辜振甫先生在内的台湾方面许多当事人都承认这个共识的存在。只要台湾当局领导人尊重历史、有改善两岸关系的真诚意愿,在“九二共识”的既有基础上重开谈判,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与辜先生两次会谈,备受两岸同胞和海内外舆论的普遍欢迎,充分反映了两岸同胞希望改善两岸关系、谋求共同发展的强烈愿望。我愿意再次表明,在“九二共识”基础上重开对话,我们没有提出任何其他超出共识范围的要求,并愿意充分尊重台湾方面的意见,继续搁置政治争议,这样,双方的对话与协商就能够得到“双赢”的结果,必将有利于改善两岸关系,有利于亚太地区局势的缓和与稳定。
  第三,长期以来,台湾方面关注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和“国际活动空间”等问题。对此,我们一再呼吁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通过政治对话与政治谈判,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然而,台湾当局一方面回避这样的讨论,另一方面却执意在国际上从事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台湾独立”的活动,这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1998年10月,我与辜振甫先生在上海会晤,双方开始尝试在坦率的气氛中就双方关心的一些政治问题交换意见。为持续推进这样的对话,我也做好了于1999年秋天到台湾访问的准备。如果不是李登辉的蓄意阻挠,很可能双方已经积累起一定程度的共识。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可以谈”的具体主张,表明我们对台湾方面关心的重大问题的重视。我们一再重申,愿意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务实、平等地进行协商,妥善处理台湾方面关心的问题。两岸中国人之间,一切问题都好商量。
  21世纪是海峡两岸中国人充满希望的世纪。历经20多年的改革开放,祖国大陆政通人和,经济发展,成就频传,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我们对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海峡两岸的问题最终还是要靠两岸中国人自己解决,依恃外力不过是饮鸩止渴。我们希望台湾的当政者能够摈除分裂意识,放弃对抗思维,与我们一起求同存异,走和平对话、直接“三通”、共谋发展、共议统一的道路。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对中华民族的前途负有共同的责任。我们由衷地希望广大台湾同胞从民族辉煌的前景出发,与我们一起共同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第3版(要闻·国际)
专栏:

  热地访问瓦努阿图
  据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 维拉港消息:应瓦努阿图共和国议会的邀请,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率全国人大代表团于4月20日至24日对瓦努阿图共和国进行了友好访问。
  访问期间,热地分别与瓦总统巴尼、议长塔加、总理纳塔佩、副总理兼外长沃霍尔及反对党领袖吉米等官员进行了会见,并出席了中国援瓦农业学院项目的开工仪式。
  瓦领导人赞同热地对两国关系的积极评价,并请他转达对中国领导人的问候。瓦领导人表示,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国家,在维护和平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瓦政府、议会和人民感谢中国政府多年来向瓦提供的无私帮助,并愿积极借鉴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继续扩大双方在经贸、农业、渔业、旅游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合作。
  热地对瓦政府和议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中国的统一表示感谢,并表示希望中瓦两国政府和议会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3版(要闻·国际)
专栏:

  我加入世贸组织信息技术协议
  据新华社日内瓦4月24日电 (记者梁业倩)世界贸易组织24日在日内瓦总部召开了扩大信息技术产品贸易委员会会议,一致通过中国成为《信息技术协议》的参加方。
  中国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孙振宇在会上表示,中国愿意在信息技术产品贸易委员会中发挥作用。
  孙振宇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积极、认真、负责地履行各项承诺。从2003年1月1日起,中国取消了15项信息技术产品最终用途的证明,解决了世贸组织成员最关注的问题,为中国加入《信息技术协议》扫清了障碍。
  他说,中国加入《信息技术协议》,结束了中国只履行义务而不能享受权利的不合理的局面,这将有助于中国的信息技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促进信息技术产业贸易的发展。


第3版(要闻·国际)
专栏:

  美加快建立伊拉克新政权
 伊副总理阿齐兹被捕
  据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美方继续加紧伊拉克新政权的建立工作,并开始与一些伊拉克人讨论伊拉克未来领导的人选。
  在结束了对伊拉克北方地区的访问后,美国国防部伊拉克“重建和人道主义援助”办公室负责人加纳24日返回巴格达,并于当天同美方认为“具备领导才能的伊拉克人”在巴格达举行会晤,就美英联军提出的不希望由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统治伊拉克的建议进行磋商。
  加纳24日还在巴格达召开新闻发布会。他说,最近伊拉克出现的一些反对美国在伊驻军的示威是受到了邻国伊朗的影响和指使,但他认为这种影响正在停止。
  加纳还强调,美国并不想指派伊拉克政府中各个部委的部长或负责人,只有伊拉克人自己才能决定部长人选。他说,这些部门负责人的确定工作将于下周结束。
  据新华社华盛顿4月24日电 (记者严锋、谭卫兵)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24日在接受此间媒体采访时表示,只要伊拉克人不成立类似伊朗那样的“神权”政府,他们就可以“自由”选择成立自己的政府。
  拉姆斯菲尔德透露,美英联军虽然公布了通缉55名伊拉克高级官员的名单,但他们实际要抓捕的伊拉克政府官员人数要远远多于这个数字,大约在200人左右。
  据新华社联合国4月24日电 (记者杨志望、段吉勇)联合国安理会24日就伊拉克问题举行闭门磋商,一致通过由本月安理会主席墨西哥提出的延长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管理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期限的决议案。
  根据决议,即将于5月12日到期的安南对“石油换食品”计划的代管期将被延长至6月3日。届时,安理会可以根据需要再次延长安南的代管期。
  据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 美军中央司令部24日证实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已被捕,但没有透露他是自首还是被抓获的。此前,美国有线新闻电视网报道称阿齐兹是自首的。阿齐兹曾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担任伊拉克外交部长,此后一直被外界认为是伊拉克政府的发言人。他在被美国通缉的55名伊拉克高级官员名单上排名第四十三位。


第3版(要闻·国际)
专栏:

  普京任命两名副总理
  俄罗斯总统普京二十四日签署命令,任命加林娜·卡列洛娃和鲍里斯·阿廖申为俄政府副总理。根据俄总统签署的命令,加林娜·
  卡列洛娃在俄政府中主管社会问题,鲍里斯·阿廖申主管工业政策和军事技术合作。


第3版(要闻·国际)
专栏:

  以军与巴学生发生冲突
  以色列士兵二十四日与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附近村庄的巴勒斯坦学生发生冲突,造成两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另有五人受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