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3版

第13版(经济周刊)
专栏:

  电力装机居全国前列的河南,出现了多年不见的“拉闸限电”现象——
  河南电力为啥告急
  “拉闸限电”也意味着新一轮经济增长期即将到来
  本报记者 王明浩
  从去年年底开始,河南省洛阳铜加工厂就感到“胸闷”,块垒难消。这种不快的心情源于企业在用电上时不时被“亮红灯”。作为国内最大的铜冶炼加工企业,洛铜对电的需求“胃口”很大,外加又添了不少高精尖设备,原先限定的1.6万瓦保安负荷已不能满足企业用电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拉闸限电”成了家常便饭。于是,设备开不起来,客户更不答应,眼看着不少“煮熟的鸭子”就这样飞了,洛铜老总宋厚启心里很不是滋味。市电业局得知后,将其保安负荷增至2
  万瓦。到今年的3月中旬,洛铜用电“危机”才算告一段落。
  这只是河南电力紧张的一个缩影。春天来了,但从去年入冬就出现的电力吃紧并未缓解,电力装机居全国前列的河南,出现了多年不见的“拉闸限电”现象。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卢健告诉记者,从2002年开始,全省持续4年的低水平电力供需平衡格局被打破,今年缺电已成定局。
  河南为啥被电卡住脖子?卢健认为,首先,城乡电网改造刺激市民、农民用电增加及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电力负荷增加的重要原因;其次,水电厂缺水、发电能力下降,火电厂遇到煤炭供应紧张、煤质差,也是导致拉闸限电的重要因素。2003年,全省电力供应各月都有缺额。若小浪底水电厂来水不理想或火电机组严重缺煤、煤价偏高,河南今年的用电形势将更加严峻。
  解决缺电出路何在?从眼前看,要做好3项工作:一要加强管理,制定合理的工业避峰用电方案,实施峰谷电价,缓解供需矛盾;二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调度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发电机组的能力;三要积极争取华中电网公司支持,争取河南电力少外送,并多吸纳外省电力。还要争取外购电力,缓解燃眉之急。从长远看,解决河南缺电问题,根本在于加快电力发展,推进电源建设,完善电网建设,做到电源与电网协调发展。
  作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引擎,电力紧张难免引起一些人的担忧。但专家也从中看到了另一面。“拉闸限电”传递了一个新讯号——新一轮经济增长期即将到来。比如,今年前2个月,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和广东用电量高速增长,增速在20%左右;西北地区增速较快,达到14.5%。连续多年低增长的东北地区也呈较快增长态势,增长速度达11.2%。这从一个侧面显示,这些地区的经济正在加速启动。(附图片)
1998—2002年全国用电量(单位:亿千瓦时)
  资料来源: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制图:刘小青


第13版(经济周刊)
专栏:

  电监会副主席史玉波:
  今年不会大范围缺电
 据预测,今年部分地区用电形势在去年紧张基础上,会更加趋紧
  本报记者 冉永平
  今年某些地区在去年供电紧张的基础上,供电形势将更加趋于紧张。但从总体看,不会出现像1996年以前那样全国大范围缺电的局面。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史玉波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谈到当前电力供需形势时这样认为。
  2002年我国电力需求增长很快,一些地区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史玉波认为,这些地区之所以出现电力紧张,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经济发展快,电力需求加大。特别是高耗电工业用电幅度增大,加剧了部分地区电力供需紧张局面。二是电力结构问题。部分地区输配电网不配套,出现“卡脖子”,有电送不出、用不上;部分地区电源结构不合理,水电装机比重较大,在少水缺煤的情况下,造成供应紧张。三是气候对负荷产生影响。如去年出现的夏天气温偏高、冬天气温偏低都导致用电负荷增大。
  今年1—3月份,电力增长16%,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据预测,今年部分地区用电形势在去年紧张基础上,会更加趋紧。史玉波分析认为,这主要基于四个原因:一是国民经济今年会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这会继续导致电力需求增长。二是由于电力建设周期较长,部分缺电地区今年投产机组容量较少,紧张不会很快缓解。三是部分缺电地区电源、电网结构问题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善,仍会出现诸如“卡脖子”现象。四是由于电力需求侧管理尚未跟上,部分地区用电峰谷差会继续扩大,而电网调峰能力仍显不足。
  为了应对部分地区电力供应会更趋紧张的局面,史玉波说,有关单位也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一是加强管理,保持现有发电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非计划停运。去年,全国火电平均利用小时在5000个左右,新增发电机组近1500万千瓦。通过加强管理和合理安排电力生产,电力供应仍有一定潜力可挖。二是加大区域和省际间电量交换协调力度,着力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引导用户合理用电,加强需求侧管理,用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引导用户避峰用电,转移高峰负荷。四是要按“十五”电源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思路,继续加快电力发展和结构调整。坚持发展中调整结构,结构调整中加快发展。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年不会出现全国大范围缺电的局面。”史玉波肯定地说。
  链接
  去年十省市电力紧张
  来自国家电监会的资料表明,2002年我国电力需求增长很快,一些地区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去年全社会用电量总计162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净增1500亿千瓦时。从地区看,增长最快的地区有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山西、福建、上海等10省市,占全部增加量的74%。上述电力需求增长快的地区也基本上是去年出现电力紧张的地区。(萧然)


第13版(经济周刊)
专栏:

  关注电力紧张
  去年以来,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电力供求状况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有重要影响。当前电力供求情况究竟如何?部分地区为什么会电力紧张?如何让电力供应适应经济的快速增长?就这些读者关心的问题,日前本报记者分头出击,对部分电力紧张地区、电监会和电力专家进行了深入采访。——编者


第13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热点

  电力专家刘树杰、韩文科、高世宪:
  电力还须大发展
  既要防止“小剩即安”,又要优化结构、合理布局
本报记者 田俊荣
  “大体相似,略有不同”——将电力专家和政府部门关于电力紧张的看法作了比较后,记者有这样的感受。
  对于电力形势的判断,专家的看法和政府部门是一致的。
  至于电力紧张的原因,专家们认同“经济发展快,电力需求加大”等需求方面的因素,此外,还提出电力供给方面的因素也应注意。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的韩文科、高世宪坦言,在1997年,我国的能源界形成了这样一个基本判断: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已基本缓解。于是,从那时起,在电源建设上,讲优化结构的多了,讲发展的少了。电源在建规模与投产容量这一比例大致能反映电力发展的受重视程度,该比例1997年为5.14,1998年、1999年、2000年则分别为4.86、4.32、3.86,呈逐年下降之势。
  事实上,当时的考虑也是迫于形势:前几年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电力过剩。
  由于电力投资建设周期比较长,电厂从前期准备到投产一般需六七年左右的时间,因此1997年开始的“讲发展少”,正好导致今天的投产容量相对不足,再加上局部地区的特殊情况,使电力紧张的态势萌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经济研究所的刘树杰则直言,几年来一直在讨论电力体制改革,但改革方案迟迟定不下来,使电力投资者对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强,投资行为趋于谨慎。这也是部分地区出现电力供给不足的因素之一。
  在谈及如何缓解电力紧张局面时,除了“引导用户合理用电,加强需求侧管理”等需求方面的对策外,专家们还各抒己见,提出了自己在保障电力供给方面的建议。
  韩文科、高世宪说,我国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国,又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因此任何时候都应当重视电力发展,不能看到电力有些过剩就产生“小剩即安”的想法。当然,发展电力也应当服从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的总体方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刘树杰则认为,电力体制改革在具体方案的设计上应切实体现有利于鼓励电力投资这一基本原则。电力投资回收期长、沉淀成本高,改革的方案设计要给电力投资者一个良好的预期,给他们一个“投资电力能够得到正常回报”的信号。
  专家们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电力市场的前瞻性研究,科学地进行宏观调控,让电力供应持续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13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依然被一些国家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反倾销中受到不公平待遇。对此,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李晓西认为——
  中国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
本报记者 刘韬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来测定,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程度约为69%
  记者:我国在2000年底就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今,为什么要再次认定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
  李晓西: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为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使我国在应诉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中大量败诉。这种状况并没有因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而改变。如今,中国依然被一些国家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反倾销中受到不公平待遇。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在1995年至2002年6月间全球发起的1979起反倾销调查中,我国为278起,占14%。反倾销应诉案件总体平均胜诉率仅为35.5%,败诉率为64.5%。
  因此,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对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做出认定已成为当务之急。
  记者:那么,国际上对于市场经济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李晓西:市场经济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经济制度,有其内在的规定性。尽管国际上对于市场经济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市场经济标准仍然是相对存在的。
  根据现代经济理论对市场经济的概括,结合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同时借鉴美国、欧盟、加拿大反倾销对市场经济标准的法律规定,我们可以得出五条带有共性的标准,来诠释一下什么是市场经济。
  第一,政府行为规范化。资源由政府配置还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使用和定价是市场决定还是政府决定?政府是否尊重和保护经济主体在经营方面的自主权利,是否对企业有不公平的对待?这些问题用一句话讲,是政府作用及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问题。
  第二,经济主体自由化。即企业在产销活动中,行为是市场化的还是行政化的?这一条要害是讲企业权利和行为。
  第三,生产要素市场化。即企业生产要素如原材料、劳动力工资等的价格是否由市场决定。
  第四,贸易环境公平化。即市场交易活动是自由的还是被压制的,市场基础设施、市场立法和司法是否健全等。
  第五,金融参数合理化。利率和汇率是否由市场形成?企业是否有向国外转移利润或资本的自由?企业换汇及存汇方式是否有自主权等等。
  记者:对照五大标准,中国的市场化程度如何?
  李晓西:从政府作用上看,中国的政府职能已从服务于计划经济转向服务于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政府已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成为宏观管理者。
  从企业权利与行为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非国有经济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还有大批外商投资企业,市场化改革为他们开拓中国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从投入要素看,近年来,生产资料市场逐步建立,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稳步发展,技术市场、信息市场逐步形成。商品、生产要素和服务品的价格绝大多数由市场形成。
  从贸易环境上看,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已基本建立,依照这些法律在贸易中进行自由交易的机制正在形成。同时,中介组织的发展明显加快,市场的管理与监督也在不断改善与加强。
  在5个标准中,金融参数是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的一项。即使如此,我国也正在推进这方面的改革,我国的利率正在市场化,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正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我们按照这五大标准作了一个测定,结论是:目前中国市场经济程度约为69%。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讲,中国目前已经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


第13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售楼处就得这么豪华?
  杜海涛
  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售楼处作为销售楼盘的前哨,地位日渐提升。不少开发商争相斥巨资建设售楼处。
  据新华网报道,长春市一家房地产公司为了能够体现售楼处与楼盘风格的和谐统一,设计图纸改过3次,总造价超过300万元。而北京有媒体报道,新近建成的一家楼盘的售楼处是巨大的穹顶结构,广场上有水面、喷泉,俨然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的翻版;而另一家楼盘的售楼处投资成本更高,达1500万元,创京城售楼处投资之最。
  不少开发商认为,斥巨资建设售楼处,体现了一定的营销理念和市场意识,能够表现楼盘特色,给顾客营造一种良好、别致的购房环境,并给客户形成资金实力雄厚的印象,对树立企业形象、推介市场产品有促进作用。但是,售楼处毕竟不是商品房,只是一处临时性建筑,因此对其投资一定要把握好度。如果单纯把建售楼处作为招徕客户的幌子,并认为售楼处设计越豪华、造价越昂贵,越能吸引客户,就大错特错了。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售楼处建设上存在较浓的攀比之风,此种风气不可长。首先,消费者的眼睛是亮的,售楼处建得大,设计独特,并不见得就认可这家开发商的实力。其次,羊毛出在羊身上,开发商建豪华售楼处的巨额成本会打入住宅价格里去,无疑会增加业主的负担。第三,业主看中的是住宅的质量、环境、物业管理等直接要素,单单一个售楼处,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潜在客户,不大好说。
  豪华售楼处现象的出现不是孤立的。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一种摆阔斗富的不良风气。在这种背景下,房地产开发商把豪华售楼处作为展现“自身实力”的场所,互攀比,竞豪奢,也就不足为奇了。
  售楼处的主要功能是“售楼”,实用是它的基本要求。过分追求奢华,并不可取。纽约地铁全长1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地铁,但地铁站的装饰都很简单,许多都是水泥墙;2000年悉尼奥运会是迄今最成功的奥运会,其新闻中心也只是一些临时建设的“帐篷”而已。这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目前,不少开发商明确表示,已对高档售楼处的功能作了长远规划,有的将作为未来小区物业公司的办公地点,有的将作为商铺进行销售。诚如是,也要注重与整个小区风格的和谐,并且不能侵害业主利益。对于仅仅作为“售楼”功能的售楼处来说,更要注重设计的朴实、合理、实用。开发商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商品房的建设上,创新设计,保证质量。


第13版(经济周刊)
专栏:

  美不胜“收”
  4月8日,北京颐和园春风拂面,碧波荡漾。图①前来观光的外国游客手里的摄像机“忙活”开来。图②外国游客正在游园。 本报记者 雷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