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1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专访

 千名国人中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只有14人;人均年分摊专项科普投入不到5毛钱。我国科普现状不尽如人意,专家疾呼——
  让科普这只轮子“转”起来
  本报记者 廖文根
  背景:“神舟”系列飞船试验成功、超大规模并行处理计算机研制成功……今天,在大家为我国科技领域的一个个突破欢呼之际,却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国人的科学素养低得超乎想象,“科普”这个老话题依然显得那么急迫。
  其实,我国一直在做让科学走近公众的尝试:“三下乡”的内容之一就是“科技下乡”;“科教进社区”成为“四进社区”的主题之一……但对于广大公众来说,科普最主要的渠道依然是科普图书、科技场馆及新闻媒体。可这三大主渠道的现状却无法让人轻松。
  观点:科技部负责人认为,“科技普及和科技创新,是科技进步的两个基本体现,正如人的两条腿、车子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我们的科技工作过去比较重视科技创新,对科普重视不够。”
  科普图书缺乏“原创”,伪科学图书登堂入室,人们期待精美的科普大餐
  背景:2002年9月,一套名为《解读生命科学》的科普丛书一问世就被叫好。其作者是谈家桢等12位两院院士。但像这样高质量的科普图书目前实在太少,主要原因在于科普队伍后继乏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有2000多名会员,但50岁以上的超过一半;科普出版社对78位多产科普作家的调查表明,60岁以下的只有9人……这使得出版社经常“断炊”,不得不争相引进国外的科普作品。这其中不乏精品力作,但是一些打着“科学”幌子的伪科学著作也跟着混了进来。
  观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首席顾问章道义指出症结所在:“我国科普图书缺乏‘原创’,真正有创意、高质量的不多,归根结底是创作人员的匮乏,有水平并且肯下功夫的科普人士较少。”
  不少专家认为,有关部门应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对科普图书的写作给予更多支持;应该培养一批既懂科技又能写作的“两栖人才”;引进国外科普著作应多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审核,同时别把科幻作品当科普图书卖。
  科技场馆“建得起养不起”,经常被挪为他用,许多科技馆科普功能缺失
  背景:尽管我国《科学普及法》明确规定,科技场馆要对公众进行科普工作,要保证经费,不能挪为他用。但依然存在名不副实的现象。中国科协的统计表明:我国挂着“科技馆”招牌的场馆有280多座,但真正被专业人士认可的只有15座,其余的要么被展销会、美食城、各类活动中心的广告牌弄得面目全非,要么“门前冷落车马稀”。
  中国科协制定的《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有几条硬性要求:在科技馆建设的投入中,展品研制和基础设施的比例不能低于1∶2;展厅面积最低不能少于50%;常设展品更新率应达到5%至15%。科技馆建设一般包括工程基建、展品研制与布展、日常运转维护等3个部分。国外三者经费投入比例通常为10∶7∶1。而我国以往一些科技馆建设时,根本没有统筹规划后两部分,往往在建成初期就出现“空壳”现象,即使勉强搞些展品,也无法吸引观众。
  观点:中国科技馆馆长王渝生说,“建得起养不起”是科技馆面临的最大困扰。科技馆的“公益性”决定了它单靠门票收入是有限的。目前我国科普场馆建设主要依靠各级政府,然而这方面的投入还有很大差距。为了生存,许多科技馆不得不把部分场馆出租给商业企业,无法将主要精力放在展览等主业上。而科技馆科普功能的缺失以及名声的损害,又为赢得社会资助设置了屏障。
  公众对新闻媒体科普宣传不满意,媒体科学素养亟待提高
  背景:据统计,我国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媒体,其中82%的人通过收看电视、52%通过阅读报刊获取科技信息。但公众对于媒体科普的整体水平却评价不高。
  随着新闻竞争的加剧,有些记者和媒体开始频打“科技牌”,对所谓的“重大成就”、“神秘现象”等进行炒作,一时间新名词和新概念令人真假难辨。这些炒作最令公众反感。另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记者、编辑们普遍感到科技知识不足,客观上也影响了科普宣传的质量。
  观点: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曾说,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首先要提高科技传播者的素质。现在许多科技人员把科技岗位看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和社会上其他职业从事者一样受功利的驱动。记者的报道有时也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链接
  人们期望科普这只轮子能尽快在神州大地转起来,让科学的种子在国人心中生根、发芽、结果。
  有法可依:2002年6月,我国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
  政府重视:今年,科技部将围绕贯彻《科普法》,重点开展完善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机制,制订科普工作长远规划和政策,增加科普工作经费投入等工作。
  民间参与:中国科协组织实施的“全民科学素养计划”在强力推进。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热点解读

  银川市一个有着一千六百多个住户的社区,难免发生勺子磕着碗的纠纷,但在居委会耐心细致的调解下,矛盾大多被化解——
  康乐社区何以康乐
  本报记者 杜峻晓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有个康乐社区。
  在这个社区里,连续5年无一人上访;社区所辖的8个小区由原来的脏、乱、差,变得环境整洁,井然有序。康乐社区有1600多个住户,近4800口人,这么多的人在一起,难免发生勺子磕着碗的事,难免有矛盾纠纷。但是,康乐社区居委会干部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为康乐社区带来康乐。
  自行车轧死小狗,处理这事花了20天。大事都是由小事引起。处理小事不敢怠慢
  这件事发生在去年9月10日。
  那天,天擦黑才从外面回来的康乐小区居民徐建忠,没留神路边有只小狗在撒尿。待感到自行车受阻时,小狗已呜呼哀哉。小狗的主人叫张宁,就是靠贩狗挣钱养家的。
  张宁说这条狗是花1800元买来的,非让徐建忠赔1800元。徐建忠的妻子闻讯赶来,说最多赔300元。张徐两家交涉了快一个月,还是没有结果。官司打到居委会主任刘晓霞那里。刘晓霞反复做双方的思想工作,末了对张宁说,那就让徐建忠给你买条狗吧!张宁说,要买也行,但我有要求:身高18厘米,毛长0.8厘米,尾长17厘米,头直径11厘米,嘴角宽3.1厘米,照这个条件买吧,达不到要求不要。
  刘晓霞说,这样吧,我们想办法给张宁找条狗,看上了就要,看不上再找。张宁勉强同意了。
  按说这么大个事儿,还值得居委会干部兴师动众?可是大事都是由小事引起的,刘晓霞他们不敢怠慢。一连找了20多条狗,张宁没有一个满意的。
  10月28日,张宁又拽着徐建忠来到居委会,问赔狗的事还要拖到什么时候。刘晓霞忙赔笑脸:这些日子我们都没闲着,还没找到你可心的。张宁气呼呼地蹲到一边生闷气去了。正在这当儿,康乐小区有位居民牵着自己的狗来到了居委会,张宁的两眼刷地一亮。待那位居民走后,张宁对刘晓霞说,刚才来的那条狗可以。
  刘晓霞跑到那位居民家中,说想把他的狗买下来。居民起先不肯卖,后来看在刘晓霞的面子上,一口价,卖600元!徐建忠原来说赔300元,跟妻子反复商量后涨到500元,多一分都不给了。刘晓霞这个难呀,三头做工作,到底总算做通了张宁的工作,让他出了100元,此事才算了结。
  实行信访公示制,将处理结果告诉居民。调解矛盾,社区小报起了大作用
  记者在康乐社区居委会采访时,打开他们的矛盾排查调处登记表。那里登记的全算不上什么大事。
  居民张莺莺来到居委会,说402室的陈永乐(10岁)中午把张莺莺的自行车铃铛拿下,张上前阻止,遭到陈永乐殴打,把眼镜打坏,眼睛打肿,嘴打出血,手臂咬伤。调处结果:陈永乐的奶奶决定给张赔一副眼镜,张不再追究。
  还有的是居民来信。一位居民在信中说:如今的小区变化很大,我很高兴。但是保安经常喝酒喊叫,晚上脱岗不值班,有时吵闹到半夜,影响居民休息。调处结果:已找保安谈过,表示改正。
  像这样的记录还有很多。
  居委会书记方丽对记者说,这些本子里登记的,哪一条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这些事情看上去是芝麻大的小事,但哪一件事情处理不好,都可能会酿成大事。
  在康乐社区居委会,记者看到他们办的一张《康乐社区小报》,是手抄小报,上面有一个栏目叫“信访回音”,每期都要刊登居民来信来访的处理结果。
  在小报的第77期,上面刊登了两则信访回音:一、育新巷居民反映301室外来人口扰民一事,居委会干部已经对301室的住户进行批评教育。二、富宁街一大院综合楼和1号楼下水道污水漫溢,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居委会得到消息后,向居民筹集资金2100元修理,现已恢复正常。
  让康乐社区居委会干部意想不到的是,小报产生了较大的制约作用,一些爱闹纠纷的邻里和家庭都不再闹了,为什么?怕居委会的小报刊登最后处理结果。2001年,康乐社区闹纠纷的家庭和邻里闹到居委会的有100多起,2002年降到40多起。
  居委会干部是“说话多、跑路多、工资不多”的干部,但新的形势向居委会干部的素质提出新挑战
  从银川市度量衡厂退休的老工人张维信住在康乐小区,他说居委会的干部可辛苦了,是“说话多、跑路多、工资不多”的干部。
  77岁的王玉华老人曾是一名居委会干部,她深深理解居委会干部的苦衷。这位老人自老伴患病去世后,只有一个孙子与她一起生活。居委会成为她惟一能倾诉心曲的地方。王大妈对记者说,做居委会的干部不仅要有爱心,而且要有耐心,只有这样才能对居民热心,而这些,康乐社区居委会的干部全都做到了。
  康乐社区现在的居委会主任刘晓霞32岁,是2000年兴庆区招聘居委会干部时从数百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她认为,新的形势向居委会干部提出新挑战,居委会绝不仅仅只有调解矛盾纠纷这一项功能,还承担着党的建设、精神文明、综合治理、军民共建、社区经济、计划生育、民政“低保”等多项任务。
  居委会书记方丽比刘晓霞的年龄还要小一些,她说,居委会干部虽说是没有级别的干部,但却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居民对居委会干部的要求更高了,这就需要居委会干部更加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以适应形势的需要。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乡村新事

  山东苍山
 种菜种出新名堂
  黄晋鸿 李桂东
  泥块进了实验室
  “付老师,这是俺从自家地里带来的泥块样品,您给检测一下含有啥农药残留?”面对西红柿种植大户高振国的请求,高级农艺师付成高赶紧把泥块带进实验室检测起来。这是记者在山东省苍山县蔬菜检测与监控中心采访时看到的一幕。据付成高介绍,经常有菜农来检测站检测土壤。
  通过了检测的曹湾村村民高振国高兴地把“无公害农产品”的激光标识贴到了自家生产的西红柿上。用他的话说,从种植到收获,到检验,这张小小的圆标签“贴纸”来得真不容易。苍山县蔬菜局局长李辉说:“目前,全县已有40%的蔬菜产品按用药标准组织生产,蔬菜的抽检合格率达到了90%。”
  卡着尺子栽幼苗
  记者来到向城镇柳峪村,在田间正碰上几位农民一边用尺子量着一边往地里栽生菜苗。负责量尺寸的农民马桂友笑着对记者说:“俺这叫标准化种植。要种出合格的生菜,这行距、株距一定得控制好。根小的、尖的、裂的、黄的一概不收,你说种这地敢省心吗?”
  “这样干活你们还有钱赚吗?”“没钱赚谁还种哇?麻烦是麻烦点,可咱种的东西好了价格也高呀,一亩地一季能挣3000块钱,合算!”
  种子卖了金子价
  在县种子公司的几处种子销售点,记者看到了这样的价目表:“李氏21黄瓜种每公斤3000元,霸王西红柿种每公斤1800元……”
  “这么高的种子价格,种菜还能赚到钱吗?”记者问正在购买种子的菜农王新远。他笑着说:“好种子价高,但产量大,品种好,效益高。”苍山县委书记王举生举例说,向城镇培养的“钢笔黄瓜”和五彩椒,每公斤卖到8元钱,是普通黄瓜、辣椒的10倍。目前,全县共引进推广了150多个蔬菜、果品的优良品种,农产品良种率达到90%以上。
  (据新华社电)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商务部提醒我国公民 赴美务农须防受骗
  本报北京4月18日讯 记者龚雯报道:今天,针对近日国内有关媒体称美国对华开放劳务市场,中国公民可以去美国务农一事,负责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的商务部提醒中国公民,赴美务农一定要谨慎决定,以免上当受骗。
  据悉,最近国内有媒体报道,美国首次向我国开放劳务市场,只要支付14万元人民币就可以去美务农,重庆某公司正在招工赴美国佛罗里达州某农场务农,且待遇优厚。为此,商务部特请我国驻美使馆和驻休斯敦总领事馆进行了核实。
  美国佛罗里达州负责劳工事务的官员称,这一报道的真实性值得怀疑。根据美国劳工法,招聘外籍劳工必须首先获得美国劳工局和移民局的批准文件,主要从事短期季节性工作。这位美国官员称,除去年上半年批准一家农场从中国招聘6名临时性农工且早已到期外,此后至今未收到任何美国雇主拟从中国招聘临时性农工的申请。据美国专门做移民业务的律师介绍,从理论上说,美国农场从中国雇佣临时性农工是美国劳工法允许的,但实际操作难度很大,远不如从本国或邻国招聘农工划算。在当前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能否获得赴美临时性外籍农业工人签证值得怀疑。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感谢母亲”
  4月17日,接受肾移植手术后的吴明发在宁波鄞州人民医院的病房里一醒来,就说:“感谢母亲。”当天,宁波首例“活体供肾”肾移植手术在这里获得成功。供肾的是母亲刘娇容,接受肾移植的是患尿毒症的儿子吴明发。目前,母子二人身体恢复状况良好。 龚国荣摄(新华社发)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各地新闻点击
  陕西佛坪 发现野生大熊猫种群
  据新华社西安四月十八日电(记者边江、冯国)科研人员最近在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进行大熊猫野外监测时,非常意外地连续两天分别发现了六只和五只野生大熊猫种群。这是世界上迄今所知一次发现数量最多的野生大熊猫群体。科研人员现场拍摄了九十多分钟的录像带和一百多张珍贵照片。
  如此近距离地系统观察和拍摄到野生大熊猫的发情、求偶、交配的全过程,并对其所处环境、温度、湿度等生态因子进行系统研究,在世界上尚属首次。
  河南漯河 招录大学生到县乡任职
  本报郑州四月十八日电 记者王明浩报道:经选拔被招录的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将直接安排任乡镇长助理、乡镇副职和副县级职务——这是河南漯河市新近出台的引进人才新政策。
  从今年起,漯河每年都将以委托招考或单独选拔的方式,从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中选拔优秀本科生及硕士、博士研究生进入公务员队伍,进行重点培养。
  重庆大足 新发掘北宋摩崖造像群
  据新华社重庆四月十八日电(记者李韧)世界文化遗产重庆大足石刻新近发掘出一组摩崖造像群。经初步考证,这组造像群年代约在公元一0九0年的北宋元佑庚午年,出土的文物主要有摩崖残碑和上下两龛二十余尊佛、菩萨摩崖造像。这组石刻在距大足县城二十余公里的石纂山罗汉湾,属于大足石刻遗存范围内。
  黑龙江 七万株杨树遭遇天牛虫
  据新华社哈尔滨四月十八日电(黄海媛、孙英威)今年入春以来,黑龙江省已有七万株杨树受到青杨虎天牛虫的侵袭,其中哈尔滨市、大庆市部分地区受灾较重。据介绍,青杨虎天牛幼虫在树干内大量吸食木浆,很快掏空树干,致使碗口粗的白杨树轻易地被风刮倒。由于受灾早期基本无法发现,发现时多数病树已死,所以很难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
  目前,黑龙江省林业部门通过采取清理虫害木、打孔注药、招引益鸟、释放肿腿蜂等营林措施、化学和生物防治措施进行积极防治,同时尝试使用“绿色微雷”等新型农药杀虫,现已初步遏制了天牛虫的蔓延。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金台数据

  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由来已久(图片)
  朱剑敏 张越编制(新华社4月17日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