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28日人民日报 第14版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医学瞭望塔

  首届中国药学服务论坛举行
本报讯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有医师、药师、药品生产和销售等环节参与,这时售后服务谁来承担?患者服药发生问题,责任谁来负责?日前,由中国药学会、中国消费者报和医药导报社主办的首届中国药学服务论坛在京举行,来自国家药监局、国家工商总局、太极集团等部门和企业的一些领导、专家对我国目前药学服务的现状、有关政策法规、药品企业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和理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者认为,当前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形势严峻,在制药企业、医疗机构和药品零售企业中推广药学服务,保障人民用药安全,迫在眉睫。
  药品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据统计,全世界死亡人数中有1/3是死于用药不当,因此上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药联提出了“药学服务”概念。虽然我国政府为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做了大量工作,但药学服务起步晚,水平比较低。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有近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伍莲)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医学瞭望塔

  男性健康计划启动
  本报讯 以关心男性健康为主题的“男性健康计划”,日前在京正式启动。该计划由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国际传统医药保健研究会主办,博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协办,将从男性常见多发病入手,陆续推出一系列关于男性常见病预防和治疗的健康知识讲座,并举办与男性健康相关的咨询、义诊等活动,以唤起人们关注男性健康,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由博科生物研制的一种治疗前列腺疾病的新产品、高科技生物制剂“前列泌尿栓”也同时推出,该产品具有广谱抗菌、活血化淤、促进前列腺腺体组织细胞的恢复等功能,较好地解决了前列腺外包膜不易渗透的难点。据悉,在男性易患疾病中,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或肥大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尤其是中老年人,患病率高达70%以上。(魏生)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

  中国骨髓干细胞移植技术获突破
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最近对3名白血病患者成功施行了异基因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使他们病症完全缓解,重获新生。这项国内首次研究应用的新技术,是中国骨髓干细胞移植技术的重大突破,目前世界上仅有美国、韩国应用这一新技术治疗了20多名患者。
  上图:护士为近日接受移植的白血病患者陈燕测体温。
  下图:医生在为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换培养液。
  新华社记者 孙参摄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

  告读者
为增强本版与读者的互动,本栏目以后将不定期推出大家所关心的一些话题,请给我们赐稿,阐明您的观点。来稿请按刊头下的方式,或发电子邮件或来信(请限制在500字以内,注明“不吐不快”字样)。敬请关注。
  下期话题:如何抑制药价虚高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健康信箱

  新衣买来先过水
问:前不久,我在某商场买了一套内衣,可穿了没几天,就感觉身上发痒,前胸和后背出现不少红色的斑点。到药店买了一些药膏涂抹,斑点不仅没有下去,反而越长越大。后到医院求治,大夫说是甲醛过敏。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答:这是因为你买来新内衣没先洗过而过敏的缘故,像您这样的患者在门诊经常碰到。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衣服颜料引起的过敏,一种是甲醛引起的过敏。甲醛俗称福尔马林,是一种消毒、防腐、收敛剂,在工业上常用,如地板、胶水、清洁产品、干洗原料等产品中都含有甲醛。在纺织品和衣料中,为了起到防腐和收敛的效果,也添加了微量的甲醛,由于含量很小,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危害,但少数过敏性体质的人容易引起过敏性皮炎。
  有的人觉得衣服都是新制作的,又用塑料袋包装得严严实实,很干净,买回去不洗就直接穿,这往往容易引起过敏或其他疾病。衣服在制作过程中会沾染许多灰尘和病菌,衣料和颜料中含有各种化学成分,这都是致病致敏原。因此,新衣服买来后不要直接穿,特别是内衣,一定要用清水多漂洗几遍,在通风的地方晾干,一方面可以清除衣服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同时可以使衣料里面所含的甲醛等尽可能挥发,避免发生过敏。一旦发生过敏,不要自己买药用,要及时到医院做过敏原检查,对症治疗。
  解放军304医院皮肤科主任张晚霞答 张献怀整理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编读往来

  编读往来
  本版2月28日推出糖尿病防治专题后,至今已收到了读者来信反馈达600余封,广大读者在信中对本版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办好“健康时空”版为读者更好服务的决心。在此,我们挑选出几封来信中的部分内容予以刊登。
  我们纺织厂有2500名职工,患糖尿病的44人,为让大家都能看到人民日报第73期“健康时空”,我特意把报纸贴在宣传橱窗里,想不到一名病友看到后,当即专门到邮局订阅人民日报。
  ——河南省淮阳县棉纺织厂老职工 殷默惠
看完后,深受教育,特别感动,我把这期的3篇文章抄在日记本上,作为已患15年糖尿病的我,经常读它,以作治病的参考。
  ——云南省弥勒县县委宣传部 张清渝
拜读“健康时空”版关于糖尿病的文章后,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对于“享受人生”增加了信心。《我与糖尿病斗了28年》一文,对我鼓舞很大,我今年75岁,患糖尿病9年,我若也能斗28年,那时我将是94岁,吾愿足矣。
  ——安徽省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 张振权
我以前很少看贵报,对其内容了解很少。但在偶尔的一个机会里,我高兴地看到了你们报纸“健康时空”版的糖尿病专栏,没想到人民日报上会有这样好的内容,这对我有很大意义。因为我父亲是糖尿病患者,他生活在农村,对这病了解不多,条件也不好,相关的信息很难见到,你们的报纸真是雪中送炭。在此我谨代表我父亲向你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上海市徐汇区龙华镇龙南新村 计正松
我们夫妻都是糖尿病患者,读到“健康时空”版的报道后,当即买下此报。我患病治疗8年,病情不稳定,其间发现市面上什么蜂胶、珍珠粉、绿谷灵芝、珍奥核酸等,一个个吹得神得上天。糖尿病专科医院多如牛毛,如郑州、太原、西安、石家庄、保定等都有。甚至某医院的一个科室,也挂出糖尿病专科医院的牌子。让我们患者不知听谁的好。而贵报是我国第一大报,我们相信上面说的,但内容还是太少,希望贵报多登这方面的文章。
  ——上海市梅陇路凌云新村 艾洪满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不吐不快

  媒体要有责任意识
原正军
  一位同事的母亲患糖尿病5年,当地媒体上介绍能治愈该病的“新药”都吃过,却没能如愿。最近体检,又发现正吃的一种药已产生抗体。老太太因此情绪低落,时常以泪洗面。看到2月28日的人民日报“健康时空”版后,这位同事拿报纸读给母亲听,听罢《我与糖尿病斗了28年》和《糖尿病人也能享受人生》等文章,老太太竟然回心转意,重新鼓起与病魔斗争的勇气。
  没想到一张报纸有这么大的作用。听同事讲,老太太起初也是很相信一些媒体上声称能治愈糖尿病的宣传。可期望每次都变成了失望,老太太曾气愤地对邻居说,“以后别信那些个报纸、电视了”。但人民日报的内容老太太信,因为听着入耳、实在,不骗人。
  时下,药品和医疗广告满天飞,有的报纸上介绍名医妙手回春,有的电视上穿白大褂的医生、美女或老太太以健康的形象在推荐新药,有的电台中“空中专家门诊”以互动方式在让利推销某药……在铺天盖地的广告煽动下,许多患者抱着侥幸的心理,吃了这药吃那药,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了药品的试验场。然而不久他们发现,钱花了不少,病却不见好转,甚至反而加重,有的旧病未除,又添新病。难怪那位老太太牢骚满腹。
  媒体具有反映社会现实、引导舆论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多样化和信息爆炸,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媒体。因此,媒体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媒体上做广告也成为许多商家的首选。但大众媒体紧跟时代步伐,追求客观公正、服务读者是其报道原则。广告收入是媒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要取之有道,担负起媒体应负的责任。当前,一些媒体眼向“钱”看,只要有的赚,把关不严,什么包治百病的“新药”、妙手回春的“名医”、技术一流的“名院”等等,不管真假,不管是否对读者有害,全上。造成了市场的混乱,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最终媒体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也随之大为降低。这是媒体的悲哀。
  医疗卫生医药领域事关人的生命健康。面对蜂拥而至的广告,媒体在发布时应时刻想到这是否有利于群众,有利于患者,是否能为他们排忧解难,而不是置人的生命于不顾。媒体只有这样健康地“活着”,正确引导舆论,真正负起应有的责任,虚假医疗广告、庸医假药才会逐渐失去市场,广大群众的健康才能有一份保障。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

  心血管病要防患于未然
  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研究所所长 胡大一
编者按:据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即全球每3个死亡者中就有1个死于心血管疾病,这些死者中的80%发生在低中等收入国家。预计到2020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将比该数字增加50%,高达2500万。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如美国、一些欧洲国家、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心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正在下降,而东欧、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心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却增长迅速。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卫生保健和卫生资源的巨大负担。在我国,心血管疾病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始终是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这样的背景下,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尤其是如何预防,便成为大家所关注的问题。
  前不久,北京垂杨柳医院举行了有关心血管病防治的健康讲座,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研究所所长胡大一教授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孙艺红博士为千余名群众做了精彩的报告。本期关注给以推出,以飨读者。
  中国有句古话叫“防患于未然”,《黄帝内经》几千年前就阐明“上医治未病”。就是在没发病时去防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医学模式的转变。
  疾病的发生主要受两条因素的制约,一是先天遗传因素,这些因素是由基因决定的,通常很难改变。再就是外部环境因素,如生活习惯、运动、体重、吸烟、饮酒等,这些因素是后天可以改变的。人们常说“病来如山倒”,但任何疾病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身体中哪里有血管,哪里就有可能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病机制是一系列的发生发展过程,启动在青少年,发病多在中年以后。因此,预防发病,也即一级预防,做得好,事半功倍。
  一级预防怎样做
  一级预防最基本的措施是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般称之为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包括运动、健康饮食、理想的体重和心态。
  有氧代谢运动第一人库伯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运动终止,饮食过量,体重从77公斤增长到92公斤,血压上升,繁忙的工作使他每天都筋疲力尽。他通过跑步和合理的饮食,体重恢复到从前。库伯“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的理论在西方经过了40年实践的验证,他首推的有氧代谢运动,使上世纪60年代曾猖獗美国并导致死亡率第一的心血管疾病,早在20年前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时下人们挂在嘴边最多的是一个“累”字。累得不想说话,不想吃饭,见事就烦。而看看你的生活习惯和体质就能识破累的魔影,出门打的,上楼电梯,肌肉少了,脂肪多了,此时疾病肯定乘虚而入,30岁的身体60岁的心脏不是夸张,当然做到60岁的身体30岁的心脏也不是幻想。什么是最有效的药物?大量研究证据表明,每天1小时的有氧代谢运动,能使衰老迟到2.5小时,坚持下去,将使你迷人风采常在。
  有氧代谢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和持续时间较长。常见的种类包括步行、跑步、骑车、游泳、跳健身舞、做健身操、扭秧歌及一些中低强度能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项目。相对而言,无氧运动包括:短跑及短时间大强度的激烈运动和比赛,这些只适合儿童青少年和适合这些运动的健康人。
  我们还要把住“病从口入”关。肥胖、血脂增高、血糖增高都和吃有关。脂肪、蛋白质和淀粉是能量的来源,缺一不可,要全面均衡,不能偏食。脂肪的摄入量不应超过每天进食总热量的30%,蛋白质也不应过量,蔬菜和水果热量低且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维生素,应多吃,主食要多吃粗粮。总的原则是总热量应严格控制,每顿饭八成饱,晚餐要少吃。通过合理的饮食和有氧代谢运动,保证你理想的体重水到渠成。此外,还要拒绝烟草,保持良好的心态。
  通过这些因素的控制,才能使我们的身体达到一种不仅仅正常,而且会更为理想的状态。这些身体状态理想的人会比其他人多活5—10年。住院就医的机会大大减少,节省大量的卫生资源,不但造福个人,也造福社会。
  最要重视三个环节
  一级预防最重要的是3个环节:干预血糖、干预血脂、干预血压。
  对于血糖的干预,内分泌专家呼吁应在没有患糖尿病的患者中,早期识别诊断代谢综合征。这些病人应接受强有力的行为干预,改变生活方式,强化降压降脂的治疗。
  对于血压的干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目前控制最有成效的美国为27%。1998年6月,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与香港两地,同时公布了一项国际“高血压理想治疗”试验结果。试验对26个国家的1.8万多名高血压患者平均随访3.8年,结果表明:避免高血压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其他心血管性死亡的最佳血压值为139/83毫米汞柱。如果能将血压降至这个水平,可在每1000例患者中减少4个由上述原因导致死亡的患者。
  干预血脂异常是一级预防的重中之重。专家正在验证一个心脏保护的假说,就是可能没有统一固定的目标胆固醇水平,而应综合考虑病人具有的危险水平,干预的是危险水平,而不是单一的血脂水平。目前对血脂异常的干预达标率很低,以他汀类药为主线的调脂药用得太晚、太少,剂量太小,时间太短。50%的病人1年后停药,以往接受介入治疗的病人合理使用他汀类药者不足1/4。
  预防用药也要走出误区。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没有明确的用药指征不能滥用。例如充分治疗高血压,联合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预防心肌梗死有益。但应注意两点:一是应在把血压控制在满意水平基础上联合用阿司匹林;二是注意减少出血并发症,有溃疡病史者,尤其是老年病人应更加小心。
  过去我们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放在溶栓、搭桥、介入等高科技的投入上,却对花钱少、效益大的一级预防重视不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预防为本,我们再也不能等闲视之。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

  房颤患者须防中风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孙艺红
一些老年人没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也不严重,却得了脑中风偏瘫,做心电图显示乱七八糟,特别不规律,原来很多人都患有心房颤动。
  什么患者易中风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既可继发于其他疾病,也可独立发生。中风是房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房颤发生中风的原因主要为颤动的心房内血流不畅,久而久之形成血凝块即血栓,血栓随血液循环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一旦堵塞动脉就会造成动脉供血器官的缺血,严重的可导致坏死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堵塞脑内的动脉造成中风,严重者需要截肢甚至威胁生命。
  在对我国患者中房颤发生中风与房颤未发生中风者进行比较发现,除风湿瓣膜性心脏病导致的房颤外,1/4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了中风,最易发生中风的人群为:年龄高于75岁、有高血压病史或血压增高、糖尿病、超声发现左房血栓及持续性房颤。
  怎样预防中风
  首先,心房颤动的患者应遵循多数心血管病人的一般预防原则,如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科学饮食,戒烟限酒等。
  此外,要及早发现并治疗基础心脏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如控制血压和血糖、治疗甲亢、纠正心功能等。但多数患者在这些基础上仍需要药物治疗。目前,在临床中主要应用的药物为华法林和阿斯匹林,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强度及副作用也不同,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要注意的是,某些患者应用阿斯匹林剂量偏低,只有40毫克或50毫克,不能达到有效的抗栓效果,阿斯匹林的剂量应为80—100毫克以上。某些医院或医生应用华法林但要进行相关监测,以有效地减少栓塞并且不增加出血的并发症。这两种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均应注意有无出血倾向,阿斯匹林可引起胃肠道出血,华法林则可能有严重的脑出血等,但严密监测就能将并发症降到最低。当然要遵医嘱,切忌自己滥用。
  恢复窦性心律必要吗
  很多房颤的病人都希望把房颤彻底治好,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实际上,多数患者即使恢复了窦性心律,短期内都会又变成房颤,很难维持。此外,国际上的研究和中国房颤研究结果均证实:转复窦性心律的患者与单纯应用药物控制心室率的患者相比,脑卒中的发生并没有减少。所以,如果您曾经有过房颤转复又复发的病史,大可不必强求恢复窦性心率。
  关于心房颤动的非药物治疗如:起搏器、ICD、新的射频消融技术(三维标测、超声球囊)等多种方法不断涌现。但现在这些手段还很昂贵,成功率不是很高,只适用于那些症状较重且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完全取代药物治疗。即使房颤永远持续下去,只要应用好药物防治中风,控制好心室率,您一定会与其他的老年人一样,拥有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医学瞭望塔

  世界睡眠日健康教育活动举行
本报讯 3月21日是由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确定的第二个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良好睡眠,成功之源”。为唤起公众对睡眠的关注,中华医学会和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一系列有关睡眠和健康的教育活动。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对驾驶员进行了警觉度测试和问卷调查,同时在京召开了有国内知名的神经内科专家参加的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专家研讨会。同时“睡眠关助工程”也将逐渐启动,在15家大医院建立睡眠障碍中心。(仲伊)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医学瞭望塔

  千万家庭参与世界睡眠日
本报讯 为纪念3月21日世界睡眠日,由中国睡眠研究会、科技日报社、健康时报社等主办,天年集团承办的“天年杯”首届睡眠健康知识大赛暨中国500万家庭睡眠健康状况调查活动日前展开,大赛试题、调查问卷及睡眠科普知识已通过有关媒体发布,同时天年集团全国近万名员工与各地老干局、社团、社区联合进行入户宣传调查,将会有超过1000万个家庭直接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其间,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动遍布全国的500多名会员,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全国146个城市组织近200场大型睡眠专家健康科普讲座及义诊活动。(孙标)


返回顶部