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危难中,我们众志成城——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击非典纪实
新华社记者 王雷鸣 翟伟 李斌 张景勇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肆虐的非典病毒向人类发起了猖狂攻击;
  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考试”,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和广大干部群众面临严峻考验。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正在同这一突发性重大灾害进行着艰苦、顽强的斗争。
  “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4月14日上午10时许,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广州市繁华的北京路商业街上,人群沸腾起来。在同非典斗争的紧急关头,党的总书记胡锦涛出现在一线,出现在人民群众中。
  在广东考察期间,胡锦涛还到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看望医护人员。胡锦涛说,“广东部分地区发生非典型肺炎疫情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我们既为一些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而感到揪心,又为广大医护人员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使患者恢复健康而感到欣慰”。满怀深情的一席话,道出了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的关切之情。
  “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的非典型肺炎疫情,牵动着我们的心。”4月20日,当得知我国非典型肺炎科研攻关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时,胡锦涛又来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向同非典斗争中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科研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和亲切慰问,勉励科研人员再接再厉,运用科学力量战胜非典型肺炎疫情。
  在此期间,温家宝总理也先后来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佑安医院和北京市大中小学、幼儿园,考察防治工作,慰问医护人员,了解师生的健康状况。他强调:“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必须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专门听取有关部门关于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汇报,并对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会议强调指出:做好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新一届国务院成立伊始,就把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在不到1个月时间里先后召开4次常务会议,有3次专门研究和部署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果断作出决定:将非典型肺炎列入我国法定的传染病进行依法管理,每天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情况,并向社会公布疫情,还决定建立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疫情防治和舆论宣传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趋势,明确提出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发现、报告和公布疫情,决不允许缓报、漏报和瞒报。否则,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针对非典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中央果断对卫生部和北京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职务作出调整,并向有关地方派出督查组。
  疫情似火,一道抗击非典的防线紧急构筑
  疫情就是警报,疫情就是命令。面对一些地区非典型肺炎蔓延的严峻形势,各级党委和政府进一步明确领导职责,建立科学防范体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扎实做好非典防治工作。
  上海紧急行动起来。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三级医疗预防网为主力,上海迅速启动公共卫生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制定非典防范预案,细化对各特殊人群的防治应急预案;发布防治工作指南,落实诊疗常规;加强人员的培训,成立了由20名分子病毒等专家和10位著名中医组成的两支专家咨询组,专用实验室24小时运作。
  夜幕降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然灯火通明。卫生防疫应急处理指挥中心偌大的屏幕上随时收集各区县的监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队员们紧急汇总当天的信息。在防治疫病的紧要关头,北京市建立了严密的疫情监测体系、畅通的信息网络、严密的防治网络,全市指定6家专门治疗非典患者的医院,并加强专家会诊和抢救小组的力量,部分区县也专设了留观非典病人密切接触者的医疗机构。
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公共交通工具、商场等人群密集场所,成为非典防治的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增强师生员工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对学生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重点场所定期进行消毒,并保证空气流通;为学生宿舍配发体温计,对体温高者进行密切观察、排查。中国民航总局发布公告,所有国内航班旅客,在办理登机手续前,必须认真如实填写《健康申报表》。对机场发现患有非典型肺炎的旅客将劝阻其登机。铁路、交通等部门紧急采取措施,对在交通工具上发现的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立即实施隔离。
  广东省全面开展防治非典知识普及、全民健身运动和爱国卫生运动,8000多万人动员起来,清扫房屋和街道,冲洗露天设施,消除卫生死角……把防治非典工作推向高潮。
  “这里危险,让我来”
  “疾病对医生来说,就像战士遇到了战争,好的士兵必须冲在最前面。”这是一位妻子对丈夫投身非典救治工作的理解。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临危受命的医护人员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谱写了救死扶伤的壮丽篇章。
  历史不会忘记,2003年春天,有这样一群无私、无畏的医务工作者。
  “这里危险,让我来。”这是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在23年的医务工作中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今年3月,当她又一次重复这句话时,不幸感染非典,以身殉职。
  在迎战非典的日子里,叶欣每天只睡几个小时。直到她去世,大家也无法确定,叶欣是在哪一天、哪一次救护中感染非典的。每次有疑似或者确诊病人送到科里,叶欣总是身先士卒,总是那样一句话后,就默默承担起繁重的医护工作。
  3月1日一早,一名非典患者病情危急,叶欣等人立即对病人进行胸外按摩、人工呼吸、心脏电击、建立静脉通道,反复推注急救、强心药物,插管上呼吸机……一小时后,病人抢救无效死亡。这是一例高度危险的病人,谁都知道应当换上隔离衣再抢救。那样一个紧急的时刻,谁都不肯离开病人哪怕几分钟去做好自我保护。
  非典型肺炎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如何防治没有任何经验可循。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立了专家组,陈为宪教授挺身而出,大胆提出ABC设想,将病人分为3组分别实施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然后将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后再行确定。其中一组在用药第二天、第三天症状明显减轻,肺部病灶开始消散。新的治疗方案诞生了。随后,一个又一个治疗规范、管理制度相继出台。
  正是由于众多医务工作者的奋力攻关,我国医学专家及时提出了“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原则,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一批批重症病人治愈出院,其中广东省的治愈率达到85%。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这样评价:中国在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摸索出一套控制疫情和救治病人的有效方法,对其他国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用科学力量战胜非典
  “Speed is everything(速度就是一切)”,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汪建博士笔记本上的这句话,道出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心声。
  想中央之所想,急抗病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科研工作者紧急行动起来,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夜以继日,顽强奋战,合力攻关,取得重大成就。
  4月12日,广州市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病原学及临床诊治课题组分离出2株新型冠状病毒,显示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极可能是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因;
  14日,卫生部、科技部紧急筹措1000万元实施“非典型肺炎防治紧急科技行动”;
  16日,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成功完成对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17日,卫生部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传来消息,研究中心与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成功建立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冠状病毒新技术;
  19日,军事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研制出1小时就可确诊非典的快速检测试剂盒……
  正如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负责人杨焕明教授所说:“从病毒基因序列测定,到试剂盒研制成功,短短时间内这一系列工作之所以能完成,离不开跨学科、跨部门的协作,更离不开科学家之间的肝胆相照、不计名利。”
  疾病诚然可怕,但与疾病的斗争中,人类从未放弃过努力。人们坚信:科学上的每一次发现,都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一步。人类终将战胜非典型肺炎,终将赢得这场非典型肺炎防治战役的最后胜利。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


第1版(要闻)
专栏:

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成立国务院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
吴仪任总指挥 华建敏任副总指挥
中央财政设立二十亿元非典型肺炎防治基金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会议决定,为进一步加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成立国务院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全国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任总指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任副总指挥。
  会议决定,中央财政设立非典型肺炎防治基金,基金总额20亿元,从预算总预备费中安排。主要用于:农民和城镇困难群众中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中西部困难地区县级医院的应急改造和购置治疗非典型肺炎的医疗设备;支持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技攻关等。国务院为支持中西部地区疾病控制机构的建设,在已安排20亿元国债资金的基础上,再安排9亿元;为支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期工程建设,安排专项资金6亿元。
  会议指出,当前做好北京等地区和广大农村的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至关重要,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千方百计控制疫情扩散蔓延。有关方面要精心组织好非典型肺炎防治药品、物资的生产、调运、供应等工作,确保市场供应和物价稳定。


第1版(要闻)
专栏:

依靠科学 坚定信心
本报评论员
  4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考察军事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时,强调要发扬爱国奉献、勇攀高峰、为民造福的精神,运用科学力量战胜非典型肺炎疫情。这对科研人员是很大的鼓舞和激励,同时对做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各地各部门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非典型肺炎防治的重大部署迅速展开各项工作。虽然防治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具有相当的艰巨性、复杂性。要夺取同疫病斗争的胜利,最关键的是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依靠科学,才能突破战胜疫病的难关。我们的医务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夜以继日,顽强奋战,合力攻关,成功完成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测序,并成功研制出快速检测试剂,为非典型肺炎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对症药物和预防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医务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要再接再厉,继续深化对病原的研究,加强检测手段、防治药物和疫苗以及防护装备的研制,并尽快实现研究成果的批量生产和临床应用,以便更有效地预防、治疗和控制疫病。对科学攻关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有关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同时,要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交流防治经验,掌握最新信息,提高防疫效果。
  普及防治的科学知识是战胜疫情的重要工作。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人民群众知之不多,缺乏有效的预防知识。各有关部门要采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预防知识。只有在最短的时间里让更多的人了解非典型肺炎的基本特征和预防知识,广泛动员,群防群治,才可能有效地阻断传染渠道,遏制疫情蔓延。新闻媒体在普及防治非典型肺炎知识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要针对疫情变化和干部群众的要求,继续做好科学防治知识的普及工作。经验证明,这方面工作做得及时充分,对于降低传染率,缩小疫情范围,减少恐慌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管理是战胜疫情的重要环节。防治非典型肺炎疫情,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包含着许多复杂、具体的环节。能否做好疫病防治工作,是对我们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考验。当今,交通网络发达,人口流动频繁,这给疫情控制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社会各方面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急反应机制和综合协调机制,形成严密的监管网络,及时救治、全面排查非典型肺炎患者和疑似病人,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手段遏制和消除疫情。
  有矛必有盾,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有了困难,经过探索就必定能够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有了问题,经过努力就必定能够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取得进步的。科学正是人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武器。科学的日益发达和不断加速的前进步伐,给我们以力量。我们对依靠科学战胜非典型肺炎疫情充满信心。


第1版(要闻)
专栏:

雪山养路工陈德华
本报记者 刘裕国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公路管理局雀儿山五道班班长陈德华(藏名扎西降措)工作的地方海拔4889米,是三千里川藏线上海拔最高的一个道班。海拔4500米以上就是“生命禁区”了,陈德华却在这里住了20年,被工友和过路的人们称为“雪山铁人”。
  4月里,伴着一路风尘一路冰雪,记者踏上青藏高原,走近陈德华。
  “苦地方,险地方,建功立业的好地方”
  雀儿山,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沙鲁山脉北段,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境内,主峰海拔6168米。雀儿山10公里山顶公路,是川藏公路北线317国道的咽喉路段,是西藏连接内地的重要通道。陈德华和同伴们养护着这段山顶公路,负责清除16公里长路段两边的塌方和冰雪。
  雀儿山名不副实,听不到一声鸟语,闻不到一点花香,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足内地的一半。严重缺氧会使人头疼、胸闷、吃不下睡不着、记忆力减退,走几步就气喘吁吁。这里奇寒,年平均气温在零下18摄氏度左右,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每年冰冻期长达8—9个月,积雪把五班的住房埋成了雪堡,严寒把房基冻得移了位。这里风大,6级以上大风每年要刮5个月左右。冰消雪化季节,这里的气候变化无常,狂风、暴雨、冰雹和浓雾交错出现。路工们描绘雀儿山说:风吹石头跑,四季不长草,一步三喘气,夏天穿棉袄。
  这段路,是当年用半年时间从风化岩石堆里修通的,有“先天不足”的后遗症。公路技术等级低,线形差,路基狭窄,坡陡弯多,垮塌沉陷严重,加上狂风暴雨、风雪严寒的无情摧残,现在已是“百病缠身”,车辆通行困难。被称为“老一挡”、“老虎嘴”、“鬼招手”的一个个险要路段,令人望而生畏,恶性事故不断。陈德华从1983年上山的那一天起,就强烈地意识到了一个道班工人手中那把铁铲的分量和价值。
  1988年,陈德华担任了雀儿山五道班第十六任班长,也是第一任藏族班长。他带领全班人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公路上,早出晚归,辛勤劳动。饿了,啃几口干硬的馒头;渴了,抓把雪塞进嘴里。手冻僵了,吹上几口热气暖一暖。养护雀儿山碎石公路需要泥料,而狂风和暴雨早已把路面吹洗干净,山上最缺的就是泥料。下山运料吧,成本高,时间紧,一年只有两个月有效养路期,怎么办?一天,陈德华在山里转悠,突然发现山上的泥土、沙石被老天爷隐藏在满山遍野的石缝中。他高兴得一拍脑袋:何不把这些泥土刨出来使用?陈德华和同伴们开始就地取材。石缝窄小,铁铲和其他工具都派不上用场,陈德华就带头用手刨。养路工们攀岩越壁,一个个用手刨啊刨,一点一点地把泥土从石缝中刨出来。手套磨破了,陈德华甩掉烂手套,赤手刨土。路工们学着他的样子,纷纷甩掉烂手套继续刨。手指磨出了血,血滴在泥土里。第二天,手上的伤口还没有愈合,刨沙石的养路工身影又出现在雀儿山上。
  过去,五道班每年3、4月就要到1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运土石料,从1988年开始,他们每年自备材料950立方米,至今累计为国家节约开支达28万多元。
10公里山顶公路,路况复杂,险象环生,时时威胁着过往车辆和旅客安全。
  陈德华带领同伴,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首先征服“老一挡”险要路段。这100多米长的路段,岩高、坡陡、路窄、弯急,汽车行驶到这里,只能挂上一挡,驾驶起来还免不了战战兢兢。
  1991年,迎新春鞭炮声一响,陈德华带领路工们上了山,顶着凛冽的风雪,加宽路基,改弯降坡,修筑挡墙,苦战40天,把“老一挡”变成了“放心路”。
  “老虎嘴”路段高坡边的风化岩石,像是悬在半空中的暗箭。为了排除隐患,陈德华带领同伴们苦干60天,就地取材,在最危险的地段筑起了一道80多米长、2米多高的块石挡墙,挡住了朝着驾驶员飞来的滚石,挡墙还成了雀儿山的一道风景线。
  雀儿山路段的抗灾能力、通行能力增强了。陈德华道班完成维修工程97项,其中改造险要路段57处,加宽窄路19处,完成土石方量2.8万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土石方垒成1米见方的料堆,可长达28公里。如今的雀儿山路段,路基平均加宽1米多,陡坡降低40%,路面再也没有坑凼。车过雀儿山,人们心里踏实多了。
  多年来,雀儿山车辆会车困难,往往是一辆车抛锚,上百辆车受阻。陈德华经过调查和论证,向上级主管部门递交了在雀儿山实行冬季交通管制、车辆分时段单向放行的报告。1991年,这个报告获得批准。雀儿山实行交通管制后,堵车次数下降为零,交通恶性事故下降了90%。陈德华一个新点子,解决了雀儿山的“老大难”。一位领导感叹地说,陈德华他们身在苦中不苦熬,千方百计创佳绩,真是了不起!
  “自己离危险越近,旅客离危险就越远”
  每到冬天,雀儿山上大雪纷飞,到处白茫茫一片,道路被冰封雪锁,驾驶员们要过“生死线”、闯“鬼门关”了。陈德华把保证车辆安全通行看作最神圣的职责,把个人安危抛在脑后,一旦出现险情,总是冲在最前面。他说:“自己离危险越近,旅客离危险就越远。”
  1995年,一场大雪覆盖了雀儿山,陈德华照例一大早起来推雪开路。然而,雪雾越来越浓,两米开外就是一片耀眼的白光,行车一辆辆开过来看不清路,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陈德华忽然想起3年前亲眼目睹的一次车毁人亡事件,顿时一股热流涌上脑门。他纵身跳下推雪车,取过方钯,倒过来当拐杖,从容地走到第一辆汽车前,以自己的身躯当路标,喊声“跟过来”,便引导着汽车前进。
  雀儿山白雪皑皑,分不清天和地,分不清道路和悬崖,陈德华每前进一步都十分危险。他头顶呼啸的寒风,脚踩齐膝深的冰雪,义无反顾地向前走。雪片钻进脖子,化成冰水流进背,冷得浑身打颤,他没有退却。作为一名道班工人,他深知此刻自己那脚步的分量。他想,只要自己脚步不停,汽车轮子就不会停,就能安全通过雀儿山。短短10公里路程,陈德华走了近4个小时。工友们多次来替换他,他都坚决不同意。等他把汽车引导到山下安全路段时就再也走不动了,一口口白气从嘴里冒出来,嘴唇和脸颊都成了深紫色,同伴和司机们使劲喊他,他只是眨眨眼,艰难地用手指指嘴,却说不出一句话来。大家围上去,把他扶到五道班住地急救,每一个目睹者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人人夸他是一个真正的钢铁汉。
  一天,雀儿山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冰雹雨雪呼啸而至,泥石流冲塌了五道班所辖的一段100米长的公路,10多辆运输车被堵住。陈德华心急如焚,立即组织抢险保通行动。他一面安排人员在被冲塌的路段两头设置危险路段标志牌,一面组织机械和人员全力进行抢险。最危险的地段,他抢着上,最重的石块,他争着搬。他在靠岩壁处清理塌方时,突然被一块碗口大的石头飞来砸伤右手食指,顿时鲜血直流。工友们见状说:“班长,歇歇吧!”可他说:“一点小伤,没啥关系”,说着便抓一把雪捂住伤口,从衣角扯一条布缠上,又继续干了起来,一直坚持到抢通了被阻公路,恢复了通车,才回班里包扎伤口。
  在陈德华眼里,人在路就该通,路通高于一切。每到紧要关头,他总是挺身而出,以自己的危险,换来旅客的安全。1996年1月,四川石渠、德格等地遭受百年罕见的特大雪灾和寒潮,两县10多万人和上百万头牲畜危在旦夕。陈德华第一个驾驶推雪机,一会儿上陡坡,一会儿下急弯,临悬崖,近绝壁,连续工作5天5夜,争分夺秒推雪清障,保证一车车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当一名孕妇由于客车抛锚滞留山上,呼吸困难、生命垂危时,陈德华用推雪机作牵引,摸黑下山,冒险探路,及时将她送医院抢救,保住了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当一名进藏采访的女记者到雀儿山后高山反应强烈、生命出现危险时,陈德华和工友们连夜轮流背扶,把她背到10公里以外的雀儿山下海拔较低的六道班……
  “只要有一片冰雪,就要送去一缕阳光”
  过山车辆抛锚,旅客滞留,缺水断粮是雀儿山的常事。有时一些旅客出现胸闷气紧,头痛眩晕,呼吸困难,有的甚至缺氧休克,生命垂危。遇上这种事,陈德华和五道班的同志总会献上一片爱心。据一份资料显示,五道班每年要在山上救助抛锚车辆150辆次,接待驾驶人员和旅客4000多人次。当接受救助的人们感谢陈德华时,他总是平静地说:“只要有一片冰雪,就要送去一缕阳光。排忧解难,让旅客顺利通过雀儿山,是高原养路工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996年,一次大雪造成堵车,300多名过往旅客滞留山上。陈德华和工友们主动把他们接到道班安顿下来。五道班的生活物资极为有限,没过几天,班里仅存的200公斤面条和一些大米、食品全吃光了,柴禾也烧完了。陈德华翻箱倒柜把自己的食物全部拿出来给旅客吃,工友们也纷纷捐献食物。为了不让旅客被冻伤,陈德华决定把厨房的地板撬起来烧火取暖。5天过去,旅客们安然无恙,而陈德华和工友们却忍受了不少饥寒。
  2001年,部队一位副司令员路过雀儿山,被大雪阻在山上。副司令员高原反应强烈,带的氧气又快用完了,十分危险。陈德华闻讯后,连忙送上班里的备用氧气,然后驾驶推雪车疏通道路,让这位副司令员很快下山。2002年,一位从四川进藏的老同志,因为汽车抛锚,发生严重的高原反应,病倒在雀儿山五道班。陈德华为他熬汤送药,像亲人一样照顾他,使他很快恢复了健康。临别时,这位老同志感激地说:“若不是遇上你们,我这把老骨头就扔在雀儿山了。”
  西藏昌都工会的一辆货车抛锚,司机要急着回去取配件修车,又不放心车上的货物。他找到五道班求援,请求帮助守车。陈德华满口答应,在驾驶室里住了6夜,归来的驾驶员感动得热泪盈眶,掏出一沓钱往陈德华手里塞,可他说啥也不肯收。
  一天深夜,一辆汽车坠下山崖,3人死亡。陈德华立即带领大家赶到现场,他说:“应当把死者背上去,否则,会让野狼吃掉,家中的人见不上最后一面,心里会更加难过。”面对血肉模糊的尸体,别人不敢去碰,陈德华背起一具就向公路爬去,工友们跟着他干起来。来到公路边,陈德华让大家回去休息,留下一人和他烧起篝火守护遗体。后来,死者家属在感谢信中说:“雀儿山工人救死扶伤的精神令人十分崇敬,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今天,才能体现出这般人间真情。”
  许多接受过陈德华帮助的人说,养路护路,他铁骨铮铮;关心他人,他体贴入微。尽管雀儿山生活用水、烧柴非常困难,生活用品也来之不易,可是为了让过往司机和旅客有水喝、有饭吃,陈德华和同伴们都倾其所有,毫不吝啬。一有空闲,他总会提上暖水瓶,等候在公路边,为过往司机和旅客送茶送水。有人留宿,他们总是主动让房让铺,让他人睡个安稳觉,自己抱件大衣睡在学习室里,有时干脆坐在火炉旁烤火过夜。雀儿山遇上雨后初晴,太阳光特别强,雪光容易灼伤人的眼睛,陈德华常常担心过往旅客中有人忘了带雪镜。这时候,他出门总会揣上几副自己花钱准备好的雪镜和眼药水,免费送给别人。仅2001年4月11日雀儿山阻车那天,陈德华就送出去5副防雪眼镜和13瓶眼药水。
  “把自己像钉子一样铆在人们最需要的岗位上”
  2001年7月,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的周永康和交通部领导到雀儿山看望陈德华和五道班工人。周永康提出,五道班工人太辛苦了,要将道班搬下山。陈德华顿时觉得心窝子一热,眼泪滚落下来,他说:“感谢周书记关心,但是我们不能下山,一旦过往的车辆在山顶有个三长两短,报信都来不及,十分危险。”
  陈德华经常告诫自己:“应该把自己像钉子一样铆在人们最需要的岗位上。”20年来,陈德华把全部的身心都投向了雀儿山,令他魂牵梦绕的是道路畅通,而自己的事情却很少去费心。
  婚姻是人生大事,雀儿山远离人群,陈德华快30岁了才敲定对象。两次安排在春节结婚,都因山上冬季积雪堵路严重,陈德华不愿动用推雪机而被耽搁下来。1991年,陈德华已经32岁了,还没结婚,父母急、乡亲劝,他终于同意这年3月结婚。可是,为了使雀儿山首次实行的交通管制获得成功,陈德华第三次推迟了婚期。他对父母和未婚妻说:“我是党员、班长,要群众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
  陈德华年年有假期,却20年从未休过假。他家离雀儿山70多公里,很少回家看看。儿子长到两岁还不认识他。父亲在老家身患重病,他只有托过路的司机捎去药物和食品。冬季山上行车最危险,他说,多一个人护路,车辆和旅客就多一份安全。夏季有两个月的晴天,是养路黄金时节,需要争分夺秒地干,他更不愿意下山。看到有的司机多年过雀儿山,过多少次伤心多少次,他只恨在山上工作的时间不够用,恨不能再多一些时间,把路养护得更好。工作20年,他只下山与家人吃过3次年饭,3次都是在大年初二又上了山。
  陈德华的妻子降央志玛是一位藏族女教师,理解和支持他的事业,承揽下全部家务活。孩子病了,丈夫不在身边,人们听不到她的怨言。每逢寒暑假,她为了看望和照料丈夫,自己背着孩子,骑马从学校走70公里崎岖山路,到县城转乘汽车颠簸到雀儿山。看到面带微笑又累得疲备不堪、气喘吁吁的妻子,陈德华感动得落泪。他说:“我一个人工作,让全家跟着受累,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在山上安心干呢?”
  作为道班工人的后代,陈德华子承父业在雀儿山当养路工,还动员妹妹从德格县附近条件较好的道班调到雀儿山五道班工作。妹妹很懂得哥哥的心愿,爽快答应下来。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不到一个星期,妹妹就调了过来。从此,雀儿山有了一位能歌善舞的藏族姑娘,五道班少了许多寂寞,多了许多欢快。
  党和人民给予陈德华很多荣誉。从1991年起,他先后被评为“全国交通战线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四川省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交通系统十佳养路工”等等。众多荣誉面前,陈德华始终保持着工人党员的本色,依然像雀儿山的岩石一样质朴无华。他从不向组织提任何个人要求。妻子在离县城70公里远的地方教书,他没有请求调动。他多年工作在雀儿山,身患严重胃病、风湿等疾病,组织上3次要调他到海拔较低、条件较好的单位工作,他都婉言谢绝。他说:“与其让别人到雀儿山来吃苦,不如我自己继续干。”
  去年,组织关心他,打算安排他担任甘孜州公路分局工会主席。人们想,这回他该下山工作了吧。领导跟他谈话,陈德华摇摇头说:“雀儿山隧道不打通,我就不下山!”
  记者离开雀儿山那天,又是一场纷飞大雪,又是一片白茫茫世界。高高的雀儿山上,推雪机“突突突”的声响如闷雷滚过山梁。陈德华坐在驾驶室里和记者道别。记者又问了一遍:“如果不修雀儿山隧道,你打算怎么办?”他手握方向盘笑着说:“那我就把一辈子扔在雀儿山。”
  在生命禁区里,养路工陈德华生命的激情在燃烧。(附图片)
陈德华(藏名扎西降措)(左一)和工友们在工地上吃饭。
  周宏摄(新华社发)


第1版(要闻)
专栏:

吴邦国会见莫桑比克客人
  表示愿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与莫解阵党在国际事务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
  本报北京四月二十三日讯 记者李文云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今天会见了以总书记格布扎为团长的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代表团,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吴邦国首先对格布扎总书记一行来华访问表示热烈欢迎,相信这次访问一定会进一步推动两党两国关系的发展。吴邦国说,中莫两国人民之间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近年来,中莫友好合作关系取得全面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经贸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中方对莫桑比克政府始终坚定地支持中国在人权、台湾等问题上的立场表示赞赏和感谢。吴邦国还积极评价中莫党际关系,表示愿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与莫解阵党在国际事务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中莫关系在新世纪得到更大发展做出贡献。
  格布扎对吴邦国的会见表示衷心感谢。
  他说,莫解阵党和莫政府十分珍视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友好合作关系,莫人民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忠诚朋友。格布扎通报了莫国内情况,强调指出,只有保持稳定,国家才能发展,人民才能摆脱贫困。在这方面,中国树立了榜样。
  吴邦国还向客人们简要介绍了中共十六大的主要成果。
  王家瑞、马文普、吕聪敏等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近开通8部非典热线电话,工作人员24小时解答市民和外国友人提出的有关非典的问题,为市民预防非典和排除心理压力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图为工作人员在汇总有关非典的情况。
  本报记者 刘龙摄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太原加快建设高速公路绿色走廊
  山西省太原市政府日前决定将建设总长约150公里的“绿色走廊”。到明年秋,数条宽50—300米不等的绿色走廊将在太原几条高速公路沿途成型。太原市此次绿色走廊的建设将鼓励集体、个人以各种形式参建。(罗盘)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安溪建成全国唯一福建柏基因库
  日前,福建省林业科学院等在安溪县白濑国有林场佛仔格工区,建成了全国唯一的福建柏优良种质资源基因库。福建柏是我国特有珍贵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材质细密,耐腐,是建筑、装潢、雕刻、胶合板的优良用材。目前该库已嫁接从全国范围内选优的福建柏优良家系183个。(蔡小伟)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石嘴山五年义务植树一千五百万株
  从1998年至今,宁夏石嘴山市共有210万人次的市民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共植树1500多万株,全市人均义务植树22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0%以上。5年来,石嘴山市共完成义务植树39万亩。(吴宏林 周志忠)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呼和浩特二百万亩荒山荒坡披绿
  3年来,呼和浩特市共完成荒山荒坡人工造林合格面积214万亩,占到生态市建设十年规划新增有林地面积的48%,顺利实现了“苦干三年,初步建立首府绿色形象”的奋斗目标。(郅振璞)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阎晓明
  如何防治非典,有关专家提出,要保持个人卫生和良好生活习惯。比如经常洗手、开窗通风、不要劳累以及减少人群聚集等等。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对减少非典传播,提高人们抗御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非典,是一种新出现的传染性很强的疫病。战胜非典,切断传播渠道是最有效的方法。从目前非典发病情况看,每个人都可能是传染链条上的一环,也都可能成为切断传染链的一环。由于你的自我保护,挡住了疫病的侵袭,使你的家人亲友减少了一分被传染的危险,也使他们周围的人减少了一分被传染的危险。依此类推,许多人都减少了危险。保护了自己就是保护了别人,保护了自己也是保护了整个社会。如果每个公民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非典疫情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