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参院批准美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新华社华盛顿3月6日电(记者严锋、谭卫兵)美国参议院6日进行表决,全票批准了美国和俄罗斯首脑去年5月在莫斯科签署的《美俄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
  美参院多数党领袖、共和党参议员弗里斯特在表决前表示,这一条约在增进世界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美参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共和党参议员卢格认为,参院批准该条约有助于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赢得俄罗斯的支持。
美国总统布什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去年签署的这一条约规定,美俄双方将在2012年年底以前把各自的核弹头数量削减到1700至2200枚,削减幅度高达2/3。


第3版(国际)
专栏:

伊拉克问题
  安理会听取对伊武器核查汇报 俄有条件同意讨论英国新建议
  本报联合国3月7日电 记者丁刚报道:联合国安理会今天听取了联合国监测、核查和视察委员会主席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对伊拉克武器核查近期情况的汇报。安理会15个成员国有12个国家派出了正副外长参加。
布利克斯说,伊拉克已销毁了34枚“萨默德—2”型导弹,这是伊方在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过程中采取的实质性措施。目前销毁武器方面的进展要比季度报告中所列举的“多一些”。他还说,伊拉克近期为核查提供的合作是积极的,这是核查人员所一直不断要求的。他还谈到,伊拉克用移动设施藏匿违禁武器的说法查无实据。布利克斯说,武器核查人员在检查一些地点的时候,遇到的问题比过去要少。他认为,这可能是外界的压力所致。他说,伊方最近还提供了新的有关生化武器的文件,但许多文件重述了伊拉克以前的声明。他希望伊能更迅速地提供有关文件和证据。
布利克斯同时强调,对伊方所做的一切还有待冷静地进行评估。他说:“即便伊方在外界压力下提供了主动合作,完成对可疑地点的检查、对文件档案的分析、继续进行问讯调查并得出结论,也还需要一定时间。当然,(所需的)时间不会是几年,也不会是几周,而是几个月。”
巴拉迪在汇报时说,事实表明,根据美方情报检查的伊拉克的铝管并非用于制作提炼铀的设备材料,与制造核武器无关。
伊拉克的代表应安理会的邀请也出席了今天的会议。汇报结束后,一些国家的代表发表讲话,表达了各自的态度。安理会今天下午将举行闭门会议,就下一步安理会的行动进行磋商。从记者了解到的各方安排看,会议之外,各国外长和代表还将有一些多边和双边的磋商活动。
本报莫斯科3月7日电 记者吕岩松报道:俄罗斯副外长马梅多夫今天在此间表示,俄“有条件地同意”在联合国安理会讨论英国提出的有关伊拉克问题新决议草案。
马梅多夫指出,只有在英国的方案旨在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危机的前提下,俄罗斯才会同意在安理会讨论。如果新方案有助于对伊拉克动武,俄认为这将是一个“悲剧性错误”并将投票反对。据报道,在安理会大多数成员国反对通过授权对伊动武决议的情况下,英国准备了一个“更具妥协性”的新草案。
本报东京3月7日电 记者孙东民报道:日本政府6日决定,在联合国安理会不能通过授权对伊动武的新决议、而美国对伊拉克进行攻击时,日本将支持美国的行动。


第3版(国际)
专栏:

  唐家璇在纽约对记者表示
目前没有必要搞新决议
本报联合国3月6日电 记者丁刚报道:中国外长唐家璇今晚在对中国常驻纽约新闻机构的记者发表简短谈话时说,我们认为目前安理会没有必要搞新决议,特别是内含授权动武的决议。
唐家璇外长将出席7日上午召开的联合国安理会伊拉克问题会议。唐家璇说,“伊拉克问题正处在战与和的紧要关头。我是在出席中国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期间,带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和平愿望专程赶来纽约的”。
唐家璇指出,伊拉克问题何去何从,各方存在分歧。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主张政治解决,反对战争的呼声强烈。3月5日,法、俄、德三国发表了联合声明,中方对此表示赞同和支持。“万物人至上”,“万事和为贵”。中方始终认为,应采取一切措施尽量避免战争,为实现政治解决继续做出最大努力。
唐家璇强调,下一步做好三方面工作至关重要:一是继续核查,弄清问题,全面落实1441号决议;二是敦促伊拉克更主动、积极地提供实质性合作;三是发挥联合国的重要作用,维护安理会的团结和权威。


第3版(国际)
专栏:第一现场

  布什再为“倒萨”造势
本报驻美国记者 任毓骏
美国总统布什6日晚8时在白宫举行记者招待会,就反恐、“倒萨”和朝鲜核问题发表讲话并回答记者提问。布什说,无论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获得多少国家的支持,美国将会要求就解除伊拉克武装的新决议草案进行投票。布什发表讲话选的是电视黄金时段,美国五大电视网进行现场直播。地点是白宫东厅,这是布什执政以来第二次、“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第一次亲自出马在这里举行记者招待会。
在10分钟的开场白和随后40分钟的问答中,布什指责伊拉克政府在解除武装问题上玩弄手段;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有系统地、蓄意地藐视全世界;重申了不惜使用武力迫使伊拉克解除武装的强硬立场。
布什指责萨达姆继续隐藏、甚至还在制造更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说,“萨达姆没有解除武装”,萨达姆“为恐怖分子提供资助、训练和避难所”,但布什没有提出新的证据来支持他的论点。
关于伊拉克的武器核查问题,布什说,联合国武器核查不需要更多时间,不需要更多人员,所需要的是伊拉克政权的全面合作。
有记者问布什是否即将决定对伊动武,布什说,他“心中没有攻打伊拉克的时间表”,全世界如今正在进行“最后几天的外交行动”。言下之意是,美国政府还没有最终决定何时对伊动武,但已为时不远。他还说,如果萨达姆以流亡来避免战争,伊拉克接着解除武装,将会是“很好的”。
同一天,就在联合国安理会即将开会讨论伊拉克问题之际,布什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过热线电话磋商伊问题。美国务卿鲍威尔和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也通了电话,两人商定7日在联合国会面,就这次安理会讨论伊问题交换看法。
此间舆论注意到,布什前一天在白宫会见了海湾地区美军总指挥、中央司令部司令弗兰克斯上将和总统国家安全顾问班子的高级官员。弗兰克斯向布什汇报了针对伊拉克的作战计划。美国媒体称“布什召开了战争内阁会议”。而弗兰克斯随后在国防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称,美军已经为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做好了准备,只等“总统下达命令”。美国和英国已在海湾陈兵30万。舆论普遍推测,如果美国不能在最近两天内在安理会取得外交突破,劝说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等国家支持美国、英国和西班牙提出的对伊动武议案,美国将可能在一周之内对伊宣战。(本报华盛顿3月6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解析

土耳其军方与议会立场相左
本报驻叙利亚记者 吴文斌
  土耳其议会本月1日否决了允许美国在土部署军队的议案,但土军方权威人士5日却向外界发出土耳其将允许美军在其领土上部署的信号。
据报道,土耳其军队总参谋长希勒米·厄兹柯克将军5日在电视上发表声明,宣布土耳其军队支持政府关于允许美军部署在其境内的政策。他表示,在可能爆发的伊拉克战争中,土耳其参加与否都将蒙受重大损失,但如果同已向土承诺提供300亿美元援助的美国结盟,那么,土的损失将会降到更小。如土不参战,它仍将蒙受同样的损失,战后却还得不到赔偿。为此,他的结论是:在伊拉克北部开辟第二条战线,将缩短战争的时间和减少损失。
土耳其议会否决了政府的议案,土美两国政府均感到震惊。土政府官员称,他们尊重这一“民主表决”的结果。土耳其执政的“正义与发展党”主席在日前召开的执政党会议上指出,议会对政府议案的否决向有关方面传达了如下信息:一是提醒北约,土耳其“不是远在大西洋彼岸的挪威”,它是北约唯一的穆斯林国家,也是北约唯一与伊拉克接壤的国家;二是告诫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不要错误地估计形势,不要在库尔德这个“敏感”问题上试探土耳其的耐心;三是奉劝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不要曲解土耳其议会表决结果的内涵;四是忠告美国必须理解土耳其对这个问题的敏感性。
土议会的表决不仅出乎美国的预料,而且也打乱了美国原定的攻伊作战方案。据军事专家分析,在伊拉克北部开辟“北方战线”对美军来说至关重要,若有土耳其军事基地做跳板,美军可在一个月内结束战斗,如果失去土耳其的支持,战争将延长一个月,而且伤亡人数必将大增。因此,华盛顿威胁说,如果安卡拉不允许美军在其领土上开辟对伊作战的第二战线,美将另辟蹊径,启动第二套作战方案。但这样,安卡拉就甭想得到美国的援助,在战后的地区政治格局和利益分配上土耳其有可能被排除出局。
此情此景令土耳其政府“两头为难”。美国及国际社会认为它是在“讨价还价”,想多收“买路钱”;而伊拉克则指责土是“占领者”,是“美国的附庸”。
土军参谋长的上述表白,道出了土政府和军队的艰难选择:既然进退都要遭受损失,倒不如干脆支持美国,不仅可以得到补偿,且战后还能再分到一杯羹。反之,将可能是“一无所有”。
此间观察家注意到,土耳其议会否决议案造成土耳其货币里拉汇价和股票暴跌,此后土政府正策划再次向议会提交议案,而在此关键时刻,希勒米·厄兹柯克将军发表了上述讲话,考虑到土耳其军队的地位和声誉,其意义与影响也就非同一般,它无疑澄清了人们对军方在上周召开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未表态坚决支持美军部署,而引起的种种猜测和怀疑。对面临党内严重分歧的“正义与发展党”主席也是一个巨大支持。
5日,土议会内已有人士表示,在希勒米将军宣布支持美军部署之后,一些议员有可能在下次表决时改变初衷,使政府议案获得通过,从而结束目前土政府面临的尴尬局面,缓解美土关系的僵局,进而有助于美对伊开战的进程。(本报大马士革3月6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视点

  国际法与伊拉克问题
江国青
关于当前伊拉克问题,世界上广大爱好和平的国家与人民都坚决反对美英两国擅自使用武力,强烈要求有关各方遵循国际法,特别是在《联合国宪章》的框架内寻求政治解决。
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世界上一个最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作为其组织章程的《联合国宪章》也是当代国际法中一个最重要的法律文件。它所确立的宗旨与原则及有关规定,是全世界公认的指导一切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联合国宪章》把“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作为联合国的首要目标,并就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与禁止非法使用武力两项基本原则作了非常明确和具体的规定,从而勾画出了战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蓝图。
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面,《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3项规定,“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避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与正义”。此外,《联合国宪章》又在其他有关条款中分别规定了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与法律解决的各种方法,以及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及各会员国可以或应该采取的措施和步骤。
在禁止非法使用武力方面,《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四项规定:所有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的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这一原则,可以说是宪章原则的最核心部分。联合国组织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会员国遵守这一原则,取决于各有关机构为此而有效履行自己的职责。有人认为,在《联合国宪章》中,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与禁止非法使用武力有如一对“孪生兄弟”。毫无疑问,《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四项所规定的禁止非法使用武力原则同时也是对该条第三项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反过来,《联合国宪章》要求任何当事国以和平方法来解决国际争端,这也从另一方面摈弃了任意使用武力的权力。
按照《联合国宪章》规定,各国除了在遭受他国武力攻击时,在安理会采取必要办法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之前,可依法进行自卫以外,均不得以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作为解决其争端的最后手段。如果国际争端在当事国间得不到和平解决,而且已经发展到威胁和平、破坏和平甚至出现侵略时,安理会为了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可依照《联合国宪章》第7章作出建议或决定应该采取的强制行动。这是一种以联合国安理会为核心的集体安全保障机制,并以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协商一致的原则(“五常一致原则”)作为该体制赖以存在和有效动作的基石。
显然,在目前的伊拉克问题上,美英等国要绕开联合国对伊动武,是并不存在任何所谓自卫的合法根据的。因此,有关问题只有在联合国的框架内寻求合法解决。应该指出的是,在有关伊拉克问题上,联合国安理会于2002年11月8日一致通过的1441号决议是符合联合国集体安全原则精神的。该决议决定由监核会恢复对伊武器核查,并确定监核会的职责主要是审核伊拉克提交的武器研制材料,监督其销毁化学、生物武器和射程在150公里以上的导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是在海湾战争后联合国施加给伊拉克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惩罚和制裁性质的义务,是伊拉克非法入侵科威特以后所导致的国家责任。伊拉克也完全应该与核查小组充分合作并严格遵守和履行该决议的内容。但1441号决议并不赋予任何国家单方面擅自对伊动武的权利。换言之,即使核查小组的报告认为伊拉克确有“严重违反”安理会决议的情况,至于如何对伊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仍然需要联合国安理会作出决定。
诚然,安理会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决定使用武力的,但联合国的最基本目标却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为了达到这一基本目标,《联合国宪章》在非常严格的条件下规定了两种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的例外情况,是为了使允许使用的武力降至最低之必要限度。这一点无论是从《联合国宪章》制定的历史背景,还是从其序言、宗旨和原则等有关具体条款的规定来看都是非常清晰和明确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肆意曲解《联合国宪章》的有关规定,为其在国际关系中非法使用武力寻找所谓合法根据。特别是冷战以后,随着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英等西方国家感到出现了用强力追求其国家利益,推行其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可能和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或者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或者指称《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已经过时,而在国际关系中频频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它们的这种做法与其传统的殖民主义的侵略政策和强权政治的利益要求是一致的,但这与《联合国宪章》和一般国际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却是背道而驰的。


第3版(国际)
专栏:

  安理会反恐委员会举行特别会议
本报联合国3月6日电 记者丁刚报道:联合国安理会反恐委员会今天在这里召开特别会议,讨论联合国与国际及地区组织联合反恐的问题。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致词时说,恐怖主义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全球性的应对。目前面临的最大的恐怖主义威胁是恐怖分子可能会获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因而多边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安南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合作,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落入恐怖分子手中。
安理会反恐委员会主席、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格林斯托克在讲话中说,对付恐怖主义的斗争有两个途径:一是将已知的恐怖分子绳之以法;二是预防可能的恐怖袭击,而第二项工作需要有一套全球合作机制,这就是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东盟、欧盟、北约、国际刑警等6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第3版(国际)
专栏:

  以同意巴代表赴拉马拉与会
阿拉法特拟提名马赞为总理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3月6日电(记者蒋国鹏、刘洪)据此间媒体6日报道,以色列政府和军方已同意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央委员会和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的多数委员赴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出席两机构的会议,但以涉嫌参与恐怖活动为由禁止17名委员与会。
据新华社加沙3月7日电(记者周轶君)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主席艾哈迈德·库赖6日晚对新华社记者说,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准备提名巴解组织执委会总书记阿布·马赞为巴自治政府首任总理。他说,阿拉法特6日晚召集部分巴解中央委员会委员到其拉马拉官邸开会,告诉他们提名阿布·马赞担任总理的意向。库赖说,阿拉法特的提名没有遭到委员们的反对。
阿布·马赞是“奥斯陆”巴以和平协议的巴方设计师,一向被认为是巴勒斯坦政坛上地位仅次于阿拉法特的“二号人物”。尽管阿布·马赞上周多次表示他无意成为总理,但此间分析人士仍然认为,他的政治影响力超过其他候选人,最有希望成为巴自治政府首届总理。


第3版(国际)
专栏:

  刚果(金)各派开始实施和平协议
据新华社金沙萨3月7日电(记者欧玉成)比勒陀利亚消息:刚果(金)政府、反政府武装“刚果民主联盟”和“刚果解放运动”以及社会民间团体等66名代表6日在南非比勒陀利亚签署了一个关于刚果(金)过渡宪法的文件,从而使去年对话各派签署的和平协议开始得以实施。
据报道,由刚果(金)对话会议宪法委员会同南非及联合国秘书长特使尼亚斯合作起草的过渡宪法共有104项条款,它将是保证刚果(金)过渡政权正常运行的根本大法。
据悉,刚各派签字后,尼亚斯将于3月10日飞赴博茨瓦纳会见刚对话调解人马西雷,并把签署的文件交给他,让他准备召开对话会议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


第3版(国际)
专栏:

6日,在土耳其东南部的因吉尔利克空军基地旁,一名土耳其儿童目击一架美国军用飞机飞过。当日,美英各种军用飞机在该基地频繁起降,是该基地自土议会否决允许美国在土部署攻打伊拉克的军队的议案以来最繁忙的一天。 新华社记者 刘宇摄


第3版(国际)
专栏:聚焦海湾

  美国核动力航母一瞥
在云集海湾地区的美国航空母舰中,除了“小鹰”号等常规动力航母外,还有“杜鲁门”号、“林肯”号、“罗斯福”号、“尼米兹”号等核动力航空母舰。
1954年9月30日,美国核动力潜艇“大比目鱼”号正式服役的消息轰动了全球。人们开始设想将核动力应用于航空母舰。
尽管当时航空母舰的各种技术性能比二战期间的航空母舰先进得多,但它仍存在许多致命的缺陷:航母发动机、蒸气弹射器、飞机升降机和阻拦装置等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常规动力往往难以满足需要;常规动力航空母舰的烟囱既占用了空间,又为敌方攻击留下了隐患;大量排烟会腐蚀电子设备和天线;淡水的生产受到限制等。核动力无疑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希望。
1961年,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美国海军9万吨级的“企业”号正式建成服役。它克服了上述缺陷,把航空母舰的发展推向一个新高度。为了验证核动力航母执行全球作战任务的能力,1964年,美国海军组成了以“企业”号为主,由“长滩”号和“班布里奇”号核动力巡洋舰护航的特混舰队,用64天的时间,在没有进行任何燃料补给的情况下,以22节的平均航速进行了环球航行。“企业”号以其巨大的动力资源和续航能力实现了航空母舰发展史上的一次历史性飞跃。由于“企业”号的成功,1964年以后,美国海军决定不再建造常规动力航空母舰,而全部建造核动力航空母舰。
与常规动力航母相比,核动力航母显示出诸多优越性:
一、核动力这一巨大的动力资源使航母具有更强的机动性。核动力航母可以高速驶往世界任何海域。在最高航速上,核动力航母和常规动力航母难分伯仲,但在连续高速航行能力上,核动力航母却独占鳌头。因而在地区性危机和冲突中,核动力航母可以迅速奔赴现场,起到不可替代的威慑和实战的双重效能。
二、核动力使航母节省出大量空间和载重吨位。一方面可以装载更多的航空燃油,以满足舰载机作战的需要;另一方面大大改善了舰员的居住和工作条件。
三、核动力使航母减少了对基地和后勤支援的依赖。核动力航母更换一次燃料可以连续航行50万海里,用不着海外基地的支援。而常规动力航母执行同样的任务,却需要事先在世界各地建立燃料补给网。
继“企业”号之后,美国又建造了“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该型舰舰长317—332.8米,宽40.08米,标准排水量为8.16万吨,吃水11.3米,飞行甲板长332.9米,宽76.8米,其动力为两座核反应堆和4台蒸汽轮机,210兆瓦;航速30节以上,续航能力28万海里/30节。“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造价昂贵。以刚服役的“斯坦尼斯”号航母为例,它仅建造就花费了35亿美元,而其舰载机又要花费50亿美元;同时,前呼后拥的航母编队开支大约为65亿美元。这样,一个“斯坦尼斯”号航母编队仅采购费用就高达150亿美元。这个编队服役后,还要支付大量的维持费。大致估算下来,一个“尼米兹”级航母编队在其30年的服役期内总的维持费用约为180亿美元。这样,对“斯坦尼斯”号而言,从开始建造到退役,共需花费约33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航母的现代化改装和报废等费用。
同其他舰艇相比,“尼米兹”级航母上的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由于有足够的核能用来淡化海水,其官兵甚至可以冲洗“好莱坞沐浴”(美国水兵将水流如注的沐浴称为“好莱坞沐浴”,而把常规动力舰艇上限制水量的沐浴称为“海军沐浴”)。当然,“尼米兹”级航母最显著的特点不是它的生活设施,而是其作战系统。它是目前火力最强大的水面舰艇。“尼米兹”级航母的舰载机联队配置最完整。在舰上配备有2个F—14“雄猫”战斗机中队(共20架)、2个F/A—18“大黄蜂”攻击机中队(共20架)、1个E—2C“鹰眼”预警机中队(4架)、1个EA—6B“徘徊者”战术电子战中队(4架)、1个S—3B“北欧海盗”固定翼反潜机中队(6架)和1个SH—3“海王”或SH—60F反潜直升机中队等,飞机和直升机总数约有80架。必要时,舰上舰载机总数可以超过100架。这种混合编组使航母具有搜索、警戒和打击能力,同时,也可为攻击机和航母战斗群本身提供战斗掩护。航母的武器除了舰载机,还包括3座八联装“海麻雀”近程舰空导弹,用于对付突破巡逻机、护卫舰群的各种对空火力网之后来袭的飞机和反舰导弹;还有3座20毫米火炮,用来打击突破导弹防御的低空飞机和掠海飞行的导弹。有了这些防身利器,航母可望确保自身安全。
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美国共有9艘核动力航空母舰。除“企业”号航母外,其余8艘均是“尼米兹”级航母,它们分别是“尼米兹”号、“艾森豪威尔”号、“卡尔·艾森”号、“罗斯福”号、“林肯”号、“华盛顿”号、“斯坦尼斯”号和“杜鲁门”号。自服役以来,“尼米兹”级航母就一直充当美国在全球称霸的工具。目前在海湾地区,人们又再见它们的身影。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韩庆贵、谢蒲、李智舜供稿)


第3版(国际)
专栏:

  斐济驻华使馆网站开通
本报北京3月7日讯 斐济群岛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馆网站今天正式开通。该网站内容丰富,包括斐济概况、新闻、旅游、投资、申请签证和斐中关系等栏目。同时,它还链接人民网等几家中国网站。
斐济群岛共和国驻华大使鲁凯·拉图沃凯主持了网站开通仪式。他表示,希望该网站能使中国人民获取信息,了解斐济,拉近斐济同中国的距离,进一步促进双边关系的全面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