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4版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

医学专家析说非典误区
本报记者 杨雪梅
  4月23日,海峡两岸的医学工作者聚集在北京,对近日困扰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非典型肺炎作了专门的研讨,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根据自己长期战斗在第一线的经验,从所掌握的案例出发,对非典型肺炎的防治情况向与会者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他特别澄清了公众关于非典存在的一些不正确认识,很值得关注。
  非典并不是非常容易被传染普通人感染的概率较低
  种种迹象表明,非典的病原体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目前人类尚无免疫力,各年龄段的人均可感染,这说明它传染性较强。但是从目前掌握的情况分析,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家属是最易感染的人群,这说明这一疾病主要通过近距离传染,只要没有近距离或直接接触患者,普通人感染非典的概率是相对较低的。
  而且需要指出的是,非典在潜伏期的感染率也是偏低的,发病之后感染率才会提高,所以对于处在潜伏期的病人与已经发病的病人应该区别对待。
  传染病以预防为上策,切断传染途径至关重要,应尽量减少与病人或在潜伏期的感染者密切接触的机会,减少不必要的集会;居室、工作室等场所,定期开门窗单向通风,可稀释致病因子。同时,提高免疫能力也很重要,要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定时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
  对待非典并非束手无策未知病原同样可以对症下药
  到现在为止,科学家对于非典的病因学、传播途径、发病学的研究依旧在进行中。事实上很多时候,在没有找到病原体之前,很多疾病都需要根据临床积累的经验,进行支持性的、实验性的治疗。由于病原体是新型病毒,因此目前一些药物预防和治疗非典的方法并非是针对性十分强的,纯粹是经验性的、综合性的,但并不是盲目性的,一些方法已经证明是有效的。
  目前,对高热、白血球低,同时又有X线胸片明显改变诊断为非典的患者,使用皮质激素有较好疗效,如甲基强地松龙可以减缓肺部病变,阻止阴影扩大。病毒唑等抗病毒药虽为广谱抗病毒药,但已证明只有对布尼亚病毒类效果确切。总之,对这次非典型肺炎的特效治疗,还有待临床试用药物进一步研究,目前只是估计用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的药物也不是特效药,可根据情况酌情使用。
  值得欣慰的是,最近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这一突破为更有针对性地治疗非典和研制治疗非典的药物奠定了坚实基础,必将促进药物的研制。
  非典不会越闹越凶病毒传染力将逐步减轻
  非典型肺炎的流行与临床特点已初步掌握,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大多数患者基本上均可治愈。从几个月来的发病情况看,非典型肺炎的病毒虽然在不断变异,但其传染力有逐步减轻趋势,第二代和第三代病毒的传染力有所减轻,疫情最终有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广东的学校并未停课,59所学校只有87人发病。在春节期间虽然农民工大量流动,也未发现大规模的感染者,可见非典在公共场所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性并不大。广东的学校夜夜通风,夜夜消毒,很有成效。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不吐不快

令人感动的奉献精神
乔兰
  这些天,人们谈论最多的便是战斗在抗非典第一线的医务人员。他们的奉献精神赢得了所有人的敬意,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为研究非典、战胜非典而废寝忘食的科学工作者,他们的科学精神同样令人感动。
  曾记得,回归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生命的传染性疾病,为了探索此病的传染途径和治疗对策,不少研究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873年,德国医生奥勃梅伊尔首次在病人血中发现了回归热螺旋体,找到了病原。为证实自己的发现,他多次给动物接种了回归热螺旋体,但动物并未发病。于是,他改变实验对象,将回归热病人的血液注入自身,结果也未患回归热。尽管奥勃梅伊尔并未因此得出正确的结论,但他的这种献身精神鼓励着后人不懈地探寻真谛。
  这也是医学史上的真实故事。1925年,德国的一位25岁助理外科医生福斯曼报告了一项惊人的实验结果——将一条长达65厘米的导管从人的左肘静脉插入,再经上腔静脉,最后能将导管插入右心房,这意味着将导管沿静脉插入心脏是可行的。其实在此之前,福斯曼请同事合作在自己身体上进行实验,同事刚刚将导管从肘静脉向上推进35厘米,便因害怕而中断了。福斯曼只好自己独自实验,终于开创了心导管技术。
  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与疾病作斗争并不断战胜疾病的历史,对于各种新出现的疾病,总是从不知到知之甚少,从基本了解到局部控制,直至完全消灭。这其中离不开医学工作者坚持不懈的探索与实验。瘟疫、天花、霍乱都曾经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在征服它们的过程中有无数的科学家承受了一次次失败的打击,付出了时间与生命。
  今天的“非典”是摆在全世界面前的又一道难题,我们有理由相信对它的征服不会太遥远,因为我们的科学家不仅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样具有与前人一样的奉献精神。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

  图为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典预防控制信息中枢的工作人员在解答市民的电话咨询。为了有效控制非典,该信息中枢新增20部热线电话,并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信息畅通。新华社记者 王呈选摄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记者来信

  非典患者:当地就诊
  怀疑自己或者家属有非典症状时,不管身在何处,请及时到离自己最近的医院检查,而不要盲目去大城市的大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主任蔡柏蔷教授提醒大家,小心在盲目转移中耽误诊治,同时传播疫情。
  如果出现了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按一般人的想法,总是愿意到中心城市和大医院治疗。这样的想法本没有错,但遇到非典时,情况就不是这样了。
  前不久,北京协和医院收到两位来自内蒙古、已得到确诊的非典病人,哥哥先到,然后打电话叫弟弟也来。这是非常错误和有害的行为。非典是一种全新的病,无论在香港还是内地,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也无论是在大医院还是基层医院,目前对此病的治疗方法全都一样,都仅仅是对症支持治疗,而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事实上基层的、在临床接触病人多的、年轻的医生说不定反而经验会更丰富一些。盲从中心城市和大医院不但延误治病,反而使疾病在更大范围传播,造成更大范围的流行。
  同样的误区也出现在北京朝阳医院,由于该院的呼吸科专家经常在电视和其他媒体上解答关于非典的问题,所以,现在医院门诊每天都能接诊一些从远郊区县来的患者,他们中有的人甚至是发着高烧坐长途车前来看呼吸道疾病。这种现象让医护人员特别担心,因为一些呼吸系统疾病的传染性很强,患者发着高烧在北京城里穿梭,不但会加重病情,而且还会传染给他人,万一是非典,会殃及无辜。
  正确的做法是:当地就医,就地隔离。此外,北京市政府已开通更多的“120”急救电话热线。市民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朋友出现非典症状,请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由“120”提供急救车,到医院就诊。
  健康时报记者 杨锐 李海清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记者来信

心理专家建议——
以积极心态应对非典
  面对非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授黄悦勤向市民提出五点建议:
  一、了解非典性质,掌握流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市民应关注主流媒体关于非典的报道,不要轻信传言。应该认识到,当前报道的频繁并不是因为这个病有多么可怕,而是为了引起大家重视,没有必要产生恐慌心理。
  二、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由于病毒是微小的,肉眼看不见,无法分辨感染者,这就增加了人们的恐惧感。其实,只要认真做好防护,就不必再有更多的担心。有的人因此不敢去超市,不敢进商店,在家泡方便面,紧张得睡不着觉,反而会导致抵抗力下降,不利于防病。
  三、与他人多交流、获得心理支持。面对自然灾害,有些人会感到孤立无援,当出现这种情绪时,应注意多与他人交流,把情绪表达出来,看别人是否也有同样的情绪反应,这样做能使不良情绪很快减弱。当前,应该提倡通过电话、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方式和朋友交流,这样既可以避免病毒的人际传播,又可以相互鼓励。
  四、面对非典造成的心理压力,应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良好的饮食,保证睡眠,不要试图通过烟酒来缓解、转移情绪,更不要采取发脾气、冲动伤人或自伤等行为。
  五、当恐惧紧张焦虑情绪难以承受并感到痛苦时,可以求助心理咨询师。
新华社记者 李京华 张舵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

  一位旅客在上海虹桥机场出发大厅填写《健康申报表》。按照中国民航总局的规定,从4月21日起,每位登机旅客必须填写《健康申报表》。
新华社记者 张明摄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

零距离的呵护
——北京佑安医院关爱非典患者
叶依 刘慧
  在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非典患者小张,即将出院之时却反而有几分留恋,因为在病魔降临时,他是孤单一人。“多亏了医生和护士们的抢救,”他说:“医生护士每天多次走进病房和我有说有笑,给我讲解相关知识,鼓励我战胜病魔,解除了我内心的压力。”
  作为全国最大传染病专科的佑安医院,医护人员已经与非典搏斗一个多月了。这里的医护人员每天穿着厚厚的隔离衣、隔离鞋,戴着厚厚的口罩、帽子、眼罩,奔走在病房之间。护士们为了杜绝交叉感染,每进入病房一次就要重新换上一套这样的行头,不停使用的消毒液泡白了他们的双手,脸和暴露的皮肤被紫外线灯照得发了红,起了皮疹。感染科的病房里没有单独的卫生间,护士们要将清洁的水一桶一桶提到病房供患者使用,再将污水、污物消毒后进行排放,每天如此。不期而至的患者让他们寝食无定,已是习以为常。
  医院为保证医护人员的健康,为他们安排了6小时一班的工作制,但是,忙碌和紧张使他们几乎忘记了时间。为非典患者做雾化吸入、打针、发药、吸痰、拍背,这一切需要护士面对面和病人接触。激素治疗的患者房间,一天要进行多次消毒,一方面保护病人,同时也防止病菌的传播。由于非典患者的治疗要求非常严格,100毫升一瓶的液体,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为患者输完,所以护士需坚守在病房里严密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她们用“密切接触”,护卫患者转危为安。
  不让危险擦肩而过4月6日晚8时,患者张先生突然出现病情变化,极度呼吸困难,需要立即实施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护士小吴下班的时间快到了,而且气管插管治疗是与患者近距离接触的一项操作,被感染的几率更大。但是患者的生命等不得迟延,小吴没有半点犹豫,立即穿上隔离衣,带上长达胸部的面罩,投入了紧张的抢救。
  几分钟后,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了,面色也开始好转。小吴却仍然留在病房里,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和呼吸机运转情况。4个小时后,当小吴走出病房时已是深夜,已连续工作10个小时而稍得放松的她,由于过度的忙碌、疲劳和紧张,几乎就要虚脱了。像这样的事情在佑安医院感染科每天都在发生着,有点后怕的医护人员,又在随时迎接患者病情的召唤。
  风范关爱在于平凡
  为了给呼吸窘迫的患者提供氧气,护士赵大姐要为病房推送氧气瓶,而氧气的用量又特别大。一桶氧气重60多公斤,一天就要推20多桶,年近50岁的赵大姐,为了保证非典患者的营养,还每天根据患者病情和要求,逐个定餐,遇到正在吸氧的患者,她就一口一口地喂……
  为了避免非典传播,需将病人的分泌物、呕吐物和排泄物进行严格的处理后才能排放。护士小李每天都要将患者的大、小便先用消毒液进行充分搅拌,然后还要将袋口封严,两小时后再进行最终的排放处理,这就是说病人的一次污物小李要接触两次。她不仅要忍受穿透口罩的呛人气味,还要冒着被感染的危险。
  年轻的她虽然还是在父母面前撒娇的独生女,但是面对病人时,她却异常坚定。一个多月以来她就是这样每天在切断传播途径,保护着健康人。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

非典死亡率高不高?
杨锐
  “非典死亡率在5%左右,同普通肺炎的死亡率差不多。”这是本报记者日前采访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主任蔡柏蔷教授时,蔡教授一再强调的。
  蔡主任称这一数字是根据广州、香港今年2月份非典流行情况而得出的。“非典的治愈与是否早发现、早治疗有关,也与病人的身体状况有关,本身已患有心脏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以及恶性肿瘤等疾病的病人,死亡率自然会高一些。而身体健康的人得了非典,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其死亡率并不会很高。”他说,对于非典,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其极强的传染性。据悉,非典病毒随人的吐沫进入空气中后可存活4—6个小时,而在痰液中存活的时间则更长。人们随地吐痰的坏习惯,无疑增加了预防非典的难度。
  “在香港,检查是否患了非典,就是给被查者试体温。是否发烧,是早期非典认定的重要标准。”蔡主任告诉记者,非典在早期发病时呼吸道症状还在其次,这一症状如咳嗽是在发烧之后大约3天左右时才出现的,而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则在发病5天左右时出现,这时病情已比较严重。因此,是否发烧,是最主要的非典早期诊断标准。他告诫大众,千万别等出现了呼吸道症状甚至感到气短时才去医院。蔡主任说,在香港,有部分非典病人还伴有腹泻症状,这一症状目前在内地没有被提及。因而,发烧伴有腹泻的病人也应引起高度注意。
  蔡主任告诉记者,虽然非典的死亡率在早发现、早治疗的情况下不会很高,但其愈后也不会很好。痊愈的非典患者多会出现后遗症,有部分病人日后可能会出现肺纤维化,影响他们的肺功能。由于非典在北京等内地省市出现时间还不是很长,因此内地更为具体的情况还有待对病人做更进一步的随访。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

非典愈后还传染吗?
何佳颐 黄显斌
  经过广大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目前各地陆续有非典患者治愈出院。可人们见到治愈后的非典患者仍然心存恐慌,担心自己被传染。非典患者愈后还有传染性吗?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解放军三0二医院著名传染病专家姜素椿教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初步认为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人得了这个病后其病原在人体能存在多长时间,尚待病毒学进一步调查研究确定。但姜教授认为,得了非典的人必须住院隔离治疗,病好出院后一般是不会再传染人的。因为:第一,出院是有明确规定的,病情好了,隔离期过了,才允许出院。第二,非典是一种自限性传染病,也就是说得病后主要靠人体自身产生抗体,消灭病毒,一般不会再传染人。第三,从非典3个月的流行病学观察,病愈出院的人,回到家里没有发现再发病,也没有发现再传染给其他人而发病的病例。
  姜教授说,得过非典的人按规定隔离治疗出院后,可以照常参加社会活动,其他人没有必要害怕,更不要歧视他们。相反,大多数人有了抵抗SARS病毒的抗体,还可以为一些重症非典型肺炎病人提供有治疗作用的恢复期血清,帮助抢救其他非典型肺炎病人。当然,这需要严格的配血、安全性检查等。
  人们之间相互接触,该如何去预防呢?姜教授说,在乘坐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或在公共场所活动回家后,或在饭前便后等,都要认真洗手或用酒精擦手消毒,以防污染的手再去擦拭眼睛、嘴巴和鼻子等而被感染。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专家提示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科三科主任李兴旺:只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典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有些人手一闲下来,也不管手是否干净,就抠鼻子、挖眼睛,此时可能造成鼻子、眼睛黏膜的破损,使呼吸道中的病菌、手上的病菌乘虚而入,建议洗手后再进行这些动作,清理完成后要再次洗手。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专家提示

很多病人正在康复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一科主任金荣华:通过合理治疗,病人康复起来还是比较顺利的。在佑安医院,很多病人胸部病灶已经开始吸收,正在康复之中,也有一部分病人已经治愈出院了。人过于恐慌,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要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还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周围有可疑病人时,一定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要保持工作、居住场所和出行过程中有良好的通风环境。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专家提示

心理关爱很必要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专家王健:突如其来的疾病给普通百姓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消除恐慌就得要让老百姓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或不应该干什么,增加医学知识。必要时可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接受心理疏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