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1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称伊拉克战争接近尾声
美英联军正减少作战力量
  本报华盛顿4月15日电 记者任毓骏报道:随着萨达姆的故乡提克里特陷落,美军进一步控制了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和基尔库克。15日,驻守伊叙边境安巴尔省的伊军一部约1.6万人宣布向美军投降,伊拉克战争的大规模地面战基本画上句号。
  14日,美军少将斯坦利·迈克里斯汀在五角大楼说,由于在伊拉克的主要战斗“已经结束”,美国正在将一部分部队调回国内。英国首相布莱尔也在英议会下院发表讲话时称,战斗已经“接近尾声”。
  美军中央司令部对伊拉克战争指挥部副指挥布鲁克斯15日在卡塔尔赛利耶军事基地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已经结束,美国和英国联军“已控制了伊拉克全境”。
  布鲁克斯说,伊拉克的军事能力已被摧毁,但今后仍会有“小的激战”。在伊拉克还有一些地方,美军尚未根除所有军事活动,还有些地方美军根本没有进驻。
  在巴格达和一些伊北方城市,抵抗并未完全停止。14日在巴格达南部又发生了用手榴弹攻击美军的事件,导致两人死亡、两人受伤。与此同时,巴格达市民的生活14日逐渐恢复正常。在巴格达,有2000余名伊拉克警察14日回到工作岗位,其中一部分与美军一起在城市主要干道上巡逻。巴格达市内的混乱状况有所好转,有许多商店开始营业,街道上的车辆也多了起来。
  据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 随着伊拉克战争接近尾声,美英联军开始减少在伊拉克的作战力量,并与伊拉克警察联手维护巴格达以及其他城市的社会治安。
  美国五角大楼14日说,美军已大大减少了打击伊拉克的战机数目,并将派遣军警和工程人员进入伊拉克。“小鹰”号和“星座”号两支航母战斗群将在本周内离开该地区,包括4架B—2轰炸机在内的一些战机也已陆续停止执行任务。
  与此同时,美国陆军第三装甲骑兵团的数十辆M1A1主战坦克和战车、几十架AH—64“阿帕奇”直升机和UH—60“黑鹰”直升机等重型装备已运抵科威特城南部的重要军港舒艾拜港,然后将被转运伊拉克。第三装甲骑兵团的发言人沃尔克曼说,骑兵团的大部分官兵已在过去一两周内乘飞机抵达科威特。这支部队可能在未来一两周内开进伊拉克,执行侦察和维护治安的任务。
  伊拉克战局正在走向缓和,但意外事故又使美军在伊拉克的伤亡数目有所上升。美军中央司令部15日发表的一份声明称,由于手榴弹意外爆炸和武器走火,近两天又有3名美军士兵在巴格达附近死亡。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美军苦搜萨达姆
本报驻美国记者 任毓骏
  搞清楚萨达姆是生是死或藏身何处,现在已成为美军最紧迫的要务。美国法医专家们正在美军士兵的帮助下,对几个轰炸后的废墟展开仔细搜寻。一处是战争一开始发起“斩首行动”
  时轰炸的巴格达南部萨达姆的军事指挥部之一的“多拉农庄”,另一处是4月7日美军投下4枚“碉堡克星”的巴格达曼苏尔住宅区的一家餐厅。美军试图找出废墟中是否含有萨达姆和他的儿子乌代和库赛的遗体。美国拥有萨达姆家族的DNA样本,并称有能力进行准确的辨认。
  美军特种部队14日进入巴格达东北部市区搜索复杂的“地下通道系统”,集中寻找萨达姆可能隐藏的“地下宫殿”。据报道,这支特种部队已经取得地下通道系统图,在巴格达某些“知情者”的协助下,展开这项艰难的任务。
  美军进入巴格达后,4月10日在一所学校发现一个大型秘密武器贮藏处,找到了大约300件“自杀性爆炸服装”,这种真皮背心里面填充了烈性炸药和金属球,穿在身上即可用来进行自杀炸弹攻击,杀伤力很大。但发现有80多件早就被人取走了。美军估计,这些背心可能落到了仍在伊拉克境内同美军作战的外国志愿者手中。美军正在加紧调查这些自杀爆炸背心的下落。美军司令部已警告基层部队,潜在的战斗还没有过去,特别要警惕自杀性攻击发生。
  美军还没有忘记一件事情,那就是消除萨达姆对美国前总统布什的污蔑。原来,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萨达姆下令在巴格达最豪华的拉希德饭店大堂正中央的地板上,镶嵌了一幅美国前总统布什的肖像,让进出饭店的人们任意践踏。美军工兵已奉命弄掉这幅像并对地板进行了复原。
  有评论说,虽然美军已宣布削减驻在海湾的航空母舰、战机并分期撤军,但美军仍可能继续遭受来自伊拉克和外国志愿战士的袭击。
  (本报华盛顿4月15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伊爆发大规模反美游行
  新华社巴格达4月15日电(特约记者贾迈勒)伊拉克首都巴格达15日再次发生反美游行,示威者要求美军结束对伊拉克的占领并开始重建伊拉克的基础设施。
  数十名伊拉克人在巴勒斯坦饭店附近呼吁占领军立即从伊拉克撤出,抗议国内安全形势恶化,并要求尽快恢复伊拉克人民生活必须的供水、供电和通信等公共服务。
  当天,美军加强了对巴勒斯坦饭店的安全警卫工作。此前,美军得到的情报称,这座被美军用作指挥中心并住有大量外国记者的饭店,可能会成为“同归于尽”式爆炸袭击的目标。
  两天前,一些巴格达市民以及从外地赶来的伊拉克人曾在巴格达市中心举行示威,反对美军对伊拉克的军事占领。
  据新华社巴格达4月15日电 近两万名伊拉克民众15日在伊南部城市纳西里耶市中心举行集会,抗议当天将由美国主持的伊拉克反对派领导人会议在那里举行。
  示威活动是由当地一些宗教团体组织的。据目击者称,示威者中大多是年轻人,他们高举反美标语牌,并高喊“要自由、要和平”、“不要美国、不要萨达姆”等口号。邻近城市纳杰夫的一些民众也参加了这次集会,他们表示,有权选择伊拉克未来领导人的应是伊拉克人民,而不是美国和英国。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威胁制裁叙利亚
 国际社会呼吁美克制
  据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美国14日威胁将考虑对叙利亚实施经济和外交制裁,但国际社会呼吁美国保持克制,冷静处理叙利亚问题。
  近日,美国一再指责叙利亚为伊拉克领导人提供庇护,并称叙利亚拥有化学武器,但叙方坚决予以否认。白宫发言人弗莱舍14日称叙利亚为“恐怖国家”,呼吁叙停止对萨达姆的支持者提供帮助,并“放弃生产生化武器”。美国国务卿鲍威尔14日威胁说,由于叙利亚对萨达姆政权的官员“提供支持”,美国将考虑对叙利亚实施经济和外交制裁。
  叙利亚外交部发言人沙班14日否认了美国关于叙拥有生化武器的指控。这位发言人同时还否认了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的指控,表示叙政府从未和萨达姆政府进行过任何合作。
  针对美英对叙利亚发出警告和威胁,国际社会呼吁两国保持克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14日对美国有关叙利亚的一系列声明可能会加剧中东动荡表示关切,重申任何有关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问题都应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处理。
  欧盟外长会议14日呼吁美国在处理叙利亚问题时保持克制,强调应该给中东地区紧张形势降温。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说,中东目前正在“经历艰苦时期”,人们应当努力给那里的紧张形势“降温”。法国外长德维尔潘说,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建设性的角色”,应当集中精力赢得和平,而不应该展开一场新的冲突。
  俄罗斯副外长洛休科夫14日要求美国政府对叙利亚实施“克制”的政策。
  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秘书长穆萨14日在阿盟总秘书处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对美国威胁和指责叙利亚“非常惊讶和不安”,指出这一事态发展“非常危险”。
  土耳其副总理兼外长居尔14日说,美英联军目前进行的战争应仅限于伊拉克,叙利亚不应成为联军的下一个打击目标。
  据新华社马德里4月14日电(记者刘瑞常)美国总统布什14日与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进行了电话交谈,他要求西班牙利用其与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劝说叙利亚不要窝藏逃逸到叙境内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高级领导人,也不要为伊拉克藏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军向伊集会人群开枪
 造成100多人死伤
  据新华社巴格达4月15日电 进占伊拉克北部石油重镇摩苏尔的美军15日对该城反对“亲美”地方领导人的伊拉克人群开枪,造成100多人死伤。
  目击者称,当时摩苏尔地方领导人马沙安·朱布里正在发表亲美演讲,引发了当地伊拉克民众的强烈不满,人们的情绪越来越激动,于是美军向人群开了火。
  摩苏尔一家医院的医生伊亚德·拉马扎尼说,至少有10人在这次事件中死亡,另有约100人受伤。对于这起事件,美国军方辩解说,当时他们是在遭到至少两名枪手袭击的情况下才开枪还击的,而且他们并没有瞄准人群射击。
  近两天来,伊拉克各地爆发了多起反美示威。舆论认为,伊拉克民众的反美情绪将给美国主导建立伊拉克战后过渡政府的计划带来不利影响。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发展才能减贫
朱梦魁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展委员会于13日在华盛顿召开了春季会议。从会议发表的公报可以看出,自去年两大机构发展委员会的秋季会议以来,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多哈贸易谈判进展迟缓,加之伊拉克战争的消极影响,致使本来就不景气的世界经济形势无异于雪上加霜。为了应对一系列新的挑战,世行和基金组织呼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采取对策,以促进世界经济尽早走出低谷。
  要实现世界经济在正常轨道上的稳步增长,国际社会必须下大气力降低全球的贫困率。及至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每天生活费低于1美元的人口数从13亿下降到了11.6亿。根据世行和基金组织发展委员会的预计,在南北普遍恢复增长的前提下,争取在2015年以前将全球的贫困率减少一半。然而,当前全球范围的发展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亚洲和东欧地区继续保持发展和改善趋势的同时,非洲和中东等地区的贫困状况则有加剧的危险。因此,如何加强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切实有效地控制并减少世界部分地区的贫困化趋势,推动世界经济渡过难关,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至关重要。国际社会的减贫目标远大而艰巨,而要真正取得减贫效果,促进发展是一个首要前提。
  没有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就不能逐步减贫。为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共同承担责任,合力促进国际扶贫和减贫的长远战略的实施。而就近期的具体挑战来看,由于全球经济形势疲弱,国际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的数量显著减少,加之部分地区的其他不稳定因素,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多变。这不仅阻碍发达国家的增长,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减贫计划也颇多负面影响。因此,增加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经济和金融事务的发言权不可缺少,尽早建立并完善国际经济秩序也显得更加紧迫。尤其应当指出的是,增加发展援助是加快发展和减贫努力的重要一环,而目前来自发达国家集团的援助承诺,比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规定的每年500亿美元的数额相差甚远!
  基于联合国制定的《千年发展计划》确定的发展指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必须协商合作并分担义务。按照世行和基金组织的看法,发展中国家应在结构性调整、加强政府管理以及资金管理和减贫投入三方面作出努力。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应当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开放市场,减少穷国债务和履行承诺增加发展援助。在促进发展和减贫的经济领域,国际贸易是个最起作用的杠杆。但发达国家开放市场、取消贸易保护主义和减少穷国债务等方面要有实际行动,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产品、纺织品和服装产品,不应继续设置歧视性的关税壁垒。
  国际社会的减贫目标任重道远。诚然,在世界经济短期内难以回暖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作为世界经济的主要方面也面临着诸多难题。但必须看到,在经济全球化的框架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互依存是一个必然趋势。鉴于当前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减贫问题日益突出,南北双方只有加强同舟共济的合作伙伴关系才能共同应对挑战。


第3版(国际)
专栏:

我代表在日内瓦人权会议上说
 中国民族政策成绩显著
  新华社日内瓦4月14日电(记者丁喜刚)中国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顾问斯塔14日在联合国第五十九届人权会上发言,介绍了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蓬勃发展的现状。
  斯塔指出,中国政府始终奉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并创造性地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逐步建立了以平等团结和友好互助为基本特点的新型民族关系,推动了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诸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尤其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进一步加大了保护少数民族人权的力度,取得了显著成绩。
  斯塔说,1991年以来,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20多个民族区域自治条例和一批单行条例,为维护少数民族的人权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特别是2001年2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族区域自治法》进行了修改,对加大民族地方投入、加快民族自治发展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加完善。
  斯塔指出,中国政府对民族地区的发展实行扶助政策,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援。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和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全部被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在国家的支持下,西部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始驶上快车道,经济增长连续5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斯塔说,中国政府近10年来为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民族教师,少数民族受教育人口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政府加强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投巨资维修西藏的布达拉宫、大昭寺,青海的塔尔寺,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等重要文物古迹;同时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带动了民族工艺、服饰和B医药等的全面发展。
  斯塔还说,国家充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信仰活动。目前,西藏全区宗教活动场所达1700多处,僧尼46万多人。新疆现有清真寺达..3万多座,教职人员2.9万人。
  斯塔最后指出,在保护少数民族问题上,各国应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反对一切形式的种族主义、种族歧视、仇外和不容忍行为,尤其是从外部煽动民族仇恨、挑动民族冲突的行为。


第3版(国际)
专栏:

  四月十四日,两名准备从伊斯兰堡返乡的阿富汗儿童手捧心爱的小动物玩耍。从今年四月开始,联合国难民署开始协助在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难民返回家园。目前,巴基斯坦约两百个难民营里居住着两百万左右的阿富汗难民。
(新华社记者 张宁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1、4月14日,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在提克里特市街头将一名伊拉克武装人员按倒在地。当天,美国海军陆战队称已完全控制伊拉克北部萨达姆家乡提克里特市。
  2、13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乘坐装甲车在提克里特市的街道上巡逻。
  3、15日,在科威特城南部的重要军港舒艾拜港基地,一队美军士兵准备出发,执行巡逻任务。(新华社发)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解析

透视“石原现象”
本报驻日本记者 孙东民
  东京都知事选举于4月13日投票,石原慎太郎再度当选。与石原竞争该职的还有3位,一位是女评论家樋口惠子,一位是日共东京都委员长若林义春,还有一位是发明家。石原以现职知事的地位占天时地利,最终以较高票数取胜。
  石原现年70岁,曾以在学生时代发表小说《太阳的季节》获芥川文学奖驰名。他在1968年进入政界后连续25年当选国会议员,当过两任内阁大臣,4年前当上了东京都知事。石原在日本政客中以鹰派著称,公开表示不承认现行宪法,主张日本搞“核武装”,时不时否认日本在二战时的侵略历史,对美国说“不”,对中国竟称“支那”。他甚至在竞选期间还声称可以与朝鲜“开战”,这是战后历届东京都知事选举所未有过的。
  为何这么一个右翼政客能连任东京都知事?应该说,东京都知事选举属地方选举,不同于国会议员的国政选举。选民主要选择的是他在地方政府中要执行的政策,而不是他的政治信念或对外观。日本报纸分析说,这次候选人提出的政策课题是和平还是生活,虽然两者都重要,但决定选民投票行动的主要还是生活。选民选择石原是选择了他的“即使与中央政府吵架也要贯彻自治体主张的行动力”,石原增加市民福利和选民改善生活的要求发生“共振”,使得石原再次当选。
  在政坛沉浮多年的石原深谙选举秘诀。除了用影视明星助选,他还以“无党派”身份参选,拒绝了政党的支持(据说竞选期间也悄悄跑到自民党干事长那里请求支持,自民党等执政党的组织还是支持石原),竞选演说中选那些能抓住民心的话题,例如增加税收、治理污染、强化治安、中小企业对策及拟定福利计划等等。他在宣讲自己政绩的同时,突出强调了东京都与中央政府政策的不同,严厉批评政府政策的滞后,突出自己“改革者”的形象,使选民觉得此人可行、有决断力,一位年轻人说,“看到他晃着装废油的瓶子主张限制污染,就觉得可以让他干”。
  石原的当选反映了日本社会的变化。自1993年从执政的地位上跌落,战后形成的以自民党和社会党两大政党对立的“1955年体制”崩溃,10年经济低迷中旧制度的不适应与新制度的难产,引发政党政治的危机。小泉打着“搞垮自民党”的口号上台,出现首相与执政党间的对立,执政党成了“在野党”,在野党的存在更加淡漠;再加上种种改革不见成效,造成了政党纲纪的松弛,选民不信任政党,候选人也打着无党派的旗号竞选。有评论说,经济不景气造就了“大众的狂热”,对未来怀有不安且有“漂流感”的日本人,正在把强者的形象加到石原身上。
  据一家杂志的调查,44%的人对石原有好感,12%的人感到讨厌。在问及是否让他当首相时,39%的人不同意,认可的只有31%。一位年轻人说,让他当知事还可以,如当首相会干错事。这家杂志分析说,这表明讨厌石原的是少数人,多数人表示可以接受。希望他干大事以及只想让他当知事的“双重支持”现象,造就了石原的高得票率。
  当选后的石原是继续干知事,还是另有所图?日本政界上一直有建立“石原新党”的传言。今年秋天将选举自民党总裁,总裁人选即可出任日本首相。小泉上台后,自民党内的反小泉势力不减,从自民党里拉出一帮人推举石原另立新党,取代小泉上台的风声不断。石原当选知事后也放风说,“如果日本的政治走进死胡同,不排除(出马的)可能性”,这为日本今后的政局新添了变数。但是,石原能否再次当选国会议员,首先取决于小泉在秋天之前是否会解散国会进行大选。除了万不得已,小泉将不会解散国会。因此日本的政治家说,“除非石原极其走运,否则他上台组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本报东京4月14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