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上海发展的新思路
本报华东分社记者组
  4月10日,上海展览中心一如往日般忙碌。作为上海的重要会场,这里的话题总是层出不穷。可是,人们这天谈论的内容是重大而严峻的:上海的前进犹如攀登华山天险,惟有一条路——科教兴市。
  这是一次席卷全市的大讨论。表面上看,会议的主旨是表彰奖励那些为上海科技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而在新一届上海市委、市政府看来,问题的关键是,面对今天的挑战与机遇,开启上海新一轮发展之门的“钥匙”在哪里?
  对于1600万上海市民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在这座城市崛起的进程中,每逢关键时刻,市委、市政府就会组织全体市民来讨论发展之路。今日的种种迹象让他们相信:上海已经启动新战略。
  新时期的新选择——它是上海过去20多年发展道路的归结,也是上海今后发展道路的起点
  上海的新战略在2003年春天浮出水面,但产生是在6个月以前。
  去年10月的一天,新任市委书记陈良宇走进电视台的演播室,面对千万市民说:“上海下一步发展惟一的一条路,就是依靠科技创新,依托科教兴市,深入进行产业和经济结构调整。上华山就只一条路,上海面前就是这条路。”
  这可真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在这之前的很多年里,上海人谈起自己的城市,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心满意足,而现在,陈良宇的一番话打破了这座城市的满足感,就好像在一汪湖水中扔进一块石头,荡起层层涟漪。
  经过2002年12月中共上海市委八届二次全会、2003年2月上海市第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和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又经过2003年3月全国“两会”,“攀登华山一条路”,已不仅仅是上海领导者的共识,而且也成了众多“流行语”中最新的一个,在普通市民中不胫而走。
  对大多数人来说,“科教兴市”并非新概念,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上海市委曾经提出过、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上海市委也曾提出过。今天,人们之所以把它当作“新战略”,是基于两个理由:
  这是惟一的道路,舍此无他途,因而有了新的内容;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路,因此具有战略意义。“2003年在上海的发展史上是值得留下一页的,”复旦大学副校长杨玉良这样说,“因为我们看到了‘华山一条路’。不能仅依靠资源,而最终要依靠人和技术,这是新时期上海的新选择。”
  这种说法不是小题大做。上海在它的发展历史上,总是把战略选择当作最重要的事,既能坚定不移,又能与时俱进。迄今为止,已有三次大的发展战略,引导上海进入三个发展阶段,也即上海人喜欢说的“三部曲”:20多年前,这座城市第一次讨论发展战略的时候,人们谈论的是,“上海老了”、“上海累了”、“上海怎样焕发青春”。这个老工业基地欠账太多了。这让市委和市政府把发展的重心转向第三产业,转向市民最急切需要的衣食住行。这是上海改革发展的第一部曲。
  10多年前,党中央提出浦东开发开放的大决策,上海乘势而上,确立了调整经济结构的新战略。那时候,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六大支柱产业”:汽车、电站、电讯、钢铁、石化和家电。而这些“支柱“的确不负众望,让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连续11年达到两位数,也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上海奇迹”。这是第二部曲。
  今天的新战略,正是上海战略决策的第三部曲。它是上海过去20多年改革和发展的归结,也是上海今后改革和发展道路的起点。
  新战略并非凭空产生——它缘于这座城市的内在压力和内在动力“上海奇迹”增加了世人对它的信心。它在上千万人口的范围内实现了持久的大幅度的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5000美元。当它宣布在今后5年里将把这个数字提高到7500美元的时候,人们相信那会成为现实。
  可是,今天的上海人,也已感觉到明显的压力。就像许多国内外经济专家说的,上海面前有道“坎”。也像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说的,上海已经到了“一个极为关键的时期”。
  何为“关键的时期”?这是一个压力很大、动力也很大的时期。
  只有6300平方公里土地的上海,却拥有1300万常住人口和至少300万流动人口。它已经成为全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产业拓展缺少空间,可以出让的土地越来越少,这是第一个压力。土地价格上升,楼市价格上升,运输费用上升,人员工资上升,使它已经成为全世界商务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这是第二个压力。供不应求的时代已经结束,商品价格战此起彼伏,制造业的平均利润率越来越低,难以支撑日益增加的高成本,这是它的第三个压力。出现这些压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曾经经历过的事情,如今轮到上海,摆在它的面前了。
  谈到动力,上海人会把一束目光投向浦东的张江高科技园区。
  这片土地是在3年半前才热闹起来的。1999年8月,上海市政府开始实施“聚焦张江”的举措,其要点在于,举全市之力,让政策、财力、技术和人才迅速向张江集结。从那以后,占地只有1平方公里的技术创新区启动了。国内第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在这里设立研发中心。集成电路领域的佼佼者中芯、宏力来了,一举把祖国大陆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与国际主流技术的差距缩小了。世界著名的大公司通用电气来了,微软也来了,纷纷把他们的研发中心安在这里。还有印度第一、第二和第四大软件企业,还有美国花旗银行亚太区研发中心、日本索尼上海软件研发中心,还有一大批中国企业:联想、金碟软件、启明星辰、明波通信……到今天,这个几年前还是一片农田的地方,聚集起96家集成电路企业、210多家软件企业、10多家医药研发机构和19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1999年,这片土地上仅仅缴税0.47亿元,2002年激增至7.7亿元。有人说这里是“中国硅谷”,因为它已经形成集成电路和软件的新高地。也有人说还不止这些,因为它还有另一张王牌:生物医药。
  张江7年不鸣,一鸣惊人。这里的成本高,但高新技术产生的利润更高。今天回头看,张江的热闹景象中还有着另一种价值:当初的“聚焦张江”,今天看上去,正是整个上海走上“华山一条路”的序曲。如张江(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室主任王荣芳所言:“张江的成功,显示了上海决策层当初对高科技产业大趋势的判断力及魄力。”
  如果说,上海决策层在那时是有先见之明的,那么,他们今天的决策依然有着充分的依据。这座城市正在更大的范围内积累发展的新动力:连续多年潜心构筑“人才高地”,广招国内人才,成为“海归派”求职创业的首选城市,还是除北京之外全国最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和科研基地。在中国近100位学者不久前联合进行的一次调查中,上海的综合竞争力在祖国大陆排名第一。所有这些,都决定了上海的产业链向高端延伸的可能性,也在证明“华山一条路”完全走得通。
  上海是全国的上海——经济发展到今天,已没有哪一个城市能一花独放
  “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市新任市长韩正这样说。
  这是什么意思呢?按照他的解释,上海除了发展自己,还有“服务全国、带动全国”的义务,有责任不断提升产业等级,为整个国家的产业调整和产业转移创造可能性。
  进入2003年的时候,上海人的“全国意识”似乎格外强烈。“做可爱的上海人”、“塑造新时代的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诸如此类的话题正在这座城市广为流行,这也是上海人拓展自己眼界和胸怀的一个过程。3月,一个消息在市民中传开:赛欧轿车离上海而去。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把它的生产线迁往山东烟台了。按照上海人过去的想法,这是一个“流失”、“损失”,可是按照今天的新战略来思考,大家都说这是一件好事。专家们还认定这是一个进步,因为它正是产业转移的明显征兆。
  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今天,单兵突进已无成功之望,没有哪一个城市能够一花独放。改革必须全面推进,发展也是共生共荣。正因此,上海的“华山一条路”,连接着长江三角洲的另14个城市,连接着整个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甚至连中部和西部那些相对落后的地区也会产生一连串回应。
  由上海看全国,“科教兴市”的新战略,正是中央政府“科教兴国”战略的组成部分,或者可以说,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上海。2003年4月,四川和山东两省的党政代表团先后来到上海。再早两周,浙江和江苏两省的党政代表团也来到上海,共商“长三角一体”、“三省市联动”的大方针。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说:“主动接轨上海,互利共赢。”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说:“我们面临着共同的机遇。”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说:“有利于长三角共同发展的事,我们要主动做。”人们还看到,相当多的资金和项目正在跨过东部沿海,落户在江西,而这个一向发展较慢的中部省份,在去年第一次让它的发展速度超过两位数,甚至还超过了上海。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上海和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经历了第一轮产业转移的浪潮,其主要的特征是:承接境外的资本、境外的技术和境外的管理制度。而从现在起的10年以至更长时间里,东南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将会有步骤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将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浪潮,也是中国最发达地区产业升级的时代。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大背景,上海的新战略也就有了全国意义。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季度工业企业赢利增长近一倍
 我水产品出口跃居全球第一
  本报北京4月24日讯 记者朱剑红从国家统计局获悉: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实现利润增长近一倍。
  一季度,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4.8,比上年同期提高20.7点。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815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9.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59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87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倍。一季度,工业企业累计税金总额162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1.3个百分点。
  一季度,大多数行业利润明显增加。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5个盈利行业利润比上年同期增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利润36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倍,新增利润239.3亿元,占整个工业新增利润的31%;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新增利润45.8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新增利润54亿元。利润增长较快的行业还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9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3倍。
  本报北京4月24日讯 记者张毅报道: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已取代泰国,水产品出口首次位居全球第一。2002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为208.5万吨、46.9亿美元,水产品出口份额约占全球的7%。
  记者从农业部获悉,我国渔业出口品种和市场相对集中,2002年主要出口产品为冻鱼、头足类、烤鳗、养殖虾类,主要出口国为日本、美国、韩国和欧盟。据统计,2002年水产品出口额超过5亿美元的省份有山东、广东、辽宁、浙江、福建等省,这5省出口额占全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92%。


第1版(要闻)
专栏:

确保国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一论继续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本报评论员
  年初以来,我国经济运行良好,表现出色,增长率高于去年同期,各项指标加速回升。继续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市场经济秩序总的是好的。全国人民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抗击非典。社会各个方面,特别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不惧危险,不怕牺牲,忘我工作,坚守岗位,表现了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是,也有少数人借疫情制假售假,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破坏了市场秩序,干扰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顺利进行。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制止这类行为,是当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紧迫任务,对于打赢防治非典这场硬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首先要正确认识这项工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我们讲的发展,是有市场需求、质量高、效益好的发展,是建立在经济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基础上的发展,是有后劲、可持续的发展。只有整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加强市场的秩序建设和环境建设,才能有利于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投资和消费是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如果经济秩序混乱,制假售假泛滥,安全事故频发,“黑箱操作”防不胜防,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和消费者的消费意愿都会受到抑制,经济发展也就会受到影响。
  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是贯穿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过程的一项重大任务。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完备的市场体系。还要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建立正常的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易秩序,保证公平交易、平等竞争,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商品经济还不发达,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完善绝非旦夕之功。应当认识到,目前我们在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取得的成果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各地的工作进展很不平衡,地方保护、部门分割、行业垄断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地区经济秩序混乱的状况仍很严重,特别是制售假劣食品、药品、农资等坑害群众的事件时有发生,财税、金融领域违法犯罪活动还比较猖獗,土地市场和建筑市场中的违法违规问题在社会上反映强烈,文化市场上非法书刊、音像制品等侵权盗版行为屡打不止,等等。这些症结大多是长期累积形成的,有体制、机制等深层次原因,也有法治不完备以及一些部门领导、地方领导尤其是市(县)、乡镇两级领导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等原因,说明继续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任务非常复杂艰巨。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态势是好的,但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很多,外部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从长远来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促进经济长期较快增长,也需要增强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拉动有效需求。因此,必须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上下更大功夫。那种把整顿规范工作与发展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和做法是极其错误有害的,决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局部的“发展”,而牺牲长久的、全局的利益。各地各部门既要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持不懈地长抓下去,又要尽快解决眼前的突出问题;既要全面推进,又要凸现重点;既要治标,又要治本,让整顿规范工作真正为经济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第1版(要闻)
专栏:

温家宝将出席中国—东盟领导人非典特别会议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24日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应泰国总理他信的邀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于4月29日出席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中国—东盟领导人关于非典型肺炎问题的特别会议。
  刘建超说,当前,非典型肺炎问题是本地区各国面临的共同威胁和挑战。加强本地区交流与合作是应对非典型肺炎以及其它跨国问题的有效举措之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这次会议,希望与东盟国家进一步沟通、加强交流,开展合作,共同努力防治和消除非典的威胁,推动双方友好合作关系向前发展。


第1版(要闻)
专栏:

吴仪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卫生防病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齐心协力做好非典防治工作
  本报北京4月24日讯 记者白剑峰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吴仪在24日召开的“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卫生防病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当前的爱国卫生运动要以防治非典型肺炎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广泛动员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卫生防病工作,齐心协力做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
  吴仪指出,爱国卫生运动是广大群众自己动手改造环境、同疾病作斗争、同不卫生的习惯作斗争的一种有效工作方式。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把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结合实际,立即动员部署,迅速掀起春季爱国卫生运动的高潮,把群众宣传好、发动好、组织好、教育好、引导好,编织起一张全民防治非典型肺炎的网络,坚决控制疫病传播和蔓延,最终消除疫情。要广泛、深入地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宣传普及非典型肺炎防治知识,增强群众的科学防病知识。要组织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村镇居民群众大搞室内外环境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要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积极主动地配合做好当前非典型肺炎疫情的控制工作,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要特别注意抓好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的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坚决防止非典型肺炎在广大中西部和农村地区传播蔓延。
  吴仪强调,党中央、国务院对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当前,各项工作要求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党政军群各部门、社会各方面,所有基层单位以及每一个公民,都要以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态度,积极行动,互相配合,保证党和政府的决策落到实处。她要求各执法部门加强依法防治工作,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不法分子,维护好市场秩序。对社会上散布的谣言,要进行揭露,以正视听,维护社会稳定。
  电视电话会议由国务院副秘书长、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徐绍史主持。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各位副主任及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等在北京主会场参加了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其爱卫会的有关负责同志在各地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全总表彰抗击非典突出贡献医务工作者
  授予3个医疗单位和6名医务人员五一劳动奖状奖章
  本报北京4月24日讯 记者潘跃报道:为了表彰在抗击非典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全国总工会今天决定,授予3个医疗单位和6名医务人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
  北京佑安医院、北京老年医院和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北京地坛医院二病区主任李兴旺、护士长贾双平,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刘荣玉,已殉职的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广东省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林锦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表彰决定中说,广大医务工作者发扬工人阶级团结协作、依靠科学、无私无畏、顽强拼搏的时代精神,为控制疫情传播,消除疫病,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

非疫区不能松懈
郁晓
  当前,一场防治非典的攻坚战正在进行,许多省市区都很重视,宣传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对防治非典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对于一些尚未发现非典患者的地区,对疫情的严峻形势也要有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准备,决不能松懈麻痹。
  我国人口密集,人员流动量大,非典传播的危险性较大,疫情一旦蔓延,工作就被动。无论现在当地是否发现非典患者,都不能掉以轻心。小心无大错,防范就主动。各地应增强非典防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到非典防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做好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各级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来,绝不能因未发现非典病例而麻痹大意。应全方位做好非典的监测、控制工作,掌握防治工作的主动权。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扩散的途径。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科学应对是上策
柳桂珍
  在防治非典战役中,一些人对于疫情的特性和防范措施不甚了解,产生恐慌心理。在一些发生了疫情的地区,有一些单位的员工到非疫区躲避疫情。殊不知,在这个过程当中,自己就有可能被传染;倘若自己是处于潜伏期的病毒携带者,则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把疫病传染给别人。
  疫情来了,躲避不如科学应对。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非典病毒虽然传染性较强,但并非毫无防范、控制的办法。专家忠告,减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可以有效降低病毒传播的范围和几率。因此好的防护方法,不是外出躲避,而是科学防治,包括搞好居室的通风、消毒和清洁卫生。国务院之所以暂停实施今年的五一长假,主要用意也在这里。
  防治非典疫情,一方面要靠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高度重视,另一方面要靠科学,靠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换言之,思想上要重视,方法上要科学,这两个方面都做到了、做好了,非典是可以预防的。


第1版(要闻)
专栏:人物介绍

法国总理拉法兰
 今起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
  应温家宝总理邀请,法兰西共和国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将于4月25日至26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拉法兰总理1948年8月生,毕业于巴黎大学和巴黎高等商业学院。他1977年当选普瓦捷市议员,1986年当选普瓦图—夏朗特大区议员,1988年至2002年任该大区议会主席。拉法兰1989年至1995年任欧洲议会议员,1995年当选参议员,1997年再度当选。他1993年至1995年历任法国民主联盟发言人、副总书记、总书记,1995年至1997年任中小企业、贸易和手工业部长。拉法兰1997年任自由民主党副主席,2002年11月加入总统多数派联盟(后更名为人民运动联盟),2002年5月6日被希拉克总统任命为政府总理。(新华社电)(附图片)
  拉法兰总理


第1版(要闻)
专栏:

宋法棠当选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左己当选黑龙江省省长
  本报哈尔滨四月二十四日电 记者汪波报道: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今天选举宋法棠为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选举张左己为省长。


第1版(要闻)
专栏:

送药到工地
  4月24日,北京建工集团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在建筑工地为民工发放煎好的中药。为预防非典,公司每天派专人为民工宿舍进行两次消毒,并为民工配发煎好的中药。新华社记者 陈树根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