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2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南海与好八连
新华社记者 黄国柱 贾永 李大伟
  正是浦江两岸春花如云的时节,上海警备区某部八连迎来了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授予这个连队荣誉称号“南京路上好八连”。
  风雨征程40年,好八连这面鲜艳的旗帜,一直飘扬在人们的心中——仅仅在改革开放以来,就10次荣立集体二等功、3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先后被评为南京军区“十佳连队”和“基层建设标兵连队”,连队党支部被中组部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今天,八连官兵回眸40年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怎能忘记来自中南海的关怀——
  走进好八连事迹展览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同志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作报告时讲的一段著名的话:“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也就是在毛泽东同志向全党提出“两个务必”两个月之后,伴随着上海解放的隆隆炮声,前身为华东军区特务团辎重连的八连,开进了昔日“冒险家的乐园”,执勤于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
  从战场到“十里洋场”,脚穿草鞋的八连官兵时刻铭记“两个务必”,经受住了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同样严峻的考验,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在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里,展示了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爱民之师的崭新形象。
  20世纪60年代初期,先是在上海的报纸,接着在北京、在全国许多报纸的版面上,出现了一个闪光的名称——“南京路上好八连”。这是上海人民对于八连的亲切称呼,这是人民群众发自心底的赞誉。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1963年“八一”建军节这天凌晨,一夜未眠的毛泽东同志看到了好八连事迹报道,挥笔写下了这首后来名扬天下的《八连颂》。
  当时,国家刚刚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遇到了严重困难,国际反华势力不断向社会主义中国施加压力。从八连官兵身上,人民领袖看到了中国军民不畏艰险、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他在诗中充满激情地写道:“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就在毛泽东同志撰写《八连颂》的这一年,朱德、陈云等同志也先后为好八连题词。也是在这一年,一部反映好八连事迹的大型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搬上了舞台。周恩来同志7次观看这部话剧,并亲自主持座谈会,听取对该剧的修改意见。
  1963年4月12日下午,日理万机的周恩来将好八连指导员刘仁福请进中南海。在西花厅俭朴的办公室里,共和国总理与刘仁福促膝谈心,像拉家常一样询问着连队的情况:“八连是什么时候组建的?现在有多少干部?多少战士?战士都是哪里人?有多少党员?文化程度如何……”
  谈话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总理最后勉励说:“八连的工作做得很好,八连的宣传对全国很有意义。希望八连的同志建设好连队,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
  时隔7个月,毛泽东同志在怀仁堂观看了由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演出的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当看到剧中的上海籍新战士童阿男闹情绪跑离连队时,他焦急地自语道:“童阿男,你可不能跑啊,跑了要犯错误的。”后来,受到教育的童阿男又回到了连队,毛泽东同志高兴地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演出结束,毛泽东同志健步走上舞台,热情地对全体演职人员说,是个好戏,很动人,写得好,演得也好,要多给些人看。他进而指出,话剧是最有生命力的,是最能反映现实的。
  一部《霓虹灯下的哨兵》,拨动着一个时代的心弦。一簇艰苦奋斗之花,在共和国领袖们的精心培育下,飘香在大江南北。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同志就为好八连题词:“一贯保持光荣传统的、保证走向共产主义的、集体的标兵———南京路上好八连万岁!”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小平同志,一直把好八连所表现出的作风和精神,视为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每次到上海,他都关切地询问好八连的情况。1991年,已是87岁高龄的小平同志还为一本介绍好八连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书题写了书名。
  1989年8月,刚刚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来到上海考察工作,尽管日程安排得很紧,他仍惦记着好八连。他说:“工作再忙,也要去看看好八连。”在上海工作期间,江泽民同志就与好八连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多次到八连看望官兵,对连队
  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南京路一派勃勃生机:五彩缤纷的霓虹灯,琳琅满目的商品,川流不息的游人——“中华商业第一街”宛若一条流光溢彩的河流……
  冒着酷暑,江泽民同志来到好八连驻地。看到战士们依旧睡的是20世纪50年代配发的双层床,得知连队会议室里摆放的长条木凳已经使用了近40年,他称赞说:“艰苦奋斗是我党我军的传家宝,不论形势怎样发展,任务如何变化,艰苦奋斗的本色都不能变。”
  “形势发展了,连队的好传统也要随之而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下去,发扬光大。”江泽民同志语重心长地说,“生活上的艰苦朴素是艰苦奋斗的一个重要内容,今天仍需要大力提倡,但这决不意味着安贫守穷。希望好八连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不断改善连队的物质文化生活。”
  在与官兵们合影留念之后,江泽民同志告诫八连要正确处理改革开放与拒腐防变的关系。他说,我们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改革开放中,西方国家一些好的管理经验、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要学习,但是对腐朽的思想、腐败的风气,我们必须百倍警惕,坚决抵制。
  艰苦奋斗葆本色,与时俱进谱新篇。随着时代的发展,好八连不仅拥有了设施一流的多功能俱乐部,有藏书5000余册的图书室,而且每3人拥有一台电脑,班排有电视、饭堂有空调、浴室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然而,面对物质生活的显著改善,好八连官兵把艰苦奋斗之歌唱得更加嘹亮。勤俭节约早已成为一代又一代官兵的自觉行动。连队IC卡电话亭边,印有“请珍惜分分秒秒”的提示语;电脑打印机旁,贴有“每人节约一张纸,希望小学的学生就多个练习本”的警句条……
  1992年11月,又一次来到上海的江泽民同志得知好八连在新的形势下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艰苦创业,奋发进取,连队全面建设有新的进步、老传统焕发出新光彩时,十分高兴。他对陪同的上海市和上海警备区的负责同志说,好八连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对推进上海乃至全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起了很好的作用,希望好八连官兵更加珍惜好传统,坚持发扬好传统,让好八连的旗帜永远飘扬。5个月后,江泽民同志用新的勉励和鞭策,表达他对好八连命名30周年的祝愿:“艰苦奋斗代代传,一尘不染三十年。”
  从20多年前开始,每月的20日,伴着黄浦江畔浑厚的晨钟声,好八连官兵身背工具箱,走进南京路,义务为南来北往的行人服务。后来,南京路周围100多家单位的4000余名青年民兵仿效好八连的做法,每月20日这一天纷纷走上街头,无偿为群众理发、修伞、裁衣、钉鞋……1992年3月,这一活动开展10周年的时候,江泽民同志在一份报告上批示:“希望上海民兵继续发扬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做好为民服务工作。”
  四十度春夏秋冬,八连官兵总能感受到中南海关切的目光。
  已是好八连指导员的公举东不会忘记这一天,1996年4月28日上午,江泽民同志在上海亲切会见了这位从沂蒙山走进好八连的优秀大学生士兵。
  江泽民同志满面笑容地握着公举东的手,深情地说:“你的事迹我知道了。你作为一名大学生,国家干部不当,到部队甘当普通一兵,而且干得很出色。你要再接再厉。”这天下午,他在会见驻沪部队领导干部时说:我今天见到了好八连的公举东同志。他的事迹对部队的同志也好,对地方的同志也好,对战士、对干部,都是一个很好的教育。
  翌年的“五四”青年节——共青团建团75周年纪念日,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公举东再次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同志的会见。也就是在这次与公举东等来自全国的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胡锦涛同志希望广大青年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立足本职岗位,矢志艰苦奋斗,大力提倡奉献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作艰苦创业的实际行动,做伟大时代的创业者。
  从人民广场改造到浦东国际机场和地铁一、二线建设,上海市政重点工程规划到哪里,好八连的旗帜就飘扬到哪里;从东亚运动会到APEC会议,在上海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好八连官兵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如今的大上海,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好八连永远是这个繁华大都市一道亮丽的风景。好八连事迹展览馆被中宣部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节假日,前来参观和过“军营一日”生活的人络绎不绝……
  “好八连这面旗帜是老一辈革命家亲自树起的,是在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关心下继续得以高高飘扬的。”正在庆祝好八连40岁生日的干部战士激动地说。
  是的,中南海关怀着好八连。那是在倡导这样一种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新华社上海4月21日电)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高度重视 沉着应对
柳成荫
  当前,不少地方的干部和群众正投入防治非典疫情的战斗之中。非典的传播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威胁,控制非典的形势相当严峻,中央对此高度重视。面对疫情,有两种情绪值得注意:一种是恐惧不安,甚至反应过分;一种是满不在乎,麻痹大意。这两种心态都有必要调整。
  非典发生后,政府在公开有关信息、组织救治患者、加强预防措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及时有效的工作。许多医务工作者不顾自身安危,救治患者,使一些非典患者转危为安。广大医务工作者是最可敬的救死扶伤的英雄。为防止非典传播,许多地方还成立了专家小组,开通热线电话,对公共场所消毒,并着手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些说明,只要严加防范,举措得当,我们可以大大提高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水平,没有必要惊慌失措。
  在没有非典发生的地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同样应高度重视,做好预防工作。非典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一旦病毒输入,失去控制,付出的代价就会很大。因此,各地政府应本着对人民极端负责、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对疫情保持高度警惕,及时制定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来不得半点侥幸心理。
  对个人来说,预防最重要。随着非典防治工作的进展,人们对非典的认识越来越多,医疗机构和各类媒体介绍给人们许多有效的预防知识。多通风,少聚会,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是当前预防非典的有效办法。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位官员在广东考察时说:和总人数相比,非典患者只是很小的比例。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并按照专家忠告严加预防,可以大大减少受非典感染的可能性。
  一篇脍炙人口的外国随笔《堤坝决口那一天》,讲“堤坝决口”的说法让一个城市的人们变得失去理智,慌乱一片。“它追上来啦”是其中一句最恐怖的叫声。其实,真正追赶人们的,有时是过分的敏感。非典疫情,值得高度重视,但我们沉着应对,就能够防患于未然。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对战胜非典充满信心。经验告诉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进退失据、盲目跟风、过于敏感都会让人陷于慌乱,失去控制。这非但于事无补,反而大有害处。
  两位患非典康复出院的女孩通过记者告诉人们:“非典不是不可战胜的,我们千万不要自己吓自己”。她们的经历说明,只要科学、理智地对待非典疫情,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积极预防,我们就能够控制疫情,并最终消除疫情,让人们生活得更安全、更健康。


第4版(要闻)
专栏:

郭伯雄曹刚川分别与朝鲜印度客人会见会谈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记者黄富慧、董黎熙)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21日在这里分别与朝鲜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赵明禄和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会见、会谈。
  郭伯雄在会见赵明禄时说,中朝两国、两军之间山水相连,友谊源远流长。中国一贯致力于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支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和北南双方改善关系,最终实现自主和平统一。中国坚决主张以和平手段、通过对话解决朝鲜问题。
  赵明禄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朝方将一如既往地为促进两国、两军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郭伯雄会见费尔南德斯时说,中印两国认真落实边境问题有关条约,边境总体上保持了稳定。通过友好往来,两军加深了了解,增进了信任。他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愿与印度军队一道,为发展友好关系作出不懈努力。
  费尔南德斯说,印度是中国的朋友,印中应在此基础上建立互信和友谊。他期待此次访问能创造适宜的气氛,尽早解决两国之间的问题与分歧。
  曹刚川在与赵明禄会见时说,长期以来,在中朝两国领导人的关心下,两军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两军传统友好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为两国关系作出了贡献。中方愿与朝方一道,加强两军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赵明禄说,朝中两国深厚的友谊经受了历史的考验,朝方珍视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发展两军的友好关系对两国友好关系至关重要。
  曹刚川在与费尔南德斯会谈时说,近年来,两国坚持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和发展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中印两国国情相似,在许多国际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立场。双方睦邻相处、加强合作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费尔南德斯说,印中是友好邻邦。两国在国家安全方面面临着同样挑战,两国防务部门和军队之间应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往。两国边防官兵有着频繁交往,并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友谊。


第4版(要闻)
专栏:友好往来

唐家璇会见美国客人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 国务委员唐家璇21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弗里斯特一行。双方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国滞留帕劳劳务人员回国问题已妥善解决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记者黄富慧、常爱玲)记者21日下午从外交部获悉,中国滞留帕劳劳务人员回国问题已妥善解决,200多名人员全部乘包机回国。今日下午5时许,厦门航空公司两架满载中国劳务人员的包机由南太平洋岛国帕劳飞抵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今年4月初以来,200余名在帕劳工作的中国劳务人员因工厂倒闭,无法领取工资,生活遇到困难,迫切要求回国。少数人因对雇主不满,举行抗议活动,被当地警方以扰乱社会治安为由拘押。
  外交部说,事件发生后,国务院领导同志非常重视,要求有关部门迅速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外交部立即会同商务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和民航总局研究处理方案。上述劳务人员派出单位所在省、市政府和我驻密克罗尼西亚使馆分别派员赴帕探望有关劳务人员,并就尽快释放我被拘押人员向帕方进行交涉。经做工作,帕方已释放我被拘人员,并表示将不予起诉。
  外交部说,考虑到中帕两国之间无直飞航班,且航程较长,为使上述劳务人员尽快安全回国,中国政府决定派包机将有关人员接回。


第4版(要闻)
专栏:

李肇星向驻华外交团团长等介绍非典型肺炎有关情况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 外交部长李肇星21日会见了驻华外交团团长、喀麦隆驻华大使埃蒂安等使节,介绍了非典型肺炎的最新疫情统计和中国政府为防治非典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李肇星说,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第一线考察和指挥非典防治工作。他们时刻把人民的安全与健康放在第一位,也把在华工作、生活和旅游的外国人的安全与健康放在第一位。
  李肇星说,根据中国政府和领导人的有关指示,外交部已采取多项具体措施,包括:向外国驻华机构发送预防非典的手册,外交部领导及司局官员及时介绍非典疫情及预防措施;商请中国有关部门为在华外国人设立咨询热线和指定医院,外交部设立面向驻京外交机构的专线服务电话;指示中国地方外事办公室,协同有关部门做好当地外国领事机构、商会及外国人的非典防治工作;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对使馆区公共区域进行彻底消毒;钓鱼台国宾馆等对来访外国代表团住处进行专门消毒,确保清洁卫生,万无一失。
  埃蒂安代表驻华使团感谢李肇星外长的通报。他高度赞扬中国政府为防治非典所采取的各项措施,表示各国愿与中国一道,为克服非典所带来的困难而共同努力。


第4版(要闻)
专栏:

全国台湾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举行
  据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记者廖翊)全国台湾研究会21日在京举行第五届理事会,通过了台研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选举了台研会新的领导班子。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应邀出任台研会顾问,成思危当选台研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经叔平、王洛林、曹建明、朱佳木、张万欣、孙晓郁、许世铨当选副会长。
  台研会副会长许世铨代表第四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


第4版(要闻)
专栏:

  江苏省丰县团委常年组织医疗志愿者服务队,下农村为群众查体看病。图为县卫校医疗志愿者服务队近日在街头为群众检查身体并宣传春季常见病的防治知识。张玉印 卜文凯摄


第4版(要闻)
专栏:

蔡子民同志遗体在京火化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记者陈斌华)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第六、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蔡子民同志,因病于2003年4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蔡子民同志遗体于4月21日上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贾庆林、唐家璇、刘延东、罗豪才、张克辉、张怀西、李蒙等同志以及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台盟中央和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向蔡子民同志作最后送别。
  蔡子民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胡锦涛、王兆国、丁石孙、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阿沛·阿旺晋美、马万祺、迟浩田、钱其琛、孙起孟、雷洁琼等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了慰问和哀悼。
  蔡子民同志原名蔡庆荣,1920年6月出生于台湾彰化一个传统的书香门第。1939年,他怀着“政治报国”的心愿考进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学系,毕业后担任了东京《华侨日报》总编辑。1946年8月,他毅然放弃在日本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怀着重建台湾的心愿,返回台湾创办《自由报》并担任总编辑。1947年2月,台湾爆发“二·二八”起义,他积极投身到如火如荼的人民斗争中。1947年9月,在国民党当局的围追堵截中,他冒着腥风血雨抵达上海,寻找台湾的出路、祖国的前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使他看到了希望,他毅然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担任了上海台湾旅沪同乡会总干事,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于1949年7月加入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从事对台广播的编辑工作。1962年9月转到外事工作岗位后,仍悉心研究台湾历史,关心台湾问题,结集出版了《台湾史志》一书。1979年10月后任第二、三届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总部常务理事。1981年3月至1985年5月,他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文化参赞。归国后历任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常务委员、宣传部长,第四届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主席团主席,第五届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主席。为搞好政治交接,做好新老交替工作,1997年他主动提出退居二线,担任了第六届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名誉主席。曾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顾问,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等职。是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
  蔡子民同志一贯反对“台湾独立”,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坚决主张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人是中国人。他将全部心智,倾注在了对台工作上。他积极引导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始终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他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