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3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我国援助伊拉克难民物资启运
  中国红十字会捐款10万美元救助伊拉克难民
  本报乌鲁木齐3月29日电 记者王慧敏报道:中国政府援助约旦境内伊拉克难民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启运仪式,今天下午在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举行。此次援助的物资为100顶帐篷。这批物资30日从地窝堡机场启运后,途经巴基斯坦,将于4月2日抵达约旦首都安曼。
  国家商务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关领导出席了今天的启运仪式。国家商务部援外司副司长夏云贵在启运仪式上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深表关切。目前,战争还在继续,伊拉克人道主义形势在进一步恶化。中国政府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对伊拉克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中国政府强烈希望这场战争尽快结束,使伊拉克问题重新回到联合国政治解决的轨道上来。”
  据悉,4月上旬我国政府还将陆续为约旦境内伊拉克难民运送400顶帐篷。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 记者29日获悉,中国红十字会从人道主义出发,已于27日作出决定,向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分别捐款5万美元,用于为伊拉克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救助。
  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中国红十字会极为关注。3月21日中国红十字会发表声明,对战争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深表忧虑,敦促各方遵守《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把战争造成的危害和痛苦减少到最低程度。


第4版(要闻)
专栏:

  一百五十六名部级领导干部在京植树
  本报北京3月29日讯 记者姜洁报道:又是一年芳草绿。今天上午,在明媚的春光里,“建绿色家园——共和国部长义务植树”活动在京举行。来自全国绿化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国务院各部委、首都绿化委员会的156名部级领导挥锹培土、播春洒绿,在海淀区四季青乡栽下了1500多株油松、侧柏等树木,为首都浓重的春意再添秀色。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在植树现场说,1981年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22年来,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蓬勃发展,全国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累计达82.8亿人次,植树398.4亿株。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等部门目前已累计完成义务植树3亿株,成片造林925万亩,栽植花灌木1.15亿株。
  周生贤说,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推动下,我国国土绿化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特别是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全面实施,造林绿化质量显著提高,森林资源保护得到有效加强。截至2002年底,全国已完成造林面积1.12亿亩,首次突破年造林1亿亩大关,全国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29.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73平方米。
  据首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副市长牛有成介绍,多年来,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的领导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年年率领机关干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劳动,为首都的绿化美化播撒了大片新绿。据不完全统计,从1982年到2002年,在京参加义务植树劳动的部级领导干部有5000多人次。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先后在北京12个区县建立了90多处义务植树责任区,并在永定河畔分别营造了“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世纪林”和“中央国家机关世纪林”,共植树3700多万株。
  这次“建绿色家园——共和国部长义务植树”活动由全国绿化委员会、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绿化委员会、中央国家机关绿化委员会、首都绿化委员会共同举办。今年是第二次举办共和国部长植树活动。


第4版(要闻)
专栏:

  一道城建题 三个好答案
——福州市大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纪实
本报记者 蔡小伟 赵鹏
  2003年春节,福州市台江区义
  洲、帮洲旧棚屋区改造工地,34幢住宅楼前挂出了“庆贺封顶”的红条幅,引来了不少等待搬迁市民的驻足观看与喝彩。他们盼望已久的安置新房不久就能入住了!
  与此同时,在福州市金山社区的翠榕苑13号楼内,100多位福州市“双困户”(生活困难户和住房困难户),拿着刚刚分到的廉租房钥匙,激动地流出了眼泪!
  解困:从改造全市棚屋区开始
  像许多地方一样,改革开放让福州的城市面貌一天一个样。然而当人们穿行于闽江北岸的旧城区,却只见沿街一幢幢用木板钉成的老房,木头已经腐烂不堪,走进去,房内一片昏暗,鼻中扑满潮气。
  据介绍,直到1978年前,福州市70%以上的居民还都生活在这样的棚屋房中。为了遮风挡雨,每逢年节,福州人都要再用一层新纸重新裱糊一遍。因此,福州也就落下了一个“纸褙福州城”的称号。由于是木质结构,这种棚屋房不仅怕风、怕雨,更怕火,而“火烧连营”的惨剧几乎每年都要发生数起。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福州市开始着手进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拆迁棚屋区工作。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的不断努力,近20年来,福州市已改造棚屋区500多片,拆除旧房500多万平方米,先后有50多万居民搬进了新居。到2000年初,全市剩余的棚屋区仅有5万多户,人口20多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7。他们多是分布在沿江一带,人口密度极大,且大部分是下岗职工和低收入群体。
  2000年5月,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何立峰一上任便带领有关部门的同志,逐片深入各个棚屋区调研,寻找解困的思路。据测算,福州市首期投入改造的苍霞棚屋区,218亩3302户,需投入资金5亿多元;而第二期上渡棚屋区,499.1亩4280户,需投入资金约6亿多元!这么大的资金投入,其风险让开发商们不敢问津。
  “越是开发商不敢介入,就越要政府全力投入!”福州市委、市政府根据“拆一补一、差价互补”的总要求,在广泛照顾各方利益的同时,制定了改造棚屋区的方案。
  安居:让80%的居民能买得起新房
  改造棚屋区只是解决了历史遗留的欠账,福州市委、市政府1999年提出要建设一个让全市80%的群众都能买得起住房的新城区!1999年底,第四次福州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准,一场规模浩大的“东扩南进西拓”新福州城建设战役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一眨眼,3年多过去了。阳春三月,当记者穿行在福州市新建的闽江大道和二环路时,只见街道两边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错落有致;宽阔的闽江上4座新桥架通南北。据统计,这几年全市每年商品房开工面积都高达1300多万平方米,房地产投资年均增长率16%。到去年底,福州市市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5.3平方米,全市具有成套住宅率达81%,独立拥有卫生间、厨房率为86.3%,分别比1999年增长了21和20个百分点,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何立峰告诉记者:“我们开发的新区绝不是仅仅为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一定要让最广大群众都能享受到我们改革发展的成果!”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福州市又在闽江南岸开始兴建目前全市最大的社区——金山新区。作为全市历年来最大的房地产项目,市政府将房价定为1800—2200元/平方米。其中在最好的位置上还专门为全市“双困”家庭,建造了四栋共440套廉租房。
  发展:从学会经营城市起步
  围绕着改造棚屋区和建设金山、鼓山、鳌峰等新区,福州市拉开了“东扩西拓南进”沿江向海筑新城的战略举措。
  与北岸早已成形的城市基础不同,在进行南进建设之初,闽江南岸还是大片荒地,甚至在东西长达30多公里的闽江上,沟通南北两岸的大桥也只有5座,开发商们的投资热情不高。在当时的土地市场标价中,南岸的土地开价甚至还不到10万元/亩。如今随着政府采取积极的政策导向,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由政府所属的住宅发展中心先期投资土地2300多亩,建设低价位经济住房和普通商品房,到三期开发时,规划的经营性用地推出公开招标拍卖,平均每亩地已升至80万元。而仅此一项就使国有资产增值15亿元以上,强有力地保证了政府后期开发的投入。
  在建设金山工业区一期时,初期单靠自身力量花了近2年时间,只建了8.7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后来,在建设二期桔园洲标准厂房时,他们借鉴金山生活区开发模式,政府率先筹资投入4亿元,拉动投资者的信心,结果迅速带动各界投资总额超过20亿元,是政府投资的5倍。
  福州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副主任李雪忠介绍:福州市从2000年进行城市新生活区、新工业区建设以来,全市房地产价格已连续3年涨幅不足1%。由此全市每年商品房开发量和销售量都以两位数增长。而且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的大量空置房,在这几年中也全部消化一空。


第4版(要闻)
专栏:

  《孙中山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台北举行
本报台北3月29日电 记者连锦添、袁建达报道:第六届孙中山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今天在台北举行。两岸学者共提交了27份论文,内容涉及孙中山与近代国货运动、加入世贸组织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影响、孙中山对帝王意识的挞伐、“国父”形象的历史形成、民族冲突与国际正义等,许多论文体现科学严谨且不乏真知灼见。
  近年来,两岸研究孙中山的学术活动十分活跃,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都较以前提高,一些研究题目已与现代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密切结合,论点让人耳目一新。


第4版(要闻)
专栏:

  全国“法律进社区”活动启动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 (记者李术峰)29日,北京芳城园第二社区市民学校,社区法制宣传志愿者王宏图走上讲台,为社区群众热心讲解继承法问题……以北京市丰台区举办的“法律进社区”活动为标志,2003年全国“法律进社区”活动迈出第一步。
  根据中央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精神,2002年中央文明办、中央综治办、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开展了“法律进社区”活动。为了进一步推动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四部门与有关部门近日制定下发了《关于继续深入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的通知》,决定2003年在全国全面开展“法律进社区”系列活动。
  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冀平在启动仪式上说,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素质,增强社区居民遵守法律的意识,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法律进社区”活动要真正把法律送进社区,诚心诚意地为社区群众服务,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司法部副部长胡泽君要求,要努力做到每个社区建设一个法制宣传专栏,每个季度上一堂法制课,每个社区配一套法律图书,建一支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要建立健全社区法律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区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机制,把广大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力量充分整合,使社区法律服务工作更加生动活泼。


第4版(要闻)
专栏:

  本报等将举办《干部任用条例》知识竞赛
  本报讯 记者姜洁报道: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学习和贯彻落实,本报国内政治部、中组部党建研究杂志社决定联合主办“大庆炼化杯”《干部任用条例》知识竞赛,本次活动由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协办,整个竞赛活动4月1日正式启动。
  这次竞赛活动的对象为本报读者、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级党组织。竞赛题详见4月1日本报第十三版。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干部任用条例》,本报分别在3月30日第六版和4月1日第十六版刊出中组部有关部门组织撰写的12篇学习辅导文章。


第4版(要闻)
专栏:

  大漠黄沙添新绿
  孟西安 关克
  春天又来到了毛乌素沙漠。3月28日上午8点多钟,明媚的阳光照耀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林场的沙丘上,一群来自远方的客人在这里参加榆林市栽百株树造世纪林活动启动仪式。
  他们当中有陕西省省长贾治邦,副省长陈德铭、洪峰等省领导和榆林市领导,还有治沙劳模队伍以及机关干部和部分中小学生。曾经在榆林生活和工作过的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还专门委派他的女儿代表自己从北京赶到这里参加植树活动。
  榆林市委、市政府提出栽百株树造世纪林的“三个一百”植树活动,要求在今后10年时间内,全市各级党政、企事业单位职工每人要栽树100株,全市城镇居民和农户每户栽树100株,鼓励和支持榆林籍在外工作的各界人士每人为家乡栽树100株。这项活动自开展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和积极响应。
  在植树造林现场,只见贾治邦省长一边挥锨种植下一棵翠绿的樟子松幼苗,一边询问榆林市林业局局长李俊治:“这种树耗不耗水,是否适合在沙区生长?”李俊治回答:“樟子松从内蒙古引种到榆林已经40多年,是很好的治沙树种。”贾省长还对旁边帮着浇水的姑娘纪晓玲说:“你一定要帮我照看好这株树,如果长得不好就给我打电话,我再回来重新栽!”
  那些榆林籍和曾经在榆林工作过的领导同志对这项活动给予了热情的支持,纷纷为活动捐资,短短半个多月时间,就收到捐助的资金近50万元。据悉,3月28日当天,榆林市约有100万人参加了“三个一百”活动,累计栽植各类树木逾千万株。


第4版(要闻)
专栏:

  2.2万锭精毛纺项目为何落户淮南?
  本报记者 刘杰
  3月28日,由韩国信友株式会社独立投资2600万美元兴建的安徽信昊纺织有限公司在淮南建成投产,安徽省省委书记王太华、副省长黄海嵩特地赶来祝贺,淮南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世礼为之主持了典礼。
  信友株式会社是韩国特大型跨国集团韩—化纤子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纱线、服装、纤维、机械,并从事进口贸易。人们不禁要问,如此一个大型跨国公司为何舍弃条件更为优越的沿海开放城市,而独独钟情于淮河岸畔的煤城淮南呢?
  韩国投资商在投产仪式上的发言道出了个中原委。
  事情还得从2001年9月说起。当时韩国信友株式会社经过长时间考察和论证,准备在中国大陆投资兴建精毛纺项目,并把目光锁定沿海的苏沪浙等地。正在这时,淮南市得知了这一消息,立即与韩方联系,请求韩方到淮南考察。市里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争取到了省政府领导的支持,并很快上报国家经贸委立项,从相关批文,到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等全部落实,前后仅仅用了80天,比韩方开始所注目的沿海城市的速度快了许多。
  去年4月8日上午,项目正式开工兴建。淮南专门在开发区内辟出韩国工业园,先期开通了园区到市区的宽阔大道。经过5个月建设就使安徽信昊纺织有限公司2.6万平方米主厂房落成,各类配套设备也同时进入了安装调试。
  陈世礼说得好:“对外商来淮投资,我们的承诺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路绿灯。”韩国信友株式会社董事长朴海龙先生说:“淮南市政府说得到做得到,省里的支持更是实在到位,正是这些让我们看到了安徽省政府和淮南市政府的诚信,让我们看到了安徽良好的投资环境,选择淮南投资,让人放心!”
  业内人士分析,2.2万锭精毛纺项目,设备精良,产品全部出口,投产后年生产6000吨精纺毛纱、100万件制成品,年创汇在2500万美元,将在安徽创下精毛纺品种、同行业生产规模、外商投资总额和出口创汇四项第一。淮南的诚信打动了投资商,韩方加大投资,又同时上马了东信织物公司、东方纺织有限公司等子公司。


第4版(要闻)
专栏:

  广东一批省管干部通过票决制走上新岗位
  本报广州3月29日电 记者刘伯饶报道:27日,广东省委全会在充分酝酿、审议的基础上,对58名省政府组成人员和直属机构正职及部分地级市党政正职等干部的推荐人选,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58名推荐人选的赞成票数均超过应到会省委委员的半数以上,全部获得通过。这是继去年4月以来,广东省委通过票决制任命10名地级市党政正职干部后,在更大范围进行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这次广东省委常委会提请全委会票决的58名干部,是结合重新任命、调整配备省政府组成人员和直属机构正职及部分地级市领导班子换届工作进行的,他们中有省政府秘书长、省司法厅厅长、省地方税务局局长、市委书记、市长、市人大主任等等,既有新提拔的干部,也有续任和平级交流的。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广东省委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对拟任职人选实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预告、差额考察和反复酝酿,经省委常委会集体讨论同意,再经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然后按程序提请省委全会审议、表决。


第4版(要闻)
专栏:

  四川建设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
  本报成都3月29日电 记者刘裕国报道:今年入春以来,一个由上而下、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建设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行动,在四川21个市州全面展开。这项工作着力在组织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开放的精神,把组织工作交给社会和广大群众去评价,更好地向社会展示党的形象、扩大党的影响,进而推动组织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设进程。
  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坚持培养选拔具有先进的经济思想和经营理念的领导干部;在领导班子建设上,坚持围绕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优化班子结构,增强班子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全省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省级机关选拔了180名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省级部委厅局班子都配备了4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特别是10个主要经济综合部门及与全省支柱产业相关的经济部门领导班子结构得到改善。为提高干部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全省从今年开始,每年抽调35万名干部参加各类培训,5年内使全体在职干部普遍轮训一遍。
  四川着力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干部监督管理机制。省委组织部计划在年内规范完善近20项干部人事制度,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建设。各地也在进一步坚持完善领导干部公开选拔、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基层干部公推直选、中层干部的竞争上岗等制度,着力打破干部工作封闭运行的格局,确保落实党员群众在干部工作中的“四权”。他们还把干部监督寓于干部推荐、考察、评议、任免等各个环节,充分依靠社会和群众,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干部工作的监督。宜宾市推行“下评上、民评官、企业评机关”的“阳光工程”;自贡、内江、广元等地组织县区和市级部门“一把手”面向全市公众公开述职。
  全省组织部门十分注重基层党建工作的社会性、开放性。在农村积极推行“科技兴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为主要内容的“三村建设”。全省45%的乡镇推行了乡镇领导干部“公推选举”,90%的村党支部实行了“两推一选”,村委会全面实行了“公推直选”。


第4版(要闻)
专栏:

  3月28日,主题为“快乐科学”的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北京海淀展览馆举行。大赛通过让青少年自己动手操作和现场制作,来激发培养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兴趣和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图为同学们正在用电阻较小的自动铅笔的铅芯代替钨丝做电灯实验。
  本报记者 雷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