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戍边人

  军医钟捷东和妻子的人生对白
  胡训军 黄启文
  这不仅仅是富人小姐与贫穷书生的恋情故事,更是一位国防军人与他妻子最真挚的人生对白。
  一边是有名的中心大医院,一边是边防连队的小卫生所。面对岗位,他说——
  最需要的地方才是最好的岗位
1994年6月,就读于第一军医大学的钟捷东很快就要毕业了。听到钟捷东要留校的消息,最高兴的是他的女友林梅瑜。她说:“捷东,这回终于可以把我们的事告诉父亲了。”她的父亲在3省有生意来往、拥有3家工厂、资产上千万。过去她担心两家的家庭情况悬殊太大,父亲会不同意他们的交往,一直不敢对父亲说。但开明的父亲听说是位军人、又将留在广州大都市发展,点头同意了。
  可是钟捷东有他自己的考虑:中心医院、驻城市部队卫生单位人员富余9.1%,但有近17%的边防海岛部队基层卫生所缺编。这种状况已使得一些基层单位训练伤、急性病的发病率超标,官兵健康得不到有效保障。
  钟捷东最终决定放弃留校。这下可让女友为难了:“我倒没什么,就怕爸爸不接受。”凭着一股军人的勇气,钟捷东3次求见女友的父亲,3次都被拒之门外。“一个医生到小山沟还会有什么出息?”
  “最需要的地方才是最好的岗位。我一定会赢回他对我的尊重。”钟捷东志向不改,毅然来到边防海岛融入到基层官兵之中。
  为什么新战士扭伤手脚的比较多?他研究上了训练伤的问题。为什么组织海上游泳后,官兵的体癣特别多?他又关注上了常见病、多发病……战士需要什么,他就学习钻研什么,基层为他提供了最广泛的课题。他先后读完了《实用外科手术学》、《皮肤学》、《社会心理学》、《针灸学》等12本书,收集整理了上千万字的资料,成为实际工作中的“全科”医生。
  在解决基层医疗保障难题中,他一次次走向创业的成功。相继开拓出边防海岛部队“‘战场’跟踪保障、心理障碍疏导、营区区域服务”等3种卫生医疗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了医疗保障存在的难题。
  事业的成功让钟捷东更加富有魅力。1995年,女友放弃大都市现代化的生活,带着几件随身衣服,只身来到了海南,与他走到一起。这对恋人纯洁的爱情也得到了军地领导的支持。1995年10月2日,在当地最好的宾馆,军地双方领导亲自为他们这对普通恋人主婚。宾馆免费为这对新人提供了最豪华的套房。新婚之夜,林梅瑜喜泪盈眶:“捷东,都说跟着你到穷山沟来不会有幸福,其实我才是世上最幸福的新娘!”
  一边是汽车洋房的现代生活,一边是野营训练的风餐露宿。面对得失,他说——
  盯住“战场”才是个真正的军医
  黑乎乎、壮实实的他敢与小伙子比赛跑5公里。海上游泳训练,他敢跳到水里,陪战士游完1000米的全程……
  荒郊野外,仅凭几锅草药汤,他能防治大面积的感冒和痢疾,从而避免和减少非战斗减员;关键时刻,用几样基本救护器材,就能帮助战士接上被履带钢板砸断的肌腱,防止战士致残……
  这一切都让林梅瑜十分欣赏。她在广东湛江医院当过护士,见惯了空调房里的“白大褂”,却第一次从丈夫身上看到了一名奔忙在“战场”的军医形象。她毫不掩饰地说:“我丈夫是标准的军人,我就是喜欢他那虎虎的样子。”
  从军校到基层,从普通临床医生到“战场”军医,钟捷东像刚到部队的新兵,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刚到部队就被“战场”来了个“下马威”。野外驻训,官兵遭遇流感,携带的药品很快就用完了,可流感还没有得到控制,非战斗减员超过20%。“走麦城”的经历就像一剂清醒剂,让他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给当时还在广东的女友打电话:“原以为自己大学毕业,到基层当军医是容易加简单。现在才知道,只有身在‘战场’才能诞生真正的军医。”
  医术向战场贴近,思考更向战场延伸。灯下凝思的样子让林梅瑜着迷。林梅瑜轻轻皱起了眉头:“你是个医生,搞医术的,弄这个‘模式’行吗?”“你不想让我当军医啦?当军医不就得盯住战场想保障吗?”2000年,一份有关建立区域保障模式的建议让团党委拍案叫好:“这个钟捷东,可想了件大事。”
  整合3个营的医疗保障力量,按“平时按区域集中保障,战时按任务分头保障”的模式,广州军区第一个拥有治疗室、手术室、理疗室的营一级中心卫生所建立起来了。官兵们在这里得到了包括理疗、针灸、按摩、小手术等10多个项目的一流服务,保障层次跨越式提升。卫生所成了这个边海防部队官兵心目中最亮的风景。借助这种模式,部队8年多来未发生一起严重训练伤,昼夜发病率低于1‰。
  走进钟捷东的人生,让林梅瑜打动的是爱情,但军人特有的气质和傲骨却是爱情的“催化剂”。她说:“一个军人只有进入训练场、融入官兵中间,才有一股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她主动承担了所有家务,让丈夫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士兵,关注战场。
  时逾8年的努力,钟捷东获得二等功、三等功等3枚军功章和优秀党员、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全军“学雷锋标兵”等荣誉。这也让看重事业的岳父最终看中了他,并寄来12万元,给他们在海口买了一套住房,支持他留在边防海岛干事业。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戍边人

  沙漠腹地的婚礼
  赵明星 丑石
  武警新疆总队八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毕胜终于结婚了。
  3月18日,婚礼在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中队举行,支队领导亲自主婚。屋里张灯结彩,红烛高照,十分热闹。
  淘气的官兵把话筒递给队长,要让他讲讲恋爱经过。队长紧握话筒看着窗外许久:我是个孤儿,今年已经32岁了,支队领导前后共给我介绍了17个对象,但每次对方一看到这样恶劣的环境,再加上我这“可憎”面目(队长还是排长时,在一次追捕任务中被歹徒用菜刀砍中脸部,留下了一条长长的刀疤),没有一个愿意跟我处对象的,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爱神还是光顾了我……说到这里,队长的声音颤抖起来。
  聪明漂亮的新娘赵改云急忙抢过话筒: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过马路的时候,当时一辆汽车眼看要撞上一位老太太,是他推开了老人,他自己却被汽车刮倒,他不顾疼痛又将老太太扶起,掏出钱塞到我手里,说,同志,我急着赶火车,麻烦你帮我把老太太送到医院。他忘了连警官证也夹在钱里面,等我发现时,他已经不见了踪影。我按警官证上的地址找到了他所在的部队,当看到了这里的一切,听了他的故事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这不就是我找了好久,可以让我终身依靠的人吗?……官兵们欢呼起来,使劲地鼓掌。
  淘气的官兵们又抢过话筒,考问起队长来:“结婚后要不要吵嘴?”“不要。”“还要不要我们?”“不要。”说顺了口的队长脱口而出,当发现自己说错了时已经来不及了。官兵们一边架起他向门外跑去,一边大声地说:“娶了老婆忘了战友,扔到沙漠里喂狼去。”队长挣扎着转过头来痴痴地望着笑弯了腰的新娘,大声地喊着:“快放我下来,我两个都要……”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

  世界屋脊仪仗兵
  赵艳志摄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点击高科技

  闯进“零磁空间”
  徐锋 张文新
  磁场,像一只无形的巨手,既能托举风驰电掣的磁悬浮列车造福人类,也能无情地将人类制造的舰船拖进“死亡陷阱”。我们日前踏访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某研究所舰船设备磁性实验室时,却一头闯进了“零磁空间”。
  据实验室负责人、高级工程师葛铁荣介绍,钢筋铁骨的舰船在地球磁场的长期磁化和机器运转、海浪拍打等内外力作用下,其磁性会不断积累,逐渐变成一个“大磁铁”。这对纵横四海疆场的军舰来说,可谓是致命威胁。一旦舰船磁场引爆水雷,轻则伤筋动骨、损兵折将,重则折戟沉沙、葬身海底。海湾战争时期,美海军一艘“宙斯盾”导弹巡洋舰就被伊拉克人布设的一枚磁感应水雷炸得遍体鳞伤,瞬间丧失战斗力。
  为提高舰船的生存和防护能力,保障航行安全,海军舰船要定期进行消磁处理。
  高精度磁性实验需要在净磁环境下进行,因此对实验室的方位朝向、形状结构、大小尺寸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连建房用的钢筋混凝土都要经过特殊处理。在此基础上,还要人工营造一个地球仿真磁场来抵消地球本身的磁场。要不是借助高科技仪器,我们怎么也想象不到,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地球磁场竟在此却步,而自己此刻就置身于电磁世界的净土——“零磁空间”。
  据悉,该实验室的地球磁场仿真系统还能模拟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的磁场环境。
  消磁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以磁制磁”的过程,就是利用强电流产生的强磁场,将机件内部的磁结构彻底打乱,达到消除磁性的目的。经过这样消磁处理的设备,磁性可维持数十年基本不变。
  小小实验室,连着海战场。几年来,经他们消磁处理的舰用设备装上战舰之后,有效提升了海军舰船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反水雷作战能力和磁防护能力。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说句心里话

  “今晚的月亮真圆”
程春玉
  “今晚的月亮真圆”,想起潘长江这句幽默的台词,就让我想起当初相见时他傻傻的样子。严整的军容透出刚毅的气质,和蔼的微笑挂在他腼腆的脸上。红娘带着我仰慕已久的兵哥哥就这样出现在接站的人群中。从我见到他的那一刻起,我便知道这个山东大汉就是在我心里挥也挥不掉的那一个影子。在他们偏僻的驻地,当我们第一次肩并肩地出去散步,走在战鹰常起常落的跑道上时,他看着皎洁的月光,傻傻地说:“今晚的月亮真圆。”我笑了。他以为我在笑他不善言表,其实我知道他并非只在缓和尴尬的气氛,我也和他有着同样的感受,就像小品中的潘长江和黄晓娟一样,虽然我们只有几天的相聚,但以前那几百个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日子,为我们感情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憨直的言语透露出朴实真诚的品质;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显露出知难而进的性格;他对工作的严肃认真表露出一丝不苟的态度;他当兵七年六次立功,表现出了他刻苦的精神;他默默关心和资助素不相识的孩子考大学,体现出了他善良的心地……错过他,我会遗憾终生。因此,从未出过远门的我,不顾旅游高峰期的拥挤和艰辛,长途跋涉几千里,来到他身边,就想和他说一句“今晚的月亮真圆”。
  “今晚的月亮真圆”,就好像我们圆圆的约定,圆圆的梦。在建军75周年的日子里,我们终于走到了一起。我们在部队招待所的小屋里,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婚后的日子他总是满怀愧疚地对我说,没有照顾好我,让我受了委屈。的确,我们的小家非常简陋,除了他的被子、褥子和我们的生活用品外,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太少了。他工作太忙,也不能经常陪我。结婚没有假期不说,就连结婚期间也要工作、值班,甚至举行婚礼的当天晚上还要参加航空理论考试。但我从来没有埋怨过什么,我知道,作为一名飞行员的妻子,嫁给了他,也就同时嫁给了他的事业。
  相逢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眨眼间,我开学的时间就要到了。他也要到军事科学院报到,去攻读军事战略学硕士学位。离别的站台沉默而更显依恋,带着彼此的鼓励和祝福,带着我们圆圆的梦,奔向各自的征程,奔向我们的明天……
  唉,嫁个当兵的,辛苦,也幸福!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演兵场

  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
  不进礼堂 直奔基层演兵场
不住机关 架起军营连心桥
  本报讯 日前,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开出“宣传十六大,歌舞到军营”文艺直通车,为四川省某预备役师高炮团、某陆航团、空军某运输团、军区联勤部某车材仓库近千名官兵进行慰问演出,受到官兵的热烈欢迎。
  这是该团认真贯彻落实军队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为兵服务的方向,要站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前列,要把宣传十六大作为文艺单位的首要任务的一个具体行动。
  该团近年来坚持上高原、到边防、下基层,在年年完成百场左右演出任务的基础上,本着“快速出动、走近士兵、奉献精品、方便部队”的原则,以文艺直通车作平台,把舞台延伸到演兵场和官兵工作、生活的现场,为官兵送去喜闻乐见的节目。
  前两天,该团直通车开到某部训练场后,两分钟响起《“三个代表”一面旗》的雄壮歌声,10分钟内搭建好以《宣传十六大歌舞到军营》为背景的野战演出舞台。
  该团文艺直通车在成都军区某通信训练大队和通信团的训练现场演出后,官兵们欣然赠言:“文艺直通车,军营连心桥。”(唐其才 王毅)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演兵场

  新疆军区某机械化师
  着眼未来 “生命禁区”练生存
紧跟时代 “死亡之海”谋战法
  本报讯 雄师出动,个个顷刻淹没在滚滚黄尘之中,不见踪影;高山冰海,车辆趴窝,抢修分队马上出击,战车驰骋疆场……沙漠戈壁谋战法,高原缺氧练生存,应急作战能力全面提高。它标志着新疆军区某机械化师研究探索的“两栖”作战适应性训法战法切实可行。
  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喀喇昆仑山,一个风沙滚滚,黄尘漫漫,气温高达40至50摄氏度,水源奇缺,号称“死亡之海”;一个风雪弥漫,遍地坚冰,气温低至零下30至40摄氏度,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的一半,被誉为“生命禁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为该师设造了两个艰险的演兵场。为了适应未来高技术“打赢”需求,近几年来,他们叫响了“首战用我,全程用我,用我必胜”的口号,结合部队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兵员结构、装备现状,及时调整训练内容,改革组训方法,全面提高部队“走、打、吃、住、藏、联、供、管”能力。对未来作战的18个课题进行理论攻关,拿出了20多项具体措施,为全面展开适应性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文芳)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

  部分在京老红军参加首都绿化
  本报讯 日前,数十位老红军和曾担任过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老同志,兴致勃勃地来到位于北京朝阳区的红军公园红军林,参加一年一度的老同志首都绿化活动。北京红军公园是以纪念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光辉战斗历程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公园,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起,以老红军为主的老革命、老同志们开始到这里参加首都绿化活动,并将这一活动作为一项传统延续下来。
  (丑新民)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

  “军帆杯”全国青年国防知识大赛落幕
  本报讯 历时四个月,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北京军帆广告有限公司独家赞助的“军帆杯”全国青年国防知识大赛,于近日落下帷幕。这次大赛特点明显:一是参赛地区广泛,竞赛答卷来自全国范围内的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二是参赛人员来自各行各业。三是参赛对象层次多样。参加竞赛的人员中有工人、农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预备役部队,还有地方干部、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员和在校大中学生等。(郑燃)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

  武警总医院成立肿瘤治疗中心
  本报讯 随着日前国内首台完全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级伽马刀肿瘤放疗设备落户武警总医院,我国首家“强强联手”的大型现代化肿瘤治疗中心,日前在该医院成立,从而使“精确放射治疗”这一医学界几代人不懈追求的目标得以实现。该院还聘请了国内数十名肿瘤界的“顶尖高手”组成了专家技术顾问团,从而形成了我国目前肿瘤诊断及综合治疗实力最强大、人才最密集、设备最先进的专业群体。(陈天平
刘晓梅)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

  武警南充某部帮助驻地困难群体
  本报讯 近日,四川南充武警某部开展向一百名孤寡老人、一百名伤残军人、一百名军烈属献爱心的“三个一百”活动。部队领导针对每年夏季驻地都会不同程度发生干旱这一实际情况,积极出动人员、车辆送水达千余吨,并采取分片包干的方法,定期为他们义务巡诊和防病治病,曾先后派出十三个巡回医疗组,治愈一百余名孤寡老人、伤残军人和军烈属的疑难杂症,得到了驻地群众的高度评价。(袁华)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

  大连陆院实行集约化厨房创新
  本报讯 大连陆军学院从昔日的“分立灶伙房”到今日的校园饮食服务中心,经历了一场“厨房革命”。他们将原有学员队、机关等诸多小而散的分立灶,实施了集中规范。一年来实践表明这种规模型集约化的饮食改革与军事院校现代化建设相适应,探索出了新时期院校后勤保障与饮食文化并行的新路子,被沈阳军区评为饮食保障社会化改革先进单位。(张宇)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

  武警安徽三支队深入基层办实事
  本报讯 武警安徽总队三支队党委始终把战士“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他们先后筹资一百多万元,为基层新建营房一千五百三十平方米,配置厨具五百一十六件(套)。
  支队还为每个中队安装了IC电话。在卫生队设立了就医热线,为每个中队配备、配齐了卫生员和药品,建立了军医轮流巡诊制度。
  (边炯 世宏 新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